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温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1《温度》教案6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1《温度》教案6](https://img.taocdn.com/s3/m/1879546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8.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1《温度》教案6一. 教材分析《温度》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的第三章节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温度的概念、温度的计量单位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热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温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温度这一概念在生活中也有所感知。
但学生对温度计量单位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这些知识的讲解和演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让学生掌握温度的计量单位,知道摄氏度的定义。
3.让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量单位的理解。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温度计、实验器材。
2.课件:温度概念、温度计量单位、温度计使用方法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冬夏季节的气候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定量地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呢?从而引出温度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摄氏度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温度的计量单位。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摄氏度的由来,让学生对温度计量单位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实验,让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提问: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如何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介绍温度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疗、科研等,激发学生对温度学研究的兴趣。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使用方法。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测量》教学教案及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测量》教学教案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02551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8.png)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2.养成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温度计原理和正确使用温度计。
难点: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准备】教师:烧杯、热水、冷水、温水、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学生:烧杯、热水、冷水、温水、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小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教学过程】【出示四季图片】【提出问题】春夏秋冬分别给你什么感受?【导入语】春夏秋冬分别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尤其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让人印象深刻,物理学中我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四季的不同以及水的物态变化,同时引入温度的概念,激发学习兴趣。
)【引入】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温度不同,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你能举几个例子吗?我们有时凭感觉去判断物体的冷热,这种感觉可靠吗?请同学们亲自体验一下。
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导入语】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有时是靠不住的,要准确判断和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小实验】自制温度计【指令语】请同学们参考课本47页“想想做做”,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小组合作自制一个温度计。
同时思考,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设问】如何改进自制温度计,从而更方便更精确地测量温度?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各种常用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用寒暑表【设问】为什么各种温度计的玻璃管都设计得非常细呢?【指令语】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手中的温度计,思考一下它由哪些部分构成?【指令语】不少同学注意到温度计上有个标记℃,这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48页“摄氏温度”部分,结合手中的常用温度计,进行自学。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 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教学案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 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a2f21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2.png)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定义、单位、摄氏温度的规定、读法。
(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例得出温度的定义及单位,摄氏温度的规定。
(2)通过实验操作,说明温度计的用途,并进一步的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温度的学习,知道温度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2)通过对温度计的使用的学习,能正确使用温度计。
二.教学重点: 1.温度单位、摄氏温度的规定、读法。
2.温度计的原理。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
五.教具准备:烧杯、热水、冷水、不同种类的温度计。
六.教学时数:1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相关,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一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
1、实验体会:①让学生摸自己身边的物体(比如桌子、地面、自己的额头)②提问:同学们所摸的物体,感受怎样?2、抽学生做书47页开篇实验,谈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3、通过学生回答(这些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两只手对同一杯“温水”的感觉也不同。
)进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温度的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1)、温度计的用途:准确测量物体温度的高低。
(2)温度计的原理、构造、种类:①师:(教师出示自制温度计)我这里有一只小瓶,大家讨论一下,能用这只小瓶分辨出桌面上的两杯水哪杯温度高?哪杯温度低?并认真观察它是如何辨别出两杯水温度高低的。
②实验、观察并得出:这只小瓶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判断的。
得出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③师:你能将小瓶进行改进,使它能测出具体的温度值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只要刻上刻度就可以了。
3_1《温度》教案
![3_1《温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bf293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68.png)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请学生欣赏章首图──雾淞。
然后用PPT展示相关温度图片师:面对这样美丽的风景,你想知道哪些相关它的知识?学生提问:例如,它是怎么形成的?雾淞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为什么我们这里没有这种风景?师: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要探知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第四章《物态变化》.大家刚刚提出的问题都与温度相关,我们的探究就从温度开始。
二、实行新课1、温度(板书)[生甲]什么叫温度?[生乙]我们凭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师]现在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讨论,看能否解决[生甲]我们把物体的冷热水准叫做温度(板书)[生乙]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生丙]应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不可靠,我们怎么来验证.[生甲]很冷的冬天,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觉得很冷,不过从外面走进屋子里的人会觉得比较暖和.[生乙]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得出.[想想做做][生丙]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充足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thermometer).2、.温度计[师]我们用桌上的东西自制一个温度计.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大家做完了以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得出结论.[生甲]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生乙]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生丙]这可能是因为液体热胀冷缩的缘故吧.[师]是的,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现在我们看挂图和投影,来理解它们,(投影片课本图4.13,挂图温度计的构造).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讨论.[生甲]投影片上,甲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乙是体温计,丙是寒暑表.[生乙]温度计的基本构造: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温度计的使用、液体、刻度、符号.[生丙]温度计上符号为C,表示摄氏温度[生乙]甲图的量程是-20 ℃—110 ℃,最高温度是110 ℃.最低温度是-20 ℃,分度值1 ℃.[生戊]乙图的量程是35 ℃—42 ℃,最高温度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0.1 ℃.[生己]丙图的量程是-30 ℃—50 ℃,最高温度50 ℃.最低温度是-30 ℃,分度值1 ℃.[师]怎样才能准确读出所测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所测液体温度能否超过量程?[想想议议][生甲]要准确读出所测的温度,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生乙]假如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生丙]假如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生丁]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 ℃,最低温度是-30 ℃,分度值是1 ℃,主要是根据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生戊]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是0.1 ℃,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师]同学们对体温计理解很多,也会使用.那么一般温度计将如何准确使用?请大家看图3.1--3[想想议议][生甲]第一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底部[生乙]第二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侧壁.[生丙]第三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生丁]还有可能发生的错误是:没有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就读数.[生戊]读数时温度计离开了被测液体.[生己]使用温度计时还可能发生的错误是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师]大家知道了使用温度计常犯的几种错误,哪又该如何准确使用温度计呢?[生甲]要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生乙]测量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生丙]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生丁]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1温度(教案)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1温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37401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d.png)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2022年版课标要求】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3.能说明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了解日常温度计的种类、温度计工作原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难点: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选择正确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理解不同角度的读数结果有何差异。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用多媒体投影要点,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实际使用温度计,加强实践应用。
学法:观察实验,阅读课本,积极参与活动。
【课前准备】三个烧杯、冷水、温水和热水、自制温度计、演示用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若干)、家庭用寒暑表(若干)、体温计(若干)。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教师利用PPT展示春、夏、秋、冬的图片。
提出问题:你知道生活中常见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之间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出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
提出问题:你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吗?如何知道温度是多少?怎么测量温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以及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二、进行新课温度计教师活动:创设情景——我们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再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两只手的感觉相同吗?学生活动:随机选一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体验,说明自己的感觉;再随机选一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体验,说明自己的感觉。
教师总结:感觉是不可靠的,那么如何得到准确的温度高低呢?我们需要用温度计来判断。
教师活动:出示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先让学生猜测哪杯冷哪杯热?说明方法,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提出问题:热水比冷水热多少?学生回答:测量温度,加以比较。
引出问题:要研究热水比冷水热多少,我们需要借助一个仪器来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这个仪器叫什么呢?教师出示实验室用温度计。
(1)了解温度计的原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温度-北师大版(201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温度-北师大版(2012)](https://img.taocdn.com/s3/m/71f7ce9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3.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温度-北师大版(2012)一、教学目标1.了解温度的含义,掌握温度计及读数方法;2.理解冷热的概念,培养学生用“冷”“热”等词语描述温度的意识;3.能正确认识天气变化与温度的关系,掌握基本天气图及其用途。
二、教学重点1.明确温度与天气的关系,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理解温度单位的大小关系,掌握温度计的读数方法;3.了解基本天气图的意义,学会进行相关天气预报。
三、教学内容1.知识点1.认识温度的含义2.温度计的读数方法3.天气变化与温度的关系4.基本天气图的意义2.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经历的一些冷热天气,并简单介绍温度与天气的关系。
2.温度计和读数方法教师讲解温度计的性质和用途,介绍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概念及其转换公式。
然后让学生分组使用温度计,相互测量体温、水温等,进行读数练习,加深对温度计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3.天气变化与温度的关系通过分析不同天气的温度变化规律,让学生理解温度与天气的关系,强化学习重点。
4.基本天气图的意义向学生介绍基本天气图的含义和主要气象符号,讲解图例的使用方法。
然后让学生结合实际天气情况,进行天气符号的练习和理解。
5.练习与评价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今天的天气”为题目,用所学温度和气象符号进行描述和预报。
教师在讨论后给予反馈和评价,巩固学生对温度和天气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教学中。
五、教学评估1.考查学生的温度计读数能力和理解程度;2.通过对学生讨论的评价,考察学生对天气符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在学期末进行课程的总结与回顾,进行测试和评估,评估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相关练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性思维,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
同时,教师应该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思路和方法,让教学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温度- 北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温度-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af262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6.png)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温度-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初步了解温度的概念和衡量单位。
2.能初步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能初步理解温度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温度的概念和衡量单位。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让学生讨论一下夏天和冬天的不同之处。
2.引导学生思考,这种不同有什么共性、有什么规律性。
3.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什么可以衡量温度的工具。
2. 温度的概念和衡量单位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温度计,并介绍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说明温度计是衡量温度的工具。
2.引导学生了解摄氏度的概念和衡量单位,让学生亲自操作温度计测量室内温度,然后讨论温度是如何测量的。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种类和用法。
2.现场操作温度计,让学生熟悉温度计操作方法,如何调整、读数等。
4. 探究不同环境下温度测量结果的变化1.让学生回到教室,观察室内温度计的读数。
2.让学生到室外,测量室外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3.让学生回到教室,再次测量室内温度并记录下来。
4.分析测量结果的变化原因,让学生发现不同环境下温度测量结果的变化。
5. 总结1.要求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并写下来。
2.强调温度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舒适度,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四、教学反思1.整个课程重点明确,难点突出,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逐步掌握了温度的概念和衡量单位,了解温度计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2.整个课程生动有趣,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了掌握新知识的喜悦。
3.整个课程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比较抽象,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多地采用具体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温度(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温度(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e2c47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0.png)
温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温度计度量温度。
3.学会将温度转换成不同的计量单位。
二、教学内容1.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温度的换算。
4.温度计在不同场合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1.温度的换算。
2.温度计在不同场合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的换算以及温度计在不同场合的应用等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法: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具体过程,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3.案例法: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向学生展示温度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温度计,让学生猜测它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使用温度计的经历,帮助学生对温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讲授1.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或黑板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并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温度计刻度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计量单位。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温度计,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3.温度的换算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向学生展示温度的换算方法,并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直到掌握为止。
4.温度计在不同场合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向学生展示温度计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三)总结和作业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的形式,向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布置相应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课后测试、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实际操作的技能水平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八、教学资源1.温度计。
2.实验器具(如水、冰块等)。
3.展示工具(如幻灯片、黑板等)。
温度-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温度-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8ff65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1.png)
温度-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温度的含义和计量单位。
2.能够使用摄氏度计量温度,并能够将摄氏度与华氏度相互转换。
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温度的讨论和比较。
教学重点1.温度的含义、计量单位和转换。
2.温度的比较与讨论。
教学难点1.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
2.温度比较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先引入“温度”的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向学生展示温度计,并向学生解释温度的计量单位和温度的含义。
讲解1.摄氏度的计量和转换教师向学生讲解摄氏度计量温度的方法,包括读数、读数精度等,然后向学生展示如何将摄氏度转换为华氏度。
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华氏度的含义,并且说明两者之间的差别。
2.温度的比较和应用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生活场景来向学生展示温度的比较和应用。
比如,让学生想象在寒冷的冬天里,穿厚外套和穿薄外套的人的温度是不同的,而穿厚外套会让人感觉更加温暖。
巩固1.向学生出示一些温度的数值,让学生根据温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2.给学生设计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描述不同温度下的感受和生活状态,并让学生相互比较和讨论。
结尾教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梳理学生的思路和理解,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堂评估1.第一种方法:让学生回答一些与本节课程相关的问题。
2.第二种方法:设计一些小测验,让学生对本节课程进行评估。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温度的含义和计量单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使用摄氏度计量温度,并且能够将摄氏度与华氏度相互转换。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理解温度的概念,加强学生对温度的感性认识。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第1节 温度 教案
![第1节 温度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aac6e579563c1ec4da7105.png)
第1节温度教案第1节温度知识与技能1.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1.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其读法和写法。
2.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和寒暑表在结构、测量范围、分度值和使用方法上的区别。
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大烧杯(能盛下自制温度计的玻璃瓶)3只,开水,冷水,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观察、思考、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导学生对大自然千姿百态变化的探究欲望。
举例:归纳:不同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
举手回答,上台板演,其他同学评估。
学生观察、讨论。
学生实验,并得培养归纳能力。
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而不是从“概念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加深学生对摄氏温度的了解,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中的常见温度值。
出结果:凭感觉判断温度不可靠。
学生思考。
学生实验、讨论。
得出结果:小瓶能比较出温度高低的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学生讨论,举手回答,其他学生评估。
讨论结果:刻上刻度就可以。
学生讨论,举手回答,其他学生评估,补充直至接近真实温度让学生能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经历体验过程。
激起学生的设计热情。
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加深学生对摄氏温度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让学生享受设计成功的喜悦,计。
学生比较。
学生实验、讨论,举手发言,演示,其他同学评估、补充。
学生观察。
同时发现自己设计上的不足。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归纳分析能力。
让学生了解最新科技,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布置作业第1节温度温度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摄氏度(℃)测量工具——温度计温度计原理结构使用。
第1节 温度教案
![第1节 温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ec8e67cf84b9d529ea7a25.png)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用具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温水和热水,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并描述感觉。
实验:把左手食指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食指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思考:两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你能准确地判断出水的冷热程度吗?交流讨论:左手、右手的感觉,原来放在热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原来放在冷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讨论哪个手指的感觉是正确的。
并交流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例子(井水“冬暖夏凉”)。
师生归纳:同一杯水温度应该一样,而我们的感觉却不同,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温度计。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温度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温度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确切知道这杯水的温度,应该怎么办?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液泡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组成?(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标度)2.液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内径为什么很细?教师介绍: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共同讨论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完毕后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总结: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包括玻璃泡、细玻璃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刻度。
拓展研究:比较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玻璃电接点温度计园艺温度计婴儿沐浴温度计室内温度计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我们先来研究摄氏温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1节温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1节温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0e7cdc84868762caaed5c9.png)
第1节 温 度(共2课时)第一课时 温度计及摄氏温度【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2.养成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知识点一 温度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7-48,完成以下问题: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合作探究】 演示一一只手接触冷水,另一只手接触热水,过一会儿,两只手同时插入温水中,如图所示,感受一下,两只手的感觉是一样的吗?说明什么问题?答:不一样.说明了仅凭感觉器官去判断温度的高低不准确.知识点二温度计【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7-48,完成以下问题:1.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2.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合作探究】演示二如图所示,取一个带塞玻璃瓶(如注射用青霉素瓶)和一根细透明塑料管(如细饮料吸管),在瓶中装满水(在水中滴两滴红色墨水),将细管插入塞中并使细管中的水略高出瓶口,将玻璃瓶放入热水中.1.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答:细管中的液面上升.2.再将玻璃瓶放入温度更高的热水中,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答:液面会继续上升.3.液面高度的不同,能够说明什么问题?答:说明物体的温度不同.演示三1.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有哪些种类?答: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等.2.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答: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包括玻璃泡、细玻璃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刻度.3.为什么各种温度计的玻璃管都设计得非常细呢?答:可以使测量更精确.4.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依据什么原理制成的?答: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师点拨】1.在制备简易温度计时,玻璃管越细越好,能更好地观察到液面的变化;在玻璃瓶的水中加入红墨水,可以方便观察到液面的变化.2.常见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的,另外也有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工作的.【跟进训练】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措施中最好的是( D )A.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加一段非常细的管子B.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些C.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粗些D.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细些知识点三摄氏温度【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8,完成以下问题:1.在1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沸水的温度是100 ℃,在0 ℃和100 ℃之间划分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摄氏度.2.-4.7 ℃念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教师点拨】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每一等份都表示着相同的温度,在0 ℃以上每上升一小格增加1 ℃,0 ℃以下每下降一小格即减少1 ℃,为负数.【跟进训练】(广西百色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0 ℃的冰比0 ℃的水冷B.-6 ℃读作“零下6摄氏度”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 ℃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知识点四温度计的使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9-50,完成以下问题:1.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然后要看清它的分度值.2.使用实验室用温度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合作探究】演示四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ⅠⅡ1.判断图Ⅰ中4种测量方法的正误,并指出错误的地方.答:图A错误,玻璃泡不能接触烧杯底.图B错误,玻璃泡不能接触烧杯壁.图C错误,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图D正确.2.判断图Ⅱ中3种读数方法的正误,并指出错误的地方.答:甲方法错误,读数时若俯视读数会偏大.乙方法正确.丙方法错误,读数时若仰视读数会偏小.演示五温度计的读数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多少摄氏度?答:-2 ℃、38 ℃.【教师点拨】1.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1)“一看一清”: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2)“三要”: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若将玻璃泡接触容器的底或壁,温度计显示的将是容器本身的温度;视线若在液柱的上表面以上或以下,读取的数值将比实际值偏大或偏小.【跟进训练】1.(广西柳州中考)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D )A B C D2.(内蒙古赤峰中考)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9 ℃.(温度计的单位是摄氏度)1.温度计(1)工作原理:液体热胀冷缩(2)构造:玻璃外壳、细玻璃管、玻璃泡、测温液体、刻度 (3)使用方法:一看一清,三要2.摄氏温度 ⎝ ⎛符号:t单位:℃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 体温计的使用【知识与技能】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对比学习的能力.【重点】 体温计的构造. 【难点】正确使用体温计测温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知识点体温计【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0,完成以下问题:1.体温计的量程是35 ℃~42 ℃,分度值是0.1 ℃.2.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细管之间有很细的细管,这种结构使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合作探究】演示体温计甲乙1.体温计相比普通温度计有什么特殊的结构?答:体温计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2.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答:这种结构使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3.使用体温计为什么要先甩一甩?其他温度计可以甩吗?答:使玻璃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内.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4.此时体温计示数是多少?答:37.8℃.【教师点拨】1.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2.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的温度不准确.3.使用温度计前不甩,则当被测的体温高于体温计的示数时,水银柱会上升;当低于体温计的示数时,水银柱不会下降,可简记为“能上不能下”.4.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的比较【跟进训练】1.(甘肃兰州中考)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其分度值为0.01 ℃B .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 .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D .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2.(山东泰安中考)如图所示为常用体温计,其读数为37.8 ℃.体温计⎩⎪⎨⎪⎧构造特点:缩口使用方法:使用前要用力往下甩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小学数学教案温度
![小学数学教案温度](https://img.taocdn.com/s3/m/aac4b15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e.png)
小学数学教案温度教学目标:1. 认识温度的基本概念。
2. 学会使用摄氏温度计测量温度。
3. 理解温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温度的概念和单位。
2. 摄氏温度计的读数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温度计上的刻度。
2. 掌握摄氏温度的转换。
教具准备:1. 摄氏温度计2. 温度测量实例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温度测量实例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温度计和温度值,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单位是什么。
二、学习温度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简单解释温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温度是衡量物体热度或冷度的量。
2. 通过实物或图片示范不同温度状态下物体的表现,让学生体会温度的变化。
三、认识摄氏温度计(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摄氏温度计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讲解摄氏温度计上的刻度和读数方法,带领学生学会如何读取温度值。
四、实际操作(15分钟)1. 将摄氏温度计分发给学生,让他们亲自测量教室内的温度。
2. 学生互相配合,测量不同区域的温度,并比较结果。
五、讨论温度的重要性(5分钟)教师与学生讨论温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例如冬天需要穿厚衣服、夏天需要防晒等。
六、温故知新(5分钟)复习今天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温度的认识和摄氏温度的测量。
七、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回家测量家中某个区域的温度,并写下观察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温度的认识更加深入,掌握了使用摄氏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对温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 温度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 温度](https://img.taocdn.com/s3/m/168b821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6.png)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温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摄氏度和华氏度的定义和转换方法;2.能够进行华氏度和摄氏度的互换计算;3.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温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方法;2.实际问题中温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温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摄氏度和华氏度的互换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叙述:小伙伴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涉及到温度的概念,比如说我们每天都会看天气预报,了解当日的气温情况,而气温则是通过温度所体现出来的。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关温度的相关知识。
2. 学习新知识教师提问:小伙伴们,你们知道温度是什么吗?(等待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温度是一种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的热度高低的。
我们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温度。
教师出示温度计图片,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和数字。
引导学生:在温度计上,常用的温度刻度有摄氏度和华氏度两种。
•摄氏度是以水的冰点为0℃,沸点为100℃作为标准的,常用于实验室和国际标准中;•华氏度则是以水的冰点为32℉,沸点为212℉作为标准的,常用于美国的天气预报等场合。
教师出示温度计图片和温度转换表格,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将摄氏度和华氏度互相转换,如何计算呢?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摄氏度转华氏度:℉=℃×1.8+32;•华氏度转摄氏度:℃=(℉-32)÷1.8。
接下来,我们通过练习题来加深对温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3. 练习与评价教师出示练习题并解答,让学生进行相关实践练习,巩固知识点,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4. 板书总结温度的定义:用来描述物体的热度高低的一种物理量,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温度。
摄氏度和华氏度的互相转换:•摄氏度转华氏度:℉=℃×1.8+32;•华氏度转摄氏度:℃=(℉-32)÷1.8。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1节 温度 教案一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1节 温度 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1c3bce6d6294dd88d1d26b6b.png)
3.1温度一、教材分析《温度》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一节。
这一章的教学以“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为起点,不仅仅因为它们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更因为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可以说“温度”是“物态变化”的核心,而学会使用“温度计”则是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缺少认识,也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
因此,以学生常见的现象进行引入,以便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温度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温度计”学生虽然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也接触过,但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操作规范上还有一些疑惑,因此在上课时要注重训练学生用科学用语规范地描述概念,规范使用温度计测温度,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温度的概念;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读出各种温度计的示数。
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对比五、教学准备广口瓶,带颜色的水、橡皮塞、细玻璃管、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烧杯3只,中等大小)、多媒体课件、开水、冷水若干。
六、教学过程思考回答:需要用温度计测量学生动手实验,小组交流展示自制的温度计实验、观察,说出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思考后回答:只要标上刻度就可以了。
自由讨论,对温度计进行修改,如小瓶太大了,不方便,可以缩小为玻璃泡;将其中的液体改为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将吸管换成密闭的玻璃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和分析归纳,达到学生真正掌握温度计使用的目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教案(2)(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教案(2)(附模拟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68ed1d915f804d2b16c1e5.png)
第1节温度知识与技能1.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和使用方法。
2.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温度计的原理、使用方法。
难点:温度计的原理,体温计的使用。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如图是自然界和技术中的一些温度。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板块一温度自主阅读教材P47~4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如图,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右手感觉热些(选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一样热”)。
这一现象表明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选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或“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沸水的温度是100℃,北京1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 ℃”,读作负四点七摄氏度。
知识板块二温度计自主阅读教材P47~5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温度计在使用前要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其玻璃泡需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读数时待其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5.如图所示是小翔同学练习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D )6.如图所示,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的两支温度计a、b,加热时,b温度计的示数始终比a的示数高,其原因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使得b的示数偏高。
停止加热后,a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中所示,则a温度计的示数是44℃。
知识板块三体温计自主阅读教材P5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7.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38.3℃。
第1节温度教案
![第1节温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68775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e.png)
第1节温度教案第1节温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白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明白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把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学习物理的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2.培养学生使用物理实验仪器测量的良好适应。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实验室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让学生摸自己周围的物体,如桌子、地面、自己的头顶,然后说一下“冷”“热”感受如何样?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温度计[阅读课本]P47“温度计”[摸索]我们一样用什么来客观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提示]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实验]在广口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
给广口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将广口瓶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看细玻璃管中水柱的位置。
[小组讨论]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
这是什么缘故?[提示]瓶中的水发生热胀冷缩。
[班内交流]能否用其测量温度,有哪些不足?[提示]该细管没有刻度,不能测出具体温度值,且体积大,携带不方便。
[归纳提升]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探究点2摄氏温度[阅读课本]P48“摄氏温度”[摸索]温度计上的符号℃是什么?[提示]℃表示摄氏温度。
[摸索]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归纳提升]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 ℃和100 ℃表示;0 ℃和100 ℃之间分成10 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
探究点3温度计的使用[阅读课本]P49“温度计的使用”[小组讨论]观看摸索常用温度计的构造。
温度教案新版
![温度教案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3f743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8.png)
温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温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掌握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之间的转换方法。
2.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温度的敏感性,增强对环境温度变化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温度的转换方法,不同温度计的使用。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温度计,温度转换表格,课件或黑板。
2. 实验材料准备:两个水杯,冷水、温水和热水。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个温度计,引发学生对温度的思考,提问:“你们知道温度是什么吗?怎么测量温度?”听取学生回答,引出本课的主题。
2. 温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15分钟)
解释温度的概念:“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的程度。
”然后介绍温度的测量方法:使用温度计。
通过温度计的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室内温度,并要求学生体验自己测量室内温度的过程。
3. 温度的单位及转换(20分钟)
介绍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示范和讲解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之间的转换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两种温度单位的区别和转换方法。
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0分钟)。
温度教案人教版
![温度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685e9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f.png)
温度教案人教版标题:温度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温度的概念,能够用正确的单位来表示温度。
2. 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技巧。
3. 了解温度的变化规律,能够描述温度的升高和降低。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温度的转换和温度的测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温度计、温度计读数表、温度变化图、实际温度测量器材(如水银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等)。
2. 学生准备:学生教材、练习册、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引导学生回顾温度的概念,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温度吗?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有关?”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解释温度的概念,并提醒学生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3. 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Step 2:温度计的读数技巧1.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温度计,并指导学生正确读取温度计上的刻度。
2.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互相帮助和纠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读取温度计的刻度。
Step 3:温度的变化规律1. 教师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片,向学生展示温度的变化规律,如温度的升高和降低。
2. 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和图像,让他们描述温度的变化趋势,并提醒他们温度的变化是连续的。
Step 4:温度的转换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温度的转换方法,如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
2. 学生进行练习,通过计算和实际例子,掌握温度的转换方法。
Step 5:温度的测量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的温度测量器材,如水银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等,并简要解释其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不同的温度测量器材进行温度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Step 6:巩固与拓展1. 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教师提供拓展练习,如设计温度转换问题、实际温度测量问题等。
Step 7:总结与反思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温度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3.1温度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教学重点
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
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三、今日感悟
3、分发温度计,提示: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观察温度计,然后仔细观察。观察时注意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子劈பைடு நூலகம்,请立即告诉老师。
4、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教师巡视。
5、汇报交流。
①温度计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
②玻璃管上有数字、刻度、单位。符号℃表示摄氏度,表示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随机学习摄氏度的读法与写法)
(1)使用温度计前:①选择量程合格的温度计,若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温度计会胀破;若待测温度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则测不出温度值。②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测量时能准确读数。③确定零刻线。
(2)使用温度计时:①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待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否则示数会降低。同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若斜视会产生误差。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一、比较水的温度
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
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板书:温度
讲述: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桌上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大家一起安静的来,请同学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和2号杯的水温度一样。)
5、师: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二、观察温度计
1、出示温度计,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2、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③每小格刻度表示1摄氏度……
6、探究小实验:刚才同学们很仔细,有了很多发现,那么还想不想在研究一下温度计啊?老师给你出个主意,请同学们用双手捂住温度计中的的玻璃泡,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汇报交流。(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液面上升,放开后一会,液面下降。)
7、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现在请每个同学观察自己温度计上的液面,并记录。
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1、师:温度计上,你会读吗?请同学们读下这些温度计的读数。
学生试读
2、师:这些读数怎么读,怎么写
例:写做—10℃,读作:零下10摄氏度
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师:我们再来试一下,出示自制模型温度计,然后教师设置温度,请同学读或者写,巩固。同时强调:零下温度自0℃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