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理机制与4C教学模式建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21)04-0020-13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21.04.003
——————————————————————————————————————————
国内亦有诸多学者针对创新能力的概念和内涵 开展了研究,主要涵盖创造性的过程、创造性的产 品、创造性的个人、创造性的环境、创造性的思维 品质等 5 个方面。相比国外,国内有关创新能力的 研究主要围绕上述 5 个方面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侧面 展开。例如,何克抗教授团队将“创造性过程” “创造性产品”和“创造性个性特征”结合起来, 将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定义为:在学习学科知识、 解决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的问题过程中,力图以新 颖和独特的方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空间、获取信 息、分析加工和转换信息、储存信息、应用和监控 调节信息,从而达到产生或可能产生出某种具有社 会和个人价值的成果,并加以传递、展示、评价和 反思提升这些信息的智能品质(李文光等,2002)。 又如,胡卫平将“创造性品质”与“创造性过 程”“创造性产品”相结合提出了青少年科学创造 力的结构模型。其中,创造性的过程包括“想象” 和“思维”两个因子,创造性的品质包含“流畅 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因子,创造性的 产品包含“技术产品”“科学知识”“科学现象” 和“科学问题”四个因子(胡卫平,2003)。
面对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世界各国纷 纷把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提升到国家战略层 面。例如,日本陆续出台了 5 期《科学技术基本计 划》;美国先后发布了《科学与国家利益》和《技 术与国家利益》两份报告;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批 准了“顶尖科研资助项目”以及《研究和创新协
国内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国内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已成为各国重要的发展战略。
为了推动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国内外各地纷纷探索并实施了一系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以国内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分别从国内和国外的角度,介绍几种典型的培养模式。
国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校方面,一些中国顶尖高校通过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计划,重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这些计划通常包括选拔优秀学生、提供专业课程和实践机会、导师指导等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一些高校还与企业合作,开展双创教育,提供实习机会和创业支持,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在企业方面,一些国内知名企业通过建立创新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创新项目的研发工作。
这些企业通常提供良好的创新研发环境、丰厚的薪酬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和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
此外,一些企业还与高校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和科研基地,共同开展创新研究和人才培养。
国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研究型大学模式和创新孵化器模式。
在研究型大学方面,一些国外知名大学通过提供丰富的科研项目和实验室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这些大学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竞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这些大学还与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在创新孵化器方面,一些国外地区建设了一批创新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资源支持和市场推广等服务。
这些孵化器通常由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提供创新创业的孵化环境和创业生态系统。
创业者在孵化器中可以得到创业导师的指导、资金的支持和市场的拓展,实现创新项目的快速发展。
国内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各有特点,但都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国内主要通过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提供创新教育和实践机会;国外则注重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孵化器的建设,为学生和创业者提供创新支持和发展机会。
国内外科技创新对比研究
国内外科技创新对比研究科技创新是国家的重中之重,也是全球性的竞争力。
在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都在不断地加强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以此提高经济实力和国际话语权。
我将从国内外的科技创新现状、政策环境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期了解每个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竞争力和局限性。
一、国内科技创新现状和政策环境中国的科技创新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能源领域等,都有着良好的成果和前景。
其中,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崛起,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政府也十分重视科技创新,于2016年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力图在十年内使中国成为制造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国家。
然而,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多种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人才紧缺,尤其是高级科技人才,需要更多的政策创设和培养,以及有效的激励措施。
其次,还需要不断提高研究和开发能力,加强国际合作,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
二、外国科技创新现状和政策环境在发达国家中,美国一直是科技创新的领头羊。
美国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大量的科研人才,尤其是在半导体产业、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拥有着世界领先的技术和研究成果。
美国政府也十分注重科技创新,在研究和开发经费的投入方面居于全球前列,同时也通过优惠政策和法律保护等手段为科技产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经济体量较大,科技创新实力也拥有相当实力。
尤其是在生命科学、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等领域,欧洲不断推进着研究和开发。
欧洲的科技创新政策和法律环境也十分优越,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和科技产业扶持方面,欧洲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标准。
三、国内外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未来,随着科技发展的不断深化,全球科技创新的形势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科技创新会逐渐向着跨领域和跨行业的方向发展。
政府在加强扶持和管理的同时,还会需要更多的合作和协同创新,以更好地发挥国内外创新资源的作用。
对于中国而言,科技创新的未来态势将会更加积极向上。
国内外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比较研究1. 前言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而科技创新竞争力则是衡量一个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和潜力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国内外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入手,探讨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各国的科技创新竞争力状况。
2.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科技创新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促进产业升级,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提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科技创新也具有推动能源环保、医疗健康、农业种植等方面的作用。
3. 国内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比较研究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创新产出逐渐增加,创新能力越来越强。
我国的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二是基础研究的攻关。
基于这些创新成果,我国的高科技企业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催生新兴产业,进一步拉动经济发展。
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力排名中,我国从2000年排名第40位开始,到2018年已经跃升至第17位,居于全球前列。
我国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相对优势明显,同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吸引了广泛的国内外投资和人才,助力我国科技创新步入快车道。
4. 国外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比较研究与全球经济体系的秩序一样,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美国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其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实力保持着全球领先。
而欧盟在机器人、航空太空等领域也展现出了较强的创新能力。
亚洲地区的日本、韩国等国家,虽然不同于美欧等西方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实力,但是其在工业制造等领域同样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5. 国内外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比较和启示国内外的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比较表明,全球科技创新实力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新兴科技实力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催生,向多层面、多领域深入发展趋势,也蕴含了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潜能。
国内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对比分析
国内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对比分析近年来,科技领域的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
各国纷纷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着激烈的竞争。
本文将从国内外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国内科技创新能力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也逐渐提升。
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在高科技领域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不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例如,在5G通信技术方面,华为公司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技术提供商之一。
在人工智能领域,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公司也积极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公司。
此外,中国的火箭技术、高速列车技术也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国家级实验室对中国的科技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国内实验室的建设不断推进,包括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批国家级实验室在新科技领域的技术攻关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
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科院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已经成为了国际上极富影响力的实验室之一,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迅速崛起做出了贡献。
二、国外科技创新能力虽然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例如,在芯片技术方面,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中的技术实力非常强。
尤其是美国,其领先的芯片技术在生产、研发和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此外,在燃料电池、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欧洲也处于领先地位。
另外,国外的实验室也具备一定的优势。
例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一批顶尖的研究机构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实验室之一,在各领域的科技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三、两者的对比分析虽然国内外的科技创新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在科技发展的进程中,中国也有不少优势。
首先,中国人口众多,技术人才也非常充足。
其次,政府对于科技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完善,助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国内外大学物理教材与创新能力培养——教材内容安排方式的分析与比较
思维 、 分析 思维 ) . 视觉表象思维、 想象思维、 直 觉 思
对 学生 进行 独 立思 考 、 独立 判断 的教 育 , 并且 加强 基 础 能力 的训 练 . ” 2 0世 纪末 , 法 国也 把 改革 的重 点 放 在 提高 国家 的创新 能力 上. 1 9 9 9 年7 月, 法 国议 会 又
我调 控 能力强 等. 二是 开放 的心 态. 包 括善 良、 自信 、
认真 、 喜欢 尝试 新 事物 、 勇 于 直 面不 同 的观 点 、 善 于 与人 合作 , 而 不是 闭 门造车 , 盲 目地“ 胡 造 非为 ” . 创新 思维 包括 形 象 思 维 和逻 辑 思 维 ( 也 称 抽 象
维、 灵 感思 维 ( 顿悟 思维 ) 是 形 象 思维 的几 种 主要 形
式; 逻 辑思 维则 包括 发 散 思 维 ( 又称扩散思维、 求 异 思维) 、 收敛思维 、 辩证思维 、 逆 向思 维 ( 反证思维 )
作者简介 : 陈伟( 1 9 6 8一 ) , 男, 副 教授 , 主要 从 事 大 学 物 理 教学 以 及核 多 体 理论 、 核 天体 物 理研 究
教育 是创新 的 源头 , 教 学是 教育 的一部 分 , 教材 是教 学 的依据 . 作 为组织 教学 的主要 依据 , 教 材在培
养 学生 的创新 能力 方 面扮 演 着 重 要 的 角色 . 由于文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0 4 —1 4 )
摘
要: 对 国 内外 大 学 物 理 教 材 安 排 教 材 内 容 的 方 式 进 行 了详 细 的 比 较 , 分 析 了 丰 富 多 彩 的 安 排 内容 的 方 式
对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人 格 的 贡 献 . 指 出 了 我们 在 编 写 教 材 时 将 遇 到 的 问题 , 提 出 了一 些 解 决 方 法 . 关键词 : 大 学 物 理 教 材 创 新 能 力 分 析 与 比较
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从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角度,探讨其发展现状、特点和挑战。
一、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1.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国外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早,以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为代表。
这些国家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国外高校普遍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通过项目式教学、案例分析、模拟创业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2)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国外高校与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3)注重创新创业实践。
国外高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如创业孵化器、创业大赛、实习实训等,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2. 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显著成果,呈现出以下特点:(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2)课程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高校普遍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内容涵盖创新思维、创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
(3)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丰富。
我国高校积极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如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讲座、创业孵化器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二、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特点1.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创新创业教育都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他们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2. 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
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都注重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包括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
3. 强化实践环节。
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都强调实践环节,通过项目式教学、创业孵化器、创业大赛等手段,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培养音乐课堂创新能力研究课题国内外现状
培养音乐课堂创新能力研究课题国内外现状众多教师认为将音乐游戏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既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能力水平,所以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融入音乐游戏是一项良好举措。
近年来,高校声乐教学实践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国外,主要以西方的歌剧、民歌、流行歌曲等为主要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性、表演力和创造力,强调个性化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国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声乐专业,并将其纳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体系,逐渐形成了以古典歌曲、民族歌曲、流行歌曲等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声乐教学模式。
在高校声乐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资源的丰富化、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学生评价的科学化等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同时,如何充分发挥声乐教学的创造性、探索性和开放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和个性,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新兴技术引入声乐教学实践中,使声乐教育不再受限于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进一步拓展了教育的边界。
总的来说,高校声乐教学实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表明,教育的创新和改革是推动声乐教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提高师资水平、优化教育资源和完善教育评价机制,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教师指导缺乏计划性。
区域活动中教师仍以传授知识、维持纪律、调节矛盾的身份出现,置身参与和孩子们共同活动的时间极少,对幼儿观察不够,指导随意性大。
通过十五课题的实施,我们觉得设计并布置一些活动区域、制作并投放一些活动材料只是区域活动的一个起点,远不是全部。
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的比较研究科技创新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仅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对于社会进步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现代科技的创新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科技创新给未来的生活带来新的展望。
本文将从国内外科技创新的发展角度进行比较研究,以期能够理清国内外的科技创新现状,探索如何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一、国外的科技创新发展1、美国美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先行者,其创新实力的强大也深受世界各国的认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一直致力于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享有着全球领先的科研技术能力;此外,美国的大学研究机构也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量的科研成果不仅为生产和工业化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措施,同时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服务。
2、日本日本一直都是世界上科技创新水平领先的国家之一。
日本的创新实力源于其强大的技术支持,如电子、机械、信息等技术领域的雄厚基础。
此外,日本政府也积极支持科技创新,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鼓励本国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并积极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二、国内的科技创新发展1、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国内的科技创新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国家重视基础研究的不足,除了政策的不成熟水平,还存在投资不足的问题。
一些研究机构只注重应用性研究,忽视了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企业进行应用研究的基础,缺乏基础研究就难以进行应用研究,也就难以进行技术创新。
2、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国内科技创新的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密不可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在变化,从传统的制造业和农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加快推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不断升级。
但在科技创新时,国内企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三、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发展1、政策的支持科技创新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的经验及启示
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的经验及启示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是一个国家实现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举。
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对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就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的经验及启示进行探讨。
首先,经验一:制定政策和措施,吸引海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这一政策方针和措施主要包括提供高薪酬、优厚待遇、奖励机制、住房和教育资源等。
对于国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可以提供临时签证、绿卡或长期居留权,以吸引他们到国内工作和生活。
此外,还应积极构建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的金字塔体系,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其次,经验二:建立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提供良好的科研和创新环境。
这些机构和企业应提供先进的科研设备、实验室和研发平台,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
同时,还要加强与国外优秀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交流,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资源支持。
再次,经验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进行科学评价。
应根据其科研成果和学术贡献,综合评价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水平和能力。
评价结果可作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的重要参考指标,同时也可以作为他们在科研和学术事业发展中的重要评价标准。
最后,经验四:加强科研和创新团队的建设,培养本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国内应注重培养本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和创新团队,为本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提供优秀的学习和发展平台。
同时,还要加强与国外优秀科研团队的交流合作,提升国内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全球视野。
从以上经验中可得出如下启示:一是要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制定完善的政策和措施,吸引和留住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二是要加强科研和创新环境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生活环境;三是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公正、客观评价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水平和能力;四是要注重本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建设优秀的科研和创新团队,提升本土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创新教学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创新教学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创新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的理念、思维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国内外对于创新教学法的研究主要包括理论探索、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
在国内,对于创新教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领域。
其中,教育学方面主要研究了创新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模式。
例如,有学者提出了“问题驱动贯穿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混合式教学”等创新教学法的理论模式。
心理学方面则研究了创新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的影响。
研究发现,创新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同时,教育技术学方面研究了如何运用技术手段来支持和促进创新教学法的实施,如虚拟实验室、在线课程等。
在国外,创新教学法的研究也非常活跃。
美国和欧洲国家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有创新性的教学法和教学模式。
例如,美国哈佛大学提出的“倒置课堂”模式,即将课堂时间用来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将学习的内容留给学生在课后自行学习。
这种模式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芬兰教育系统也以其强调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而闻名。
芬兰的教师往往是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和学习的角色,而非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除了理论和模式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还关注创新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
实证研究主要使用实验、问卷调查和观察等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教学法的学习成效来评估创新教学法的有效性。
有研究发现,创新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有所提升。
总的来说,创新教学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表明,创新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研究者们在借鉴已有理论和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样本选择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等,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讨论。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显得尤为突出。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而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必备的核心素养。
作为高级人才,研究生需要具备在未知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的能力,这要求他们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实践的能力。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科技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只有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推动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需要不断涌现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挑战和问题。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只有从研究生阶段就开始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1.2 国内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目前,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纷纷意识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在国内,多所高校已经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例如清华大学的“双一流”研究生培养计划、北京大学的创新实践课程等。
国内高校也与国外知名院校展开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不断提升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在国外,一些高水平科研机构和大学也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美国的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在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欧洲多国也致力于推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业实践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综合国内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来看,虽然各高校在培养模式和方法上存在差异,但都在尝试通过各种途径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朱清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目前我国正面临经济发展的最大机遇和挑战。
在未来的岁月里,我国经济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一流创新素质的人才。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培养出的大量学生到美国等西方国家读学位或工作,一般地说,在上课和考试中,中国学生往往好过美国学生,到作研究和进一步办产业时,情况正相反,暴露出了中国学生总体上创新能力不足。
在国内,情况就更突出了。
近年来,中国的SCI 论文数已居世界前八名,但其中原始创新的极少。
中国的发明专利就更少,而中国所拥有的高新产业中的核心技术则几乎是空白。
为什么会这样呢?关键在于人才。
我国的在校大学生总数已经世界第一(1998年是623万,2005年已有2300万),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也居首位,不缺一般人才,关键在于我国未能培养出大批具有一流创新素质的人才。
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很多,除了需要在我国发展出适合新时代的創新文化和教育体系和制度外,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内在的创新能力。
怎样才能培养出大批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我国高教界面临的一大问题。
从1957年上初中至今,我认识了许多学生,他们中不少人念书的成绩都很好,但在毕业后独立工作时,要么一遇困难就束手无策,要么跟着别人作,总是打不开新局面,换言之就是缺乏创新能力。
为什么在校时的好学生毕业后会这样呢?这使我思考我们的教育系统(从小学到大学研究生院)究竟有什么不足。
半个多世纪中的学习和工作,特别是最近十年从事的教育工作,使我认识到,我们现行的教育体系的一大问题是片面性,只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培养他们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忽视了创新人才所必需的其它素质。
这里我专门讲它们,希望同学们能早些认识到这些,重视培养自己的全面素质,今后在你们中出现更多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人才。
这里谈谈我的经验和看法。
一、好奇心和兴趣好奇心是创新人才最重要的素质。
科学上最重大的原始创新大都是由好奇心推动的。
众所周知,核物理学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放射性的发现,就是因为年轻的居里夫人被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所驱使,选择了探索贝克勒尔射线的秘密作为论文课题。
创新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
创新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能力成为了决定企业成败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在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提升个体的创新能力不仅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
因此,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创新点在已有的文献中,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
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我们发现,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能力的定义、影响因素、评估方法以及培养策略等方面。
尽管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但在如何具体实践和提高创新能力方面,仍存在许多未知的领域和挑战。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创新能力培养案例进行分析和提炼,总结出创新能力培养的通用方法和策略;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组织行为学等多学科理论,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型;通过实验和实证研究,验证创新能力培养模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在实验设计方面,我们将选取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代表性企业或机构,对其员工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实验。
实验将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实验组则按照我们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型进行培训。
培训结束后,对两组人员进行创新能力评估,以验证我们的模型是否有效。
四、研究计划与时间表本研究计划分为四个阶段:文献综述(1-2个月)、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3-4个月)、数据收集与实验(5-6个月)、数据分析与论文撰写(7-8个月)。
整个研究计划预计耗时一年,以保证研究的严谨性和有效性。
五、预期成果与贡献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若干篇;为企业提供实用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提高全民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为心理学、教育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研究限制与不确定性本研究的限制主要来自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的局限性。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成为了大学生进入社会所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而培养这种能力则是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能力,加强动手实践,开拓思维视野,创造创新环境。
一、提高自身能力提高自身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储备,才能更好地从事科学技术创新工作。
提高自身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 夯实基础知识。
大学生需要夯实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创新工作。
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
2. 学习新知识。
大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学术活动、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论文、听取专家的讲座等途径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3. 发展自身技能。
大学生需要不断发展自身技能,包括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实践项目等,有助于大学生的能力提高。
二、加强动手实践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锤炼。
通过动手实践,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加强动手实践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 参与创新项目。
大学生可以参与各类创新项目,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
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自己的经验和成果。
2. 完成实习和实践任务。
大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和实践任务,接触到实际工作环境和操作方法,锤炼自身技能。
同时,实践任务还可以锤炼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组织创新项目。
大学生可以组织创新项目,从而锤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
三、开拓思维视野开拓思维视野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大学生需要有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开拓思维视野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 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
大学生可以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了解各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国内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科研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是指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将国内外优势资源融合,通过创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融合创新是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关键词之一、中外合作办学能够将中国和国外的优势资源进行融合,达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合作办学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能够帮助中国高等教育机构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其次,合作办学可以吸引优秀的国外教师和学者来中国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借助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术背景,对中国学生进行深入的教育培养。
同时,合作办学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创新是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另一个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首先,合作办学可以引入国外先进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其次,合作办学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合作办学还可以建立行业与学校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渠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对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融合与创新能够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融合与创新能够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同时,融合与创新还可以促进学校和行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加强高校的社会责任感和科技创新能力。
在实施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有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合作办学需要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益,制定合理的合作协议和合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其次,合作办学需要充分考虑国内外教育体系的差异,结合国情进行创新,不能简单地复制外国的教育模式。
国内外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
国内外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关于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国内外有多套指标体系,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 综合创新指数(SII),依托欧盟的创新联盟记分板(IUS,前身是欧洲创新记分板(EIS)),分驱动力(人力资源、研发体系、金融支持)、机构活力(机构投资、联动和创业、知识产权资产)、产出(创新主体、经济效益)3个维度8个方面25项指标。
2. 全球创新指数(GII),由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联合国专门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发布,分制度、人力资本和研究、基础设施、市场完善度、商业完善度4个输入量和知识及技术产出、创造性产出2个输出量共21个方面81项指标。
3. 知识经济指数(KEI),由世界银行发布,分经济和体制机制、教育和技能培训、创新和技术应用(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智库、咨询机构、其他中介组织或行业组织)、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建设4个维度12个指标。
4. 国家创新指数,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发布,分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共5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
5. 中国创新指数(CII),由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也发布,该指数分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创新成效指数4个分指数共21个指标。
各评价体系使用的指标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对比如下——SII GII KEI 国家创新指数CII创新环境政治环境PoliticalstabilityGovernmenteffectivenessPress freedom法治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政府规章对企业负担影响、宏观经济环境、当地研究与培训专业服务状况、政府采购对技术创新影响管理环境Regulatory qualityRule of lawCost of redundancydismissal, salary weeks监管水平商业环境Ease of starting abusinessEase of resolvinginsolvencyEase of paying taxes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人均GDP创新人才博士毕业新人数、30-34岁人群高等教育背景人数、中教育Expenditure oneducation, % GDPGov’t expend onedu./pupil, secondarySchool life expectancy,平均受教育年限、中等教育水平、高等教育水平研究与发展人力投入强度、科技人力资源培养水平、经济活动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3 / 18等教育背景以上青年人数yearsPISA scales in reading, maths & sciencePupil-teacher ratio, secondary、高等教育Tertiary enrolment, % grossGraduates in science & engineering, % Tertiary inbound mobility, %研发投入和产出国际科学合作出版物、引用率在前10%的科学出版物、非欧盟博士研究生研究和开发Researchers,headcounts/mn popGross expenditure onR&D, % GDPQS university ranking,average score top 3人均授权费支出和收入,百万人发表论文数量、百万人专利和商标授予量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研究与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科技拨款占财政拨款的比重、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企业所占比重、每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占GDP比重、基础研究人员人均经费、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所占比重、每万人科技论文数、每万名R&D人员专利授权数、发明专利授权数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每百家企业商标拥有量、每万名科技活动4 / 18人员技术市场成交额基础设施信息和通信技术ICT accessICT useGovernment’s onlineserviceE-participation、能源Electricity output,kWh/capLogistics performanceGross capitalformation, % GDP、通用基础设施GDP/unit of energyuse, 2005 PPP$/kg oileqEnvironmentalperformanceISO 14001 environ.certificates/bn PPP&GDP千人电话数、千人电脑数、千人互联网用户数信息化发展水平信息化指数科技金融公共部门信用Ease of getting credit反垄断政策效果、员工收入与效率挂钩程度、企业创新项目5 / 18R&D支出、风险资本投资Domestic credit toprivate sector, % GDPMicrofinance grossloans, % GDP、投资Ease of protectinginvestorsMarketcapitalization, % GDPTotal value of stockstraded, % GDPVenture capitaldeals/tr PPP$ GDP、贸易与竞争Applied tariff rate,weighted mean, %Non-agricultural mktaccess weightedtariff, %Intensity of localcompetition获得风险资本支持的难易程度商业机构6 / 18R&D支出、非研发类创新支出中小企业内部创新、中小企业合作创新、公私合作出版物知识工作者Knowledge-intensiveemployment, %Firms offeringformal training, % firmsGERDperformed bybusiness, % GDPa.GERDperformed bybusiness, %aGMAT testtakers/mn pop. 20-34a、创新联动University/industryresearchcollaboration†State of clusterdevelopmentGERD financedby abroad, %JV-strategicalliance deals/tr学术部门百万研究与发展经费的科学论文引证数、万名科学研究人员的科技论文数、百人互联网用户数、亿美元 GDP发明专利申请数、万名研究人员的发明专利授权数、科技论文总量占世界比重、三方专利总量占世界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货物出口额的比重、单位GDP能耗、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贡献率7 / 18PPP$ GDPPatent families filed in 3+ offices/bn PPP$ GDP、知识吸收Royaly & license fees pay’ts, % total tradeHigh-tech imports less re-imports, % tot. tradeComm., comp. & info services imp., % tot. tradeFDI net inflows, % GDPPCT专利应用、PCT专利在社会挑战中的应用、商标、外观设计知识创新Domestic residentpatent app/bnPPP$ GDPPCT residentpatent app/bnPPP$ GDPDomestic resutility model app/bnPPP$ GDPScientific &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与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万名企业研究人员拥有PCT 专利数、综合技术自主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新产品所占比重、中高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8 / 18technical articles/bnPPP$ GDPCitabledocuments H index、知识影响Growth rate ofPPP$ GDP/worker, %Newbusinesses/th pop. 15–64aComputersoftware spending, %GDPISO 9001 qualitycertificates/bnPPP$ GDPHigh- &medium-high-techmanufactures, %、知识推广Royalty & license feesreceipts, % total tradeHigh-techexports less re-exports, % tot. tradeComm., comp.& info. services exp., %9 / 18tot. tradeFDI net outflows, % GDP有产品或生产过程创新的中小企业、有营销或组织创新的中小企业、创新部门高雇用增长率的机构产业集群发展状况、企业与大学研究与发展协作程度知识密集活动中的雇用、中高技术产品出口、知识密集服务出口、有市场新颖性和企业新颖性的新产品销无形资产Domestic restrademark app/bnPPP$ GDPMadridtrademarkapplications/bnPPP$ GDPICTs & businessmodel creationICTs &organizational model劳动生产率、单位能源消耗的经济产出、人口预期寿命、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比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世界比重10 / 18量、专利授权和转让海外收益creation、创意商品和服务Cultural &creative servicesexp., % total tradeNational featurefilms/mn pop. 15–69aGlobal ent. &media output/th pop.15–69aPrinting &publishingmanufactures, %Creative goodsexports, %、线上创造力Generic TLDs/thpop. 15–69Country-codeTLDs/th pop. 15–69Wikipediamonthly edits/mn pop.15–69Video uploadson YouTube/pop. 15–6911 / 18侧重点SII、GII、KEI对世界各经济体在科技创新相关方面的排名都是大体一致的,比较注重人均情况、知识经济和制度环境。
国内外成教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比较
培养评价 5个 方面 , 比较分 析其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 旨在借鉴 经验 , 完善我 国成教 学生创 新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 词 : 成教 ; 创新 能力 ; 培养模式 ; 国际比较 中图分 类号 : 7 c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 84(0 0 0 0 9 17 5 8 2 1 )6— 0 9—0 3
国 内外成 教 学 生创 新 能 力培 养院 , 湖南 湘潭 4 1O ) 1 l5
摘
要 : 美 国、 国、 国、 选取 英 德 法国、 国和 台湾 的成教特 色 办学机构 , 韩 从培 养 目 、 养制度 、 标 培 培养 内容 、 师队伍和 教
色 的办学机 构 , 力于保 证 工人 工作 技能 的有 效应 用 , 致 提 高工人 自我 发展 的 能力 。业 余 大学 作为 德 国成 教 颇具 特 色 的办学机 构 , 致力 于学 生 职业技 能 、 理实 际 问题 的能 处 力和 自我导 向终 身学 习能力 的培 养 。国立高 等工 艺学 院 作为法 国成教颇具特 色的办 学机构 , 力于为 接受过 一定 致 程度职业训练 的成 人提 供进 一 步提 高技 术与技 能水准 的 机会 , 培养学 生的社会技 能 和 自我发 展能力 。放 送通信 大 学作为韩 国成教颇具特 色 的办学机 构 , 力于培 养学生适 致 应迅速时代变化 、 满足 国家需 要的 能力 。国立空 中大学作
同等学力者 , 可报名 成 为全 修 生 ; 年满 1 , 均 凡 8岁 学历 不
限, 均可登记为选修生 。
从选课制 度来 看 , 开放 大学 和业余 大学 的学生都 可 以 自由选择各个 院系开设 的课 程 , 合 自己的学 位课程 学 习 组 计划 , 开放 大学的开放学位 更为其 自由选课 制提供 了强力 支撑 。自由选 课制 日益 成为 各成 教 特色 办学 机构 选课 制 度的发展方 向。
国内外教育创新研究
国内外教育创新研究教育创新是一项旨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的广泛运动。
当今世界,教育创新已经成为了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中国,教育创新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I. 国内教育创新的现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逐渐升级。
国内教育界积极响应这一呼吁,开始逐渐转向创新教育。
在2019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强调“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创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国内教育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推进。
例如,创新教育已经纳入高考的考查范围,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
此外,世界名校、国内一些优秀教育机构也开始探索创新教育的实践,开拓了新的教育路径。
与此同时,各地也出现了一批以创新教育为特色的中小学,这些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然而,国内教育创新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方面,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够强烈,缺乏对于创新教育的深刻理解,难以将创新理念落地。
另一方面,教育资源不均衡,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无法普及到全国各个地区,这也限制了教育创新的发展。
II. 国外教育创新的案例相比于国内,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这些国家中,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得到了创新。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国外教育创新的成功案例。
1. 芬兰: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芬兰在教育方面一直被人称为“神话般”的存在。
在这个国家,学生不仅没有书包、没有考试压力,甚至没有家庭作业。
芬兰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该国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并且创造了许多让学生自由学习的平台。
2. 日本:将艺术融入教育日本教育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日本教育不仅强调语数外等基础科目的学习,还将艺术课程融入教育。
国际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国际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教育备受关注,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更是其核心目标之一。
创新实践能力不仅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关键,也是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必备素质。
那么,国际教育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国际教育注重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在国际学校或国际课程中,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为学生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思维方式和观点。
学生们在交流与合作中,能够突破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创新的灵感。
以课程设置为例,国际教育的课程往往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学科课程,还包括艺术、音乐、戏剧、设计等丰富的选修课程。
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让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比如,在艺术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表达自己的创意;在音乐课程中,他们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乐曲。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
国际教育强调实践教学。
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
学校会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实验探究、实地考察、社区服务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科学课程中,学生不是仅仅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解理论,而是走进实验室,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自己思考、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这种实践探索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让他们在面对未知的问题时,能够勇敢地尝试,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国际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在国际教育中,学生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权利,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信息,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内容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度
技术路线: 思考选题---导师讨论---查阅文献---确定方向---搜集文献--- 整理分析--理论支持---撰写论文 研究方法: 1.文献法。尽量搜集国内外有关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 培养的文献,进行比较分析,分类整理。 2. 元分析。按照元分析的相关步骤,对文献进行检索和 定量分析。 研究进度: 2012年11-12月,设置参数,搜集文献并整理。 2013年1-2月,阅读文献,归纳总结方法。 2013年3月,对文献进行定量分析。 2013年4月,撰写文献综述,完成答辩。
谢谢观看
国内外创新能力培养
1
研究意义Leabharlann 2研究内容3
技术路线和方法
研究意义
当今人类社会已迈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人类的创新能力和 创新活动水平加快提高,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一个 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国民创新素质的高低,创新思维 能力的高低直接成为国力增长的重要因素。创新思维是实现人的 主体创造能力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 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但是,近年来国内外虽然对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研究越来 越重视越来越多,但多是集中于教育教学与科研领域。另外,国 外的一些研究结果是否同样适用于中国人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 题。 本论文旨在搜集整合介绍国内外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 特别是偏应用方向的培养方法、研究结果。另外,在一定层面上 讨论如何将国外的优秀研究成果中国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