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迢迢牵牛星
知识备查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 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 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 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为标题。被刘勰 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初读诗歌
听朗读,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多读几遍,疏通字词。
tiáo
迢迢牵牛星
jiǎo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在万民禁火的寒食节,皇帝却开恩赐 火给王侯贵族,对这个细节的描述,流露 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板书设计
白昼
寒食
夜晚
自然风光 宫廷生活
春意盎然 专权腐败
课堂小结
《寒食》通过描写寒食节时的融融 春意和皇宫里的情景,暗讽了封建统治 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和社会的不满。
汉宫: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 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夜晚 五侯:指天子宠信之臣。 诗意:夜色降临,皇宫里忙着传蜡烛, 袅袅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皇宫。 用“传”与“散”两个动词生动地画出 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 如闻轻烟之味。
“清”“浅”二字突出了怎样的情感?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河汉”既“清”且“浅”,而且牛 郎织女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如此 可望而不可即,咫尺也是天涯,更加有力 地突出了织女的失落之感、哀怨之情。
离愁
最后四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慨叹,也暗示 了痛苦的根源。“盈盈”是形容银河水的清 澈,“盈盈一水”而“不得语”,让我们看 见了一个饱含离愁、楚楚动人的思妇形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 古诗三首(优秀教学课件)
《寒食》描写了暮春时节京都长安 城寒食节的景象和节日习俗。诗人以汉 喻唐,勾勒出一幅美妙的节日画卷。
迢迢牵牛星
遥远。
牛郎星。
注:这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 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 诗作多抒发对命运、人生的悲哀 之情,语言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 之冠冕”。
《十五夜望月》 情景交融 望月怀远,别离思聚
一、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处
_c_h_ù_( 到处 ) _c_h_ǔ_( 相处 )
传
_c_h_u_á_n_( 传递 ) _z_h_u_à_n_( 传记 )
脉
_m_ò__(含情脉脉) _m_à_i_( 脉络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宫( 宫殿 ) 官( 官员 )
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唐]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清明节扫墓踏青)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1.课外搜集与我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背诵 积累。
2.将《十五夜望月》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与同学交流评价。
3.结合本课的学习体验,体会我国传统文化之 博大精深,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父母听。
目的:借忙碌的劳动掩饰、排遣愁思。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织女的内心 织女的情态
不成章(思) 相思 零如雨(悲) 之苦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不可逾越)
强烈的相思
内心的凄苦
人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讨论:这首诗中有六句用了叠词开头,这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第3课 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人教部编版(共15张PPT)
冷露无声湿桂花
①冷露:秋天的露水。 ②湿:打湿。
译文: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前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 你能读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描绘了一个冷清的中秋之夜,表现 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惆怅的心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
尽:都。
译文: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
不知秋思落谁家?
落:在,到。
译文: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一、揭示课题 这幅图片让你想到了什么?
皓月当空,月色如银,如此美景,会勾起你无 尽的遐想,今天且让我们跟着唐代诗人王建走进 他的《十五夜望月》,感受他的无边思绪。
二、作者简介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
七、课外积累 收集有关咏月的诗歌。
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 生心灵的工具。教师的艺术是:决不要让学 意力放在那些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上,而要 使他接触他将来必须知道的重大关系,以便 够正确地判断人类社会中的,学校教育注重 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包子有肉,不 人有学问,不挂嘴上。吃饭不嚼不知味,读 不知意。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 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学校是造
思考
1.诗人写望月,却没有写到月光,从何处体现? “地白”给人以积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从侧面突出了月
色皎洁。 2.“树栖鸦”是从听觉还是视觉方面来写的?写鸦雀有什么作用?
既有听觉也有视觉,烘托夜的寂静,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
பைடு நூலகம்
3.“冷露无声湿桂花”蕴含诗人怎样的情感? 用寒意、清冷烘托诗人寂寞凄清的心理。
工场。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 生。 教师,这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的第一盏, 也是主要的一盏指路灯。 不吃饭则饥,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最新)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诗人看到了,听到了,又 感受到了哪些景物的存在?
在诗中圈划出来吧。
庭院 树 露水
月光 乌鸦 桂花
庭院中铺满了月光,像撒了一层白霜 一样,树上的乌鸦已经休息了,露水悄无 声息地打湿了桂花。
这幅画面给大家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 凄清的中秋月夜图,渲 染了一种清幽、寂静、 凄凉的气氛。
牵牛星喝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 相望。织女深处纤纤素手拨弄 织机,但一整天也织不成纹样, 只有泪如雨下。这银河看起来 又清又浅,可两岸相隔又有多 远呢?虽然两人之间只隔着一 条银河,却只能相顾无言。
从这几句诗中,你看到 了一个怎样的织女,圈画出 关键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不成章”三字蕴含着一个“思”字,即织女的内心动态,“泣涕 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因而神思恍惚、心不在焉,落 得个终日勤劳作,终日意悬悬,终日不成章。“泣”的本义是眼泪,特 指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涕”也是眼泪。“零”本是指雨缓缓而降, 引申为降落、落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的织 女泪。这是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塑造织女相思之苦。那泪如雨下的神态, 就是织女相思成痴最好的表达。
寒食节这天老百姓们都不 能用火,吃的都是冷食。 可皇宫贵族却灯火通明, 吃香喝辣的,老百姓们又
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讽刺
《寒食》因为只是描绘了几种景象,没有直接 抒情的语句,所以对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自古就有 不同的观点。
《寒食》写成之时,皇帝唐德宗刚刚即位。唐德宗试图将国家 恢复到盛唐大一统的气象,而韩栩这首《寒食》诗正是这一气象的 诗意再现,所以深受德宗皇帝的激赏。在他即位的这一年(建中初), 中书省两次送来知制诰的人选,都被德宗否定了,独独看中了闲居十 年又辞疾在家的“小幕吏”韩翃,凭的就是这首诗。皇帝的制语一 般要求在温文雅正之中体现皇权的威严和皇恩的浩荡,《寒食》诗 恰恰让德宗读出了皇权的威严和皇恩的浩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PPT
乐诗
乐诗,古代称可以入乐的诗为乐诗,与徒诗对言。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 官名。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
中庭地白树栖鸦,
像铺上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
庭中,庭院中。 歇,休息。
鸦雀的聒(guō)噪声逐渐消停下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 像铺了一层霜一样。
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 扰,先后进入梦乡。
如何品味“树栖鸦”这三个字?
“树栖鸦”为了押韵而使用倒装,这三个 字,简洁凝练朴实,明写树上的乌鸦已经安静 栖息,暗示夜已经深了,月夜一片寂静。从视 觉和听觉的角度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 托了月夜的寂静。
为什么这里写的 是桂花?
桂花是中秋 时节有代表性的花。桂 花常在农历八月,也就 是中秋时节盛开。
宫词
宫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特殊命题,专门 描写后妃、宫女的生活。写宫词的多是男人。虽然 他们不会有机会进宫体验生活,但是他们善于想像, 想像那个三千粉黛而真正男人只有一个的后宫生活。 所有宫词表现的都是同一主题:争宠和失宠。由于 得宠的人也害怕失宠,最终也难免失宠,所以失宠 女人的凄凉和寂寞就成了一代代诗人嚼橄榄没完没 了咀嚼的主题。
品读诗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
处处“飞花” 说明了什么?
寒食东风御柳斜。
为什么要写 “柳”呢?
品读诗句
译文:春天的长安城里到处飘飞着柳絮落花, 寒食节里,皇家花园中的杨柳随风摇摆。
品读诗句
日暮汉宫传蜡烛,
汉宫这里指什么?
轻烟散入五侯家。
“轻烟散入”四 字,描绘了怎样
的一幅画面?
品读诗句
译文:日落天黑,皇宫里传送着朝廷赏赐的蜡烛, 燃烛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ppt
第一单元
3 古诗三首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皎皎:写星辰的光辉(亮)
相 思
纤纤:写双手的形状(美)
景 中
札札:写织机的声音(忙)
怨 别
情 盈盈:写水流的形态(清)
脉脉:写人物的神态(情)
叠词的魅力:
1.形式上:使诗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 美感和韵律美。 2.内容上:对写景写人起到“景情并 生”的作用,使感情表达得更加缠绵 悱恻。
修辞知识
叠字
“盈盈”写水之物貌,清浅的样子,“脉脉” 写人的情貌,含情的样子,银河水清又浅,可是一 水之隔,却不得语,近在咫尺,若隔天涯。这美好 的情和景与“不得语”的残酷现实形成巨大的矛盾 反差,从而使诗意更加哀怨动人。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 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翻译古诗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织女思念牛郎,无心织布),一整天也没织 成一段布,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了下来。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那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能有多远呢?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 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在不断发展的 途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 等风俗。
节日起源: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 有2640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春秋时, 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 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 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零五日)禁火寒 食,形成寒食节。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PPT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和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诗的主题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
教学内容
02
《古诗三首》的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本课件首先介绍了《古诗三首》 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所处的时 代背景、个人经历以及创作意图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
教学难点
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典故和历史背景:本课所选的古诗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人物典故等 较为丰富,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 的历史背景和典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
难点2
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和韵律感:古诗的语言精练、韵律和谐,对于学生来说可能难 以体会。教师可以通过朗诵、音乐等辅助手段,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韵律 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深度解读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 力。
实践应用
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练习或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 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THANKS.
朗读教学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 和朗读能力,加深对古诗 的理解。
互动教学
利用多媒体互动教学软件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古 诗,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
教学互动设计
课堂提问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 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促进师生互动。
小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围绕古诗的主题、意境和情感进行讨论,互相交流 看法,提高学习效果。
重点词句解析
对古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 深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 其含义和作用,加深对古 诗的理解。
意境感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精美ppt课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天的情思,这 里指怀人的思绪。
"谁家"就是“谁” 的意思。 “家”是语 尾助词,无实义。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 思落在谁那边?
37
“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 谈谈你的理解。
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 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 一齐洒落人间似 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
11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 一二句写仲春景色,描绘了一幅白天清丽 的飞花图,三四句则描绘了一幅傍晚祥瑞的轻烟图,且暗寓讽刺
之意。诗人没有直接讽刺,而是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
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12
寒食节那天,诗人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融融春意迷 住了, 一直到暮色降临。傍晚,皇宫里闪现出一 团团烛光,明 媚艳丽,而宫外却是漆黑一片,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硼感慨 万千,想到杨贵妃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 写下《寒食》,讽刺皇帝的偏宠。全诗以小见大,含蓄巧妙。
21
迢迢奔牛星,皎皎河汉女。
这两句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以迢迢言牵牛, 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以皎皎状织女, 光彩照人,容易让人联想女性的娇美的容颜。
22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这两句写织女的活动,是诗人的想象。 织女无心织布,内心悲伤不已。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比喻、夸张,织女虽整日织布,却织 不成匹,其内心悲苦的形象跃然纸上。
妙解课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 3.查阅资料,弄清楚诗中涉及到的相关历史知识、 民间故事,进一步理解古诗的内容。 4.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课件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 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 明,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全国禁火,但皇宫里却照样点 灯燃蜡,灯火通明。而且,王侯贵族家里也得到了皇上的眷顾, 也点灯燃蜡。“轻烟散入五侯家”,说不定,这些皇亲国戚、王 公贵族,他们照样烹煮煎炸、花天酒地呢。从这里可以感受到作 者的讽刺之意。
(3)想象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
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气,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 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 笼罩全城。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 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 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1.体会“树栖鸦”三个字的特点。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
栖树的状态,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2.可不可以把“落”改为“在”?为什么? 不可以。“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
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似的。“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3.本诗最能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是哪一句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因为这句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 表现得蕴藉深沉。
4.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 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 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思念人,偏说“秋 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含蓄。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 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 间似的。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3课 古诗三首 生字教学课件
mài 脉络
mò
部首:月
结构:左右
组词:脉脉 含情脉脉
形近字:泳
字义:[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
动表达情意的样子。 返回
侯皎 章泣 盈脉 栖鸦
笔顺:
qī
部首:木 结构:左右
组词:栖息 栖居
形近字:牺
字义:鸟停留在树上,引申为
“西”不要写成“酉”。 居住,停留。
返回
侯皎 章泣 盈脉 栖鸦
笔顺:
观看戏剧录像片段, 欣赏戏剧。看完后,用自 己的话说一说这种戏剧与 藏戏的不同之处,并交流 自己的感受。
徽剧《吕布戏貂蝉》
板书设计
概括特点——戴着面具、没有舞台、 演三五天
形成过程——发誓架桥、组藏戏班、
藏 募捐架桥 戏 艺术特色——面具、舞台、剧情、唱
腔、动作、时长
神奇雪域 魅力艺术
传承方式——师传身授
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在经历了一次 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 盛开在青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扎根在西藏 人民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中的 真、善、美,鞭挞现实生活中的假、丑、恶。 可以说,它是藏族群众的精神寄托,是西藏人 民创造的一个艺术珍品。
拓展延伸
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绿色 柔顺
善者
国王
王妃
半黑半白 两面三刀 青面獠牙 压抑和恐怖
巫女
妖魔
村民的面具
(2)藏戏演出没有舞台
自由读第15、16自然段,结合“不 要……不要……不要……只要……”来 体会藏戏的一个重要特征——以广阔的 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① 以弱抗强的传奇:
凶险的自然
年轻的唐东杰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PPT课件【部编版】
结构:左右 部首:彳
笔画:15 组词:德才兼备 美德
dé
德
竖稍右斜
“罒”要扁
易错提示: 不能漏掉 “横”
孟浩然(689—740年) 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的
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他的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 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代表作品:《过故人庄》《春晓》《早寒江 上有怀》等。
课文结构
黑云翻墨未遮山 雨急
细雨跳珠乱入船
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
卷地风来忽吹散 景奇
望湖楼下水如天
变幻多姿 令人惊叹
课文主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盛夏西湖 的奇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品读释疑
学习三首古诗词,要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抓 住重点词句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西江月·夜 行黄沙道中》时,上阕抓住“明月”“清风”“鸣蝉”“蛙 声”等词语推测词人描写的时间和表现的意境。下阕抓住对 偶句,体会骤雨初来时的景象,抓住“忽见”一词,体会词 人喜出望外的心情。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主要景物有什么? 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
白雨、望湖楼、水天一色。
2.简要品析诗中的比喻句. 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
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翻墨” 与“跳珠”的比喻新颖而生动,绘色绘声绘形, 极为传神。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汇聚图
西湖骤雨图
狂风散云图
雨后西湖图
阅读方法解密:理解诗词——想象画面法
概念:读古诗时,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进而 理解诗词。 方法:首先找出诗中描写的主要景物,调动多种感官体会景 物的特点。接着根据诗句内容,给景物添加修饰语或运用修 辞手法描述景物,丰富景物的形象。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 所见,将景物联系起来,构成一幅和谐完整的画面。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件
“谁家”就是“谁”的意思。“家” 是语尾助词,无实义。
诗意: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 那茫茫的秋思落到谁家?
品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皎洁的明月高悬天际,难道只有孤独的诗人独自在那里凝望吗?不, 普天之下,有多少人同样在静静地赏月,让思绪随着月光飘向远方呢? 于是,在这宁静的夜晚,自然而然地吟出了那句诗:“今夜月明人尽 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的前两句,虽然未直接提及月亮,却巧妙 地描绘了月夜的景色;第三句才明确点出望月之人,并且由己及人, 将望月的群体范围扩大。然而,尽管人们都在望着同一轮明月,但每 个人的感受却是如此不同。诗人因家人的离散而感到怅然,于是,从 那月宫的清冷中,引出了深入骨髓的相思之情。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两句诗,短短十四字,暗含了五六种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月光澄 澈、万籁俱寂的清秋月夜图,渲染出中秋望月寂寥清冷的氛围,把读者带入 一个月明人远、意深情长的意境,为下文的抒情做足了铺垫。
“地白” 二字不仅写出了月光满地的景象,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澈素 洁之感。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 上霜”的诗句,既熟悉亲切又意象万千。
主要作品:《王司马集》,今存诗五百余首。
三、初读古诗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qīyā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四、理解诗意
即庭中,庭院中。
歇,休息。
中庭地白树栖鸦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诗意:庭院里地面上一片银白,树上安歇着几只乌鸦。
“地白”二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诗意:清冷的露珠悄无声息地落 下,润湿了桂花。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 特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试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2个课时)精品课件
品读鉴赏
古诗赏析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唐代 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因为寒食 日天下一律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 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 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嘚嘚”的马蹄声,恍如身历其境。
拓展延伸
轶事趣闻
虽然该诗暗藏讽意,但形象生动的典型化描写征服了当时 的皇帝。据《本事诗》记载,唐德宗十分赏识韩翃的这首诗, 阅后,特意赐予他“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 刺史与韩翃同名,德宗特意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 韩翃的《寒食》一诗,不仅受当时皇帝喜爱,一般朝士也口口 相传,珍爱有加。《唐音癸笺》里,还特意记录“韩员外(翃) 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这一盛况。
助学资料
王建,唐代诗人。字仲初,颍
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出身 寒微。大历(唐代宗年号,公元 766—779年)进士。晚年为陕 州司马,又从军塞上。擅长乐府 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 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 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 有所反映。所作《宫词》一百首 颇有名。有《王司马集》。
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音词,即“迢 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些叠音 词使这首诗音节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自然而贴切地表 达了物性与情思。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 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新课导入
《十五夜望月》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 友相聚时所作,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 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我会写:侯hóu:侯爵公侯封侯侯门似海章zhāng:乐章篇章简章盖章约法三章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盈yíng:充盈丰盈盈利盈余热泪盈眶脉mò:脉脉脉脉含情栖qī:栖息栖居栖身两栖鸦yā:乌鸦鸦片鸦雀无声鸦片战争多音字:处:chù办事处chǔ处理相:xiāng相处xiàng相貌传:chuán (传说)zhuàn(传记)脉:mài(山脉)(mò(脉脉)纤:xiān(纤维)qiàn(纤夫)形近字:宫(宫廷)官(官员)侯(王侯)候(等候)栖(栖息)柄(把柄)问题归纳: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2、《古诗十九首》中运用了哪些叠字,有什么好处?答:“迢迢”,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线;“纤纤”,是织女手的形态;“札札”,是织布机的声音;“脉脉”,是织女凝望的神情。
这些叠词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着缠绵的情境。
3、《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中点明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
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
课后习题答案:二、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答:《迢迢牵牛星》借助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爱情悲剧,表达了相思受阻、思而不得的离愁别恨。
三、《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示例: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重点) 2.借助注释。翻译诗句。(重点) 3.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的方式有什么共同特点?(难点)
《寒食》
春城飞花,走马传烛,这样的场景在诗人的眼中是什 么样呢?我们走进韩翃的诗中,去感受诗人的情怀吧。
轶事趣闻
虽然该诗暗藏讽意,但形象生动的典型化描写征服了当时 的皇帝。据《本事诗》记载,唐德宗十分赏识韩翃的这首诗, 阅后,特意赐予他“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 刺史与韩翃同名,德宗特意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 韩翃的《寒食》一诗,不仅受当时皇帝喜爱,一般朝士也口口 相传,珍爱有加。《唐音癸笺》里,还特意记录“韩员外(翃) 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这一盛况。
“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 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 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嘚嘚”的马蹄声,恍如身历其境。
由于后两句旨在描写宫廷生活,并且写得轻灵佻脱,所以历来颇受 赏识。
板书设计
春城飞花、寒食柳斜
通
寒 食
过 写 景
讽
刺
描写宫廷,讽刺权贵
第二句,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 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古诗赏析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唐代 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因为寒食 日天下一律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的主星,在银河东。 皎皎:明亮的样子。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河汉, 即银河。 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
擢(zhuó):引,抽,接近伸出的意思。
词语解释
素:洁白。
札(zhá)札:象声词,机织声。
弄:摆弄。
杼(zhù):织布机上的梭子。
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整幅的布帛。此句是用《诗经·小 雅·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 虚名,不会织布。而这里则是说织女因相思,而无心织布。
我会认
gōng
宫殿
hóu
王侯
我会写
宫侯
宫殿 宫阙
王侯 侯爵
gōng
宫
我会写
笔顺 组词 宫殿 皇宫 造句 :故宫真是气势恢宏、规模宏大啊!
hóu
侯
笔顺 组词 王侯 侯爵 侯爷
注意这里没有一 造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竖。
词语解释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 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 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 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 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朗读节奏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句子品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 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诗人运用了白描的修辞手法。
春城飞花
寒食东风
句子品析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 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轻烟散入五侯家”在此处诗人的内在语是什么呢?
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 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作者意在借古讽今。
古诗赏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第一句,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诗人不 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 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 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其中,“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 的勃然生机。
韩翃(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君平,南
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天宝十三载(754年)进士 及第。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 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大历(766—779) 后期,先后入汴宋、宣武节度使幕府为从事。建中 (780—783)初,德宗赏识其“春城无处不飞花” 一诗,任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为“大 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写离人旅 途景色,发调警拔,节奏琅然,但乏情思,亦无深致。 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明人有 《韩君平集》。《全唐诗》仅存诗三卷。
思考
诗人单纯地在写景吗?他是想通过写景来表达自 己的什么看法呢?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呢?
诗人不仅仅在写景,而是用了白描的手法,通过刻画一件 传蜡烛的事情,就对皇帝的厚待亲信宦官,宦官的可恶可 憎的面目暴露无遗,表达了诗人嘲讽权贵的目的。
艺术成就
该诗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两点:一是思绪绵密,结构 严谨。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 入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 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 转为庄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多重转折,使得本诗 尺幅兴风、盆水生波,在简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寻 味。
漂亮衣服。
mò
脉
笔顺
组词 脉脉 造句: 他含情脉脉的看着自己的妻子。
3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六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词语解释
迢(tiáo)迢:遥远的样子。牵牛星: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
《迢迢牵牛星》
你还记得牛郎பைடு நூலகம்女的故事吗?我们今天就跟着诗人的诗歌来一 起感受吧。
我会写
素章
素材 素菜
文章 篇章
盈脉
盈润
脉脉
sù
素
笔顺
我会写
组词 素材 素雅
造句: 这都是很好的素材。
zhāng
章
笔顺
组词 文章 造句: 小明的文章总是写不好。
yíng
盈
笔顺 组词 盈润 盈余
造句:妈妈用上个月的盈余给我买了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