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去》教案

合集下载

《我心归去》教案(通用16篇)

《我心归去》教案(通用16篇)

《我心归去》教案(通用16篇)《我心归去》教案篇1教学目标:1 了解的情感,体会文中流露出的浓浓的思乡情。

2 体会把说理隐藏于形象中的写法,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 让同学留意与文本对话,把握文章的思乡主题。

2 理解文中的哲理化语言,理解文章中家乡的深层内涵。

教学方法:同学评点为主,老师结合文本加以引导。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的《想北平》,一起体会了老舍先生对北平如同对待母亲一样的情感,文末更是直接表达了对家乡北平的思念。

写这文章时,老舍先生在济南,应当说济南离北平并不远。

那么假如一个人身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乡思乡愁又会如何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少功的《我心归去》,一起去感受一下他的.思乡之情。

二介绍韩少功:当代闻名作家。

代表作有《爸爸爸》和《马桥词典》等。

其作品不仅在国内影响广泛,而且还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

特殊是在法国,他的影响很大,0年时,他的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上评为“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年时,他获得了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就是他访问法国归来后写的一组散文中的一。

三研读文本(一)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在文中找出点题的句子,并思索我心从哪里归去?(点题: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

我的心从法国回到家乡。

)(二)细读文章,理解文章。

1同学们心目中的法国是怎么样的?笔下的法国又是怎样的呢?(部分同学发言。

)(法国:风雅富贵。

在法国生活条件优越:雅静的别墅六房四床三厕蓝海绿公园。

)2 生活在如此优越的法国,的心为何还要归去?是否的家乡比法国更好呢?笔下的家乡是怎样的?(贫瘠而脏乱浮粪四溢拥挤不堪阴沉连日)3两相对比,相差悬殊,那为何还要“心归家乡”呢?(同学争论,小组代表发言)缘由:(1)在法国他感到“难耐的冷清” “无聊得发疯”。

(同学评点是如何渲染的)。

(2)在家乡有他的亲友和过去,家乡让他感到亲切和感动。

必修一语文《我心归去》教案

必修一语文《我心归去》教案

必修一语文《我心归去》教案必修一语文《我心归去》教案1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2.难点: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学习方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采薇》中主人公表现了强烈的思乡之情,这种乡愁并不仅仅萦绕在出征在外的战士心中,它也也久久萦绕在了每个游子的心底,凝结成了一个永恒的思乡情结,从古时吟唱到了今日,就连远在异国他乡的韩少功也在心底里深切地呼唤着——我心归去。

(板书题目)二、检查预习:听写文中的字词1、同学们把这篇__都预习了,我们来交流一下这篇__写了什么内容。

归纳:想家,思念故乡。

2、__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一句话,一个字,还是一段情?为什么打动你?(生自由发挥)三、分析课文:1、分析__第一段:问:既然是想家,是否因为在国外不好?作者怎样来描写他在法国的情形?答:(从文中找出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一幢雅静的别墅”“大”“环境优美”“家”——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

在法国的居住条件是非常优越的。

2、分析__第2、3、4段:问:读2、3、4段,从中找出印象深刻语句进行鉴赏,须注意朗读的节奏,体会作者的感情。

体会重点句子含义:“这里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周围与你有关的声音有哪些?学生自叙。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声响的包围中,每个种声音都为你而来,比如:早上厨房里妈妈“磁拉”煎鸡蛋的声音,是在为你准备早餐;晚上你房门钥匙的转动声,是爸爸来看看是否弄掉了被子;学校的铃声是在督促你学习;街上的汽笛声是在提醒你注意行车安全……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中心,所有的声音都为你而起。

而在这里,在法国,韩少功异常孤独,因为他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熟悉的文化,甚至熟悉的母语,一种巨大的孤独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周围的一切与你没有关系,你无法交流,这种孤独寂寞是可以让人发疯的。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8《我心归去》教案黄顺进教学目标:1、领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展开对话;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3、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并结合本文的语言特色进行学习教学重难点:重点:独立思考,与作者、文本展开对话难点:本文抒情性与哲理性相统一的华语特色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语同学门,我们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采薇中饱尝了战士有家不能归的痛楚,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感受到了故乡亲人的丝丝关爱,从“莫老不还乡,还乡须断肠”中体会到了游子对故土的依依情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访法归来的中国现代作家韩少功的我心归去,看看他是怎样抒发对故乡情怀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1、听写文中的字词别墅叽里哇啦逃遁熠熠闪光酥骨矫饰奇诡贫瘠雄浑悲怆眷顾墟场拥挤不堪旅泊烙印静谧概莫能外2、作者简介韩少功,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汉族,现居海南。

1968年初中毕业后赴湖南省汨罗县插队务农;1978年就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后任湖南省《主人翁》杂志编辑、副主编; 1985年3月在作家上发表的《文学的根》一文,提倡文学应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在文艺界引起广泛的讨论。

6月,《爸爸爸》引起一定的反响。

2000年,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好书”2002年4月,法国文化部颁布“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代表作3、问:同学们把这篇文章都预习了,我们来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注:想家,思念故乡。

请同学们在音乐旋律(《思乡曲》)中再次阅读课文,思考文章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一句话,一个字,还是一段情?为什么打动你?(学生自由发挥)三、分析文章(一)分析文章1-4自然段1、从第一节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1][2][3][4]下一页。

我心归去教案,《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教案,《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教案,《我心归去》教学设计下面是由整理的我心归去教案,欢迎阅读。

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我心归去教案(一)】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抒情兼说理的优美散文。

它通过细腻的笔法展示了“乡愁”的永恒主题,情感真挚浓烈,易与读者产生共鸣。

“新课标”对散文“阅读与鉴赏”的基本要求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所以通过本文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鉴赏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用积极的审美情趣去探究民族心理中“思乡”这一人之常情。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明显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已经具备了鉴赏一般散文的能力,能够通过把握文本的关键词句来理解作者的意图。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已具雏形,对自然、社会及人生有了自己初步的认知,但是由于涉世未深,阅历尚浅,与饱经沧桑的作者有一定的情感隔阂。

所以本课积极的创设情境,调动既有知识,给学生释放思考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鉴赏方法和抽象的思维发散去融入作品,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理解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

技能目标:调动知识储备,运用散文的鉴赏方法,深入挖掘主题,阐释文中蕴含的哲理。

②过程与方法:过程目标:通过自主阅读,筛选信息,诵读感悟,合作探究,质疑思考实现对文本的理解。

方法目标:教师创设情境,组织引导,关注生成,适时点拨;以学生为主,自主探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园,并为之奋斗奉献的真情。

价值观目标: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合作,以鉴赏方法为主线,挖掘作者浓重的思乡之情,进而深入探究文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深入探究故乡的内涵及文中蕴含的哲理,思考并解决关联问题。

教学设想:完全依托文本,从文本生成问题,以文本解决问题。

教师用适当的指导语引领学生品读文本,以鉴赏方法为主线,结合学科的工具属性,让学生参与课堂,完成教学重点。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中2、学科:语文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记住本节课出现的重要字词。

(3)标出自然段落和疑难问题。

教学课题《我心归去》教材分析《我心归去》本篇文章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并记住重要字词。

2、在反复诵读中分析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3、学习作者运用说理蕴藏于形象中的写法以及衬托、对比、细节描写等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1、品读语言2、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营造氛围)/m?word=mp3,,,[%CE%D2%B5%C4%D6%D0%B9%FA%D0%C4+%D5%C5%C3%F7%C3%F 4]&cat=0&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CE%D2%B5%C4%D6%D0%B9%FA%D0%C4++&si=%CE%D2%B5%C4%D6% D0%B9%FA%D0%C4;;%D5%C5%C3%F7%C3%F4;;67114;;67114&lm=-1&mtid=1&d=9&size=5242880&attr=0,0&titl ekey=863437369,358846898&mtype=21、导语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曾传唱中国的大江南北,歌里这样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随着社会的发展,远浮海外已经成为潮流,远在异乡的游子是否依然拥有一颗中国心。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韩少功的《我心归去》,聆听游子们的真切心声。

2、学习目标展示。

(学生朗读)①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并记住重要字词。

②在反复诵读中分析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③学习作者运用说理蕴藏于形象中的写法以及衬托、对比、细节描写等写作技巧。

我心归去教案(精选10篇)

我心归去教案(精选10篇)

•••••••••••••••••我心归去教案(精选10篇)我心归去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心归去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心归去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文中基础知识。

2、总体把握文本,深刻体味感情。

3、揣摩文中富有哲理性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课前延伸案一、作者简介韩少功,生于1953年1月1日,湖南长沙人。

曾任湖南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海南纪实》主编、《天涯》杂志社社长、海南省作协主席、文联主席等职务。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散文《完美的假定》等,还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译著。

长篇小说《马桥词典》2000年被推选为“20世纪华文文学百部经典之一”,同年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荣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本文就是作者应邀去法国领奖期间写下的。

二、生字词预习检查一幢()惦()念别shù()眷()顾逃遁()烙()印静mì()模()样奇guǐ()贫jí()钥()匙潦()倒悲chuàng()熠()熠墟()场矫()饰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文的题目是“我心归去”,说说作者此处身在何处,心又归向何方?2、作者在法国居住的环境是怎样的呢?作者的故乡是什么样子呢?(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3、作者在法国心情如何?对故乡又是什么心情呢?思考:为什么法国优越的物质条件让作者感到寂寞孤独和空虚,故乡虽贫瘠却让作者魂牵梦绕?(找出文中重要的句子,在此基础上概括回答)课堂探究案一、自主学习结合预习案阅读全文二、合作探究:本文有很多富有哲理性的句子,你对哪些句子深有感悟,你是怎样理解的?(可以从以下句子中找,也可以从另外的句子中找)整理在对话栏当中。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我心归去》,了解作者、作品背景,把握文章主旨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默读、讨论等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情感,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我心归去》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4. 展示交流: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2. 默读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品味语言的能力。

3. 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合作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

2.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习效果。

3. 情感态度: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

4.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等。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自主学习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 第二课时:合作探究文章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展示交流讨论成果。

3. 第三课时:情感体验,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分享自己的感悟。

4. 第四课时:总结全文,深入理解文章主旨,进行拓展训练。

七、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制作课件,设计教学活动。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准备讨论问题。

八、教学进度1. 第一周:完成第一课时,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自主学习课文。

《我心归去》(表格式)教案

《我心归去》(表格式)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审美。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见解。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文学作品。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背景信息,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3.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 文学作品欣赏:学生分享对文章的欣赏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文章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作者情感表达的分析能力。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心归去》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审美。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见解。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文学作品。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背景信息,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3.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 文学作品欣赏:学生分享对文章的欣赏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文章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作者情感表达的分析能力。

语文课文《我心归去》教案

语文课文《我心归去》教案

语文课文《我心归去》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我心归去》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口语练习,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培养对家乡和祖国的认同感。

学生能够珍惜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机会,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我心归去》是现代作家莫怀戚的一篇散文,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课文通过描绘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2.2 课文分析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题和结构。

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如拟人、比喻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家乡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记忆和感受。

3.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我心归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学生回答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3.3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写一段关于自己家乡的描写性文字。

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学生通过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和写作练习的表现来评价其阅读理解、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2 评价指标阅读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对问题的回答准确性。

表达和写作: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的清晰度、连贯性、语言准确性。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我心归去》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5.3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和视频,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我心归去》教案10 教案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教案10 教案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教案10 教案教学设计我心归去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丁坤一、导入:大家都读过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这种思乡之情萦绕在每个游子的心底,凝结成了一个永恒的思乡情结。

今天,我们将要走进的这位作家在远赴他国领奖时,还在内心深处真切地呼唤着--我心归去。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长大后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而现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外头我在这头母亲在里头大陆在那头二、作者简介(我们跟韩少功交个朋友吧!)韩少功,生于1953年1月1日,湖南长沙人。

曾任湖南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海南纪实》主编、《天涯》杂志社社长、海南省作协主席、文联主席等职务。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散文《完美的假定》等,还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译著。

长篇小说《马桥词典》2000年被推选为“20世纪华文文学百部经典之一”,同年,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荣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本文就是作者应邀去法国领奖期间写下的。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将模仿CCTV3的“艺术人生”节目,来采访一下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韩少功先生。

(学生甲、学生乙由课前教师指定搜集材料,汇总整合,现在上台扮演韩少功,另请学生丁担任主持人)主持人: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下面,我们就通过艺术人生节目,现场采访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韩少功先生,作一次心灵交流的历程,共同感悟生活的真谛。

主持人:你能简单谈谈你的经历吗?学生甲:1953年1月1日我出生于湖南省,汉族,现居海南。

1968年初中毕业后赴湖南省汩罗县插队务农;1974年调该县文化馆工作;1978年就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年迁调海南省,历任《海南纪实》杂志主编,《天涯》杂志社长,海南省作协主席,海南省文联主席等职。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教案:我心归去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诗歌《我心归去》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和热爱。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我心归去》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抒情意境。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热爱。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学生回忆自己离开家乡或长时间离开家的感受,分享自己的思乡之情。

2. 导入诗歌教师呈现诗歌《我心归去》的标题和前两句:“我心归去,可乎乎兮。

”,让学生思考这首诗歌可能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3. 诗歌欣赏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歌,注意抑扬顿挫和情感的表达,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再配以适合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4. 诗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如诗歌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通过哪些词句表达了思乡之情等。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比喻,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的图片,或是让学生思考一段时刻离乡背井的经历,并与诗歌中的情感相对应。

5. 情感认识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家乡的经历和情感,让学生描述家乡的景物和人文特色,加深学生对家乡的认同和热爱。

6. 情感表达要求学生写一首自己的思乡诗歌,可以借鉴《我心归去》的形式和风格,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学生可以选择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来表达。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家乡相关的诗歌,进行朗读或背诵,加深对家乡情感的认同。

2. 学生可以进行家乡风土人情的调研,了解家乡的文化和历史,从而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六、教学评价1. 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2. 表达能力: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能否准确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我心归去》的教案设计

《我心归去》的教案设计

《我心归去》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小说背景及作者介绍1.1 小说背景:《我心归去》是一部以现代都市为背景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寻找内心平静和真正幸福的故事。

1.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的背景和创作风格,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特点。

第二章:人物关系及主人公性格分析2.1 人物关系: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之间的关系,包括家庭、友情和爱情等方面的关系。

2.2 主人公性格分析: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如独立、坚强、敏感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点如何影响主人公的人生选择和成长。

第三章:故事情节概述及主题探讨3.1 故事情节概述: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包括重要的转折点和冲突,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2 主题探讨:探讨小说的主题,如追求幸福、寻找自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主题如何在小说中得到体现,并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反思。

第四章:文学手法分析及感悟4.1 文学手法分析:分析小说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如象征、比喻等,并解释这些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4.2 感悟: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启示,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内心平静和真正幸福,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第五章:小组讨论及创作练习5.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说中最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情节或人物,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创作一篇短文或画作,表达自己对内心平静和真正幸福的理解。

第六章:章节解析与深入讨论6.1 章节解析:针对小说的每个章节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深入理解人物动机、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

6.2 深入讨论:针对每个章节中的关键问题或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第七章:角色心理分析与共鸣7.1 角色心理分析:分析小说中主要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角色的情感和选择。

7.2 共鸣:引导学生与角色产生共鸣,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相似情境下的感受和应对方式。

《我心归去》教案篇七

《我心归去》教案篇七

《我心归去》教案我心归去韩少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知文中浓浓的思乡之情,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

过程与方法:探究作者的情感,评点富有哲理、饱含感情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故乡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理解家园之思的人文内涵。

教学重点与难点:揣摩文中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并加以评点。

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方法:讨论法、评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进程:1:导入:在出国潮十分汹涌的现在,许多人皆为西方发达国家那优越的生活物质条件和多样的文化所吸引而纷纷移了民,但与此同时,我也听到一个异样又让人振奋的声音,这声音出自一位作家,他说他不想移民,他不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

讲到这,同学们或许已经猜到了我说的是谁了,(生答韩少功)对,他就是韩少功。

在访法期间,韩少功依然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并唱出了我心归去的心声,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倾听一下这真挚的心声。

2:作者简介1953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

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中篇小说《爸爸爸》,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译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

部分作品多次在中国内地及台湾获奖,并有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在海外出版发行。

2000年,他的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本文《我心归去》就选自他访法归来后写就的一系列散文,总题为“访法散记”。

3:检查预习之字音辨正别墅shù 静谧mì 贫瘠jí 奇诡guĭ 悲怆chuàng 潦倒liáo矫饰 jiăo熠熠yì 旅泊之地bó3:整体感知课文请同学们迅速朗读课文,同时思考两个问题:(1):文章哪些段落写法国,哪些段落写故乡?1~4:写在法国访问时的情形和感慨。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11《我心归去》教案教学目标:1、品位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领悟饱含情感、富有哲理的语言。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表达主题的方式。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步骤:一、导入《采薇》中主人公表现了强烈的思乡之情,这种乡愁并不仅仅萦绕在出征在外的战士心中,它也久久萦绕在了每个游子的心底。

我们还记得余光中的那首著名的诗作——《乡愁》吗?(请学生朗读《乡愁》,体验诗中强烈的思乡之情。

)是啊,乡愁就是游子想家时那种牵肠挂肚的思念,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骚客抒发过这种美好的情愫。

家园之思也因此成为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时吟唱到了今日,就连远在异国他乡的韩少功也在心底里深切地呼唤着——我心归去。

(板书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问:同学们把这篇文章都看了一遍,我们来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归纳:想家,思念故乡。

2、问:文章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一句话,一个字,还是一段情?为什么打动你?(学生自由发挥)三、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第1段问:既然是想家,是否因为在国外不好?作者怎样来描写他在法国的情形?答:(从文中找出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一幢雅静的别墅”“大”“环境优美”“家”——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

在法国的居住条件是非常优越的,物质环境也十分优裕。

2、分析文章第2、3、4段问:既然作者在法国的物质环境这么优裕,那他为什么还要说“我心归去”呢?课文的哪些段落回答了这个问题?答:课文的2、3、4段,因为作者在法国是“寂寞、孤独、空虚”的。

问:物质是优裕的,但精神是空虚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韩少功是怎样来渲染这份寂寞、孤独和空虚的?读2、3、[1][2][3]下一页。

《我心归去》(表格式)教案

《我心归去》(表格式)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教学内容:介绍诗人背景,朗读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提问。

章节二:诗歌解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意象,培养学生分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修辞手法等,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讨论。

章节三:诗歌创作背景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

教学内容: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等。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章节四:诗歌情感表达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验和表达诗歌中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创作。

章节五:综合活动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诗歌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进行诗歌朗诵、表演或创作等活动,展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实践活动、团队合作、展示。

章节六:诗歌与生活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诗歌的能力。

教学内容:讨论诗歌中的生活元素,分析诗歌如何反映生活,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

教学方法:讨论、分享、写作练习。

章节七:诗歌的节奏与韵律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性感知。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的音节、韵脚、节奏等,通过朗读和音乐活动体验诗歌的音乐性。

教学方法:朗读、音乐活动、分析讨论。

章节八:诗歌的修辞手法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的修辞运用。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创作练习。

章节九:诗歌的批判性阅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学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学习如何评价一首诗歌,包括内容、形式、情感表达等方面。

《我心归去》(表格式)教案

《我心归去》(表格式)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心归去》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3. 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情感细节。

2. 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我心归去》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我心归去》的作者及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故乡的情感和记忆。

二、快速阅读(10分钟)1.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我心归去》。

2. 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深入阅读(15分钟)1. 学生细读课文《我心归去》,注意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

2. 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关于故乡的散文,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情感和记忆。

《我心归去》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心归去》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3. 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情感细节。

2. 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我心归去》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六、课文解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我心归去》的结构和内容。

2. 学生关注作者对故乡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七、情感体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闭眼想象自己回到故乡的场景,感受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我心归去》的教案

《我心归去》的教案

《我心归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心归去》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

3. 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4. 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感受作者笔下的家乡美景。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2. 课文解析: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传递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4. 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感恩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学会欣赏散文。

四、教学方法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4. 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语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的音频资料,以便于跟读和感悟。

2. 相关图片: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家乡美景图片,用于展示和讨论。

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4. 作业设计: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美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3. 课文解析: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4.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传递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5. 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感恩家乡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主题思想和情感教育。

七、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家乡美景。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八、作业设计1. 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 让学生写一篇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的作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我心归去》的教案

《我心归去》的教案

《我心归去》的教案1.1 课程背景《我心归去》是一篇描写作者离乡背井,经历种种困难后,仍然心系家乡,渴望回归故土的文章。

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

1.2 教学意义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1.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二、知识点讲解2.1 文章主题本文主题是“思乡之情”,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离乡经历和心中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渴望。

2.2 文章结构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具整体感。

2.3 重点词汇和短语如“离乡背井”、“思念”、“归属感”等,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掌握。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作者的思乡之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能够运用重点词汇和短语进行表达。

3.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

4.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境教学和情感教学,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运用重点词汇和短语进行表达。

5.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进行编写。

请您审阅并提出宝贵意见。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电脑和投影仪,用于展示文章和教学PPT打印好的文章副本,供学生阅读和笔记标注有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文章副本,供学生参考学生笔记本,用于记录知识点和笔记彩色笔,用于标记重点内容和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身份证,用于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七、教学过程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意义和个人对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特点和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7.2 文章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思想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7.3 知识点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八、板书设计8.1 板书主题在黑板上写下文章的主题“思乡之情”,突出重点8.2 板书结构利用流程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文章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8.3 板书重点词汇和短语在黑板上列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供学生参考和记忆九、作业设计9.1 作业内容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描述对家乡的情感和记忆9.2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运用本文学习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9.3 作业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10.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寻找其他关于思乡之情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10.3 课后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进行课后讨论,与家人或朋友分享对家乡的情感和记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环节需要特别关注,这些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至关重要。

《我心归去》教案篇三

《我心归去》教案篇三

《我心归去》教案一、导入(课前播放,马思聪的《思乡曲》)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曲子里听出了什么吗?(如没有,老师解说,这是马思聪《思乡曲》,它道出了深藏在去国怀乡而无法归来的游子心中的凄楚感受。

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身在异乡的游子,坐在月光下,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而急切奔家的场景。

它撼动了每个游子的心弦。

)思乡也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同学们能举几个学过的思乡主题的诗句吗?(可能“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等)老师举例余光中《乡愁》。

(幻灯片呈现)我们说从前是咫尺天涯,普遍思乡情浓;如今则是天涯咫尺,不少的人已经没有多少故乡的概念,“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

可你们不一样,你们从遥远的新疆来到温州读书,这就比同龄的孩子在体验故园之思上有了优势。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优势来体会一下身在法国的韩少功先生思乡之情。

(板书课题:《我心归去》韩少功)二、文本研习师:本文的题目是“我心归去”,作者的心要归去哪呢?(板书:故乡)明确:故乡师:作者此时身在何处?明确:法国圣·纳赛尔市(板书:法国)师:为什么“我”心要归去呢?要知道法国可是浪漫之城,时尚之都呀!再说韩少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其作品在国内外受到一致好评。

2002年时,他还获得了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呢!难道是法国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好?难道他在法国受到的待遇不好?明确:不是,法国的环境和条件都非常好,有静雅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

师:天哪!这样的条件,这样的生活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吗?我做梦都想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我们努力学习考大学找个好工作不就是想着衣食住行无忧吗?“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海子不是也曾这样畅想吗?可作者的心为什么要归去呢?生:因为他在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后陷入了“难耐的冷清”(一)师:作者是如何来渲染这冷清的感受呢?找出几个句子,交流评点1、“这里一切的声响都弃你而去”——一个“弃”字写尽了作者在法国受冷落的孤独无助感。

语文课文《我心归去》教案

语文课文《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一些生词和短语。

(3)分析并欣赏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课文解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对亲人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3)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生活,积极面对未来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3)文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与欣赏。

2. 教学难点:(1)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乡的故事,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解决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问题。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课堂讲解与练习1. 讲解课文:(1)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包括生词、短语和句型的用法。

(2)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听力练习,如听课文录音,回答问题。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以“我心归去”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五、总结与反思1.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的进步,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其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包括听写、练习题和写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心归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2、体会作者把说理蕴藏于形象中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激发为故乡富强而勤奋学习的激情。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学习方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准备有关故乡的诗文
2你对故乡是怎样理解的?
3搜集有关韩少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学生背诵有关思乡的诗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
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
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
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故乡是可大可小的。

到了县城,家乡是一个村庄,是村头的
千年香樟,是一味熟悉的菜肴香气。

到了省城,家乡是溧阳
天目湖的砂锅鱼头,是淹城的一处古迹。

到了国外,家乡就
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美丽的汉语。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韩
少功笔下的家乡,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解题
心归去会让你想到什么?
归哪儿?教师明确:归乡作者写思乡的文字(5——9)节
为什么会归去?教师明确(1——4)写在法国的生活孤寂空虚。

2、研读文本
法国是大家熟悉的地方,是一个很发达的地方,是这样吗?
作者是不是也是跟我们一样的感觉呢?——(第一节)法国
的家宽敞、豪华、奢侈、环境雅静。

——进一步讲(第六节),外国有豪华酥骨的都会,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有幽深奇诡的
城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可是作者的故乡又是什么样子呢?——(第六节)贫瘠脏乱,(第七节)浮粪四溢,拥挤不堪,阴沉连日。

板书:


可是身在法国是什么心情呢?——(第二、三节)冷清难耐,空虚、无聊、孤独、令人发疯。

对家乡又是什么心情呢?——(第五—九节)想念、惦念、
引人回望,触景生情。

写作特点:1、对比
2、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1)、对吊灯的研究。

“对吊灯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无聊至极的举动,六次
已经让人倍感无聊了,何况是六十次。

真的可以让人发疯了。

补充资料:
……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
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
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鲁迅《社戏》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秋夜》
学生举例。

(2)、小径,月夜,草坡,小羊,犁头。

真实的细节才能使事物事件有血有肉。

说说你心中的故乡。

家乡的存在,使时间获得了可以捉摸、
可以保存、可以复活的形态。

(学生活动回答)
老师总结:家乡是鞭炮的硝烟,是青葱碧绿的田野,是清澈
见底的秋水。

拖着鼻涕的孩子,爬树,掏鸟窝。

……那里未
必有“激情燃烧的岁月”,但铺满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3、中国有句古话:好男儿志在四方。

泰戈尔又说:“我抛
弃了所有的忧伤与疑虑,去追逐那无家的潮水,因为那永恒
的异乡人在召唤我,他正沿着这条路走来。

”远方对我们来
说应该充满神秘,充满诱惑的地方,作者说:“异国的旅游
风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

”为什么产
生这样的情感?
作者明明对故乡很失望,但为什么身在法国“我的心却在一
次次偷偷归去”?
学生从第7节第8节中找原句做答案,并讨论为什么是这些
句子。

(1)、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故乡的美中含悲
自己的生命与故乡融为一体,自己的喜怒哀乐甘苦荣辱都与
故乡丝丝相连,所以这付出的“悲”才会使人留恋,与这
“悲”水乳交融的地方,才会更使人留恋,故乡因留恋而美。

(2)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
有汗水。

血:为家乡的贫瘠脏乱而痛苦的心情。

泪:对家乡的热爱和无尽的思念。

汗水:为家乡改变面貌而付出的艰辛的劳动。

(3)、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
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
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

血沃之地将真正
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滴血”的“失望”其实蕴涵着作者对故乡最深沉的爱,如此
才能引发有价值的物质(金麦穗)与精神(赶车谣)的创造。

补充资料: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4、主题升华:人与故乡是怎样一种关系?
故乡是人的精神寄托,拥有故乡的人才拥有心灵回归的无限
幸福;人只有对故乡付出艰辛劳动,才拥有真正意义上的故
乡。

友情提示: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属和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

可是今天,“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无论是以开发的借口还是以城市化的名义。

我们只能在故土
上想象故土,只能在家园里怀念家园。

那么,不妨在投奔那
个面目全非之地的时候,用残留的乡愁酿一坛酒,让自己发
出醉后的呓语吧:
教学反思:由于兼顾到公开课的完整性,课堂上给学生的思
考余地太少了。

很多问题在学生还未思考成熟时即让他们回
答了。

学生的主体性未能完全体现。

比如细节描写的举例,
比如对故乡的描述。

甚至让学生动笔写下来都是可以考虑的
方式。

这样更能深入理解将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并且有个实
践的过程。

和第一次在8班上的过程比,第二课在14班上的时候,更注重了条理性。

把写作特点更集中地归纳到了一处,并板书到了黑板上。

举例也更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