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的基本问题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课堂PPT
.
9
【解析】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Ag=mAaA aA=μ1g=0.2×10 m/s2=2 m/s2
F1-μ2(mA+mB)g-μ1mAg=mBaB 代入数据得 aB=4 m/s2
(2)t1=1 s 时,A、B 速度分别为 vA、vB
vA=aAt1=2×1 m/s=2 m/s
vB=aBt1=4×1 m/s=4 m/s
.
2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可以求②________, 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确定物体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的 力,或与力相关的某些物理量.如:动摩擦因数、劲度系数、 力的角度等. 解题思路可表示如下:
【重点提示】 以上两类问题中,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是
加速度.
.
3
自我校对 ①加速度 ②加速度
.
4
.
5
一、由受力情况求解运动学物理量 规律方法
1.明确研究对象,根据问题的需要和解题的方便,选出被 研究的物体.
2.全面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并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确定出物体做什么运动(定性).
.
6
3.根据力的合成法则或正交分解法求出合外力(大小、方 向),列出牛顿第二定律方程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常以加 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
12
跟踪训练 1 (2012·浙江金华市十校高考模拟)传送带以 恒定速度 v=4 m/s 顺时针运行,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 θ=37°. 现将质量 m=2 kg 的小物品轻放在其底端(小物品可看成质点), 平台上的人通过一根轻绳用恒力 F=20 N 拉小物品,经过一段 时间物品被拉到离地面高为 H=1.8 m 的平台上,如右图所 示.已知物品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5,设最大静摩 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 10 m/s2,已知 sin37°=0.6,cos37° =0.8.求:
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问题
达C点
D.由于两杆的倾角
未知,故无法判断
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倾角θ=37°,从A→B 长度为16m,传送带以l0m/s的速率逆时针转 动。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 0.5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5.求物体从A运动到B需时间是多 少?(sin37°=0.6,cos37°=0.8)
特权福利
特权说明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或阅读完成VIP专享文档(部分VIP专享文档由于上传者设置不可下载只能 阅读全文),每下载/读完一篇VIP专享文档消耗一个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享受60次VIP专享文档下买的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 载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部分付费文档八折起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解析】 题中将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在我们比较陌生的风洞实验里,题目
(1)设小球所受的风力为F,小球质量为m 小球在杆上匀速运动时,F=mg, 得 =F/mg=0.5mg/mg=0.5
(2)设杆对小球的支 持力为N,摩擦力为 f,小球受力情况如 图所示,将F、mg沿 杆方向和垂直杆方 向正交分解,根据 牛顿第二定律得
其他特 VIP专享精彩活动
权
VIP专属身份标识
开通VIP后可以享受不定期的VIP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
专属客服
VIP专属客服,第一时间解决你的问题。专属客服Q全部权益:1.海量精选书免费读2.热门好书抢先看3.独家精品资源4.VIP专属身份标识5.全站去广告6.名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自行车运动员通过蹬踏产生力矩, 使自行车快速旋转,根据角动量定 理可以优化运动员的蹬踏方式和节 奏。
04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
机械能守恒定律表述为
在一个孤立系统内,外力所做的功和内力所做的功的总和为零,机械能保持不变 。
机械能守恒定律也可以表述为
在一个系统内,除重力或弹力做功外,其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 变量。
动力学的重要性
动力学在工程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如车辆、航空航天、机械、土木等领 域的设计和优化都需要用到动力学的理论和 方法。
动力学对于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 有重要意义,如地球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天体运动规律等都需要用到动力学的知识 。
动力学的发展推动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 如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都与动 力学密切相关。
飞行控制
研究如何通过控制飞机的 副翼、升降舵、方向舵等 系统,实现飞机的精确操 控。
飞行效率
研究如何通过优化飞行姿 态和轨迹,降低油耗,提 高飞行效率。
航天动力学
轨道力学
研究航天器在地球、太阳系等不 同引力场中的运动规律和轨道设
计。
姿态动力学
研究航天器在空间中的姿态稳定 和控制技术。
碰撞预警
研究如何通过监测航天器的轨道 和速度,预警可能发生的碰撞事
数学表达式为
MΔt=L2−L1,其中M表示作用在质点上的力矩,Δt表示力矩作用时间,L1和 L2分别表示质点初末角动量。
角动量定理的应用场景
卫星轨道
卫星绕地球运行时,受到地球的 引力作用,根据角动量定理可以 计算卫星的轨道半径和运行周期。
陀螺仪
陀螺仪利用角动量定理来保持自身 的旋转轴稳定,广泛应用于导航、 姿态控制等领域。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连接体模型--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解析版)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连接体模型特训目标特训内容目标1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1T-4T)目标2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5T-8T)目标3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9T-12T)目标4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13T-16T)【特训典例】一、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1图为鲁能巴蜀中学“水火箭”比赛现场,假设水火箭从地面以初速度10m/s竖直向上飞出,在空中只受重力与空气阻力,水火箭质量为1kg,空气阻力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恒为2.5N,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火箭运动过程中,经过同一高度时(除最高点外),上升时的速率大于其下落时的速率B.水火箭所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03mC.水火箭从离开地面到再次回到地面的总时间为1.6sD.当水火箭竖直向下运动且位于地面上方1m时,速度大小为35m/s【答案】AD【详解】A.由于空气阻力,运动过程中一直做负功,使得物体机械能减小,则同一高度处下落时动能较小,故速度较小,故A正确;B.水火箭向上运动时,空气阻力向下,加速度a1=g+fm=12.5m/s2则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m=v202a1=4m故B错误;C.从地面到最高点时间为t=v0a1=0.8s水火箭下落时空气阻力向上,加速度a2=g-fm=7.5m/s2所以下落时间大于上升时间,运动总时间大于1.6s,故C错误;D.水火箭位于地面上方1m,即下落h=3m故v=2a2h=35m/s故D正确。
故选AD。
2如图,水平直杆AB与光滑圆弧杆BC在B点平滑连接,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直径略大于杆的圆环穿在水平直杆上的A点。
现让圆环以v0=4m/s的初速度由A向B运动,同时在竖直面内对圆环施加一垂直于杆向上的恒力F,运动到B点时撤去恒力F,之后圆环沿圆弧杆BC上滑。
已知AB长度L=6m,BC 半径R=64m,圆环质量m=0.2kg,圆环与直杆AB间动摩擦因数μ=0.2,恒力F=3N,重力加速度g= 10m/s2,π2≈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圆环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2m/sB.圆环能够到达的最大高度为0.2mC.圆环在BC上运动的时间约为8sD.圆环能返回A点【答案】ABC【详解】A.直杆对圆环的弹力大小为N=F-mg=1N方向竖直向下,对圆环分析有μN=ma解得a=1m/s2根据速度与位移关系有v2-v20=-2aL解得v=2m/s,A正确;mv2解得h=0.2m,B正确;B.圆环能够到达的最大高度的过程有mgh=12C.根据上述可知h=0.2m≪R=64m则圆环在圆弧上的运动可以等效为单摆,则T=2πR g圆环在BC上运动的时间约为t=1T解得t=8s,C正确;2D.圆环返回B点至停止过程有-μmgx=0-1mv2解得x=1m<L=6m可知,圆环不能返回A点,D2错误。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由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求出几个力的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求出加速度,再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速度或位移.2.由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受力情况,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已知加速度或根据运动规律求出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从而确定未知力,至于牛顿第二定律中合力的求法可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法(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3.求解上述两类问题的思路,可用如图所示的框图来表示:解决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应把握的关键(1)做好两个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根据物体做各种性质运动的条件即可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加速度变化情况及速度变化情况.(2)抓住一个“桥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典例1】(2013·江南十校联考,22)如图3-3-2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与粗糙平面的平滑连接.现将一滑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释放,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C点.已知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 m,B点距C点的距离L =2.0 m.(滑块经过B点时没有能量损失,g=10 m/s2),求:(1)滑块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2)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滑块从A点释放后,经过时间t=1.0 s时速度的大小.图3-3-2教你审题关键词获取信息①光滑斜面与粗糙的水平面滑块在斜面上不受摩擦力,水平面受摩擦力②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释放滑块的初速度v0=0③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C点滑块的末速度为零④滑块经过B点时没有能量损失斜面上的末速度和水平面上的初速度大小相等第二步:分析理清思路→抓突破口做好两分析→受力分析、运动分析①滑块在斜面上:滑块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②滑块在水平面上:滑块做匀减速运动.第三步:选择合适的方法及公式→利用正交分解法、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解析(1)滑块先在斜面上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故滑块运动到B点时速度最大为v m,设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则有mg sin 30°=ma1,v2m=2a1hsin 30°,解得:v m=4 m/s(2)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μmg=ma2v2m=2a2L,解得:μ=0.4(3)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t1,v m=a1t1得t1=0.8 s由于t>t1,滑块已经经过B点,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t1=0.2 s设t=1.0 s时速度大小为v=v m-a2(t-t1)解得:v=3.2 m/s答案(1)4 m/s(2)0.4(3)3.2 m/s1.解决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应把握的关键(1)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2)一个桥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2.解决动力学基本问题时对力的处理方法(1)合成法:在物体受力个数较少(2个或3个)时一般采用“合成法”.(2)正交分解法:若物体的受力个数较多(3个或3个以上),则采用“正交分解法”.3.解答动力学两类问题的基本程序(1)明确题目中给出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特点.(2)根据问题的要求和计算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画出示意图.(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突破训练3如图5所示,在倾角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1 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物体受到沿平行于斜面向上的轻细绳的拉力F=9.6 N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经2 s绳子突然断了,求绳断后多长时间物体速度大小达到22 m/s?(sin 37°=0.6,g取10 m/s2)图5答案 5.53 s解析此题可以分为三个运动阶段:力F存在的阶段物体沿斜面向上加速,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F-F f-mg sin θ=ma1F f=μF N=μmg cos θv1=a1t1解得:a1=2 m/s2v1=4 m/s第二阶段为从撤去力F到物体沿斜面向上的速度减为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mg sin θ+μmg cos θ=ma20-v1=-a2t2解得:a2=7.6 m/s2t2=0.53 s第三阶段物体反向匀加速运动(因为mg sin θ>μmg cos θ)mg sin θ-μmg cos θ=ma3v2=a3t3解得:a3=4.4 m/s2t3=5 st=t2+t3=5.53 s题组一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如图3-2-5所示,水平桌面由粗糙程度不同的AB、BC两部分组成,且AB=BC,小物块P(可视为质点)以某一初速度从A点滑上桌面,最后恰好停在C点,已知物块经过AB与BC两部分的时间之比为1∶4,则物块P与桌面上AB、BC部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μ2之比为(P物块在AB、BC上所做的运动均可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图3-2-5A.1∶1B.1∶4C.4∶1 D.8∶1解析:选D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物块P在AB段减速的加速度a1=μ1g,在BC段减速的加速度a2=μ2g,设小物块在AB段运动时间为t,则可得:v B=μ2g·4t,v0=μ1gt+μ2g·4t,由x AB=v0+v B2·t,x BC=v B2·4t,x AB=x BC可求得:μ1=8μ2,故D正确。
超重失重、等时圆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解析版)
超重失重、等时圆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导练目标导练内容目标1超重失重目标2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目标3等时圆模型【知识导学与典例导练】一、超重失重1.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三个角度(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受到的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恰好等于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从速度变化角度判断: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失重。
2.对超重和失重问题的三点提醒(1)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方向无关,只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
(2)并非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时,才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现象。
只要加速度具有竖直向上的分量,物体就处于超重状态;同理,只要加速度具有竖直向下的分量,物体就处于失重状态。
(3)发生超重或者失重时,物体的实际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物体的视重。
1如图所示,一个圆形水杯底部有一小孔,用手堵住小孔,往杯子里倒半杯水。
现使杯子做以下几种运动,不考虑杯子转动及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杯子竖直向下抛出,小孔中有水漏出B.将杯子斜向上抛出,小孔中有水漏出C.用手握住杯子向下匀速运动,不堵住小孔也没有水漏出D.杯子做自由落体运动,小孔中没有水漏出【答案】D【详解】ABD.杯子跟水做斜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下抛运动时都只受重力,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杯子与水相对静止,因此不会有水漏出,AB错误,D正确;C.杯子向下做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水受重力,会漏出,C错误。
故选D。
2“笛音雷”是春节期间常放的一种鞭炮,其着火后一段时间内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其中t0时刻为“笛音雷”起飞时刻、DE段是斜率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的直线。
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笛音雷”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笛音雷”在t 2时刻上升至最高点B.t 3~t 4时间内“笛音雷”做自由落体运动C.t 0~t 1时间内“笛音雷”的平均速度为v 12D.t 3~t 4时间内“笛音雷”处于失重状态【答案】D【详解】A 由图可知,t 0~t 4时间内“笛音雷”的速度一直为正值,表明其速度方向始终向上,可知,“笛音雷”在t 2时刻并没有上升至最高点,上升至最高点应该在t 4时刻之后,故A 错误;B .t 3~t 4时间内“笛音雷”速度方向向上,图像斜率为一恒定的负值,表明t 3~t 4时间内“笛音雷”实际上是在向上做竖直上抛运动,其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g ,故B 错误;C .将A 、B 用直线连起来,该直线代表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为v12,而AB 线段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大于AB 曲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该面积表示位移,根据v =ΔxΔt可知,直线代表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大于AB 曲线代表的变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即t 0~t 1时间内“笛音雷”的平均速度小于v12,故C 错误;D .根据上述,t 3~t 4时间内“笛音雷”做竖直上抛运动,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笛音雷”处于失重状态,故D 正确。
高中课件 考点强化: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在遥控直升机下面用轻绳悬挂质量为m的摄像机可以拍摄学生在操场
上的跑操情况。开始时遥控直升机悬停在C点正上方。若遥控直升机从C
点正上方运动到D点正上方经历的时间为t,已知C、D之间距离为L,直升
机的质量为M,直升机的运动视作水平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拍摄过
程中悬挂摄像机的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始终为β,重力加速度为g,假设
降落DE段 12时9分~12时34分 着陆时的速度vt=140节≈72 m/s (1)求C919匀加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1及位移大小x1; (2)求C919匀减速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力大小与重力的比值;
(3)试比较上述两个过程中飞机对飞行员的力与飞行员自身重力的大小关系。(只写出
结果即可,不需论述理由)
稳拿满分,三步走① ②过 受程 力分 分析 析
匀减速 x2
③列标准得分方程
匀加速xF1
物体在各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如何?各遵从什么物理规律?
x3 匀加速
需要列哪些方程解答问题?
转到解析
23
@《创新设计》
目录
本节内容结束
25
(1)鱼入水时的速度v; (2)鱼两次在水中运动的时间之比t1∶t2; (3)鱼两次受到水的作用力之比F1∶F2。
答案 (1)2 gh (2)2∶3 (3)9∶7
转到解析
12
@《创新设计》
目录
多维训练
2.如图所示,质量为10 kg的环(图中未画出)在F=200 N的拉力作用下,沿固定在地 面上的粗糙长直杆由静止开始运动,杆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拉力F与杆的夹角也 为θ。力F作用 0.5 s后撤去,环在杆上继续上滑了0.4 s后速度减为零。(已知sin 37°=0.6 ,cos 37°=0.8,g=10 m/s2)求:
两类动力学问题
3.解题策略 (1)问题实质是力与运动的关系,解题的关键在于弄清 图像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的物理意义。 (2)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像对应的函数方程式,进而 明确“图像与公式”“图像与物体”间的关系,以便对有 关物理问题作出准确判断。
[多维探究] (一)由v t图像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典例1] (2016· 海南高考)沿固定斜面
m A
F
L
B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用大小为 30 N,与水平方向成 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
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 的最短时间t.
【答案】 (1)μ=0.5;(2)t=1.03s.
【集训冲关】 2.如图所示,有两个高低不同的水平面,高水平面光滑, 低水平面粗糙。一质量为5 kg、长度为2 m的长木板靠在高水平 面边缘A点,其表面恰好与高水平面平齐,长木板与低水平间的 动摩擦因数为0.05,一质量为1 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静止放置, 距A点距离为3 m,现用大小为6 N、水平向右的外力拉滑块,当 滑块运动到A点时撤去外力,滑块以此时的速度滑上长木板。滑 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取g=10 m/s2。求:
(1)滑块滑动到A点时的速度大小;6 m/s (2) 滑块滑动到长木板上时,滑块和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 5 m/s2 0.4 m/s2 别为多少? (3)通过计算说明滑块能否从长木板的右端滑出。 滑块能从长木板的右端滑出。
突破点(四) 动力学的图像问题
1.常见的动力学图像 vt图像、a t图像、F t图像、F a图像等。 2.动力学图像问题的类型
下滑的物体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拉力F的 作用,其下滑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 示。已知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在0~5 s、5~ 10 s、10~15 s内F的大小分别为F1、F2和F3,则 A.F1<F2 C.F1>F3 B.F2>F3 D . F 1= F 3 ( A )
专题19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及等时圆模型-2024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逐个突破(原卷版)
专题19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及等时圆模型考点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应把握的关键(1)两大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2)一个“桥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3)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2.解决动力学基本问题时对力的处理方法(1)在物体受两个力时一般采用“合成法”(2)若物体的受力个数较多(3个或3个以上),则采用“正交分解法”。
3.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的分析方法(1)选定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应用合成法或正交分解法,表示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列出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3)对研究对象进行运动分析并画出运动示意图,标出已知量和待求量,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列出运动学方程。
(4)联立牛顿第二定律方程和运动学方程求解。
1.如图所示,质量m=15 kg的木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现用F=60 N的水平恒力向右拉动木箱(g取10 m/s2)。
求:(1)3 s时木箱的速度大小。
(2)木箱在2 s内的位移大小。
2.(2022·四川·遂宁安居育才卓同国际学校高三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一个放置在水平台面上的木块,其质量为2kg,受到一个斜向下的、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推力F=10N的作用,使木块从静止开始运动,4s后撤去推力,若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g取10m/s2,已知sin37°=0.6,cos37°=0.8。
求:(1)撤去推力F时木块的速度为多大?(2)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总位移为多少?3.如图所示,楼梯口一倾斜的天花板与水平地面成θ=37°角。
一装潢工人手持木杆绑着刷子粉刷天花板,工人所持木杆对刷子的作用力始终保持竖直向上,大小为F=10 N,刷子的质量为m=0.5 kg,刷子可视为质点,刷子与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天花板长为L =4 m,sin 37°=0.6,cos 37°=0.8,g=10 m/s2。
3.2牛二应用一: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3.2牛二应用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一、学习目标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两类基本问题:已知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已知运动情况求解受力情况。
二、知识梳理1.已知力求运动:知道物体受到的作用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如果再知道物体的初始运动状态,应用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以及运动轨迹。
2.已知运动求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推断或者求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3.两类基本问题的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物理过程;(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必要时画好受力图和运动过程示意图;(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合力的求解常用合成法或正交分解法;要特别注意公式中各矢量的方向及正负号的选择,最好在受力图上标出研究对象的加速度的方向;(4)求解、检验,必要时需要讨论。
三、典型例题1.有三个光滑斜轨道1、2、3,它们的倾角依次是60°,45°,30°,这些轨道交于O点.现有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三个小物体甲、乙、丙分别沿这三个轨道同时从静止自由下滑,如图所示,物体滑到O点的先后顺序是()A.甲最先,乙稍后,丙最后B.乙最先,然后甲和丙同时到达C.甲、乙、丙同时到达D.乙最先,甲稍后,丙最后2.如图甲所示,为测定物体冲上粗糙斜面能达到的最大位移x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将某一物体每次以不变的初速率v0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推出,调节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实验测得x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根据图象可求出()A.物体的初速率v0=3 m/sB.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5C.取不同的倾角θ,物体在斜面上能达到的位移x的最小值x min=1.44 mD.当θ=45°时,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将停在斜面上3.我国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在“辽宁舰”上成功降落,有关资料表明,该战斗机的质量m=2.0v=80 m/s减小到零所用时间t=2.5 ×104 kg,降落时在水平甲板上受阻拦索的拦阻,速度从s.若将上述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求:该战斗机在此过程中(1)加速度的大小a;(2)滑行的距离x;(3)所受合力的大小F.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2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对物体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 =12N ,取g =10m/s 2。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解:(1)设8s末物体离a点的距离为s, s应为v-t图与横轴所围的 面积。则:
1 1 s 4 8m 4 4m 8m ,故物体在a点右侧8m处。- 2分 2 2
(2)设物体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1,则由v-t图得 a1=2 m/s2 ① -------------2分
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并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④结合题目所给的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 所需的运动学量. ⑤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 例1.一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光滑斜 面,, 则物体加速度为 (A ) • A、gsinα • C、2gsinα B、gtanα D、2 gtanα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mg ma1 ② ----------- 2分
设物体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2,则由v-t图得 a2=1m/s2 ③ ------------ 2分 ------- ------- 2分 ------ 1分 μ=0.05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mg ma2 ④ 解①②③④得:F=6N,---- 1分
③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 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④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求解所需要 的物理量
例4.如图,顶端固定着小球的直杆固定在小车上,当小车向 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球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沿图中的( D A.OA方向 C.OC方向 B.OB方向 D.OD方向 )
例5.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减速运动, 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D ) A.人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Fy
F
N 370 Fx
a
F
370
f
mg
• 解: • (1)物体受力如图所示,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 Fx-f= ma ;(1分) FN+Fy-mg=0(1分) • 又:f=μ FN ;(1分) Fx= Fcos37°;Fy= Fsin37°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已 知 运 动 情 况 求 力
10m/s2.求: (1)小环的质量m; (2)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
典 例1、一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初速度为零,物 例 体先受一向东恒力F,历时1 s;随即该力改向西, 引 大小不变,历时1 s;接着再把力改向东,大小不 领 变,历时1 s……如此反复,共历时1 min,则在
典 例 引 【总结】⑴解题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领 至少包括①对非题设字母、符号的说明,即对
|
已 知 受 力 确 定 运 动 情 况
自己引入的字母要有相应的意义说明②对于物 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③列方程要写出相应依据 (定理、定律、规律等)④说明计算结果正、 负的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⑵解题过程尽量最 后代人数据.
优 1.(2010· 福建)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足 化 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 练 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 习 相等.从t=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
|
已 知 受 力 确 定 运 动 情 况
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² , 则物体在t=0至t=12s这段时间的位移大小为 (B ) A.18m B.54m C.72m D.198m
C.
2
D.
1 2
典 例 例3、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与水平地 引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0.5,在与水平成 领 θ=37°,大小F=10N的恒力作用下,从静止
|
已 知 受 力 确 定 运 动 情 况
开始向右运动,经过t1=4.0s时撤去恒力F,求 物体在地面上滑行的总位移s.(g=10m/s2, sin37°=0.6,cos37°=0.8)
高三物理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1)空气阻力与小球重力大小的比值mfg; (2)小球从抛出到落到地面所经过的时间 t.
思路点拨:根据运动情况确定加速度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中的受力情况求解. 规范解答:(1)从抛出到最高点,2a1h=v20(1 分) 代入数据求得 a1=12 m/s2(1 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f=ma1(1 分) mfg=0.2.(1 分) (2)上升过程所用时间 t1=va10=1 s(1 分) 下落过程加速度 a2=mgm-f=mg-m0.2mg=8 m/s2(1 分) 下落过程所用时间 t2,则有 h+H=12a2t22(1 分) 得 t2=2 s(1 分) 总时间 t=t1+t2=3 s.(2 分)
8s 3g.
答案:(1)0.5 (2)
8s 3g
考点二:连接体问题的应用
【例2】 (综合题)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 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A叠放在物体B 上,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当A随B一起沿斜面下 滑时,A、B保持相对静止.求B对A的支持力N和 摩擦力f.
解析:当A随B一起沿斜面下滑时,物块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g、B对A竖直向上的支 持力N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的作用而一起做加速运动,如图(甲). 设B的质量为M,以A、B为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M)·gsin θ=(m+M)a,得a=gsin θ. 将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分解,如图(乙)所示,则ax=acos θ=gsin θcos θ, ay=asin θ=gsin2 θ
(1)小球的加速度;
(2)最初2 s内小球的位移.
解析:(1)小球在斜杆上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垂直杆方向:Fcos θ=mgcos θ+N① 沿杆方向:Fsin θ-mgsin θ-f=ma② 其中:f=μN③ ①②③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a=0.4 m/s2. (2)最初 2 s 内的位移 s=12at2=0.8 m.
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课时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时间。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t1=t2
B.t2>t3
C.t1<t2
D.t1=t3
[解析] 设想还有一根光滑固定细杆 ca,则 ca、Oa、da 三 细杆交于圆的最低点 a,三杆顶点均在圆周上,根据等时圆模型 可知,由 c、O、d 无初速度释放的小滑环到达 a 点的时间相等, 即 tca=t1=t3;而由 c→a 和由 O→b 滑动的小滑环相比较,滑行 位移大小相同,初速度均为零,但加速度 aca>aOb,由 x=12at2 可 知,t2>tca,故选项 A 错误,B、C、D 均正确。
[典例] 新能源环保汽车在设计阶段要对各项性能进行测 试。某次新能源汽车性能测试中,如图甲显示的是牵引力传感器 传回的实时数据,但由于机械故障,速度传感器只传回了第 25 s 以后的数据,如图乙所示。已知汽车质量为 1 500 kg,若测试平 台是水平的,且汽车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所受阻力恒定。求:
考点二 动力学的图像问题 1.常见的动力学图像及问题类型
2.解题策略 (1)问题实质是力与运动的关系,解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图像 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的物理意义。 (2)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像对应的函数方程式,进而明确 “图像与公式”“图像与物体”间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问 题作出准确判断。
[解析] (1)由题图所示 v-t 图像可知, 加速度:a=ΔΔvt =84 m/s2=2 m/s2; 加速时间:t1=4 s, 加速位移:x1=v2t1=82×4 m=16 m, 匀速位移:x2=x-x1=100 m-16 m=84 m, 匀速时间:t2=xv2=884 s=10.5 s, 跑完 100 m 时间 t=t1+t2=14.5 s。
(1)运动员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a 及跑完 100 m 所用的时间 t; (2)在加速阶段绳子对轮胎的拉力大小 T 及运动员与地面间的摩 擦力大小 f 人。
第七章动力学的基本问题
第七章动力学的基本问题第七章动力学的基本问题一、全章说明概述这一章是在前几章的基础上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的力学问题。
从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开始,进而分析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连接体问题和超重失重问题。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清楚地理解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能够按照这一基本思路和方法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力学问题。
这是本章教学的基本要求。
这一章在知识方面,没有更多的新的知识点,主要侧重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阐述和训练上,课本叙述力求循序渐进,思路清晰,对学生有启发性,期望学生能逐渐体会和理解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修订本把原来在本章的有关静力学的内容,合并入“第八章物体的平衡”中。
这样每章容量小了,问题更加集中,思路更清爽、明快一些,希望更有利于教和学。
单元划分本章可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物体受力分析。
第二单元第二节,分析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第三单元第三、第四节,分析连接体和超重失重问题。
具体说明1.本章着重在牛顿定律的应用。
首先,要通过定律的应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本在这方面给予了注意。
如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物体受力的分析问题,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问题等等。
在课文的叙述、例题的选择与分析等方面都注意了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易发生误解之处,引导学生澄清认识,加深理解。
2.在应用牛顿定律分析解决问题时,应着重使学生学到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但不能空讲方法论,也不能单纯记住解题步骤。
课本除了注意选择恰当的例题和习题,在叙述和分析问题时特别注意分析思路之外,还画龙点睛式地对一些重要和常用的方法进行介绍。
如明确研究对象,隔离的方法,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的方法,连接体问题中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的处理,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问题等等。
希望对学生有所启发和帮助,但在教学中不宜脱离开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单独讲方法。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例1
水平面上有相距15 m 的A 、B 两点,一质
量为2 kg 的物体在大小为16 N 、方向斜向上的力F 作用下,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某
时刻撤去F ,物体到达B 点时速度为0.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4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物体从A 运动到B 的最短时间.
①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②某时刻撤去F ,
物体到达B 点时速度为0.
答案 4 s
解析 撤去F 前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cos α-F f =ma 1①
F f =μF N ②
F N =mg -F sin α③
x 1=12
a 1t 12④ 撤去F 后物体只受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 =ma 2⑤
x 2=12
a 2t 22⑥ x 1+x 2=s ⑦
a 1t 1=a 2t 2⑧
根据v -t 图象中速度与时间轴所围面积代表位移,由于减速过程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在总位移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增大加速过程的加速度才能让时间变短.由①②③联立可得F cos α
-μ(mg -F sin α)=ma 1利用数学知识可得最大加速度a 1=F 1+μ2
m
-μg =2.5 m/s 2,联立④⑤⑥⑦⑧可求得t 1=3 s ,t 2=1 s ,则总时间t =t 1+t 2=4 s.。
庞加莱 hpt 动力学基本问题
庞加莱 hpt 动力学基本问题1. 基本概念在物理学和数学领域中,庞加莱(Poincaré) hpt 动力学基本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庞加莱 hpt 动力学基本问题涉及到对于三体问题中的行星运动是否稳定的研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难题。
庞加莱 hpt 动力学基本问题涉及到对于行星轨道是否稳定的研究,在天体力学中有着重要意义。
2. 问题背景庞加莱 hpt 动力学基本问题是由法国数学家庞加莱在19世纪末提出的,他在研究太阳系行星轨道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一难题。
该问题涉及到三个质量相互作用的行星的运动是否会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对于太阳系的长期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研究方法研究庞加莱 hpt 动力学基本问题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学方法和物理原理。
其中包括微分方程、力学、变分法、辛普森法等数学工具,以及牛顿力学、引力理论等物理学原理。
通过建立具体的数学模型,对于三体或多体系统的运动进行精确分析,来探讨庞加莱 hpt 动力学基本问题。
4. 研究现状目前,对于庞加莱 hpt 动力学基本问题的研究仍然在不断深入。
在数学和物理学领域,有许多学者致力于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许多新的方法和理论。
其中,对于三体问题的不可积性、混沌现象的研究,为庞加莱 hpt 动力学基本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5. 个人观点作为一个对于天体力学和动力学问题感兴趣的人来说,庞加莱 hpt动力学基本问题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问题,不仅可以对于行星运动的稳定性有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够推动数学物理领域的发展。
我个人认为,对于庞加莱hpt 动力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将会为人类对于宇宙运动规律的认识带来重大的突破,也将对于人类未来的太空探索和科学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结语通过以上内容的讨论,我们对于庞加莱 hpt 动力学基本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庞加莱 hpt 动力学基本问题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需要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F
[练习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长方形木板,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 为m的小木块,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现给m和M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 速度v0,使m开始向左运动,M开始向右运 动,m始终没有滑离木板. (1)求m向左运动的最远距离. (2)求它们最后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 梁,在两类基本问题中,都要先求得加 速度,这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运动学方程与动力学方程
F=ma F=-F′ vt=v0+at s =v0t+at2/2 vt2- v02=2as s =(v0+vt)t/2
[例题2]
如图所示自由落体的小球从它接触 弹簧开始,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 球速度,合力的变化情况是: A.合力变小,速度变小 B.合力变小,速度变大 C.合力先变小,后变大; 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D.合力先变小,后变大; 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A a
45°
A
m
45°
a
α
m
45°
超重与失重是当物体具有竖直方向的加 速度时所特有的现象。超重与失重物体的重 力不会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 悬绳的拉力)发生了变化。 1、超重: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 态, 视重 N=m(g+a) 2、失重: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 态, 视重 N=m(g-a) 3、完全失重:物体具有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 失重状态, 视重 N=0
解析: 1.物块的运动分两部分:这是一个已知力求运动的 问题,物块的速度在从0增加到与小车速度相等的 过程中,在运动方向上受滑动摩擦力作用,做初速 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块的加速度大于小 车的加速度,速度小于小车的速度;当物块的速度 等于小车速度之后,在运动方向上受静摩擦力作 用,物块在一个新的加速度下与小车共同作匀加 速直线运动.
[例题5]如图所示A为电磁铁,C为胶木称盘,A 和C(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B为铁片,质 量为m,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点,当电磁 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 拉力F的大小为 A. F=mg O B. Mg <F <(M+m)g C. F=(M+m)g D. F >(M+m)g A B
N=mgcosθ f′=macosθ 方向水平向左
y N x mg
y N′ f′ f N Mg M
x
f
m
θ
解法2:整体法 (1)内力与外力: 用整体法求解时,受力图中只画出 系统的外力。取m与M整体为研究对象, 则系统受到的外力只有4个,即每个物体 的重力 mg、Mg, N′ 地面对M的支持 力N′和地面对M 的摩擦力f′,m与 M之间的支持力和 mg M 摩擦力是内力。
[例题3]如图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 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 力F,F=8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 1.5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 小不计,质量为m=2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 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求 从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s物块通 过的位移大小是多少?(取g=10m/s2). m M F
θ
Mg f′
(2)牛顿第二定律在整体应用时的表达式: 系统所受到的和外力等于每一个物体的 质量与其加速度乘积的矢量和.
x轴方向 Fx=m1a1x+m2a2x+…+mnanx y轴方向 Fy=m1a1y+m2a2y+…+mnany
这是因为m1a1,m2a2…是系统内每一个物 体所受的和外力,其中含有各物体之间的相 互作用力,这些力是系统内力,又因为系统内 力的合力为零,所以,它们的矢量和等于系统 所受到的和外力.
解析: 这是一个已知力求运动的问题,弹力f=mg 的位置是小球运动的全部物理过程的临界点,在 此位置之前,小球接触到弹簧后,由 f=kx ,弹力将 由零逐渐增大,小球所受的合力方向始终向下, 并且逐渐减小,加速度也逐渐减小,而速度却逐 渐增大,只不过增大的越来越慢;当 f=mg时合力 为零,加速度也为零,而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弹力 大于重力,合力逐渐增大但是方向向上,与速度 方向相反,加速度也逐渐增大,而速度逐渐减小, 直到减小到零时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所以 C选项正确.
B A
解析:整体法 B环上升时 (M+m)g-N1=ma
N1= (M+m)g-ma B环下降时 (M+m)g-N2=ma´ 隔离法:对m .上升时 mg+f=ma 下降时 mg-f= ma 解得 N2= (M-m)g+ma
上升
f
您做对了吗?
下降
整体
N (N´)
B
f
B A
mg mg
B
(M+m)g
C
解析:这是一个已知运动求力的问题.铁片由静止被 吸引上升,一定做加速直线运动,对A、B、C系 统,当铁片B加速上升时,系统整体的重心加速上 移,系统处于超重状态,故轻绳的拉力F将大于 (M+m)g. D选项正确。 [练习3]如图所示,底座A上装有一根直立长杆,其总质 量为M,杆上套有质量为m的园环B,它与杆有摩擦, 当环以初速度v0向上 起飞时,园环的加速度为a,底 座不动,分别求出园环在上升和 下降的过程中,水平面对底座 的支持力的大小.
V= v0 - μmgt/M=(M-m)v0 /(M+m)
您做对了吗?
[例题4]如图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 角为45°的光滑斜面的顶端A处,细线的 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斜面至少 以多大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小球对斜 面的压力等于零.当斜面以a=2g的加速 度向左运动时,线的拉力等于多少? A
mg
m加速下滑时 ,m对M的作用力沿右下 方,使得M有向右运动的趋势,地面对 M的摩擦力向左。(因为m受到的摩擦力 小于下滑力)。(减速下滑时地面对M
的摩擦力向右)。
N f
m θ
f′
f
M
N
m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用隔离法画受力图
N′ N f
m
f′
mg
θ
f N Mg
M
(3)求地面对M的摩擦力
用正交分解法列方程: 对m mgsinθ -f =ma 对M f′+fcosθ - Nsinθ =0 得
f1 s1 f2 s2 f2
物块的加速度: am=μmg/m =μg =2m/s2 小车的加速度: aM=(F-μmg)/M=0.5m/s2 设物块与小车速度相等历时 t1,则 v0+aM t1=am t1 1.5+0.5t1=2t1 得 t1=1s 物块的位移 : s1=am t2/2=1m 物块与小车共同加速度: a=F/(m+M)= 0.8m /s2 初速度 : v= am t1=2m/s 物块与小车速度相同后的位移
高一物理专题讲座
物体受力分析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超重与失重
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求解力学问 题的关键 1、受力图:只画物体受到的力,不画物体对其 他物体的作用力;可视为质点的物体可以把力 都画在重心上,不能视为质点的物体要把力画 在力的作用点上。 2、隔离法和整体法:受力图,可以是一个物体 的受力图也可以是几个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组的 受力图。要根据题意灵活选用隔离法和整体法。
(3)应用:
f′=ma1x+Ma2x =macosθ +0 = macosθ
方向水平向左
a1x
a θ
f′
N′
a1y
mg
M
Mg
[练习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水平 地面上,一轻弹簧固定在框架上,下端固定一 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下震动时,框架始终 没有跳起,求框架对地面的压力为零时,小球 的加速度.
a
m
45°
解析:这是一个已知运动求力的问题.如果斜面以向 左逐渐增大的加速度a做变加速运动,则小球的运动 分两部分:以小球对斜面的压力N等于零为临界点, 在此之前,小球始终在斜面上,N随α的增大而减小, 在N等于零之后,小球离开斜面,细线与竖直方向夹 角θ随加速度a的增大而增大. 如图所示 Tcos45 ° =ma Ts in45°= mg 解得 a=g 当a=2g时球离开斜面 Tcosα=ma Tsinα=mg 解得 T=3mg
M v m v
解析:因为M>m,所以M的加速度小于m的加速度, 它们最后的速度与M的速度方向相同向右.m向 左做匀减速运动又返回,当m速度为零时,向左运 动达到最远处.M一直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当与m 的速度相等时,与m向右共同做匀速直线运动. 对m: am=μmg /m = μg 相左的最远距离: s=v02/2 μg 对M: aM= μmg/M -(v0- μg t)= v0 - μmgt/M
[例题1]
质量为m的木块,沿质量为M的斜面 以加速a加速下滑,斜面的倾角为θ ,斜面 不动,求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
m M θ
解析:正确的受力分析是求解本题的关键
解法1:隔离法
(1)判断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方向: M静止或匀速下滑时m对M的作用力 是竖直向下的,地对M的摩擦力为零。
N
f
m
θ
f N
M
解析:整体法
(M+ m)g=Ma'+ma Ma'=0 得 a= (M+ m)g /m
mg
方向竖直向下。
Mg
一、两类基本问题 1、第一类基本问题:已知力求运动。 2、第二类基本问题:已知运动求力。 3、连接体问题:在两类基本问题中经常要涉及到 物体组的运动,各物体之间由弹力或摩擦力连接 着,隔离法是解决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解题程序 审题 确定研究对象,画受力图 分析 物理过程,必要时画过程示意图 选择公式列 方程求解 检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