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数理化公式编辑
数理化公式编辑技巧
数理化公式编辑第1节概述在科技文献的各种排版软件中,公式的输入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如何将复杂的数学公式,能够像手工书写那样随心所欲地、简便快捷地变成计算机图文信息,是办公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科技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
迄今为止,能够处理数学公式的软件非常多,主要分成两大类:(1)专业数学计算软件,兼具数学公式编辑排版功能,属于数学软件;(2)专用数学公式编辑器,属于图文排版软件。
当前功能较强的数学公式编辑软件,主要有TeX系列(T ex,MikTeX,Latex)、Maple、Mathematica、Mathtype、ScientificWorkplace、Scientific Nootbook等。
一、Latex由美国计算机学家Leslie Lamport研制开发的专业数学排版软件的一种格式,这种格式提供了一组生成复杂文档所需要的高级命令。
利用这种格式,使用者即使没有排版和程序设计的知识也能够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完成大量具有书籍印刷效果的文档。
在生成复杂表格和数学公式方面,这个点表现的尤为突出。
它的输入方式有两种:1、可通过鼠标输入,即通过界面上相对应的符号按钮输入规定格式。
2、通过键盘命令符号,按一定的语法格式输入计算机表达式,编译后则显示成数学公式。
虽然以这种格式排版出来的数学公式非常的美观,但因为其输入方式需要一定的语法格式,而且需要通过编译等操作才能显示,所以该软件对用户对象的要求较专业化,输入还是比较烦琐。
二、Maple由加拿大Keith Geddes和Gaston Gonnot教授1980年为科研及教育而开发的数学软件,现在已经发展成功能极其强大的数学软件包,以计算机语法的方式,输入各种数学表达式后,自动转化成数学公式,一旦完成,就不便修饰更改。
因为该软件的重点在于数学计算,并不是专用于数学公式编排,易用性和艺术性都不如专用公式编辑器,效果很不理想。
三、Mathematica由Stephen Wolfram公司开发,是世界上唯一为技术计算而设计的完全整合环境。
数理化公式大全
数理化公式大全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 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 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 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一、算术方面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高中数理化生公式定理大全(绝对精品)2010.11.38
高中数理化生公式定理大全(绝对精品)2010.11.38高中数理化生公式定理大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门门功课就有底!祝考试顺利!--编者20XX年11.1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只是个人编排水平有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中数理化生公式定理大全物理解题大技巧高中物理备考与解题策略一、构建物理模型等效类比解题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新高考更加突出对考生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考查,大量实践应用型、信息给予型、估算型命题频繁出现于卷面,由此,如何于实际情景中构建物理模型借助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则成了一个重要环节。
1.案例探究例1:如图1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着两小车A和B,在A车上固定着强磁铁,总质量为5 kg,B车上固定着一个闭合的螺线管.B车的总质量为10 kg.现给B车一个水平向左的100 Ns瞬间冲量,若两车在运动过程中不发生直接碰撞,则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是多少?图1命题意图:以动量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守恒定律、楞次定律等知识点为依托,考查分析、推理能力,等效类比模型转换的知识迁移能力.错解分析:通过类比等效的思维方法将该碰撞等效为子弹击木块(未穿出)的物理模型,是切入的关键,也是考生思路受阻的障碍点.解题方法与技巧:由于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总是阻碍导体和磁场间相对运动,A、B两车之间就产生排斥力,以A、B两车为研究对象,它们所受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当A、B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相互作用结束,据以上分析可得:I=mBvB=(mA+mB)v,vB=I100= m/s=10 m/s, mB10 v=100=6.7 m/s (mA mB)从B车运动到两车相对静止过程,系统减少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电能通过电阻发热,转化为焦耳热.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高中数理化生公式定理大全11mBv2- (mA+mB)v2 22***** =×10×102-×15×()J=166.7 J 2215Q=2.解题策略与思路理想化模型就是为便于对实际物理问题进行研究而建立的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而能力立意又常以问题立意为切入点,千变万化的物理命题都是根据一定的物理模型,结合某些物理关系,给出一定的条件,提出需要求的物理量的.而我们解题的过程,就是将题目隐含的物理模型还原,求结果的过程.运用物理模型解题的基本程序:(1)通过审题,摄取题目信息.如: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情景、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等.(2)弄清题给信息的诸因素中什么是起主要因素.(3)在寻找与已有信息(某种知识、方法、模型)的相似、相近或联系,通过类比联想或抽象概括,或逻辑推理,或原型启发,建立起新的物理模型,将新情景问题“难题”转化为常规命题.(4)选择相关的物理规律求解.二、实际应用型命题求解策略实际应用型命题,常以日常生活与现代科技应用为背景,要求学生对试题所展示的实际情景进行分析,判断,弄清物理情景,抽象出物理模型.然后运用相应的物理知识得出正确的结论.其特点为选材灵活、形态复杂、立意新颖.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尤其是从背景材料中抽象、概括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要求较高,是应考的难点.锦囊妙计1.案例探究例2:侦察卫星在通过地球两极上空的圆轨道上运行,它的运行轨道距地面高度为h,要使卫星在一天的时间内将地面上赤道各处在日照条件下的情况全都拍摄下来,卫星在通过赤道上空时,卫星上的摄像机至少应拍摄地面上赤道圆周的弧长是多少?设地球的半径为R,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命题意图: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高中数理化生公式定理大全错解分析:考生没能对整个物理情景深入分析,不能从极地卫星绕地球运行与地球自转的关联关系中找出θ=2πT1,从而使解题受阻.T解题方法与技巧:将极地侦察卫星看作质点(模型),其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模型),设其周期为T1,GMm4 2r则有:=m2 ① 2rT1地面处重力加速度为g,有GMm0R2=m0g ②2 由①②得到卫星的周期:T1=Rr3 其中:r=h+R g地球自转周期为T,则卫星绕行一周的过程中,地球自转转过的角度为:θ=2πT1 T卫星每经赤道上空时,摄像机应至少拍摄赤道圆周的弧长为T14 2s=θR=2πR=TT2.高考走势(h R)3 g实际应用型命题不仅能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检验考生的潜能和素质,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选拔人才.近几年高考题加大了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查,突出“学以致用”,充分体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高考命题方向.3.解题策略与思路解决实际应用型题目的过程,实质是对复杂的实际问题的本质因素(如运动的实际物体,问题的条件,物体的运动过程等)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纯化简化,构建相关物理模型,依相应物理规律求解并还原为实际问题终结答案的过程.其解题思路为:首先,摄取背景信息,构建物理模型.实际题目中,错综的信息材料包含着复杂的物理因素,要求考生在获取信息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对题目信息加工提炼,通过抽象、概括、类比联想、启发迁移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构建出相关的模型(如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高中数理化生公式定理大全模型等).其次,要弄清实际问题所蕴含的物理情景,挖掘实际问题中隐含的物理条件,化解物理过程层次,探明物理过程的中间状态,理顺物理过程中诸因素的相互依存,制约的关系,寻求物理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据规律得出条件与结果间的关系方程,进而依常规步骤求解结果.三、物理解题中的数学应用数学作为工具学科,其思想、方法和知识始终渗透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为物理概念、定律的表述提供简洁、精确的数学语言,为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提供有效方法.为物理学的数量分析和计算提供有力工具.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作出了明确要求.1.案例探究例3:一弹性小球自h0=5m高处自由下落,当它与水平地面每碰撞一次后,速度减小到碰前的7/9,不计每次碰撞时间,计算小球从开始下落到停止运动所经过的路程和时间.命题意图:考查综合分析、归纳推理能力.错解分析:考生不能通过对开始的几个重复的物理过程的分析,归纳出位移和时间变化的通项公式致使无法对数列求和得出答案.解题方法与技巧:(数列法)设小球第一次落地时速度为v0,则:v0=2gh0=10m/s那么第二,第三,,第n+1次落地速度分别为:v1=7727v0,v2=()v0,,vn=()nv0999小球开始下落到第一次与地相碰经过的路程为h0=5m,小球第一次与地相碰到第二次与地相碰经过的路程是:7()2vv02=10×(7)2L1=2×1=2×92g2g2小球第二次与地相碰到第三次与地相碰经过的路程为L2,v74L2=2×2=10×()92g2高中数理化生公式定理大全由数学归纳法可知,小球第n次到第n+1次与地相碰经过的路程为Ln:Ln=10×(72n)9故整个过程总路程s为:s=h+(L1+L2++Ln)=5+10[(727472)+()++()n]999可以看出括号内的和为无穷等比数列的和.由等比无穷递减数列公式Sn=a1得:1 q7()2s=5+10×9 m=20.3 m 721 ()9小球从开始下落到第一次与地面相碰经过时间:t0=2h0=1sg0小球第一次与地相碰到第二次与地相碰经过的时间为:t1=2×v17=2×s9g7n)s9同理可得:tn=2×(t=t0+t1+t2++tn=1+2×[(7727)+()++()n]s9997=[1+2×9]s=(1+7)s=8s.71 92.解题策略与思路(1).高考命题特点高考物理试题的解答离不开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借助物理知识渗透考查数学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永恒主题.可以说任何物理试题的求解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经过求解再次还原为物理结论的过程.(2).数学知识与方法物理解题运用的数学方法通常包括方程(组)法、比例法、数列法、函数法、几何(图形辅高中数理化生公式定理大全助)法、图象法、微元法等.1.方程法物理习题中,方程组是由描述物理情景中的物理概念,物理基本规律,各种物理量间数值关系,时间关系,空间关系的各种数学关系方程组成的.列方程组解题的步骤①弄清研究对象,理清物理过程和状态,建立物理模型.②按照物理情境中物理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建立物理概念方程,形成方程组骨架.③据具体题目的要求以及各种条件,分析各物理概念方程之间、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条件方程,使方程组成完整的整体.④对方程求解,并据物理意义对结果作出表述或检验.2.比例法比例计算法可以避开与解题无关的量,直接列出已知和未知的比例式进行计算,使解题过程大为简化.应用比例法解物理题,要讨论物理公式中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清楚公式的物理意义,每个量在公式中的作用,所要讨论的比例关系是否成立.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比例条件是否满足:物理过程中的变量往往有多个.讨论某两个量比例关系时要注意只有其他量为常量时才能成比例.②比例是否符合物理意义:不能仅从数学关系来看物理公式中各量的比例关系,要注意每个物理量的意义(例:不能据R=U认定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I③比例是否存在:讨论某公式中两个量的比例关系时,要注意其他量是否能认为是不U2变量,如果该条件不成立,比例也不能成立.(例在串联电路中,不能认为P=中,RP与R成反比,因为R变化的同时,U随之变化而并非常量)3.数列法凡涉及数列求解的物理问题具有多过程、重复性的共同特点,但每一个重复过程均不是原来的完全重复,是一种变化了的重复,随着物理过程的重复,某些物理量逐步发生着“前后有联系的变化”.该类问题求解的基本思路为:①逐个分析开始的几个物理过程。
高中数理化公式大全、方程式大全
本文紧扣教育部新颁课程标准,并融合了我国现行不同版本高中数理化教材的必学知识要点。
在编写体例上,以表格的形式将数理化各科知识点如常用数据、公式、定理、方程式等归纳表述,具有结构清晰,便于识记,实用性强的特点。
数学数学公式,是表征自然界不同事物之数量之间的或等或不等的联系,它确切的反映了事物内部和外部的关系,是我们从一种事物到达另一种事物的依据,使我们更好的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如一些基本公式抛物线:y = ax *+ bx + c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a >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还有顶点式y = a(x+h)* + k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h是顶点坐标的xk是顶点坐标的y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面积=(pi)(r^2)周长=2(pi)r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椭圆面积公式:S=πab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 推导演变而来。
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三角函数: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四倍角公式:sin4A=-4*(cosA*sinA*(2*sinA^2-1))cos4A=1+(-8*cosA^2+8*cosA^4)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五倍角公式:sin5A=16sinA^5-20sinA^3+5sinAcos5A=16cosA^5-20cosA^3+5cosA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六倍角公式:sin6A=2*(cosA*sinA*(2*sinA+1)*(2*sinA-1)*(-3+4*sinA^2))cos6A=((-1+2*cosA^2)*(16*cosA^4-16*cosA^2+1))tan6A=(-6*tanA+20*tanA^3-6*tanA^5)/(-1+15*tanA^2-15*tanA^4+tanA^6)七倍角公式:sin7A=-(sinA*(56*sinA^2-112*sinA^4-7+64*sinA^6))cos7A=(cosA*(56*cosA^2-112*cosA^4+64*cosA^6-7))tan7A=tanA*(-7+35*tanA^2-21*tanA^4+tanA^6)/(-1+21*tanA^2-35*tanA^4+7*tanA^6) 八倍角公式:sin8A=-8*(cosA*sinA*(2*sinA^2-1)*(-8*sinA^2+8*sinA^4+1))cos8A=1+(160*cosA^4-256*cosA^6+128*cosA^8-32*cosA^2)tan8A=-8*tanA*(-1+7*tanA^2-7*tanA^4+tanA^6)/(1-28*tanA^2+70*tanA^4-28*tanA^6+tan A^8)九倍角公式:sin9A=(sinA*(-3+4*sinA^2)*(64*sinA^6-96*sinA^4+36*sinA^2-3))cos9A=(cosA*(-3+4*cosA^2)*(64*cosA^6-96*cosA^4+36*cosA^2-3))tan9A=tanA*(9-84*tanA^2+126*tanA^4-36*tanA^6+tanA^8)/(1-36*tanA^2+126*tanA^4-84 *tanA^6+9*tanA^8)十倍角公式:sin10A=2*(cosA*sinA*(4*sinA^2+2*sinA-1)*(4*sinA^2-2*sinA-1)*(-20*sinA^2+5+16*sinA^ 4))cos10A=((-1+2*cosA^2)*(256*cosA^8-512*cosA^6+304*cosA^4-48*cosA^2+1))tan10A=-2*tanA*(5-60*tanA^2+126*tanA^4-60*tanA^6+5*tanA^8)/(-1+45*tanA^2-210*tan A^4+210*tanA^6-45*tanA^8+tanA^10)²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2(α/2)]cosα=[1-tan^2(α/2)]/[1+tan^2(α/2)]tanα=2tan(α/2)/[1-tan^2(α/2)]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otA+cotBsin(A+B)/sinAsinB -cotA+cot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n+1)/2)^2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个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V=pi*r2h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³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³4长方形的面积=长³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³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p(p - a)(p - b)(p - c)] (海伦公式)(p=(a+b+c)/2)和:(a+b+c)*(a+b-c)*1/4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4r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S=√{1/4[c^2a^2-((c^2+a^2-b^2)/2)^2]} (“三斜求积”南宋秦九韶)| a b 1 |S△=1/2 * | c d 1 || e f 1 |【| a b 1 || c d 1 | 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a,b),B(c,d), C(e,f),这里ABC | e f 1 |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如果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不要紧,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其中Ma,Mb,Mc为三角形的中线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³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³高÷2直径=半径³2 半径=直径÷2圆的周长=圆周率³直径=圆周率³半径³2圆的面积=圆周率³半径³半径长方体的表面积=(长³宽+长³高+宽³高)³2长方体的体积=长³宽³高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³棱长³6正方体的体积=棱长³棱长³棱长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³高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³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³高÷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³高平面图形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正方形a—边长C=4aS=a2长方形a和b-边长C=2(a+b)S=ab三角形a,b,c-三边长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A,B,C-内角其中s=(a+b+c)/2 S=ah/2=ab/2?sinC=[s(s-a)(s-b)(s-c)]1/2=a2sinBsinC/(2sinA)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³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³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 ³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数理化公式
数理化公式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中,公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
公式通过使用数学符号和符号化语言来描述特定的数学关系、物理规律或化学反应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理化公式,并对这些公式进行详细的解释。
数学公式1.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成立的基本定理,表达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度与两个直角边的关系。
其数学表达式为:c^2 = a^2 + b^2其中,a、b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c表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长度。
勾股定理在解决物理、几何等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 欧拉公式欧拉公式是数学中一条重要的公式,描述了复数、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之间的关系。
欧拉公式的数学表达式为:e^(i * π) + 1 = 0其中,e表示自然对数的底,i表示虚数单位,π表示圆周率。
欧拉公式在分析、数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被认为是数学中最美丽的公式之一。
物理公式1.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最为基础的定律之一,表达了物体运动时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其数学表达式为:F = 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对于解决力学中的运动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热力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描述了能量在系统中的转化和守恒关系。
其数学表达式为:ΔU = Q - 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增加,Q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W表示系统对外做的功。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于研究能量转化和热力学系统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公式1.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描述溶液中溶质浓度的一种常用的物理量。
其数学表达式为:C = n/V其中,C表示摩尔浓度,n表示溶质的摩尔数,V表示溶液的体积。
摩尔浓度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用于计算溶质的浓度。
2. 反应速率公式反应速率公式描述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一个简化的反应速率公式为:rate = k[A]^m[B]^n其中,rate表示反应速率,k表示速率常数,[A]和[B]分别表示反应物A和B 的浓度,m和n为反应物的反应级数。
新编初中数理化公式定理手册
新编初中数理化公式定理手册一、数学部分1.代数- 一次方程:ax + b = 0,解为x = -b/a- 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解为x = (-b±√(b^2 - 4ac))/(2a)-平方差公式:(a-b)(a+b)=a^2-b^2- 二次完全平方公式:(a ± b)^2 = a^2±2ab+b^2-因式分解:a^2-b^2=(a+b)(a-b)-分式的乘法:a/b×c/d=(a×c)/(b×d)-分式的除法:a/b÷c/d=(a×d)/(b×c)-分式的加法:a/b+c/d=(a×d+b×c)/(b×d)-分式的减法:a/b-c/d=(a×d-b×c)/(b×d)2.几何-两点间距离公式:AB=√((x2-x1)^2+(y2-y1)^2)-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和高公式:m=1/2×b,h=√(a^2-m^2)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c^2=a^2+b^2-三角形面积公式:S=1/2×底×高-长方形面积公式:S=长×宽-圆的面积公式:S=π×r^2-圆的周长公式:C=2π×r3.数据与统计-平均值:平均值=总和/个数-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如果个数是奇数,中位数为中间值,如果个数是偶数,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众数: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极差: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方差:数据与平均值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二、物理部分1.力学-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受力合力为零或不受力时,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变-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时,加速度的大小与所受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F = ma-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动能定理:物体动能的变化等于外力做功的数值-势能定理:物体的势能变化等于重力做功的数值2.光学-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 光的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且满足n1·sinθ1 = n2·sinθ2-凸透镜成像公式:1/f=1/v+1/u- 双缝干涉公式:d·sinθ = m·λ,其中d为缝间距,θ为干涉条纹角度,m为干涉级数,λ为波长三、化学部分1.原子结构-氢原子的玻尔模型:E=-13.6/n^2,其中E为能级,n为主量子数-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横向是周期数,纵向是主量子数,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数是电子层的最外层2.化学反应-摩尔与质量关系:n=m/M,其中n为物质的摩尔数,m为物质的质量,M为物质的摩尔质量-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以上仅列举了一部分初中数理化公式定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数理化”公式
高一《数理化》公式一.物理第一章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第二章直线运动 1. 速度公式: vt = v0 +at ① 2. 位移公式: s = v0t +at2 ② 3.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 4.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vt) ⑤ = ⑥ 5. 位移差公式: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 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nT 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2). 1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nT 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 (3). 第 1T 秒内,第 2T 秒内,第 3T 秒内…第 nT 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 1T 秒内,第 2T 秒内,第 3T 秒内…第 nT 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 合与 a 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 F 合与 a 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 超重与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第四章物体平衡 1. 物体平衡条件: F 合 = 0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 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 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②.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常用数学公式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a3+b3=(a+b)(a2-ab+b2)(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 n 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 b 是边 a 和边 c 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 是圆心角的弧度数 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高一化学方程式总结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Na2CO3 = CaCO3↓+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O2 △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4H2O(g) = F3O4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Fe(OH)2↓+ 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3H2O↑ 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AlCl3 + 3H2O 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Al2O3 + 3H2O 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4HF = SiF4 + 2H2O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 2FeCl3 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 CuCl2 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 2NaCl 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 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 2HCl +O2↑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AgNO3 = AgCl↓ + HNO3 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CO2 = CaCO3↓ + 2HClO 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H2O ≈H2SO3 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 2NO 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 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 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 2SO3 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 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 CuSO4 + 2H2O +SO2↑ 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2H2SO4(浓) △ CO2 ↑+2SO2↑ + 2H2O 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2NO2↑ 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 3Cu(NO3)2 + 4H2O +2NO↑ 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 NH3↑ + H2O 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 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 NH3↑ +HCl↑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 NH3↑ +H2O↑ +CO2↑ 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NaOH △ NH3↑ + NaNO3 + H2O 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Ca(OH)2 △ CaCl2 + 2H2O +2NH3↑ 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 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2NaOH △ 2NH3↑ +Na2SO4 + 2H2O 59,SO2 + CaO = CaSO3 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 61,SO2 +Ca(OH)2 = CaSO3↓ + H2O 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 63,SO2 + 2H2S = 3S + 2H2O 64,NO,NO2 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 65,Si + 2F 2 = SiF4 66,Si + 2NaOH + H2O = NaSiO3 +2H2↑ 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电炉 Si + 2CO (石英沙)(焦碳) (粗硅) 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2Cl2 △ SiCl4 SiCl4 + 2H2 高温 Si(纯)+ 4HCl。
数理化常用公式
(一)数学必修一 A 对数的计算公式M nM M n M N M NMN M N M a a a n a a a a a a a n log 1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B 换底公式及底数与真数互换ab ab b b ac c a log 1log log log log ==(二)数学必修四 A 诱导公式ααπααπααπtan )2tan(cos )2cos(sin )2sin(=+=+=+k k k 第一组ααπααπααπtan )sin(cos )cos(sin )sin(=+-=+-=+第二组ααααααtan )tan(cos )cos(sin )sin(-=-=--=-第三组ααπααπααπααπααπααπtan )2sin(cos )2sin(sin )2sin(tan )tan(cos )cos(sin )sin(-=--=-=--=--=-=-第五组第四组ααπααπααπααπααπcot )2(tan sin )2(cos sin )2(cos cos )2(sin cos )2(sin -=+=--=+=-=+第六组ααπααπααπααπααπcot )23tan(sin )23cos(sin )23cos(cos )23sin(cos )23sin(-=+-=+=+-=--=+第七组B 二倍角公式ααααααααααα22222tan 1tan 22tan sin cos sin 211cos 22cos cos sin 22sin -=-=-=-== C 万能公式2tan 12tan2tan 2tan 12tan 1cos 2tan 12tan2sin 2222ααααααααα-=+-=+=D 半角公式αααααααααααsin cos 1cos 1sin cos 1cos 12tan2cos 12cos 2cos 12sin-=+=+-±=+±=-±=(三)物理必修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速度的定义式:tsv ∆∆=(速度是矢量) 平均速度:ts v =_加速度:mF t v v t v a t =-=∆∆=0 末速度:at v v t+=0 重力加速度:28.9s m g =t v -图像曲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数值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实践的关系: at v v +=0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20tv v v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120at t v S+=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末速度与位移的关系:ax v v 2202=-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理公式:推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是恒定的:22)(S aT n m S S aT n m -=-⇒=∆推理2: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02tt v v v +=;推理3: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方和的一半的平方根: 2222to s v v v +=6.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样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①第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n v v v v n ::3:2:1::::321 =② 前1T 内、前2T 内、前3T 内……前nT 内位移之比为: :9:4:1::3:2:1::::222321==n x x x x n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位移之比为:])1([::)23(:)12(:1::::2222222321----=n n x x x x n)12(::5:3:1-=n④ 前x ,前2x ,前3x …nx 位移内所用时间之比为:n t t t t n ::3:2:1::::321 =⑤ 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3(:)12(:1::::321----=n n t t t t n第三章 相互作用1.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弹簧秤)测量力的单位: 牛顿 符号N (力是矢量)物理受到的重力G 与物体质量m 的关系: mg G=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长度成正比:kx F= (胡克定律)2.静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4.力的合成和分解:1)共点力: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多个力的作用,有些情况下这些力共同作用在同一个点上,或者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他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共点力2)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平行四边形定则。
初中数理化公式概念汇总
初中数理化公式概念汇总一、数学公式1.一次方程组:一次方程组是由一系列形如ax+b=0的方程组成的,其中a和b是已知的常数,x是未知数。
解一次方程组就是求出未知数的值,使得方程组中的每个方程都成立。
2.二次方程:二次方程是形如ax²+bx+c=0的方程,其中a、b和c是已知的常数,且a≠0,x是未知数。
求解二次方程需要用到求根公式,即x=(-b±√(b²-4ac))/(2a)。
3.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是指(a+b)²=a²+2ab+b²和(a-b)²=a²-2ab+b²。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简化平方和的展开式,常用于化简代数表达式。
4.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即a²+b²=c²,其中a和b是直角边的长度,c是斜边的长度。
勾股定理常用于求解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
5.三角函数公式:三角函数公式是指正弦、余弦和正切等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
例如sin²θ+cos²θ=1和tanθ=sinθ/cosθ。
这些公式在解三角函数方程和证明三角函数等式时经常使用。
6.等差数列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均为常数的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n-1)d,其中an是第n项,a1是首项,d是公差。
等差数列还有求和公式,即Sn=n/2(a1+an),其中Sn是前n项和。
7.等比数列公式: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均为常数的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r^(n-1),其中an是第n项,a1是首项,r是公比。
等比数列还有求和公式,即Sn=a1(1-r^n)/(1-r),其中Sn是前n项和。
8.概率公式:概率公式用于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常见的概率公式包括事件的概率P(A)=n(A)/n(S),互斥事件的概率P(A∪B)=P(A)+P(B),独立事件的概率P(A∩B)=P(A)P(B)等。
新编初中数理化公式定理手册
新编初中数理化公式定理手册一、数学公式:1.二次根式:若a≥0,则√a的值为±√a。
2. 平方差公式:(a+b)²=a²+2ab+b²。
3. 平方差公式的推广:(a-b)²=a²-2ab+b²。
4.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ax²+bx+c=0,其根的公式为x=(-b±√(b²-4ac))/(2a)。
5.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正弦函数(sin):sinθ=对边/斜边。
- 余弦函数(cos):cosθ=邻边/斜边。
- 正切函数(tan):tanθ=对边/邻边。
二、物理公式:1. 牛顿第二定律:F=ma。
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2.万有引力定律:F=G((m₁m₂)/r²)。
其中,F代表物体间的引力,m₁和m₂代表物体的质量,r代表物体间的距离,G为万有引力常数。
3. 动能公式:Ek=(1/2)mv²。
其中,E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速度。
4.功公式:W=Fs。
其中,W表示力所做的功,F表示作用力,s表示力的作用距离。
5. 焦耳定律:Q=mcΔt。
其中,Q表示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的变化。
三、化学公式和定理:1.摩尔质量:M=m/n。
其中,M表示物质的摩尔质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n表示物质的摩尔数。
2.摩尔比:n₁/n₂=(m₁/M₁)/(m₂/M₂)。
其中,n₁和n₂分别表示两种物质的摩尔数,m₁和m₂分别表示两种物质的质量,M₁和M₂分别表示两种物质的摩尔质量。
3.动态平衡定律: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反应速率与浓度成正比,反应速率与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4.摩尔浓度:c=n/V。
其中,c表示摩尔浓度,n表示物质的摩尔数,V表示溶液的体积。
5.晶体结构:晶体由晶粒组成,晶粒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排列有序的微小晶体单元构成。
数理化公式
物理量单位公式名称符号名称符号质量m 千克kg m=pv温度t 摄氏度°C速度v 米/秒m/s v=s/t密度p 千克/米³ kg/m³ p=m/v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功W 焦耳(焦)J W=Fs功率P 瓦特(瓦)w P=W/t电流I 安培(安) A I=U/R电压U 伏特(伏)V U=IR电阻R 欧姆(欧)R=U/I电功W 焦耳(焦)J W=UIt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热量Q 焦耳(焦)J Q=cm(t-t°)比热c 焦/(千克°C)J/(kg°C)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g 9.8牛顿/千克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高中数理化生公式、概念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doc
高中数理化生公式、规律概念大全二、高中物理公式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 o)/24.末速度V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 o2+Vt2)/2]1/26.位移s=V平t=V ot+at2/2=Vt/2t7.加速度a=(Vt-V 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 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 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新课标初中数理化公式定理手册
新课标初中数理化公式定理手册《新课标初中数理化公式定理手册》是一本为初中学生编写的数理化课程参考书,它涵盖了初中数学、物理、化学学科中的常用公式和定理,方便学生在学习和考试时快速查阅和应用。
本手册的重点在于梳理和总结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以及提供一些实例和应用指导,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和定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数学部分。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公式和定理。
其中,关于代数的公式有乘法公式、因式分解公式、配方法则等;几何方面的公式有勾股定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等;概率论方面的公式有排列组合公式、实验相对频率公式等。
此外,数列、函数和方程等数学概念在初中数学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这本手册将列举这些概念的公式和定理,并提供相关的例题和解答,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
其次,物理公式和定理也是这本手册的重点之一、物理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旨在探究并解释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
手册中将详细列举力学方面的公式和定理,如加速度公式、牛顿第二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等。
光学、声学和热学方面的公式与定理也将得到详细阐述。
手册还将提供一些实例和应用指导,帮助学生在应用物理公式和定理时更加灵活和熟练。
最后,手册中的化学部分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化学公式和定理。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手册将详细列举简单化学反应、化学平衡、酸碱中和等方面的公式和定理。
同时,手册还将介绍化学宪法和物质的量与摩尔关系等重要概念,并提供相关实例和应用指导。
总之,《新课标初中数理化公式定理手册》将涵盖常用的初中数学、物理和化学公式和定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通过这本手册,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查阅所需的公式和定理,提高学习效率和解题能力。
同时,这本手册也可作为复习和备考时的参考资料,全方位地帮助学生掌握初中数理化知识。
数理化公式编辑技巧
数理化公式编辑技巧数理化公式编辑第1节概述在科技文献的各种排版软件中,公式的输入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如何将复杂的数学公式,能够像手工书写那样随心所欲地、简便快捷地变成计算机图文信息,是办公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科技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
迄今为止,能够处理数学公式的软件非常多,主要分成两大类:(1)专业数学计算软件,兼具数学公式编辑排版功能,属于数学软件;(2)专用数学公式编辑器,属于图文排版软件。
当前功能较强的数学公式编辑软件,主要有TeX系列(T ex,MikTeX,Latex)、Maple、Mathematica、Mathtype、ScientificWorkplace、Scientific Nootbook等。
一、Latex由美国计算机学家Leslie Lamport研制开发的专业数学排版软件的一种格式,这种格式提供了一组生成复杂文档所需要的高级命令。
利用这种格式,使用者即使没有排版和程序设计的知识也能够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完成大量具有书籍印刷效果的文档。
在生成复杂表格和数学公式方面,这个点表现的尤为突出。
它的输入方式有两种:1、可通过鼠标输入,即通过界面上相对应的符号按钮输入规定格式。
2、通过键盘命令符号,按一定的语法格式输入计算机表达式,编译后则显示成数学公式。
虽然以这种格式排版出来的数学公式非常的美观,但因为其输入方式需要一定的语法格式,而且需要通过编译等操作才能显示,所以该软件对用户对象的要求较专业化,输入还是比较烦琐。
二、Maple由加拿大Keith Geddes和Gaston Gonnot教授1980年为科研及教育而开发的数学软件,现在已经发展成功能极其强大的数学软件包,以计算机语法的方式,输入各种数学表达式后,自动转化成数学公式,一旦完成,就不便修饰更改。
因为该软件的重点在于数学计算,并不是专用于数学公式编排,易用性和艺术性都不如专用公式编辑器,效果很不理想。
新编初中数理化公式定理手册
新编初中数理化公式定理手册【引言】数理化是初中阶段的三门基础课程,其中包括许多重要的公式和定理。
它们承载了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的核心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概括和整理一些初中数理化的重要公式和定理,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数学部分】1.代数公式- 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对于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其根可求为 x = (-b±√(b^2-4ac))/2a。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则有a^2+b^2=c^2- 一元一次方程:形如 ax + b = 0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为 x = -b/a。
2.几何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S=1/2*底边长度*高。
- 高度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a 和 b,斜边为c,则高可以表示为 h = ab/c。
-圆的周长公式:圆的周长C=2πr,其中r为半径。
-圆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S=πr^23.概率公式-事件的概率: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n(A)/n(S),其中n(A)表示事件A的样本点个数,n(S)表示样本空间的样本点个数。
-互斥事件概率:若两事件A、B互斥(即不可能同时发生),则P(A∪B)=P(A)+P(B)。
【物理部分】1.力学公式-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 F = ma,其中 F 为物体所受合力,m 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功公式:当力F沿着位移方向作用于物体,物体受到的力做功W=Fd,其中d表示物体位移的长度。
-能量守恒定律:系统的能量在一个封闭过程中保持恒定,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光学公式- 光的折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 i、折射角 r 和两介质折射率的乘积满足 n1sin(i) = n2sin(r),其中 n1、n2分别为两介质的折射率。
-焦距公式:对于凸透镜,物距为p,像距为q,则焦距f满足1/f=1/p+1/q。
数理化、
物理:1. 库仑定律:⑴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公式:F =KQ1Q2/r2其中k=9.0×109 N﹒m2/C2为一常数,Q1Q2是两个带电体的电量多少,没有符号,单位是库仑(C),r两点电荷的中心距离,单位是米(m),F是两电荷之间的库仑力,单位是牛顿(N)2. 电场强度:⑴定义:放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的比值⑵公式: ①定义式E=F/q公式说明:此定义式是在原电场中引入一个检验电荷,用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的比值来衡量此处电场的强弱,引入的检验电荷不会影响原来的电场,所以电场强度和此电荷受力及电量都无关,再放入其他的电荷,电场依然不变,请注意。
变形公式是F=qE,用于计算知道电量和电场时的电场力②决定式E==KQ/r2公式说明:此公式为决定式,就说明了电场由公式中的物理量决定的,即电场强度的大小是由该点到原电荷的距离和原电荷的电量决定的⑶场强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规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所以在计算时要注意多个场强的合成3. 电流⑴定义:通过导线某横截面的电荷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公式:I=Q/t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A,常用单位mA和μA。
单位换算关系为1000,Q 为通过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单位是库仑(C),t是所用的时间,单位用秒(s)4.欧姆定律:⑴内容:流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流成反比⑵公式:I=U/R,I就是流过导体的电流,U是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是伏特(v),R是导体的电阻5. 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⑴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导体的电阻、通过的时间成正比。
⑵公式:Q=I2Rt 公式中Q是产生的热量,单位是焦耳(J),I是电流,R是发热体的电阻,t是通电时间,单位用秒6. 磁感应强度⑴内容和磁场方向垂直的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和电流、导线长度的比值称为此处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⑵公式:B=F/IL 公式中B是磁感应强度,单位是特斯拉,简称特(T),F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I 是流过导体的电流,L是导体的垂直磁场方向上的长度,用单位米(m)。
初中数理化公式卡片
初中数理化公式卡片一、数学公式卡片1. 二次根式公式二次根式是指形如√a的数,其中a为非负实数。
计算二次根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a·b) = √a · √b这个公式可以将二次根式的乘法转化为两个二次根式的乘法,便于计算。
2.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度为90°的三角形。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中最基本的定理之一,它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的边长。
勾股定理的表达式为:c² = a² + b²其中c为斜边的长度,a和b分别为两条直角边的长度。
3. 一次函数公式一次函数是指形如y = kx + b的函数,其中k和b为常数。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可以通过给定的x值计算出对应的y值。
一次函数的斜率k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k = (y₂ - y₁) / (x₂ - x₁)其中(x₁, y₁)和(x₂, y₂)为直线上两个已知的点的坐标。
二、物理公式卡片1. 动能公式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E = 1/2mv²其中E为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动能。
2. 频率公式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次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f = 1 / T其中f为频率,T为事件发生的周期。
频率和周期是互为倒数的物理量,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相互转换。
3. 电阻公式电阻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 = V / I其中R为电阻,V为电压,I为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三、化学公式卡片1. 摩尔质量公式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平均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M = m / n其中M为摩尔质量,m为物质的质量,n为物质的物质的摩尔数。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质的摩尔质量。
2. 摩尔浓度公式摩尔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 = n / V其中C为摩尔浓度,n为溶质的摩尔数,V为溶液的体积。
数理化公式等差数列
数理化公式等差数列数理化公式等差数列为了帮助高中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并灵活运用数理化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理化公式,欢迎阅读参考!!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一、算术方面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数理化公式编辑第1节概述在科技文献的各种排版软件中,公式的输入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如何将复杂的数学公式,能够像手工书写那样随心所欲地、简便快捷地变成计算机图文信息,是办公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科技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
迄今为止,能够处理数学公式的软件非常多,主要分成两大类:(1)专业数学计算软件,兼具数学公式编辑排版功能,属于数学软件;(2)专用数学公式编辑器,属于图文排版软件。
目前功能较强的数学公式编辑软件,主要有TeX系列(T ex,MikTeX,Latex)、Maple、Mathematica、Mathtype、ScientificWorkplace、Scientific Nootbook等。
一、Latex由美国计算机学家Leslie Lamport研制开发的专业数学排版软件的一种格式,这种格式提供了一组生成复杂文档所需要的高级命令。
利用这种格式,使用者即使没有排版和程序设计的知识也可以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完成大量具有书籍印刷效果的文档。
在生成复杂表格和数学公式方面,这一点表现的尤为突出。
它的输入方式有两种:1、可通过鼠标输入,即通过界面上相应的符号按钮输入规定格式。
2、通过键盘命令符号,按一定的语法格式输入计算机表达式,编译后则显示成数学公式。
虽然以这种格式排版出来的数学公式非常的美观,但由于其输入方式需要一定的语法格式,而且需要通过编译等操作才能显示,所以该软件对用户对象的要求较专业化,输入还是比较烦琐。
二、Maple由加拿大Keith Geddes和Gaston Gonnot教授1980年为科研及教育而开发的数学软件,现在已经发展成功能极其强大的数学软件包,以计算机语法的方式,输入各种数学表达式后,自动转化成数学公式,一旦完成,就不便修饰更改。
因为该软件的重点在于数学计算,并不是专用于数学公式编排,易用性和艺术性都不如专用公式编辑器,效果很不理想。
三、Mathematica由Stephen Wolfram公司开发,是世界上唯一为技术计算而设计的完全整合环境。
它对计算机在许多技术和其他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公式输入和编辑方面,Mathematica把公式做成可视化按钮,输入时直接点击,而且具备公式计算功能。
但输入公式时需不断寻找模板公式,影响输入速度;不具备特殊字符键盘输入的功能;计算结果和表达式分两行显示,不便于继续输入文本,影响整体输入效果。
类似的软件还有MathCAD。
四、MathType由Design Science公司开发的数学公式编辑器,其最新版本为V6.0($97)。
公司网站是/该软件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一种数学公式编辑器。
优点是:把所有公式做成可视化按钮,输入时直接点击,通俗易懂。
缺点也是输入公式时要不断的寻找模板公式,很影响输入速度;作为专门用于图文排版的软件,所输入的数学表达式不能进行计算。
五、Word公式编辑器(Microsoft Equation)并非MS公司开发设计的,而是Design Science公司授权给MS公司的MathType早期版本V3.0的一个子集,能够基本满足一般数学公式的编辑排版,显然无法与MathType相比。
六、ScientificWorkPlace是一种集Latex的编辑排版功能和Maple数学计算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软件,使数学公式的编辑更加完善,功能十分强大,但很多功能与Word和MathType相比不太直观,甚至不能很方便的输入分情况的左大括号等,界面也显得不美观,普通用户不易接受。
评价原则1.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容易掌握。
界面友好,就是可视化效果好,工具栏分布科学,界面合理美观。
操作简单,就是符合一般用户的习惯,尽量使输入最简单,应该理解为同时具备鼠标和键盘输入,任何单一输入方式都有不利的一面。
对于初级用户,一般的鼠标输入都是通过直接点击模板按钮进行选择,广为大众熟悉和接受,应该保留;对于高级用户,希望可以从键盘完成所有内容的输入,例如Latex中的命令方式。
2.功能强大、实用性强。
功能强大。
就是要尽可能多地把公式编辑中所有可能用到的符号、公式、字母都考虑进去,上述软件基本都可实现。
常用模板分类要科学合理,例如符号、公式以及字母的分类一定要清晰明确,最常用的符号、公式和字母尽可能放在醒目位置。
上述某些软件就有这种弊病,想找一种很常用的符号却不知所踪。
实用性强。
尽量满足最大众化的需求,又兼顾特殊用户群的需求,一般按照使用概率来安排工具栏的布局,又允许用户自选项目来布局,实现人性化、智能化。
本课程主要介绍MathType的功能和用法。
第2节Word公式编辑器速成公式编辑器作为Word梱绑的组件,在无需任何附加软件的基础上,就能满足大多数情况下数学公司的编辑工作,一定要熟悉和掌握。
一、公式编辑器的基本知识★公式编辑器的来历Microsoft Office Word中的“公式编辑器”应用程序,其实并非微软公司开发的,它是Design Science公司的Mathtype“公式编辑器”特别版,是为Microsoft应用程序而定制的。
★公式编辑器的安装“公式编辑器”不是Office默认安装的组件。
要么一开始自定义安装之,要么事后增加安装之。
增加安装法:放入Office安装光盘,自动进入安装界面,选择“增加或删除”项,再从“Office 工具”中选择“公式编辑器”,从选项中选择“从本机运行”,继续进行安装就可以将“公式编辑器”安装成功了。
图1★启动公式编辑器需要编辑公式时,单击“插入→对象”命令,打开“对象”对话框(如图2所示),在“对象类型”中找到“Microsoft公式3.0”,选定后,单击[确定]按钮,在文档中就插入了公式编辑窗口,此时文字与公式处于混排状态,如果你勾选了“显示为图标”前的复选框,在文档中插入的是“Microsoft公式3.0”的图标。
图2双击图标,可打开一个独立的“公式编辑器”程序窗口,此程序窗口与Word程序窗口是相互独立的,在编辑公式过程中若想编辑文字,直接切换到Word程序窗口进行编辑即可,不需关闭“公式编辑器”程序窗口,给编辑文档带来了很多方便。
在“公式编辑器”程序窗口中编辑完公式后,单击“文件→更新”命令,或者按F3键,文档中的公式即被更新,若直接关闭了“公式编辑器”程序窗口,也可完成更新操作。
建立公式编辑器的快捷菜单按钮。
每用一次公式编辑器,就要重新启动一次,极不方便。
建立快捷按钮方法如下:菜单>工具>自定义>对话框>命令卡>类别>插入>命令>公式编辑器>将其拖动到工具栏上,放下即可二、用公式编辑器创建公式★工具栏的组成创建公式主要是由“公式编辑器”工具栏来完成的,先来认识一下它吧:“公式编辑器”工具栏的组成如图3所示,在工具栏上排列着两行共19个按钮,将鼠标箭头停留在按钮上,会自动显示各按钮的提示信息。
图3用顶行的按钮可插入150多个数学符号,其中许多符号在标准Symbol字体中没有,如果需要输入特殊符号,尽管在这里查找好了。
底行的按钮用于插入模板或结构,它们包括分式、根式、求和、积分、乘积和矩阵等符号,以及各种围栏。
许多模板包含插槽(键入文字和插入符号的空间)。
工具板上的模板大约有120个(分组显示),我们可以通过嵌套模板(把模板插入另一个模板的插槽中)来创建复杂的多级化公式,但嵌套的模板不能超过10级。
若要在公式中插入符号或模板,可单击工具栏上的相应按钮,然后在显示的工具板中单击特定符号模板。
★公式的创建在公式编辑器中大家就可以建立需要的公式了,比如要建立如图4所示的公式:先键入“S”,然后在“上标和下标”模板中,选取带下标的选项(如图5),这时S的右侧就出现下标框,输入“ij”:输入“=”:在工具栏中单击“求和模板”(如图6),在打开的选项中选择上下带虚框的求和符号,然后将光标置于相应的位置框上,分别输入“n”、“k=1”:单击工具栏上的“希腊字母”按钮(如图7),在α上单击一下,然后再按前面的方法输入下标“ik”,接下来要输入乘号,单击“数字符号”按钮,从中选取乘号。
同样,再插入β及其下标,公式就输完了。
单击公式编辑器菜单“文件”,选“退出并返回”,退出公式编辑环境,返回到PowerPoint中。
这时候公式对象就可以像图形一样进行各种编辑操作。
如果想改公式,只要双击公式结果,就又进入公式编辑器,可以对公式进行编辑修改操作。
三、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公式★选定公式中的元素能否准确、熟练地对公式中的元素进行选定,是对公式进行编辑的基础:可以用鼠标拖动的办法进行选定,也可以按住“Ctrl”键并单击修饰字符进行选定,还可以利用“Shift”键和光标键进行选定,而用鼠标左键双击也可以选定。
★定位、移动插入点在“公式编辑器”中,插入点的水平线沿插槽底边闪动,竖线则沿插槽顶端到底端闪动,其大小和形状表明要键入的下一个文字或要插入的下一个符号显示的位置。
利用鼠标和键盘都可以定位插入点,用鼠标定位插入点很简单,但有时面对很小的插槽的确很难“下手”,这时应该考虑用键盘。
利用键盘在公式中移动插入点有多种方法:1、首选考虑的是应用光标键,它可以对插入点准确地定位,利用向右键或向左键,可在当前的插槽或模板中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个单位,而利用向上键或向下键可上移一行或下移一行。
2、“Tab”键对快速移动插入点有很大的帮助,按下“Tab”键,插入点移动到插槽的结尾,如果插入点已在结尾处,则移动到下一个逻辑插槽,若同时按下了“Shift”和“Tab”键,则插入点会移动到上一个插槽的结尾处。
3、要想将插入点快速移动到当前插槽的开始或结尾,“Home”和“End”键是最佳的选择。
★复制和移动公式对于公式的复制或移动,在其创建过程或编辑的过程中都可以进行,也可以在文档中对创建好的公式进行操作,操作方法与对文本的操作类似。
也可将公式编辑过程中选中的部分元素直接粘贴到正文中,粘贴后内容是作为“公式”保存的。
★删除公式中的项目对于模板和插槽,在进行删除时首先要选定它们,再利用“BackSpace”键或“Delete”键,就可以快速删除,若单击“编辑→清除”命令也可删除。
若要恢复删除的内容,删除项目后,立即选择“编辑”菜单中的“撤消键入”命令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撤消操作只能执行一次。
若要删除插槽,最好先将插槽清空再删除,因为对于有些插槽,如果不先删除包含它们的模板,是不能将其删除的。
★给公式加编号你可以在公式与文字混排时给公式加上编号,但有时在编辑公式过程中加上编号会更好一些,例如在书写方程组时,在编辑公式过程中可以非常容易地给每个方程加上编号(如图8所示),但如果在公式与文字混排时再给方程加编号,那就比较麻烦了。
图8四、用公式编辑器格式化公式★应用内置样式“公式编辑器”窗口的“样式”菜单中提供了“数学、文字、函数、变量、希腊字母”等几种内置样式,对这几种样式灵活、合理地运用,会使你的公式更加规范和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