肌筋膜疼痛综合症讲课

合集下载

肩背肌筋膜炎的诊断及手法治疗概况精品PPT课件

肩背肌筋膜炎的诊断及手法治疗概况精品PPT课件

激痛点的临床特点
压痛点 确认的痛感和绷紧的肌带 牵涉痛 局部抽搐反应 MRI和B超显示肌肉影像增强和增厚;
肌电图可见受累肌的自发电位。
激痛点和压痛点区别
牵涉痛
局部肌肉抽搐
肩背肌筋膜炎的常见激痛点
肩背肌筋膜炎的常见激痛点
肩胛提肌激痛点
肩胛提肌的激痛 点引起颈角的疼 痛和僵硬,当被 激活后,他们会 沿着颈部及肩胛 骨内上缘传送疼 痛。
冈上肌激痛点
冈上肌有两处可以 形成激痛点,一个 就是肌腹,另一个 在第一个往外一或 二英寸处、靠近肩 峰下方的肌肉内。
背阔肌激痛点
背阔肌激痛点引起 背部中央、肩胛骨 下疼痛。它们也牵 涉下背和腹部疼痛。 另外,它们也引起 胳膊内侧疼痛、无 名指和小拇指疼痛。 不伴麻木的手指疼 痛,通常是因为背 阔肌。
或稍高
激痛点概念
Travell于1942年首次提出“触发点”
多数学者将激痛点(Trigger point)定义为:在骨骼肌 纤维中可触及的紧张性索条上高度局限和易激惹的点。
文献中将其翻译成激痛点、激发点、扳机点、起发点等等。
目前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MTrP) 的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
壮医经筋疗法
松筋解结:
先用滚法在腰背部放松肌肉,再用肘尖结合拇指形成的复 式手法按、揉、推、点、弹拔、捏拿等松解查到的相关筋 结点,分筋理筋。
壮医火针法。
在火针施术部位用闪火法拔火罐。
颈胸椎小关节 紊乱
掌按整复法 膝顶扩胸扳法又称“ 胸椎对抗复位法”。 旋转整复 拔伸牵引法 颈椎定位旋转扳法
肌筋膜炎的概念辨析
肌筋膜炎又称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MPS)

肩背肌筋膜炎的诊断及手法治疗概况PPT课件

肩背肌筋膜炎的诊断及手法治疗概况PPT课件

2019/8/25
13
菱形肌激痛点
菱形肌负责肩胛骨 的大多数活动。因 为每天要大量使用 肩胛骨,菱形肌通 常超负荷工作、极 度疲劳,导致慢性 激痛点,背部中央 紧张感或者肩胛间 区疼痛的主要来源 就是菱形肌。
2019/8/25
14
冈上肌激痛点
冈上肌有两处可以 形成激痛点,一个 就是肌腹,另一个 在第一个往外一或 二英寸处、靠近肩 峰下方的肌肉内。
2019/8/25
3
肌筋膜炎的发病机制
可发生于创伤、劳累、寒冷、潮湿、过度 或肌肉长时间维持在收缩状态之后
因慢性劳损而使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 渗出及纤维性变
体内有白色纤维组织,如筋膜、肌膜、韧 带、肌腱、腱鞘、骨膜及皮下组织等发生 一种非特异性变化
2019/8/25
4
肌筋膜炎的诊断
诊断要点
• 疼痛起源于肌肉或相关筋膜 • 有明显的激痛点或者潜在的扳机点
织炎、风湿肌病等。
2019/8/25
2
中医对肌筋膜炎的认识
肌筋膜炎可归为中医学“痹证”“经筋痹”“颈项腰 背部筋伤”范畴,最早出自《黄帝内经》,如《灵 枢·经筋篇》日:“经筋之病,寒则筋急。”《素 问·长刺节论篇》日:“病在筋,筋节痛,不可以行, 名日筋痹。”此符合肌筋膜炎肌肉痉挛、疼痛麻木的 临床表现。《灵枢·经筋篇》对该病症状的描述为 “其病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结者皆痛”和 “转筋”与该病特定激痛点体征吻合。
宁波市中医院 柴俊飞
2019/8/25
1
肌筋膜炎的概念辨析
肌筋膜炎又称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MPS)
是一种慢性的疼痛性病症,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 症而产生粘连,并有激痛点(trigger point, 又称触发点 或扳机点)形成,又被称为肌筋膜炎、肌纤维织炎、纤维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微创松解治疗 PPT精品课件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微创松解治疗 PPT精品课件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射频治疗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MPS)
肌筋膜炎. 肌肉和筋膜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 感觉神经受到炎症环境中致痛物质的刺激及炎性水肿组
织的压迫而导致疼痛。
疼痛点较固定,按压时产生剧痛,并向肢体远处传导, 故称为“激痛点”、“激发点”,“扳机点”,是本 病特有的临床现象。
“激发点”的两个特点:压痛与牵涉痛; 局部抽搐反应
病因
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性或慢性损伤等是本病的基本 病因。
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 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筋膜炎的的急性发 作。
在急性期没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 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
机械消除粘连有效防止肌筋膜炎的加重和复发。促进 炎症的吸收、消散,减低肌肉的张力.
射频技术通过准确地电刺激定位和组织阻抗的监测, 确定射频针的位置及通过精确地控制温度,有效避免 神经的损伤,可用于有重要神经部位的肌筋膜疼痛的 松解治疗。
射频松解治疗并发症及预防
并发症主要有穿刺操作时的损伤; 在脊柱旁穿刺可能损伤脊神经、穿破硬脊膜、蛛网膜、血管和内
(三)固定压痛点 体检时发现病人一侧或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隆
起、挛缩或僵硬。压痛点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点 附近或两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处,压痛点深部可摸 到痛性硬结或痛性肌索。
(四)辅助检查 1、红外热像图。 2、B超显示: 疼痛区肌筋膜增厚。 3、MRI或CT可显示肌肉肥大、萎缩或增厚。 (五)其他 可能Leabharlann 局部或临近部位的损伤史。诊断
诊断标准(1990年ARA标准) 1、持续3个月以上的全身性疼痛。 2、18个(9对)被描述的解剖部位软组织压痛点中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讲课课件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讲课课件
物理治疗的方法包括电刺激疗法、超声波疗法、热疗等。电 刺激疗法通过电流刺激肌肉,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超声波 疗法利用超声波的振动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 ;热疗则通过热敷等方式,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是针对严重或长期未缓解的肌筋膜疼痛综合 症患者,通过手术松解粘连的筋膜,减轻疼痛。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缓解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常用方法,通过口服或外用药物,可达到消 炎、止痛、缓解肌肉紧张等效果。
口服药物如非甾体消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可以起到消炎、止痛的作 用,但需注意副作用和禁忌症。外用药物如药膏、贴剂等可以直接作用于疼痛部 位,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针对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有效手段,通过物理因 子如电刺激、超声波、热疗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 痛。
特点
疼痛性质多为钝痛、刺痛或牵拉 痛,常在肌肉、筋膜劳损或受寒 后加重,休息和热敷可缓解。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长期重复性劳损、创伤、姿势不良、 免疫系统异常等均可导致肌筋膜疼痛 综合症的发生。
病理机制
肌筋膜组织受到刺激后,可引起炎症 反应、代谢异常和组织损伤,进而导 致疼痛。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详细描述
患者因搬运重物导致腰部扭伤,经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疼痛逐渐减轻,并恢复正常的 运动功能。
案例三:膝关节疼痛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总结词
通过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减轻膝关节疼 痛,提高患者运动能力。
VS
详细描述
患者因运动损伤导致膝关节疼痛,经过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 和康复训练,疼痛得到缓解,同时提高患 者的运动能力,使其能够重返运动场。

肌筋膜疼痛ppt课件

肌筋膜疼痛ppt课件

研究医生普遍认为肌松剂为最有效镇痛药
研究结果
治疗方案有效性判定采用6分法,1分代表疗效最优,6分代表疗效最差
26 Johannes Fleckenstein, et al.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2010, 11:32.
总结
肌松剂有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征
27
体内有白色纤维组织,如筋膜、肌膜、韧带、肌腱、腱鞘、骨膜及皮 下组织等发生一种非特异性变化
软组织外科学认为
硬膜外和神经根鞘膜外脂肪急性损伤后或慢性劳损形成的原 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的化学性刺激,
作用于鞘膜外神经末梢,结合椎管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病变
5
陈仲强等,肌筋膜与慢性劳损性疾病的诊疗.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 2011年1月第一版, 10
(+)
扳机点
• Travell等人1942首次提出“扳机点”的概念 • “扳机点 ”定义为:在骨骼肌纤维中可触及的紧张性索条上
高度局限和易激惹的点 • 文献中将其翻译成激痛点、激发点、扳机点、起发点等等
9
扳机点形成的原因
产生扳机点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很多因素都有可能
1. 骨骼肌肉系 统或椎间盘的创伤 2. 炎症:胆囊炎,阑尾炎,胃炎 3. 心肌缺血 4. 缺乏运动或运动过量,姿势不良 5. 疲劳,睡眠不良,情绪不佳 6. 激素水平变化:绝经后综合征 7. 营养不良 8. 局部受凉:吹空调 9. 肥胖 10. 吸烟
牵张和冷喷雾 Kraus在1941年首次介绍了这个方法。最初将氯乙烷用于皮肤 的喷雾疗法,因其燃点过高,所以Travell选择另一种较安全氟 甲烷进行喷雾,但却不易获得。因此,现在这种方法在国内没 有被普遍应用。这种疗法的其实就是利用表面冷冻的方法阻断 因对受累肌的牵张时的挛缩反射,使骨骼肌的肌束痉挛在拉伸 时更容易地被牵开

肌筋膜触发点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PPT

肌筋膜触发点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PPT

临床特点
触发点(trigger point)
受累骨骼肌上能够激惹疼 痛的位置
在这个位置上可摸到一个 拉紧的带(条索样结节), 挤和触压时疼痛;并且能 引起远处的牵涉痛、压痛 和交感现象,包括临床上 所涉及到许多头颈、躯干 和四肢的疼痛。
临床特点
一块肌肉常有几个的固定疼 痛点,每一个疼痛点都有自 己固定的触发牵涉痛区域
潜在的触发点常处于休眠状态,还可引起受累的肌 无力、骨骼肌的牵张范围减小和关节运动受限,并 持续多年和被某些原因激活,例如创伤、急性过牵、 超用疲劳、劳累、受凉和反复感冒
诊断
诊断标准
首先排除疼痛是否来自器质性和其他 的病变
病史:突然发作的肌肉过用或跟随发 作的疼痛;反复和慢性过用受累肌肉 而引起的肌痛;无明原因的肌痛
一个原发疼痛点可触发另一 个邻近疼痛点,第二个疼痛 点又可触发更远处的疼痛点, 从而造成远距离牵涉痛
牵涉性的头痛可造成失眠和 精神焦虑
各个触发点引起的临床症侯 群都有各自的特征
临床特点
正常人体的每一块肌肉都可以因某些慢性损伤而引 起一个或多个潜在的触发点,这些潜在的触发点仅 有局部的疼痛
被某些原因至痛后变为活动触发点而患病,然后触 发远处的牵涉痛和局部的其他症状
冷喷雾和牵拉
治疗
随意性收缩与放松
等长收缩后放松 交互性抑制 收缩放松技术 肌肉能量技术
激痛点压力放松术
缺血性压技术 物理治疗
超声波 电刺激
治疗
激痛点注射
麻醉剂注射 干针(dry needling) 肉毒素注射
肌筋膜触发点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美国Janet Travell教授首先发现众多的来自非器质性 神经肌纤维的疼痛综合征都是由于肌筋膜痛性触发 点所造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献中将其翻译成激痛点、激发点、扳机点、起发点等等。
10
扳机点形成的原因
产生扳机点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很多因素都有可能:
1. 骨骼肌肉系统或椎间盘的创伤 2. 炎症:胆囊炎,阑尾炎,胃炎 3. 心肌缺血 4. 缺乏运动或运动过量,姿势不良 5. 疲劳,睡眠不良,情绪不佳 6. 激素水平变化:绝经后综合征 7. 局部受凉:吹空调
广义
肌肉及其附属结构出现的疼痛
狭义
有激痛点的、肌肉筋膜疼痛的疾患
肌腱韧带 末端病
肌肉的 慢性损伤
肌肉筋膜的 慢性或急性炎症
5
陈仲强等,肌筋膜与慢性劳损性疾病的诊疗.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 2011年1月第一版, 10
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症状
• 弥漫性钝痛。 • 局部疼痛、发凉、皮肤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 • 晨起痛,日间轻,傍晚复重 • 诱因: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可因劳累或季候变化而发作
扳机点是肌肉筋膜疼痛 综合征诊断的重要组成
部分
美国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诊断标准
• 肌腱的附着点或肌腹上有固定疼痛区及压痛点。按压疼痛点可引 发区域性的不依神经根感觉分布的分散痛。
• 气温降低或疲劳时疼痛加重 • 增加肌肉血流的治疗可使疼痛减轻 • 排除局部占位性或破坏性病变
9
扳机点
• “扳机点 ”定义为:在骨骼肌纤维中可触及的紧张性条索上 高度局限和易激惹的点。
15
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
注射疗法 • 常需要用类固醇激素注入到疼痛部位,这种方法具有对任
何一种组织的触发点都有镇痛效果。 • 神经阻滞疗法,把局麻药注射到神经干的位置,使神经干
对疼痛区域的支配阻断,到达临时镇痛的目的,并没有证 据证实这些药物在局部对扳机点有效果 。
16
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
1. 手法治疗 • 是肌筋膜疼痛治疗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 拉伸紧张的肌肉纤维(绷紧的带)可以使肌肉紧张放松并
改善局部的循环。 • “深部重度按摩”:尽管控制疼痛的机制还不清楚,但是
可快速去除疼痛。
14
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
2. 物理治疗:
• 对肌筋膜疼痛的缓解很有效 • 尽管热疗在控制肌筋膜疼痛方面不是很有效,但是它却是一种治疗
12
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
一般治疗
• 解除病因、注意 保暖等
中医疗法 • 推拿按摩、针
灸等
理疗 • 超生、体外冲
击波等
针刀、神经阻滞、 痛点注射、射频
药物治疗 • 消炎镇痛药:吲哚美辛、布洛芬等 • 维生素类药物: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 • 肌松剂: 如乙哌立松片 • 中药等
13
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
11
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和扳机点
• 可以把许多临床以疼痛为主体、较为混淆病症和综合症归 类到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或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理念中去。
• 从骨科疼痛综合征和神经痛范围来看,颈椎病、耳大神经 痛或枕大神经痛、胸廓出口综合症、肩周炎、网球肘、腰 肌劳损、急性腰扭伤等绝大数是因为肌肉和关节周围肌的 疼痛扳机点形成所致 。
软组织病变的重要方法, 因为它可以改善局部的循环系统以促进 愈合的过程。 • 超声可以直接给TP提供额外的机械能量 • 电疗也常用于控制疼痛,因为由电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和按摩的 位点相似,对TP进行电疗的有效性已经被记入文献。 • 激光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肌筋膜疼痛,它被认为是一种无需用针 (无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 临床上TP通常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联合治疗的 。
17
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
4.药物辅助疗法 •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物质以及一些内分泌激素 • 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 : 短期特别是急性期消炎止疼,使
患者放松,并未证明具有促进愈合作用 • 肉毒杆菌毒素A (botox) :可以阻断运动神经末梢的乙酰胆
碱释放,进而缓解TP区域的紧张带;一些作者已经证实用肉 毒素A进行TP注射可以有效地控制疼痛。
19
肌松剂治疗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
课前提问?
? ?
? ?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2021
课前提问?
骨性纤维孔的组成结构及内容物?
2
课前提问?
骨性纤维管的组成及其内容物?
3
课前提问?
腰脊神经后支痛的诊断要点?
4
人们对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不同理解
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MPS)
是一种慢性的疼痛性病症,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并有 激痛点(trigger point, 又称触发点或扳机点)形成,又被称为肌筋膜炎、肌纤 维织炎、纤维织炎、肌肉劳损。
18
肌松剂治疗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
• 肌肉松弛剂的应用: • 肌松剂经常在骨骼肌肉系统疾患中应用,起到消除疼痛和
改善功能的作用。 • “美国疼痛协会”和“美国医师协会”推荐对急性腰扭伤
的患者的一线药是NSAIDS,而肌松剂亦作为一种选择用药 • 事实上全美统计对于非特异性腰背疼痛的患者的处方中,
18.5%使用了肌松剂,16.3%使用了NSAIDs类药物,10%使用 了环氧酶2抑制剂
临床表现 诱因
• 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 触及此点引起放射性疼痛
查体发现
• 用普鲁卡因痛点注射后疼痛消失
诊断性试验
• 辅助检查:X线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抗“O”或血沉正常
或稍高
常规检查无特异性诊断意义
8
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诊断
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诊断要点
• 疼痛起源于肌肉或相关筋膜 • 有明显的扳机点或者潜在的扳机点
体征
• 患部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触及此点引起疼痛和放射
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可发生于创伤、劳累、寒冷,潮湿、过度或肌肉长时间维持在收缩状态之后 因慢性劳损而使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
7
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 局部疼痛、发凉、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 • 疼痛常于清晨发作,活动、热敷后减轻或消失
3. 运动疗法 • 运动康复疗法:运动疗法目的恢复本体感受的正常感受,
以及纠正运动功能单位的薄弱环节,使运动单位的各个骨 骼肌恢复正常功能,达到治愈肌筋膜扳机点疼痛的目的。 • 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1) 不但要训练肌力,还要训练本体感觉能力 2) 训练运动范围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 3) 从无痛开始训练,要在无痛的状况下进行 4) 渐进方式,训练分层次,逐步加大增加训练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