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第三中学九年级数学下册 25.2 三视图教案2 (新版)沪科版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2《三视图》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2《三视图》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三视图》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5.2节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三视图的概念,了解并掌握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并能够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几何体认知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对于复杂几何体的三视图,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三视图的概念,知道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定义。
2.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并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通过对三视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视图的概念,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难点: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并画出三视图。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视图的定义和画法。
2.利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视图的概念。
3.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
4.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几何体模型。
3.三视图的示例图。
4.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几何体,如建筑、家具等,引导学生关注几何体的不同角度,从而引出三视图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几何体的三视图示例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视图的定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怎样才能准确地画出几何体的三视图?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画出一些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2《三视图》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2《三视图》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2》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学会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并能够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三维空间中的几何图形,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但是,对于三维空间中的几何图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三视图的概念,理解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之间的关系。
2.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并能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视图的概念,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之间的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视图的规律。
2.利用几何模型,直观展示几何体的三视图,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
3.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4.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几何模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
2.准备三视图的图片,以便学生观察。
3.准备练习题,包括简单和复杂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体,如建筑物、家具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这些几何体?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视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何模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并展示它们的三视图。
同时,教师用语言描述三视图的特点,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视图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几何模型,尝试画出它的高清三视图。
在画图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三视图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2 三视图》教学设计3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2 三视图》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2 三视图》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三维空间中的物体。
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三视图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三视图来观察和描述物体。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三视图的内涵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视图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视图的概念,能够正确地画出一个物体的三视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视图的概念,如何画出一个物体的三视图。
2.难点:对复杂物体的三视图的理解和画出。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主动探索和理解三视图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立体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2.准备一些三视图的图片,如房屋、车辆等。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立体模型和三视图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是如何体现在平面上的?如何用平面图来表示一个立体物体的形状?2.呈现(10分钟)介绍三视图的概念,讲解如何画出一个物体的三视图。
通过实例演示和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画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立体模型,尝试画出其三视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画出的三视图,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通过这个环节,巩固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和画法。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三视图有哪些应用?如何通过三视图来判断一个物体的形状?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三视图的重要性。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2《三视图》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2《三视图》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三视图》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5章第2节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介绍了三视图的概念和应用,包括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以及如何通过三视图来还原立体的形状。
教材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三视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三视图。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认识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视图的概念和应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视图的概念,了解三视图的画法,能够通过三视图来还原立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认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视图的概念和画法。
2.难点:如何通过三视图来还原立体的形状,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三视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操作教学法: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视图的概念。
3.交流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三视图的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3.立体模型:准备一些立体模型,以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房屋设计图、家具组装图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是如何展示物体的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视图。
2.呈现(10分钟)讲解三视图的概念,包括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并通过动画展示三视图的画法。
同时,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其中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2 三视图》教学设计6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2 三视图》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25.2 三视图》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三视图的概念及其应用。
本章内容是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提升,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的结构特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基础上,对空间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由于三视图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对其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逐步深化对三视图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视图的概念,掌握三视图的画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三视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视图的概念及其画法。
2.重点:理解三视图的概念,掌握三视图的画法。
3.难点:对三视图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模型操作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视图的概念。
2.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挂图等。
2.学具: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材料,如剪刀、彩纸、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模型的各个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呈现三视图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视图的定义。
同时,展示三视图的画法,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三视图的绘制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物模型,尝试绘制该模型的三视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引导学生总结三视图的绘制技巧。
2023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5章投影与视图25.2三视图第2课时视图的应用教案(新版)沪科版
(1)主视图是从物体的_____面看到的图形。
(2)左视图是从物体的_____面看到的图形。
(3)俯视图是从物体的_____面看到的图形。
(4)一个正方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
(5)一个圆柱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
3. 能够运用三视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主要讲解三视图的应用,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三视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通过三视图直观地识别和想象立体图形。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分析三视图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一个圆柱体的高为h,底面圆的半径为r,求它的体积。
(3)建筑设计中,一个房间的长、宽、高分别为10m、8m和3.5m,请绘制这个房间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希望大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提问。祝大家学习进步!
2023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25章 投影与视图25.2 三视图第2课时 视图的应用教案 (新版)沪科版
课题:
科目:班Βιβλιοθήκη :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5章《投影与视图》25.2节《三视图》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 掌握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 学会通过三视图来识别和绘制立体图形。
3. 问题解决: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三视图的形式,并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解决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2 三视图》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2 三视图》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2 三视图》是学生在学习了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三视图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三视图的绘制和识别,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并能够正确地绘制出其三视图。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三视图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灵活运用三视图去解决实际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三视图的概念,理解并能够正确地绘制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视图的概念及其绘制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视图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三视图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几何体的图片和模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三视图去解决。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起来是什么样子?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视图。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5章投影与视图25.2三视图25.2.2三视图教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5章投影与视图25.2 三视图25.2.2 三视图教案(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5章投影与视图25.2 三视图25.2.2 三视图教案(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5章投影与视图25.2 三视图25.2.2 三视图教案(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25。
2。
2三视图课题25。
2。
2三视图教学目标1.进一步明确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关系。
2。
经历探索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能识别物体的三视图;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
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重点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难点三视图中三个位置关系的理解教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一)复习引入1、画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要注意什么?(上节课中的小结内容)2、说一说:直三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3、做一做: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4、讲一讲:你知道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关系获图25。
2—7(二)讲解例题例2画出如图所示的支架(一种小零件)的三视图.分析:支架的形状,由两个大小不等的长方体构程成的组合体。
画三视四时要注意这两个长方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解:如图25。
2—7是支架的三视图例3右图是一根钢管的直观图,画出它的三视图分析。
钢管有内外壁,从一定角度看它时,看不见内壁.为全面地反映立体图形的形状,画图时规定;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
因被其他那分遮挡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虚线. 图25。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2 三视图》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2 三视图》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25.2 三视图》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及绘制方法。
三视图包括: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通过学习三视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三维空间物体的结构和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三维空间物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部分学生在绘制三视图时,仍然会出现困难,对三维空间物体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视图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学会绘制三视图,能够根据三视图还原三维空间物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视图的概念及绘制方法。
2.难点:根据三视图还原三维空间物体,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三视图的概念及绘制方法。
2.演示法:展示三维空间物体及其三视图,引导学生直观理解。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三视图,提高动手能力。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三维空间物体模型、绘图工具。
2.学具:学生绘图工具、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维空间物体模型,引导学生关注三维空间物体的特点。
提问:“你们能看出这个三维空间物体的哪些特征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三视图。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三视图的概念,分别介绍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特点。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三维空间物体的三视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视图与三维空间物体之间的关系。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2 三视图》教学设计3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2 三视图》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25.2 三视图》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三视图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定义,能够正确地画出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并能够运用三视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视图这一部分内容,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讲解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将一个几何体转化为三视图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视图的概念,能够正确地画出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2.能够运用三视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视图的概念和性质。
2.如何将一个几何体转化为三视图。
3.运用三视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三视图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示范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将一个几何体转化为三视图,让学生模仿和理解。
3.练习法:通过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几何体的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用于展示和练习。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出三视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三视图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将一个几何体转化为三视图,让学生模仿和理解。
4.巩固(10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三视图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视图的概念和性质。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2《三视图》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2《三视图》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三视图》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5.2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三视图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画法,以及如何从三个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从而全面地了解几何体的形状。
本节内容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培养,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知识基础,但对三维图形的认识仍然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空间想象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并能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视图的概念及其画法。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建立空间想象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几何模型、幻灯片、黑板等。
2.学具准备:笔记本、尺子、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三维图形,如建筑、家具等,引导学生关注三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一个几何体在不同角度观察会呈现出怎样的图形?”从而引入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向学生介绍三视图的概念,讲解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画法。
同时,配合几何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视图与几何体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简单几何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画出它们的三视图。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2三视图》教学设计6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2 三视图》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25.2 三视图》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中的一章,主要介绍了三视图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三视图的绘制方法,理解三视图与实际物体之间的关系,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立体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立体几何的其他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三视图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物体出发,逐步过渡到三视图的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视图的概念,了解三视图的性质,学会绘制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际物体,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通过绘制三视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视图的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三视图与实际物体之间的转换,以及绘制复杂物体的三视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观察实际物体,引导学生发现三视图的规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绘制三视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立体模型、投影仪、黑板、粉笔。
2.学具:每人一份立体模型、练习纸、铅笔、橡皮。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物体,如书本、文具盒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物体呈现在平面图纸上?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是不同的。
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三视图。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三视图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视图的概念。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5.2三视图(第2课时)
25.2 三视图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棱柱及其侧面展开图,并会进行相关的计算;2.能够根据三视图描述几何体或实物原型.【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活动等使学生掌握棱柱及其侧面展开图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索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还原,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几何体或实物原型.【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识别棱柱的侧面展开图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教学难点】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几何体或实物原型.课前准备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如图是一个长方体,大家数一下它有几个面,几条棱,上、下面与侧面有什么位置关系,竖着的棱与上、下面有何位置关系?2.如图所示,分别是由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则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多少?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直棱柱及其侧面展开图例1 如图是一个四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根据图中的尺寸(单位:cm)求这个四棱柱的体积.解析:从展开图中分析出原图形中的各种数据,不要弄混原图形中的数据.解:底面长方形的长为18cm,宽为7cm,直棱柱的高为30cm,∴V=Sh=18×7×30=3780(cm3).方法总结:弄清几何体展开图的各种数据,再进行有关计算探究点二: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类型一】根据三视图描述几何体例2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 )解析:熟记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后首先可排除选项A,因为长方体的三视图都是矩形;因为所给的主视图中间是两条虚线,故可排除选项B;选项D的几何体中的俯视图应为一个梯形,与所给俯视图形状不符.只有C选项的几何体与已知的三视图相符.故选C.方法总结:由几何体的三视图想象其立体形状可以从如下途径进行分析:(1)根据主视图想象物体的正面形状及上下、左右位置,根据俯视图想象物体的上面形状及左右、前后位置,再结合左视图验证该物体的左侧面形状,并验证上下和前后位置;(2)从实线和虚线想象几何体看得见部分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在得出原立体图形的形状后,也可以反过来想象一下这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看与已知的三视图是否一致.【类型二】由三视图判断实物图的形状例3 下列三视图所对应的实物图是( )解析:从俯视图可以看出实物图的下面部分为长方体,上面部分为圆柱,圆柱与下面的长方体的顶面的两边相切且与长方体高度相同.只有C满足这两点,故选C方法总结: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对于本题要注意圆柱的高与长方体的高的大小关系.【类型三】根据两种视图讨论构成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例4 用小立方体搭一个几何体,使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中小正方形中的字母表示在该位置小正方体的个数,请解答下列问题:(1)a,b,c各表示多少?(2)这个几何体最少由几个小立方体组成,最多又是多少?(3)当d=e=1,f=2时,画出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解:(1)由俯视图知道这个几何体共有三排三列,第三列只有一排,第二列有两排;而从主视图知道第三列的层数为3层,第二列的层数为1层,所以a为3,b,c应为1;(2)d,e,f既可以为1,也可以为2,但至少有一个为2,另外两个为1时,共有9个小立方体;另外两个都为2时,共有11个小正方体;故最少由9个小立方体搭成,最多由11个小立方体搭成;(3)左视图如图所示.方法点拨:这类问题一般是给出一个由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两种视图,要求想象出这个几何体可能的形状.解答时可以先由三种视图描述出对应的该物体,再由此得出组成该物体的部分个体的个数探究点三:三视图与计算例5 如图所示是一个工件的三视图,图中标有尺寸,则这个工件的体积是( )A.13πcm3 B.17πcm3 C.66πcm3 D.68πcm3解析:由三视图可以看出,该工件是上下两个圆柱的组合,其中下面的圆柱高为4cm,底面直径为4cm;上面的圆柱高为1cm,底面直径为2cm,则V=4×π×22+1×π×12=17π(cm3).故选B.方法点拨: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想象几何体的形状,根据物体对应的相关数据找准其对应关系,再正确地进行计算.三、板书设计1.由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求棱柱的体积.2.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形状.3.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组成.【教学反思】经历由直棱柱到其三视图的转化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第三中学九年级数学下册 25.2 三视图教案2 (新版)沪科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正棱柱概念,能根据三视图想象实物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三视图想象实物形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猜想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三视图想象实物形状
难点:能根据三视图想象实物形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揭示目标(2分钟左右)
1,掌握正棱柱概念
2,能根据三视图想象实物形状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阅读课本79页
1.什么是棱柱(底面、侧面、侧棱)?直棱柱?正棱柱?
2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叫做--------,它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其余各面叫------,相邻侧面的交线叫做-------,当侧棱垂直于底面时,棱柱称为- -------,图中几何体叫做---------。
3.如何画正方体 、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4.由三视图描述实物形状,画出物体表面展开图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棱柱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这个三 视 图,你能说说这种几何体的特点吗?
正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
长方体的三视图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这个三视图,你能说说这种几何体的特点吗?
家庭作业:《基训》同步
讨论补充记录
学生自学。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教师检查学情,不指导、不提问、不干扰。
讨论补充记录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解:从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图象都是矩形,可以想象出:整体是长方体,如图所示.
2019年(春)九年级数学下册 25.2 三视图教案2 沪科版.doc
2019年(春)九年级数学下册 25.2 三视图教案2 沪科版25.2三视图(2)【教学内容】读三视图得到原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明确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关系,经历探索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能识别物体的三视图;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论,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确认等数学活动,体会数学观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难点:三视图中三个位置关系的理解【导学过程】【知识回顾】1、画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要注意什么?(上节课中的小结内容)2、说一说:直三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3、做一做: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4、讲一讲:你知道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关系获【情景导入】画出如图所示的支架(一种小零件)的三视图.分析:支架的形状,由两个大小不等的长方体构成的组合体.画三视四时要注意这两个长方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解:如图29.2-7是支架的三视图【新知探究】探究一、右图是一根钢管的直观图,画出它的三视图分析.钢管有内外壁,从一定角度看它时,看不见内壁.为全面地反映立体图形的形状,画图时规定;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因被其他那分遮挡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虚线.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探究二、根据下面的三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分析: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时,要先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立体图形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然后再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图形,解:(1)从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图象都是矩形,可以想象出:整体是长方体,如图(1)所示;(2)从正面、侧面看立体图形,图象都是等腰三角形;从上面看,图象是圆;可以想象出:整体是圆锥,如图(2)所示.探究三、根据物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描述物体的形状.分析.由主视图可知,物体正面是正五边形,由俯视图可知,由上向下看物体是矩形的,且有一条棱(中间的实线)可见到。
九年级数学下册25.2.1三视图导学案新版沪科版2
25.2.1三视图【学习目标】1.学会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描述出几何体的基本形状或实物原型;2.经历探索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还原,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3.了解将三视图转换成立体图开在生产中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学习重难点】重点: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和实物原型及三视图在生产中的作用难点:根据三视图想象基本几何体和实物原型的形状【课前预习】1.在平行投影中,如果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那么这种投影称为正投影.2.几何体在一个面上的正投影叫做这个几何体的视图.3.自几何体的前方向后投射,在正面投影面上得到的视图称为主视图;自几何体的上方向下投射,在水平投影面上得到的视图称为俯视图;自几何体的左侧向右投射,在侧面投影面上得到的视图称为左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就组成了三视图.4.三视图的画法必须符合以下规律:(1)主视图的长与俯视图的长对正;(2)主视图的高与左视图的高平齐;(3)俯视图的宽与左视图的宽相等.以上规律可简述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课堂探究】1.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例1】图甲所示是一个圆锥体,它的俯视图是( ).图甲解析:立放着的圆锥的俯视图应是中间有点的实圆.答案:C点拨:圆锥的俯视图是带实心点的圆,立放着的圆柱的俯视图是圆.2.复杂几何体的三视图【例2】画出下面物体的三视图.分析:下面长方体的宽与上面圆柱的直径相等.解:点拨:三视图的位置有规定,并且三视图必须满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3.组合几何体的三视图【例3】下面几何体是由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画出它的三视图.分析: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小正方体都是一个面,其三视图画成正方形即可.解:三视图如图.点拨:小正方体的位置是一定的,看不见的不用画出,因此三视图中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小于(或等于)实际个数.【课后练习】1.从不同方向看一只茶壶,你认为是俯视效果图的是( ).答案:A2.下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答案:D3.如图所示,一个斜插吸管的盒装饮料从正面看的图形是( ).答案:A4.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 ).答案:B5.图甲所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甲答案:D6.四个小正方体组合成的组合体如图,画出它的三视图.解:如下图.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二次函数y=a(x﹣m)2﹣n的图象如图,则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经过()A.第一、二、三象限B.第一、二、四象限C.第二、三、四象限D.第一、三、四象限【答案】A【解析】由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在第四象限可得出m>0,n>0,再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即可得出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详解】解:观察函数图象,可知:m>0,n>0,∴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以及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牢记“k>0,b>0⇔y=kx+b的图象在一、二、三象限”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M,交y轴于点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第二象限交于点P.若点P的坐标为(2a,b+1),则a与b的数量关系为A.a=b B.2a+b=﹣1 C.2a﹣b=1 D.2a+b=1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作图方法可得点P在第二象限角平分线上,则P 点横纵坐标的和为0,即2a+b+1=0, ∴2a+b=﹣1.故选B .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35+= B .a a a +=222C .(1)x y x xy +=+D .236()mn mn =【答案】C【解析】解:A 、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A 错误; B .23a a a += ,故B 错误;C .1x y x xy +=+() ,正确; D .2326mn m n =(),故D 错误.故选C .4.今年“五一”节,小明外出爬山,他从山脚爬到山顶的过程中,中途休息了一段时间.设他从山脚出发后所用的时间为t (分钟),所走的路程为s (米),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小明中途休息用了20分钟B .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为每分钟70米C .小明在上述过程中所走的路程为6600米D .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大于休息后爬山的平均速度 【答案】C【解析】根据图像,结合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逐项分析可得出答案.【详解】从图象来看,小明在第40分钟时开始休息,第60分钟时结束休息,故休息用了20分钟,A 正确;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为:28007040=(米/分),B 正确; 小明在上述过程中所走的路程为3800米,C 错误;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为:70米/分,大于休息后爬山的平均速度:380028002510060-=-米/分,D 正确.故选C .考点:函数的图象、行程问题.5.如图,直线AB与半径为2的⊙O相切于点C,D是⊙O上一点,且∠EDC=30°,弦EF∥AB,则EF 的长度为()A.2 B.23C.3D.2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中的相切.连接OC,EC所以∠EOC=2∠D=60°,所以△ECO为等边三角形.又因为弦EF∥AB所以OC垂直EF故∠OEF=30°所以EF=3OE=23.6.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若∠CAE=65°,∠E=70°,且AD⊥BC,∠BAC的度数为().A.60 °B.75°C.85°D.9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知,∠EAC=∠BAD=65°,∠C=∠E=70°.如图,设AD⊥BC于点F.则∠AFB=90°,∴在Rt△ABF中,∠B=90°-∠BAD=25°,∴在△ABC中,∠BAC=180°-∠B-∠C=180°-25°-70°=85°,即∠BAC的度数为85°.故选C.考点: 旋转的性质.7.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2k和二次函数y=﹣kx2+2x﹣4(k是常数且k≠0)的图象可能是()A.B.C.D.【答案】C【解析】根据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求出k的取值范围,再逐项判断即可.【详解】解:A、由一次函数图象可知,k>0,∴﹣k<0,∴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应该向下,故A选项不合题意;B、由一次函数图象可知,k>0,∴﹣k<0,-22k-=1k>0,∴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下,且对称轴在x轴的正半轴,故B选项不合题意;C、由一次函数图象可知,k<0,∴﹣k>0,-22k-=1k<0,,∴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且对称轴在x轴的负半轴,一次函数必经过点(2,0),当x=2时,二次函数值y=﹣4k>0,故C选项符合题意;D、由一次函数图象可知,k<0,∴﹣k>0,-22k-=1k<0,,∴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且对称轴在x轴的负半轴,一次函数必经过点(2,0),当x=2时,二次函数值y=﹣4k>0,故D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图象的性质,此外,还要主要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两图象的交点的位置等.8.二次函数y=ax2+bx+c(a≠0)的部分图象如图,图象过点(-1,0),对称轴为直线x=2,下列结论:①4a+b=0;②9a+c>3b;③8a+7b+2c>0;④当x>-1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即可判定①;观察图象可得,当x=-3时,y<0,由此即可判定②;观察图象可得,当x=1时,y>0,由此即可判定③;观察图象可得,当x>2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即可判定④.【详解】由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2可得=2,即4a+b=0,①正确;观察图象可得,当x=-3时,y<0,即9a-3b+c<0,所以,②错误;观察图象可得,当x=1时,y>0,即a+b+c>0,③正确;观察图象可得,当x>2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④错误.综上,正确的结论有2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y=ax2+bx+c(a≠0),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 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抛物线与y轴交于(0,c);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由△决定,△=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b2-4ac <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9.如图,直线l1、l2、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供选择的地址有()A.1处B.2处C.3处D.4处【答案】D【解析】到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距离相等的地点应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把三条公路的中心部位看作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两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以及三个外角两两平分线的交点都满足要求.【详解】满足条件的有:(1)三角形两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共一处;(2)三个外角两两平分线的交点,共三处.如图所示,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这是一道生活联系实际的问题,解答此类题目时最直接的判断就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很容易漏掉外角平分线,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漏解.10.下列事件中必然发生的事件是()A.一个图形平移后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不全等B.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结果仍是不等式C.200件产品中有5件次品,从中任意抽取6件,至少有一件是正品D.随意翻到一本书的某页,这页的页码一定是偶数【答案】C【解析】直接利用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详解】A、一个图形平移后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不全等,是不可能事件,故此选项错误;B、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结果仍是不等式,是随机事件,故此选项错误;C、200件产品中有5件次品,从中任意抽取6件,至少有一件是正品,是必然事件,故此选项正确;D、随意翻到一本书的某页,这页的页码一定是偶数,是随机事件,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1.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上的点,DE ∥AC ,若S △BDE :S △CDE =1:3,则BE :BC 的值为_________.【答案】1:4【解析】由S △BDE :S △CDE =1:3,得到 BE 1CE 3=,于是得到 41BE BC =. 【详解】解::1:3BDE CDE S S ,= 两个三角形同高,底边之比等于面积比.13BE CE ∴=, :1:4.BE BC ∴=故答案为1:4.【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比例的性质等知识,知道等高不同底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底的比是解题的关键.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90°的对应点的坐标为_____.【答案】(﹣3,2)【解析】作出图形,然后写出点A′的坐标即可.【详解】解答:如图,点A′的坐标为(-3,2).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坐标与图象变化-旋转,解题关键是注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求解.13.已知A (﹣4,y 1),B (﹣1,y 2)是反比例函数y=﹣4x 图象上的两个点,则y 1与y 2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答案】y 1<y 1【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题目中的函数解析式可以判断y 1与y 1的大小,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反比例函数y=-4x,-4<0, ∴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A (-4,y 1),B (-1,y 1)是反比例函数y=-4x 图象上的两个点,-4<-1, ∴y 1<y 1,故答案为:y 1<y 1.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利用函数的思想解答.14.已知a+ =3,则的值是_____.【答案】7【解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原式=.15.已知函数22y x x =--,当 时,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答案】x ≤﹣1.【解析】试题分析:∵22y x x =--=2(1)1x -++,a=﹣1<0,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1,∴当x≤﹣1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故答案为x≤﹣1.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16.如果抛物线y=(m ﹣1)x 2的开口向上,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__.【答案】m >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抛物线开口向上时,二次项系数m ﹣2>2. 解:因为抛物线y=(m ﹣2)x 2的开口向上,所以m ﹣2>2,即m >2,故m 的取值范围是m >2.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17.如图,在Rt △AOB 中,∠AOB =90°,OA =3,OB =2,将Rt △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后得Rt △FOE ,将线段EF 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后得线段ED ,分别以O ,E 为圆心,OA 、ED 长为半径画弧AF 和弧DF ,连接AD ,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_____.【答案】8﹣π【解析】分析:如下图,过点D作DH⊥AE于点H,由此可得∠DHE=∠AOB=90°,由旋转的性质易得DE=EF=AB,OE=BO=2,OF=AO=3,∠DEF=∠FEO+∠DEH=90°,∠ABO=∠FEO,结合∠ABO+∠BAO=90°可得∠BAO=∠DEH,从而可证得△DEH≌△BAO,即可得到DH=BO=2,再由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即可由S阴影=S扇形AOF+S△OEF+S△ADE-S扇形DEF即可求得阴影部分的面积.详解:如下图,过点D作DH⊥AE于点H,∴∠DHE=∠AOB=90°,∵OA=3,OB=2,∴223213+=由旋转的性质结合已知条件易得:13,OE=BO=2,OF=AO=3,∠DEF=∠FEO+∠DEH=90°,∠ABO=∠FEO,又∵∠ABO+∠BAO=90°,∴∠BAO=∠DEH,∴△DEH≌△BAO,∴DH=BO=2,∴S阴影=S扇形AOF+S△OEF+S△ADE-S扇形DEF=22 9031190(13)325236022360ππ⨯⨯+⨯⨯+⨯⨯-=8π-.故答案为:8π-.点睛:作出如图所示的辅助线,利用旋转的性质证得△DEH ≌△BAO ,由此得到DH=BO=2,从而将阴影部分的面积转化为:S 阴影=S 扇形AOF +S △OEF +S △ADE -S 扇形DEF 来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如图,点P (3a ,a )是反比例函k y x=(k >0)与⊙O 的一个交点,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0π,则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______.【答案】y=12x【解析】设圆的半径是r ,根据圆的对称性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可得:14πr 2=10π 解得:r=210.∵点P(3a ,a)是反比例函y=k x(k>0)与O 的一个交点, ∴3a 2=k. 22(3)a a r +=∴a 2=21(210)10⨯=4. ∴k=3×4=12, 则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12x . 故答案是:y=12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正确根据对称性求得圆的半径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9.在“双十一”购物街中,某儿童品牌玩具专卖店购进了A B 、两种玩具,其中A 类玩具的金价比B 玩具的进价每个多3元.经调查发现:用900元购进A 类玩具的数量与用750元购进B 类玩具的数量相同.求A B 、的进价分别是每个多少元?该玩具店共购进A B 、了两类玩具共100个,若玩具店将每个A 类玩具定价为30元出售,每个B 类玩具定价25元出售,且全部售出后所获得的利润不少于1080元,则该淘宝专卖店至少购进A 类玩具多少个?【答案】(1)A 的进价是18元,B 的进价是15元;(2)至少购进A 类玩具40个.【解析】(1)设B 的进价为x 元,则A 的进价为()3x +元,根据用900元购进A 类玩具的数量与用750元购进B 类玩具的数量相同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可;(2)设A 玩具a 个,则B 玩具()100a -个,结合“玩具点将每个A 类玩具定价为30元出售,每个B 类玩具定价25元出售,且全部售出后所获得利润不少于1080元”列出不等式并解答.【详解】解:(1)设B 的进价为x 元,则A 的进价为()3x +元 由题意得9007503x x=+, 解得15x =,经检验15x =是原方程的解.所以15318+=(元)答:A 的进价是18元,B 的进价是15元;(2)设A 玩具a 个,则B 玩具()100a -个由题意得:()12101001080a a +-≥解得40a ≥.答:至少购进A 类玩具40个.【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符合题意的数量关系,准确的解分式方程或不等式是需要掌握的基本计算能力.2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是AB 的中点,AD//EC ,∠AED=∠B .求证:△AED ≌△EBC ;当AB=6时,求CD 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CD =3【解析】分析: (1)根据二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A=∠BEC ,根据中点的定义得出AE=BE ,然后由ASA判断出△AED≌△EBC;(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出AD=EC,然后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得出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得出答案.详解:(1)证明:∵AD∥EC∴∠A=∠BEC∵E是AB中点,∴AE=BE∵∠AED=∠B∴△AED≌△EBC(2)解:∵△AED≌△EBC∴AD=EC∵AD∥EC∴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CD=AE∵AB=6∴CD= 12AB=3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1.如图所示,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AB⊥BE,DE⊥BE,连接AC、DF,且AC=DF,BF=CE,求证:AB=DE.【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证明三角形△ABC △DEF,可得AB=DE.试题解析:证明:∵BF=CE,∴BC=EF,∵AB⊥BE,DE⊥BE,∴∠B=∠E=90°,AC=DF, ∴△ABC≅△DEF,∴AB=DE.22.如图,直线y=﹣x+4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y=﹣12x2+bx+c经过A,B两点,与x轴的另外一个交点为C填空:b=,c=,点C的坐标为.如图1,若点P是第一象限抛物线上的点,连接OP交直线AB于点Q,设点P的横坐标为m.PQ与OQ的比值为y,求y与m的数学关系式,并求出PQ与OQ的比值的最大值.如图2,若点P是第四象限的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PB 与AP,当∠PBA+∠CBO=45°时.求△PBA的面积.【答案】(3)3,2,C(﹣2,4);(2)y=﹣18m2+12m ,PQ与OQ的比值的最大值为12;(3)S△PBA=3.【解析】(3)通过一次函数解析式确定A、B两点坐标,直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得到b,c的值,令y=4便可得C点坐标.(2)分别过P、Q两点向x轴作垂线,通过PQ与OQ的比值为y以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找到PQ ED OQ OD=,设点P坐标为(m,-12m2+m+2),Q点坐标(n,-n+2),表示出ED、OD等长度即可得y与m、n之间的关系,再次利用PE QDOE OD=即可求解.(3)求得P点坐标,利用图形割补法求解即可.【详解】(3)∵直线y=﹣x+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A(2,4),B(4,2).又∵抛物线过B(4,2)∴c=2.把A(2,4)代入y=﹣x2+bx+2得,4=﹣12×22+2b+2,解得,b=3.∴抛物线解析式为,y =﹣12x 2+x+2.令﹣12x 2+x+2=4,解得,x =﹣2或x =2.∴C (﹣2,4).(2)如图3,分别过P 、Q 作PE 、QD 垂直于x 轴交x 轴于点E 、D .设P (m ,﹣12m 2+m+2),Q (n ,﹣n+2),则PE =﹣12m 2+m+2,QD =﹣n+2.又∵PQm nOQ n -==y .∴n =1m y +.又∵PE OE QD OD =,即24124m m nm n =-+++把n =1my +代入上式得,2412411mm my m m y ++=++-+整理得,2y =﹣12m 2+2m .∴y =﹣12m 2+12m .y max=2 10()121248-=⎛⎫⨯ ⎪⎝⎭.即PQ与OQ的比值的最大值为12.(3)如图2,∵∠OBA=∠OBP+∠PBA=25°∠PBA+∠CBO=25°∴∠OBP=∠CBO此时PB过点(2,4).设直线PB解析式为,y=kx+2.把点(2,4)代入上式得,4=2k+2.解得,k=﹣2∴直线PB解析式为,y=﹣2x+2.令﹣2x+2=﹣12x2+x+2整理得,12x2﹣3x=4.解得,x=4(舍去)或x=5.当x=5时,﹣2x+2=﹣2×5+2=﹣7∴P(5,﹣7).过P作PH⊥cy轴于点H.则S四边形OHPA=12(OA+PH)•OH=12(2+5)×7=24.S△OAB=12OA•OB=12×2×2=7.S△BHP=12PH•BH=12×5×3=35.∴S△PBA=S四边形OHPA+S△OAB﹣S△BHP=24+7﹣35=3.【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坐标的确定,以及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抛物线解析式常数的方法,再者考查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图形线段长度的比化为坐标轴上点之间的线段长度比的思维能力.还考查了运用图形割补法求解坐标系内图形的面积的方法.23.“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国将加大治理环境污染的力度,还我青山绿水,其中雾霾天气让环保和健康问题成为焦点,为了调查学生对雾霾天气知识的了解程度,某校在全校学生中抽取400名同学做了一次调查,根据调查统计结果,绘制了不完整的一种统计图表.对雾霾了解程度的统计表对雾霾的了解程度百分比A.非常了解5%B.比较了解mC.基本了解45%D.不了解n请结合统计图表,回答下列问题:统计表中:m=,n=;请在图1中补全条形统计图;请问在图2所示的扇形统计图中,D部分扇形所对应的圆心角是多少度?【答案】(1)20;15%;35%;(2)见解析;(3)126°.【解析】(1)根据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用B的人数除以被调查的学生总人数计算即可求出m,再根据各部分的百分比的和等于1计算即可求出n;(2)求出D的学生人数,然后补全统计图即可;(3)用D的百分比乘360°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1)非常了解的人数为20,60÷400×100%=15%,1﹣5%﹣15%﹣45%=35%,故答案为20;15%;35%;(2)∵D等级的人数为:400×35%=140,∴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3)D部分扇形所对应的圆心角:360°×35%=126°.【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24.计算:18×(2﹣16)﹣6÷3+13.【答案】52-23【解析】分析:先化简各二次根式,再根据混合运算顺序依次计算可得.详解:原式=32×(2-6)-2+3=62-3-2+3 3=52-23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25.如图,∠A=∠D,∠B=∠E,AF=DC.求证:BC=EF.【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想证明BC=EF ,可利用AAS 证明△ABC ≌△DEF 即可. 【详解】解:∵AF =DC , ∴AF+FC =FC+CD , ∴AC =FD ,在△ABC 和△DEF 中,A DB E AC DF ∠=∠⎧⎪∠=∠⎨⎪=⎩∴△ABC ≌△DEF (AAS ) ∴BC =EF .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6.已知C 为线段AB 上一点,关于x 的两个方程()112x m +=与()23x m m +=的解分别为线段AC BC ,的长,当2m =时,求线段AB 的长;若C 为线段AB 的三等分点,求m 的值. 【答案】(1)4AB =;(2)47=m 或1. 【解析】(1)把m=2代入两个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AC 、BC 的长,由C 为线段AB 上一点即可得AB 的长;(2)分别解两个方程可得mBC 2=,AC 2m 1=-,根据C 为线段AB 的三等分点分别讨论C 为线段AB 靠近点A 的三等分点和C 为线段AB 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两种情况,列关于m 的方程即可求出m 的值.【详解】(1)当m 2=时,有()1x 122+=,()2x 223+=, 由方程()1x 122+=,解得x 3=,即AC 3=. 由方程()2x 223+=,解得x 1=,即BC 1=.因为C 为线段AB 上一点, 所以AB AC BC 4=+=. (2)解方程()1x 1m 2+=,得x 2m 1=-, 即AC 2m 1=-. 解方程()2x m m 3+=,得m x 2=,即m BC 2=. ①当C 为线段AB 靠近点A 的三等分点时, 则BC 2AC =,即()m 22m 12=-,解得4m 7=. ②当C 为线段AB 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时, 则AC 2BC =,即m2m 12?2-=,解得m 1=. 综上可得,4m 7=或1.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几何应用,注意讨论C 点的位置,避免漏解是解题关键.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C,AD∥BC,BC=3,AC=4,AD=1.M是BD的中点,则CM 的长为()A.32B.2 C.52D.3【答案】C【解析】延长BC 到E 使BE=AD,利用中点的性质得到CM=12DE=12AB,再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详解】解:延长BC 到E 使BE=AD,∵BC//AD,∴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DE=AB,∵BC=3,AD=1,∴C是BE的中点,∵M是BD的中点,∴CM=12DE=12AB,∵AC⊥BC,∴AB=22AC BC=224+3=5,∴CM=52,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关键在于作辅助线.2.一组数据:1、2、2、3,若添加一个数据2,则发生变化的统计量是()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答案】D【解析】解:A .原来数据的平均数是2,添加数字2后平均数仍为2,故A 与要求不符; B .原来数据的中位数是2,添加数字2后中位数仍为2,故B 与要求不符; C .原来数据的众数是2,添加数字2后众数仍为2,故C 与要求不符;D .原来数据的方差=222(12)2(22)(32)4-+⨯-+-=12,添加数字2后的方差=222(12)3(22)(32)5-+⨯-+-=25, 故方差发生了变化. 故选D .3.已知关于x 的二次函数y =x 2﹣2x ﹣2,当a≤x≤a+2时,函数有最大值1,则a 的值为( ) A .﹣1或1 B .1或﹣3 C .﹣1或3 D .3或﹣3【答案】A 【解析】分析:详解:∵当a≤x≤a +2时,函数有最大值1,∴1=x 2-2x -2,解得:123,1x x ==- , 即-1≤x≤3, ∴a=-1或a+2=-1, ∴a=-1或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的方法,注意:只有当自变量x 在整个取值范围内,函数值y 才在顶点处取最值,而当自变量取值范围只有一部分时,必须结合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及对称轴判断何处取最大值,何处取最小值.4.一球鞋厂,现打折促销卖出330双球鞋,比上个月多卖10%,设上个月卖出x 双,列出方程( ) A .10%x =330 B .(1﹣10%)x =330 C .(1﹣10%)2x =330 D .(1+10%)x =330【答案】D【解析】解:设上个月卖出x 双,根据题意得:(1+10%)x=1.故选D .5.已知二次函数y =﹣(x ﹣h)2+1(为常数),在自变量x 的值满足1≤x≤3的情况下,与其对应的函数值y 的最大值为﹣5,则h 的值为( )A .3﹣B .3C .1D .1或【解析】∵当x <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①若h <1≤x≤3,x=1时,y 取得最大值-5, 可得:-(1-h )2+1=-5,解得:;②若1≤x≤3<h ,当x=3时,y 取得最大值-5, 可得:-(3-h )2+1=-5,解得:. 综上,h 的值为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和最值,根据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和最值分两种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6.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1)x 2+2bx+(a+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1一定不是关于x 的方程x 2+bx+a=0的根 B .0一定不是关于x 的方程x 2+bx+a=0的根 C .1和﹣1都是关于x 的方程x 2+bx+a=0的根 D .1和﹣1不都是关于x 的方程x 2+bx+a=0的根 【答案】D【解析】根据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可得出b=a+1或b=-(a+1),当b=a+1时,-1是方程x 2+bx+a=0的根;当b=-(a+1)时,1是方程x 2+bx+a=0的根.再结合a+1≠-(a+1),可得出1和-1不都是关于x 的方程x 2+bx+a=0的根.【详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1)x 2+2bx+(a+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2210{2410a b a +≠-+==, ∴b=a+1或b=-(a+1).当b=a+1时,有a-b+1=0,此时-1是方程x 2+bx+a=0的根; 当b=-(a+1)时,有a+b+1=0,此时1是方程x 2+bx+a=0的根. ∵a+1≠0, ∴a+1≠-(a+1),∴1和-1不都是关于x 的方程x 2+bx+a=0的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牢记“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AB 是半圆圆O 的直径,ABC ∆的两边,AC BC 分别交半圆于,D E ,则E 为BC 的中点,已知50BAC ∠=,则C ∠=( )A .55B .60C .65D .70【答案】C【解析】连接AE ,只要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AC=AB 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如图,连接AE ,∵AB 是直径,∴∠AEB=90°,即AE ⊥BC , ∵EB=EC , ∴AB=AC , ∴∠C=∠B , ∵∠BAC=50°, ∴∠C=12(180°-50°)=65°,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8.周末小丽从家里出发骑单车去公园,因为她家与公园之间是一条笔直的自行车道,所以小丽骑得特别放松.途中,她在路边的便利店挑选一瓶矿泉水,耽误了一段时间后继续骑行,愉快地到了公园.图中描述了小丽路上的情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丽从家到达公园共用时间20分钟B.公园离小丽家的距离为2000米C.小丽在便利店时间为15分钟D.便利店离小丽家的距离为1000米【答案】C【解析】解:A.小丽从家到达公园共用时间20分钟,正确;B.公园离小丽家的距离为2000米,正确;C.小丽在便利店时间为15﹣10=5分钟,错误;D.便利店离小丽家的距离为1000米,正确.故选C.9.郑州某中学在备考2018河南中考体育的过程中抽取该校九年级20名男生进行立定跳远测试,以便知道下一阶段的体育训练,成绩如下所示:成绩(单位:米) 2.10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 人数 2 3 2 4 5 2 1 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是5B.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是2.30C.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2.25D.这些运动员成绩的方差是0.0725【答案】B【解析】根据方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公式和定义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由表格中数据可得:A、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是2.35,错误;B、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是2.30,正确;C、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2.30,错误;D、这些运动员成绩的方差不是0.0725,错误;故选B.。
九年级数学下册 25.2.1 三视图导学案 沪科版(2021学年)
九年级数学下册25.2.1 三视图导学案(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数学下册25.2.1三视图导学案(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数学下册25.2.1 三视图导学案(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25.2.1三视图【学习目标】1.学会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描述出几何体的基本形状或实物原型;2.经历探索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还原,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3.了解将三视图转换成立体图开在生产中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学习重难点】重点: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和实物原型及三视图在生产中的作用难点:根据三视图想象基本几何体和实物原型的形状【课前预习】1.在平行投影中,如果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那么这种投影称为正投影.2.几何体在一个面上的正投影叫做这个几何体的视图.3.自几何体的前方向后投射,在正面投影面上得到的视图称为主视图;自几何体的上方向下投射,在水平投影面上得到的视图称为俯视图;自几何体的左侧向右投射,在侧面投影面上得到的视图称为左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就组成了三视图.4.三视图的画法必须符合以下规律:(1)主视图的长与俯视图的长对正;(2)主视图的高与左视图的高平齐;(3)俯视图的宽与左视图的宽相等.以上规律可简述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课堂探究】1.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例1】图甲所示是一个圆锥体,它的俯视图是().图甲解析:立放着的圆锥的俯视图应是中间有点的实圆.答案:C点拨:圆锥的俯视图是带实心点的圆,立放着的圆柱的俯视图是圆.2.复杂几何体的三视图【例2】画出下面物体的三视图.分析:下面长方体的宽与上面圆柱的直径相等.解:点拨:三视图的位置有规定,并且三视图必须满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3.组合几何体的三视图【例3】下面几何体是由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画出它的三视图.分析: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小正方体都是一个面,其三视图画成正方形即可.解:三视图如图.点拨:小正方体的位置是一定的,看不见的不用画出,因此三视图中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小于(或等于)实际个数.【课后练习】1.从不同方向看一只茶壶,你认为是俯视效果图的是( ).答案:A2.下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答案:D3.如图所示,一个斜插吸管的盒装饮料从正面看的图形是().答案:A4.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答案:B5.图甲所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甲答案:D6.四个小正方体组合成的组合体如图,画出它的三视图.解:如下图.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视图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正棱柱概念,能根据三视图想象实物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三视图想象实物形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猜想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重
难
点
重点:能根据三视图想象实物形状
难点:能根据三视图想象实物形状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揭示目标(2分钟左右)
1,掌握正棱柱概念
2,能根据三视图想象实物形状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阅读课本79页
1.什么是棱柱(底面、侧面、侧棱)?直棱柱?正棱柱?
2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叫做-------- ,它的上下两个面叫做
------ ,其余各面叫------ ,相邻侧面的交线叫做
------- ,当侧棱垂直于底面时,棱柱称为 - ------- ,
图中几何体叫做 --------- 。
3.如何画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4.由三视图描述实物形状,画出物体表面展开图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棱柱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这个三视图,你能说说这种几何体的特点吗?
正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
长方体的三视图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这个三视图,你能说说这种几何体的特点吗?
解:从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图象都是矩形,可以想象出:整体是长方体,如图
所示.
3.球体的三视图
讨论补充记
录
学生自学。
对
不会的问题
要做好批注
或随笔,作为
合作探究的
问题进行合
作探究。
教师
检查学情,不
指导、不提
问、不干扰。
讨论补充记
录
教学过程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这个三视图,你能说说这种几何体的特点吗?
4.圆柱的三视图
5.圆锥的三视图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这个三视图,你能说说这种几何体的特点吗?从正面、侧面看立体图形,图象都是等腰三角形;
从上面看,图象是圆;可以想象出:整体是圆锥,
例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摸索物体的形状.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选做两题)
必做:82页第3题
选做:.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它是什么几何体?请补画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
2.一个直棱柱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描述这个直棱柱的形状,并补画它的左视图.
家庭作业:《基训》同步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