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数的认识
试讲小学数学教案认识
试讲小学数学教案认识一、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数字1-5的形状和大小。
2. 能够正确写出数字1-5的笔画顺序。
3.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认识数字1-5。
二、教学重点1. 认识数字1-5的形状和大小。
2. 写出数字1-5的笔画顺序。
三、教学工具1. 数字卡片:数字1-5的卡片。
2. 彩色卡纸、彩笔。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5分钟)老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看一下,然后询问学生认不认识这些数字。
然后用手指指着数字1,让学生一起读出来。
然后逐个指着数字2、数字3、数字4、数字5,让学生读出来。
2. 认识数字1-5(10分钟)老师再次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看一下。
然后将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根据形状和大小重新排序,认识数字1-5。
然后让学生用手指在空白纸上画出数字1-5的形状。
3. 练习写数字1-5(15分钟)老师拿出彩色卡纸和彩笔,示范写出数字1-5的笔画顺序,要求学生跟随示范一起写。
然后让学生自己在彩色卡纸上写出数字1-5,并逐个展示给老师和同学看。
4. 巩固练习(1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字,用手指在空中画出相应的数字形状。
然后让学生交换彩色卡纸,互相写出数字1-5的形状。
五、课堂讨论(5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认识数字1-5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帮助和指导。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继续练习写数字1-5的笔画顺序,做到熟练掌握。
七、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课程,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认识数字1-5的形状和大小?学生在练习写数字1-5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困难,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和帮助?对于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老师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案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主要是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第三单元“分数”,主要学习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与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
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主要学习平面图形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以与相关的面积计算。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主要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以与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主要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综合应用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容,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教学目标(1)会进行数的分类,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
理解掌握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知道什么是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高,理解掌握相关的面积计算;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与简单的不规则图形面积。
(3)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运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正确进行分数与有限小数的互化。
(5)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3、教学重点(1)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2)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以与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优秀5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编辑沧海红颜为大伙儿找到的5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相关范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2课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71、72页。
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
教学重难点: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1、学生练习:300-120+25×4强调混合运算顺序。
二、添上括号,新课引入计算300-(120+25×4)提问: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计算?明确:这题含有小括号,那一步就应该算小括号里的;其他的步骤还轮不到算,只能把它们移下来。
如果小括号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调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1)小括号;(2)乘或除;(3)加或减。
小结:混合运算一定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考虑它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开始计算。
三、练习1、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
组织反馈与交流。
2、做练习十一第5题。
(1)先出示左边的一组题,比较一、二小题,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比较第二、三小题,说一说小括号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评价。
(2)出示右边的一组题,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比较和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反馈评价。
《2,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2,5的倍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2,5倍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
-当讲解2的倍数特征时,教师可以以12、14、16等数为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个位数,总结出2的倍数特征。
-在讲解5的倍数特征时,教师可以以10、15、20等数为例,让学生明白个位数为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教学难点
-理解“0”的特殊性:对于2和5的倍数,学生需要理解“0”既可以是2的倍数,也可以是5的倍数,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判断较大数的倍数特征:当数字较大时,学生可能难以迅速判断其是否为2或5的倍数,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难点突破方法:
-对于“0”的特殊性,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0”在2和5倍数中的双重身份。
-针对判断较大数的倍数特征,教师可以教授学生通过观察个位数来判断,如对于2的倍数,只需关注个位数是否为偶数;对于5的倍数,只需关注个位数是否为0或5。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2,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或5整除的情况?”(例如,购物时找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2和5倍数的奥秘。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干扰,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为了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我可以在下次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来。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数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数
教学内容:认识数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掌握1-10的认识和书写。
教学重点:认识1-10的数字,能够正确书写1-10。
教学难点:认识数字的排列顺序和书写规范。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1-10,黑板,彩色粉笔,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用数字卡片1-10示范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跟着说出每个数字。
二、讲解
1. 老师向学生介绍每个数字的名称和书写方式,让学生观察认识。
2. 老师让学生用手指在桌面上模仿书写每个数字,并大声说出数字名称。
3.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数字1-10,并请学生认真观察并记住每个数字的书写形状和顺序。
三、练习
1. 让学生尝试在练习册上正确书写数字1-10,并注意书写规范。
2. 老师给学生出示一组乱序的数字卡片,要求学生按照顺序排列。
3. 老师逐个出示数字,让学生跟读数字名称并模仿书写。
四、巩固
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字书写比赛,看哪组书写的数字最整齐准确。
五、结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答认识数字1-10的问题,并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学生在认识数字1-10的过程中,需多加练习,熟练书写数字的同时也要注意书写规范。
可以通过一些数字游戏和活动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数字的认识和书写。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什么叫因数?2、自然数分几类? ( 奇数和偶数)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 ~20各数的因数。
(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写,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板书)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质数:17 29 37合数:22 35 87 93 96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 以内的质数表?(2)汇报: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篇2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页的例2。
例2是探究3的倍数特征,教材仍然采用百数表,让学生先圈数,再观察、思考。
(二)核心能力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积累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思维活动经验。
(三)学习目标1.借助百数表,经历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数字认识
小学数学教案数字认识
主题:数字认识
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认识数字0-9,并能正确读写这些数字;
2. 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3.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字进行计数和量化。
教学内容:
1. 数字0-9的认识;
2. 数字的大小比较;
3. 使用数字进行计数和量化。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数字标识(如墙上的数字标牌、时钟上的数字等),引导他们认识数字;
2.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读出数字,并说出这个数字代表的意义。
二、授课(15分钟)
1. 讲解数字0-9的读写和基本概念;
2.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或手写数字,让学生逐个读出这些数字,并在小黑板上写出来;
3. 带领学生进行数字大小的比较,引导他们认识数字的顺序。
三、练习(15分钟)
1. 让学生进行数字的排序练习,如将数字卡片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2. 设计游戏或活动,让学生使用数字进行计数和量化,如统计教室中的桌子数量、同学人数等。
四、总结(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数字的重要性和运用;
2. 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如何使用数字呢?
五、作业布置
1.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数字认识和运用;
2. 教师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周围的数字,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数字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但在实际生活中,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数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教师必备数的认识教案设计分享
教师必备-数的认识教案设计分享在数学教育中,数的认识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它涉及到学生对数的概念、性质、应用等方面的理解。
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必须要掌握数的认识的关键点,以便能够教授学生正确的数学知识。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数的认识教案设计分享,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数的认识的教育要领。
一、数的概念数是人们在数学运算和计算中所用的符号和表示可以计算数量大小的工具。
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我们所使用的货币、日期、时间等都是由数字组成的。
了解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步。
教师应该在教授数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数的概念,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等基本概念。
可以利用一些例子,即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数字进行解释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
二、数的性质数的性质是指数字在数学计算中所遵循的特定规则。
学生应该理解数的性质,并能够在数学计算时运用这些规则。
例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的基本性质。
教师可以用一些图形、音乐、游戏等有趣的形式来教授数的性质,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数的应用了解数的概念和数的性质之后,学生还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面积、周长、体积等相关问题。
教师应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的知识,尤其是在课堂设计中注重实际应用,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对数的应用的认识和能力。
在教授数学的过程中,数的认识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
教师要注重数的教学和方法的理解,采用适当的教学资料,如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实验教学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对数的认识。
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课堂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实际应用,加强数学与现实相结合的教学解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的性质和应用。
最终,这将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学科的成绩,更广泛地应用数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数字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数字认识数字的教案【引言】数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而认识数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认识数字的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详细介绍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中认识数字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目标】1. 认识数字0-1000,能够正确读写数字;2. 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能够比较数字的大小;3. 能够将数字按照升序和降序排列。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数字0-1000,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2. 教学难点:将数字按照升序和降序排列的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1. 直观呈现法:通过图片、数字卡片等教具,直观地展示数字的大小关系;2. 比较法: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3. 游戏法: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字游戏,增加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和参与度;4. 综合运用法:将数字的认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比如购物、计算等活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数字图片,让学生猜测数字的大小关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认识数字:依次介绍数字0-1000的读法和写法,让学生跟读跟写,培养对数字的熟悉程度。
3. 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3.1 比较数字:使用数字卡片或图片,让学生两两比较数字的大小,并逐渐形成数字大小的概念。
3.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组学生选择一些数字卡片,并按照升序或降序排列,加深对数字大小关系的认识。
4. 数字游戏:设计一些数字游戏,如数数比比谁快、大小接龙等,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认识数字的能力,又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乐趣。
5. 实际应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活动,如购物、计算等,让学生将数字的认识应用于实际中,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巩固与拓展】1.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家里进行巩固练习,巩固对数字的认识和掌握。
2. 拓展延伸: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更大数字的读写和比较方法,拓展数字的认识范围。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从数的认识开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从数的认识开始数学是一门遍布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学科,许多实用问题都需要借助数学来解决。
对于孩子们来说,数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学习也很重要,因为它教会了孩子们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中,孩子们将了解到数的认识,从而奠定数学学习的基础。
一、学习目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孩子们了解数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地读写数。
同时,通过对数字的比较和排序,培养孩子们对于大小的概念,并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来提高孩子们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1.数的认识【学习目标】让孩子们认识到数字是一种表示数量或事物的符号,从而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引进问题:有多少只苹果?你怎么知道?让孩子们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引导他们认识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知道一件事情的数量或大小。
再引进问题:如果你已经知道了这堆苹果的数量,你该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来把这个数量告诉别人?孩子们需要想办法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表达苹果的数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数字的原因。
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到什么是数字,以及数字的作用。
2.数字的读写【学习目标】让孩子们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读写数字。
【教学过程】引进演示:出示数字1、2、3,并要求孩子们用正确的方式来读出它们。
指导孩子们要在正确的地方停顿,强调读法中的重音,例如在数字3的读法中需要注意到数字的发音是强重音。
教师可以出示更多数字,并要求孩子们练习读写数字。
3.数字的比较和排序【学习目标】让孩子们能够准确地理解数字大小的概念,并能够将数字进行比较和排序。
【教学过程】引进问题:你听到过"比"这个词吗?再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比"的场景继续引导孩子们向数字比较方面发展,例如有两个苹果,怎么会知道哪一个更大?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数字,让孩子们进行比较,帮助他们掌握数字大小的概念,并且将这些数字从小到大排列。
4.数字的简单运算【学习目标】让孩子们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够理解这些运算符号的含义。
数学认识数字的教案
数学认识数字的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认识数字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掌握数字的读写和比较;3. 运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数字概念的引入2. 数字的读写3. 数字的比较4. 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板书:数字的读写、数字比较、数字应用- PPT或教学图片:数字的图形表示、数字应用示例 - 数字卡片、实物玩具等2. 学生准备:- 学生提前准备纸笔四、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呈现一副数字卡片(例如数字1),询问学生认识这个数字吗?这个数字在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引导学生探讨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引入】教师出示一张数字表,向学生介绍数字的基本概念,如数字是用来计数、计量和表示数量关系的工具。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物玩具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数字的含义。
【探究】1. 数字的读写- 教师板书数字1~10,并带领学生一起读写数字。
- 学生进行分组活动,互相测试读写数字,巩固数字的记忆。
2. 数字的比较- 教师出示两个数字(例如数字3和数字7),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并进行比较。
-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设计数字比较的游戏,加强对数字大小的理解。
3. 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数字图表,图表上列举了不同物品的价格,要求学生阅读价格并回答问题。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虚拟商店的商品目录,并编写价格表。
【拓展】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应用的实例,比如温度计、计时器等,并让学生尝试理解这些实例中的数字含义。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数字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巩固与练习教师布置相关的数字练习题,包括数字的读写、比较和实际应用等方面,以巩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与理解。
六、课堂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根据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七、拓展与延伸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思考数字的应用,并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发现。
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2.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3.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及读写法,学会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简写和略写乘号.4.使学生学会应用字母公式求值.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根据字母公式求值.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乘号的简写和略写.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一)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根据什么.18+34=34+□(35+55)+45=357+(□+□)35某□=59某□(1.2某2.5)某4=1.2某(□某□)(4+8)某□=□某3.5+□某□二、探究新知(一)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1.学生叙述各运算定律的内容,并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来.教师板书(1)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3)乘法交换律:(4)乘法结合律:(5)乘法分配律:2.观察比较: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有哪些优点?优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运算定律更简明易记,也便于应用.(二)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1.教学用字母表示图形面积公式(出示图片:图形面积公式)(1)表示正方形的面积,表示正方形的边长.(2)表示平行四边的面积,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3)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4)表示梯形的面积、分别表示梯形的下底和高.2.教学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及正方形周长的书写格式.(1)读出下面各式,并说明表示的意义.(2)把下面各式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5某5(3)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4)根据运算定律在□填上适当的字母或数.(□+□)+□□·(□·□)(5)如果用表示长方形的长,表示宽,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小节: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可以省略,但加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如:不能写成;在两个数相乘的时候,乘号不能省略不写,可以改为“·”,但容易与小数点混淆,所以一般仍记作“某”.3.教学例1.例1.已知梯形的上底是3.5厘米,下底是5.5厘米,高是4厘米.求梯形的面积.教师说明:在我们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或周长时,实际上是把数值代入有关的公式,算出的结果就是它的面积或周长.(1)说出梯形的面积公式.(2)说出梯形面积公式中每一字母表示的意义.(3)说出字母所代表的数值.(4)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强调:在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时,计算的结果不必写出单位名称,只在答题时注明就行了.(5)练习: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4厘米,宽是4.6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四、课后作业(一)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8分米,高是1.5分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二)先写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再把数值代入公式计算.1.一个长方形,长7.2厘米,宽1.8厘米.2.一个正方形,边长24毫米.五、板书设计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可以写成读作:的平方表示:两个相乘例1.已知梯形的上底是3.5厘米,下底是5.5厘米,高是4厘米.求梯形的面积.=(3.5+5.5)某4÷2=9某4÷2=18答:梯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探究活动找规律活动目的1.能正确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活动题目仔细观察,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然后填空.35=3某10+5702=7某100+0某10+272=7某10+2123=1某100+2某10+316=1某10+6564=5某100+6某10+4…………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a,个位上的数是b,这个两位数是().2.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是a,十位上的数是b,个位上的数是c,这个三位数是().数学教案-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活动过程1.学生分小组讨论.2.汇报思考过程和答案.3.仿照题目类型,每个小组自编一组练习,相互交换解答.参考答案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a,个位上的数是b,这个两位数是(10a+b).2.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是a,十位上的数是b,个位上的数是c,这个三位数是(100a+10b+c).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案认数
小学数学教案认数
课题:认数范本
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认数范本快速准确地识别数字;
2. 能够正确使用认数范本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3.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认数范本解决日常问题。
教学步骤:
1. 导入:老师出示认数范本,让学生观察并回忆认数范本的使用方法;
2. 学习认数范本的基本规则:当数字和相对应的点数相等时,表示该数字;
3. 认数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认数范本,快速报出相应数字;
4. 加法计算练习:老师出示两个认数范本,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得出两个数字的和;
5. 减法计算练习:老师出示一个认数范本和一个数字,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得出两个数字的差;
6. 应用实践:让学生通过认数范本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7. 总结:老师带领学生总结认数范本的使用方法和练习要点。
教学辅助工具:认数范本、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通过制作自己的认数范本,来加深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游戏和实践中运用认数范本,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字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实际操作能力,评价其对认数范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数的认识》教案
《数的认识》教案2.用大括号等形式梳理,把学过的数进行分类。
学生作品:(1)借助数线,进一步理解数的相关知识。
活动一:请同学们任意写出几个数,并在直线上表示出来。
学生汇报交流。
(2)借助面积图,沟通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提问:这幅图,同学们,你们能看明白吗?学生汇报交流。
观察图可以知道:分子、分母同时乘10,分数大小不变;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只改变小数的计数单位,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这里是一致的;右边这幅图,黄色部分的面积也可以用30%这个百分数来表示……这几个数都可以用相同大小的面积图来表示,它们大小相等,只是表示的形式不一样而已。
(3)结合生活实际,感受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小数通常表示具体的数量;分数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也可以表示关系;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4)结合生活实际,深化对“0”的认识。
提问:作品中提到了0是整数,同时0也属于自然数,其实0还有很多作用,谁来说说?0可以表示“起点”,可以表示“分界”,可以表示“没有”,可以用来“占位”。
3.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把知识结成网。
学生作品:(1)回顾数位顺序表,重温十进制计数法等相关知识。
(2)借助数位顺序表,分析整数、小数、分数比大小的联系。
提问:整数、小数、分数比大小都是怎么比较的?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吗?整数、小数、分数比大小的方法不完全相同,但是都是比较计数单位及计数单位的个数。
(3)借助数位顺序表,体会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数的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100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数的认识教案设计要点
数的认识-教案设计要点数的认识是数学学科中的基础,是任何一个数学学科的入门课程。
教师在教学数的认识时,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概念,能正确朗读0-10之间的数字;2.能用小学数学的知识掌握数量的大小和排列顺序;3.通过操作和操作的体验养成数学思维,逐步习得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知数字及其大小;2.认知数的加减运算规律;3.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1.0-10之间的数字朗读;0-10之间数字大小的比较;2.数字的数量排列数量对应关系;3.数字的加减运算,用物质直观体验和数形结合的方式表达加减运算。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数字概念和数字的大小比较方法。
2.游戏法:设计有趣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数字、加减运算。
3.体验法:选取与数字相关的实物,直观地体验数字的大小和数量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1.导入以幼儿园的老师举行“0-10之间数字猜谜”小活动,引导孩子们了解0-10之间的数字。
2.讲授教师利用幼儿园的教学视频或PPT等多媒体平台讲解数字概念和数字大小比较方法,比如在幼儿园的视频中,有一个小故事描述动物之间相互比较大小。
3.游戏教师设计适合幼儿的乐趣活动,如“数字抓迷藏”、“找数字”等等。
这些游戏能够激发孩子们对数字的兴趣,拓宽孩子们的数字认知能力,并在游戏中掌握新的数学知识。
4.体验引导学生通过看、摸、摆、移等方面直观的体验直观的认知数字和数量的大小,挖掘孩子们对数字的认知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放一些数学知识相关的视频,如引导孩子们认识“1、2、3”,怎样数数,怎样把数字排列等知识。
5.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如认能0-10之间的数字,了解数字的大小比较方法,以及简单的加减运算等。
六、教学反思1.数字基础知识要讲清楚。
在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字概念、数字大小比较方法,数量排列对应关系等基础知识结合起来。
2.引导学生掌握数字和数量概念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数量排列的认识。
认数教案小学数学
认数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名称:认识数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认识数教学对象:小学生教学目标:1.认识数的概念,理解数的作用和重要性。
2.能够正确读取和书写0-9的数字。
3.能够按照自然数的顺序排列数字。
4.能够正确比较大小和数量。
5.培养学生对于数的敏感性和兴趣,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数的概念和作用。
2.正确书写和读取数字。
3.数的大小和数量的比较。
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或数字标志牌2.相应的练习材料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新知1.教师拿出一些数字卡片或标志牌,向学生展示,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提问:你们平时看到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为什么要学习它们?3.引导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和作用:数是用来计算、比较和描述事物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Step 2:认识数字1.教师逐个出示数字卡片或标志牌,并要求学生准确书写和读取对应的数字。
2.强调每个数字的特点和读法,并与学生一起大声朗读和模仿。
3.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引导他们进行数字的排序练习。
Step 3:比较大小1.通过数的大小比较来让学生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2.教师出示两个数字,给学生提问:哪个数字更大?哪个数字更小?3.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大小符号“<”和“>”,并进行大于和小于的比较练习。
Step 4:数量比较1.教师使用实际物品(如果子、玩具等),让学生将不同数量的物品进行比较。
2.引导学生用数字表示不同物品的数量,并进行数量比较练习。
Step 5:巩固练习1.分发相关的练习材料,让学生按要求进行书写、读取、排序和比较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检查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鼓励。
Step 6:总结反思1.通过回顾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的数概念、数字的读写、大小和数量的比较等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数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3.结束教学,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提高对数的敏感性和兴趣。
认数小学数学教案
认数小学数学教案教案名称:认识数,从0到100的排序和比较一、教学目标:1.学习认识0-100的数字。
2.掌握0-100的数字排序和比较。
3.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0-100的数字的排序规律。
2.数字的比较大小。
三、教学难点:1.数字的排序规律掌握。
2.数字的比较大小的判断。
四、教学准备材料:1.各种数字卡片。
2.小组活动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教师将数字0-100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帮助老师将数字背诵一遍。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字读取小游戏。
每个小组的学生依次报一个数字,如果有学生报错,该小组将被淘汰。
第二步:展示数字排序规律1.教师将数字0-100的数字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帮忙将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排序结果。
2.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字排序规律,并总结出规律并进行讨论。
第三步:数字比较大小1.准备一些数字卡片放在每个小组的桌上,让学生分别拿出两张数字卡片,比较大小,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列举一些数字供学生进行比较,并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字的大小关系,并总结出规律。
3.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组织整个班级开展数字比大小的游戏,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比较大小并进行排列。
第四步:拓展应用1.让学生分组进行数码游戏比赛,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快速回答教师出示的数字大小关系,正确回答的小组得分。
2.让学生设计一个数字比大小的棋盘游戏或者数字排序的卡片游戏。
第五步:学生总结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1.你觉得什么方法更容易帮助你记忆数字的排序规律?2.你在比较数字大小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或困惑?3.数字排序和比较大小有什么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六、板书设计:认识数,从0到100的排序和比较数字排序规律:小到大数字比较大小规律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字的排序和比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数字的认知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分数的认识与运算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分数的认识与运算一、知识目标1.正确理解和使用分数的概念。
2.通过识别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判断分数的大小。
3.学习分数的基本运算,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法则。
4.运用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及判断分数的大小。
2.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三、教学过程1.教学新课(1)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让学生猜测每个形状被分成了多少份,并让学生描述每份的形状。
(2)通过猜测和描述,引出分数的概念。
(3)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评分、比赛成绩、工作中完成任务的进度等,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
(4)通过分子和分母,在概念上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5)通过比较大小来介绍分数的大小。
(6)通过举例子,引出分数的读法。
2.教学经验(1)对于容易误解的概念,如分子和分母的概念,应该通过实际的例子来说明。
(2)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
(3)让学生自己来举例子,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现能力。
3.教学实践(1)分数的读法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分数,如 3/4。
要求学生读出这个分数的含义:“三分之四”。
要求学生读出这个分数在实际中所代表的意义,如三块蛋糕中有四分之三的被吃掉了,还剩下四分之一。
(2)分数的大小比较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分数 3/4 和5/6。
要求学生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先求出其通分的分母:3/4=9/12,5/6=10/12。
由于分母相同,可直接比较分子大小,即10>9,5/6>3/4。
(3)分数的加、减运算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分数 3/4和1/2。
要求学生求出这两个分数的和:3/4+1/2。
通过通分可知:3/4+1/2=6/8+4/8=10/8=1 2/8=1 1/4。
同样地,要求学生求出这两个分数的差:3/4-1/2。
通过通分可知:3/4-1/2=6/8-4/8=2/8=1/4。
小兔子数学教案设计——认识数字与计数
小兔子数学教案设计——认识数字与计数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1-5;2、掌握简单的计数法;3、能够用数字标识物品数量。
二、教学内容:1、数字1-5的认识;2、计数方法;3、用数字标识物品数量;三、教学重点:1、数字1-5的认识;2、计数方法。
四、教学难点:如何让孩子们掌握计数方法。
五、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老师可以拿出一些数字的卡片,让孩子们认识这些数字,并且用手指进行比划。
可以通过手指的数量来说明数字的含义。
2、引入新知识通过数字的认识,介绍如何进行计数。
老师可以用桌子上的铅笔作为教具,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见这里有几支铅笔?”请孩子们自己数出来,老师可以用手指指着每一支铅笔,并说出相应的数字:“这是第一支,这是第二支……”请孩子们数一遍铅笔的数量,这样就可以巩固孩子们的计数能力。
3、教学中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进行一些小游戏。
例如,让孩子们在一定时间内数出桌子上的糖果的数量,数对多的孩子可以得到一些小礼物,这样就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4、巩固与拓展在教学的阶段,老师可以把几个数字和数量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自己填空。
例如:“有()个小兔子在草地上跳跃。
”六、教学小结通过本次教学,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数字1-5的认识和计数方法。
教师应该加强对孩子们的指导,让他们掌握更多的计数方法,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好的基础。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游戏和问答的方式,孩子们对数字和计数方法进行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通过实践演示,也增强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的教学中可以更加重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拓展孩子们的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整数的性质和运算 (2)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整数的性质和运算一、认识整数的性质整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整数的性质对于他们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计算能力至关重要。
1. 整数的有序性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整数的有序性。
整数可以用数轴表示,数轴上的点表示不同的整数。
正整数在数轴的右侧,负整数在数轴的左侧,而0位于数轴的原点。
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数轴上整数的位置,了解整数的大小顺序。
2. 整数的绝对值其次,学生需要了解整数的绝对值。
整数的绝对值表示与零的距离,它是一个非负数。
例如,整数-3的绝对值是3,整数5的绝对值是5。
通过绝对值,可以准确地表示一个整数的大小。
3. 整数的相反数另外,学生还需要学习整数的相反数。
对于一个整数a,它的相反数是-a。
相反数有如下特点:两个整数的和为0。
例如,整数3的相反数是-3,它们的和为0。
通过学习相反数的概念,学生可以理解整数的正负关系。
二、整数的运算认识整数的性质之后,学生需要掌握整数的运算规则。
整数的运算涉及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个基本运算。
1.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首先,学生需要学习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整数的加法遵循下列规则:- 两个正整数相加,结果为正整数。
- 两个负整数相加,结果仍为负整数。
- 正整数与负整数相加,结果为两数的差的绝对值的符号由大的数决定。
例如,3 + 5 = 8,-3 + (-5) = -8,3 + (-5) = -2。
对于减法运算,可以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即 a - b = a + (-b)。
例如,5 - 3 = 5 + (-3) = 2。
2. 整数的乘法其次,学生需要学习整数的乘法。
整数的乘法有以下规则:- 两个正整数相乘,结果为正整数。
- 两个负整数相乘,结果也为正整数。
- 一个正整数与一个负整数相乘,结果为负整数。
例如,3 × 5 = 15,-3 × (-5) = 15,3 × (-5) = -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数学教案-数的认识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Math lesson plan-understanding of number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数学教案-数的认识
二年级美术教案《拓印小景》
[作者:谢国华转贴自:本人点击数:507 更新时间:2004-6-15 文章录入:chriyl ]
教学目标:1、学习一种或多种颜色撕纸拓印的方法,表现周围环境中熟悉的小景。
2、培养学生观察周围景物,概括地表现物象的能力。
3、感受拓印画的美。
教学重点:在于取舍。
教学难点:画面布局和色彩拓印。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小景拓印画若干幅。
铅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里的这幅和我们以前画的画相同吗?(不相同)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学生回答)
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不知道)
二、新授
1、现在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看看书中是怎样来画这一幅画的?
看了书本,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
先撕出要表达的物体,贴到底版纸上,再在上面盖上一张纸,最后用油画棒进行拓印。
2、说地真好,在做之前,我们想想准备画什么?可以在底版纸上用铅笔打稿,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近有远。
3、在撕纸时要由近至远,由大到小,由外到里。
撕纸时两手拇指与食指捏紧,细心地撕出图案。
4、摆放时先放大的,在放小的。
5、最后,盖上白纸,用左手按住,右手涂色拓印。
涂色时用力要均匀,边缘处要涂出痕来,多种颜色涂绘时要注意颜色与颜色之间的相互交接。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示及讲评
《二方连续(剪纸)》
教学年级:三年级
教学教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二方连续纹样剪纸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勤动脑、多动手可使生活更美。
教学重点:
折剪出二方连续纹样。
教学难点:
设计。
教具准备:
示范作品;幻灯片数张;各种规格白色与彩色纸;剪刀;胶水。
学具准备:
长条形白纸每人三张;长条形彩色纸每人三张;剪刀;胶水。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带用具的情况。
二、欣赏,导入新课
1. 出示灯片一(各种简单的对称纹样)
现在老师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变得更美了!
2. 出示灯片二(用灯片一的花纹剪出的二方连续纹样)
原来老师把这些纹样变成了剪纸花边,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二方连续(剪纸)。
板书课题:二方连续(剪纸)
3. 出示灯片三:说明二方连续纹样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小结:经过装饰的物品更美。
4.示范制作步骤。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先剪出一条横的二方连续,再剪出一条竖的二方连续)
(1)设计单位纹样,注意要对称;
(2)将长条型纸对折几次,每次一定对整齐;
(3)将设计出的一半画好对折的纸上,剪去部分涂成灰色;(4)剪纸,剪的时候要胆大心细,将边剪整齐;注意不要把连续的地方剪断。
展开既成。
2、提示: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纹样呢?我们可以把纹样设计成: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人物纹样--。
(请学生打开课本欣赏学生作品)
现在你们可以想象出比范图更美丽的纹样来吗?
三、学生作业,分大组竞赛
每人剪出2-----3条不同的二方连续纹样,将优秀作业展示在黑板上裙子、衣服、花瓶模板上。
(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评议
师总结:今天,我们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二方连续纹样,并把这几个模型装饰的非常美丽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勤动手,我们就能够剪出更多美丽的东西,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
二年级美术教案《刮出来的画》
[作者:谢国华转贴自:本人点击数:290 更新时间:2004-6-15 文章录入:chriyl ]
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刮画的方法。
2、通过刮画培养学生大胆而细心的素质和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刮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掌握运用不同的刮器,不同力度,产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小钉子、废圆珠笔芯、小刀、刻刀。
教师:范画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谈话讨论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范画,请同学们进行比较,它与我们其他的画有什么不同?这种画是怎样画出来的?
(刮出来的)
2、那你们想不想学呀?(想)
二、新授
1、教师示范“刮出来的画”的作画步骤:
1)用油画棒在纸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可以涂一层也可以涂两层。
(涂一层单色比较简单,涂得厚,用力就行;涂两层底色,先淡后深,一层盖一层。
)
2)用工具刮画。
(刮画可轻可重,刮的轻重不同,效果也不同。
刮画是鼓励学生大胆构图与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熟悉的人、事、物。
可以线条为主,适当刮出块面)
在构图上,主体部分画得大些,运用遮挡关系,刮出轻重,线条的粗细等,画得多,画得满满的,使画面内容丰富。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欣赏及讲评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