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三人教版选修
羧酸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有机化学基础》
+ COOH
COOH
CH2OH 浓硫 酸 CH2OH △
缩聚产物?
HOOCCOOCH2CH2OH + H2O
练习——P82食物中的有机酸
酸牛奶中含有乳酸,结构简式为: CH3─│CH─COOH
OH
(1)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的方程式
;
(2)乳酸与钠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乳酸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物为
应应
乙 醇
CH3CH2OH
无 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增
苯 酚
C6H5OH
强
比碳 酸弱
能
能
能,不 不能
产生CO2
乙 酸
CH3COOH
比碳 酸强
能
能
能
能
酸性排序:
乙二酸>甲酸>苯甲酸>乙酸>碳酸>苯酚
A
1mol有机物
HO
CH-CH2
COOH
OH
CH2OH
最多能消耗下列各物质多少 mol?
(1) Na 4 (2) NaOH 2 (3) NaHCO3 1 (4) Na2CO3 1.5
2、分类:
芳 香 酸 C6H5COOH
羧基数目
一 元 羧 酸 CnH2n+1COOH
二 元 羧 酸 HOOC-COOH
多元羧酸
CH2—COOH
HO—C—COOH
CH2—COOH
注是:酯符或合羟这基一醛通等式同C分nH异2nO构2体有可能
3、羧酸的通式: 饱和一元羧酸:CnH2nO2(n≥1) 4、羧酸的命名
,该物质
与甲醇反应,生成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
,这
一产物又可以发生加聚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第一部分第二章小专题大智慧判断物质酸性强弱的方法.pptx
2.根据化合价判断 同一元素的含氧酸,中心原子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 如 H2SO4>H2SO3;HClO4>HClO3>HClO2>HClO。 3.根据非羟基氧原子数判断
0 1 HnROm∶m-n=2 3
弱酸 如HClO 中强酸 如H3PO4 强酸 如HNO3 很强酸 如HClO4
4.根据电离常数来判断 如:K(H3PO4)>K(HClO),酸性H3PO4>HClO 5.根据化学反应判断 如H2SO4+Na2SO3===Na2SO4+H2O+SO2↑, 酸性:H2SO4>H2SO3 H2O+CO2+Ca(ClO)2===CaCO3↓+2HClO, 酸性:H2CO3>HClO [注意] CuSO4+H2S===CuS↓+H2SO4 但酸性:H2S<H2SO4。
第 小专
二 章
题 大智 慧
专题讲坛
分 判断 子 物质 结 酸性
构 强弱 与 的方
专题专练
性法
质
阶段质量检测(二)
1.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1)同一主族的非金属氢化物的酸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强,如 HF<HCl<HBr<HI。 (2)同一周期的非金属氢化物的酸性从左向右逐渐增强,如 H2S<HCl,H2O<HF。 (3)同一主族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如 HClO4>HBrO4>HIO4;HNO3>H3PO4;H2CO3>H2SiO3。 (4)同一周期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向右逐渐增强,如 H3PO4<H2SO4<HClO4。
[解析] 硫酸可写为SO2(OH)2,磷酸可写为PO(OH)3, n值分别是2、1,m值分别是2、3,由n值越大、m值越小, 该酸的酸性就越强,因此硫酸的酸性强于磷酸。 [答案] 氧酸的化学式可以用XOn(OH)m来表示(X 代表成酸元素,n代表XO基中的氧原子数,m代表OH数), 则n值越大,m值越小,该酸的酸性就越强。硫酸、磷酸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2.3.3 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六、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1.同种元素不同含氧酸,该元素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 2.含氧酸中心原子上的非羟基氧的个数越多,酸性越强
归纳总结 第 11 页
的
3.同主族或同周期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依非金属性强弱比较
⑴同一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酸性逐渐减弱; ⑵同一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酸性逐渐增强。
化学 · 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
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温故知新 第 2 页的
问题1 欲用萃取剂 A把溶质 B从溶剂C的溶液里萃取出来,萃 取剂A需符合什么条件? A与C互不相溶
B在A中的溶解度大于在C中的溶解度 A与B不发生化学反应
相似相溶原理
问题2 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用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溶解油漆而 不用水?(油漆的主要成分是非极性或极性非常小的有机分子) 问题3 怎样理解汽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温故知新 第 4 页的
(4)如果溶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可增大其溶解度
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图片解读 第 5 页的
互为镜像的两个分子
左手和右手不能重叠
左右手互为镜像
对称之美
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五、手性
归纳总结 第 6 页的
1.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与右手 一样互为镜像,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互称手性异构体(对 映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含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
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课时小结 第 13 页
的
相似相溶原理 溶解性
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手性异构体
手性
分子手性的判断依据 元素化合价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命名与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3. 能够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画出它的分子式和结构式。
教学重难点:
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可通过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的例子来引出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二、讲解
1. 定义有机化合物以及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2. 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包括碳原子数的前缀、取代基的位置和种类等。
三、练习
1. 让学生尝试用给定的结构式写出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和结构式;
2. 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其名称。
四、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命名方法,涉及到了一定的实践操作,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 2.1共价键
E
E:能量 r:核间距
0
r
r0
E
E:能量 r:核间距
0 r0
r
r0
E
E:能量 r:核间距
0
r0 0.074nm
r
r0
E
E:能量 r:核间距
0
r0 0.074nm
r
两个核外电子自旋方向相同 的氢原子靠近
E
E:能量 r:核间距
0
r
H
H
H
H
1、共价键的形成
(1)有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
(1)一般情况下,成键电子数越多,键能越大,键长 越短 ,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
(2)一般地,均为单 (双或叁)键时,成键原子的半 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
2.键能大小与分子稳定性的关系: 对结构相似的分子,键长越短,键能越 大, 一般含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键角
1.键角的定义:多原子分子中,两个化学键的 夹角。 2、决定分子空间构型的因素有哪些?
吸热反应的△H为“+”, △H>0。
(3)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键的强弱决定着化学反应过 程中的能量变化。 (4)反应热应该为断开旧化学键(拆开反应物→原子) 所需要吸收的能量与形成新化学键(原子重新组合成反应 生成物)所放出能量的差值。旧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大 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为放 热反应。 则由键能求反应热的公式为
【问题组3】
1、回顾s轨道,p轨道的空间伸展方向各有几 种? 2、研究发现,成键原子轨道在重叠时,沿轴 线方向重叠程度最大。重叠程度越大,形成的 共价键越稳定。据此分析,水分子是否是直线 型分子,试从氧原子的未成对电子轨道的空间 伸展方向加以解释。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知识点二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根据原子的外层电子结构特征分区 (1)周期表中的元素可根据原子的外层电子结构特征划分为 如下图所示的 5 个区。
①s 区元素:最外层只有 1~2 个 s 电子,价电子分布在 s 轨道上,价电子构型为 ns1~2,包括ⅠA 族、ⅡA 族的所有元素。
②p 区元素:最外层除有两个 s 电子外,还有 1~6 个 p 电 子(He 无 p 电子),价电子构型为 ns2np1~6,包括ⅢA→ⅦA 族和 零族的所有元素。
a.元素的分区规律:按照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后排布的能 级分区,如 s 区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最后排布在 ns 能级上,d 区、ds 区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后排布在n-1d 能级上。
b.s 区、p 区均为主族元素包括稀有气体,且除 H 外,非 金属元素均位于 p 区。
c.应根据外围电子排布判断元素的分区,不能根据最外层电 子排布判断元素的分区。p 区中,He 的外围电子排布1s2较特 殊。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一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学习目标] 1.通过碱金属和稀有气体的元素核外电子排布 对比进一步认识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含义。
2.通过元素周期表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各周期、各族元素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通过“螺壳上的螺旋”体会周期表中各区、各周期、各 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
①原子序数-稀有气体原子序数(相近且小)=元素所在的 纵行数。第 1、2 纵行为ⅠA、ⅡA 族,第 3~7 纵行为ⅢB~ⅦB 族,第 8~10 纵行为Ⅷ族,第 11、12 纵行为ⅠB、ⅡB 族,第 13~17 纵行为ⅢA~ⅦA 族,第 18 纵行为 0 族。而该元素的周 期数=稀有气体元素的周期数+1。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选修三《有机化学基础》,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命名,理解并掌握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和反应类型,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有机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包括以下十章内容:第一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第三章不饱和烃第四章芳香烃第五章立体化学基础第六章醇、酚、醚第七章醛和酮第八章羧酸及其衍生物第九章胺及其衍生物第十章杂环化合物学时分配如下:第一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8学时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6学时第三章不饱和烃 4学时第四章芳香烃 6学时第五章立体化学基础 4学时第六章醇、酚、醚 6学时第七章醛和酮 6学时第八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6学时第九章胺及其衍生物 4学时第十章杂环化合物 4学时共计: 50学时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讲解、演示、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实验设备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验设计为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设计以下实验: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鉴别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转化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鉴定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和机理探究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应用和性能评价五、考核方式采用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考核,以全面了解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情况。
其中,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占20%,实验操作占30%,期末考试占50%。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转化,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和机理探究。
教学难点是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和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转化。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8实验活动2 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官能团的检验(教学课件)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三
(2)检验分子中碳碳双键的方法是什么? 提示:加入过量银氨溶液氧化醛基后,调节溶液至酸性再加 入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看是否褪色。
3.1 mol·L-1 CuSO4溶液2 mL和0.5 mol·L-1 NaOH溶液4 mL 混合后加入40%的乙醛溶液0.5 mL,加热煮沸后为何观察不 到砖红色沉淀?
(二)实验注意事项 1.检验卤代烃中的卤素时,要注意先用硝酸中和水解时加入 的过量的NaOH,再加入AgNO3溶液检验,否则OH-会干扰卤 素离子的检验。
2.检验醛基时,应使溶液保持碱性,才能使实验现象明显,故 NaOH溶液应过量。
三、思考交流 1.除了化学实验方法,还常用仪器分析的方法鉴别有机化合 物。下面是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三种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 请指出它们分别对应哪种物质。
(2)1-丙醇、2-氯丙烷、丙醛和苯酚溶液 答案: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取四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上述 四种待测液体,然后分别加入氯化铁溶液,显紫色的是苯酚溶 液;另取三支试管,分别盛装余下的三种溶液,分别加入新制的 氢氧化铜,然后加热,得到砖红色沉淀的是丙醛;另取两支试管, 分别盛装余下的两种溶液,然后加入NaOH溶液,加热冷却后 加入足量硝酸和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2-氯丙烷。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
新制的氢氧化铜是一种弱
NaOH 溶液,滴 入几滴 5% CuSO4 溶液,振 荡。然后加入
有砖红 色物质 生成
氧化剂,能使乙醛氧化,生成 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CH3CHO+2Cu(OH)2+NaO
0.5 mL 乙醛溶
H CH3COONa+Cu2O↓
液,加热,观察现
+3H2O
象
2.请用实验方法区分下列两组物质: (1)乙醇、1-己烯、苯和四氯化碳 答案:实验操作:取四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上述四种待测液 体,然后加入2 mL溴水,分别振荡,然后静置。根据试管中的现 象即可鉴别。 现象与结论:与溴水互溶,不分层的是乙醇。与溴水反应,使 溴水褪色的是1-己烯。苯和四氯化碳与溴水发生萃取,二者 都分层。与溴水萃取分层,上层显橙红色的是苯,下层显橙红 色的是四氯化碳。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第一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律(29张PPT)
电负性
1.电负性 (1)概念 ①键合电子:原子中用于形成 化学键 的电子。 ②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 键合电子 吸引力 的大小。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 越大 。 (2)衡量标准 电负性是由美国化学家 鲍林 提出的,他以氟的电负性为 4.0 作为相对标准,得出了各元素的电负性。
5.已知元素的电负性和原子半径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下表给
出14种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 Al B Be C Cl F Li Mg N Na O P S Si
电负 1.5 2.0 1.5 2.5 3.0 4.0 1.0 1.2 3.0 0.9 3.5 2.1 2.5 1.8
1.离子半径大小比较的规律 (1)同种元素的离子半径:阴离子大于原子,原子大于阳离 子,低价阳离子大于高价阳离子。如r(Cl-)>r(Cl),r(Fe)>r(Fe2+) >r(Fe3+)。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如 r(O2-)>r(F-)>r(Na+)>r(Mg2+)>r(Al3+)。 (3)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如r(Li+) <r(Na+)<r(K+)<r(Rb+)<r(Cs+),r(O2-)<r(S2-)<r(Se2-)<r(Te2-)。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电负性是人为规定的一个相对数值,不是绝对标准 ( √ )
(2)元素电负性的大小反映了元素对键合电子引力的大小( √ )
(3)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4)同一周期电负性最大为稀有气体元素
高中人教版化学选修3教案
高中人教版化学选修3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化学平衡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能够运用Le Chatelier's原理来解释平衡反应的变化。
3. 能够进行平衡反应的计算和实验设计。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分析。
2. Le Chatelier's原理的应用和实例分析。
3. 平衡反应的计算和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人教版化学选修3教材。
2. 实验器材:反应瓶、试剂、温度控制装置等。
3. 教学PPT:包括知识点总结、案例分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验或案例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Le Chatelier's原理,让学生理解平衡反应如何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的化学平衡反应,让学生运用Le Chatelier's原理来解释和预测反应的变化。
4. 实验设计:设计平衡反应的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5. 计算演练:进行一些平衡反应的计算,让学生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6. 总结和讨论: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教学反馈:1.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和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小结反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检查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程度。
3. 教师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2. 提供相关实验或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发现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比赛和研究,拓展化学知识和技能。
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和思维拓展。
高中化学人教版化学1化学2选修1选修3选修4选修5目录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选修1 化学与生活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第一节合金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第二节爱护水资源第三节垃圾资源化选修2 化学与技术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课题1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课题3 纯碱的生产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课题1 获取洁净的水课题2 海水的综合利用课题3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第三单元化学与材料的发展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材料课题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第四单元化学与技术的发展课题1 化肥和农药课题2 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学品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晶体的常识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三节金属晶体第四节离子晶体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第二节化学电源第三节电解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第二节芳香烃第三节卤代烃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二节醛第三节羧酸酯第四节有机合成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第一节油脂第二节糖类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第三节功能高分子材料。
高中化学选修3全套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3全套教案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实验准备: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2SO4溶液〔20%〕、NaOH溶液(10%)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印度诗人:泰戈尔〕诗人为何对“绿叶〞情有独钟?绿叶利用了廉价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为神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
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75%来自糖类。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
用幻灯片展示教材P4表1-1[设问]什么是糖?[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板书]1、糖的概念: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 n (H 2O)m 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一、 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小组实验]学生观察葡萄糖晶体并做葡萄糖溶解实验。
[板书]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有甜味。
[置疑] 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板书]葡萄糖分子式为:C 6H 12O 6[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回答]可能含-CHO 、-COOH 、-OH 等。
[小组实验]实验1-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结论] 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CHO[讲述]葡萄糖除具有醛的性质外,我们还发现它具有以下性质:分类 单糖:葡萄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1 mol2 mol 单糖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 1 mol mol 单糖〔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篇一:【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
比如,p3的轨道式为↑↓ ↑↓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 (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延伸阅读
阅读课本P4“开天辟地—原子 的诞生”并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探究
根据已有知识,试写出K原子的电子排布 式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猜想一:1s22s22p63s23p63d1
猜想二:1s22s22p63s23p64s1
问题探究
请阅读P5倒数第一段内容,并仔细观察P6 构造原理示意图,找出先填写4s能级而不填 写3d能级的原因
(2)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构造原理
②任一能层的能级总从 s 能级开始,能级数目 = 能层序数。
③以s、p、d、f……排序的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
为 1、3、5、7…… 的二倍。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
【问题解决】
1 .比较下列多电子原子的不同能层中能级的能量高低
(1)1s、3d (2)3s、3p、3d (3)2p、3p、4p
课堂练习
写出18Ar 、20Ca、 25Mn 、31Ga四种原 子的电子排布式
Ar:1s22s22p63s23p6 Ca:1s22s22p63s23p64s2 Mn:1s22s22p63s23p63d54s2 Ga: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
电子总数21 - 2=19 - 2=17 - 6=11 - 2=9 - 6=3 - 2=1 - 1=0 电子总数16 - 2=14 - 2=12 - 6=6 - 2=4 - 4=0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件第一节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完成课前学 习
探究核心任 务
@《创新设计》
【自主思考】 1.为什么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循能量最低原理呢? 提示 能量最低原理是自然界普遍遵循的规律。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物质 都有从高能量状态转化到低能量状态的趋势。
完成课前学 习
探究核心任 务
@《创新设计》
二、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
用小黑点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概__率__密__度__分__布__图____,被形象地称为 电子云。 2.电子云轮廓图 为了表示_电__子__云__轮__廓___的形状,对核外电子的_空__间__状__态__有一个形象化的简便描 述,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概率P=_9_0_%_的空间圈出来,即为电子云轮廓图。
@《创新设计》
【点拨提升】 宏观物体的运动与微观电子的运动对比 1.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确定的运动轨迹,可以准确测出其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及
运行的速度,描绘出其运动轨迹。 2.由于微观粒子质量小、运动空间小、运动速度快,不能同时准确测出其位置与
速度,所以对于核外电子只能确定其在原子核外各处出现的概率。 (1)电子云图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概率密度的相对大小。电子云图中小黑点 密度越大,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越大。 (2)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并不代表电子,小黑点的数目也不代表电子真实出现的 次数。
在激动人心的巨响和脆响中,整个城市的上空都被焰火照亮了,染红了。一团 团盛大的烟花象一柄柄巨大的伞花在夜空开放;像一簇簇耀眼的灯盏在夜空中 亮着;像一丛丛花朵盛开并飘散着金色的粉沫。焰火在夜空中一串一串地盛开, 最后像无数拖着长长尾巴的流星,依依不舍地从夜空滑过。
完成课前学 习
探究核心任 务
@《创新设计》
@《创新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汇总
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2.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3.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 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二、(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Ar]3d54s1、29Cu[Ar]3d104s1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的顺序:1s2s2p 3s3p4s3d4p5s4d5p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三、元素周期律1.周期表中的5个区:s、p、d、ds、f2.外围电子-——价电子s与p区-——最外层上的电子d与ds区——最高能级组上的电子S区:ns1~2P区:n s2n p1~6d区:(n-1)d1~10n s1~2ds区:(n-1)d10n s1~2 3.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三 第1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三第1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电子云与原子轨道选择题观察1s轨道电子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小黑点表示1个自由运动的电子B.1s轨道的电子云形状为圆形的面C.电子在1s轨道上运动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D.1s轨道电子云的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某一位置出现机会的多少【答案】D【解析】电子云中的小黑点表示电子在某一时刻出现的概率密度,不表示1个自由运动的电子,A项错误,D项正确;电子云是对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分布的形象化描述,不是实际存在的圆形,也没有宏观轨道,B、C项错误。
选择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电子云是在空间各个方向上伸展程度相同的对称形状B.p电子云是“8”字形的C.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一定为1s22s22p5D.2d能级包含5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10个电子【答案】A【解析】p电子云形状是哑铃形,不是平面“8”字形,B项错;2p 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有B或F,C项错;L层没有d能级,D项错。
选择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s22s12p1表示的是激发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B.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C.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D.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中的轨道数依次增多【答案】A【解析】A项中,1个2s电子被激发到2p能级上,表示的是激发态原子;B项中3p2表示3p能级上填充了2个电子;C项中,同一原子中能层序数越大,能量也就越高,离核越远,故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升高;在同一能级中,其轨道数是一定的,而不论它在哪一能层中。
选择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s电子云呈球形,表示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B.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密度大,说明该原子核外空间电子数目多C.ns能级的原子轨道图可表示为D.3d3表示3d能级有3个轨道【答案】C【解析】电子云是用小黑点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概率,小黑点不代表电子,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出现概率的大小,A、B项错误;3d3表示第三能层d能级有3个电子,d能级有5个轨道,D项错误。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三:1.1原子结构(共44张PPT)
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 电子层 (2)能层的表示方法及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如下:
能层 一 二 三 M 四 五 六 P 七 …… Q ……
K ___ L 符号 ___ 最多 电子 数
N ___ O ___
பைடு நூலகம்
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n2 ______
2.能级 能量 的不同, (1)根据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电子_________ 将它们分成不同的能级。 (2)能级的表示方法及各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如下:
四、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 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____________ 能量最低原理 。 2.基态与激发态: 基态原子: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稳定)
发射光谱
电子放 出能量
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 较高的能级,变为激发态原子。 (不稳定)
电子云
知识回顾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质子(+) 原子结构: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z)=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
{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A.ClB. C. D.1s22s22p63s23p6
3、构造原理揭示的电子排布能级顺序,实质是各能级能量高低。 若以E(nl)表示某能级的能量,以下各式中正确的是( )AB A.E(4s)>E(3s)>E(2s)>E(1s) B.E(3d)>E(4s)>E(3p)>E(3s) C.E(5s)>E(4f)>E(4s)>E(3d) D.E(5s)>E(4s)>E(4f)>E(3d) 4、某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3s23p4, 则此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 第3周期,第VIA族 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第1篇(3)电负性①含义: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键合电子能力的标度。
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键合电子的能力越强。
②标准:以最活泼的非金属氟的电负性为作为相对标准,计算得出其他元素的电负性(稀有气体未计)。
③变化规律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小于,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大于,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左右。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至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4 . 电离能、电负性的应用(1)电离能的应用①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电离能越小,金属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
②判断元素的化合价(I1、I2……表示各级电离能)如果某元素的In+1?In,则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n。
如钠元素I2?I1,所以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
③判断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多电子原子中,元素的各级电离能逐级增大,有一定的规律性。
当电离能的变化出现突变时,电子层数就可能发生变化。
④反映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并不是逐渐增大的,当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是全空、半充满和全充满状态时,第一电离能就会反常的大。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第2篇原子结构与性质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
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2、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3、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能级
理论研究还表明,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 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他们分为能级。 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 (1)分类依据 根据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电子___能__量____的不同, 将它们分成不同的能级 (s、p、d、f…… )。
(2)能级的表示方法、及各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如下:
二、能层与能级
1.能层 (1)分类依据
根据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__能__量__差__异__,将核外 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即电子层。
(2)能层的表示方法及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能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符号 _K_____L___M_____N_____O____P____Q_……
最多电子数 __2____8___1_8____3_2____5_0___7_2_ ……
汤姆生原子模型 汤姆生
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 ——原子有核
卢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
瑟 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根
福 据实验,卢瑟福在1911年
原 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子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 模 行星原子模型):原子是 型 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
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
电子构成。原子核的质量
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
宇宙
宇宙年龄距近约140亿年,地球年龄已有46亿年。
氢H:占原子总数的88.6%两者占宇宙原子总 氦He:约为氢原子数的18 数的99.7%以上
其他90多种天然元素的原子
总数加起来不足_1_%___
3.地球的组成元素
地球上的元素绝大多数是
__金__属___ __非__金___属___(包括稀有气体)仅22种。
(2)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 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 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满能量最低、离核最近 的能层,然后才由里往外,依次排在能量 较高能层。而失电子总是先失最外层电子。
注意: 以上几 点是相 互联系 的,不 能孤立 地理解, 必须同 时满足 各项要 求。
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宇宙大爆炸
6
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问题:宇宙大爆炸是怎么回事?物质是由原子构 成的,那么原子是怎样诞生的呢? P4
1.原子的诞生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大爆炸宇宙理论
氢
氦
锂
2.宇宙的组成与各元素的含量
思考与交流 阅读课本P4
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是那一种? 宇宙年龄有多大?地球年龄有多大?
每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__2_n_2__(用n表示,n为
能层的序数) 。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依据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
离核远近:近
远
能量高低:低
高
1234567 K LMN O P Q
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
(1)各能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即:能层序号 1 2 3 4 5 6 7 符 号 KLM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72 98
•不同的电子运转轨道是 具有一定级差的稳定轨道
。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N.Bohr,1885~1962)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电子云模型(1935年)
电 子 云 模 型
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氢原子电子云图
原子
不显 电性
原子核 (正电)
核外电子 (负电)
质子 (正电) 中子(不带电) 分层排布 与物质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核做高速运动。
(E.Rutherford,1871~1937)
α粒子散射实验
Au
卢瑟福原子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玻 尔 原 子
•玻尔借助诞生不久的量 子理论改进了卢瑟福的模 型。
模 •玻尔原子模型(又称分
型 层模型):当原子只有一
个电子时,电子沿特定球
形轨道运转;当原子有多 个电子时,它们将分布在 多个球壳中绕核运动。
人类认识原子的过程
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 中,经历了无数的艰辛, 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的探索 者,才使人类对事物的认 识一步步地走向深入,也 越来越接近事物的本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们现在所学习的科学理 论,还会随着人类对客观 事物的认识而不断地深入 和发展。 Nhomakorabea近
代 原 子 论
发 现 电 子
带 核 原
轨 道 原
子
子
电
结
结
子
构
构
云
模
模
模
型
型
型
近代科学原子论(1803年)
道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
尔 顿
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
原 子
。
模 •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 型
、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897年)
汤 姆 生 原 子 模 型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J.J.Thomson ,1856~1940)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质 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 子之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 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 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 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 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 包里的葡萄干镶嵌其中。
能层 K L
M
… N
…
能级 1_s_ 2_s_ 2_p_ 3_s_ 3_p_ 3_d_ 4_s_ 4_p_ 4_d_ 4_f_ … …
最多容 2 2 6 2 6 10 2 6 10 14 …
纳的
电子数 2 8
18
32
…
【学与问】1.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 电子数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背景知识回顾
1、 什么叫电子层?能层?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 不同的区域内运动,这种不同的区域称为电子 层,也叫能层。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哪些规律?
(1)核2、外电原子子总核是尽外量电先子排排布在布能有量哪较低些的规电律子?层,然后由里向
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