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与知觉障碍和运动的关系
神经系统对感觉和运动的调控
感觉处理:大脑对 感觉信息进行加工 和处理
感觉输出:通过运 动系统做出反应
感觉与行为的关系 :感觉信息影响行 为决策,行为反馈 感觉信息
运动的调控
运动神经元
定义:负责控制和调 节肌肉收缩的神经元
功能:接受来自大脑 皮层的指令,通过神 经递质传递信号,控
制肌肉收缩
分类:α运动神经元、 γ运动神经元、β运动
神经系统对感觉和运动的调控
汇报人:XXX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感觉的调控 运动的调控 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神经系统与感觉运动的疾病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神经元
定义: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信息 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功能: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 分类: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运动控制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运动的调节机制
运动神经元:控制 肌肉收缩和舒张
运动中枢:位于大 脑皮层,负责协调 和控制运动
运动反射:通过神 经反射,实现对运 动的快速调节
运动学习:通过反 复练习,形成稳定 的运动模式
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学习与记忆
记忆:存储、保持和回忆信 息的能力
学习:通过经验改变行为和 认知的过程
感觉的调节机制
感觉传入:通过感觉神经将外界刺激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感觉整合: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将传入的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 感觉编码:将整合后的感觉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以便于存储和传输 感觉输出:将神经信号传递到效应器,产生相应的感觉和运动反应
感觉与行为的联系
感觉输入:通过感 觉器官接收外界刺 激
神经元
损伤:运动神经元损 伤会导致肌肉萎缩和
瘫痪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精神障碍的症状学三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精神障碍的症状学三1、单选感觉和知觉的主要区别为()A.前者是人脑对客观刺激所产生的孤立的意识活动过程,后者是对外界事物外部表现及其相互间表面联系的反映B.前者是对外界事物刺激的歪曲(江南博哥)的感知过程,后者是对外界事物刺激的正确感知过程C.前者是缺乏相应外界事物刺激时人脑的感知体验,后者是外界事物刺激时人脑的感知体验D.前者是对某一具体事物各种属性及它们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后者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反映E.前者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反映,后者是对某一具体事物各种属性及它们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一切较高级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考生只有掌握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才能区分各种感知觉障碍,知觉障碍是临床上许多精神障碍常见的症状。
感觉通常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某一具体事物各种属性及它们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感觉的材料越丰富,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
孤立的感觉是很少见的,人们是依赖于知觉的形式将客观事物反映到意识中来,知觉反映事物外部表现及相互间表面联系。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E。
2、单选感知综合障碍和错觉的区别是以下哪项()A.对客观刺激,前者完全歪曲,后者部分歪曲B.对客观刺激,前者部分歪曲,后者完全歪曲C.对客观刺激,二者均完全歪曲D.对客观刺激,二者均部分歪曲E.对客观刺激,二者完全歪曲和部分歪曲均存在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感知综合障碍是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整体感知是大致正确的,但对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等产生错误感知。
错觉是歪曲的知觉,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二者共同点是均存在客观刺激,区别是前者是部分歪曲的知觉,后者是完全歪曲的知觉。
本题答案为B。
3、单选患者男,工人。
医生问:“你叫什么名字?”答:“你上课,水流哗哗响,人民都兴高采烈,我的眼睛不好,可能是感染了,有两个问题不懂,我想参加运动会,但手指甲不好……”此症状是()A.思维不连贯B.思维云集C.思维贫乏D.思维中断E.思维破裂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思维不连贯是在严重意识障碍情况下产生,表现为患者言语杂乱,语句片段或不成句,毫无主题可言,几乎难以理解,多见于感染中毒、颅脑外伤引起的意识障碍和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知觉依赖于感觉提供的信 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组 织和解释。
感觉和知觉在个体和环境 互动中相互依存,共同发 展。
04
CATALOGUE
感觉与知觉的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感觉与知觉在教育中的应用广泛,它们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感知特点 ,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 多种方式呈现知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感知需求。
研究感知觉的神经机制,探索大脑如何处理感觉信息,揭示感知 觉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探索机器如何模拟人类的感知和认知 过程,实现机器感知和智能。
心理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探索感知觉如何影响人类的社 会行为和文化发展。
感觉与知觉的神经科学研究
颜色知觉
是指个体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感 知,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颜色。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选择性
恒常性
组织性
知觉具有将感觉信息整合成有 意义整体的能力,即使某些部 分缺失或模糊,也能通过整体 来感知事物的完整形态。
在多种感觉信息中,人们会优 先选择某些信致的。
神经元编码机制
研究单个神经元如何编码感觉信 息,揭示神经元放电的规律和感 知觉的内在联系。
大脑皮层的功能区
划
研究大脑皮层不同区域在感知觉 过程中的作用,解析不同功能区 的神经元活动和相互联系。
跨感官整合
研究不同感官之间的信息整合机 制,揭示大脑如何将来自不同感 官的信息整合成完整的感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
感知觉与运动
forword
躯体感觉与运动 视觉与运动 听觉与运动 嗅觉/味觉
躯体感觉
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触(粗)觉 躯干和四肢的本体觉
一、感觉分类
痛觉
温度觉
触觉
浅感觉
深感觉
运动觉
位置觉
震动觉
压觉
复合感觉
触觉定位觉 形体觉
两点辨别觉 重量觉
表皮层 游离神 经末梢
真皮层
Ruffin 经 经
视 觉
视神经 视交叉
外侧膝状核
视觉中枢
视脑 神神 经
经
听 觉
嗅 觉
嗅神经球茎
嗅 神 经 球 茎
脑 神 经
相应中枢
知觉障碍
失认症和失用症 失认症:视觉失认、空间失认、听觉失 认、身体失认、触觉失认 失用症:肢体运动失用、观念运动、结 构失用、穿衣失用、观念失用、面口失 用、拮抗失用、步行失用。
薄束核和楔束核 (第2级神经元) 在此更换神经元 后,发出二级纤维, 左右交叉,形成丘 系交叉,交叉后的 纤维在两侧上升称 内侧丘系,经脑桥、 中脑至
背侧丘脑的腹后核 (第3级神经元) 在此更换神经元后 发出投射纤维,经 内囊后肢投射到大 脑皮质中央后回的 上2/3区和中央旁小 叶的后部。
头面部痛、温觉和触觉
Pacini 环层小体
浅感觉
痛、温觉和触觉属于浅感觉。
第1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属假单极神经 元),其周围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皮肤的痛、 温和触觉感受器,back 脊髓灰质后角(第2级神经元)。更换神经元 后发出纤维,先向对侧斜升1~2个脊髓节段, 至对侧外侧索的前部和前索上升形成脊髓丘脑 束,back 背侧丘脑腹后核(第3级神经元)。更换神经 元后发出的投射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 回的上2/3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back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教学目的】1.掌握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关系以及分类2.理解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的概念及其关系3.应用感觉和知觉规律解释一些生活现象6. 实践活动【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 2. 讲授法 3. 问题讨论 4. 实例分析 5. 习题辨析【教学重点】1.感觉的概念2.感觉规律3.知觉的基本特性【教学难点】1.感觉的概念2.感觉的测量3.知觉的恒常性【解决办法】1.实践活动 2. 实例分析 3. 课堂讨论【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过程】第一节感觉一、感觉的概述(一)概念1.定义:感觉是人脑......的反映..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2.分析: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感觉形成一般要经过以下阶段2、辅助结构(耳廓)收集信息 3、感觉器官(选择、转换、编码)3.作用:A.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B. 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该实验表明,感觉虽然是一种低级的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条(二)种类—根据刺激的来源1.外部感觉(刺激来自人体外部)1)视觉据统计人类信息的8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
【盲点自测】在视网膜上有一点,没有视觉细胞,当光线投射其上时并不能产生视觉反应,称该点为盲点。
将此页置于正前方20公分处,左眼闭合,只用右眼注视左端“十”,然后前后移动书页,将会发现右端的黑圆形消失。
在此距离的黑圆形,它的影像正投射在盲点上。
此时,右眼注视上图的“十”,且保持书页不动,此时上图中黑线上的缺口部分即消失,看起来黑线是连续的,说明平时不觉盲点存在的原因,这是由于知觉的原因,即把刺激结合成有意义的信息。
这个现象再次证明了视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脑(一种主观反映)。
2)听觉1、刺激(个别属性)【颅骨传音】当我们把声音用磁带录下来再次播放时,总觉得声音怪怪的,不象是自己平常的声音。
动作能力与认知-运动整合模型
动作能力与认知-运动整合模型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整篇文章所探讨的主题——动作能力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运动整合模型在这一领域的应用。
动作能力是人类通过动作完成各种任务的能力,它不仅包括基本的身体动作,如走路、跑步、跳跃等,还涉及到更复杂的技能,如体育运动、舞蹈等。
与此同时,认知是指个体在感知、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过去,动作能力和认知被视为两个独立的领域,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动作能力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是动作控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在运动执行过程中,认知过程对动作的执行起着关键作用。
例如,注意力的分配、决策制定和反应选择等认知过程会影响到动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动作执行过程中获得的反馈信息也会对认知进行调节和修正。
因此,了解动作能力与认知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提高运动技能和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动作能力和认知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学者提出了运动整合模型。
该模型认为动作能力和认知是相互整合的,二者相辅相成。
运动整合模型首先从神经层面探讨动作和认知的关系,揭示了大脑皮层在动作控制和认知加工中的共同神经基础。
在此基础上,该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动作和认知的信息传递机制、感知-行动循环以及认知对动作执行的调节作用。
运动整合模型在认知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通过研究认知训练对动作能力的影响,可以开发出针对运动技能改善和认知提升的训练方法。
此外,运动整合模型还可以为认知障碍和运动障碍的康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策略。
因此,深入研究和探索动作能力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运动整合模型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前景。
通过本文的系统介绍和阐述,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动作能力与认知的相互关系,以及运动整合模型在该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前景。
这不仅对于专业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有助于大众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动作能力和认知水平。
1.2 文章结构本篇长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引言部分将概述动作能力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并阐明本文的目的。
心理学中的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中的感觉与知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感觉和知觉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心理过程,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和适应周围的世界。
感觉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最初的、最直接的体验,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解释。
感觉是指通过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从环境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朵红色的花,我们的眼睛接收到了光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这就是视觉感觉。
同样,当我们听到一首动听的歌曲,耳朵接收到声音的振动,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这就是听觉感觉。
除了视觉和听觉,还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形式。
每种感觉都有其特定的感觉器官和相应的刺激类型。
例如,眼睛对光敏感,耳朵对声音敏感,鼻子对气味分子敏感,舌头对化学物质敏感,皮肤对压力、温度和疼痛等敏感。
感觉的阈值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不同的感觉具有不同的阈值,例如,我们能够察觉到非常微弱的光线变化,但对于微小的气味变化可能不太容易察觉。
感觉的适应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当我们持续暴露在某种刺激下时,感觉器官会逐渐适应这种刺激,使得我们对它的感受性降低。
比如,当我们刚进入一个充满花香的房间时,能够明显地闻到花香,但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可能就不再那么敏锐地感觉到花香了。
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组织、解释和赋予意义的过程。
知觉不仅仅是对感觉信息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和具有意义构建的过程。
知觉的选择性使得我们能够从众多的刺激中选择出对我们来说最重要或最相关的信息。
比如,在一个嘈杂的聚会中,我们能够专注于与我们交谈的人的声音,而忽略其他背景噪音。
知觉的整体性让我们能够将不完整的、分散的感觉信息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例如,即使我们只看到一个物体的部分,也能够根据经验和知识判断出整个物体的形状和性质。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我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释和理解所感知到的事物。
同样的一个图像,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取决于他们的知识背景、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
感觉统合训练与知觉-动作训练比较分析
感觉统合训练与知觉-动作训练比较分析摘要:知觉-动作训练作为特殊儿童的康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相比已被纳入特殊教育课程而又备受争议的感觉统合训练,二者虽然同根同源,但又差异颇多。
本文旨在从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训练对象、训练目标与训练内容、诊断评估等方面分析阐述二者的异同,明晰其优特之处,以服务于实践教学。
关键词:习感觉知觉感觉统合训练知觉-动作训练中图分类号:G76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9)10-0118-03(大连市旅顺口区特殊教育中心辽宁大连116041)一、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与知觉是人的认识活动发展的两种不同水平,是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复杂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基础,当儿童的大脑发育受阻、有障碍时,感知觉也会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心理过程的正常发展。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按照刺激来源于身体的外部或内部,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知觉是对客观物体所产生的各种感觉的结合,是对物体的整体的认识。
知觉来源于感觉,但高于感觉。
知觉与感觉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所以感觉和知觉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2]感觉统合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爱尔思博士在1972年提出,儿童动作、智力、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感觉统合的能力。
所谓感觉统合就是将人体各个器官接收到的感觉信息,经过大脑分析处理,实现对事物的总体知觉。
人的感觉统合一般分为视觉统合、听觉统合、触觉统合、前庭统合和本体统合。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个体的某一感觉系统、感觉系统之间、感觉系统与运动系统之间的信息组织和整合不协调,导致信息统合过程发生异常,出现对刺激的不敏感或过分敏感、行为顾此失彼等现象,可表现在运动、学习、社交、情绪、语言和注意力等多方面。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基于儿童的神经系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给予儿童听觉、视觉、前庭觉、本体觉的全身刺激,引导儿童对感觉刺激进行适当反应,促使儿童感统之间的协调,减少因感统失调引起的生活、学习的负面影响。
心理学讲稿之第五章 感觉与知觉
第五章 感觉与知觉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感知觉的种类,理解感觉和知觉的规律,了解社会认知中常见的几种效应,在教育教学中能够运用感觉和知觉规律教学重点: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及关系,感觉和知觉的规律教学难点:感觉和知觉的规律,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及关系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课时:5具体内容: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通过感觉,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通过知觉,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
本章主要讲解五个问题:一是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二是介绍感觉和知觉的种类三是学习感知觉的规律四是社会知觉五是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的概述一、感觉(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在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客观事物都具有各自不同属性。
当某一事物出现在人们面前,它的不同属性作用于人的不同感官,人脑中就会产生对这一客观事物的不同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这就是感觉。
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最初级的反映,也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感觉具有以下特点: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由于感觉是对当前事物的反映,是眼前的、现时的,因此,记忆中再现的事物属性的映象,幻觉中的各种类似于感觉的体验等不是感觉。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通过感觉我们只能知道事物的声、行、色等个别属性,还不能把这些属性整合起来整体地反映客观,也还不知道事物的意义。
不过人的感觉并不是同时只能反映事物的一种属性,它可同时反映事物的多种属性,只不过这些属性在人脑中没有形成相互联系,从而不能对事物产生一个总体认识。
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以及对起意义的揭露是比感觉更高级的心理过程的机能,然而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必须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感觉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的产生是分析器工作的结果。
大脑各部位功能及障碍
一、额叶
额叶的解剖结构
额叶,以中央沟为其后界,前至额极,分为背面、 侧面、内侧面与眶面(底面),它是人类大脑两 半球发展最晚的部分,约占大脑皮质的三分之一。
大脑半球的额叶由四部分组成:运动区(Brodmann 氏第4区)、前运动区(第6,8区)、额前区(第9, 10,45,46区)和额叶底部(9-13,24,32区)。 运动区:指初级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及旁 中央小叶的前份,相当于Brodmann氏第4区。此区 的功能是支配对侧半身的精细的与高度技巧性的 自主运动,尤其是面部与肢端的运动。
面臂腿初级感觉缺失(假性丘脑感觉综合征):各种初级 感觉(痛觉、触觉、温觉、振动觉)缺失,呈面臂腿分布, 常保留位置觉、辨别觉、实体觉。顶叶前下部梗死,累及 顶叶盖部、缘上回前部、岛叶后部。 单纯辨别感觉缺失(皮质感觉综合征):肢体的一个或两 个部分出现辨别觉障碍,伴有上肢麻木感。感觉障碍可以 是手-口分布,左侧口周及手的辨别觉缺失,图形觉受损, 实体觉和位置觉丧失。或出现分离性辨别觉缺失,即图形 觉、感觉异常和质地再认受损,保留位置觉、两点辨别觉 和实体觉。顶叶后上部病变。
③辅助运动区:在额叶的内侧面,相当于第6及8 区的额叶内侧面部分,在扣带回上方、与双侧半 球运动中枢的协同活动有关。 ④文字书写中枢(Exner区):仅在左侧额中回的后 端。 ⑤运动性语言中枢(Broca区):仅在左侧额下回的 后端。
额前区:位于前运动区之前直至额极。此区与大脑皮质其 他各区有广泛的联系,既不是感觉的终着站,也不是运动 的始发站,而被认为是一个广泛的联合区,与人类的适应 性行为有关。 额叶损害所致的额叶征候群,高级感觉的临床障碍很不明 显,限于实验性检查时,才可能有所发现,其主要的临床 表现在于高级躯体运动、眼球运动与语言运用。此外,通 常有明显的精神心理活动的障碍。 额叶底内侧部:即眶回,包括眶直回、眶外回、眶前回、 眶后回与眶内侧回。此部与边缘系统连接具有抑制本能行 为的功能,与情绪活动及植物神经功能有关。
精神障碍症状学之感知觉障碍
2
幻觉
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虚幻知觉体验。
听到并不存在的声音。
2.1.1
幻听
是精神科最常见症状;其中,言语性幻听最常见。 多种精神障碍
评论性、议论性、命令性幻听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
2.1.2
幻视
看到并不存在的事物。
精神分裂症、谵妄状态
2.1.3
幻味
尝到并不存在特殊的怪味道。 拒食。常与被害妄想并存。
觉并存)。听到-同时听到。
伴随现实刺激出现,某感官功能活动状态时,同时出
2.3.2 反射性幻觉 现涉及另一感官的幻觉(涉及两个不同感官,正常知 精神分裂症
觉与幻觉并存)。听到-同时看到。
2.3.3 入睡前幻觉 出现在入睡前,闭眼即出现幻觉体验(幻视)。
2.3.4
心因性幻觉
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内容与心因有密切 联系。
(体感异常) 疑病观念。
虑障碍等。
(二)知觉障碍
知觉:感觉基础上,大脑对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进行整合, 结合以往经验,形成的整体印象。
症状
表现
病症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多为错听、错视。
1
错觉
正常人-光线暗淡时错视;恐惧、紧张、期待时错听。 可验证纠正。
谵妄状态、正常人
病理性错觉-意识障碍时出现,常带恐怖色彩。
、虚无妄想或被害妄想同时出现。
2.2.1
真性幻觉
来自于客观空间,通过感官获得的幻觉。内容生动逼 真,述亲自见闻,深信不疑。
存在于主观空间,不通过感官获得的幻觉。内容模糊
2.2.2 假性幻觉 不清,述非亲自见闻,而是脑内隐约出现,但仍肯定
的相信。
伴随现实刺激出现,某感官功能活动状态时,同时出
运动障碍学
深感觉(本体感觉)
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和四肢) 第1级神经元:脊神经节细胞,周围突至肌、
腱、关节、骨膜等处的感受器,部分至皮肤 的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内侧部,沿后 角内侧进入脊髓后索,1/4纤维沿楔束、 薄束上升至延髓下部背侧楔束核、薄束核, 还有部分纤维止于后角细胞,再发纤维至楔 束核、薄束核;
特殊感觉
味觉、嗅觉、平衡感觉、听觉、视觉。均是 颅神经的感觉神经
与运动有关的是视觉、平衡感觉。
知觉障碍
感知perception 认知cognition
运动控制障碍的康复
评定:肌力和肌肉张力、运动分析、ADL 治疗:
物理治疗:牵张、肌力、平衡/协调、步态、理疗 作业治疗:ADL 矫形器:AFO、KAFO、FO 药物:口服、鞘内、注射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 心理治疗 手术治疗
平衡觉区:中央后回下方、头面代表区附近。 味觉中枢:顶叶的岛盖部和附近的脑岛周围皮质。 嗅觉区:海马旁回的钩回附近。 听区:大脑外侧裂下壁的颞横回上(41、42区)。 视区:位于Brodman17区,其传入纤维来自于外侧
膝状体核,左右交替止于视皮质。
躯体感觉障碍
周围神经性:周围神经性感觉障碍是由神经 丛、神经干、神经纤维损坏而引起,在神经 支配区域内出现异常。如多发性神经炎、糖 尿病性神经病等。
周围性神经疾病或损伤:出现典型的下运动 神经元瘫痪;深浅感觉障碍也会对运动机能 形成相应的影响
病因
骨关节疾病或损伤:运动范围异常,姿势异 常或畸形等运动障碍
肌肉病变或损伤:肌力异常,肌张力异常等 运动障碍
肌腱与韧带损伤:导致运动活动范围异常 神经肌肉接合处病变:肌力减退 呼吸循环代谢系统病变或损伤:全身体力下
感知觉与运动
背侧丘脑腹后核 (第3级神经元)
脊髓灰质后角 (第2级神经元)
第1级神经元位 于脊神经节
躯 干 丘脑 和 四 肢 的 痛 、 温 、 触 ( 粗 ) 觉 传 导 通 路
躯干和四肢的本体觉传导通路
本体觉传导通路
此通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 (假单极神经元)的胞体
位于神经节内,其周围突 分布于肌、腱、关节及皮 肤的感受器,中枢突进入 脊髓同侧后索。其中来自 第5胸节以下的纤维组成 薄束,来自第4胸节以上 的纤维组成楔束。
薄束核和楔束核 (第2级神经元)
在此更换神经元 后,发出二级纤维, 左右交叉,形成丘 系交叉,交叉后的 纤维在两侧上升称 内侧丘系,经脑桥、 中脑至
球 茎
经
相应中枢
知觉障碍
失认症和失用症 失认症:视觉失认、空间失认、听觉失
认、身体失认、触觉失认 失用症:肢体运动失用、观念运动、结
构失用、穿衣失用、观念失用、面口失 用、拮抗失用、步行失用。
游离神 经末梢
Ruffini小体
浅感觉
痛、温觉和触觉属于浅感觉。
第1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属假单极神经 元),其周围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皮肤的痛、 温和触觉感受器,back
脊髓灰质后角(第2级神经元)。更换神经元 后发出纤维,先向对侧斜升1~2个脊髓节段, 至对侧外侧索的前部和前索上升形成脊髓丘脑 束,back
背侧丘脑的腹后核 (第3级神经元)
在此更换神经元后 发出投射纤维,经 内囊后肢投射到大 脑皮质中央后回的 上2/3区和中央旁小 叶的后部。
头面部痛、温觉和触觉
知觉障碍的分类
知觉障碍的分类以下是 9 条关于知觉障碍分类的内容:1. 空间知觉障碍,就好像你明明看着眼前的桌子是方的,可在某些时候它却好像变了形,变得奇奇怪怪的,这多神奇呀!就像那次我朋友看一幅画,硬是说画里的房子歪歪扭扭的,其实那房子明明很正常啊!2. 时间知觉障碍,你有没有过觉得时间一会儿快一会儿慢的感觉呢?有时候感觉一天眨眼就过去了,有时候又感觉一分钟都好漫长,这难道不像是时间在和我们开玩笑吗?比如说等人的时候,那每一秒都感觉像过了一年似的!3. 运动知觉障碍,想象一下,球明明朝你直直飞过来,你却看成是歪着飞的,这搞错了方向可不行呀!我见过有人走路的时候,感觉他老像是要往一边歪,后来才知道是运动知觉出了问题。
4. 错觉,哎呀呀,明明是一条直直的路,怎么有时候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呢?这多让人迷惑呀!就像有次我在沙漠里,远远看去一个小沙丘就像一座大山一样!5. 幻觉,这可不得了,没发生的事情却感觉像真的一样在眼前,这难道不是很奇特吗?就像有人说自己看到了不存在的小精灵在眼前跳舞,这可太玄乎了!6. 感知综合障碍,一个东西明明是完整的,可却感觉是破碎的或者变形的,这太奇怪了吧!有次我看到一个雕塑,我朋友非说那雕塑的胳膊一会儿长一会儿短,这就是感知综合障碍呀!7. 视物变形症,看到的东西都变了形状,这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呢!你能想象看到的苹果变成了三角形的吗?真的会让人大吃一惊!8. 空间定位障碍,在熟悉的地方都能迷路,这多让人哭笑不得呀!我的一个叔叔就经常在自己家小区里找不到回家的路,真的很让人担心呢!9. 体象障碍,总觉得自己的身体哪里不对劲,要么觉得自己变胖了,要么觉得某个部位怪怪的,这种感觉可真不好受。
就像一个姐姐整天对着镜子说自己的脸变大了,其实根本没变化呀!我的观点结论:知觉障碍的分类真的很神奇也很复杂呀,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表现,了解这些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些奇怪的现象呢!。
影响运动知觉的个因素
外界干扰和噪音
视觉干扰
来自观众、场地布置和其他运动员等的视觉干扰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知觉,使他们对 运动过程的细节产生错误的感知。
噪音和声音
来自人群、媒体和其他环境因素等的噪音和声音可能会分散运动员的注意力,使他们对运 动过程的细节产生错误的感知。
光线条件
光线条件如强光、阴影或闪烁的灯光等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知觉,使他们对运动过程 的细节产生错误的感知。
03
触觉因素
接触物体的表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和温度
表面质地
接触物体的表面质地会直接影响我们对物体运动速度和方向 的感知。例如,光滑的表面比粗糙的表面感觉运动速度更快 。
温度
接触物体的温度也会影响我们的触觉感知。高温物体比低温 物体感觉运动速度更快,而非常热的物体可能会导致我们无 法忍受并迅速移开手。
接触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形状
接触物体的形状会影响我们对物体运动方式的感知。例如,球体在滚动时看 起来比同样大小的立方体运动速度更快。
大小
接触物体的尺寸大小也会影响我们对物体运动速度的感知。大型物体比小型 物体感觉运动速度更慢。
接触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速度
接触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影响我们感知的主要因素之一。快速移动的物体比缓慢移 动的物体会感觉更加运动。
影响运动知觉的个因素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视觉因素 • 听觉因素 • 触觉因素 • 运动经验因素 • 其他因素
01
视觉因素
视觉清晰度
总结词
视觉清晰度是影响运动知觉的重要因素之一。
详细描述
视觉清晰度是指人们观察物体时,能够清晰地感知物体的细节和特征的能力。在 运动知觉中,视觉清晰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运动物体的感知效果。如果视 觉清晰度不足,人们就无法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速度和距离。
儿童感知觉与动作的发展
2.知觉
❖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外部世界的大量 刺激冲击我们的感官,我们倾向于有选择地输入信 息,把感觉信息整合、组织起来,形成稳定、清晰 的完整映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意识到孤立 的感觉,我们的头脑总是不断地对感觉信息加以组 织的,形成对事物的整体知觉。
2.知觉
❖ 刚果的俾格米(Pygmi)人居住在枝叶繁茂的热带 森林中。人类学家特恩布尔曾经描述过这些人及其 生活方式。有些俾格米人从来没有离开过森林,没 有看到过开阔的视野。当特恩布尔带着一位名叫肯 克的俾格米人第一次离开居住地大森林来到一片高 原时,他看见远处的一群水牛时惊奇地问:“那些 是什么虫子?”当告诉他这是水牛时,他哈哈大笑, 说不要说傻话。尽管他不相信,但还是仔细凝视着, 说“这是些什么水牛?怎么会这么小?”当越走越 近,这些“虫子”变得越来越大时,他感到不可理 解,说这些不是真正的水牛。
▪ 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触觉、痛 觉、温觉等)、动觉、平衡觉等。
2.知觉
❖ 知觉: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人脑对外界的整体的 看法和理解,它为我们对外界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 和解释。在 认知科学中也可看作一组程序,包括获 取感官信息、理解信息、筛选信息、组织信息。
❖ 当我们行走在林荫道上,不仅看到各种颜色,听到 各种声音,闻到各种气味,而且认识到这是美丽的 街心花园,那是汽车在行驶,人群川流不息,即在 我们头脑中产生了花园、汽车、人群的整体形象。 这就是知觉。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注 意什么?
3.儿童基本感觉能力的发展
(1)听觉 • 胎儿的听觉反应:6个月以上的胎儿对突然的声响能够做出
动作反应:如翻身、踢腿。 • 母亲的心跳对新生儿具有安抚作用。 • 新生儿喜欢乐音而不是噪音,喜欢人的声音,偏爱母亲的声
关于感觉和知觉的一般论述
关于感觉和知觉的一 般论述
一、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具体的说,事 物(物体)的个别属性(信息)通过器官 神经进入人脑,并在大脑中引起的心理活 动就是感觉。感觉是人一切认识活动的基 础和开端,是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成分。
讲到感觉,我们常常用到这样一个词, 即感觉能力。心理学对感觉能力有一个专 用名词,叫感受性。感受性是指对刺激的 用名词,叫感受性。感受性是指对刺激的 感受能力。如何衡量一个人的感觉能力呢? 心理学上用感觉阈限的值来说明。能够引 起感受的那种来源最小量叫感觉的绝对阈 限。某分析器能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称之为绝对感受性。感觉阈限和感受性成 反比关系。
5、肤觉 触觉、压觉和冷、温觉是皮肤最经典的感觉。触觉的任务是由 皮肤和毛发完成的。触觉感受器原则上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神经冲动。 这些感受器种类不同,对机械刺激的敏感度及其在皮肤上的分布密度 和深度也不同。微弱的机械刺激作用于皮肤的浅层引起触觉。较强的 机械刺激伤害作用于皮肤的深层引起压觉。人指尖的掌面对触觉最敏 感。皮肤不同部位对两点同时的触觉刺激的分辨能力也不同。指尖和 口唇的两点分辨阈是2 5mm,而背部可达几十mm,相差几十倍。 口唇的两点分辨阈是2—5mm,而背部可达几十mm,相差几十倍。 触觉器官会告诉我们物体的不同性质和不同质感,比如说这个 物体是木质的还是金属的,是软和硬、黏和滑、有无弹性等感觉,使 我们对外界的认识更清楚。 触压觉的感受器有4种,其性质各异。分别为Meissnere触觉小体、 触压觉的感受器有4种,其性质各异。分别为Meissnere触觉小体、 Pacinian环层小体、Mekel感受器和Ruffini小体。脊髓后索的薄、楔束 Pacinian环层小体、Mekel感受器和Ruffini小体。脊髓后索的薄、楔束 及侧索的脊髓丘脑束是躯体触压觉的主要上行传导束,三叉神经是头 部触压觉的主要传入纤维。它们分别经脑干的内侧丘系和三叉丘系达 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和腹后内侧核,然后主要投射到大脑皮层的中央后 回,产生触压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感觉
由感受器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感觉传导系统 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后,在脑中的反映。 • 感觉的分类 躯体感觉: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 特殊感觉:嗅觉、视觉、听觉、味觉。
• 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的末梢结构,与脊神经节的 神经元相连,再经后根进入脊髓,进入相应传导 通路。
• 感受器分类 皮肤浅表感受器 深感觉感受器
皮肤浅表感受器
深感觉感受器
感觉神经
(一) 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 1.躯干、四肢的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分布于躯干 和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传递痛、温度觉的中枢突经后根 外侧部进入脊髓的背外侧束,然后终于第2级神经元。传 递粗略触觉的中枢突经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上升 1~2节段后,终于第2级神经元。第2级神经元脊髓第Ⅰ、 Ⅳ和V层发出第2级纤维组成脊髓丘脑束,终于背侧丘脑 的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元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发出的 纤维经内囊后脚,投射到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 的后部。
。
脊髓节段
皮肤的脊髓节段
感觉中枢
躯体感觉障碍
二、感觉障碍的分型及特点
(一)周围神经型感觉障碍
1.末梢型:出现对称性四肢远端的各种感觉障碍, 越向远端越重,呈手套、袜筒型,伴相应区运动 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2.神经干型:周围神经某一神经干受损害时,其支 配区域的各种感觉呈条、块状障碍。
3.后根型:某一脊神经后根或后根神经节受害时, 在其支配的节段范围皮肤出现带状分布的各种感 觉减退或消失,并常伴有放射性疼痛,即神经根 痛。
半侧空间失认
失用症
(五)内囊型感觉障碍
特点为肢体重于躯干、肢体远端重于 近端、深感觉受累重于痛、温觉。常 合并运动、视纤维的受累,表现为 “三偏”,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 偏盲。
(六)皮质型感觉障碍
1.局限性感觉性癫痫
2.偏身感觉障碍:往往累及对侧身体 的某一部分,称为单肢感觉障碍。该 型感觉障碍上肢比下肢重,远端重于 近端部位,上肢的尺侧和下肢的外侧 常较明显。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1)躯干(除颈部外)和下肢的本体感觉 第l级神经元为 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 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终止于第2 级神经元C8~L2节段胸核和腰骶膨大第V一Ⅶ层外侧部, 由胸核和腰骶膨大2级发出的纤维进入旧小脑皮质。
(2)传导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第2级神经元颈膨大部第 Ⅵ、Ⅶ层和延髓的楔束副核发出的第2级纤维进入小脑皮 质。
(二)脊髓型感觉障碍
1.脊髓横贯性损害:受损节段平面以下的各 种感觉缺失或减退。
2. 脊 髓 半 切 综 合 征 ( Brown-Sequard syndrome ) : 受 损 平 面 以 下 同 侧 深 感 觉 障碍,对侧痛、温度觉障碍。
3.后角型: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即节段性 分布的痛觉、温度觉障碍,深感觉和中部病变损伤 内侧丘系时,出现对侧肢体的深感觉障碍 和感觉性共济失调,而无痛觉、温度觉感 觉障碍。
2.交叉性感觉障碍:病变累及延髓外侧部, 出现病变对侧肢体的痛觉、温度觉障碍和 病灶同侧的面部感觉障碍。
3.偏身感觉障碍:脑桥和中脑损害时,出现 对侧偏身和面部的各种感觉缺失,一般伴 有病变同侧颅神经运动障碍。
(四)丘脑型感觉障碍
1.偏身感觉障碍:以肢体重于躯干,上肢重 于下肢,肢体远端重于近端,深感觉受累 重于浅感觉为特征。
2.丘脑痛:在感觉的部分恢复过程中,出现 对侧偏身自发的、难以忍受的剧痛,以定 位不准、性质难以形容为特征。
3.感觉过敏或倒错。
4.其他症状:丘脑病变时,常累及其邻近结 构而发生其他症状。
3.感觉忽略
不同病变部位表现为不同的功能障碍:
右大脑半球:视觉、触觉和空间信息的处理 左大脑半球:与听觉、语言及言语处理 额叶:记忆、注意和智能障碍 顶叶:空间判别障碍、失用证、躯体失认、
忽略症和体像障碍 枕叶:视觉失认和皮质盲 颞叶:听觉障碍和短期记忆障碍 大面积的皮质损伤:智能减退甚至痴呆
(二)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脊神经节内,周围突分布于肌、腱、 关节和皮肤的感受器,中枢突形成薄束或楔束。第2级神 经元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纤维绕过中央灰质的腹侧形成内侧 丘系,进入第3级神经元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发出的纤维 经内囊后脚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 部以及中央前回。
2.头面部的痛、温度和触觉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节,其周围突分布于头面部皮肤 以及口、鼻腔粘膜的各种感受器,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根入 脑桥。其中传递痛、温度觉的纤维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传递触觉的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第2级神经元三 叉神经脊束和脑桥核发出纤维经交叉后,组成三叉丘系, 伴随内侧丘系上升,止于第3级神经元丘脑的腹后内侧核, 自处发出的第三级纤维经内囊后脚,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下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