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探微
陶行知教育思想探微
陶行知教育思想探微陈敏陶行知等近代中国教育家以毕生努力从事教育事业,他们提出的教育理念至今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丰厚的思想资源。
正当“教育产业化”把许多教育机构引上“一切向钱看”的歧途,而学术界的腐败又暴露出一些中国知识分子的低品劣行之时,重新回顾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有助于国人反思一个被忽视的问题──“中国的教育事业应当如何改革?”一、从教育入手促进中国现代化从教育入手促进中国现代化,这个主张是陶行知和他的同事、东南大学教授程其保在1925年6月提出来的。
近代中国的教育家早就意识到教育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的密切关系。
最早系统地陈述这一观点的是张彭春。
他在发表于1927年9月6日《南中周刊》的一篇文章中明确提出:现代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中国现代化。
其时,“教育救国”之说刚刚浮出水面,世人颇多微词,理由不外乎教育救国“迂缓而不切实际”。
而张彭春则力排众议,他认为:“‘教育救国’容或‘迂缓’,但并非不切实际。
恰恰相反,教育发展是中国现代化最基础、最实在的一项系统工程──方今之世,浊浪滔滔,时衰国危,有志之士莫不各抒其所见,谋所以补救之方:如所谓‘积极革命’,所谓‘振兴实业’,所谓‘整理财政’……比比皆是也。
凡此种种,就其本身而言之,固各有其相当之意义,然究系枝枝叶叶之办法,终非根本之计划。
欲求其先着眼于深微之处,续致其最迂缓之力,终乃谋国家百年之大计,如教育者殆不多见也!教育救国之说,容或近于迂阔,然其所期望于未来者则至大:其求者乃永久之建设,非暂时之破坏;其所注意者乃底层之培植,而非表面之虚饰。
故无论众议如何,吾人为根本上之解决计,固舍此道莫由也。
”张彭春的陈辞堪称雄辩,而近代教育家的身体力行,则从实践角度为“教育救国”提供了更有力的实证。
“教育救国”曾在30、40年代的中国一度风行;但从50年代起,这一主张竟遭到“政治清算”,从此消声匿迹。
今天看来,那场“政治清算”所据颇谬,本来,革命和“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应该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而决非彼此排斥之道,这些主张从不同方向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探微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探微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化名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先驱”,他的教育思想被誉为现代教育的一大奇迹,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基于他的教育实践和哲学思考的结晶,它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每一个儿童的个性成长。
本文将对陶行知的儿童教育思想进行探索。
一、以自由为本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自由为本,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得到充分的自由。
他强调,在育人过程中,不应该对儿童施加压力,而是应该让儿童自由地体验、探索和发现世界。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培养“理论高超”的学者和专家,而是要面向未来,培养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的人才。
只有让儿童在自由的环境中自由地体验、探究世界,才能帮助他们进一步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潜能。
二、以情感为先陶行知在儿童教育中强调,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他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建立起与儿童之间的感情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教育工作。
在陶行知的教育中,教育者需要以温情和关爱来对待每一个儿童,建立起和儿童之间的亲密关系,让儿童在这种环境中快乐成长。
三、以细节为重陶行知重视教育的细节,认为教育者需要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全程关注儿童的潜力和发展,并为每一个儿童建立起独特的的成长方案,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在陶行知的教育中,教育者需要以儿童为中心,优先关注儿童的个人差异和发展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需要严格遵守儿童关心和爱护的底线,绝不能侵犯儿童的尊重和隐私。
四、以实践为主陶行知认为,教育必须是实践导向的。
他认为,儿童的学习和成长需要和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
因此,教学内容必须具有现实意义。
在他的课堂上,教育者必须帮助儿童建立实践经验,掌握实践技能,发展自我实践的能力。
通过实践学习,儿童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其综合素质。
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并在儿童教育体系中采用自由、情感、细节和实践等教育策略。
陶行知的创新教育思想初探
学校 老师 自己没有 创新 的 自由精 神和 被 允许求 创新 的 自由精 神 。近 来披 露 的学校 管理 衙 门化 ,学术 权 力不 能 在学 术 中起 主导 作 用就是 最好 明证 。二 是 ,学生 也 不 被 允许 。应 试教 育就 是这 种压 抑 的根 源 。如 果 说教
脑 的聪 明和创 造能 力取 决于 其思 维水 平 ,一个 人 的思
畏领 导 ”和 “ 非考 勿 问 、非考勿思 、非考 勿学 、非考
勿教 ” 。当今 这种 现状 ,不 过是对 传统 不敢 怀疑 的 民
维 水平越 高 ,其 创造 力和聪 明度 就 更高 。 由于一个 人
的思 维 水平取 决 于记忆 力 、理解 力 和创造 力 ,且理 解
“ ( )必 克服 … …必 须有 战到底 之意 志 ,才 能 克 十 誓
服 大 难 ,以至 于 成 。”这 两个方 面结 合起 来就 不 难看 出 ,要 想 创 新 ,那 非 得 有 “ 量 ” 这 胆 量 要 “ 胆 目光
中 ,创 立 了具有 中国特 色 的生 活教育 理论 ,而 其 中关
验 存在 的 。西方 文化 中一 贯具有 的怀 疑精 神传 统 ,成 为西 方文 明 不断 创新 的不 竭动 力 。相 比我 们文 化 的传 统 ,怀 疑首 先被 阻绝 ,比如孔 子说 , “ 畏天命 ,畏大
般 来 说 ,人 有 别 动 物 的 在 于 他 的 头 脑 ,人 的
人 ,畏 圣人 ” , “PL t; 勿视 、t; 勿听 、非 礼勿 言 、  ̄ PL  ̄ 非礼 勿动 。 ”圣人 为个体 建立 了许 多规 矩 ,以至 于后
就 得 先 要 有 怀 疑 精 神 。西 方 文 明 中 有优 良的怀 疑 传
统 ,笛卡 尔怀 疑一 切 ,并最 终找 到 “ 我思 故我在 ”这 个不 可怀 疑 的起 点 。休 谟怀 疑一 切知 识 的来源 ,提 出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探微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探微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他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对中国的儿童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儿童的自由发展和自主学习,鼓励儿童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倡导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陶行知提出的儿童教育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微。
陶行知强调儿童的自由发展。
他认为儿童是有自己的天性和特点的,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兴趣,让他们自由地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陶行知主张给予儿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探索、发现和创造。
他说:“我们要相信儿童们的学习能力,并努力创造环境和条件以利于他们自由发展。
”陶行知倡导儿童的自主学习。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个体的行为,儿童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
他说:“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陶行知主张给予儿童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责任,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和经验。
他提倡教师充当“学习的朋友”,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互动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陶行知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他认为创造力是人类思维能力的最高形式,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陶行知主张通过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他提出了“生活性教育”的概念,即通过让儿童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激发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全面发展的个体,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和技能。
陶行知主张注重培养儿童的品德和情操,让他们懂得爱、责任和友善,并通过教育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他说:“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启迪孩子的灵魂,善待他们,引导他们成长。
”。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探微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探微近年来,正当创造教育的理论越来越引起我国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之时,我们不禁会想起中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陶行知,这位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从我国国情出发,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合理因素,创立了以生活为基础,以终身教育为纲的人民教育理论,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
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具有先进性。
他在艰辛探索和实践与实验基础上提出和建立起来的系统的创造教育理论,对我们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体系的建立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
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
他由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言“恶是枯干”的话,引出他对创造教育的独到看法。
他说“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如何才能保证不枯干呢?这就要求教育过程中的“行动”和“思想”两大要素不可或缺。
陶行知曾形象地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要有孙子,非先有老子不可”。
所以,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概念,就是把行和知、手和脑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独出心裁”的教育。
这就是他所言之“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的意思。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体系的建立,是在大量实践基础上,使中西方创造教育思想珠联璧合的结果。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陶行知在上海大夏大学就发表了以“创造的教育”为专题的演讲,提出“我们在打倒传统的教育,同时要提倡创造的教育”,他认为“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
此后,陶行知躬行实践,在20世纪40年代初,亲自制订了“创造年”计划,并在育才学校开展“创造月”活动。
为了使育才学校更好地开展此项活动,从而发挥创造精神,鼓励创造生活,陶行知还制订了“育才学校创造奖金办法”,1943年,他又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号召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他主张实施创造的儿童教育。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探微
学前教海陶行知是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先驱。
他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重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至今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学前儿童创造力培养仍有重大的启示。
陶行知的儿童创造教育思想及评价一、成人应保持童心并相信儿童拥有巨大的创造潜力陶行知认为,成人应该陪着小孩子一起创造,也就是要求成人加入儿童的队伍当中。
那么,第一步就是要做到不失赤子之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此外,陶行知还认为,“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人类祖先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才华的精华。
儿童一生下来就秉承了人类的创造潜能,一旦有适合的环境,其创造性就能萌芽、开花、结果。
他的这一思想被众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研究所证实。
可见,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所以,我们要坚持并学会把这一思想运用于实践。
二、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1.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
因此,发展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其次,中国封建教育一直不让孩子动手,因而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
最后,我们应让儿童用眼睛看事实,让儿童观察和分析大自然、大社会,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关键在于做到“六大解放”。
2.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充分的营养,需要建立下层的良好习惯,需要因材施教,但关键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务必要正确、及时。
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曾说:“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
”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启示一、家长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方面,父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以下是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探微(优.选)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探微近年来,正当创造教育的理论越来越引起我国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之时,我们不禁会想起中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陶行知,这位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从我国国情出发,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合理因素,创立了以生活为基础,以终身教育为纲的人民教育理论,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
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具有先进性。
他在艰辛探索和实践与实验基础上提出和建立起来的系统的创造教育理论,对我们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体系的建立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
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
他由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言“恶是枯干”的话,引出他对创造教育的独到看法。
他说“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如何才能保证不枯干呢?这就要求教育过程中的“行动”和“思想”两大要素不可或缺。
陶行知曾形象地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要有孙子,非先有老子不可”。
所以,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概念,就是把行和知、手和脑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独出心裁”的教育。
这就是他所言之“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的意思。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体系的建立,是在大量实践基础上,使中西方创造教育思想珠联璧合的结果。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陶行知在上海大夏大学就发表了以“创造的教育”为专题的演讲,提出“我们在打倒传统的教育,同时要提倡创造的教育”,他认为“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
此后,陶行知躬行实践,在20世纪40年代初,亲自制订了“创造年”计划,并在育才学校开展“创造月”活动。
为了使育才学校更好地开展此项活动,从而发挥创造精神,鼓励创造生活,陶行知还制订了“育才学校创造奖金办法”,1943年,他又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号召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他主张实施创造的儿童教育。
谈陶行知关于创造教育的思想
陶行知(1891—1946),安徽省歙县人,原名陶文濬,笔名“知行”,后改为陶行知。
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校专攻教育行政,师从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博士。
回国后积极从事平民教育活动,先后创办了南京晓庄师范学校、上海市山海工学团、重庆育才中学、重庆社会大学等学校。
针对当时学校教学的弊端,陶行知不仅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还提出了创造教育的思想,特别是他提出的“六大解放”学说,对我们今天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中不仅要启迪学生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创造,解放儿童创造力,“敢探未发明的新理”,使人人都能创造。
教师要把自己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以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
但是囿于传统文化、教育制度、教学方法的局限,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
因此我们必须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如何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呢?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思想。
陶行知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说:“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1、解放小孩子的头脑。
陶行知认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只是长期以来,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
在解放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好奇心,对学生的创造萌芽要积极的培植和爱护,使学生养成勇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的创造精神。
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教育管理
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教育管理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教育家和教育管理者。
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创造性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实践以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等方面,探讨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
首先,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主张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实践和创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提出的“不以成绩评定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该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
其次,陶行知在教育管理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主张教育管理应该注重人性化和民主化。
他强调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他提倡师生平等的教育关系,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和责任感。
陶行知还强调教育管理应该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通过不断总结和改进,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一致的。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知识。
其次,陶行知提倡的人性化和民主化的教育管理理念,也对现代学校管理提出了挑战。
现代学校管理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参与,建立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
此外,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也提醒我们,教育不应该仅仅追求升学率和分数,而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培养。
总之,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事业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他的教育管理实践强调人性化和民主化,对现代教育也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借鉴陶行知的思想,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 引言1.1 介绍陶行知及其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字子瞻,号深思子,山东省曲阜县人,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作家。
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创造教育思想。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他认为,只有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和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不断进步。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实现个人价值。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语文教育是学生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语文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情感、思维和审美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借鉴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个性化发展。
【2000字】1.2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和力量,激发他们对文学、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语文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态度。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其一生都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毛泽东和宋庆龄等称之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万事师表”。
众所周知“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包括三个重要的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第一,以社会万象教育孩子。
“社会即学校”就大大地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和场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是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使广大劳动群众的子女能够接受适合他们的教育。
第二,以手脑并用引导孩子。
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的。
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
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者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细读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内容,可以看出陶行知所提倡的是教育源于生活,从生活中体会教育的意义和精髓。
生活中缺少不了教育,教育与生活也是相互依存的,与生俱来的,无法切割。
由此看出,人在出生的那一刻,就便开始各种形式的教育。
践行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
如何解放幼儿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很早就为我们提供了方法,实行“六大解放”,放飞孩子的创造力。
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使之想看,使之会看解放儿童的眼睛,顾名思义,就是让孩子们身临其境,用眼睛开展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
记得在一次科学活动中,我向我们班的孩子提问,“你们知道黄瓜是长在哪里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说,“长在土里的。
”对于孩子们的回答,我并不诧异。
对于城市里的孩子们来说,田地的减少,就意味着孩子们对于蔬菜瓜果的生长是一无所知的。
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就是解放儿童眼睛的天地。
幼儿通过自我的观察,获得了知识。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探微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探微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对儿童教育的贡献是
深远而持久的。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由教育、综合教育和人本主义教育。
陶行知主张自由教育。
他坚信儿童天性好奇、求知欲旺盛,在教育中应该给予他们充
分的自由发展的空间。
他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学生束缚在封闭的教室里,被动地接受
知识灌输,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
他提倡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
主动发现、探索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陶行知强调综合教育。
他认为知识应该是综合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的、片面的。
他反对传统教育的分科教学,主张开设综合课程,将各科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他提
出了“活生活教育”和“生活实践教育”的概念,主张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
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真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倡导人本主义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该从儿童的个体需要和发展出发,关注培养
儿童的人格、情感和自主管理能力。
他提出了“以人为本”和“教育人的整体性”的观点,主张注重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关注儿童的情感健康和人格发展。
他
也强调教育应该与社会联系起来,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陶行知的儿童教育思想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革新和完善,突出了个体发展和全面素质
培养的重要性。
他的教育思想为中国的现代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培养新一代的人
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探微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探微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哲学家,在儿童教育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建立了著名的“米脂实验小学”,开启了中国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爱与自由”。
他认为,爱是儿童教育的基础,儿童应该在家庭和学校得到充分的爱和关心,培养出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他主张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鼓励他们发挥天性,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他认为,儿童是活泼好动的,他们应该通过观察、实践和体验来学习。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和默默地完成任务。
在陶行知的儿童教育思想中,注重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他提倡儿童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在米脂实验小学,他提出了“磨刀班”和“烧饭班”。
学生在这些班级里学习修刀、砍柴、烧火等实际生活技能,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陶行知还认为,学校应该为儿童提供一个自由而宽松的环境,给予他们充分的探索和尝试的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在教学方法方面,陶行知主张“启发式教育”,即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发现。
他认为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激励者,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相应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进步。
陶行知还提出了“读书教育”的概念。
他认为读书是儿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他鼓励儿童阅读各种好书,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判断能力。
他开设了“读书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读书心得的平台。
陶行知的儿童教育思想是以爱与自由为基础,注重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启发式教育和读书教育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品德修养。
他的思想对中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探微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探微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家、实践家、民主政治家,他的儿童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他强调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个性和创造力,提倡实践教育、综合素养教育,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这些思想在当代教育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陶行知强调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个性。
他认为,儿童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接受和记忆知识。
他主张让孩子去发现和探索世界,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空间,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他提出的“自由活动”教育法,让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倡导实践教育。
他认为,儿童应该通过实际的经验和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和发展技能。
他主张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和劳动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他认为,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孩子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他提倡的“读书不如行万里”的观念,强调实践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
他认为,教育应该全面发展孩子的智力、体力、美感和道德品质。
他主张通过多种方式和活动来培养孩子的不同方面的素养,例如运动、音乐、美术和手工等。
他强调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
他还提出了“生活教育”和“动手能力教育”的理念,认为生活中的各种实践活动对于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陶行知关注儿童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能,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才能进行个性化教学。
他主张教师应该了解和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他还提出了“兴趣点教育”的观念,即教师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点来引导和教育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探微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探微【摘要】陶行知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儿童教育思想深受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他对儿童自主学习和人格发展的关注。
通过分析陶行知的实践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在儿童教育方面的贡献。
在我们将总结陶行知的儿童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探讨他的影响和价值。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创造力,对于当今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陶行知的儿童教育思想,以及其对现代教育的积极影响和价值。
【关键词】陶行知、儿童教育、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自主学习、人格发展、实践案例、现代教育、启示、影响、价值、总结。
1. 引言1.1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探微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强调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倡导通过体验和实践来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而非单一的知识技能。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得到尊重和关爱,并且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陶行知的教育方法包括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倡导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和合作共同发展。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成为有独立人格和价值观念的社会成员。
陶行知对儿童自主学习的重视体现在他提倡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给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机会,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陶行知对儿童教育思想的探微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富有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考的教育范式,也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方向。
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培养健康、有活力、有才干的下一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推广。
2. 正文2.1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1. 尊重儿童个体差异。
陶行知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自己独特的兴趣、能力和潜能。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探微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探微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之一,他的儿童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陶行知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他提出“教育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让
他们成为思维的奴隶”。
他认为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有自己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教师应
该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陶行知主张注重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
他认为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来学习是最为有效的
方式。
他提倡“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儿童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只是灌输知识,更要培养儿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陶行知重视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儿
童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他提出“德育第一”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应该成为儿童品德的
榜样,注重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观念。
陶行知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儿童的个性发展。
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
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他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认为教
师应该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教学,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陶行知的儿童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实践能力、良好品德和个性发展,这
些思想对于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并落实陶行知的
教育理念,为培养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质的新时代青少年做出努力。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创造教育思想对于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出发,探讨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造教育思想概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创造教育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通过情境化教学和活动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思考和创造,从而达到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创造教育思想,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学习质量。
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营造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使学习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师还可以设置讨论、分享、表演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注重语文教学的体验和实践陶行知提倡通过体验和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也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游戏、朗读比赛、写作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语言的美好和力量。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陶行知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也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作。
陶行知教育思想探微
北京白癜风医院转载
四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小孩从教室中、从 校园中解放出来,在大社会、大自然、大森林 中,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内在之创造力; 五要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儿童有自己的时间去 创造。 六要解放儿童的眼睛,让儿童自己观察自然, 观察社会,培养自己的观察力。
北京白癜风医院转载
周恩来高度评价他“是一个毫无保留追
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宋庆龄称他是“万世师表”。 郭沫若盛赞他“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
年后陶行知”。
北京白癜风医院转载
1946年12月1 日,陶行知遗
体由上海运回
南京晓庄劳山
第四、生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学”。 教学方法改革的三条思路: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 教学生学”。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 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北京白癜风医院转载
北京白癜风医院www.znedolLeabharlann 转载
1926年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 乡村师范学校,并于1927年3月正式成立晓庄 师范。此期间形成并实践了自己的生活教育 理论。
北京白癜风医院转载
1932年,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首创“小先生” 制。 1936年7月,他受救国会的委任,担任“国民外交使 节”,出访欧亚非二十六国,争取各地华侨和国际 友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救国斗争,并与沈钧儒、章乃 器等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 1939年7月创办育才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 一株奇葩。 1946年1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成为一座民主革 命的堡垒,并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 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探微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探微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他不但是一位教育家,而且是一位为人师表的教育实践家。
他所倡导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以他的名字为代表,被称为“陶行知式教育”。
陶行知式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即以孩子的发展需求和个性为出发点,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
这种教育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它把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让学生的天真、热情、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五点: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如诚信、勇气、自律、责任感和正义感等,认为优秀的品质是学生成功的基础。
二是关注学生的表现和进步,而不是结果。
他认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过程和经历,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三是注重学生的启发,而不是灌输。
陶行知认为教师应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并引导他们学会探究、创新、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而非一味地告诉他们答案。
四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兴趣、爱好和特长制定教育方案和活动安排。
这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需要个性化的、差异化的教育方法。
五是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认为教学需要建立在相互了解、尊重、信任和关怀的基础之上,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陶行知式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以理解和尊重学生为前提,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家庭情况、性格、兴趣、特长等,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育手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成功和成长,并形成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陶行知式教育的实践方法有:尊重学生的自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决定、实践和评价行动;注重教学实践,借助生活、游戏、实验和观察等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领悟知识和学习方法;关注学生情感需求,重视情感教育和亲师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差异化教学,个性化设计教学方案和活动,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智力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促进个性化发展;注重实练结合,贯穿实践和理论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问题,不断尝试和改进,以创造和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探微近年来,正当创造教育的理论越来越引起我国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之时,我们不禁会想起中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陶行知,这位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从我国国情出发,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合理因素,创立了以生活为基础,以终身教育为纲的人民教育理论,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
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具有先进性。
他在艰辛探索和实践与实验基础上提出和建立起来的系统的创造教育理论,对我们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体系的建立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
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
他由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言“恶是枯干”的话,引出他对创造教育的独到看法。
他说“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如何才能保证不枯干呢?这就要求教育过程中的“行动”和“思想”两大要素不可或缺。
陶行知曾形象地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要有孙子,非先有老子不可”。
所以,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概念,就是把行和知、手和脑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独出心裁”的教育。
这就是他所言之“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的意思。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体系的建立,是在大量实践基础上,使中西方创造教育思想珠联璧合的结果。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陶行知在上海大夏大学就发表了以“创造的教育”为专题的演讲,提出“我们在打倒传统的教育,同时要提倡创造的教育”,他认为“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
此后,陶行知躬行实践,在20世纪40年代初,亲自制订了“创造年”计划,并在育才学校开展“创造月”活动。
为了使育才学校更好地开展此项活动,从而发挥创造精神,鼓励创造生活,陶行知还制订了“育才学校创造奖金办法”,1943年,他又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号召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他主张实施创造的儿童教育。
强调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
他宣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号召“创造之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1944年,陶行知又发表了《创造的儿童教育》,提倡要认识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创造力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他无论是在育才学校,还是在晓庄师范,抑或是在山海工学团,他都在进行探索研究。
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创造教育理论体系,为我国的创造教育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二、创造教育的目的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目的,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来看。
就学生而言,创造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手脑双挥”、“手脑联盟”、“手脑双全”——这就是创造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实现创造教育的手段。
陶行知曾经说过,“手脑结合,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早在1927年,他就提出了“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的主张。
可以这样说,“手脑双挥”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精髓。
他在《手脑相长歌》中写到:“人生两块宝,双手和大脑。
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
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这是他创造教育的目的的集中体现。
就教师而言,教师的创造,不像宗教家、恋爱至上主义者、美术家,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
教师“所要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他指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先生、学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又说,教育者也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教师创造教育的目的,是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和创造的理论与技术。
三、创造教育实施的条件陶行知为了实现创造教育目的,提出了实施创造教育的两个基本条件即“民主化”和“劳力上劳心”。
(一)民主化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所谓民主,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民主平等、宽容和了解的态度参与教育过程,充分发扬民主,而不对学生施加权威性的影响。
他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在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有表现。
那仅是跟于少数,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
但如果要大量开发创造力,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
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绝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民主对于创造教育的重要作用缘由以下原因。
第一,民主可以使教育机会均等。
只有教育机会均等,才能使所有人的创造力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二,民主可以使教育得到宽容和了解,而宽容和了解则又使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因此,陶行知号召教育者要像爱迪生的母亲宽容和了解爱迪生那样去宽容学生,了解学生,宽容与了解是教师保护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桥梁。
(二)在劳力上劳心。
这也是陶行知倡导的实现创造教育的条件之一。
陶行知把世界上的人分为四种:即:劳心的人,劳力的人,劳心兼劳力的人,在劳力上劳心的人。
他认为前三种都不能实现创造教育,只有第四种人才能实现创造教育。
他说:“劳力而不劳心,则一切动作都是囿于故常,不能开创新的途经;劳心而不劳力,则一切思想难免弃之又去,不能印证于经验”。
而劳心与劳力并重的人则是心与力都是劳而没有意识的。
所以只有“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的人才可以实现创造教育。
因此陶行知指出,“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
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
人人在劳力上劳心,便可无废人,便可无阶级。
征服自然势力,创造大同社会,是立在同一的哲学基础上的,这个哲学基础便是劳力上劳心”。
由此可见,陶行知的教育,就是要把劳心者、劳力者及劳心兼劳力者转化为劳力上劳心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实施创造教育。
因为,“唯独贯彻在劳力上劳心的教育,才能造就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也唯独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才能征服自然势力,创造大同社会”。
四、创造教育的方法陶行知以既勇于百折不挠,大胆创新,又善于坚持真理、细心探索的科学态度,躬行于实践之中,创造了一系列创造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发挥儿童的创造精神。
陶行知认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
只有承认儿童创造力,才能谈得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所以,教育者要启发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首先真诚地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创造力,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他提倡的“教学做合一”实际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他提出要编出引导人去做,引导人去想,引导人产生新的价值的,有助于培养创造性的新的教科书来。
教学中,育才学校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引导,因材施教。
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提出了儿童创造力“六大解放”的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撕掉束缚儿童创造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的层层裹头布,让儿童去想、去思考,解放儿童的双手,打破封建教育不让儿童动手,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传统,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解放儿童的眼睛,不要让儿童“带上封建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
教育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界、大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养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解放儿童的嘴,陶行知认为“儿童应当有言论自由,有话直接和先生说,而且高兴和心甘情愿和先生说。
首先先生知道儿童们的一切痛苦”。
儿童只有有了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1924年,他在《每事问》一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
人工胜天工,只有每事问。
”发明创造的起点就是问;解放儿童的空间,因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鸟笼式的学校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解放儿童的时间,“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时间的解放,可以使儿童有时间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积极去创造”。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是为了培养发挥儿童的创造力。
如何培养?陶行知提到了充分的营养、良好的习惯及因材施教三点:首先要为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体力的与心理的充分的营养,包括健康的体魄,清醒的头脑,渊博的知识,创造的欲望,事业心以及意志、求知欲、自我批评精神等个性特征,因为创造力是架在个性与才能之间的桥梁。
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学习和思维,以利于发挥创造力。
再次要注意“因材施教”,这犹如“松树和牡丹所需的肥料不同。
”他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指出“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处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育才的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特长进不同的专业组。
育才中学施教的原则至今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第二,善于组织集体生活,培养创造能力。
陶行知认为培养、创造有创造力的学生集体,既有“自动的能力”、又有“自觉的纪律”来影响和引导着全体学生,它能够以集体的努力共同探讨追求真理,以集体的力量培养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1941年6月,他在《育才二周岁前夜》一文中,论述了他在育才学校所实施的有关丰富集体生活的措施:(1)采用民主集体制,培养学生的集体自治精神。
推行集体的“五路探讨”即“体验、看书、求师、访友、思考”。
(2)在集体创造上学习创造。
1941年6月,他提出开展“集体创造月”活动,进行四大创造活动即:创造健康之堡垒;创造艺术之环境;创造生产之园地;创造学问之气候。
这种注重集体学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的教育观念中已含有了许多诸如主体性教学、合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的理念,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动力,注重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探求。
尽管陶行知十分强调集体创造,但他更清楚的是,进入创造过程后创造是学生个体或团体本身的自动。
他动、他助和他导,都是服从自动的,是处于次要地位的。
陶行知之所以注重自动的创造教育方法是因为创造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必须有从自己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做根,然后别人相类的经验才能接上去。
倘使自己对于某事毫无经验,我们决不能了解或运用别人关于此事之经验。
人类全体的经验和个人经验有些分别,但是我们必须有个人经验做基础,然后才能了解或运用人类的全体经验”。
他认为凡不是自己经验里发出来的知识,都不是创造。
所以,他强调学生是创造的主体,创造教育的方法,必须使这个主体自动,身体力行,躬亲实践。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动力,使学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知识?陶行知指出,学生的创造“倘使都能自动,不是自发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