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数学 九年级上册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 (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 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5f09a9ad02de80d5d8400a.png)
25. 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依据问题特点,用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概率的基本思想,感受到概率在问题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树立数据的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目标解析:1、能够通过试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并通过大量重复试验,让学生体会到随机事件内部所蕴涵的客观规律——频率的稳定性. 知道大量重复试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2、结合生活实例,能进一步明晰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与列举法求概率的区别,并能够通过对事件发生频率的分析,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3、在经历用试验的方法探究概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发展概率观念,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及交流与协作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难点:教师要注意提问的准确性,并且举恰当的例子,使学生深入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枝节。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由于学生初学概率,且在此之前面对求概率的随机事件都是等可能事件,对于一些结果不是等可能的随机事件(如:认为姚明一次罚篮的结果进与不进是等可能的)会依然采取列举法,这类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对用列举法求概率的两个条件把握不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分析不透彻所致.2、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但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无法从根本上刻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只有在大量重复试验的条件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概率是巨大数据统计后得出的结论,是一种大的整体趋势,是频率在理论上的期望值,它是一个确定的常数,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次数无关. 频率与概率是从量变到质变,是对立统一的. 对于初学者,对两者关系的理解,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3、容易忽略“大量重复试验”这个用频率估计概率前提条件. 这一问题的出现也是对概率思想的内涵把握不够所致. 概率是针对大量重复试验而言的,如果试验次数太少,试验频率可能会与理论概率值产生较大的偏差,进而不能合理的估计概率.教学流程(一)情景引入:问题1:姚明罚篮一次命中概率有多大?播放“NBA”(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火箭队VS老鹰队的比赛片段,在姚明罚篮球出手后,画面停滞,屏幕显示:问题:姚明罚进的概率有多大?学生先思考、讨论、发言后媒体出示甲、乙、丙的说法:甲:100% 姚明是世界明星嘛!乙:50% 因为只有进和不进两种结果,所以概率为50%. 丙:80% 姚明很准的,大概估计有80%的可能性.同学们,你们同意谁的观点?学生充分交流后,老师对不同说法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借机复习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条件,引导学生分析进与不进的可能性不相等,不能用列举法来求概率.师:那它究竟有没有规律,或者说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探求概率呢?屏幕上闪烁显示08—09赛季姚明罚篮命中率86. 6%.师:姚明的命中率从何而来?(统计结果)怎么统计的?(罚中个数与罚球总数的比值)这个比值叫什么?(这实际上就是频率,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用频率估计概率)在此基础上,导出课题.(二)试验探究问题2:怎样用频率估计概率?1、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有数字的一面)向上的概率是二分之一,这个概率能否利用刚才计算命中率方法──通过统计很多掷硬币的结果来得到呢?2、试验一(掷硬币试验)(配合亲切童声播放)全班共分10个小组,每小组8人,共抛50次,推荐组长一名,组长不参与抛掷.表1(个人抛掷情况统计表)表2(小组抛掷情况统计表)表3(硬币抛掷统计表)问题3:分析试验结果及史上数学家大量重复试验数据,大家有何发现?3、分析数据全班填写表3得到硬币正面向上频率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绘制折线图,完成后教师提问:①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在哪个数字的左右摆动?②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在0. 5的左右摆动幅度有何规律?(学生从折线图1中难以发现)师:接下来,我们增加试验次数,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历史上有许多数学家为了弄清其中的规律,曾坚持不懈的做了成千上万次的掷硬币试验.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家的严谨,师:还有一位数学家,做了八万多次的试验.观察频率在0. 5附近摆动幅度有何规律?观察折线图2:③请大家分析,两个折线图反映的规律有何区别?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学生得出:图一,试验次数少一些,“正面向上”的频率在0. 5左右摆动的幅度大一些.④你们认为出现的规律与试验次数有何关系?(试验次数越多频率越接近0. 5,即频率稳定于概率.)⑤数学家为什么要做那么多试验?⑥当“正面向上”的频率逐渐稳定到0. 5时,“反面向上”的频率呈现什么规律?概率与频率稳定值的关系是什么呢?师生共同小结:至此,我们就验证了可以用计算罚篮命中率的方法来得到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三)揭示新知问题4:为什么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师:其实,不仅仅是掷硬币有规律,人们在大量的生产生活中发现:对于一般的随机事件,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一个事件出现的频率也总在一个固定数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引出瑞士数学家雅各布·伯努利最早阐明频率具有稳定性,介绍其家族前后三代共出13位大数学家和大物理学家,进行数学史的教育.师:由于大量重复试验的频率具有稳定性,由此可根据这个稳定的频率来估计概率.归纳: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概率m/n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A)=P.教师指出这是从统计的角度给出了概率的定义,也是探求概率的一种新方法,列举法仅限于试验结果有限个和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的事件求概率,而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列举法求概率的随机事件,而且对于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的随机事件,我们也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问题5:频率与概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学生思考、讨论后全班交流. 此处重点强调学生理解,若不能概括、归纳,则直接出示答案. (四)巩固练习牛刀小试某射击运动员在同一条件下的射击成绩记录如下:①计算表中相应的“射中9环以上”的频率(精确到0. 01);②这些频率稳定在哪一个常数附近?③根据频率的稳定性,估计这名运动员射击一次时“射中9环以上”的概率(精确到0. 1). 伶牙俐齿(1)天气预报说下星期一降水概率为90%,下星期三降水概率为10%,于是有位同学说:下星期一肯定下雨,下星期三肯定不下雨,你认为他说的对吗?(2)小明投篮5次,命中4次,他说一次投中的概率为5分之4对吗?(3)小明的爸爸这几天迷上了体育彩票,该体育彩票每注是一个7位的数码,如能与开奖结果一致,则获特等奖;如果有相连的6位数码正确,则获一等奖;……;依次类推,小明的爸爸昨天一次买了10注这种彩票,结果中了一注一等奖,他高兴地说:“这种彩票好,中奖率高,中一等奖的概率是10%!小明爸爸的说法正确吗?”设计方案1、老王投资在鱼塘里放了一些鱼苗,秋天了,他准备出售这些鱼,但要想卖一个好价钱就必须估计鱼塘里有多少条鱼,这可难住了老王。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3《用频率估计概率(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3《用频率估计概率(第1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adcb18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9.png)
3.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精神,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3.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如何有效地倾听、表达、沟通,提高团队合作效率。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彩票中奖概率、投篮命中率等,引出频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探究,理解概念: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计算频率,进而引导学生发现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互相借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解释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通过实际例子,如抛硬币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频率在大量实验中趋于稳定,且稳定值接近于概率。
3.操作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如抛硬币、掷骰子等,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计算频率。
4.方法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如何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思考:
1.回顾频率的定义,总结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2.梳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强调实验数据的重要性。
3.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
4.提醒学生课后继续思考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知识,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特布置以下作业:
3.实践性:作业要注重实践,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3《用频率估计概率》名师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3《用频率估计概率》名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6374e56c175f0e7dd137e6.png)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肖莲琴〕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1.通过掷硬币、掷图钉,经历猜想、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过程,体会当试验次数很大时,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具有稳定性,开展学生根据频率的集中趋势估计概率的意识. 2.在生活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利用频率的集中趋势估计概率,开展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通过试验操作理解频率的稳定性. 〔三〕学习难点能根据频率的集中趋势估计概率,并理解概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1〕频率:在n 次重复试验中,不确定事件A 发生了m 次,那么比值_____称为事件A 发生的频率.概率:刻画事件A 发生的可能性 大小 的数值称为事件A 发生的概率.〔2〕掷一枚质量均匀的硬币时会出现 正面向上 和 反面向上 两种结果,这两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 一样的 .准备一枚均匀的一元硬币,随机掷10次,并将你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3〕阅读教材第142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否发生不能事先确定,但是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总在一个固定的数的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 稳定性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用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它的 概率 . 2.预习自测〔1〕色盲是伴X 染色体隐性先天遗传病,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从男性体检信息库中随mn机抽取体检表,统计结果如下表:根据上表,估计在男性中,男性患色盲的概率为〔〕【知识点】频率的稳定性【解题过程】解:观察表格中频率的变化规律,当试验次数较大时,频率稳定在0.07附近,因此可以估计男性患色盲的概率为0.07.【思路点拨】并观察频率的变化规律【答案】B〔2〕关于频率和概率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频率就是概率B.频率等于概率C.当试验次数很大时,频率稳定在概率的附近D.因为掷硬币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是0.5,所以抛掷一枚均匀硬币10次,一定出现5次正面向上【知识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解题过程】解:A频率是试验值,由试验结果断定;概率是理论值,由事件本质决定,因此说法错误;B屡次重复试验中频率稳定在概率附近,不一定相等,因此说法错误;C在屡次重复试验中,频率会稳定在概率的附近,说法正确;D试验次数较少,偶然性较大,因此说法错误.【思路点拨】理清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频率是个试验值,试验结果不一样频率也就不一样,频率只能近似地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而概率是一个理论值,是由事件的本质决定的,其大小是个固定值,概率能准确的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屡次重复试验中,频率会稳定在概率的附近,因此可以用屡次重复试验中的频率估计概率.【答案】C〔3〕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除颜色以外均一样的8个黑球,4个白球,假设干个红球,每次摇匀以后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回袋子中,通过大量重复摸球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于0.4,由此可估计袋子中的红球有〔 〕个. A .9 B .8 C .7 D .6 【知识点】频率估计概率【解题过程】解:设袋子中红球有x ∴4.048=++xx,解得x =8.【思路点拨】大量重复试验中,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于0.4,因此可以推测摸到红球的概率也为0.4,再根据概率的计算公式可得红球数量. 【答案】B(4)某乳业集团位于内蒙古天然草场的养牛基地共有4500头牛,饲养员为了了解清楚公牛和母牛的比例,随机捕捉了200头牛做调查,发现其中母牛有180头,请估算该养牛基地共有〔 〕头公牛.A .500B .4050C .3200D .450 【知识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解题过程】解:在随机捕捉的200头牛中公牛数量为200-180=20头,那么估计该养牛场公牛占比为20÷200×100%=10%,估计公牛总量为4500×10%=450头. 【思路点拨】随机样本中的公牛比例与整个养牛基地的公牛比例近似相等. 【答案】D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忆〔1〕在一次试验中,如果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有限个,且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相等,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列举试验结果的方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2〕我们常用列表和树状图两种方法列举试验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2.问题探究探究一 通过频率估计概率〔★,▲〕 ●活动① 以旧引新教师提问引入:周末,在我市体育馆有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但是教师手里只有一张票,作为篮球迷的小强和小明都想去,这样教师很为难.请大家帮教师想一个公平的方法,来决定把这张票给谁.学生:抓阄、抽签、猜拳、掷硬币、……教师对学生较好的想法予以肯定,并从中抽选出掷硬币的方法. 师追问:为什么要用掷硬币的方法呢?生答:掷硬币公平,能保证小强和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师问:用掷硬币的方法分配球票是一个随机事件,尽管事先不能确定结果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但大家很容易感受到这两种随机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各为0.5,所以对于小强和小明来说这个方法是公平的.但是,我们的直觉是可靠的吗?掷硬币出现“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可能性真的是相等的吗?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呢? ●活动② 大胆操作,探究新知掷硬币,观察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nm的变化趋势 师问:课前,我们每个同学都进展了掷硬币的试验,并计算了“正面向上〞的频率,你有什么发现呢?汇总你们小组的抛掷数据你又有什么发现呢?如果将我们全班的数据统计起来又能发现什么呢?现在,我们就将每个组掷硬币的数据累计到excel 表格中〔见附件1〕:抛掷次数n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正面向上〞的频数m “正面向上〞的频率nm根据数据自动生成折线统计图:师问: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nm有什么规律? 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 生1答:频率nm 生2答:试验次数比拟小时,频率n m 波动比拟大,但试验次数较大时,频率n m比拟稳定 生3答: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大,频率nm【设计意图】从学生们熟悉的掷硬币活动入手,既简单易操作,且更容易使学生看出频率稳定在0.5的附近,也即是概率的附近.●活动③ 掷图钉,观察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针尖向上〞的频率nm的变化趋势. 师问:可能有同学会觉得教师用大量重复试验的方法得到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未免也太大费周章了,而且最终还只是一个概率的近似值!谁都知道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为0.5,那么这种用试验的方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还有什么优点呢? 师问:〔拿出一枚图钉〕大家知道随机抛掷一枚图钉出现“针尖向上〞的概率是多少吗? 生答:不知道〔假设有答复“针尖向上〞概率为0.5的,需要教师及时引导由于图钉不是均匀物体,所以“针尖向上〞和“针尖向下〞两种事件的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不一样大〕 师问:你能想方法得到“针尖向上〞的概率吗?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方案:类似抛掷硬币的活动,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的频率估计“针尖向上〞的概率.小组合作,得到抛掷50次图钉的数据.教师累计全班数据到excel 表格中〔见附件2〕:根据数据自动生成折线统计图:师问: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针尖向上〞的频率nm有什么规律? 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 生1答:频率nm约等于…… 生2答:试验次数比拟小时,频率n m 波动比拟大,但试验次数较大时,频率n m比拟稳定 生3答: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大,频率nm稳定在……的附近【设计意图】生活中有很多等可能性事件,不用试验也可以通过列举法理论分析出它发生的概率,但也有很多类似掷图钉的事件,它们不是等可能性试验,那它们发生的概率该如何得到呢?因此设计了本活动,鼓励学生合作探究,通过不熟悉的掷图钉活动,进一步感受当试验次数很大时,频率会稳定在一个固定的值的附近,因此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的频率估计概率. 总结:〔1〕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否发生不能事先确定,但是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总在一个固定的数的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这个固定的数就是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用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它的概率.〔2〕概率与频率之间是有区别和联系的:①区别:频率是个试验值,试验结果不一样频率也就不一样,频率只能近似地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而概率是一个理论值,是由事件的本质决定的,其大小是个固定值,概率能准确的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②联系:可以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用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它的概率.〔3〕用试验法通过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可以不受“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的条件限制,使得可求概率的随机事件的范围扩大. 探究二 频率估计概率在生活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活动① 根底性例题例1 一个袋子中有两个黄球,三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均一样,小明随机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恰好摸到了一个白球,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小明从袋子中取出白球的概率是1 B .小明从袋子中取出黄球的概率是0 C .这次试验中,小明取出白球的频率是1D .由这次试验的频率可以去估计取出白球的概率是1 【知识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解题过程】A .小明从袋子中取出白球的概率是53,故A 选项错误;B .小明从袋子中取出黄球的概率是52,故B 选项错误;C .这次试验里,一共摸了1次球,恰好是白球,所以这次试验中,小明取出白球的频率是1,故C 选项正确;D .仅进展了一次试验,试验次数太少,频率不能估计概率,故D 选项错误.【思路点拨】此题需理清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概率是一个理论值,是由事件的本质决定的,其大小是个固定值;频率是个试验值,试验结果不一样频率也就不一样.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总在一个固定的数的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这个固定的数就是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用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它的概率.不能将频率、概率混为一谈. 【答案】C练习 抛一枚普通硬币掷得反面向上的概率为21,它表示〔 〕 A .连续抛掷硬币两次,一定是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 B .每抛掷硬币两次,就一定有一次反面朝上C .连续抛掷硬币200次,一定会出现100次反面朝上D .大量反复掷硬币,平均每两次会出现一次反面朝上 【知识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解题过程】A .掷两次硬币,偶然性较大,不一定是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故A 选项错误;B .每抛掷硬币两次偶然性较大,不一定有一次反面朝上,故B 选项错误;C .连续抛掷硬币200次,试验次数较大,会出现100次左右的反面朝上,但也不能确定是100次,故C 选项错误;D .大量反复掷硬币,出现反面朝上的频率应该会稳定在0.5的附近,即平均每两次会出现一次反面朝上,故D 选项正确. 【思路点拨】 【答案】D例2 小颖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概率〞时,做投掷骰子〔质地均匀的正方体〕试验,她们共做了60次试验,试验的结果如下表:〔1〕计算“3点朝上〞的频率和“5点朝上〞的频率;〔2〕小颖说:“根据试验,一次试验中出现5点朝上的概率最大.〞小红说:“如果投掷600次,那么出现6点朝上的次数正好是100次.〞小颖和小红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知识点】频率的计算;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解题过程】〔1〕∵“3点朝上〞出现的次数是8次, ∴“3点朝上〞的频率是152608=; 又∵“5点朝上〞出现的次数是15次, ∴“5点朝上〞的频率是416015= 〔2〕小颖和小红的说法都不正确但是由于60次试验次数较小,频率并不一定稳定在概率的附近,不能直接将此时的频率当成概率,因此小颖的说法是错误的.如果掷600次,虽然试验次数较大,但频率也只是稳定在概率61的附近,约为100次,不一定正好是100次,因此小红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思路点拨】此题一定要弄清频率与概率的关系,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频率不能简单等同于概率,但试验次数较大时,频率稳定在概率的附近,因此可以用反复试验后的频率估计概率.【答案】见上面解题过程练习 为了看一种图钉落地后针尖着地的概率有多大,小明和小华做了屡次试验,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1〕分别计算抛掷次数为50次和200次时,针尖着地的频率;〔2〕根据计算结果,小明认为:“抛掷这种图钉,针尖着地的概率大约是0.45〞,小华认为:“每抛掷100次这种图钉,一定出现45次针尖着地〞.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知识点】频率的计算;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解题过程】〔1〕∵抛掷50次时,“针尖着地〞的频数是23, ∴“针尖着地〞的频率是46.05023=; 又∵抛掷200次时,“针尖着地〞的频数是89, ∴“针尖着地〞的频率是445.020089= 〔2〕小明的说法正确,因为根据表格中频率的变化趋势,当试验次数增加时,频率稳定在0.45的附近,因此可以估计抛掷这种图钉,针尖着地的概率大约是0.45;小华的说法错误,因为抛掷这种图钉,针尖着地的概率大约是0.45,所以每抛掷100次这种图钉,只能说大约出现45次针尖着地,不能说一定是45次.【思路点拨】此题一定要弄清频率与概率的关系,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频率不能简单等同于概率,但试验次数较大时,频率稳定在概率的附近,因此可以用反复试验后的频率估计概率.【答案】见上面解题过程【设计意图】对于初学者而言,“频率〞、“概率〞两个词只有一字之差,容易混为一谈,但其实二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通过例1、例2及两个练习题,使学生充分理解频率和概率两个概念的含义. ●活动2 提升型例题例1 下表是某机器人做9999次“抛硬币〞游戏时记录下的出现正面朝上的频数和频率.〔1〕由这张频数和频率表可知机器人抛掷完5次时,得到_______次正面朝上,正面朝上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_.〔2〕由这个频数和频率表可知机器人抛掷完9999次时,得到次正面朝上,正面朝上出现的频率约是.〔3〕观察上面表格中频率的变化趋势,你能发现什么?【知识点】用频率估计概率【解题过程】〔1〕直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机器人抛掷完5次时,有1次正面朝上,正面朝上的频率是20%;〔2〕直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机器人抛掷完9999次时,有5006次正面朝上,正面朝上的频率是50.1%;〔3〕观察频率的变化趋势发现:当机器人抛掷次数较小时,出现正面朝上的频率波动较大;当机器人抛掷次数较大时,出现正面朝上的频率比拟稳定,稳定在50%的附近.【思路点拨】试验次数较大时的频率具有稳定性.【答案】〔1〕1 20%〔2〕5006 50.1%〔3〕观察频率的变化趋势发现:当机器人抛掷次数较小时,出现正面朝上的频率波动较大;当机器人抛掷次数较大时,出现正面朝上的频率比拟稳定,稳定在50%的附近.练习一粒木质中国象棋子“兵〞,它的正面雕刻一个“兵〞字,它的反面是平的.将它从一定高度下掷,落地反弹后可能是“兵〞字面朝上,也可能是“兵〞字面朝下.由于棋子的两面不均匀,为了估计“兵〞字面朝上的概率,某实验小组做了棋子下掷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1〕请你数据表补充完整;〔2〕如果实验继续进展下去,根据上表的数据,这个实验的频率将稳定在它的概率附近,请你估计这个概率是多少?【知识点】用频率估计概率【解题过程】〔1〕∵试验总次数为40,而“兵〞字面朝上的频率为0.45,∴“兵〞字面朝上的频数=40×0.45=18又∵试验总次数为120,而“兵〞字面朝上的频数为66,∴〔2〕观察表格中频率的变化趋势,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兵〞字面朝上的频率逐渐稳定在0.55的附近,因此估计“兵〞字面朝上的概率为0.55.【思路点拨】试验次数较大时的频率具有稳定性,因此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下的频率估计概率.例2 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有a个除颜色外完全一样的球,这a个球中只有3个红球.假设每次将球充分搅匀后,任意摸出1个球记下颜色再放回盒子,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20%左右,那么a的值大约为____.【知识点】用频率估计概率、古典概型概率计算方法【解题过程】由于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20%左右,所以,摸到红球的概率就为20%.因为,一共有a个除颜色外完全一样的球,其中只有3个红球所以,摸到红球的概率为3=a20%解得:a=15所以,a的值为15【思路点拨】抓住等可能性随机事件概率既可以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得到,也可以通过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得到.【答案】15练习为了估计暗箱里白球的数量〔箱内只有白球〕,将5个红球放进去,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放回,搅匀后再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屡次重复后发现红球出现的频率约为0.2,那么可以估计暗箱里白球的数量大约为________个. 【知识点】用频率估计概率、古典概型概率计算方法所以,摸到红球的概率就为0.2.设一共有x 个白球,其中有5个红球,所以一共有(x +5)个球 所以,摸到红球的概率为55x 解得:x =20所以,有20个白球.【思路点拨】古典概型的概率可以根据概率的计算公式求,也可以根据大量重复试验所得的频率来求,这样始终就存在一个等量关系,利用这个等量关系,往往可以求一些未知的数量. 【答案】20【设计意图】通过数量直接求频率、用频率估计概率和逆用概率公式求数量两个方向的例题及练习题目,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频率、概率的理解,为学生能顺利解决下一组例题奠定根底. ●活动3 探究型例题例1 某园林公司要考察某种幼苗在一定条件下的移植存活率,应采用什么具体做法? 〔1〕如图是一张模拟统计表,请补全表中的空缺,并完成表下的填空:〔2〕从上表可以发现,随着移植数的增加,幼苗移植成活的频率越来越稳定,当移植总数为14000时,成活的频率为0.902,于是估计该幼树移植成活的概率为______.〔3〕假设某校需要移植500棵该种幼树,估计需要向这个园林公司购置多少棵幼树?〔结果保存整数〕【知识点】设计频率统计方案,用频率估计概率【解题过程】设计的方案为:在同样条件下,对这种幼树进展大量移植,并统计成活情况,计算成活的频率.随着移植数n 越来越大,成活频率nm会越来越稳定,于是就可以把频率作为成活率的估计值.〔1〕直接用成活数m 除以移植总数n〔2〕观察频率的变化趋势发现,随着移植数的增加,幼苗移植成活的频率越来越稳定在0.9的附近,因此可以估计该幼树移植成活的概率为0.9;假设需要购置x 课该种幼树,那么由题意可得:9.0500=x解得:556≈x需要购置556课该种幼树 【答案】见上面解题过程练习:某地区林业局要考察一种树苗移植的存活率,对该地区这种树苗移植成活情况进展了统计,并绘制了如下图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以下问题:/千棵〔1〕这种树苗成活的频率稳定在_________,成活的概率估计值为_________ 〔2〕该地区已经移植这种树苗5万棵 ①估计这种树苗成活了_______万棵;②如果该地区方案成活18万棵这样的树苗,那么还需要移植这种树苗约多少万棵? 【知识点】屡次重复试验,用频率估计概率【解题过程】〔1〕观察统计图可以发现当移植数量较多时,成活的频率稳定在0.9的附近,因此估计这种树苗的成活概率为0.9;〔2〕①②∵18-4.5=13.5〔万棵〕∴还需移植13.5÷0.9=15〔万棵〕【思路点拨】首先观察统计图估计出这种树苗成活的概率为0.9,然后利用成活概率和移植总数就可以计算出成活的树苗,也可以用方案成活的树苗和概率求出应移植的树苗.【答案】〔1〕0.9 0.9 〔2〕①4.5 ②15万棵例2 某水果公司以2元/kg的本钱价新进10000kg的柑橘.销售人员首先从所有的柑橘中随机抽取假设干柑橘,进展“柑橘损坏率〞统计,并把获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帮助完成此表.如果公司希望这批柑橘能够获得利润5000元,那么在出售柑橘〔去掉损坏的柑橘〕时,每千克大约定价为多少元比拟适宜?【知识点】频率的计算与应用频率稳定性【解题过程】①表格:0.101 0.097 0.097 0.103 0.101 0.098 0.099 0.103.②根据表格中的频率变化规律,可以估计柑橘损坏的概率为0.1,即柑橘完好的概率为0.9,所以在10000 kg的柑橘中完好柑橘的质量为10000×0.9=9000〔kg〕完好柑橘的实际本钱为22.29.029000100002≈=⨯〔元/kg 〕设每千克柑橘的售价为x 元,那么50009000)22.2(=⨯-x解得:8.2≈x .【思路点拨】先计算柑橘损坏的频率nm,再观察频率的变化趋势,根据频率估计出损坏柑橘的概率,得到销售商实际销售的完好的柑橘数量,计算出完好柑橘的实际本钱,再根据利润为5000元建立方程即可. 【答案】见上面解题过程.练习:某制衣厂对该厂生产的名牌衬衫抽检结果如下表:〔1〕补全表格〔结果保存2位小数〕〔2〕假设该制衣厂一共生产了1000件这种衬衫,且每件衬衫的本钱价为80元,要使这批衬衫能获利17000元,那么在出售衬衣〔除去不合格衬衣〕时,每件衬衣的出厂价应定为多少元?【知识点】频率的计算与应用频率稳定性【解题过程】〔1〕根据频率的计算公式:频率=不合格件数÷抽检件数 ∴,〔2〕根据表格中的频率变化规律,可以估计这批衬衣不合格的概率为0.03,即合格的概率为0.97,所以在1000件的衬衣中合格的衬衣有 1000×0.97=970〔件〕设在出售衬衣〔除去不合格衬衣〕时,每件衬衣的出厂价应定为x 元,那么由题意可得:970x -1000×80=17000 解得:x =100∴在出售衬衣〔除去不合格衬衣〕时,每件衬衣的出厂价应定为100元.【思路点拨】观察不合格衬衣频率的变化趋势,根据频率估计出不合格衬衣的概率,得到这批衬衣合格的件数,再根据利润为17000元建立方程即可.〔2〕100元【设计意图】频率、概率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通过树苗移植成活率、柑橘的定价问题,将频率、概率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表达了用数学的思想.3.课堂总结知识梳理〔1〕生活中有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不能用列举法得到,只能通过大量重复试验估计随机事件的频率;〔2〕当试验次数很大时,频率稳定在一个固定的数值附近,这个数值就是该事件发生的概率,但频率和概率不能简单的等同;〔3〕概率与频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区别:频率是个试验值,试验结果不一样频率也就不一样,频率只能近似地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而概率是一个理论值,是由事件的本质决定的,其大小是个固定值,概率能准确的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联系:可以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用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它的概率.重难点归纳〔1〕通过大量重复试验,频率会稳定在概率的附近;〔2〕生产生活中,可以设计大量重复试验来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3〕求随机事件的方法:列举法〔等可能性事件〕、试验法〔不等可能事件〕.〔三〕课后作业根底型自主突破1.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关于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和概率,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频率就是概率B.频率与试验次数无关C.概率会随着试验结果的变化而变化D.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一般会越来越接近概率【知识点】频率与概率的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3用频率估计概率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3用频率估计概率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18d269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03.png)
1.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用频率来估计某个事件的概率,并将实验结果写成报告。
2.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深入研究频率与概率的相关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数学文章和书籍,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实验和解决问题中的优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规律?你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
2.教师可以进行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鼓励学生的优点,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肯定,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4.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持、勤奋的优良品质。
5.反馈与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反馈与评价,通过课堂评价、自我反思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鼓励学生的优点,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有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实验和解决问题中的优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规律?你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
2.教师可以进行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鼓励学生的优点,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肯定,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实验,共同探究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5.3_用频率估计概率【精品】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5.3_用频率估计概率【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ca803d6da6c30c2258019e0f.png)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学习目标:1.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2.了解概率的实验背景及其现实意义.学习重点:通过对事件发生的频率的分析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学习难点:合理设计模拟试验,分析频率稳定值从而得到该事件的概率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在生产的100件产品中,有95件正品,5件次品。
从中任抽一件是次品的概率为( ).A.0.05B.0.5C.0.95D.952、小明是个小马虎,晚上睡觉时将两双不同的袜子放在床头,早上起床没看清随便穿了两只就去上学,问小明正好穿的是相同的一双袜子的概率是多少?(用两种不同方法求解)二、合作学习1.实验:小组合作完成教材P140实验,并记录在下表中:描点: 思考:(1)分析上面图像可以得出频率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稳定于 左右. (2)从试验数据看,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估计是(3)根据推理计算可知,抛掷硬币一次正面向上的概率应该是结论 对于一般的随机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时,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一件事件出现的频率,总在一个 数的附近摆动,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数去估计此事件的概率。
归纳: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 发生的频率稳定于某个常数p,那么事件A 发生概率的概率 : P(A)= p通常我们用频率估计出的概率是一个近似值,即概率约为p 。
2、运用:P143问题1:某林业部门要考察某种幼树在一定条件的移植成活率,就采用什么具体做法? 某林业部门要考查某种幼树在一定条件的移植成活率. (1)它能够用列举法求出吗?为什么? (2)它应用什么方法求出?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试验次数n(3)请完成下表,并求出移植成活率.由上表可以发现,幼树移植成活的频率在左右摆动,并且随着移植棵数越越大,这种规律愈加明显.所以估计幼树移植成活的概率为.四、拓展训练问题2、某水果公司以2元/千克的成本新进了10000千克的柑橘,如果公司希望这种柑橘能够获得利润5000元,那么在出售柑橘(已经去掉损坏的柑橘)时,每千克大约定价为多少元比较合适?销售人员首先从所有的柑橘中随机地抽取若干柑橘,•进行了“柑橘损坏表”统计,并把获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帮忙完成下表.四、小结1、弄清一种关系——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当试验次数很多或试验时样本容量足够大时,一件事件发生的频率与相应的概率会非常接近.此时,我们可以用一件事件发生的频率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2、了解一种方法——用多次试验频率去估计概率3、体会一种思想——用样本去估计总体;用频率去估计概率五、作业1.当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求概率是用( ).A.通过统计频率估计概率B.用列举法求概率C.用列表法求概率D.用树形图法求概率2. 在抛一枚均匀硬币的实验中,如果没有硬币,则下列可作为替代物的是()A.一颗均匀的骰子B.瓶盖C.图钉D.两张扑克牌(1张黑桃,1张红桃)3. 不透明的袋中装有3个大小相同的小球,其中2个为白色球,另一个为红色球,每次从袋中摸出一个球,然后放回搅匀再摸,研究恰好摸出红色小球的机会,以下替代实验方法不可行的是()A.用3张卡片,分别写上“白”、“红”,“红”然后反复抽取B.用3张卡片,分别写上“白”、“白”、“红”,然后反复抽取C.用一枚硬币,正面表示“白”,反面表示“红”,然后反复抽取D.用一个转盘,盘面分:白、红两种颜色,其中白色盘面的面积为红色的2倍,然后反复转动转盘4.在一个暗箱里放有a个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的球,这a个球中红球只有3个,每次将球搅拌均匀后,任意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放回暗箱。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5.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5.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80f45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2.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5.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频率分布直方图,让学生回答“频率是什么?怎么计算出来?”等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思维参与度,从而引出“频率估计概率”这一新的主题。
2. 讲授主要内容(1)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师通过讲解实例,向学生阐述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然后,举例讲解如何利用频率计算样本空间和事件的概率。
比如:假设在班级里有60人,其中30人喜欢阅读,那么事件“A喜欢阅读”发生的概率就是30/60=0.5。
接着,教师通过指导分组统计数据,引导学生计算频率,让学生使统计数据更直观和具体。
(2)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教师通过讲解实例,向学生介绍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即把事件在抽样调查中的频率近似看作其真实概率。
然后,教师和学生们共同思考一些实际问题,如何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以及如何判断这种估计的准确性。
3. 拓展应用让学生通过讨论实际问题和展示分组统计数据等方式,掌握如何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小明老师想问问班上同学的阅读偏好,她把每个同学最喜欢的书籍的题材进行了记录,如何利用这些记录估计班里所有同学喜欢的书籍类型?4. 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同时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做一个回顾与概括。
四、教学手段1.课件展示;2.实物演示;3.小组合作;4.课堂讨论。
五、教学评价1.考查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2.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互动交流能力。
六、反思改进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主动互动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需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6eb12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f.png)
5.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概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数据分析:培养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运用频率估计概率,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逻辑推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进行逻辑推理,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c.在培养数据分析能力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试验,收集数据,然后讨论如何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直接输出:
四、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概率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提问:“我们之前学过如何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它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频率估计概率有什么联系?”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3节“用频率估计概率”: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关系,通过大量重复试验,观察频率的稳定值来估计概率;
2.掌握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分析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探讨频率随试验次数增加的变化规律;
6.总结回顾:强调频率估计概率的重要性,巩固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频率可以用来估计概率,这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7.作业布置:布置与频率估计概率相关的作业,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
-布置:“请同学们课后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用频பைடு நூலகம்来估计概率?并尝试举例说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强调通过大量重复试验,观察频率的稳定值来估计概率,使学生掌握这一核心概念。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25章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25章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https://img.taocdn.com/s3/m/3c77827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07.png)
25.3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每次试验可能的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利用统计频率的方法估计概率.【过程与方法】经历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在同样条件下,大量重复试验时,根据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所逐渐稳定到的常数,可以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如何用统计频率求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概率问题,培养使用数学的良好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理解.五、课前准备课件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问:抛掷一枚均匀硬币,硬币落地后,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呢?(出示课件2)学生答: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两种情况.教师问:它们的概率是多少呢?学生答:都是1.2教师问:在实际掷硬币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出示课件3)在学完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这节内容后,小明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他抛掷一枚硬币10次,其正面朝上的次数为5次,是否可以说明“正面向上”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5?用列举法可以求一些事件的概率.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利用多次重复试验,通过统计试验结果估计概率.(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探究一用频率估计概率出示课件5-9:抛硬币实验(1)抛掷一枚均匀硬币400次,每隔50次记录“正面朝上”的次数,并算出“正面朝上”的频率,完成下表:(2)根据上表的数据,在下图中画统计图表示“正面朝上”的频率.学生尝试画图:的直线,你发现了什么?(3)在上图中,用红笔画出表示频率为12的直线,并观察思考.学生画出表示频率为12教师强调:试验次数越多频率越接近0. 5,即频率稳定于概率.(4)下表是历史上一些数学家所做的掷硬币的试验数据,这些数据支持你发现的规律吗?学生答:支持.教师问:抛掷硬币试验有什么特点?学生答:1.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有限;2.每种可能结果的可能性相等.教师问:如果某一随机事件,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无限个,或每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一致,那么我们无法用列举法求其概率,这时我们能够用频率来估计概率吗?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出示课件10-13:图钉落地的试验从一定高度落下的图钉,着地时会有哪些可能的结果?其中顶帽着地的可能性大吗?(1)选取20名同学,每位学生依次使图钉从高处落下20次,并根据试验结果填写下表.(2)根据上表画出统计图表示“顶帽着地”的频率.学生尝试画图:(3)这个试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答:在图钉落地试验中,“顶帽着地”的频率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稳定在常数56.5%附近.出示课件14:教师归纳: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可以用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出示课件15:知识拓展: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在随机试验中,由于众多微小的偶然因素的影响,每次测得的结果虽不尽相同,但大量重复试验所得结果却能反应客观规律.这称为大数法则,亦称大数定律.出示课件16:教师强调: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随机事件A发生的(这里n是实验总次数,它必须相当大,m是在n次试验中随机事件A发频率mn生的次数)会稳定到某个常数P.于是,我们用P这个常数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即P(A)=P.练一练:判断正误(出示课件17)⑴连续掷一枚质地均匀硬币10次,结果10次全部是正面,则正面向上的概率是1.(2)小明掷硬币10000次,则正面向上的频率在0.5附近.(3)设一大批灯泡的次品率为0.01,那么从中抽取1000只灯泡,一定有10只次品.学生思考后口答:⑴错误;⑵正确;⑶错误.出示课件18:例1 某篮球队教练记录该队一名主力前锋练习罚篮的结果如下:(1)填表(精确到0.001);学生计算后并填表:(2)比赛中该前锋队员上篮得分并造成对手犯规,罚篮一次,你能估计这次他能罚中的概率是多少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该前锋罚篮命中的频率稳定在0.8左右,所以估计他这次能罚中的概率约为0.8.巩固练习:(出示课件19)某小组做“用频率估计概率”的试验时,统计了某一结果出现的频率,绘制了如图的折线统计图,则符合这一结果的试验最有可能的是( )A.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中,小明随机出的是“剪刀”B.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普通扑克牌洗匀后,从中任抽一张牌的花色是红桃C.暗箱中有1个红球和2个黄球,它们只有颜色上的区别,从中任取一球是黄球D.掷一枚质地均匀的正六面体骰子,向上的面点数是4学生自主思考后口答:D.出示课件20,21:例2 瓷砖生产受烧制时间、温度、材质的影响,一块砖坯放在炉中烧制,可能成为合格品,也可能成为次品或废品,究竟发生那种结果,在烧制前无法预知,所以这是一种随机现象.而烧制的结果是“合格品”是一个随机事件,这个事件的概率称为“合格品率”.由于烧制结果不是等可能的,我们常用“合格品”的频率作为“合格品率”的估计.某瓷砖厂对最近出炉的一大批某型号瓷砖进行质量抽检,结果如下:(1)计算上表中合格品率的各频率(精确到0.001);(2)估计这种瓷砖的合格品率(精确到0.01);(3)若该厂本月生产该型号瓷砖500000块,试估计合格品数.学生计算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出示课件22)解:(1)逐项计算,填表如下:稳定在0.962⑵观察上表,可以发现,当抽取的瓷砖数n≥400时,合格品率mn的附近,所以我们可取P=0.96作为该型号瓷砖的合格品率的估计.(3)500000×96%=480000(块),可以估计该型号合格品数为480000块.出示课件23:教师归纳总结: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在实际问题中,若事件的概率未知,常用频率作为它的估计值.区别: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做同样次数或不同次数的重复试验得到的事件的频率都可能不同,而概率是一个确定数,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无关.巩固练习:(出示课件24)某射击运动员在同一条件下的射击成绩记录如下:(1)计算表中相应的“射中9环以上”的频率(精确到0.01);(2)这些频率具有什么样的稳定性?(3)根据频率的稳定性,估计这名运动员射击一次时“射中9环以上”的概率(精确到0.1)学生自主思考后独立解答:⑴计算如下:⑵稳定在0.8附近;⑶0.8.(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5-34)1.某学习小组做“用频率估计概率”的试验时,统计了某一结果出现的频率,绘制了如下折线统计图,则符合这一结果的试验最有可能的是()A.袋中装有大小和质地都相同的3个红球和2个黄球,从中随机取一个,取到红球B.掷一枚质地均匀的正六面体骰子,向上的面的点数是偶数C.先后两次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两次都出现反面D.先后两次掷一枚质地均匀的正六面体骰子,两次向上的面的点数之和是7或超过92.一水塘里有鲤鱼、鲫鱼、鲢鱼共1 000尾,一渔民通过多次捕获实验后发现:鲤鱼、鲫鱼出现的频率是31%和42%,则这个水塘里有鲤鱼尾,鲢鱼尾.3.抛掷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0.5.如果连续抛掷100次,而结果并不一定是出现“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各50次,这是为什么?4.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除颜色不同其余均相同的黑、白两种球,其中白球24个,黑球若干.小兵将盒子里面的球搅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把它放回盒子中,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下表是试验中的一组统计数据:(1)请估计:当n很大时,摸到白球的频率将会接近(精确到0.1);(2)假如你摸一次,估计你摸到白球的概率P(白球)= .5.填表:由上表可知:柑橘损坏率是,完好率是.6.某水果公司以2元/千克的成本新进了10000千克柑橘,如果公司希望这些柑橘能够获得利润5000元,那么在出售柑橘(已去掉损坏的柑橘)时,每千克大约定价为多少元比较合适?7.某池塘里养了鱼苗10万条,根据这几年的经验知道,鱼苗成活率为95%,一段时间准备打捞出售,第一网捞出40条,称得平均每条鱼重2.5千克,第二网捞出25条,称得平均每条鱼重2.2千克,第三网捞出35条,称得平均每条鱼重2.8千克,试估计这池塘中鱼的重量.参考答案:1.D解析:由图知试验结果在0.33附近波动,因此概率约等于0.33.取到红球概率为0.6,故A错;骰子向上的面点数是偶数的概率为0.5,故B错;两次都出现反面的概率为0.25,故C错,骰子两次向上的面点数之和是7或超过9的概率≈0.33,故D正确.为132.310;2703.答:这是因为频数和频率的随机性以及一定的规律性.或者说概率是针对大量重复试验而言的,大量重复试验反映的规律并非在每一次试验中都发生.4.⑴0.6;⑵0.6.5.解:填表如下:由上表可知:柑橘损坏率是0.10,完好率是0.90.6.分析:根据上表估计柑橘损坏的概率为0.1,则柑橘完好的概率为0.9.解:根据估计的概率可以知道,在10000千克柑橘中完好柑橘的质量为10000×0.9=9000千克,完好柑橘的实际成本为21000020= 2.22(90009⨯≈元/千克),设每千克柑橘的销价为x 元,则应有(x-2.22)×9000=5000,解得x ≈2.8.因此,出售柑橘时每千克大约定价为2.8元可获利润5000元.7.解:先计算每条鱼的平均重量是:(2.5×40+2.2×25+2.8×35)÷(40+25+35)=2.53(千克);所以这池塘中鱼的重量是2.53×100000×95%=240350(千克).(四)课堂小结1.你知道什么时候用频率来估计概率吗?2.你会用频率估计概率来解决实际问题吗?七、课后作业配套练习册内容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猜想试验、分析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十分有益于学生对概率意义的理解,使之明确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也使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当然,学生随机观念的养成是循序渐进的、长期的.这节课教师应把握教学难度,注意关注学生接受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25章 用频率估计概率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25章 用频率估计概率](https://img.taocdn.com/s3/m/96c03fbb336c1eb91b375da8.png)
25.3用频率估计概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用随机事件的频率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方法.2.掌握设计试验来估计比较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灵活运用概率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想——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探索过程,丰富对随机现象的体验,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规律的数学模型,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逐步建立正确的随机观念,体验数学的价值与学习的乐趣,渗透辩证思想教育.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条件与方法.【教学难点】设计试验来估计比较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42~P146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时,“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发生的可能性__相等__,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__0.5__.通过试验可以发现,在重复抛掷一枚硬币时,“正面向上”的频率在__0.5__附近摆动.一般地,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频率呈现一定的__稳定__性:在__0.5__附近摆动的幅度会越来越__小__.2.教材P143“思考”的答案是“正面向上”的频率呈现出稳定性,稳定于__0.5__.3.用频率估计概率时必须做足够的试验才能使频率__稳定于__概率,并且每项试验必须在__相同条件__下进行,试验次数越__多__,得到的频率值就越接近概率,规律就越明显,此时可以用频率的__稳定值__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在同样条件下对某种小麦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统计发芽种子数,获得如下频数表.(2)估计该麦种的发芽概率;(3)如果该麦种发芽后,只有87%的麦芽可以成活,现有100 kg麦种,则有多少千克的麦种可以成活为秧苗?【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计算出发芽频率,然后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条件是什么?【解答】(1)a=1900÷2000=0.95,b=2850÷3000=0.95.(2)观察发现,随着大量重复试验,发芽频率逐渐稳定到常数0.95附近,所以该麦种的发芽概率约为0.95.(3)100×0.95×87%=82.65(千克),故有82.65千克的麦种可以成活为秧苗.【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某个事件发生的频率呈现稳定性,此时可以用频率的稳定值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红色、黑色、白色的玻璃球共有60个,除颜色外,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小刚通过多次摸球试验后发现其中摸到红色、黑色球的频率稳定在0.15和0.45,则口袋中白色球的个数很可能是(B)A.12B.24C.36D.482.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黑、白两种颜色的球共40只,这些球除颜色外其余完全相同.小颖做摸球试验,搅匀后,她从盒子里随机摸出一只球记下颜色后,再把球放回盒子中,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下表是试验中的一组统计数据:__0.6__(2)若从盒子里随机摸出一只球,则摸到白球的概率的估计值为__0.6__.【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均匀的正四面体的各面依次标有1、2、3、4四个数字.小明做了60次投掷试验,结果统计如下:朝下数字 1 2 3 4 出现的次数16201410(1)上述试验中“4朝下”的频率是__________;(2)“根据试验结果,投掷一次正四面体,出现2朝下的概率是13”的说法正确吗?(3)随机投掷正四面体两次,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法,求两次朝下的数字之和大于4的概率.【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结合频率和概率的相关知识,频率和概率有什么区别?(2)问中的说法正确吗?【解答】(1)16(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60次试验中,“2朝下”的频率为13并不能说明“2朝下”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3.只有当试验的总次数很大时,事件发生的频率才会稳定在相应的事件发生的概率附近.(3)列表如下:第一次第二次1 2 3 4 1 (1,1) (2,1) (3,1) (4,1) 2 (1,2) (2,2) (3,2) (4,2) 3 (1,3) (2,3) (3,3) (4,3) 4(1,4)(2,4)(3,4)(4,4)由表可知,总共有16种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两次朝下数字之和大于4的结果有10种,故P (两次朝下数字之和大于4)=1016=58.【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试验得出的频率只是概率的近似值,试验次数越多,频率越趋向于概率.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九年级数学上册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68e0e85022aaea988f0f09.png)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理解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趋于稳定这一规律.2.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如何用频率估计概率.3.通过概率计算进一步比较概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预习范围:P142-147二、预习要点1、是针对大量反复试验而言的,大量反复试验反映的规律并非在每一次试验中发生.2、用估计概率,就是取多次试验发生的逐渐稳定的常数来估计概率,值得注意的是,同一试验中重复的次数越多,事件发生的越接近概率,但永远不能代替概率.三、预习检测1、某篮球运动员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投篮练习,结果如下表所示,计算表中各对应频率,并根据频率的稳定性估计概率。
2、抛掷硬币试验结果表:3、某批乒乓球产品质量检查结果表:4、某种油菜籽在相同条件下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活动内容1:探究1:探究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问题 1 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有数字的一面)向上的概率是二分之一,这个概率能否利用试验的方法──通过统计很多掷硬币的结果来得到呢?【试验要求】1.全班同学分组,每组六名同学分为三小组,分别做投掷试验。
2.统计试验结果,按要求计算频率(频率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向组长汇报,并由组长填写好表格.投掷试验的总次数不少于100次.3.组长将表格交给老师.(以两个小组为例)试验汇报:(以一组为例)问题2 分析试验结果及下面数学家大量重复试验数据,大家有何发现?试验者抛掷次数n “正面向上”次数m “正面向上”频率()棣莫弗2048 1061 0.518布丰4040 2048 0.5069费勒10000 4979 0.4979皮尔逊12000 6019 0.5016皮尔逊24000 12012 0.5005 问题3 分析试验结果及下面数学家大量重复试验数据,大家有何发现?试验次数越多频率越接近0. 5,即频率稳定于概率。
问题4 为什么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 发生的概率mn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 附近,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P (A )=p .问题5 频率与概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所谓频率,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重复试验时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其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够确定,且随着试验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而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是确定的常数,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次数无关. 从以上角度上讲,频率与概率是有区别的,但在大量的重复试验中,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会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将会越来越集中在一个常数附近,具有稳定性,即试验频率稳定于其理论概率.活动2:探究归纳一般地,当试验的可能结果有很多且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时, 则用列举法,利用概率公式P (A )=mn的方式得出概率. 当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常常是通过统计频率来估计概率,即在同样条件下,大量重复试验所得到的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稳定值来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探究2:频率估计概率的应用 填表:由上表可知:柑橘损坏率是,完好率是 .答:0.10;0.90活动内容2:典例精析例1 某水果公司以2元/千克的成本新进了10000千克柑橘,如果公司希望这些柑橘能够获得利润5000元,那么在出售柑橘(已去掉损坏的柑橘)时,每千克大约定价为多少元比较合适?分析根据上表估计柑橘损坏的概率为0.1,则柑橘完好的概率为0.9.解:根据估计的概率可以知道,在10000千克柑橘中完好柑橘的质量为10000×0.9=9000千克,完好柑橘的实际成本为设每千克柑橘的销价为x元,则应有(x-2.22)×9000=5000,解得x≈2.8.因此,出售柑橘时每千克大约定价为2.8元可获利润5000元.二、随堂检测1.一水塘里有鲤鱼、鲫鱼、鲢鱼共1 000尾,一渔民通过多次捕获实验后发现:鲤鱼、鲫鱼出现的频率是31%和42%,则这个水塘里有鲤鱼尾,鲢鱼尾.2. 养鱼专业户为了估计他承包的鱼塘里有多少条鱼(假设这个塘里养的是同一种鱼),先捕上100条做上标记,然后放回塘里,过了一段时间,待带标记的鱼完全和塘里的鱼混合后,再捕上100条,发现其中带标记的鱼有10条,鱼塘里大约有鱼多少条?3.抛掷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0.5.如果连续抛掷100次,而结果并不一定是出现“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各50次,这是这什么?4.某池塘里养了鱼苗10万条,根据这几年的经验知道,鱼苗成活率为95%,一段时间准备打捞出售,第一网捞出40条,称得平均每条鱼重 2.5千克,第二网捞出25条,称得平均每条鱼重2.2千克,第三网捞出35条,称得平均每条鱼重2.8千克,试估计这池塘中鱼的重量.参考答案预习检测:1.0.75;0.8;0.8;0.85;0.83;0.8;0.76;(0.8)2. 0.53.0.944.0.9随堂检测1.310;2702. 解:设鱼塘里有鱼x条,根据题意可得10100,100x解得x=1000.答:鱼塘里有鱼1000条.3. 答:这是因为频数和频率的随机性以及一定的规律性.或者说概率是针对大量重复试验而言的,大量重复试验反映的规律并非在每一次试验中都发生.4.解:先计算每条鱼的平均重量是:(2.5×40+2.2×25+2.8×35)÷(40+25+35)=2.53(千克);所以这池塘中鱼的重量是2.53×100000× 95%=240350(千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5.3用频率估计概率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5.3用频率估计概率](https://img.taocdn.com/s3/m/9d8d294cf01dc281e53af077.png)
(1)请计算出现向上点数为3的频率及出现向上点数为5的频 率. (2)王强说:“根据试验,一次试验中出现向上点数为5的概 率最大.” 李刚说:“如果抛540次,那么出现向上点数为6的次数正好 是100次.”请判断王强和李刚说法的对错. (3)如果王强与李刚各抛一枚骰子.求出现向上点数之和为5
的倍数的概率.
变化(集中)趋势,即观察各数值主要集中在哪个常数附近,
这个常数就是所求概率的估计值.同时要明确,频率只是一
个估计值,不同的试验受试验次数及试验条件的影响,所得 到的结果可能有所不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010 ·南充中考)在“抛掷正六面体”的试验中,如果正 六面体的六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
(1)求参加此次活动得到海宝玩具的频率?
(2)请你估计袋中白球的数量接近多少?
【思路点拨】应用频率估计概率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 是数学生活化的重要体现,解题关键是理解概率的意义、频 率与概率的关系,结合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 .
【自主解答】(1)参加此项游戏得到海宝玩具的频率
m 8 000 m 1 ,即 n 40 000 n 5
【解析】(1)根据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此次统计是大规模的, 所以可以用字母出现的频率估计其概率; (2)不可以,一篇只有200个字母的文献,出现E的频率就有 不确定性,因其数量太少.
用频率估计概率时一定要注意试验的次数及
试验条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用试验估计概率时,必须经过
大量的试验,再用频率的稳定值估计概率 .同时理解概率只
(2)设袋中共有m个球,则摸到红球的概率P(红球)= 8 . 8 1
m m
5
解得m=40,∴白球接近40-8=32(个)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3用频率估计概率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3用频率估计概率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adff03a0116c175e0e4800.png)
课题:用频率估计概率【学习目标】1、 当事件的试验结果不是有限个或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要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2、 通过试验,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进一步发展概率观念。
【学习重点】当事件的试验结果不是有限个或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要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学习难点】通过试验,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进一步发展概率观念。
【学习过程】预学一 知识链接:1、假定鸟卵孵化后,雏鸟为雌与雄的概率相同.如果三枚卵全部成功孵化,那么三只雏鸟中有两只雌鸟的概率是() A. B. C. D. 2、中考体育男生抽测项目规则是:从立定跳远、实心球、引体向上中随机抽一项,从50米、50×2米、100米中随机抽一项,恰好抽中实心球和50米的概率是() A. B. C. D. 思考:当事件要经过多个步骤(即三步或三步以上)时,我们常通过____的方法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找出事件A 可能发生的结果,再利用公式____求概率.二、探究新知:1、自主探究:阅读课本P142—P146,完成表25-3、25-4、25-5、25-6中的数据。
2、探究:上表中,随着投篮次数的增加,投中频率的变化趋势有何规律?导学1、事件发生的概率随着 的增加,逐渐 在某个数值附近,我们可以用平稳时6183853231613291来估计这一事件的概率。
2、当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明有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求(估计)概率是用()A、通过统计频率估计概率B、用列举法求概率C、用列表法求概率D、用树形图求概率3、关于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频率等于概率;B、当实验次数很大时,频率稳定在概率附近;C、当实验次数很大时,概率稳定在频率附近;D、实验得到的频率与概率不可能相等。
4、从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摸出红球的概率为0.2,而袋中红球有3个,则袋中共有球个.5、从全市5000份试卷中随机抽取400份试卷,其中有360份成绩合格,估计全市成绩合格的人约人。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d97a26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e.png)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材分析】《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的第三节。
它是学习了前两节概率和用列举法求概率的基础上,即学习了理论概率后,进一步从试验的角度来估计概率,让学生再次体会频率与概率间的关系,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试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
概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应用十分广泛。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题,概率已是考查的热点,同时,对此内容的学习,也是为高中深入研究概率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改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目标:1.理解当事件的试验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要用频率来估计概率,进一步发展概率观念。
2.进一步理解概率与频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根据频率集中趋势估计概率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1.选择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加强对概率的认识,突出用频率的集中趋势估计概率的思想,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渗透转化和估算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利用生活实例,介绍数学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2.结合试验的随机性和规律性,让学生理解试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重点:1.体会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学会依据问题特点,用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难点:1.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2.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析】学习统计概率的学生并不是难在用频率估计概率,而是难在多大程度上感受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必要性以及体会用频率估计概率所蕴含的基本思想,然后自觉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所以,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验,在实践中感悟。
【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利用《问题生成评价单》,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和活动系列,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并不断地制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脑、嘴、手动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RJ上册精品教案 第25章 概率初步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RJ上册精品教案 第25章 概率初步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https://img.taocdn.com/s3/m/3164345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b.png)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师备课素材示例●归纳导入(1)我们知道,任意抛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0.5,许多科学家曾做过成千上万次的试验,其中部分结果如下(2)两个同学一组多次抛硬币,计算出“正面向上”的频率;(3)归纳:试验次数越多,频率越接近概率.【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抛硬币试验的引入,体会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建议:让学生两个人合作抛硬币,记录并计算出频率.●复习导入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1)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条件和方法是什么?(2)列表法、画树状图法是不是列举法,它们在什么时候应用?(3)当列举法不能求出某事件的概率时,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列举法求概率的理解,同时产生探索其他方法求概率的兴趣.建议:问题3,教师可以直接点题.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某事件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概率值附近.【例1】(1)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用投掷一元硬币的方法估算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其试验次数分别为10,20,50,100次,其中试验相对科学的是(D)A.甲组B.乙组C.丙组D.丁组(2)做重复试验:抛掷一枚啤酒瓶盖1000次,经过统计得“凸面向上”的次数为420次,则可以由此估计抛掷这枚啤酒瓶盖出现“凸面向上”的概率约为(B)A.0.22B.0.42C.0.50D.0.58理解和巩固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灵活解决问题.【例2】(1)为估计鱼塘中的鱼的数量,可以先从鱼塘中随机打捞50条鱼,在每条鱼身上做上记号后,把这些鱼放归鱼塘,经过一段时间,等这些鱼完全混合于鱼群后,再从鱼塘中随机打捞50条鱼,发现只有2条鱼是前面做了记号的,那么可以估计这个鱼塘鱼的数量为(A) A.1250条B.1750条C.2500条D.5000条(2)含有4种花色的36张扑克牌的牌面都朝下,每次抽出一张记下花色后再原样放回,洗匀牌后再抽,不断重复上述过程,记录抽到红心的频率为25%,那么其中扑克牌花色是红心的大约有__9__张.(3)为测量平地上一块不规则区域(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画一个边长为4m的正方形,使不规则区域落在正方形内.现向正方形内随机投掷小石子(假设小石子落在正方形内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经过大量重复投掷试验,发现小石子落在不规则区域的频率稳定在常数0.25附近,由此可估计不规则区域的面积约是__4__m2.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加强应用统计与概率的意识.【例3】某校开展线上教学,有“录播”和“直播”两种教学方式供学生选择其中一种,为分析该校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在接受这两种教学方式的学生中各随机抽取40人调查学习参与度,数据整理结果如表(数据分(1)(2)从教学方式为“直播”的学生中任意抽取一位学生,估计该学生的参与度在0.8及以上的概率是多少?(3)该校共有800名学生,选择“录播”和“直播”的人数之比为1∶3,估计参与度在0.4以下的共有多少人?解:(1)“直播”教学方式学生的参与度更高.理由:“直播”参与度在0.6以上的人数为28人,“录播”参与度在0.6以上的人数为20人,参与度在0.6以上的“直播”人数远多于“录播”人数,所以“直播”教学方式学生的参与度更高;(2)12÷40×100%=30%.答:估计该学生的参与度在0.8及以上的概率是30%;(3)“录播”总学生人数为800×11+3=200(人),“直播”总学生人数为800×31+3=600(人),所以“录播”参与度在0.4以下的学生数为200×440=20(人),“直播”参与度在0.4以下的学生数为600×240=30(人),所以参与度在0.4以下的学生共有20+30=50(人).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学会根据问题的特点,用统计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2.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渗透转化和估算的数学方法.▲重点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理解和应用.▲难点比较用列举法求概率与用频率求概率的条件与方法.◆活动1 新课导入1.举例说明什么是确定事件,什么是不确定事件.答:确定事件:太阳从东方升起.不确定事件:打开电视正在直播足球比赛.2.什么是概率?答:在一定条件下,重复做n 次试验,m 为n 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次数,如果随着n 逐渐增大,频率m n逐渐稳定在某一数值p 附近,那么数值p 称为事件A 在该条件下发生的概率,记作P(A)=p.3.抛掷一枚硬币,落定后,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你是怎样求出来的?答:概率是0.5.4.当试验的所有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该如何求事件发生的概率呢?答: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可以用这个事件发生的稳定的频率值作为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估计值.◆活动2 探究新知1.教材P 142~145.提出问题:(1)试验:把全班同学分成8组,每名同学掷一枚硬币10次,每组统__0.5__左右摆动;(3)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一般地,频率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在0.5左右摆动的幅度会越来越__小__.这时,我们称“正面向上”的频率稳定于__0.5__.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 知识归纳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 发生的__频率m n__稳定于某个常数p ,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P(A)=__p__.(注意: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条件是大量重复试验)◆活动4 例题与练习例1 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只有颜色不同的黑、白两种颜色的球共20个,某学习小组做摸球试验,将球搅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__0.6__(2)假如你去摸一次,你摸到白球的概率是__0.6__,摸到黑球的概率是__0.4__;(3)试估算口袋中黑、白两种颜色的球各有多少个?解:白球:20×0.6=12(个),黑球:20×0.4=8(个).练习1.教材P147习题25.3第1,2题.2.小华练习射击,共射击600次,其中380次击中靶子,由此估计小华射击一次击中靶子的概率是( C )A.38%B.60%C.63%D.无法确定3.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红色、白色玻璃球共40个,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小明通过多次摸球试验后发现,其中摸到红色球的频率稳定在15%左右,则布袋中红色球可能有( B )A.4个B.6个C.34个D.36个◆活动5 课堂小结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区别:①频率反映事件发生的频繁程度;概率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②频率是不能脱离具体的n次试验的结果,具有随机性;概率是具有确定性的不依赖于试验次数的理论值.联系: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1.作业布置(1)教材P147~148习题25.3第3,4,5题;(2)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第(1)题图][第(2)题图]。
25.3用频率估计概率导学案(耿天才)
![25.3用频率估计概率导学案(耿天才)](https://img.taocdn.com/s3/m/2618750a5022aaea988f0f7b.png)
宣威市第一中学初中部高效课堂导学案年级:九年级班级:学生姓名:科目:数学制作人:九年级数学组第25章概率初步25.3用频率估计概率一、学习目标1.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条件及方法.2.应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解决问题.二、导学指导与检测三、巩固诊断A层1.从某玉米种子中抽取6批,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有关数据如下: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计,该玉米种子发芽的概率约为.(结果用小数表示,精确到0.1)2. (教材P144练习1变式)某射手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射击训练,结果如下表所示:(1)计算并填写表中击中靶心的频率(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2)试根据该表,估计这名射手射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约为多少(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并说明理由.3.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做摸球试验时,在一个暗箱里放了多个只有颜色不同的小球,将小球搅匀后任意摸出一个,记下颜色并放回暗箱,再次将球搅匀后任意摸出一个,不断重复.下表是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请估计从暗箱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白球的概率是(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B层4.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红色、黑色、白色的球共有20个,除颜色外,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小明通过大量摸球试验后发现摸到红色、黑色球的频率分别稳定在10%和30%,则口袋中白色球的个数很可能是.5.生物工作者为了估计一片山林中雀鸟的数量,设计了如下方案:先捕捉100只雀鸟,给它们做上标记后放回山林;一段时间后,再从中随机捕捉500只,其中有标记的雀鸟有10只.请你帮助工作人员估计这片山林中雀鸟的数量约为只.C层6.(教材P145问题2变式)某水果公司以1.5元/千克的成本新进了20000千克柑橘,销售人员首先从所有的柑橘中随机地抽取若干柑橘,进行了“柑橘损坏率”统计,并把获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如果公司希望这些柑橘能够获得利润10000元,那么在出售柑橘(已去掉损坏的柑橘)时,每千克大约定价为多少元?四、堂清、日清记录今日事今日毕日积月累成大器。
用频率估计概率(导学案、教案、教学反思)
![用频率估计概率(导学案、教案、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e2ba57d964bcf84b9d57bce.png)
25.3用频率估计概率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在学完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这节内容后,小明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他抛掷一枚硬币10次,其正面朝上的次数为5次,是否可以说明“正面向上”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5?下面我们带着小明提出的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用频率估计概率.2.学习目标:(1)知道大量重复试验时,频率趋于一个稳定值,知道这个稳定值与概率的关系.(2)会用频率估计概率.3.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趋于理论概率.难点: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方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142页到第143页“思考”之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认真阅读课文,按课本要求,同学之间加强合作,进行试验,并做好数据的统计,再对数据进行分析,观察频率的变化趋势,从中摸索有何规律.(4)自学参考提纲:①通过试验,完成教材第142页的表25-3以及图25.3-1.②通过分析试验所得数据,你发现出现“正面向上”的频率有什么变化规律?“正面向上”的频率在0.5附近摆动.③阅读并分析表25-4中抛掷硬币实验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稳定于0.5.2.自学:学生可参考自学指导进行自学,小组交流,合作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试验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②差异指导:对在学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点拨引导.(2)生助生:小组间相互协作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4.强化:随着抛掷硬币次数的增加,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会在0.5左右摆动,并且摆动幅度越来越小.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143页“思考”到第144页“练习”之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4分钟.(3)自学方法:阅读、思考,并相互交流探讨各自的结论.(4)自学参考提纲:①当实验次数足够大时,一个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与它的概率有什么关系?频率非常接近于概率.②举例说明你对“概率是针对大量重复试验而言的,大量试验反映的规律并非在每一次试验中都发生.”这句话的理解.③练习:a.下表记录了一名球员在罚球线上投篮的结果.ⅰ.计算投中频率(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ⅱ.这名球员投篮1次,投中的概率约是多少(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解:投中的概率约是0.5.b.用前面抛掷硬币的试验方法,全班同学分组做掷骰子的试验,估计掷一次骰子时“点数是1”的概率.解:估计P(点数是1)=1 6 .2.自学:学生可参考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深入了解学生参与活动、完成任务的情况.②差异指导:引导学生合作试验.(2)生助生:分组合作完成试验.4.强化:(1)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只要试验的次数足够大,我们就可以用事件A发生的频率去估计概率.(2)概率是针对大量试验而言的,大量试验反映的规律并非在每一次试验中都发生.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144页到第145页的问题1.(2)自学时间:4分钟.(3)自学要求:总结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和频率的确定方法.(4)自学参考提纲:①幼树的移植成活率采用频率去估计.②完成表25-5及表后的填空.③怎样估计幼树移植的成活率?随着移植数的增加,幼树移植成活的频率越来越稳定,用移植总数最多时成活的频率估计幼树移植的成活率.④练习:某农科所在相同条件下做某种作物种子发芽率的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一般地,1000千克种子中大约有多少是不能发芽的?将表中数据补全,可以看出发芽种子的频率在0.9左右摆动,所以估计种子发芽的概率为0.9.1000-1000×0.9=100(千克)∴1000千克种子中大约有100千克是不能发芽的.2.自学:学生可参考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过程.②差异指导:对完成提纲中的问题有困难的学生适时指导.(2)生助生:交流讨论、改正错误.4.强化: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步骤:计算频率;估计概率;作出结论.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145页到第146页的问题2.(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先弄清损坏率的算法,再填表.(4)自学参考提纲:①完成教材第146页表25-6.②可得柑橘损坏的概率为0.1 ,所以柑橘完好的概率为0.9 .③怎样计算柑橘的实际成本?用以2元/千克的价格购进10000千克的成本除以10000千克中完好柑橘的质量9000千克,即为实际成本.④整个问题的问答过程与问题1的解答过程有何异同?相同点:都是用频率估计概率.不同点:问题2是通过损坏率求完好率,而问题1是直接求发芽率.2.自学:学生可参考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过程.②差异指导:教师对重、难点之处适时点拨引导.(2)生助生:小组间交流互助.4.强化:(1)解题思路:①求频率;②估计概率;③求出问题结果;④作出结论.(2)练习:为了估计鱼塘中的鱼数,养鱼者首先从鱼塘中捕获n条鱼,在每一条鱼身上做好记号后把这些鱼放归鱼塘,再从鱼塘中捞a条鱼,如果在这a条鱼中有b条鱼是有记号的,那么鱼塘中鱼的条数可估计为anb.你认为这种估计方法有道理吗?为什么?解:有道理.不妨设鱼塘中鱼的总条数为x,则n bx a=,所以anxb=.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相互交流各自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收获,反省学习中的不足.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态度和行为上的表现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猜想试验、分析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十分有益于学生对概率意义的理解,使之明确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也使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当然,学生随机观念的养成是循序渐进的.这节课教师应把握教学难度,注意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时间:12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巩固(70分)1.(10分)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关于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频率就是概率B.频率与试验次数无关C.概率是随机的,与频率无关D.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一般会越来越接近概率2.(1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连续抛掷骰子20次,掷出5点的次数是0,则第21次一定抛出5点B.某种彩票中奖的概率是1%,因此买100张该种彩票一定会中奖C.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的概率是50%,所以明天将有一半时间在下雨D.抛掷一枚图钉,钉尖触地和钉尖朝上的概率不相等3.(10分)某小组做“用频率估计概率”的试验时,统计了某一结果出现的频率,绘制了如图的折线统计图,则符合这一结果的试验最有可能的是(D)A.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中,小明随机出的是“剪刀”B.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普通扑克牌洗匀后,从中任抽一张牌的花色是红桃C.暗箱中有1个红球和2个黄球,它们只有颜色上的区别,从中任取一球是黄球D.掷一枚质地均匀的正六面体骰子,向上的面点数是44.(10分)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仅颜色不同的黑球、白球若干只,某小组做摸球实验:将球搅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记下颜色,再放入袋中,不断重复,下表是活动中的一组数据,则摸到白球的概率约是(C)A.0.4B.0.5C.0.6D.0.75.(10分)盒子中有白色乒乓球8个和黄色乒乓球若干个,为求得盒中黄色乒乓球的个数,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每次摸出一个乒乓球记下它的颜色,如此重复360次,摸出白色乒乓球90次,则黄色乒乓球的个数估计为(B)A.90个B.24个C.70个D.32个6.(10分)一个口袋中放有20个球,其中红球6个,白球和黑球若干个,每个球除了颜色外没有任何区别,小王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每次取一个球,放回搅匀后再取)发现,取出黑球的概率稳定在0.25左右,请你估计袋中黑球的个数为 5 .7.(10分)某林业部门统计某种幼树在一定条件下的移植成活率,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估计这种幼树移植成活率的概率为0.9 (精确到0.1).二、综合应用(20分)8.(10分)某射击运动员在同一条件下的射击成绩记录如下:(1)计算表中相应的“射中9环以上”的频率(精确到0.01);(2)这些频率具有什么样的稳定性?解:这些频率稳定在0.8附近.(3)根据频率的稳定性,估计这名运动员射击一次时“射中9环以上”的概率(精确到0.1).这名运动员射击一次时“射中9环以上”的概率约为0.8.9.(10分)动物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估计,某种动物活到20岁的概率为0.8,活到25岁的概率为0.5,活到30岁的概率为0.3.(1)现年20岁的这种动物活到25岁的概率为多少?(2)现年25岁的这种动物活到30岁的概率是多少?解:(1)设这种动物共有10n 只,则根据题意可知能活到20岁的有8n 只,能活到25岁的有5n 只,能活到30岁的有3n 只,所以现年20岁的这种动物活到25岁的概率为n P n ==15588; (2)由(1)知,现年25岁的这种动物能活到30岁的概率是n P n ==23355. 三、拓展延伸(10分)10.(10分)鸟类学家要估计某森林公园内鸟的数量,你能用学过的知识,为鸟类学家提出一种估计鸟的数量的方法吗?(在一定的时期内,森林公园可以近似地看做与外部环境是相对封闭的)解:在一年中该森林公园内的鸟相对较多的时期,选择一天(晴天)捕捉1000只鸟,并在这些鸟的身体上做上记号,然后全部放飞,两三天后的一天(晴天)再捕捉1000只鸟,检查其中带有记号的鸟的数量,记为a ,则这段时期该森林公园内的数量是a610只.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知识与技能】理解每次试验可能的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利用统计频率的方法估计概率.【过程与方法】经历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在同样条件下,大量重复试验时,根据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所逐渐稳定到的常数,可以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情感态度】通过研究如何用统计频率求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概率问题,培养使用数学的良好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理解.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400个同学中,一定有2个同学的生日相同(可以不同年)吗?那么300个同学中一定有2个同学的生日相同吗?有人说:“50个同学中,就很可能有2个同学的生日相同.”这话正确吗?调查全班同学,看看有无2个同学的生日相同.问题2要想知道一个鱼缸里有12条鱼,只要数一数就可以了.但要估计一个鱼塘里有多少条鱼,该怎么办呢?【教学说明】在前面我们学习了能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并且每种结果的可能性相等的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求法.那么这里的两个问题情境中,很容易让学生想到这些事件的结果不容易完全列举出来,而且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也不一定是相同的.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这类事件的概率该怎样求解呢,引入课题.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利用频率估计概率试验:把全班同学分成10组,每组同学掷一枚硬币50次,整理同学们获得的试验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填表方法:第1组的数据填在第1行;第1,2组的数据之和填在第2行,…,10个组的数据之和填在第10行.如果在抛掷n次硬币时,出现m次“正面向上”,则随机事件“正面向上”出现的频率为m/n.【教学说明】分组是为了减少劳动强度加快试验速度,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组数分得越多,获得的数据就会越多,就更容易观察出规律.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请同学们根据试验所得数据想一想:“正面向上”的频率有什么规律?历史上,有些人曾做过成千上万次抛掷硬币的试验,试验结果如下:思考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变化趋势有何规律?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归纳,使学生认识到每次试验中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发现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有规律性,在试验次数较少时,“正面向上”的频率起伏较大,而随着试验次数逐渐增加,一般地,频率会趋于稳定,“正面向上”的频率越来越接近0.5,也就是说,在0.5左右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我们就用0.5这个常数表示“正面向上”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归纳结论】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m/n稳定于某个常数P,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A)=P.思考对一个随机事件A,用频率估计的概率P(A)可能小于0吗?可能大于1吗?答:都不可能,它们的值仍满足0≤P(A)≤1.2.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应用问题1某林业部门要考查某种幼树在一定条件下的移植成活率,应采用什么具体做法?幼树移植成活率是实际问题中的一种概率,这种实际问题中的移植试验不属于各种结果可能性相等的类型.因而要考查成活率只能用频率去估计.在同样的条件下,大量地对这种幼树进行移植,并统计成活情况,计算成活的频率,若随着移植棵树n的越来越大,频率m/n越来越稳定于某个常数.则这个常数就可以作为成活率的近似值.上述问题可设计如下模拟统计表,补出表中空缺并完成表后填空.从表中可以发现,幼树移植成活的频率在左右摆动,且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加,这种规律愈加明显,所以估计幼树移植成活的频率为:.答案:(1)表中空出依次填:0.940,0.923,0.883,0.897(2)0.9,0.9问题2某水果公司以2元/千克价格购进10000千克的水果,且希望这些水果能获得税前利润5000元,那么在出售这些水果(已去掉损坏的水果)时,每千克大约定价为多少元较合适?解:要定出合适的价格,必须考虑该水果的“完好率”或“损坏率”,如考查“损坏率”就需要从水果中随即抽取若干,进行损坏数量的统计,并把结果记录下来,为此可仿照上述问题制定如下表格:从表格可看出,水果损坏率在某个常数(例如0.1)左右摆动,并且随统计量的增加,这种规律逐渐明显,那么可以把水果损坏的概率估计为这个常数,如果估计这个概率为0.1,则水果完好的概率为0.9.∴在10000千克水果中完好水果的质量为10000×0.9=9000(千克)设每千克水果的销售价为x元,则有:9000x-2×10000=5000x≈2.8∴出售这批水果的定价大约为2.8元/千克,可获利5000元.思考为简单起见,能否直接把上表中500千克对应的损坏率作为损坏的概率?答:可以.【教学说明】用频率估计概率时,一般是通过观察所计算的各频率数值的变化趋势,即观察各数值主要集中在哪个常数的附近,这个常数就是所求概率的估计值.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小新抛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连续抛三次,硬币落地均正面朝上,如果她第四次抛硬币,那么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2.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4个小球,分别标有数字2、3、4、x,这些球除数字外都相同,甲、乙两人每次同时从袋中各随机摸出1个球,并计算摸出的这2个小球上的数字之和,记录后都将小球放回袋中搅匀,进行重复试验,试验数据如下表:解答下列问题:(1)如果试验继续进行下去,根据上表数据,出现“和为7”的频率将稳定在它的概率附近,试估计出现“和为7”的概率;(2)根据(1),若x是不等于2、3、4的自然数x,试求x的值.【教学说明】第1题较简单,可由学生自主完成,第2题稍难,由师生共同完成.【答案】1.A2.(1)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出现“和为7”的频率稳定在0.33附近摆动,因此可以知道当试验继续进行下去它的频率会稳定在0.33附近,故可估计“和为7”的概率为0.33.(2)甲、乙两人同时从袋中各摸出一个球所有可能的结果是(2,3)、(2,4)、(2,x)、(3,4)、(3,x)、(4,x)共6个,由于(3,4)这一结果的和为7,再根据“和为7”的概率为0.33≈1/3,所以其中(2,x)、(3,x)、(4,x)这三个结果中一定还有一个和为7,当2+x=7,则x=5,当3+x=7,则x=4,当4+x=7,x=3,显然后两种均不符合题意,故x=5.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你知道什么时候用频率来估计概率吗?2.你会用频率估计概率来解决实际问题吗?【教学说明】教师先提出上述问题,让学生相互交流,再选派几名同学进行回顾总结,师生再共同完善.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5.3”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后作业”部分.1.猜想试验、分析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十分有益于学生对概率意义的理解,使之明确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也使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当然,学生随机观念的养成是循序渐进的、长期的.这节课教师应把握教学难度,注意关注学生接受情况.2.一般地,当试验的可能结果是有限个而且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时,可以用P(A)=m/n的方式得出概率.当试验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是无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常常是通过统计频率来估计概率的.。
25.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25.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8af472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7.png)
最后,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还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尝试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率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在面对不确定性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抛硬币或掷骰子实验。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通过实验得到频率,进而估计概率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用频率估计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突破方法:提供多种实际情境,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频率,并运用频率估计概率,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用频率估计概率》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估计某个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情况?”比如,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奥秘。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当解释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困惑。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我采用了抛硬币和掷骰子的实验进行讲解。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的理解明显加深,这也说明直观的实验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优质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3.2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
![《优质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3.2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dc63ef3186bceb19e8bb56.png)
25.3.2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模拟实验在求一个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对一个简单的问题提出一种可行的模拟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强集体合作意识,丰富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思想。
学习重点:理解用模拟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合理性。
学习难点:会对简单问题提出模拟实验策略。
设计教学程序:一、问题情境:小明参加夏令营,一天夜里熄灯了,伸手不见五指,想到明天去八达岭长城天不亮就出发,想把袜子准备好,而现在又不能开灯。
袋子里有尺码相同的3双黑袜子和1双白袜子,混放在一起,只能摸黑去拿出2只。
同学们能否求出摸出的2只恰好是一双的可能性?问:同学们能否通过实验估计它们恰好是一双的可能性?如果手边没有袜子应该怎么办?问:在摸袜子的实验中,如果用6个红色玻璃珠,另外还找了两张扑克牌,可以混在一起做实验吗?答:不可以,用不同的替代物混在一起,大大地改变了实验条件,所以结果是不准确的。
注意:实验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替代物的选择必须是合理、简单的。
问:假设用小球模拟问题的实验过程中,用6个黑球代替3双黑袜子,用2个白球代替1双白袜子:(1)有一次摸出了2个白球,但之后一直忘了把它们放回去,这会影响实验结果吗?答:有影响,如果不放回,就不是3双黑袜子和1双白袜子的实验,而是中途变成了3双黑袜子实验,这两种实验结果是不一样的。
问:(2)如果不小心把颜色弄错了,用了2个黑球和6个白球进行实验,结果会怎样?答:小球的颜色不影响恰好是一双的可能性大小二、问题3:一个学习小组有6名男生3名女生。
老师要从小组的学生中先后随机地抽取3人参加几项测试,并且每名学生都可被重复抽取。
你能设计一种实验来估计“被抽取的3人中有2名男生1名女生”的概率的吗?下面的表中给出了一些模拟实验的方法,你觉得这些方法合理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需要研究的问题用替代物模拟实验的方法用什么实物一枚硬币一枚图钉怎样实验抛起后落地抛起后落地考虑哪一事件出现的机会正面朝上的机会钉尖朝上的机会需要研究的问题用替代物模拟实验的方法用什么实物3个红球2个黑球3个男生名字2个女生名字怎样实验摸出1个球摸出1个名字考虑哪一事件出现的机会恰好摸出红球的机会恰好摸出男生名字的机会三、随堂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3用频率估计概率
1. 理解当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一般用统计频率的方法来估计概率.
2. 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与列举法求概率的区别,并能够通过对事件发生频率的分析,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重点: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难点:大量重复试验得到频率稳定值的分析,对频率与概率之间关系的理解.
一、自学指导.(20分钟)
自学:阅读教材P142~146.
归纳:对于一般的随机事件,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一个事件出现的频率,总在一个固定数的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
当重复试验的次数大量增加时,事件发生的频率就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因此,可以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2分钟)
1.小强连续投篮75次,共投进45个球,则小强进球的频率是__0.6__.
2.抛掷两枚硬币,当抛掷次数很多以后,出现“一正一反”这个不确定事件的频率值将稳定在__0.5左右.
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5分钟)
红星养猪场400头猪的质量(质量均为整数:千克)频率分布如下,其中数据不在分点上.
从中任选一头猪,__0.1 .
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6分钟)
某商场设立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如图),并规定:顾客购物10元以上能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当转盘停止时,指针落在哪一区域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品,下表是活动进行中的一组统计数据:
(3)转动该转盘一次,获得铅笔的概率约是多少?
(4)在该转盘中,标有“铅笔”区域的扇形的圆心角大约是多少?(精确到1°)
【答案】:(2)0.69;(3)0.69;(4)0.69×360°≈248°.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
尽管随机事件在每次试验中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但只要保持试验条件不变,那么这一事件出现的频率就会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大而趋于稳定,这个稳定值就可以作为该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