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无用之大用

合集下载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文素材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文素材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文素材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若论无用,还有什么比诗歌、哲学更无用的?可是英国人说,英国人宁可失去整个印度,也不肯失去莎士比亚。

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所以庄子所说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是发人深思的。

无用是为有用,有时需要无穷的魄力。

孔圣人,人们都广知他先进非凡的思想,但人们却往往忽略他周游列国时那滚动的木车轮下的热情,那是孔子的魄力。

若是他当初轻易被功利的国君们挫败,便一切理论皆化作尘埃。

所以,孔子正是以这种魄力留下思想的种子,以这种魄力成就中华璀璨的儒家文化,这才是真正的无用之用!人的视野有宽窄之分,而那些井底之蛙只能“枪榆枋而止”,将无用之用埋在井底。

目光狭窄的人看到眼前蝇利,便死死抱住,对他们而言,有用无用的区别在于眼前是否实用。

而视野辽远者如陶潜,若那五斗米当真为有用,那折腰便是为了饱腹,纵使今后肚子果真饱了,而腰却怕是再也挺不起来了。

然而他最终选择了远方的南山、秋菊、垂柳与诗酒,若这些是无用的,那他又何以易安,何以怡颜呢?站在高山之巅,与明月清风相映,则眼中万物皆为不可少的有用,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于英雄无用武之地时的精神有为,是无用让我们理解了何为最本真的生活,何为最自由的灵魂?六百多年前,年过七十的画家黄公望用三四年时间完成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在当时,人们也都在为名忙、为利忙,而黄公望与他的画作不过是一个看似无用的人做了一件无用的事而已。

耐人寻味的是,几百年过去了,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而《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大展却在2011年成了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

可见无用也会有朝一日变为有用的,所以我们要重视无用的价值。

重视“无用”的价值,就应当“风光长宜放眼量”。

众所周知,人类史上不少的重大发明,开始多被视为“无用”的。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始初只局限在实验室里,曾被讥讽为“毫无用处”,法拉第回答说:“那么刚出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随后,运用电磁原理发明了电动机,人类由此步入电气时代,“无用竟成大用”!许多世界一流大学都设有商学院和法学院,可是普林斯顿却没有。

无用之用,方是大用

无用之用,方是大用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项仁军名师工作室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11.09郑州高二期中联考)庄子曾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林语堂曾说:“在人的一生中,有些细微无用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极其重要。

时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会发现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解析】庄子的话谈到了“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林语堂强调了“细微无用”的独特魅力。

厘清“有用”和“无用”“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概念,结合实际,辩证地分析“有用”与“无用”“大用”。

①在处处讲究实用的生活中,一些人偏爱做“有用”之事,对这种实用主义思想要有正确的认识,也应该关注那些不带目的的“无用”之事,思考如何成就“大用”。

如:不为功利主义所困,不为投机主义所缚。

唯有摒弃浮躁之风,破开浅显表象,看准无用之用,选择长远大用,不忘初心,肩挑民族复兴使命,奏响时代新乐章。

②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之事物,却有其自身的“大用”。

如:看似无用的长期积累反而能铸就坚固的根基,而唯有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带来质的飞跃。

实现“无用”的真正的价值——“大用”。

韩愈曾言:“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

”无法带来短期效益的无用之事却有着长远大用。

③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实用才有用”的观点,思辨性地阐释“有用”和“无用”的关系,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命题立意】①道似无用,实为大用;②无用之用,方为大用;③关注“无用”,成就“大用”;④“无用”,领悟人生真谛。

【下水作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项仁军战国伟大的哲学家庄子的“无用之用”,揭示没有用的用处才是最大的用处。

曾经三度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国学大师林语堂《京华烟云》又云“细微无用”的影响“惊人”。

可见,自古以来似乎都在强调“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有一种超越实用功利主义的哲学价值。

哲学的无用之用

哲学的无用之用

哲学的无用之用哲学有用吗?它有什么用?它能做什么?能帮助找到赚钱的工作吗?美国哲学教授加里古廷的著作《哲学能做什么》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我坚决相信哲学是有用的。

我认为,哲学思考的功能在于智力维护。

对于生活中面临的许多问题,比如我们的行动是自由的吗?是否存在指导我们行为的客观道德原则?我们怎样用最佳方法获取知识?幸福的含义是什么等等,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信念。

我们如何获得并坚持我们的信念,甚至说服别人接受我们的信念呢?这就需要理清我们的信念赖以建立的逻辑基础以及这些信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种思考就是信念的智力维护,它需要哲学思考。

因此,得出结论说:一个无需以哲学思考作为其信仰基础的世界,依然会受益于哲学思想提供的资源。

周作人《北京的茶食》中说,我们日用必须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我看着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

虽是无用装点,而且愈是精炼愈好。

看似无用,却实有大用,人若只局限于日常所需而不愿接受无用之物,那他未免太过贫乏干枯,他的灵魂也如嚼蜡一般干涩无味。

无用之物充实的是一个人的灵魂,使一个人的灵魂赋有充温饱和之感,温润而灵动,一个人的举止也更有优雅动人之感。

哲学可以澄清我们对本质的认识;缺乏哲学思维,就会造成词汇量的缺乏,哲学能够提供很多概念去形容原不能形容的事物和感情,使我们把道理说透。

哲学还可以还原精神生活本质,丰富思维方式。

世界上有两种学科,一类是有用,一类则是有趣,而哲学显然属于后者。

"下次别人再说你学哲学‘全无用处’,你就可以回击他,你这个人‘了无生趣’。

"周老师笑言。

同时,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未经省查的人生不称为度过",哲学还提供给人生一种反思的视角。

"把客体当做主体,才能认识客体;把自我当做客体,才能认识自我。

"所以为了更清楚得认识、了解和反省自我,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对象。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者:毛世英来源:《人力资源》2014年第01期“无为而有为”,以无用做大用,这是道家一贯倡导的人生哲学。

庄子在《人间世》中讲述的“栎社树”寓言,就生动展现了这种哲学思想。

从人才观视角品味这一寓言,我们仍可从中领悟到益于人才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启示。

庄子的寓言是这样说的:从前有个姓石的木匠到了齐国的曲辕,看见一棵被人当作神社的栎树,树冠大到可遮蔽数千头牛,树干足有十丈粗,树梢高临山巅,离地面80尺方才分枝,用它造船可造十余条。

前来观赏的人潮如同赶集一般,但木匠对此却不屑一顾,独自前行,徒弟追上前去问道:“弟子自跟随先生以来,还从未见过这样壮美的树木,但师傅却不屑多看一眼,这是为什么呢?”木匠回答说:“算了,没啥说的!这是一棵没有用处的散木。

用它造船船会沉,用它做棺朽烂得快,用它做器具毁坏得快,用它做屋门会流脂液而开裂,用它做梁柱会遭虫蛀。

这是一棵不可取材的树。

正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才能如此长寿。

”到晚上石木匠梦见这棵栎树跟他说:“你拿我跟什么相比呢?与木纹细密的树木相比吗?山楂、梨、橘、柚等果类,果熟了就被打落,落下了还要受辱,大枝被撅断、小枝被拉弯。

正因为它们有用而受到了伤害,不能享尽天年而中途夭折。

凡物无不如此。

我寻求做无用的树木已经很久了,几次差点死,庆幸如今得到了,这种无用正是我的大用啊。

假使我有用,能够长得如此高大吗……”庄子借栎树之口表述了“无用之用”的思想,历史上对此观点历来有争议,相对于主张积极入世,以拯救天下、建功立业为己任的儒家思想来说,它明显表现出不思进取、消极遁世的倾向,因而有人认为它是只顾自己利益、不尽社会责任的混世主义、滑头主义等。

其实庄子这一思想在更深层次上可看作是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而且中国历史上有儒道互补的说法,无为而有为的道家思想同样为很多积极入世、经世济民的知识分子所接受和奉行。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过:儒家是从正面阐释人生的道理,而道家则是从反面讲的,正面说的往往容易变成教条式的告诫,容易使人产生抵触情绪,而反面说的意义深刻,更具有启发性的作用。

高考作文题目预测:“无用” 实为“大用”

高考作文题目预测:“无用” 实为“大用”

高考作文题目预测:“无用”实为“大用”【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是庄子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漫不经心拒绝所谓的“无用”时,其实放弃了很多隐藏在“无用”后的“大用”。

比方说,参加公益活动,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我们融入社会有着大用;再比如说阅读名著,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丰富我们的阅历有着大用。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用规范汉字书写。

【文题解析】:先要提炼出材料中的三个概念:“无用”、“有用”和“大用”。

其一,可以分析“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同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有些人看来有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时无用,在彼此有用。

世俗所谓的“有用”,不一定是真的有用,而世俗说的“无用”,可能关键时候有大用。

其二,可以谈“无用”与“大用”之间的联系。

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了看不见的精神世界。

所谓无用之用,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

全文可就为什么人们不知无用之用展开,谈无用之用的内涵,谈无用之用才是真正的大用。

【范文】1无用”实为“大用”物质社会,人难免略显浮躁。

我们习惯用利益、金钱来衡量一个事物的存在价值,有价值的称之为“有用”,没有价值或者价值较少的我们就称之为“无用”,无用之事少做或不做,有用之事则争抢着去做。

即使是读书,也带着一副有色眼镜。

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泛滥,而尚能清心寡欲、自得其乐地读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话本没有错,因为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获取知识、智慧的沃土。

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却把读书异化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你看,读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说的如此直白、通俗。

无用之大用——读《哲学是什么》有感

无用之大用——读《哲学是什么》有感

无用之为大用读《哲学是什么》有感“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广阔的问题。

不同的哲学家站在不同的角度上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企图给“哲学是什么”这样的抽象问题一个公认的确切答案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们可以从众多“哲学家”中得到一个较为概括而富含哲理的回答: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艺术或智慧。

从溯源上,哲学思考起源于人们想过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因此哲学的反思推动着思考的反思,使得人们追求主体意识的突显、思想自身的自由和理想人格的挺立。

要有美好的生活必须寻找一个关照生活的超越的和无限的视点,这一视点就是哲学的智慧。

哲学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智慧,让内心蒙蔽已久而不曾清理的花园变得干净明朗。

这也许就是哲学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恩惠。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看待哲学的意义的,更多的是质疑和蔑视。

记得在我初中时,有一位男生曾指着政治课本中的哲学观点,一脸气愤地说,“我就不知道哲学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只是徒劳让我们背书罢了!”当时嘴拙的我不知道如何辩解,只是沉默地看着他。

后来,我选择了文科,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政治,学习哲学,对哲学的认识有了更深的理解,知道哲学就是教导我们更好生活的一门艺术和智慧,对哲学的尊敬也上了一台阶。

也许,在那个男生的世界观中,功利的能看到成效的才是有用的,但是内心的成长、精神上的富裕呢?他并没有看到哲学带给我们的感动。

学习一门技艺能让我们在某个领域得到发展,然而学习哲学则让我们形成理性思维和激发我们的智慧。

哲学是关于生活的艺术,它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幸福的生活。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才被后人称之为“探索幸福的人”。

在这里,幸福的定义又是什么呢?金钱、地位、权势、美貌?显然不是的,幸福无法从外界找寻,它只存在于我们的灵魂深处,它是自由思想园地里盛开的花朵。

因此,我们必须改造自己的灵魂,浇灌自己精神的家园,丰富自己的思想。

由上可知,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向往美好生活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哲学的强烈动机。

哲学——无用之大用

哲学——无用之大用

哲学——无用之大用以前,我偶尔也会听到或看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但那是的我压根就对哲学没兴趣甚至有点厌恶,也许是因为那时的我觉得哲学就是把显浅易懂的道理,说的深奥难懂;把常识性的知识表达成富有哲理性的东西。

在一次没有选择余地的选课中,我“幸运”的抢到了中国哲学的智慧这一门选修课。

我没有退,毕竟抢课不容易,我抱着接触一下哲学的态度,认真的上了一节课。

在这节课里,我被“打败”了,我被哲学的智慧和思想“打败”了,瞬间颠覆了我以前哲学无用论的观点。

我开始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老师以“哲学有何用?”为切入点,引领着我逐步了解哲学。

哲学看似无用却很有用。

学习哲学对分析问题很有帮助,对于人生中很多重要择决的正确选择也有很大帮助。

在人一生之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选择,有教育选择,有就业选择,还有婚姻选择……选择好的,正确的道路,那么这就相当于成功的一半,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如果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也是徒然。

既然这样,我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学习哲学呢?在这几节学习哲学的课里,有很多很深刻的感悟。

爱情三境界最为深刻。

爱情三境界:一是希望被爱:二是一厢情愿的爱别人:三是自爱。

第三重境界为最高境界。

老师说的很对,处于第一境界的男生应该都是单身。

我想这大概就是我至今还是单身的一部分原因吧。

幸好我得到了一点启蒙,不然的话,大学这四年应该没什么“收获”。

要知道,自己喜欢的应该努力去追去。

我相信总有一天会圆梦的。

这个觉悟对我这类人来说是多么重要,摆在那里。

这使我深深爱上了我曾经瞧不起的哲学。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我觉得这应该就是每个人一生会经历的几个阶段吧。

还很小的时候,睁眼看世界,感觉一切都是真的,眼里看的,耳朵听的都是新的并且都以为对的,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慢慢的,我们长大了,随着自己的阅历,知识增长,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

看到外界的事物,要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透过事情的现象看本质,即见水不是水,见山不是山。

论“无用之用”

论“无用之用”
智慧呢? 人 们 对 哲 学 的嘲 弄 , 许 不 是 老 子 所 讲 的 “ 士 闻 道 , 也 下 大 笑之” 的问 题 , 许 要 归 结 为 哲 学 研 究 者 为 学 的 态 度 和 方 法 的 或
不 当 。对 大 多 数 人 来 讲 , 人 往 往 令 人 联 想起 某些 难 以接 近 、 哲 孤僻 深 邃 的人 , 常摆 出一 副冷 冰 冰 教 训 人 的 面孔 , 一 些 与 生 谈 活 毫不 相 干 、 名 其 妙 却 又 自以 为 高深 的 问题 。 学 语 言 也 往 莫 哲 往 过 于枯 燥 繁 琐 , 常把 简单 的 问题 解 释 得 冗 长 而复 杂 ; 者 过 或 于 简洁 , 们 欲 从 此 微 言 中 悟 出 大 义甚 至难 于 蜀 道 。 中 国的 人 如 老 子 的 “ 生 一 、 生 二 、 生 三 、 生 万 物 ” 泰 戈 尔 的 “ 像 道 一 二 三 , 我 村 里 最 年 轻 的 人 一 样 年 轻 ,像 村 里 最 年 迈 的 人 一 样 年 迈 ” 笛 , 卡 儿的“ 我可 以怀疑一切 , 我却不能怀 疑我正在怀 疑” “ 但 、 我 思 故 我 在 ” 泰 勒 斯 的 “ 有 那 些 从 不 仰 望 星 空 的 人 , 不 会 跌 , 只 才 入 坑 中” 等 等 长 此 以往 , , 哲学 也 就 渐 渐 远 离 了群 众 。 但 哲 学 终究 是一 门智 慧之 学 ,其 神 圣 的 使命 就在 于启 发 民智 , 高 人 类 的 心智 水平 , 思 索 人 类 心 灵 永 恒 的 问题 , 提 并 赋 予 现 实 以理 想 和价 值 意 义 。 然 而 , 人 的 智 慧 是 多 么 浅 薄 有 限 . 类 的意 识 又是 多 么 常 人 困惑 迷 茫 。 这些 都 可 以通 过 以下 事 实来 证 明 : 管 人 生 如 梦 、 尽 光 阴 似 箭 ,尽 管 生存 的浮 漂 感 和人 生 的无 尽 之 谜 从 四 面八 方 向我 们 压 来 , 是 , 个 人 并 未 对 此 作 出持 续 不 断 、 而 不 舍 但 每 锲 的 哲 学 之沉 思 , 而 只有 少 数 的 极 为 例 外 的人 才 在 这 方 面有 所 建 树 从 最 早 的亚 里 士 多 德 的 “ 科 全 书 式 ” 笛 卡 尔 的新 经 百 到 院 哲 学 。 贝 克 莱 的“ 在 就 是 被 感 知 ” 黑 格 尔 的 唯 心辩 证 从 存 到 法 , 到 有 一个 叫 卡 尔 ・ 克 思 的天 才 发 现 了人 类 历 史 的发 展 直 马 规 律 . 空 想 社 会 主 义 发 展 到 科学 社会 主 义 , 唯 物 主 义 发 展 把 把 到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和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把 人 类 智 慧 进 程 推 进 至 新 的篇 章 。 其他 人 , 于 如 梦 的生 活 中 , 处 与动 物 相 差 无 几 , 区别 仅 在 于 : 们 有 能力 为 今 后 几 年 柴 、 、 、 、 、 、 而精 打 他 米 油 盐 酱 醋 茶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一、引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它深刻地揭示了生活中的一种辩证关系。

这句话出自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口,意指某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实际上却有着巨大的价值。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句话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二、无用之用的意义在唯物辩证法中,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因此,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也可能在某种情况下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无用之用"的含义所在。

具体来说,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经历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比如,一场看似无足轻重的谈话,可能会激发一个人的灵感,从而改变其人生轨迹;一次偶然的相遇,可能会让两个人结下深厚的友谊;一次失败的经历,可能会让人深刻反思,从而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定。

三、大用的体现"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中的"大用",是指那些在长期或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的事物。

这些事物可能在短期内看似无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情境的变化,它们的价值会逐渐显现出来。

例如,一个人从小喜欢绘画,但他的父母认为这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绘画天赋在关键时刻帮助他获得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这时,他的绘画技能就成了他的"大用"。

同样地,一个人的健康、人际关系、内心世界等看似无形的事物,也都有可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的作用。

这些看似无用的事物,实际上却是人们获得幸福和成功的重要基石。

四、结论"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轻易忽视生活中的任何事物和经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事物的潜在价值,用心去感受和体验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从看似无用的经历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生。

总之,"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一切事物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事物的价值往往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显现;要善于发现事物的潜在价值,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

以庄子的“无用即为大用”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以庄子的“无用即为大用”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以庄子的“无用即为大用”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1. 引言1.1 介绍庄子的“无用即为大用”理论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提出了“无用即为大用”的哲学理论。

庄子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并非都是为了实用而存在的,有些事物虽然看似无用,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哲学意义。

他通过许多寓言故事和哲学论述,描述了人们追求功利的行为是繁琐和肤浅的,而追求无为而治、静心修身、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才是人类应当追求的最高境界。

庄子的“无用即为大用”理论为我们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当今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超越功利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发展意识。

通过理解庄子的哲学观点,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并引导学生走上一条更加有意义和深刻的成长之路。

庄子的理论提醒我们,不要被繁琐的功利目标迷惑,而是要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1.2 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在当今社会,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

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繁杂的社会信息中,学生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其价值观扭曲,丧失正确的判断力。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可以接受正确、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社会的一员,学生应当具备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贡献自己力量的意识和使命感。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的精髓,是现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哲学之无用而大用

哲学之无用而大用

哲学之“无用而大用”药学07级1班陈睿什么是哲学呢?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哲学起源于好奇,人们是由于好奇而开始哲学思考的。

一个对事物和现象感到困惑和好奇的人,就感到了自己的无知,人们是为了摆脱无知而进行哲学思考的。

西方著名哲学家罗素说:哲学不是一般的知识,哲学的起源是由于我们要用一种非常沉毅的企图去追求一种真实的知识。

这段话说得相当抽象,所以人们常常以为哲学是一种高深莫测的学问,或者是一些枯燥无味的概念。

自从“哲学”这个西方术语被介绍到中国后,我国学者就无休止地询问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并一直对哲学的定义进行探索。

其实,哲学是人类精神世界里一块古老的天地,它来源于人类对于自我、对于宇宙和自然的好奇,来源于人类对于智慧、思想、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冯友兰先生曾感慨地说:“现在,如果有人要我下哲学的定义,我就会用悖论的方式回答:哲学,特别是形上学,是一门这样的知识,在其发展中,最终成为‘不知之知’。

”哲学作为一种“不知之知”,是一种特殊的知识。

这种特殊的“不知之知”有什么功用呢?按冯友兰先生的说法,哲学的用途乃无用之大用。

哲学,特别是形上学,它的用处不是增加实际知识,而是提高精神境界。

哲学上之所谓“无用”,指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哲学乃是一自由的学问,以其自身为目的,而不为其它任何外在事物为目的的学问。

这亦即爱智--爱知识本身即是目的。

古代的哲学家们都是饱食终日、“精神空虚”的“小资”们,以思考那些没有任何实用目的的知识、满足对于奥秘的好奇而费脑筋。

所以就现在物质文明充斥的世界中,就普通人来看,哲学并不实用,因为它无法代替科学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一般以为,只有“实”的东西才有利、有用,而“虚”的东西则无利、无用。

不难发现:一般事物,有一种不言自明的“用”,人们只问其“有什么用”,而不会质疑和讥讽它“是不是有用”;学问亦因其实践性的强弱而有区分:语言学,有交流之“用”,病理学,有救命之“用”……而哲学,一门纯粹为了“爱智慧”而存在的学问,当它面对“哲学有什么用”的责难,谁能给出有力的反击?人们认为哲学“无用”,恐怕不仅是对哲学的性质作出客观评价的结果。

无用之大用——读《哲学是什么》有感

无用之大用——读《哲学是什么》有感

无用之大用——读《哲学是什么》有感无用之为大用读《哲学是什么》有感“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广阔的问题。

不同的哲学家站在不同的角度上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企图给“哲学是什么”这样的抽象问题一个公认的确切答案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们可以从众多“哲学家”中得到一个较为概括而富含哲理的回答: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艺术或智慧。

从溯源上,哲学思考起源于人们想过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因此哲学的反思推动着思考的反思,使得人们追求主体意识的突显、思想自身的自由和理想人格的挺立。

要有美好的生活必须寻找一个关照生活的超越的和无限的视点,这一视点就是哲学的智慧。

哲学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智慧,让内心蒙蔽已久而不曾清理的花园变得干净明朗。

这也许就是哲学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恩惠。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看待哲学的意义的,更多的是质疑和蔑视。

记得在我初中时,有一位男生曾指着政治课本中的哲学观点,一脸气愤地说,“我就不知道哲学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只是徒劳让我们背书罢了~”当时嘴拙的我不知道如何辩解,只是沉默地看着他。

后来,我选择了文科,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政治,学习哲学,对哲学的认识有了更深的理解,知道哲学就是教导我们更好生活的一门艺术和智慧,对哲学的尊敬也上了一台阶。

也许,在那个男生的世界观中,功利的能看到成效的才是有用的,但是内心的成长、精神上的富裕呢,他并没有看到哲学带给我们的感动。

学习一门技艺能让我们在某个领域得到发展,然而学习哲学则让我们形成理性思维和激发我们的智慧。

哲学是关于生活的艺术,它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幸福的生活。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才被后人称之为“探索幸福的人”。

在这里,幸福的定义又是什么呢,金钱、地位、权势、美貌,显然不是的,幸福无法从外界找寻,它只存在于我们的灵魂深处,它是自由思想园地里盛开的花朵。

因此,我们必须改造自己的灵魂,浇灌自己精神的家园,丰富自己的思想。

由上可知,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向往美好生活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哲学的强烈动机。

以庄子的“无用即为大用”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以庄子的“无用即为大用”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以庄子的“无用即为大用”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摘要】庄子的“无用即为大用”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角度,启示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发展兴趣、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单纯追求功利。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价值观宣传不够精准、实践不够深入的问题,需要加强实践教育和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

庄子的理念可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无为”、“无用”之道,引导学生自由发展、独立思考,实现自我价值的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与创新,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创造性地实施教育方案。

通过庄子“无用即为大用”的理念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庄子, 无用即为大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现状, 问题, 价值观宣传, 实践, 应用途径, 变革, 创新, 结论1. 引言1.1 引言庄子的“无用即为大用”理念在今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全发展的人格和理性思维能力。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理论脱离实际、灌输式教育等,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我们可以借鉴庄子的“无用即为大用”理念,重新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式,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的有效性和深度。

庄子的理念告诉我们,有时候放弃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有用的东西,反而能够达到更大的功效。

我们可以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乐趣和启发,真正理解并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庄子的“无用即为大用”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庄子在《庄子·逍遥游》中提出了“无用”的理念,认为追求无为而无所不为,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境界就是“大用”。

你怎么看哲学无用论?

你怎么看哲学无用论?

哲学无用论是一种认为哲学没有实际用处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哲学只是一种抽象的思考和探讨,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哲学作为一种思考和探讨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生。

哲学涉及到的问题往往是人类最根本的问题,如人的本性、道德、自由意志等等。

通过哲学的思考和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问题,并且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虽然哲学问题本身可能是抽象的,但是它们涉及到的思考方式和方法可以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例如,哲学中的逻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道德和问题。

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和历史。

哲学是人类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文化和历史的演变和发展。

这些知识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历史。

哲学无用论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哲学不仅有实际的应用价值,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生,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及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和历史。

我们应该重视哲学的研究和学习,以便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哲学无用论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哲学不仅有实际的应用价值,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生,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及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和历史。

我们应该重视哲学的研究和学习,以便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感想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感想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感想有时候我就在想啊,这“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就像一场超级神秘又有趣的魔法表演。

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呢,就像是舞台上魔术师手里那块平平无奇的布,你乍一看,这布能有啥用啊?不就是一块布嘛,又不能吃又不能当钱花。

就好比哲学这东西,好多人觉得它没用。

说什么哲学不能帮你修电脑,也不能让你马上找到对象。

这就像说星星没用一样,星星不能给你遮风挡雨,可没有星星的夜空那得多无趣啊。

哲学就像是那夜空中的星星,它在你思想的天空里闪闪发光,看似对日常生活没啥实际的帮助,但它其实在悄悄拓宽你的思维宇宙呢。

当你在生活的迷宫里迷路的时候,哲学就像一把隐形的钥匙,说不定哪会儿就能给你打开一扇意想不到的门。

还有艺术啊,画画、跳舞、唱歌啥的。

有些人觉得这是不务正业,不如去学个会计或者电工来的实在。

这就像把一朵娇艳欲滴的花朵说成是没用的东西一样荒谬。

艺术就像是生活中的彩色泡泡,看着没什么实际价值,可没有这些泡泡,生活就像一杯寡淡的白开水。

艺术能让你的心灵像小鸟一样欢快地飞翔,在这个枯燥的世界里创造出一个个充满幻想的小天地。

再说说那些在野外闲逛,观察花花草草、小虫子的人。

在一些人眼里,这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可这就像是在挖掘一个被遗忘的宝藏。

那些花花草草、小虫子可能就像隐藏着无数秘密的小魔法盒。

也许有一天,从这些看似无用的观察里,就能发现一种新的草药可以治病,或者一种新的生物原理能改变世界呢。

就像那些看起来很滑稽的小丑,他们在舞台上做着看似无用的滑稽动作。

但他们却能让大家开怀大笑,这种欢笑就像是生活中的润滑剂,让我们在忙碌而又紧绷的生活里能轻松一下。

无用之用就像一场惊喜派对,你永远不知道那些被你忽视的东西什么时候会给你带来超级大的惊喜。

我们总是急于追求那些所谓有用的东西,就像一群饿狼只盯着眼前的肉。

却忘记了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可能是一桌满汉全席。

有时候停下匆忙的脚步,去发现那些无用之事的大用之处,就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惊喜的魔法盒,里面全是让生活变得更加精彩的小秘密。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文议论文【精选3篇】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文议论文【精选3篇】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文议论文【精选3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文,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之无用之用也。

乔布斯说:我愿意拿我全部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文1人走在路上,脚踩的只是那一寸地,而旁边不需要踩踏的空地,似乎是无用的。

但庄子早在战国时期就提出:有用之用,方为大用。

既然其他地方都没用,如果把其他地方全部挖至无尽深,只留下一条走的路,你还敢闲庭阔步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人们习惯于将事物分成有用与无用,科举制的时代,百姓传唱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用狭隘的人才观来看待人,中第便是人才,落榜便不是。

过去如此,现今亦然。

我们从小就被家长灌输有用论的观念,从小就被问学这有什么用,步入中学,接受填鸭式的教育,学校只学考试内容,其余一概不学。

推及社会,现在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就是施政者追求产值,牺牲环境,功利化发展带来的结果。

社会被实用主义所裹挟,太过于功利,导致对成功和金钱失去理智地膜拜,对精神价值一类的不自觉地藐视,一概贴上无用的标签,社会开始急躁,渐渐失去那一份安宁。

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社会的趋利浪朝,也源于个人的认知。

轻易地划分有用与无用往往是因为肤浅的认知。

富兰克林邀请他人来看他发明的避雷针时,一位女士提出,可这又有什么用呢?他回答道,那么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

富兰克林用时间的观念来提醒她,只是暂时没用。

就像庄子用空间观念反驳的那样,人不只是需要脚踏的那一寸土地。

由此所见,个人肤浅的认知是一重要原因。

无用之用,方得从容。

《庄子》中写道: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陈道明喜欢从有用的世界挣脱出来,做一些无用之事:读书,练字,下棋冯小刚取笑他他这么做远不如一场饭局来得有用,陈道明却淡淡回应: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有用,意味着一种奴役;无用,才意味着从容自得。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哲学无用之大用哲学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普遍规律的。

比如马克思主义的三大规律,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

因此,哲学并不能取代任何具体学科、具体专业知识的研究。

为了说明哲学的作用,下面我举一个具体例子,一个和一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操作(理工科特性)有关系的例子。

比如说,现在有一个少年宣布:“我要成为打乒乓球的高手”,他也是这么想的。

因此,他就要求教于各类专家。

假设这个少年首先求教的是哲学家,又假设我就是位哲学家,我会怎样告诉他呢?我会根据实践论的原理对他说:“哦,你想成为打乒乓球的高手,那你就要多实践,多练习,多学习前人的经验,多向这方面的高手请教,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使自己能够不断产生理性认识,将这种理性认识再用于实践,并检验其正确性(或错误性)”。

那么,具体他应当怎样练习打乒乓球,训练的手段和科目是什么呢?这就不是我的事情了,而是具体的乒乓球专家的事情了,哲学家在这一点上取代不了具体学科的专家。

由此可见,哲学家是可有可无的吗?或许有人要说,如果这个少年明白这个哲学思想,直接去找乒乓球教练了,那么,哲学家岂不是无用的?在这里,哲学家似乎是无用的,但这个少年明白了的哲学思想不正是哲学家总结出来的吗?而且,我对这个少年在哲学上的建议是通用的,无论他是想成为打乒乓球的高手,还是踢足球的高手,还是电脑高手,还是烹调大师,还是著名的画家,我都是那么一套建议。

因为哲学只负责普遍规律,具体的事情怎么做由具体的专家来研究和决定。

有的时候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就是一个少年宣誓他要成为乒乓球高手,但我发现他打了两天乒乓球就不打了,又去玩电脑游戏了,或者睡懒觉去了,总之没有看到他努力学习和练习,就那么晃晃过去了几个月。

我就可以对他预测说,你这个样子是成不了乒乓球高手的,因为你缺少实践。

而如果我注意到他起早贪黑地努力练习,服从教练,认真打好比赛,我就可以预测他将来乒乓球能够打得相当不错。

也就是说,哲学家有一定的预测性。

但是预测到什么程度?比如,我预测了一个努力练习打乒乓球的人将来会打得不错,但不错到什么程度?会拿第一吗?那我就预测不了。

因为事物的发展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有的人在偶然性的影响下,或者说运气不好,就会拿不到第一。

不否认偶然性的作用,承认预测有一定的偏差和不可知,也是一种哲学原理。

此外,即使他努力到最后拿了第一,我也可以根据哲学原理告诉他,不要以为自己拿了第一,乒乓球的所有规律你都穷尽了,就以为自己是别人无法超越的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要记住,第一永远是相对的,暂时的,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达到了乒乓球的顶峰。

如果有的人一辈子都是做得不错,永远不请教哲学家,我可以在这里说,这个人一辈子恰好在哲学观念方面是“健康”的。

谈到健康,那就要谈到医生。

医生在人类社会中有什么作用呢?如果一个人永远是健康的,一辈子没生过病,那么医生对他而言似乎是没用的。

只有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发生了问题时,医生才有用。

当然,对于健康的人,医生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如果施行这些建议,就更容易保持健康。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任何一个人,如果在某个方面产生了问题,或者说得了某种“病”,专家这个时候才比较有用。

我这里把“病”这个概念扩大到一般化的程度。

一个人的一生中,从高到低,有可能得各种各样的“病”,最高层次的病,就是哲学病。

低一个层次的,是心理病。

再低一个层次的,是身体疾病。

现在西方经常把哲学病纳入到心理病范畴,这是错误的,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疾病。

当然,也有的人哲学病和心理病一起并发。

哲学病该由谁来治疗呢?当然应该是是哲学家了。

什么样的人得了哲学病呢?哲学病是什么样子的呢?这里我可以举一些例子。

比如一个人认为自己事事处处绝对正确,这就是一种哲学病。

因为,做事正确,首先要从实践中获得准确的信息,并在大脑中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和推理,还要有个飞跃过程,再用实践去检验。

但是这两方面,从实践论的角度看都是很难做到的。

一方面,实践中经常获得虚假的信息,比如说下属向上面报告“我这里亩产万斤”了等等;另一方面,即使获得了准确信息,一个人的大脑在运算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推理错误,因此产生不了飞跃或者产生了错误的飞跃。

这种病在儿童中都很常见,就是他自认为自己绝对正确,如果事情不顺利,绝不找自己的错,永远是别人不对、社会环境不好等。

这种病发展下去,有可能导致一个人产生严重的“反社会症”,走向犯罪道路。

其实,一个人即使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绝对正确,那已经是一种哲学病了。

而过于自信,则会导致刚愎自用;拒绝进一步的实践,会导致自己的认识停止前进。

毛泽东为什么把“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因为自我批评就是治疗哲学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自我批评也不一定非要在公开场合自我责备,也可以是悄悄的。

自己检查或回顾一下自己的想法和作法,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错了?在哪些方面的知识还欠缺?还要进行哪一方面的调查研究?还要做哪一些实践或者实验?正如处于病菌很多的环境中的人容易得病一样,哲学病也是有一类人特别容易得的。

这里指的主要是一些知名人士和领导干部。

这些人在下层的吹捧下,容易患上哲学病。

就是自以为自己真的了不起,而忘记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这个原理。

尤其是自己无论说了些什么,下属都拼命地高喊“高!高!实在是高!”一通马屁,导致自己信以为真,于是昏昏然。

比如说现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就患有严重的哲学病,因此犯了一系列的错误。

先是一口咬定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然后悍然对伊拉克发动侵略战争,然后一厢情愿地宣布战争已经结束,然后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哲学病和心理病并不一样,而西方社会普通的一个错误,就是把这二者给混淆了。

因此,一个人明明患的是哲学病,也让心理学家来治疗,那当然没有什么效果。

而在中国,则有另一方面的错误,就是把一些患有心理病的人当作哲学病来治疗。

当然,也有两种病皆有,相互影响,导致两方面的病情都恶化的情况。

上面讲的是社会上层的哲学病,主要反映在妄自尊大,刚愎自用,自以为自己了不起,头脑发热。

但社会的下层也是会犯有哲学病的,那就是,认识不到自己的大脑具有从实践中获得真理的优秀功能,误以为自己脑子笨,比不上别人,因此无所作为,放弃实践,放弃努力。

当然,哲学病还有各种各样的症状,这里不能够一一列举。

此外,正如医生自己也会得病一样,抗击猪流感的医生自己也会得猪流感,一个肿瘤专家自己也会得肿瘤。

有的医生得了病可以自我治疗,但是需要动手术的也需要其它医生帮忙,这也都是常见的事情。

因此,专门治疗哲学病的哲学家,自己也会得哲学病,但这并不等于哲学无用,哲学荒谬。

一个人会因病毒传染产生疾病。

有没有人故意把病毒传染给别人使别人患病的?如果有,那就是缺德,如果那个病毒是致命的话,称之为故意杀人也行。

而因为哲学病经常是领导容易得的,所以社会上有一种人,专门用各种吹牛拍马的手段,让领导患上哲学病,自己可以趁机从中谋利的,我们可以将这种人定义为小人。

余秋雨先生在《历史的暗角》一文中专门讲述了小人,但是并没有给小人以明确的定义。

我这里给出了定义,就是专事让别人染上哲学病,自己好从中谋利的人。

因此,当一个领导干部被一群小人包围,而这群小人在努力使自己染上哲学病的时候,他是困难的,想不得病都很难。

防治的一般办法,就是冲出小人的包围圈,密切联系群众,亲自调查研究,尤其要多听群众的批评意见。

当然,群众也是分左中右的。

所以防治哲学病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无论如何,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如果患上了严重的哲学病,对这个国家的民众而言,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

我想,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后来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许是皇帝被一大群小人包围,患上了严重的哲学病吧。

你看那个慈嬉太后,什么时候深入下层调查研究?倒是听说那个康熙皇帝还经常微服私访,亲自做一点调查研究。

中国哲学养生之道近日,北大哲学系楼宇烈教授在《文明之旅》节目中谈到,自己虽然年近80岁,但在北大哲学系不敢称老人,因为北大哲学系被公认为“长寿系”。

楼宇烈谈到,生理养生节欲,心理养生养情,哲学养生明理。

而人生明理至关重要,中国哲学能够养生,儒家进德、道家保真、释家净心,也许正是哲学家长寿的原因。

北大哲学系教授李中华介绍,北大哲学系包括在世的教授,90岁以上的有十余人,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任继愈等都是90多岁的高寿哲人,85岁以上的人更比比皆是,超过20人,占有成就的北大哲学系教授近半数。

“所谓‘仁者寿’,研究哲学的人明白事理,不斤斤计较,达观所以长寿。

”北大现象 85岁以上的哲学名家几乎占了一半在很多场合,北大哲学系主任王博教授都谈到,北大哲学系是“长寿俱乐部”,一大骄傲就是哲人的长寿,事实也正是如此。

比如,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都活到95岁,任继愈是93岁。

他说:“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哲学有时候不能够让你一见钟情,但是它可以让你受益终生。

举个例子,也算开一个玩笑,哲学系在北大,甚至在很多方面都很出名,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哲学系很多老师都很长寿。

”近年,北大哲学系还为汪子嵩、张世英、黄枬森(已去世)庆贺九十之寿。

李中华教授作为北大哲学系的扛鼎人物之一,曾师从冯友兰、张岱年等诸位哲学大家。

他谈到,长寿和专业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不过,长寿在哲学系的确比较普遍。

“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这三位先生我是比较熟的,他们都享年95岁。

还有像我接触比较多的、去世不久的周辅成教授,他享年98岁。

上世纪80年代去世的容肇祖先生则活到97岁。

从哲学系系史人物传来看,90岁以上的有十几个人,占四分之一;85岁以上的,有22人,几乎占了一半。

载入系史人物传的是比较有学术成就的老先生,他们的寿命确实比较长,最小的也是70多岁。

”长寿秘诀秘诀1:不刻意养生:冯友兰、梁漱溟不怎么运动谈到哲学家的长寿秘诀,李中华说,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他们最大的一条就是,平时的生活比较平淡自然,没有刻意养生。

“年龄并不是他所追求的,他追求的是安身立命,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和从事的事业结合在一起,保持非常平和的心态。

他们平时生活也很朴素,没有那么多生活上的特殊要求。

”李中华说,他们不怎么“养生”,像冯友兰、梁漱溟先生就不怎么运动。

吃的也是很普通,不是什么山珍海味。

他说:“他们生活都非常简单,周辅成先生活到98岁,他真的很简单,没有过多欲望、要求。

他认为,吃饱了能工作就是最大的福气。

宗白华享年近90岁,他是美学大师,平日非常逍遥,穿的就像普通百姓,经常背一个黄色背包,里面装着饼干,到哪里饿了就拿一块吃,像一个小孩似的,活得很坦然。

这是他们的境界,心胸是比较宽的。

”秘诀2:心中无块垒:张岱年历经挫折但一直达观“周辅成先生非常平和宽容,对我们这些后辈的年轻人都非常扶持,鼓励后进,待人接物都是很宽厚的长者风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