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农业气候分析

合集下载

武汉农业气候

武汉农业气候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学生姓名:李**学生学号:2007*********学生专业:植物保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二○○八年十一月武汉农业气候概述武汉市地处江汉平原的东部,30°38’N,114°04’E,海拔23m,属亚热带,它是湖北省省会,是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交通枢纽和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

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故武汉素有“江城”的美誉。

全市现辖9个城区2个郊区和2个县,人口约800万人,其中郊县人口近220万。

武汉市土地总面积为8494.41平方公里,在平面直角坐标上,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55公里。

武汉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

全市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5.80%,居全国大城市之首。

物产及生物资源丰富。

素有渔米之乡美誉。

粮食作物,共24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共50种;鱼类资源,共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有8目14科45种。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里,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正在满怀信心的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

但是,我们看到我国的“三农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农业工作者对于包括农业气候在内的科学技术缺乏了解,仍然在靠经验吃饭。

他们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气候难题知之甚少,更不知道对它们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对武汉近30年气象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明确了武汉一年中辐射、气温、降水等的变化规律,看到一些最新的气候变化趋势,并得到了武汉的气候生产潜力。

本文旨在帮助武汉及其周边地区的农业工作者对这一地区的气象、气候条件加深了解,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本文也能为生态治理、防灾减灾、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太阳辐射和日照太阳辐射的年变化图表 1 武汉太阳辐射年变化(×105J/m2·月)1月太阳直接辐射量为一年中最小值,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太阳直接辐射量不断增加,在7月取得最大值;随后太阳高度角减小,太阳直接辐射量也随之减小。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

姓名:***学号:************* 班级:园艺0901武汉农业气候分析一.武汉农业气候概况1.1.地理位置武汉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东经113°41’~ 115°05’,北纬29°58’~ 31°22’。

武汉气象站位置:北纬30°38′,东经114°04′,海拔高23米。

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于此,将武汉分为汉口、汉阳以及武昌等三部分,俗称武汉三镇。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丘陵为辅,且市内湖泊塘堰众多。

武汉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现有湖泊147个,水域总面积218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强。

在中国经济地理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

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称。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少量低山丘陵以及岗地。

河流水系由北部丘陵向南发展,注入长江。

平原部分湖泊众多,地势低平,近代冲积层厚达30~50米,是很好的农耕地区。

1.2.农业气候特征武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总体气候环境良好,近30年来,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

年均气温15.8℃-17.5℃,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

二.太阳辐射和日照2.1.太阳辐射的年变化表一:太阳辐射月平均总量(1971—2000)(单位:万焦/平方米)图一:逐月太阳辐射直方图根据武汉1971年至2000年的累计平均气候资料(表1),逐月太阳辐射直方图(图1)显示,武汉的总太阳辐射从1月到7月是逐月上升的,7月份达到最大值(5379.1M J/m2·月),7月8月基本持平;而从8月到12月,总太阳辐射是逐月递减的,到一月份太阳直接辐射最小为(1983.9MJ/m2·月)。

由于武汉夏季中太阳高度角最大,冬季太阳高度角最小,所以在一年中,对武汉来说,直接辐射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总辐射的年变化与直接辐射的年变化基本上一致。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农业城市,其气候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武汉的农业气候进行分析,以了解其特点和对农业的影响。

武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温暖多雨,秋季凉爽少雨。

下面分别对这四个季节的气候特点进行分析。

夏季是武汉最炎热的季节,气温常常超过35摄氏度,最高可达40摄氏度以上。

同时,夏季也是武汉降雨最多的季节,多数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300-1500毫米。

这种炎热潮湿的气候对农作物生长不利,容易引发病虫害,特别是对于一些热带作物来说,更需要更好的排水系统和高效的防病虫害措施。

冬季是武汉最寒冷的季节,气温通常在5摄氏度以下,偶尔会有低于冰点的天气。

冬季的降雨相对较少,多数年平均降水量为20-40毫米。

这种干燥的气候使得冬季农作物种植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对于一些喜湿耐寒的作物来说,需要更多的灌溉和保暖措施。

春季是武汉气候转暖的季节,气温逐渐回升,但仍不稳定,常常出现倒春寒。

春季降雨量较多,平均降水量约为200-300毫米。

这种温暖多雨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更好的生长条件,特别是对于大部分春季播种的作物来说,有利于其茁壮生长和早期产量的增加。

秋季是武汉气候凉爽的季节,气温逐渐回落,但仍较宜人。

秋季降雨相对较少,多数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0-100毫米。

这种凉爽少雨的气候适宜于一些作物的生长,特别是那些要求冷、干环境的作物,如小麦和油菜。

总的来说,武汉农业气候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温暖多雨,秋季凉爽少雨。

这种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农业生产措施,如加强排水系统,提高防病虫害能力,加强灌溉和保暖措施等。

此外,还需要合理选择适应该气候条件的农作物品种,以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和高效。

武汉农业气象分析报告

武汉农业气象分析报告

一、概述 (2)二、太阳辐射和日照 (4)三、温度 (8)四、降水............................ 1 3五、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18)六、农业气候分析 (21)七、参考文献 (23)八、附录 (24)一、概述1.地理位置武汉,简称“汉”,位于中国腹地,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

地理位置为东经113° 41'〜115° 05',北纬29° 58'〜31° 22'。

全市土地面积8467.11平方公里。

平面直角坐标上,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约155 公里,形如一只自西向东翩翩起舞的彩蝶。

2.大地构造武汉市平均海拔23米,中间低平,大部分在海拨50米以下;北部丘陵林立,为大别山绵延部分。

海拨2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5%左右,其余均属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低洼,长江汉水横亘其间,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

武汉市地质结构以新华夏构造体系为主,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区。

中间低平,南北丘陵、岗垄环抱,北部低山林立。

全市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与平坦平原的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 5.8%、12.3%、42.6%和39.3%。

3 •气候特点武汉市地处北回归线北侧,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光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特点,以夏季最长约130 多天;春秋二季各约60天。

年平均气温15.8 C〜17.5 C,极端最高气温41.3 C (1934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18 . 1 C (1977年1月30日)。

年无霜期一般为211 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时〜2100、时,年总辐射1O4F卡/平方厘米〜113 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150毫米〜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3•土壤和植被武汉市土壤种类繁多,其中水稻土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45.5%,其次为黄棕壤、潮土、红壤等。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报告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报告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报告姓名xx班级园艺110x武汉农业气候一、概况1.1 地理位置武汉位于中国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海拔高23米。

武汉气象站位置:北纬30°38′,东经114°04′.长江与其最大的之流汉江在此交汇,将武汉分为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丘陵为辅,且市内湖泊众多。

武汉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现有大小湖泊140多个,水域面积达218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四分之一。

武汉河流由北部丘陵向南部发展,注入长江。

平原部分湖泊众多,地势低平,近代冲积层厚达30~50米,是很好的农耕区。

1.2 气候属性亚热带季风气候1.3 气候属区北亚热带1.4 主要农业气候特征武汉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一般年均温为15.8—17.5℃,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0.4℃;7、8月平均温度最高,为32.6℃。

武汉夏季极长,达135天,极端最高温度达39.3℃,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

武汉年均降雨量为1269mm,且多集中在6—8月。

武汉年无霜期一般为211—272天,年日照总时数一般为1810—2100小时,活动积温在6000℃*d左右。

武汉属于东南季风区,水分充沛,雨热同季,属于我国主要农业生产基地,也属于我国农业气候资源潜力最大的地区。

二、太阳辐射和日照2.1太阳辐射的年变化2.2光合有效辐射表一、(1971—2000累年平均)太阳辐射月平均总量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1112直接辐射平均月总量(×10^5J/m^2 .月) 738.7802.6994.41427.4186.9193928422673.4186.61519.91187.919.2散射辐射平均月总量(×10^5J/m^3 .月) 1245.21419.61834.42296.62592.92658.92537.12599288.61657.11316.31166.6光合有效辐射(×10^5J/m^29921111.11414.418622122262636.21915121.月)99.9 98.9589.5574.688.552.187.9图一、逐月太阳辐射直方图分析由图可以看出1月到7月太阳辐射是增加的,7月份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都达到最大值;然后7月到12月太阳辐射降低。

江汉平原棉区气候特点与棉花栽培策略

江汉平原棉区气候特点与棉花栽培策略

江汉平原棉区气候特点与棉花栽培策略1. 引言1.1 江汉平原棉区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江汉平原位于中国中部,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之一。

这片土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雨集中在夏季。

江汉平原年平均气温在15~17℃之间,降水量约800~1000毫米,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

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棉花的生长,因此江汉平原被誉为“中国的棉都”。

江汉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这为棉花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季风气候带来的温暖和湿润气候也有利于棉花的生长。

棉花生长的最佳温度是20~30℃,在江汉平原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棉花生长势头强劲,产量高,质量优。

江汉平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棉花的栽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这样的环境中,从事棉花生产是非常有利可图的。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种植管理的不断完善,江汉平原棉区的棉花产量和品质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1.2 棉花在江汉平原的重要性棉花是江汉平原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对当地农民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棉花是江汉平原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丰富,对于地方农业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棉花是江汉平原地区的重要出口商品,对于地方外贸及贸易结构调整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棉花在当地农民的种植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由于江汉平原地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适宜棉花生长,以及棉花种植历史悠久,因此棉花在江汉平原具有独特的种植优势和经济价值,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对于江汉平原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江汉平原棉区气候特点江汉平原棉区位于中国中部,地处长江中游,包括湖北省武汉市、孝感市、黄冈市等地。

该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足,适宜棉花生长。

夏季气温较高,冬季较低,昼夜温差较大。

江汉平原棉区气候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高温多雨。

武汉农业气候

武汉农业气候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报告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植物保护0902邓盼2009301200602一、概况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是湖北省的省会。

其位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特点。

年均气温15.8℃-17.5℃,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3.7℃;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极长达133天。

由于武汉处于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83°,居于内陆、距海洋远,周围地形如盆地、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晚上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因而城区气温最高可以达到4 2℃,十分闷热。

极端气温最高44.5℃,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左右。

武汉≥5。

C活动积温在6000℃*d左右,年无霜期240天左右,年日照总时数2000小时左右。

二、太阳辐射和日照太阳辐射能是地面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中一切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基本动力,因此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的首要因素。

1.太阳辐射的年变化通过武汉地区1971-2000年间的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的统计资料,并计算其光和有效辐射,作武汉地区逐月太阳辐射的直方图,如下图所示:1.太阳辐射的年变化通过武汉地区1971-2000年间的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的统计资料,并计算其光和有效辐射,作武汉地区逐月太阳辐射的直方图,如下图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太阳直接辐射量在1月份最少,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太阳辐射量逐渐增加,在7月份是达到最大,7月份以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减小,太阳辐射量逐渐降低。

通过比较发现,太阳散射辐射与太阳直接辐射有同步效益,在5月份—8月份散射辐射量较大,在1月份最小,但最大散射辐射量在6月份,这主要是因为太阳散射辐射除了与太阳高度角有关,还受大气透明度、大气质量数等的影响,而武汉地区的降水量在6月最大(武汉地区的降水情况见图5)。

武汉能种植石榴

武汉能种植石榴

武汉能种植石榴武汉作为中国的中部城市,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石榴的生长。

石榴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果树,对环境的要求较低,因此在武汉种植石榴是可行的。

首先,武汉的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石榴的生长。

武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年降雨量较多。

这种气候条件对石榴的生长非常有利。

石榴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夏季的高温和湿润环境有利于果实的膨大和生长,冬季的寒冷可以促进石榴树的休眠,有利于来年的结果。

此外,武汉的降雨量充足,可以为石榴提供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果实的生长和发育。

其次,武汉的土壤条件也适合石榴的种植。

石榴的生长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喜欢肥沃的疏松土壤。

武汉的土壤主要以黄壤和红壤为主,这种土壤质地较好,透气性较强,有利于石榴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并且,武汉的土壤富含有机质,有利于提供石榴所需的营养物质,能够为石榴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再次,武汉的种植技术和经验也非常丰富。

武汉是中国著名的果树种植区之一,在石榴种植方面经验丰富。

武汉拥有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农民和专业种植技术团队,他们熟悉石榴的生长特点,了解石榴的栽培技术和管理要点,能够提供专业的种植指导和技术支持。

这为石榴在武汉的种植提供了保障。

此外,石榴的市场需求也非常大。

石榴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富含维生素C 和多种矿物质。

它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和保健品市场,并且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的需求量。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石榴的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种植石榴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还能为农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综上所述,武汉具备种植石榴的理想条件。

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种植技术成熟、市场需求大,这些因素使得石榴在武汉的种植具有较大的潜力。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验的积累,武汉的石榴种植产业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

武汉市积温与年降水量分析

武汉市积温与年降水量分析

武汉市是中国内陆城市,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本文将对武汉市积温与年降水量进行分析。

首先,积温是指年平均气温超过10摄氏度的日数总和。

通过分析武汉市的积温变化,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气候趋势和季节变化。

根据武汉市的气象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武汉市的积温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表明武汉市的气候变得更加温暖,年平均温度较以往有所增加。

这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也可能与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的大量建筑物和道路导致的热岛效应有关。

2.武汉市的积温季节变化明显。

夏季的积温高于其他季节,冬季的积温最低。

这符合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炎热湿润,冬季相对较冷干燥。

3.在积温变化中,存在年际和季节性的波动。

年际波动可能与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或拉尼娜)有关,而季节性波动则可能与季风气候的影响有关。

接下来,我们将对武汉市的年降水量进行分析。

降水量是一个有关水资源和农业的重要指标,对了解武汉市的水文环境和气候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武汉市的年降水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夏季是降水最多的季节,春季和秋季次之,冬季则相对较少。

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一致,夏季受到季风的影响,降水量较大。

2.武汉市的年降水量存在年际波动。

有些年份的降水量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而有些年份则明显偏低,这可能与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的影响有关。

3.在降水量变化中,还存在着区域差异。

武汉市的降水量在城区和郊区之间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城市的建设和土地利用变化有关。

总之,武汉市的积温和年降水量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该地的气候变化和季节特点。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武汉市可能会继续面临气温上升和降水量变化的挑战。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气象观测和研究,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ZWP)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ZWP)
下面,通过武汉地区 1971-2000 年间平均每月月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的统计资料,作出 武汉逐月日照时数折线图,见图二、三:
图二、武汉市逐月日照时数折线图 通过图二我们发现,七八月份的日照时数最多,一二月份的日照时数最少。整体的发 展趋势是从一月份开始,太阳的直射点逐渐北移,日照数逐月逐渐增多。到八月份太阳直射点 到北回归线附近,日照时数达到最大。然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日照时数逐渐逐月减少。而在整 条曲线中,五月到六月份没有增加,是因为六月份处在梅雨季节,阴雨天气多,直接导致六月 的日照时数没有增加或减少。
的光合作用减缓,生长受阻。 从图四可以看出,武汉地区四季气温变化明显,气温年较差约 25。C,根据波兰学者
Corczynski 提出的大陆度计算公式 K = 1.7A − 20.4 ,(A 为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值,K 为大陆度)
sinϕ
得到武汉的大陆度为 K=63.02,故其具有大陆性气候。
3.1.2 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
1.3 主要农业气候特征
武汉市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总体气候环境良好,近 30 年来,年均降雨量 1269 毫米,且多集中在 6-8 月。年均气温 15.8℃-17.5℃,年无霜期一般为 211 天-272 天,年日照总 时数 1810 小时-2100 小时,在大尺度的季风气候影响下按宏观的热量条件分异湖北正嵌于中 亚热带向南温带过渡的北亚热带之中,使武汉气候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溯北雨量和气温适 中 ,土壤则以中性的黄棕壤为主,植被中常绿阔叶和落叶兼而有。过渡性的农业气候、土壤 和植被等自然条件。使武汉及周边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地域分布也深深地印上了过渡性色 彩,适合种植得做物业多种多样,粮食作物种类颇多,有水稻、小麦、玉米、薯类、大麦、大 豆、蚕碗、高梁、粟谷和绿豆等二十余种。

武汉城市介绍

武汉城市介绍
武汉城市介绍
武汉市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是湖北省的省会,也是中国重要的中部城市之一。武汉市总 面积约为8,494平方公里,辖区内包括13个市辖区和3个县,总人口约为1100多万人。
武汉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武汉市是 中国内陆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长江上的武汉港是中国重要的内河港口之一。武汉市还是中 国重要的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拥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线路。此外,武汉市还是中国重要 的科教中心,拥有多所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
武汉市拥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富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位于武汉市中心的东湖 ,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内湖之一,被誉为“武汉之肺”。此外,武汉市还有许多历史古迹
武汉城市介绍
和文化遗址,如黄鹤楼、古琴台、户部巷等,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武汉市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武汉市的 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蔬菜等为主,同时也发展了水果、花卉等农业产业。
总体而言,武汉市是一个具有现代化经济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城市,拥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和 历史遗迹,是一个值得游览和了解的地方。

武汉农业气候

武汉农业气候

武汉农业气候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一座大城市,拥有着独特的气候条件。

它位于长江中游的北岸,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雨充沛,温差较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转换期气温较为宜人。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农业在武汉越来越重要,因此,了解武汉的农业气候对于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温度武汉的气温较为适宜,年均气温为17-18℃,日平均气温在夏季可以达到30℃,而在冬季则可以降到0℃或以下。

夏季长,炎热潮湿,冬季短,寒冷干燥。

春季和秋季气温适宜,最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种植。

同时,在武汉,气象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每年4月份至10月份是武汉的植物生长发育期,夏季是文化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盛期,而在冬季,则是适合种植小麦、油菜等冬季作物的时候。

二、降雨武汉的降雨量在全年中相对较为平均,全年的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

同时,武汉也存在着明显的旱涝气候交替,每年的6月至7月期间是高温、雨量少、湿度低的夏季干旱季节;而每年的5月至6月和10月至11月则是武汉的降水高峰,此时,多数农作物都处于生长期,需要大量的水分滋润,因此这个时候也是武汉农业的重要季节。

三、环境污染武汉作为一个大城市,其环境污染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武汉的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和建筑也处于高速发展期,这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

例如,大量的工业污染物排放导致了土壤和水源的严重污染,这对于农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城市里的交通也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土壤和水源是武汉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应对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武汉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首先,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和控制,减少排放污染物,采取科技手段防治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其次,改善城市交通,减少机动车使用量,推广绿色出行方式,降低空气污染的程度。

同时,推广绿色农业,降低和防止化肥、农药、兽药的使用,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创造优质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

武汉农业气候

武汉农业气候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rVERSIH武汉农业气候分析学生姓名:李智华学生学号:2007301203775学生专业:植物保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二OO八年十一月武汉农业气候概述武汉市地处江汉平原的东部,30° 38' N,114° 04' E,海拔23m,属亚热带,它是湖北省省会,是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交通枢纽和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

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故武汉素有“江城”的美誉。

全市现辖9个城区2个郊区和2个县,人口约800万人,其中郊县人口近220万。

武汉市土地总面积为8494.41平方公里,在平面直角坐标上,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55公里。

武汉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

全市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5.80%,居全国大城市之首。

物产及生物资源丰富。

素有渔米之乡美誉。

粮食作物,共24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共50种;鱼类资源,共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有8 目14科45种。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里,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正在满怀信心的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

但是,我们看到我国的“三农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农业工作者对于包括农业气候在内的科学技术缺乏了解,仍然在靠经验吃饭。

他们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气候难题知之甚少,更不知道对它们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对武汉近30年气象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明确了武汉一年中辐射、气温、降水等的变化规律,看到一些最新的气候变化趋势,并得到了武汉的气候生产潜 力。

本文旨在帮助武汉及其周边地区的农业工作者对这一地区的气象、气候条件 加深了解,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有序发展。

中考地理有关武汉试题答案

中考地理有关武汉试题答案

中考地理有关武汉试题答案武汉市,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不仅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中考地理试题中的常客。

本文将针对中考地理中可能出现的关于武汉的试题进行详细解析,并给出答案。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武汉市地理位置和特点的试题:“武汉市位于中国中部,是湖北省的省会。

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述武汉市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答案:武汉市位于中国中部,长江和汉江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该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季高温多湿,冬季温和少雨。

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特别是水稻的种植,同时也为当地丰富的水资源提供了条件,支持了渔业和水力发电的发展。

经济方面,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的工业基地和科教文卫中心,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城市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上,武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气候和地理条件为其文化多样性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个关于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市规划的试题:“武汉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请列举至少两种自然资源,并分析这些资源如何被合理利用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武汉市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首先,水资源方面,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拥有众多湖泊和河流,形成了独特的‘江城’景观。

这些水资源不仅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还被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生态旅游等多个方面。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武汉市实施了一系列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如建设水利工程、推广节水技术、治理水污染等。

其次,土地资源方面,武汉市拥有广阔的平原和肥沃的土地,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种植。

城市规划中,注重绿地保护和土地合理开发,通过建设公园、湿地保护区等方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些措施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们探讨一个关于武汉市历史文化的试题:“武汉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文化遗产。

武汉的农业类型和分布,特点介绍

武汉的农业类型和分布,特点介绍

武汉的农业类型和分布,特点介绍回答武汉的农业内型主要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主要是因为武汉大部分地区为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并且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丰富,有充足的光照,也有着足够的劳动力进行农业生产。

一、武汉的农业类型和分布
1、武汉的农业内型主要是季风水田农业,也就是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2、分布原因
(1)地形:武汉的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地势较低,小部分地区是丘陵,适宜种植农作物。

(2)土壤:土壤以中性的黄棕壤为主,并且位于长江旁边,水流冲击周边平原,增加了土壤的肥沃度。

(3)光照: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光照充足,特别是在水稻成熟期时,每月光照时数在170小时以上。

(4)水温:降水量丰富,处于长江周边,并且有很多小湖泊,有足够的水去灌溉农田;年平均温度在15.8-17.5℃之间,夏天时温度较高,并且雨热保持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

(5)人口:处于平原地区,人口居住密集,有足够的劳动力去进行农业生产,并且当地人长期种植水稻,种植经验丰富。

(6)市场:我国南方地区主食就是水稻,消费市场较广,并且武汉交通便利,有利于运输。

二、武汉农业特点介绍
1、主要种植水稻,种植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属于小农经营。

2、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并且种植的水稻主要以自给为
主,少量用于商品出售。

3、劳动方式主要以人力为主,机械化程度较低。

4、水稻种植方式主要是一年两季。

5、由于位于长江周边,每年汛期时对农作物的威胁较大,所以修建的水利工程量较大。

黑稻谷适合湖北哪里种植

黑稻谷适合湖北哪里种植

黑稻谷适合湖北哪里种植黑稻谷,又称黑米或紫米,是一种颜色深黑的稻米品种。

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钙、铁等,被誉为黑色黄金。

黑稻谷以其独特的色泽和滋味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适合在湖北省的一些地区种植。

湖北省地处江汉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湖泊和水网密布。

这样的自然条件为黑稻谷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根据湖北省的气候和土壤特点,以下是一些适合种植黑稻谷的地区:1. 武汉市:武汉市位于湖北省的中部,是湖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武汉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有着充足的降水和充足的光照,适宜于黑稻谷的生长。

此外,武汉市周边有大片的水田,为黑稻谷提供了便利的种植条件。

2. 荆州市:荆州市是湖北省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土地资源丰富,农业发展较为发达。

荆州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也适宜种植黑稻谷。

荆州的土壤沃壤,含有丰富的养分,对于黑稻谷的生长有利。

此外,荆州市有许多水域和湖泊,可以为黑稻谷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3. 宜昌市: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形多样,既有丘陵也有平原,气候较为湿润。

宜昌的土壤肥沃,蕴藏了丰富的养分,适合种植黑稻谷。

宜昌市的水域资源也十分丰富,可以提供充足的湿润环境,助力黑稻谷生长。

4.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南方湘鄂西山区。

该地区多山丘陵,气候以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为主,降雨充沛,光照充足。

虽然地势较高,土地相对较少,但是恩施州的土壤依然适合黑稻谷的生长。

农民们可以利用山坡地和丘陵地种植黑稻谷,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产出。

在这些地区种植黑稻谷,农民们需注意以下几点:1. 提供适宜的水分:黑稻谷喜欢湿润的环境,农民们要确保田地有足够的水源供应,及时进行田间灌溉。

2. 保证充足的光照:黑稻谷对充足的光照也有一定的要求,农民们要选择日照充足的地块进行种植。

3. 合理施肥:黑稻谷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养分,农民们可以根据土壤的情况进行合理的施肥,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武汉江夏天气

武汉江夏天气

武汉江夏天气武汉是中国湖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之一。

作为湖北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夏区位于武汉东部,是武汉市的唯一一个滨江区。

江夏区地处江汉平原和中原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

夏季的江夏区天气炎热湿润。

由于地处江汉平原,区内的湿气较大,夏季气温往往高达30摄氏度以上,甚至可以达到35摄氏度。

同时,江夏区夏季降水较多,经常有雷阵雨的出现。

尽管夏季天气炎热,但江夏区的迎风冲和湖泊融合在一起,形成凉爽的夜晚,为居民提供了一种消暑的方式。

秋季的江夏区气温逐渐下降,但仍然较为温暖宜人。

九月到十一月之间,秋季的江夏区气温一般在20摄氏度左右,天空晴朗,阳光明媚。

秋风习习,树叶红火,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这个季节是江夏区居民出行和户外活动的好时机。

冬季的江夏区寒冷而湿润。

十二月到次年二月是江夏区的冬季,气温一般在0摄氏度至10摄氏度之间。

由于湿气较多,冬季的天气常常阴沉,有时会有雨夹雪或者小雪的天气。

因此,江夏区的居民需要注意保暖,并且在雨雪天气中谨慎行驶。

春季是江夏区最美丽的季节之一。

二月到四月之间,江夏区进入春天,气温逐渐回升,大地复苏。

春季江夏区的天气多变,有时会出现阵雨。

但整体来说,春季的江夏区阳光明媚,气温适宜,是赏花和户外活动的好时机。

总体来说,江夏区天气温和宜人。

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居民们都能够感受到明显的季节变化。

而丰富的雨水和湖泊的存在,使得江夏区的气候湿润,为该区域的农业和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武汉江夏区的天气也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近年来,夏季的高温趋势明显,全年降水量也有所增加。

这给江夏区带来了极端天气事件的风险,如暴雨、洪涝和极端高温等。

因此,居民们需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并做好相应的防御和应对措施。

在江夏区体验不同季节的天气是一种享受。

阳光明媚的秋日,凉爽宜人的春天,都给人们带来生活的愉悦和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农业上可将干燥度划分为以下等级: 农业上可将干燥度划分为以下等级: K<0.99 湿润 1.0<K<1.49 半湿润 1.5<K<3.99 半干旱 K>4.0 干旱
K =
0.16

t ≥ 10 ° C
五、农业气候生产潜力(4-10逐月)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10逐月) 逐月 1.光合生产潜力(教材P 有误!) 1.光合生产潜力(教材P199有误!) 光合生产潜力
K<50 海洋性气候 K>50 大陆性气候
2.用气温划分四季 2.用气温划分四季
P198
气候四季: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气候四季: 用图4(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计算各 侯的平均温度,2.5格为一侯 格为一侯, 侯的平均温度,2.5格为一侯,取中点的温度为侯平 均温度。 均温度。 作表1 候温度列表 3月 5月 9月 11月 11月 1 9.2 19.6 29.6 14.6 2 9.8 20.3 27.9 13.2 3 11.6 21.6 26.2 12.0 4 12.6 22.3 24.3 11.2 5 13.2 24.6 23.1 9.6 6 13.9 26.4 20.6 9.3
如表,以3月第 个侯的第一天即3月11日为春季 如表, 月第3个侯的第一天即 月 日为春季 月第 个侯的第一天即 开始; 月第 个侯的第一天即5月 日为夏季开始 月第4个侯的第一天即 日为夏季开始, 开始;5月第 个侯的第一天即 月16日为夏季开始, 前一日为春季结束
3.积温和农业指标温度 3.积温和农业指标温度
计算方法
D= Σ Xi − X nX ×100%
ΣXi X= n
其中Xi为某一时期的降水量, 其中Xi为某一时期的降水量,X 为多年同期平均 Xi为某一时期的降水量 降水量。 降水量。
作表3:月平均相对变率 1 D 用月平均相对变率画 图7:逐月降水变率曲线图 7:逐月降水变率曲线图 ②年相对变率 用51-80年的降水资料求年相对变率 51-80年 根据年相对变率和月平均相对变率分析武汉降水 根据年相对变率和月平均相对变率分析武汉降水 年相对变率 的稳定性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某 年 春 季 稳 定 通 过 10
二、五日滑动平均法
日期 日均温 时段 3.7 8.0 7-11 8 5.6 8-12 9 5.8 9-13 1010 9.8 10-14 10. 1111 10.2 11-15 1212 7.9 12-16 10. 1313 10.7 13-17 1414 9.1 14-18 13. 1515 13.1 15-19 1616 8.3 16-20 1717 7.6 17-21 10. 1818 10.3 18-22 11. 1919 11.4 19-23 14. 2020 14.5 20-24 11. 2121 11.3 21-25 2222 9.0 22-26 10. 2323 10.4 23-27 2424 8.2 24-28 2525 8.8 25-29 9.8 26-30 26 26五日均温 7.8 7.8 8.8 9.5 10. 10.2 9.8 9.8 9.7 10. 10.1 10. 10.4 11. 11.0 11. 11.3 11. 11.3 10. 10.7 9.5 9.2 10. 10.0 9.9 10. 10.5 11. 11.4 日期 日均温 12. 27 12.7 10. 28 10.0 11. 29 11.0 13. 30 13.6 14. 31 14.6 14. 4.1 14.6 13. 2 13.9 15. 3 15.2 16. 4 16.6 15. 5 15.9 10. 6 10.2 19. 7 19.5 15. 8 15.4 10. 9 10.0 10 7.7 11. 11 11.1 12. 12 12.8 13.7 13 13. … 10. >10.0 时段 2727-31 2828- 1 2929- 2 3030- 3 3131- 4 1- 5 2- 6 3- 7 4- 8 5- 9 6-10 7-11 8-12 9-13 1010-14 …… …… 五日均温 12. 12.4 12. 12.0 13. 13.6 14. 14.4 15. 15.0 15. 15.2 16. 16.2 17. 17.3 17. 17.3 16. 16.0 14. 14.4 12. 12.7 11. 11.4 11. 11.1 12. 12.0 …… ……
三、气温
1.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
横坐标以15小格 附图4: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横坐标以 小格 : 为一个月、纵坐标以 小格为一度 小格为一度) 为一个月、纵坐标以5小格为一度)
从图中分析以下内容: 从图中分析以下内容: ①最热月和最冷月 春温、秋温的比较, ②月际变化 春温、秋温的比较,春、秋季节温度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提纲
一 概况 二 太阳辐射和日照 三 气温 四 降水 五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六 农业气候分析
一、概况
1.地理位置 1.地理位置
武汉气象台的地理位置: 武汉气象台的地理位置: 30°38ˊ 30°38ˊN,114°04ˊE,27M 114°04ˊ
2.气候属区 2.气候属区
亚热带气候区 3.气候属性:亚热带季风气候 4.主要农业气候特征
小结 气候属性 主要农业气候特征
变化速度。 变化速度。
③极端气温 极端气温表示的是某一时刻出现的极值温度, 注意 极端气温表示的是某一时刻出现的极值温度,
应与平均最高、最低温度区别 应与平均最高、
温度( 温度(℃)
30 -
25 -
20 -
15 -
10 -
5
-
0
-
-5 -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月份) 月份
温度分布直方图与曲线图
积温的统计
1.日平均气温在春季第一次通过某一界限温度 1.日平均气温在春季第一次通过某一界限温度 的日期,称为该界限温度的起始日期 起始日期; 的日期,称为该界限温度的起始日期;秋季最 后通过同一界限温度的日期,称为该界限温度 后通过同一界限温度的日期, 终止日期。 的终止日期。 2.由于温度的波动, 2.由于温度的波动,春、秋季温度可能在某一 由于温度的波动 界限温度值附近升降几次,因此,采用“ 界限温度值附近升降几次,因此,采用“稳定 通过”的方法来确定界限温度得初日和终日。 通过”的方法来确定界限温度得初日和终日。
S’ D S’+D
二、太阳辐射和日照
3.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 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
日照时数 ×100% 日照百分率= 可照时数
附图2:逐月日照时数直方图 : 附图3:逐月日照百分率折线图 : 分析内容:日照时数的年变化、日照百分率的意义等。 分析内容 日照时数的年变化、日照百分率的意义等。 日照时数的年变化
3.干燥度 一地一定时段内的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 干燥度
降水量的比值,叫做干燥度( )。 降水量的比值,叫做干燥度(K)。 K=W0/R W0表示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在地面或农田充分供水时 的蒸发量,按一年的时间段计算,大约为大于10的活 的蒸发量,按一年的时间段计算,大约为大于 的活 动积温的0.16倍。因此有: 动积温的 倍 因此有:
0.027t-0.162 0.086t-1.42 1.00 -0.83t+3.67 0 6℃≤t<21℃ ℃ < ℃ 21℃≤t<28℃ ℃ < ℃ 28℃≤t<32℃ ℃ < ℃ 32℃≤t<44℃ ℃ < ℃ t≤ 6℃或 t≥44℃ ℃ ℃
g(t)=
3.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计算方法是: 计算方法是:
五、农业气候生产潜力(4-10逐月)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10逐月) 逐月
10月各级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作表4:4-10月各级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4 5 6 7 8 光合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籽粒产量=干物质产量× 籽粒产量=干物质产量×0.35 9 10 年 籽粒产量
六、农业气候分析
农业指标温度( ①农业指标温度(P79) 农业上常用的指标温度有0℃ 5℃、10℃、 0℃、 农业上常用的指标温度有0℃、5℃、10℃、 15℃、20℃。 5℃为作物生长期 10℃为喜 为作物生长期; 15℃、20℃。其中 5℃为作物生长期;10℃为喜 温作物生长期。 温作物生长期。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用图4(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求: 5℃的初 终日期, 的初、 ≥5℃的初、终日期,持续天数 10℃的初 终日期, 的初、 ≥10℃的初、终日期,持续天数 ②积温 10℃的活动积温 的活动积温、 用图4求 ≥10℃的活动积温、有效积温

在第六部分详 细论述
二、太阳辐射和日照
要求通过分析各要素的变化规律, 要求通过分析各要素的变化规律,结合所学的 理论知识,分析各要素的变化原因。 理论知识,分析各要素的变化原因。 1.太阳辐射的年变化; 太阳辐射的年变化; 太阳辐射的年变化 2.光合有效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 计算式: 计算式 PAR=0.5(Rsb +Rsd) 逐月太阳直接辐射、 图1:逐月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光合 逐月太阳直接辐射 散射辐射、总辐射、 有效辐射直方图 分析太阳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的总体变化规律, 分析太阳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的总体变化规律, 特殊变化。 特殊变化。
>10.0 10.
温度(0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月份) 月份
终日
初日
温度分布直方图与曲线图
四、降水
除年相对变率,其余用71-80年的降水资料) (除年相对变率,其余用 年的降水资料) 1.降水的年变化 降水的年变化 ①降水的年变化 :逐月降水量直方图,说明降水年变化规律、 附图6:逐月降水量直方图,说明降水年变化规律、 降水显著增多的月份,并分析原因。 降水显著增多的月份,并分析原因。 ②降水的季节分配 作表2:降水的季节分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