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3

合集下载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思政的反思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思政的反思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思政的反思
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为我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学会了如何进行精确测量和数据处理,学会了如何进行公差配合,从而达到精确设计和生产的目的。

这些技能对于我今后从事工程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

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仅需要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训练,更需要积极的思考和思辨能力,这正是思政课所强调的能力培养。

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中,我也体会到了思政教育对我的品德修养和思想素质的培养。

这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强调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的重要性。

在实践任务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个细小的错误和疏忽可能带来的巨大损失,这让我更加重视细节和尽职尽责的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通过集思广益和共同努力来解决难题。

这些品质和素质的培养,对于我今后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至关重要。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对我个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责任意识,锻炼了自己的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观念。

这些思政教育的成果,将对我今后的职业生涯和个人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深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公差课程设计实训总结

公差课程设计实训总结

公差课程设计实训总结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公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公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公差的概念、性质和分类,掌握公差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公差知识进行尺寸设计和控制,能够使用公差符号和公差带表示尺寸公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公差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公差的基本概念、公差的计算方法、公差的应用和公差的设计。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公差的基本概念,包括公差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第二章:公差的计算方法,包括基本公差的计算、组合公差的计算和极限公差的计算。

第三章:公差的应用,包括尺寸公差的设计、位置公差的设计和形状公差的设计。

第四章:公差的设计,包括公差的选择、公差的分配和公差的控制。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方法如下: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公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公差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公差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资源如下: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公差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公差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多媒体资料:制作公差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设备:准备公差测量和实验所需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和平时成绩。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公差实验实训报告

公差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训报告的内容格式(一) 实训名称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训(二) 所属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三) 学生姓名、学号、合作者及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姓名]学号:[学号]合作者:[合作者姓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姓名](四) 实训日期和地点实训日期:[年]年[月]月[日]实训地点:[实训室名称](五) 实训目的1. 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操作。

3.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

(六)实训原理公差配合原理是机械制造中保证零件互换性的基础,通过设定合理的公差范围,确保零件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精度和可靠性。

测量技术则是通过各种测量工具和方法,对零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等进行精确测量。

(七) 实训内容1. 学习公差配合的基本知识,包括公差等级、配合种类、基准制等。

2. 学习测量技术的基本方法,包括量具的使用、测量误差的减小等。

3. 进行实际操作,包括零件的加工、测量和检验。

(八) 实训环境和器材实训环境:机械制造工艺实验室实训器材:量具(卡尺、千分尺、塞尺等)、加工设备(车床、铣床等)、检验工具(量块、平板等)(九) 实验步骤1. 理论学习: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公差配合和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

2. 实际操作: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零件的加工、测量和检验。

- 加工: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在车床或铣床上加工零件。

- 测量:使用量具对加工后的零件进行尺寸测量。

- 检验:将测量结果与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对比,判断零件是否合格。

(十) 实验结果1. 成功加工出符合公差要求的零件。

2. 通过测量,得到零件的尺寸数据,并与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对比。

3. 检验结果显示,大部分零件符合公差要求,部分零件存在轻微超差。

二、实训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公差实验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1. 公差配合和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合理的公差设计和精确的测量,才能保证零件的互换性和机械系统的可靠性。

公差测量实训报告

公差测量实训报告

公差测量实训报告本次实训是关于公差测量的实践课程,旨在使我们掌握测量公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精度、公差的定义、符号、表达以及测量方法等知识,并进行了实际测量和数据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本次实训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公差的概念和表现方式;3. 学习利用钢尺、游标卡尺进行公差测量,并进行数据处理;4. 培养精密加工的意识。

二、实验原理公差是指与同一尺寸或角度相关的一组尺寸或角度值之间的差异量,其中设计公差是设计者为了保证零件性能和装配要求而规定的公差;制造公差是在制造过程中个体差异所引起的,主要是机械加工、热处理等因素所造成的误差。

公差有三种表现方式:① 数字法:数字表示上下限公差,如:5+0.02,-0.03。

② 符号法:符号表示上下限公差,如:5 H7,5 m6。

③ 字母数字法:字母代表公差等级,数字代表基本尺寸,如:H7。

3. 公差的测量方法① 两点法:以两个部分的两个基准面为基础,用示值卡尺或高度规等进行测量。

② 最大值法:以所测量尺寸的最大值来表示上限公差,用千分表等进行测量。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材料:视力表。

2. 器材:钢尺、游标卡尺、同轴度指示仪。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熟悉公差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测量方法。

(2)将测量材料和器材摆放整齐,检查无误后方可开始实验。

(1)使用钢尺测量视力表的长度。

(3)使用同轴度指示仪检查视力表的同轴度。

3. 数据处理(1)分别计算出视力表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的平均值和方差。

(2)利用公差的表现方式计算出视力表各部分的公差,并将测量数据与公差进行比较,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部位|长度(mm)|宽度(mm)|厚度(mm):-:|:-:|:-:|:-:1|150.01|22.55|2.5012|150.02|22.54|2.5003|150.00|22.52|2.502平均值|150.01|22.54|2.501方差|0.0002|0.0006|0.00012. 公差分析视力表采用了数字法来表示公差,其参数如下:宽度公差:22.5+0.05,-0 mm从测量结果可以看出,视力表各部分的尺寸均接近于设计公差规定的范围,但存在一定误差,可能是测量器材或者操作技能的原因所致。

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4

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4

互换性实训心得时间过得很快,为期一周的实训在老师的安排指导和同学们的积极合作配合顺利完成。

此次实训主要就是完成8个实验的公差综合检测。

每次实验我们总是先了解实验的目的,测量的对象,测量的方法,然后自己测量数据,并分析数据,发现数据异常,请教老师,异常的原因,并重新调好实验的相关基准,记录数据。

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们接触了很多很多的仪器和仪表,在老师的指导下和与同学探究讨论的情况下,通过实验的实践我们懂得了那些仪器和仪表的使用方法以及用他们去评定所检测工件测量项目的合格性。

实验一开始时我们想着怎样去弄明白进行实验,了解它们的原理和操作步骤、顺序是什么以及要用到的仪器设备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注意实验中的数据变化大小,误差是否太大。

一旦误差太大超出范围时,就要重新调好基准,实验重来。

我们第一个做的就是第六个实验,公共轴线IV对N基面的垂直面误差测量。

刚开始不知如何着手,后来照着实验指导书中的步骤一步步进行,虽说做了快两个钟,但起码对后边的实验做好基础,知道怎么样去了解一个实验,小组独立做好一个实验。

第一次测量a和b的数据相差太大时,发现不太对劲,统一水平面不可能相差太大。

所以我们只好重新调好基准,重新测量,结果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得出垂直度项目合格的结论。

接着就是基线K对公共轴线I的垂直度误差测量。

这个实验的难点就是用水平仪调基准,我们很难控制到方箱上示数和箱体I轴上的度数相同。

一旦调好基准,那个K面上的Max和Min就好测了,结果弄了很久才调好,最后测得垂直度项目合格。

然后就是第五个实验,由于我们之前做了第七个实验,接着做这个公共轴线I对公共轴线IV的垂直度测量,所以基准也不用调了,算是偷懒了。

所以测得的数据也就很完美了,自然合格了。

其中最难最麻烦就是第八个实验了,位置度的测量。

一开始老师就强调了基准要调好,不然待会数据可能超误差了。

我们就大概调了基准,实际上那三个千斤顶也不是很好调的,基准的调试不断的试验,多次调整得来的,所以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强练习。

公差实训心得体会

公差实训心得体会

公差实训心得体会篇一: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6通过这次的实训,才真正了解到,一次测量实训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将要做的工作做好。

只有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有我么团结起来,什么困难都不再是困难了。

另外这次实训也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化了友谊,将原本的一些“陌生人”联系的更紧密了。

当然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闹得大家都不愉快,各有各的方法和见解,但是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沟通,错误的一方也不那么的固执,对的一方也不那么的显摆,忘记了昨天的不愉快,迎接新的朝阳。

当然也相信学校让我们实训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每个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怎样熟练的使用各种仪器,并且能够单独的完成一项工作,达到相应的锻炼效果后进行轮换,以达到共同进行的目的,而不是单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在这一点上我们本组是做的很认真的,每个组员都分别进行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组数据,对实验数据都是在现场进行计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没有对上一步的检核,绝不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做到步步有检核,因为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人为误差的出现,更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避免测量的不准确还要进行重测。

即使重测,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

我们深知搞机械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耐心、毅力和做事严谨的态度。

所以我们一直在克服以前的缺点,一步一个脚印的想前迈进。

其实这次的实训中,通过老师的辅导和自己的思考,我对实验数据处理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总结。

例如,在测量N面上V轴孔的直径的实验中,我们小组刚开始时测量的数据全部是负数(数据依次为-,-,-,-,-,-),但通过我们的思考和老师的指导我们认识到了我们的错误,孔的使用工程只会让孔的直接变大,所以我小组认真审核完实验过程后又重新做本实验,在准确的读数后得出了合理的实验数据。

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2

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2

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一个星期的“公差综合检测实验”实训完成了,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通过这次实训,在老师的指导和跟小组成员的讨论协作下,我了解很多仪器以及它的使用方法,学会了各种公差的检测,认识到了学习互换性的作用,并与其他小组成员顺利的完成老师给的任务。

同时,通过这次实训,也培养了我认真、严谨和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这对我的学习有很大的启发。

我相信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实训。

这次实训,我们总共做了八个实验,都在一个箱体上完成。

每一个实验都是经过每个小组成员认真思考和讨论后再去检测的。

因此,这不但考验个人的动手能力,还要求团队具有协作精神。

实训中,我们却遇到了很多问题,在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检测试验中,其实都蕴含着很多考验着人的细心和耐力的细节因素……在对孔内径测量的实验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内径量表。

在测量前中要也是关键的一点便是内径量表的调零,因为若不能准确调零,将影响整个实验的测量结果。

内径表的调零是在已经调好大小的千分尺上进行,先将压头一侧紧靠到千分尺内,再将另一端放进去。

调零时需要一边摆动内径表一边观察指针变化,当指针摆动到极位位置时,将刻度盘上的零刻度线调到这个位置,调零完成。

接着,我们便开始测量孔径。

很快,我们便测得一组数据。

但当我们拿去给老师检查的时候,老师并不满意。

因为,我们得到的数据中存在很多诸如“-12um”“-17um”这样的负数。

老师解析说,孔在多次使用的情况下只会越变越大,不可能会出现如此多而大的负偏差,说明我们的测量方法存在错误。

我们便回想刚才的测量方法,分析可能会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首先,我们将内径表重新放到千分尺上校准,零刻度线处刚好是指针偏转的极位位置,排除了调零时偏大的可能性。

接着,我们还分析到,可能是测量时没有多次摆动内径表,测量的并非直径,导致结果偏小。

基于这种可能,我们有认真测量了一次,这次我们尽量充分让内径表在孔内摆动。

果然,这次测量的结果中只出现一个很小的负数,老师也肯定了我们的测量结果。

检测工作实验心得体会

检测工作实验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实验室的实习生活已近尾声。

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检测工作的严谨与细致,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在此,我将结合自身实际,分享一些实验心得体会。

首先,检测工作是一项极其严谨的工作。

在实验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从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到检测设备的操作,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尤其是在数据处理和分析阶段,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其次,实验过程中的细节至关重要。

在检测工作中,细节决定成败。

比如,在操作仪器时,需要注意仪器的预热、校准和调试,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在样品处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样品污染或损坏。

此外,实验记录也是检测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有助于我们回顾实验过程,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第三,团队合作精神在检测工作中尤为重要。

在实验室,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这时就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和沟通。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团队的决定,共同攻克难关。

同时,也要学会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促进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检测项目,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体会:1. 学习了各种检测方法和技术。

通过实习,我掌握了多种检测方法,如紫外-可见光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操作各种仪器设备,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我也明白了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

3. 增强了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仪器故障、数据异常等。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与同学讨论,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

在检测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实验失败。

因此,我在实习过程中养成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都认真负责。

检验检测工作心得体会

检验检测工作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检验检测这一岗位上已工作多年。

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检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检验检测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严谨的工作态度是检验检测工作的基石。

检验检测工作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用户的安全,因此,我们必须严谨对待每一个环节。

从样品的接收、检验设备的校准到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每一个步骤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我始终坚信,只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持续学习是检验检测工作不断进步的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检验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作为一名检验检测人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为我国产品质量把关的重任,因此,我始终坚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实际工作中,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向同事请教,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

再者,团队协作是检验检测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检验检测工作往往需要多人协作完成,从样品的制备、检验到报告的撰写,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团队成员的默契配合。

在工作中,我注重与同事沟通交流,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此外,检验检测工作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与供应商、客户以及内部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以确保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与供应商沟通时,我们要关注其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原料和产品的质量;与客户沟通时,我们要耐心解答疑问,及时反馈检验结果;与内部部门沟通时,我们要积极配合,共同推进项目进展。

最后,检验检测工作让我深刻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检验检测人员,我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更关系到消费者的利益。

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对每一个检验项目负责,对每一个检验结果负责。

总之,检验检测工作是一份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职业。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艰辛与快乐。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的质量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的一点体会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的一点体会

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的一点体会现代制造业中,公差与技术测量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于这一重要环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我对于提高公差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有了一些个人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交流。

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公差与技术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安排一定的实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操作,体验公差与技术测量的过程。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公差与技术测量是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细致的操作的学科,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实践训练和技能培养,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各种测量仪器,掌握各种测量方法和技巧,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的训练,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公差与技术测量的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公差与技术测量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领域,需要学生不断地开拓思维,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思考、多交流,鼓励他们提出新的问题、研究新的方法,培养其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实践,学生才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应对各种复杂的测量问题,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联合教学。

公差与技术测量是与实际生产密切相关的学科,而企业是学生最好的实践基地。

教师应该主动与企业联系合作,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来学校授课,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的生产现场,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测量需求和技术要求。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更多更实用的知识,也可以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增加就业竞争力。

公差实训心得体会

公差实训心得体会

公差实训心得体会篇一: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1机械精度综合检测实验心得在接近大二尾声,我所在的11车辆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机械精度综合检测实验实训。

这是继公差单项实验完成后,对我们对机械精度检测技能的强化训练课,是对我们所学《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这一课程的综合强化,是难能可贵的一次学以致用的实践过程,将我们所学的运用于手把手的实践课程中。

在这一过程中,尤其是在身体力行的积极投入中,我们用心投入,收获感触甚多。

此次实训的难度较此前的公差单项实验有所提升,过程更加复杂,是对我所学这一门课程的综合能力的检验。

面对这些实验,非以一己之力可以轻松完成的,在实验之前有一个默契、分工明确、协作高效的团队是很重要的。

因为我们这个组的人数较其他的小组多一人,所以我的分担工作比较灵活,主要是测量,其次是整理计算数据。

我们小组的第一个实验是“基面K 对公共轴线I的垂直度误差测量”,相对其他的几个实验而言,这个实验的难度还是挺大的。

当然实验的开始必须理解实验原理,这个实验的原理是“用方箱模拟基准,来调整好基准轴I,使得基准轴与水平仪的读数和方箱上的读数一致,并使用指示表测量出K面上的Max、Min 值”。

而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方箱模拟基准面”来调整基准轴,也是头一遭了解这种方法。

在实验的开始,我们有点摸不到头脑,但是通过小组讨论,查阅实验指导书,我们在反复的尝试中理解了这一原理,是通过方箱这一个高精度的正方体,以其为基准,结合水平仪处于基准时的位置,通过调节可调支承座使得公共轴的水平仪位置与基准的一致,完成基准调节,随后使用指示表测量K 面上Max、Min值,并测量多组数据。

在这过程中,我深感对于新事物的感知需要一个熟悉过程,或长或短的过程。

譬如学习掌握对基准的调节对我们的所有试验的顺利展开至关重要,而这方箱模拟基准只是我学习调节基准的前一站,但是让我在学习利用水平仪来调节基准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也随后为了更好的完成每一个实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

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3

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3

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3互换性实习心得经历了这一个星期的实训,或多或少,我相信每个同学都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收获。

而对于我自己,从中体会最深刻的则是“关于实验的真实性”。

在这五天共八个实验的测量侦查里,老师也常与我们提到,记录下你测量到的数据,即使测量出来的数据与理论实际值有很大的误差,我觉得这也正是实验的真实性所在,只有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数据才能真正体会到实验的实践性。

在这短短的五天实训时间里,我受益匪浅,能与各位同学共同学习、进步,这是完全不同于课堂学习的另一种团队合作!接下来,就让我来总结实习期间的相关工作及心得体会:第一个实验是——公共轴线Ⅲ与Ⅳ的中心距66.25±0.037mm的测量。

这个实验需要的器具有千分尺、电子卡尺,千分尺与电子卡尺的分度值都是0.01mm,其中,千分尺用来测量两芯轴的直径d1和d2,电子卡尺用来测量出两芯轴素线间的距离L。

测量得出的最后结果为A=66.248mm,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所以,此公共轴线Ⅲ与Ⅳ的中心距尺寸合格。

有了第一次的实验后的劲头,我们趁热打铁紧接着就开始了第二个实验——公共轴线Ⅰ对公共轴线Ⅳ的垂直度测量。

这个实验需要的器具有角度尺,水平仪,螺丝钉。

实验是通过用螺丝钉来调整支承座,使Z面与测量平板垂直,而角度尺用来检验Z面与测量平板是否垂直,调整完支承座后,把水平仪安放在心轴Ⅳ上,读出此时水平仪的水平位置M,接着将水平仪同方向平移靠到Ⅰ轴上,记录此时的水泡位置N,最后,计算出N与M位置的偏移格数A。

通过公式△f ⊥=A*C*L算出垂直度误差(式中:C=水平仪分度值0.02/1000mm,L=为被测箱体Ⅰ轴两支承孔外端跨距长度),用公式△f⊥*100/L≦0.06 来检验垂直度是否合格。

在这个实验中遇到的难题有:首次调整支承座的垂直度,开始时缺少思考就直接进行实验,导致实验进程没有第一个那么迅速,其二,对实验的器具没有充分的了解,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测量。

金工实习心得,公差心得

金工实习心得,公差心得

满怀着期待与恐惧,开始了为期一周的金工实习训练。

期待,因为作为一个工科生,理论结合实践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而金工实习训练这个平台恰好能让我真正意义上的动手操刀,通过接受工程实践训练,为今后的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等课程建立实践基础。

恐惧,则是由于第一节课老师对我们进行的教育让我认识到金工实习的艰辛。

一是只要稍微的操作不当就有可能酿成事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聆听老师对金工实习训练课程的讲解以及认真细心的实习训练。

二是训练要求我们要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流汗不流血不流泪,在父母的惯养下,我缺乏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从小就没有培养一种吃苦的意识,所以尽管实习训练的工作量没有很大,却足以让我产生恐惧。

金工实验,让我的心智成熟了不少。

在实验室里,我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实习守则和安全技术规范,提高爱护公共财产的自觉性,定期清理机床场地。

正是因为指导老师对我们每一位实习学生都严格要求,我才得以逐渐培养综合工程素质,这对今后我进入社会从事工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进入单位工作,没有了像指导老师一样不厌其烦强调工作安全的重要性和将工作完全示范的引路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一颗认真的心去观察、去学习。

现在的社会充满了无数的未知数,我们要具备胜任未知挑战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有所突破,水平有所提高。

每天在规定的实习时间里,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让我觉得时间过得紧凑而充实。

虽然有时候的任务很艰巨,但是咬咬牙都挺过来了,现在回头想想,才发现没有白吃的苦,没有白流的汗。

只有自己去经历、去体验,才能从中收获、成长。

感谢实习周,我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我相信,这对今后我的职业生涯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实训周的第一天所进行的实验内容。

我们小组进行了第一和第四个项目。

第一个项目是N面上V轴孔的测量。

这个实验总体上是易操作的,检测的原理也较为简单,我们小组顺利在极为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实验。

第四个项目是箱体上的平行度测量,我们在这个项目上花费了很多的时间。

公差实训心得体会

公差实训心得体会

公差实训心得体会.doc
公差实训心得体会一、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是学习公差的使用及标准误差的计算,包括公差的记号、计算方法、数据分析等。

二、实训感受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公差的重要性。

公差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能帮助我们了解产品质量情况,发现问题以及改进产品质量,因此在生产中非常重要。

在实训中,我学习了公差的记号、计算方法、数据分析等内容,同时也学习了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使我更加熟悉公差的使用。

三、实训心得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公差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它能够直接反映产品质量的好坏,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对于生产质量的保证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也学会了如何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这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来说也十分重要。

总之,本次实训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公差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

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5

公差检测实验心得体会5

公差实验心得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一周的公差综合实训就结束了。

这一周以来,在老师有条不紊的安排之下,全班同学都把实训任务顺利地完成。

公差综合检测实验是对机械精度单项检测内容的巩固和提高,也是对形位公差项目检测的补充。

实验中要求从读图开始,理解图样公差,确定检测方案;掌握工具,量具选择与应用;掌握各项检测项目的误差分析及合格性评定。

这次实训主要内容是对一个箱体零件的检测,一共需要完成八个公差项目的测量,由于实验器具有限,在保证每组学生做实验时有器具实用,老师把我们分成两批来做实验,一批上午做,一批下午做,而且合理地安排每组学生做不同的实验,保证每组实验器具不冲突。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在做实验一N面上Ⅴ轴孔Φ64J7测量,需要用到千分尺还有指示表,但是在测孔的的公差的时候,我们发现指示表不灵敏不能正常使用,经过我和其他两个组员的讨论后,把指示表从摇杆力伸出一点,再调试指示表上面的旋钮,使小指针回到了第一小格,指示表终于可以正常使用。

但是,又一难题困扰着我们,事实上,我们左右摇摇杆很难找出大指针顺时针最大为位置,不过在不断尝试以后掌握了方法,慢慢左右摇摆最终找到最大位置。

最后测得大部分偏差都是正值,可能是器具用久了,孔不断增大的缘故吧。

在做实验二公共轴线Ⅲ与Ⅳ的中心距66.25±0.037mm测量的时候,我们都异常兴奋,因为听说这个实验测量最简单,大家都提起精神来,最兴奋的就是有个电子卡尺,把它卡在两根芯轴之间,电子卡尺直接显示尺寸。

在箱体上插入两根芯轴,再用电子卡尺卡住两根轴,读出电子卡尺示数。

不过还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因为芯轴和孔有一定的缝隙,如果用力把两根芯轴卡住会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中心距变小。

在做实验三N面的平面度误差测量时,我们需要用到大方箱,表架座还有指示表。

大方箱不是一般的重,两个人搬它过来的时候还有点吃力。

这是平面度误差测量,我参考了互换性书本上的资料,有四种判别准则,三远点法;三角形准则;对角线法;交叉准则。

检测实习报告心得

检测实习报告心得

检测实习报告心得首先,我要感谢实习单位给我提供了这次宝贵的检测实习机会,使我能够在实践中了解和掌握检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检测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检测项目,包括材料力学性能检测、金相分析、光谱分析等。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每一个检测项目都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实际操作中,我严格遵守检测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也认识到检测工作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持,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断学习、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检测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检测工作往往需要多人协作完成,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实习期间,我与同事们积极沟通、互相学习,共同解决检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团队协作,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检测能力,还学会了与他人共同进步。

此外,实习期间,我还认识到检测工作中持续改进和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作为一名检测人员,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检测行业的发展。

同时,我们要敢于创新,积极探索更高效、更准确的检测方法,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

最后,我要感谢实习单位对我的指导和关怀。

在实习期间,单位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让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检测工作中。

同时,单位的同事们也非常关心和帮助我,让我在实习期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检测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良好的心态和团队精神。

总之,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掌握了检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

我将把这些经验和教训应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我国的检测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差测量心得总结

公差测量心得总结

公差测量心得总结公差测量作为制造加工中的重要环节,在工业制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处理每一步,以避免出现误差。

下面是我对于公差测量的一些心得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定义公差、公差限制与公差分析公差是指零件制造的限制,制造这个零件时能够接受的极限值。

公差限制是工程图纸中确定某一特定尺寸变化的最大和最小限值。

公差分析是指通过对实际尺寸和公差限制进行比较来确定零件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

二、常见的公差测量方法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对工件进行实际的尺寸测量,再将测量结果与公差限制进行比较,确定工件是否符合要求的方法。

直接测量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零件。

2. 隐式测量法隐式测量法是指通过对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状态的分析来判断零件是否满足公差限制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一些直接测量无法解决的问题,但缺点在于需要对加工工艺和设备状态进行比较准确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3.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指对大批量的零件进行公差测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这些零件是否满足公差限制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效率和精度,但也需要进行比较多的数据采集和分析,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三、测量误差的处理和控制在公差测量中,误差的处理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处理和控制测量误差的方法:1. 确定测量系统误差测量系统误差是指由仪器、操作人员和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在测量之前,我们需要对测量系统的误差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记录,以便在后续处理中进行修正和控制。

2. 准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是公差测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如正态分布、平均数、标准偏差等,准确评估数据的质量和稳定性。

3. 采用精密仪器进行测量在公差测量中,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确保数据准确性和稳定性,我们需要使用高质量、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并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

公差实训总结范文

公差实训总结范文

钳工实习心得两周的钳工实习终于结束了,至于总体的感觉只能用八个字来概括“虽然辛苦,但很充实”。

由于选择了钳工,便不得不与锉刀打交道。

从第一天的安全教育到拿起锉刀进行“实战演练”,看似简单,其实它是一个理论结合实践的过渡,是理论衔接于实践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又是一个相对很难的适应性的开始。

一开始,弯着腰,躬着背累得满头大汗,不时地手上还会出现一些红色的“图案”。

但回头看看自己的劳动成果,则感觉与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就感觉越来越烦躁。

被老师发现后,经过耐心的讲解,才知道自己的加工的姿势和部位均有错误之处。

经过调整以后才算慢慢进入了状态。

但还是漏洞百出,一会儿忘记尺寸公差的控制,一会儿又忘记了平面度、垂直度的协调。

每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总是悄悄地来到身边进行正确地指导。

使这样的错误在心中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就这样完成了第一个零件。

当拿到老师那里检测时,好多错误的地方经老师分析后才恍然大悟。

但每次的分析指导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依次完成了第二件,第三件……。

每一次都有进步,但每一次都仍有错误,只不过错误越来越少而已。

这则说明我的钳工正在一步步向更高层次的迈进,使我又多了一份自信。

从这一点,我真正地向老师说一声“老师!谢谢您!”从简单地阿拉伯数字和方块字这么多年的理论学习,一直到现在的公差,制图专业课程,无一不是在课堂中渡过的,当真正拿出图纸、材料和工具让我们去加工时,才感觉到手足无措,并不像课堂三讲的那么容易,那么简单。

它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需要头脑和一双手的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加工水平。

六周看似漫长,其实也很短暂。

其间有休息时师生共同的开怀大笑,也有工作时严肃的面孔。

每天的五个小时很快的就过去了。

直到下班时才感觉到累,但内心却充实了许多。

虽然每天只有五个小时,但它让我感受到了工作的氛围,工作环境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感受。

钳工实习心得两周的钳工实习终于结束了,至于总体的感觉只能用八个字来概括“虽然辛苦,但很充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换性实习心得
经历了这一个星期的实训,或多或少,我相信每个同学都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收获。

而对于我自己,从中体会最深刻的则是“关于实验的真实性”。

在这五天共八个实验的测量侦查里,老师也常与我们提到,记录下你测量到的数据,即使测量出来的数据与理论实际值有很大的误差,我觉得这也正是实验的真实性所在,只有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数据才能真正体会到实验的实践性。

在这短短的五天实训时间里,我受益匪浅,能与各位同学共同学习、进步,这是完全不同于课堂学习的另一种团队合作!
接下来,就让我来总结实习期间的相关工作及心得体会:
第一个实验是——公共轴线Ⅲ与Ⅳ的中心距66.25±0.037mm的测量。

这个实验需要的器具有千分尺、电子卡尺,千分尺与电子卡尺的分度值都是0.01mm,其中,千分尺用来测量两芯轴的直径d1和d2,电子卡尺用来测量出两芯轴素线间的距离L。

测量得出的最后结果为A=66.248mm,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所以,此公共轴线Ⅲ与Ⅳ的中心距尺寸合格。

有了第一次的实验后的劲头,我们趁热打铁紧接着就开始了第二个实验——公共轴线Ⅰ对公共轴线Ⅳ的垂直度测量。

这个实验需要的器具有角度尺,水平仪,螺丝钉。

实验是通过用螺丝钉来调整支承座,使Z面与测量平板垂直,而角度尺用来检验Z面与测量平板是否垂直,调整完支承座后,把水平仪安放在心轴Ⅳ上,读出此时水平仪的水平位置M,接着将水平仪同方向平移靠到Ⅰ轴上,记录此时的水泡位置N,最后,计算出N与M位置的偏移格数A。

通过公式△f ⊥=A*C*L算出垂直度误差(式中:C=水平仪分度值 0.02/1000mm,L=为被测箱体Ⅰ轴两支承孔外端跨距长度),用公式△f⊥*100/L≦0.06 来检验垂直度是否合格。

在这个实验中遇到的难题有:首次调整支承座的垂直度,开始时缺少思考就直接进行实验,导致实验进程没有第一个那么迅速,其二,对实验的器具没有充分的了解,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测量。

在第二天,我们小组要做的是第八个实验——6-M10-6H螺孔对基面C,Z,N的位置度测量。

这无疑是八个实验中最难而且最繁琐的一个实验,对于我们小组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实验器具有直角尺,高度游标尺,外径卡尺以及螺丝钉等,实验的第一步是反复调整三个支承座,是N面垂直于测量平板,同时保证Z面也平行于测量平板,光是调整基座就花了将近一个钟的时间,前几个实验都是调整一个基准面,而这个实验第一步的难度便在于调整出两个基准面。

第二步是将六根螺纹芯轴旋入六个指定的孔心处,使用高度游标尺测量出每根螺纹与中心轴的高度差值。

在使用高度游标尺的时候,我们发现尺的高度远远不足于测量最高点的螺纹芯轴,于是我们搬来了方箱来垫底,起初以为这样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但经过一番思考便可解决,因为我们要测量的是各芯轴与中心轴的高度差值,而不是它们的高度。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小组各成员对于这个实训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这个实验得以成功靠的是小组的团队合作,没有小组内部的思考与讨论,没有各成员积极实践,那成功就会遥不可及。

印象最深的要数第三个实验,也是这个实验让我切切实实的体会到实验的实践性与真实性所在。

关于“N面的平面度误差测量”,实验的目的是了解指示表结构及使用方法,并用三点远观法进行数据处理,即在被测表面取三个不同点作为基准平面。

在调整完基准面后,我们测出了第一组数据0,10,7,7,70,25,11,23,2,这组数据让我们匪夷所思,其中70与25等数字都与理想值偏差过大,于是,我们初步断定是支承座没调整好。

接着,在我们从新一轮调整完支承座后,测出了第二组数据0,5,9,6,72,20,11,21,5,显然,72和21仍然远远超过于理想值。

这次,我们把误差归咎于指示表的失灵,可是很快这种假设又被推翻了,数据还是没变。

我们请教了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调整了支承座,并用水平仪和角度尺和直角尺对基准面做了检验,在排除了相关人员与系统误差后,对整个实验重新进行了一次测量——0,9,8,8,72,22,10,24,4。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N面的中间出现凹陷现象,这是导致数据偏离理论值的致命原因。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切身的意识到什么是实验的真实性,真实的数据能推翻理论,这也是实验的真实性所在。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我们缺少质疑真
理的勇气,这也是我在这次实训中得到的一个最宝贵的心得。

这一次实验,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实验工作要有认真严谨的态度,不能急躁,有疑问的地方要能够冷静的去分析原因,做完实验还经常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在做实验时一定要勤于思考,不断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勤于思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以前不曾想过的问题,也恰恰是这些问题让我们的知识面有了一个质的提升,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们要学的东西还很多,特别是除了教学以外的各方各面的实习。

在实践的过程的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这对以后的我们有着重大的意义。

第四、实验的进行是靠一个小组一个团队完成的,实验的准确性是需要不断地重复实验不断地探究才能得到的,也就是说,小组的实验准确性取决于小组成员的配合,不仅表现在实验次数的数量,更是实验质量的重要保障。

每个人都应该亲自动手实验,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会发现实验的意义所在,这也真是实验的真谛所在。

最后一点,就是要不断锻炼自己的胆识和毅力,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沟通能力,并在工作过程中慢慢克服急躁情绪,积极、热情、细致地的对待每一项工作。

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小组内各成员之间因想法不同自然也就有了思想上的争执,当然,这是好事,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当在思想的范畴上擦出火花来,那说明一个新的知识要问世了。

在实践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能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见解,这对于我们小组解决难题是很有意义的,对我们本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很好的推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