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本层序地层模式论地层穿时的本质——以滇黔桂盆地泥盆纪层序地层格架为例

合集下载

层序及地震反射终止方式

层序及地震反射终止方式

层序及地震反射终止方式1.层序地层学涉及的概念层序地层学的解释过程为推出一个旋回式的、在成因上有联系的年代地层格架(chronostratigraphic framework),这些地层以侵蚀作用或者无沉积作用造成的不连续地层界面为界,或者以与这些不连续面可以对比的整合面为界。

变量 控制作用构造沉降 ———— 可供沉积的空间全球海平面升降 —— 地层和岩相分布模式沉积物供应 ———— 沉积充填和古水深气候 —————— 沉积物类型层序: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其顶和底面以不整合面或者与这些不整合面可以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地层(据Vail等,1977)。

层序是在海平面升降周期曲线上相邻的两个下降速度转折点之间沉积的,它由一套体系域所组成。

根据定义,每个层序都是从一个不整合面(图2‐6中SB1)或者说从一个海平面急刷下降(下降速度最大的转折点处)产生侵蚀的时刻开始形成的,结束于下一个海面急剧下降的转折点(图2‐7中SB2)。

在SB1与SB2之间,依据沉积物展布范围是局限于陆架边缘以下,还是陆架边缘以上,划分体系域,层序顶底不整合界面有两种形式。

当侵蚀范围延续到陆架边缘以下时,称作Ⅰ型不整合或Ⅰ型层序界面。

当侵蚀范围局限于陆架以上没有延续到陆架边缘以下时,称作Ⅱ型不整合或Ⅱ型层序界面。

图2‐7中SB1为Ⅰ型界面,SB2为Ⅱ型界面。

Ⅰ型层序界面之上为低水位体系域(LST)。

Ⅱ型层序界面之上为陆架边缘体系域(SMST)。

因此,由LST、TST、 HST组成的层序称Ⅰ型层序。

由SMST、TST、HST组成的层序称Ⅱ型层序。

图2‐6中低水位体系域分布在陆架边缘以下的低处,它包括有盆底扇、带有天然堤的斜坡扇、楔形前积复合体,有时还有滑塌扇、滑移体等沉积体。

低水位体系域的另一特征,是在陆架上出现切割谷(incised valley),在陆坡的上段出现海底峡谷(canyon)。

它们通常下切到较老的下伏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内。

层序地层学(第二章)

层序地层学(第二章)

第二节 层序地层学研 究方法
一、层序地层学解释方法
1.露头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2.钻测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3.地震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二、层序边界识别与层序年代 标定方法
1.层序边界的识别标志 2.层序年代标定方法
三、可容空间分析方法
1.可容空间 2.可容空间与沉积物堆积速率之间 的关系
一、层序地层学解释方法
2.古气候分析
沉积盆地的古气候直接影响盆地 内外的多种地质作用,影响海(湖) 平面的变化、沉积物的类型直至 可容空间的变化,古气候是控制 地层构型的主控因素之一。常用 的有利用 特殊岩石类型、岩石的 颜色、特定自生矿物组合、古生 物特征、有孔虫的氧同位素比值 来分析古气候
3.构造沉降分析
构造沉降是指由于地壳岩石圈的弹性变 化和地应力方式的变化而产生的地壳下沉, 而不是指由于上覆沉积物的负载作用而产生 的盆地下沉。是控制地层构型的主要因素, 它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气候和沉积速率等因 素一道影响可容空间的变化。构造沉降往往 是长期的,并具有旋回性。较大规模的构造 沉降往往与全球地质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密切 相关,在某些类型的盆地中,构造沉降往往 是控制层序地层构型的主要因素
(4)测井资料的时频分析,以确定层序旋回周 期的规律,探讨形成层序的主控因素。
(5)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以确定准层序组的 叠置样式、古水流流向以及砂体的展布方向。 (6)沉积环境和古气候详细分析,编绘单井和 多井层序地层综合分析图以及以层序或体系域为作 图单元的地层等厚图、沉积相图。确定有利的烃源 岩、储集层和盖层分布区 (7)建立岩性序列、沉积相类型、层序和体系 域与地震反射之间的响应关系,为地震资料的层序 地层分析作好准备。
2.层序地层学研究程序

层序地层学笔记 主讲操应长教授

层序地层学笔记  主讲操应长教授

层序地层学笔记主讲:操应长教授整理:地质学研09-1 吴平说明:括号内内容为个人理解或老师讲解。

另外:由于上课时记得匆忙,不完整或错误处在所难免,如有补充或错误改正一定要告诉我啊(多谢多谢!Qq:66681460)。

还有标题顺序还是遵照上课时的笔记,没有重新整理,如感觉不便或混乱,请自行处理吧,实在是太多了。

一、定义层序地层学:是根据地震、钻井及露头资料,结合有关的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解释,对地层层序格架进行综合解释的学科。

时间的概念:界面是一个时间段关键词:旋回性:一套层序就是一个旋回,与地层旋回一致。

时间格架:全盆地对比的等时沉积体系。

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在层序内部没有主要的间断面。

定义:基于属性分析定义的地层学分析:岩性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磁地层学,化学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异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岩性地层学:基于岩石性质分析,岩石地层单元间的界面常为不等时的岩性界面。

层序地层学:异地层学:介于岩性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之间。

基于边界不连续面界定的地层单位,其界面为不连续面(以岩性地层接触关系为表现)二、发展三阶段:(一)概念的提出(二)地震地层学反射波速度反映密度差异核心:全球海平面变化具有一致性,海平面变化控制了层序发育的特点。

应用地震资料和钻测井资料可预测和确定盆地的地层结构、沉积相类型和区域分布。

(三)层序地层学的综合发展阶段二、层序地层学的特点一)科学性1、统一性: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2、等时性:等时界面3、时间性:层序界面代表一个时间段。

二)预测性三)综合性多种资料、多个学科的综合三、层序地层学面临的问题1、概念和术语的统一问题2、陆相层序地层学的成因问题3、层序地层学单元的级序划分4、深水层序地层学研究5、陆地沉积的层序地层研究:closs、vail第一章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一、海(湖)平面与可容空间绝对海(湖)平面/全球海平面:指海(湖)面相对于一个固定基准面如地心的高度,与盆地内局部因素无关,其升降变化多受盆地位置、水深、盆内沉积物量等因素控制。

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可容纳空间(Accomadation)
可容纳空间是指可供沉积的、潜在的沉积 物堆积的空间(Jervey, 1988)。可容纳空间是 海平面升降变化和构造沉降二者的函数。
地震层序 Seismic Sequence
在地震剖面上,顶底以地震反射终止为标志的不连续面 (被解释为不整合面及相关整合面)为界所限定的一套相 关的连续地震反射(被解释为成因相关的地层)。
A relatively conformable succession of reflections on a seismic section, interpreted as genetically related strata; this succession is bounded at its top and base by surfaces of discontinuity marked by reflection terminations and interpreted as unconformities or their correlative conformities.
.
Erosional truncation
isis.ku.dk/kurser
Erosional truncation
isis.ku.dk/kurser
Upper Boundary
Toplap Termination or lapout of strata against an overlying surface mainly as a result of no deposition (sedimentary bypassing) with perhaps only minor erosion (Mitchum, AAPG Memoir 26).

黔桂地区石炭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演化

黔桂地区石炭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演化

黔桂地区石炭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演化焦大庆!,",马永生",邓军#,孟庆芬#,李东海#(!$石油大学资源学院,北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摘要:黔桂地区的石炭系可划分为下统和上统,其中下统又划分为岩关阶、大塘阶和德坞阶,上统划分为罗苏阶、滑石板阶、达拉阶和逍遥阶。

多年来一直作为石炭系的马平组则成为一个跨系的岩石地层单位,因此石炭系最顶部的地层与下二叠统一起构成!个三级层序。

从石炭系到下二叠统构成!个二级层序,其底面为紫云运动主幕产生的不整合面,顶界面为黔桂运动产生的不整合面,包含)个三级沉积层序,分别简称为*+!&,*+!,,*+!),*+!-,*+!(,*+!’。

研究区范围内从连陆台地到孤立台地乃至台沟背景,沉积特征明显不同,连陆台地上发育煤系地层并且发育较多的白云岩地层,孤立台地上则以大套碳酸盐岩地层为特征,台沟背景中以暗色细粒沉积为主。

所以,尽管三级层序的相序特征在空间上变化较大,但它们所代表的相对海平面变化过程基本上是同步的。

在前人大量的古生物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以及相应的古地理图较为清楚地反映了研究区石炭纪至二叠纪船山世复杂而有序的时间相变与空间相变。

关键词:层序地层格架;古地理演化;石炭纪;黔桂地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0%"’&0%’收稿日期:"%%"0!"0%"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五”科技工程项目(1.20!%%’)。

作者简介:焦大庆,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年出生,石油地质学专业,主要从事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胜利油区车镇凹陷新近系层序地层构型

胜利油区车镇凹陷新近系层序地层构型

胜利油区车镇凹陷新近系层序地层构型摘要:车镇凹陷为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是胜利油区较为重要的开发区块。

新近系发育较完整,钻井地质资料丰富,是车镇凹陷重要含油气层位之一。

其层序地层构型属Ⅰ型层序,其中发育冲积-河流相沉积,体系域分为低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和收缩体系域四种类型。

关键词:层序地层新近系车镇凹陷石油地质Abstract: the car in bohai bay basin for jiyang depression one of the northern subprime sag, shengli oil field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blocks. Neogene growth is complete, drilling geological material is rich, is the important oil gas car in a one.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configuration of Ⅰtype of sequence, which development alluvial-fluvial facies, system domain into lowstand systems tract, expansion system domain, the high system and contract system tracts domain four types.Keywords: sequence stratigraphic neogene car town sag petroleum geology1、引言20世纪80年代,Vail等在地震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层序地层学理论。

90年代,层序地层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从海相盆地转向陆相盆地,且成为层序地层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层序地层学-第3章 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与原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层序地层学-第3章 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与原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 陆架边缘体系域(SMST)
5 强制海退体系域(FRST) 6 海退体系域(RST)
7 密集段(CS)
最大海泛面:以退积到加积式准层序
组的转变为特征,常为HST的下超面
密集段
高水位体系域
上超、海岸上 超向下转移、 没有削蚀和下 陆架边缘体系域 切谷。微弱的加
海平面相对静止或 稍有上升期间形成
积或进积准层序。
LST
2 海侵体系域
海侵体系域 (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t,TST): Ⅰ型和Ⅱ型层 序的海侵体系域,在海平面 迅速上升和构造沉降共同产 生的海平面相对上升时期形 成的,以沉积作用缓慢的、 低砂泥比的、一个或多个退 积型准层序组为特征,主要 沉积体系是:陆架沉积、三 角洲沉积、海岸平原沉积、 以及障壁岛、泻湖沉积为主
海平面相对下降期间形成
初始海泛面:以从低
水位进积到海侵的退 积为特征
第二节 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一 可容纳空间
二 层序的主控因素
1 海平面的变化
2 构造沉降
3 气候
4 物源供应
一 可容纳空间
可容纳空间 (Accommoda tion):可供沉积
物堆积的潜在空间 (Jerry, 1988), 可容空间受控于沉 积背景的基准面变 化,或者是海平面 升降和构造沉降的 函数
三 层序内部的关键界面
初次海泛面(first flooding surface):是Ⅰ 型层序内部初次跨越陆架坡折的海泛面,即 相应于首次越过陆棚坡折带的第一个滨岸上 超对应的界面 最大海泛面(maximum flooding surface): 最大海侵时形成的界面,它是海侵体系域的 定界面被高位体系域下超,它从以退积式准 层序组变为进积式准层序组为特征,常与凝 缩层伴生。在地震剖面上,最大海泛面对应 于最远滨岸上超点所对应的反射同相轴

层序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是指研究以侵蚀面或无沉积作用面以及可与之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有成因联系并具旋回性的地层的年代地层格架内的岩石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

它是于80 年代晚期在地震地层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层序地层学作为一种地学理论已在地质学界得到广泛承认;而作为一种新的勘探方法,已被世界各大石油公司采用。

在我国,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也已广泛展开,并取得了一批学术成果。

理论体系层序1. 基本层序:层序是由不整合面或其对应的整合面限定的一组相对整合的、具有成因联系的地层序列。

层序也称基本层序、沉积层序,也称为“三级层序”。

2. 巨层序或大层序:其与旋回层序中的一级旋回对应,包括若干个层序。

在层序地层分级体系中为一级层序。

3. 超层序:超层序是比层序大的且与二级旋回相对应的二级层序。

4. 构造层序:构造层序是以古构造运动界面为边界的一类层序,与巨层序或大层序相当,是一级层序。

5. 亚层序:是比层序小,比小层序大的层序。

但这一级层序一般不单独划出,有时与小层序级别相当。

6. 小(准)层序和小层序组:小层序是由海泛面及其对应面所限定的一组相对连续的、有成因联系的层和层组。

在层序中的特殊位置上,小层序可能要么上面、要么下面被层序界面所限定。

体系域体系域是同时期各沉积体系(如河流、三角洲、斜坡等)形成的沉积序列总和,是组成层序的基本单元。

体系域以整合或不整合面为界,由成因上相联系的相对整合的地层组成 [3]。

盆底扇盆底扇是在低的斜坡和盆底沉积的以海底扇为特征的低水位体系域的一部分。

扇的形成与峡谷侵蚀到斜坡和河谷下切至大陆架有关。

硅质碎屑沉积物通过河谷和峡谷穿过斜坡和大陆架形成盆底扇。

斜坡扇斜坡扇是由浊积有堤水道和越岸沉积物组成的扇状体,盖在盆底扇上且被上覆的低水位楔下超形成的。

正常海退地层叠置样式以进积和加积为特征,由滨线处负可容纳空间造成的,沉积物供给速率大于可容纳空间的增长速率,在基准面处于低位和高位时都可以发育。

油气藏研究——精选推荐

油气藏研究——精选推荐

油气藏研究近几年的勘探证明准东南部地区处于富烃区带,油气资源丰富,是勘探的现实地区。

三次资源评价成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东部石油总资源量为12.5×108t,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028×108m3。

虽然准东南部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但是整体探明率低。

层系间发现资源的程度不均衡,各个层系的都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阜康凹陷东部斜坡带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南部,目前阜康凹陷东部共钻探井约400口,在C、P、T、J、K等层系均发现油气,不同层系油气发现程度具有明显不均一性,二叠系梧桐沟组和侏罗系头屯河组油气发现率相对较高。

勘探实践表明,研究区梧桐沟组地层北三台凸起处西泉014、西泉021井区、北52、北31井区油气显示良好,沙丘凸起处沙丘3井区也有很好的油气显示,因此阜康凹陷东部斜坡带二叠系地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存在问题及研究目的目前,针对阜康凹陷东部斜坡带二叠系的研究现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尚待解决。

(1)阜东斜坡带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认识不明确前人关于阜东斜坡带地区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往往是围绕北三台凸起或沙丘凸起区域地层居多,由于凸起区域梧桐沟组探井数量多、密度大,所以相关阜东斜坡带二叠系层序地层相关研究也只是针对北三台凸起上的梧桐沟组地层做出讨论。

尚未总结出全区二叠系地层完整的层序地层格架。

(2)阜东斜坡二叠系古地貌、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物源体系不明确前人也曾做过相关研究区二叠系物源体系的研究工作,但从研究范围及涉及层位上来讲尚未完善。

前人曾针对北三台凸起做物源体系相关研究,认为北三台周边梧桐沟组沉积时期的主要供源区域为北三台凸起及博格达山脉(李培俊、张丽丽)。

从研究区古体貌恢复图以及地震剖面上可以看出,研究区冲沟发育,古冲沟的演化规律尚未明确,冲沟及其演化对物源的控制作用尚未明确,在古地貌控制下的不同物源体系特征及其差异性也不明。

(3)砂体展布规律及其充填模式不明相关阜东斜坡带二叠系沉积体系展布规律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沙南地区或北三台凸起上覆梧桐沟组地层的,尚未系统化总结全区砂砾岩发育规律。

经典层序地层学的原理与方法

经典层序地层学的原理与方法

经典层序地层学的原理与方法1.原理(1)相对年代原理:根据物质的演化以及地质过程的变迁原则,可以将不同地层的地质时代进行相对排序。

这包括地质体的沉积和变形顺序,通过化石记录和地层对比等手段来分析地层的相对年代。

(2)相对时间标度原理:相对年代原理可以建立起相对的年代顺序,但并不能直接推断地层的绝对年龄。

建立地质时间标度需要依赖于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和绝对年龄数据。

(3)地层叠置原理:地质剖面上,较老的地层位于较新的地层之下,这是地层堆积的基本规律,称为地层叠置原理。

通过研究地层叠置关系,可以推断出地层的相对年代。

(4)地层异常原理:根据地质过程的变迁和代表不同地质环境的地层记录,可以判断地层的异常地位。

这种地层异常可能是由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变迁、断裂活动、火山爆发等引起。

2.方法(1)研究区域的选取:地层研究的基本单位是一定的地理区域。

根据需求和目标,选择代表性的地区进行研究,包括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等。

(2)地层的判别和对比:通过野外调查、岩心取样等方式,收集研究区域内不同岩层的样本。

对比样本之间的差异性,确定岩层的地层对比关系。

(3)化石和古生物学研究:根据地层中的化石所包含的信息,包括生物的种类、分布、演化、地理分布等,来推断地层的相对年代。

通过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可以建立起地质时间序列。

(4)放射性同位素测定:通过分析地层中的同位素含量,如铀、铅、钾、氩等,可以确定地层的绝对年代。

(5)地层时空演化模拟:根据地质过程的规律和已有的地层信息,结合数学模型和地质力学理论,模拟地层的时空演化过程。

(6)地层剖面和地质图制图:将已经研究好的地层对比和圈定的地层之间的边界划分到地质图上,绘制地质剖面图以及地质图。

地质剖面图可以更好地记录地层的空间分布和特征。

层序地层学原理

层序地层学原理

层序地层学原理层序地层学呀,就像是地球给我们留下的一本超级厚的故事书,每一页都藏着好多秘密呢。

咱先来说说啥是层序地层学。

简单来讲,它就是研究地层的一门学问,不过这个研究可不像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只是看看地层有几层、是什么石头组成的这么简单。

它就像一个超级侦探,要把地层里隐藏的时间、环境变化等各种线索都找出来。

你看,地层一层一层地叠在那儿,就像是地球历史的千层饼。

每一层都像是一个时间胶囊,记录着当时地球上发生的事情。

比如说,有的层里可能有好多贝壳化石,那就说明当时这个地方可能是海洋环境,而且这些贝壳还能告诉我们当时海洋里的生态情况,是不是超级酷?层序地层学里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层序。

这个层序啊,可不是随随便便划分的。

它是根据地层中的一些特定的界面和组合来确定的。

就好比我们把这个千层饼按照不同的图案或者馅料来分成一块一块的。

这些层序的界面呢,有的可能是因为海平面突然上升或者下降形成的。

想象一下,海平面下降的时候,原本在海底的地方可能就会暴露出来,就会形成一种特殊的地层界面。

这就像是大海突然退潮,沙滩上会露出一些之前在水下的东西一样。

那层序地层学是怎么知道地球过去的环境变化的呢?这就涉及到地层里的岩石类型和化石啦。

比如说,如果地层里有很厚的砂岩,那可能说明当时是河流比较活跃的时期,河流把沙子带到这里堆积起来。

要是有石灰岩呢,很大概率当时是在浅海环境,因为石灰岩常常是在海里由生物的骨骼和一些化学沉淀形成的。

而化石就更有趣了,就像前面提到的贝壳化石。

如果发现了一些热带地区特有的化石出现在现在比较寒冷的地方,那就说明这个地方过去的气候和现在可不一样,可能曾经是很温暖的呢。

层序地层学还有一个很厉害的地方,就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找石油等资源哦。

石油都喜欢藏在一些特定的地层里。

通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我们就能知道哪些地层可能有石油的“藏身之处”。

就像是我们知道了宝藏的地图一样。

科学家们根据地层的层序、岩石的特性等,在那些可能的地方进行勘探,说不定就能找到大油田呢。

层序地层序原理

层序地层序原理

层序地层序原理层序地层学(Van Wagoner):研究以侵蚀面或无沉积作用面、或者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重复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单元之间在年代地层格架内的岩石关系。

是一种分析方法,原理是地层学和沉积学。

基本原理:遵循多个沉积学和地层学第一性原理的沉积地层具有特定的形态和时空组合关系,这种形态和时空组合关系在地质历史中周期性地出现,因而具有可测性。

尽管层序地层学的原理是确定的,但其概念性模式图却是针对特定沉积条件提出的。

由于地质条件的多样性,不可能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层序地层学模式。

但是就沉积体系特点而言可归纳为:海相陆缘碎屑沉积体系、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体系和陆相盆地沉积体系。

可容空间(accommodation)基准面:水面高程和盆底地形可合并为一个抽象变量,另一因素是沉积物供给速率及水动力行为。

是分隔侵蚀和沉积的理论均衡面(Sloss,1962)。

基准面是一个存在于地球表面的波状起伏的、连续的、略向盆地下倾的抽象面(非物理面),其位置、迁移方向和起伏的幅度受多个因素控制(Wheeler,1964)。

Cross(1944)在该定义上,引进地球主要动力学过程的周期性出现特点,赋予基准面周期性波动的内涵,认为基准面可看作势能面,反映了地球表面偏离其平衡状态的非平衡程度。

周期性的趋向平衡态的演化过程表现为基准面受地形、海/湖平面和构造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旋回性波动,基准面与实际地形之间最大和最小的偏离,随时间推移转化为沉积地层的旋回性。

在成因地层对比中,基准面旋回的转折点(turnround point),即升/降的转换位置可作为事件地层对比的优选位置(Sloss,1994)。

转折点位置有时表现为连续或不连续地层沉积。

对于小尺度高频层序而言,基准面向实际地表接近的过程假设为渐进过程,形成厚度较大分布较广的渐变层序。

而基准面与实际地表背离的过程可以假设为突变的,形成发育较差的厚度较小的突变层序。

对于低频大尺度层序而言,基准面与实际地形接近和分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对称的均匀变化。

黔南独山上泥盆统层序-海平面变化和成岩层序地层研究

黔南独山上泥盆统层序-海平面变化和成岩层序地层研究

黔南独山上泥盆统层序-海平面变化和成岩层序地层研究
黔南独山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古地理学及地层研究区域之一,该地区下寒武统至中侏罗统地层分布广泛,层序发育发达,巨大的岩石堆积在这里,呈现出多彩多变、充满生机的地貌景观。

其中,泥盆纪是重要的时期,它见证了地球史上许多关键事件和生物的演化。

泥盆纪位于古生代中期,是地球历史上变革巨大的时期之一。

作为一个浅海相沉积区,独山泥盆系发育出全球较为完整的下碳酸盐岩层序记录,其特征是层序发育,沉积精细,古海平面高低震荡明显。

地球古代的海平面是一个大环境,通过对古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地球环境的演化历史。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整个独山泥盆时期的海平面变化较为复杂。

在独山泥盆系较为发育的段落中,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4个海平面相对升降的环境:优势砂槽相、砂岩坎相、千枚岩相和副石灰岩-泥岩相。

这些环境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古海水深度和波浪作用条件,同时,也为成岩层序的发育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

独山泥盆系的成岩层序主要是指在岩石成长、变质、代谢等多种作用下形成的层序。

依据独山泥盆系不同的地层,可以分别确定其成岩过程。

黔南独山的泥盆纪层序以白云岩、淡灰色石灰岩居多,这些珍贵的层序记录了古地理特征和海平面变化等重要信息,对于进一步了解泥盆纪的海洋环境、古地理和生物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总的来说,独山泥盆系的层序主要受到海平面变化、古地理环境和成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泥盆纪的地质过程,探究古生物的起源和演化,还可以对今后的地质勘探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滇黔桂盆地及邻区泥盆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古地理背景_梅冥相

滇黔桂盆地及邻区泥盆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古地理背景_梅冥相

第34卷 第4期2004年10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Jour nal of Jilin U niv 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V ol.34 No.4Oct.2004滇黔桂盆地及邻区泥盆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古地理背景梅冥相1,2,曾萍1,初汉明1,刘智荣1,李东海1,孟庆芬1,易定红1(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2.教育部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摘要: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的泥盆系包括下部的海侵碎屑岩系、中部的混合沉积地层和上部的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13个三级沉积层序和两个二级构造层序。

不同阶段三级层序的相序组构特征及其空间变化代表了不同的岩相古地理背景,形成了一个受海平面变化和区域构造运动共同控制的沉积盆地充填序列;同时也反映出研究区域三级海平面变化与欧美地区相对比存在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层序地层格架;古地理背景;泥盆纪;滇黔桂盆地及邻区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88(2004)04054609收稿日期:20031222基金项目:中国石化集团科技开发工程项目(N PJ-1008)作者简介:梅冥相(1965),男,贵州仁怀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沉积学与地层学研究,E -mail:meiming xiang @263.net 1Devonia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and its paleogeographicalbackground in the Dianqiangui Basin and its adjacent areasMEI M ing -xiang 1,2,ZENG Ping 1,CHU Han -m ing 1,LIU Zh-i rong 1,LI Dong -hai 1,MENG Q ing -fen 1,YI Ding -hong 1(1.School of Earth S ciences and Resour c es ,China Univer sity of Geosciences,Beij ing 100083,China ;2.K ey L aboratory o f L ithospheric Tec -tonics and L ithopr obling Techonology ,M inistry of Ed ucation ,Be ijing100083,China)Abstract:The Devonian System in the Dianqiangui Basin and its adjacent areas consisting of three parts.T he lower part is a set of transgressive sandstones,the m iddle is a mixed rock series and the upper is markedby a set of carbonate rocks.For the Devonian System of the Dianqiang ui Basin and its adjacent areas,13third -order sedimentary sequences can be discerned and they can be g rouped into tw o second -order tectonic se -quences.In different depositional periods,the facies -succession features of the third -order sequences and their regular spatial changes reflect various palaeogeographical patterns.Controlled both by the global sea -level changes and by the regional tectonic movements,a particular Devonian filling succession of the sedimentary basin w as form ed.The third -order sea -level chang es in the study area differ greatly from those of Europe and America.Key words: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paleogeog raphical patterns;Devonian;the Dianqiangui Basin and its adjacent areas0引言滇黔桂地区的泥盆系研究程度较高,大量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的工作叠定了坚实的基础。

滇黔桂地区晚古生代至三叠纪层序地层序列及沉积盆地演化_梅冥相(1)

滇黔桂地区晚古生代至三叠纪层序地层序列及沉积盆地演化_梅冥相(1)

收稿日期:2004-07-05;改回日期:2004-09-23;责任编辑:潘令枝。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十五0重点科技工程项目(NPJ-10019)。

作者简介:梅冥相,男,教授,1965年出生,沉积学与地层学专业,主要从事沉积学与地层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滇黔桂地区晚古生代至三叠纪层序地层序列及沉积盆地演化梅冥相,李仲远(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0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摘要:志留纪末期的加里东运动使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基本上连接成一个统一的华南板块,在这个较为稳定的构造背景下,从晚古生代至三叠纪滇黔桂地区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盆地演变过程,形成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层序地层序列。

晚古生界可以划分为25个三级沉积层序,三叠系大致可以划分为10个三级沉积层序;35个三级沉积层序又大致可以归并为8个二级构造层序。

从三级沉积层序到二级构造层序的归并,代表了滇黔桂地区从晚古生代的/滇黔桂盆地0演化为早、中三叠世的/南盘江盆地0、最后在晚三叠世早期结束海相沉积历史的沉积学和地层学响应过程,为在层序地层学框架内理解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一个较为典型的实例。

关键词:层序地层;盆地演化;三叠纪;滇黔桂地区;晚古生代中图分类号:P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27(2004)04-0555-091 概 述志留纪末期的加里东运动使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基本上连接成一个统一的华南板块,自早泥盆世晚期开始,陆壳在拉张机制作用下,开始逐步形成一系列主要为长形的沉积盆地[1],包括上扬子盆地、扬子南缘盆地、扬子西缘盆地、滇黔桂盆地、湘桂盆地和钦州盆地(图1(a))。

本文的研究主要以滇黔桂盆地为中心,涉及了扬子南缘盆地、湘桂盆地和钦州盆地等邻区。

滇黔桂盆地属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在泥盆纪拉开,在石炭纪延续,在二叠纪发展。

其范围包括滇东南、黔南、桂西及桂西南地区,西部和北部为扬子南缘盆地,东部为湘桂盆地,南部为钦州盆地。

层序地层学读书报告综述

层序地层学读书报告综述

滇黔桂盆地及邻区二叠系乐平统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古地理背景摘要滇黔桂盆地及邻区的二叠系乐平统,包括吴家坪阶和长兴阶;其沉积相类型多样,沉积相分异明显,为层序地层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大致相当于吴家坪阶的地层构成一个三级层序,而大致相当于长兴阶的地层组成另一个三级层序•在连陆台地上,吴家坪阶为一套含煤碎屑岩系地层,而且在孤立台地上的灰岩层中也发育煤层,连陆台地边缘和孤立台地的迎风浪部分主要为颗粒滩相灰岩;长兴阶,连陆台地上主要由幵阔海台地相灰岩组成,在孤立台地上以及连陆台地边缘为一套海绵生物礁灰岩•在台盆中,乐平统为一套盆地相泥页岩夹硅质岩;在钦州至防城一带,覆盖在深水盆地相地层之上的是巨厚的乐平统磨拉石粗碎屑岩地层•这些特征表明了研究区域乐平统复杂的时空相变•从沉积物的时间演化序列和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形式所代表的规律性入手,结合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资料,可以建立能反映出地层记录中“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的层序地层格架;最后,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及其相应的古地理图,又可以较为清晰地显示出研究区域乐平统的沉积序列特征和古地理演变特点・2个三级层序所构成的乐平统,与欧美一带以持续性海退为特征的同时代地层形成较大差异•更为特别的是,如果说瓜达鲁普世末期的生物灭绝事件与“东吴运动第一幕"不整合面所代表的海退事件存在矢联的话,那二叠系与三叠系之交的更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则与研究区域“二叠系•三叠系"之交的淹没不整合面所指示的快速海侵事件相对应,从而表明了海侵■海退事件所代表的环境变化与生物灭绝事件之间较为复杂的尖系・尖键词层序地层格架古地理演化乐平统滇黔桂盆地及邻区引言早古生代末期的加里东运动使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基本上连接成一个统一的华南板块,但是其间华南海洋并未完全消失,在广西钦州一带残留一个著名的“钦•防残留海槽”(钦州盆地)[1],向北还包括滇黔桂盆地和湘桂盆地等;滇黔桂盆地和钦州盆地的范围大致与Enos等⑵所定义的南盘江盆地的范围相当研究区域主要涉及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包括贵州南部、广西中部和西部、云南东部的广大地区•经过若干年的艰苦努力和探索,国际二叠纪地层分会拟定了一个新的二叠纪年代地层方案[3,4],建议分别采用俄罗斯的乌拉尔统、美国西南部的瓜德鲁普统和中国南方的乐平统作为划分对比的标准•因此,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的确定[5],黄汲清先生⑹最早提出的“乐平统”即成为国际对比的标准•乐平统包括吴家坪阶和长兴阶,其形成时限大致为9Ma((260.4 ± 4) - (251.0 ± 1.5) Ma)[7,8]. 滇黔桂盆地及邻区的乐平统,沉积相类型多样,地层发育较为完整,与欧美发育不太完整的、由一个逐渐海退序列所构成的同时代地层[9]形成了明显的区别,为层序地层研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10~14],结合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资料,以沉积物的时间演化序列和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形式所代表的规律性为基础[15~17],把研究区域的乐平统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相当于晚古生代25个三级层序中(SQ为三级层序的简称,其中泥盆系13个(SQ1〜SQ13),石炭系至二叠系船LL1统包括6个(SQ14~SQ19),二叠系阳新统4个(SQ20-SQ23),二叠系乐平统包括2个(SQ24和SQ25))的SQ24和SQ25[18〜21]・2个三级层序不但代表了有规律性的2个三级海侵■海退旋回,二叠系■三叠系之交的淹没不整合面又代表了一次明显的快速海侵事件•吴家坪期的两种类型的煤系地层,长兴期的海绵生物礁的发育等等,反映了研究区域乐平统富有规律的沉积相时间演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点,这些特征较为清晰地反映在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和相应的岩相古地理图之中•因此,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乐平统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不但可以丰富“乐平统”这一国际年代地层系统中的地层单位[7,8]的基本内容,同时也为在年代地层和海平面变化的框架内研究“相迁移” [15-17]提供一个较好的实例.吴家坪期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古地理背景从更大的空间范围上分析,吴家坪期为主的地层所构成的SQ24在研究区域的西北部为一套覆盖在峨眉L1I玄武岩之上的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地层,代表了从北西的冲积平原到南东的滨岸平原的古地理背景•向东,相变为夹含煤碎屑岩系的吴家坪组幵阔海台地相灰岩地层,局部煤系地层的发育代表了局部沼泽化的特点,反映了一个总体上为开阔海台地的古地理背景•在连陆台地边缘,三级层序SQ24主要为一套颗粒滩相颗粒灰岩及泥粒灰岩地层所组成,以紫云石头寨剖面和册亨大湾剖面、以及贞丰白层剖面为其典型代表;在层序的顶部,或多或少地发育潮坪相(或局限海台地相)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地层•因此,连陆台地边缘总体上是一个颗粒滩相,该相带成一个复杂的“ S形展布在研究区域的中部,这种复杂的形态是多条同生断裂带共同控制的结果,这些断裂带包括:紫云■罗甸■南丹■都安断裂、宜LU断裂、永福■来宾断裂、丘北■广南■富宁■那坡断裂、南盘江断裂、镇宁■册亨断裂•孤立台地上在灰岩层中发育煤层或煤线,即组成特殊的“合(11组煤系",以合山朔河剖面、靖西南坡剖面为其典型代表,泥粒灰岩和粒泥灰岩层中夹煤层或煤线是其典型特征,三级层序SQ24的顶部发育的白云岩和灰质白云岩地层所代表的环境变浅是三级海平面下降所造成的强迫型海退的结果;因此,这些由灰岩层夹煤线或煤层所构成的三级层序SQ24,代表了孤立台地内部曾经发育过特殊的潮坪■沼泽环境•在台间盆地中为一套盆地相泥页岩夹硅质岩,属领薄组下部,紫云羊场剖面是其典型代表,其他许多剖面,它们代表了一个分布在孤立台地之间、孤立台地与连陆台地之间深水盆地的古地理背景,所以简称为台盆,与Chen等[35]所描述的泥盆纪“饥饿拉伸盆地”极为相似•在“钦州一防城"一带,为一套不整合覆盖在深水盆地上的厚度巨大的(最大厚度2000 余米)陆相磨拉石粗碎屑沉积•该套粗碎屑岩地层不整合覆盖在下伏的阳新统深水盆地相硅质岩地层之上,组成一个特殊的111麓平原相带,表明了东吴运动第一幕在该地区的造LU运动性质,并且表明自泥盆纪以来之二叠纪阳新世的“钦■防残留海槽"在阳新世末期已经尖闭.在南宁至靖西一带的孤立台地上,SQ24发育不全,局部地方甚至缺失;这与“钦州一防城” 一带的陆相磨拉石一起,反映了研究区域东南部阳新世与乐平世之交东吴运动第一幕所造成的较为强烈的地壳抬升•最为特别的是,东南部强烈的地壳挤压抬升与西北部峨眉111玄武岩所代表的拉张地壳背景[36]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表明东吴运动第一幕在研究区域不但强烈,而且表现形式多样而反映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古构造背景[36].长兴期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古地理背景氏兴期的地层总体上组成三级层序SQ25,其底界面为东吴运动二幕不整合面;顶界面为一个典型的淹没不整合面•而且该淹没不整合面具有两种表现形式:在连陆台地内部,它位于二叠纪晚期的长兴组开阔海台地相灰岩与大隆组盆地相硅质岩之间, 可能属于个初始淹没间断面,在这些地区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的淹没不整合面是一个更大规模的淹没不整合面[37〜39];在连陆台地边缘以及孤立台地上,作为三级层序SQ25的顶界面的淹没不整合面与二叠系■三叠系的分界面大体一致•与吴家坪阶所构成的三级层序SQ24不同的是,在连陆台地边缘以及一些孤立台地上构成三级层序SQ25的是一套海绵生物礁灰岩,由此而表明了长兴期在研究区域是一个造礁期•在研究区域的西北部,SQ25主要为一套潮坪相含煤碎屑岩系地层(宣威组煤系上部;但是煤层不如吴家坪阶发育,代表沉积环境有所加深,表明了靠近西部古陆边缘的冲积平原至滨海平原的沉积特点•要说明的是,冲积平原相和滨岸平原相的分布范围明显要比吴家坪期小,从而间接地说明了长兴期曾经经历过海侵退积作用过程,该过程是三级层序SQ25海平面上升过程所造成的沉积环境加深的结果•在连陆台地内部向东则相变为长兴组幵阔海台地相灰岩,贵阳乌当、惠水水源剖面和册亨者王剖面所示,在这些地区三级层序SQ25的中下部主要为开阔海台地相泥粒灰岩和粒泥灰岩地层,层序的顶部发育的潮坪相白云岩以及灰质白云岩地层代表了由强迫型海退过程所造成的环境变浅,相序的变化成为划分层序的主要标志之一;总的来讲,在连陆台地东部的贵阳至广西三江一带,在三级层序SQ25的形成时期是一个清水浅水的开阔海台地至局限海台地背景•在连陆台地边缘及孤立台地的迎风浪边缘上,SQ25为一套海绵生物礁灰岩[40,41],厚度200〜300 m;长兴期的连陆台地边缘的展布与吴家坪期基本上是一致的,也是受到若干同生断裂带共同控制的结果•在台盆中,为一套盆地相泥页岩夹硅质岩,其空间展布特点类似于吴家坪期•在钦州至防城一带,中下部为陆相磨拉石地层;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吴家坪期相似,也表明了一彳、特殊的山麓平原相带•但是,在该相带,大隆组盆地相硅质岩地层直接盖在彭久组粗碎屑岩地层之上,表明二叠纪晚期的快速海侵事件在该地区具有较大的影响,类似于连陆台地上的情况•在南宁至靖西一带的孤立台地上,SQ25缺失,这是与东吴运动第一幕和第二幕相尖的构造抬升的结果,这些地方东吴运动第一幕和第二幕不整合面,以及二叠系与三叠系之交的淹没不整合面叠加在一起组成一个较为复杂的地层间断面;上述现象说明,在孤立台地内部的隆安至凭祥一带为一片古陆,由此而代表的构造抬升与南东部“钦■防海槽”在东吴运动第一幕的尖闭存在对应尖系•长兴期是二叠纪一个重要的造礁期[40-41],在连陆台地边缘和孤立台地上发育的海绵生物礁灰岩与吴家坪期的颗粒灰岩及泥粒灰岩形成较为明显的区别•孤立台地上的长兴期生物礁的乐业烟棚剖面和富宁木央剖面为其典型代表•在连陆台地上偏东部的地方以及孤立台地上的局部地区,SQ24和SQ25均由开阔海台地相灰岩所组成,二者区别不大而统称为吴家坪组和广西凤(1!剖面是其典型代表;但是,在这些地方与东吴运动第二幕相尖的强迫型海退事件[42〜44]相响应的是,在SQ24和SQ25顶部常常发育潮坪相或局限海台地相白云岩或白云石化地层,从而成为划分和识别两个三级层序的主要标志•研究区域长兴期地层所组成的三级层序SQ25的古地理背景,其总体形态与吴家坪期相比存在继承性,即在连陆台地上存在东西向相变(从西部的煤系地层相变为东部的碳酸盐岩地层)的同时又存在从北向南由浅变深(从浅水台地到深水盆地)的总体变化•但是,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主要的差异有:第1,西北部煤系地层分布范围有所变小,从而显示出长兴期早期较为明显的海侵作用;第2,在连陆台地边缘及孤立台地±SQ25由一套海绵生物礁灰岩所构成而与SQ24形成明显的区别;第3,在南宁至靖西一带的孤立台地上,长兴期的古陆范围有所扩大,这是东吴运动第二幕在研究区域东南部造成的地壳进一步抬升的结果・乐平统层序地层格架的总体特征研究区域的乐平统,从北向南由浅变深,从浅水台地变为深水盆地,而且在深水盆地背景中发育着大大小小的孤立台地,这些孤立台地与大片展布在浅水区域的连陆台地相对应;那些小型的孤立台地则可以形象化地称之为“丘”,狭窄的台盆则形象化地称之为“槽”,最终形成一个“台•盆■丘槽”相间的古地理格局,沉积特征各自迥异的岩石地层单位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这种格局,这种格局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同生断裂带的控制•与上述空间变化相对应,研究区域的乐平统在时间变化上还经历了一些重要的地质事件:首先,阳新世与乐平世之交东吴运动第一幕,使自泥盆纪以来一直发育着的“钦■防残留海槽”在阳新世末期尖闭,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厚度巨大(5000 m左右)的磨拉石粗碎屑沉积以及“钦■防残留海槽”北西部的南宁至隆安一带的孤立台地上乐平统残留不全,由此而代表了研究区域东南部较为强烈的挤压隆升状况,与北西部峨眉山玄武岩所代表的拉张构造背景形成明显的反差;其次,二叠纪与三叠纪过渡时期的台地淹没事件,造成了二叠纪碳酸盐台地的消亡,该事件与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相对应,代表了一次显著的地质事件•在这种相变极为明显的古地理格局中,连陆台地边缘及其邻区就成为进行三级层序划分和对比的理想地带,而且在该地带典型剖面的层序划分及其空间对比大致反映了研究区域乐平统层序地层的总体概况•从连陆台地内部到深水盆地,乐平统所包含的2个三级层序显示出以下变化特点:第1,连陆台地内部贵阳乌当剖面至惠水水源剖面,SQ24为一套煤系地层(龙潭组含煤碎屑岩系夹灰岩层),而且从乌当剖面至水源剖面含煤碎屑岩系地层呈明显的进积变薄现象,到水源剖面煤系地层盖在一套幵阔海台地相灰岩地层之上;SQ25主要为一套开阔海台地相灰岩,顶部的潮坪相或局限海台地相白云石灰岩和灰质白云岩所代表的环境变浅、以及大隆组盆地相硅质岩地层所代表的环境加深所代表的突然相变,表明了碳酸盐台地的消亡起因于台地淹没事件•第2,在台地边缘,以紫云石头寨剖面为代表,SQ24由一套颗粒滩相灰岩组成,颗粒滩相灰岩与下伏的茅口组海绵生物礁礁顶相白云岩地层之间的突然相变面代表了东吴运动第一幕不整合面所构成的层序界面;SQ25则为一套海绵生物礁灰岩•向南到紫云新民剖面,SQ24中下部为领嬉组盆地相泥页岩系、上部为斜坡相角砾灰岩并且在顶部发育潮坪相灰质白云岩,SQ25相变为一套以斜坡相角砾灰岩为主的地层•第3,在较短的距离内,2个三级层序均向南相变为一套盆地相泥页岩(领嬉组),以紫云羊场剖面为其典型代表•第4,在连陆台地上由龙潭组煤系地层、长兴组灰岩地层和大隆组硅质岩地层所构成的乐平统,到连陆台地边缘的紫云石头寨剖面变为大套灰岩所组成的吴家坪组,向深水的羊场剖面则相变为领薄组盆地相泥页岩系地层•在过渡性剖面,如惠水水源剖面,SQ24的中下部为吴家坪组灰岩地层,上部则为龙潭组煤系地层;在紫云新民剖面,乐平统则为一个从盆地相泥页岩系地层(领嬉组)到斜坡相角砾灰岩地层(吴家坪组)的沉积序列•这些变化不但显示出岩石地层单位的穿时性,而且较为清晰地反映出海侵加深和海退变浅所造成的“相迁移”. 第5,从贵阳乌当剖面到紫云羊场剖面,存在2个最为明显的变化•首先组成SQ24的煤系地层,从北向南进积,在台地边缘的紫云石头寨剖面于SQ24的顶部还发育一套厚度5-6 m的铁质砂泥岩,该套砂岩曾经被命名为“甘桥砂岩" [22] , “甘桥砂岩”实际上就是龙潭组含煤碎屑岩系地层向连陆台地边缘进积尖灭的末端部分;该砂泥岩地层顶部古风化壳的发育,以及斜坡背景的新民剖面的同时代地层中的“潮坪相白云岩地层"和白云岩地层顶部的喀斯特化现象,较为明显地表明了SQ24顶界面是一个明显的区域平行不整合面一一“东吴运动第二幕不整合面”,而SQ24底界面则是“东吴运动第一幕不整合面”[18-21];其次,作为三级层序SQ25顶界面的二叠系与三叠系之交的淹没不整合面,存在两种表现形式:在连陆台地内部的乌当和水源剖面,位于二叠系内部的长兴组开阔海台地相灰岩和大隆组盆地相硅质岩之间而低于“二叠系■三叠系分界面”,在台地边缘的紫云石头寨剖面以及斜坡相的紫云新民剖面与“二叠系和三叠系分界面”大体一致. 在连陆台地边缘的册亨一带,也展示了相似的变化特征:首先,者王剖面吴家坪期煤系地层存在明显的进积尖灭,相变为大湾剖面的以颗粒滩相灰岩为主的地层,煤系地层向台地边缘的变薄尖灭代表了三级层序SQ24形成时期较为明显的“相迁移”;其次,长兴期地层所组成的SQ25,从者王剖面的幵阔海台地相灰岩相变为大湾剖面的海绵生物礁灰岩地层,而且代表三级海平下降期环境变浅的潮坪相灰质白云岩地层也存在从台地内部到台地边缘进积变薄的现象,表明了在同一个海平面升降变化过程中明显的时间和空间相变; 第三,在册亨大湾剖面和者王剖面,两个三级层序顶部的潮坪相灰质白云岩地层所代表的环境变浅则称为识别层序界面的主要标志;第四、二叠纪系与三叠系之交的淹没不整合面,构成了三级层序SQ25的顶界面,表现为该层序顶部不同相带的沉积被一套盆地相泥页岩(罗楼组底部)所构成的凝缩作用沉积直接覆盖•上述特征表明,与欧美地区乐平世的总体逐渐海退序列相比较[23],存在以下差异:第1,研究区域的乐平统明显地包含2个三级层序,代表两次明显的长周期三级海平面升降变化,少于欧美地区的次数;第Z研究区域二叠系■三叠系之交的快速海侵事件与欧美地区明显不同,该事件的结果是形成较为典型的淹没不整合型层序界面,而且该淹没不整合面存在两种表现形式•如果说瓜达鲁普世末期的生物灭绝事件与“东吴运动第一幕”不整合面所代表的海退事件存在尖联的话[24,25],那二叠系与三叠系之交的更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则与研究区域“二叠系■三叠系"之交的淹没不整合面所指示的快速海侵事件相对应,从而表明了海侵■海退事件所代表的环境变化与生物灭绝事件之间较为复杂的矢系[26,27].更为重要的是,上述两次生物灭绝事件均与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事件存在尖联,瓜达鲁普世末期的生物灭绝事件与“峨眉[If玄武岩"火成岩省代表的岩浆活动事件相尖[28],而二叠系与三叠系之交的生物灭绝事件则与“西伯利亚火成岩省存在尖联[29].因此,地球表层系统各种地质事件之间非常复杂的成因尖系,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得到合理的阐释•层序地层格架还表明了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30,31]:如果把地层记录中由于空间相变所造成的相变面作为“静态相变面"的话,那层序界面就可以作为“动态相变面";前者常常斜交时间面造成“相变面穿时”,而产生大规模时间相变的层序界面常常伴随着地层间断则形成“间断面穿时” •应用生物礁的结构相,吴亚生和范嘉松[32-34]曾经计算了阳新世末期(SQ24的底界面(东吴运动第一幕不整合面)所代表)、以及乐平世末期(SQ25形成时期晚期)的海平面下降幅度,得出了均下降200余米的结论•层序地层格架表明,龙潭组煤系地层自北而南的进积尖灭、到台地边缘的紫云石头寨剖面相变为“甘桥砂岩"、到斜坡相的紫云新民剖面相变为与上下地层的沉积环境极为不协调的白云岩地层,根据台缘斜坡相变浅为潮坪相推断,SQ24的顶界面(东吴运动第二幕不整合面)所代表的海平面下降事件的下降幅度也达到200余米的幅度•因此,地层格架所反映出的研究区域乐平世复杂而有序的沉积相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展布形式,在进行更大空间范围追索的同时,将在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以及相应的岩相古地理图之中得到更好的反映.结束语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的乐平统包含2个三级层序(SQ24和SQ25),该2个三级层序在不同的古地理形成背景具有不同的相序组构•对于三级层序SQ24,发育两种不同的煤系地层,一种是连陆台地上靠近古陆边缘的海陆交互相碎屑岩煤系地层(以龙潭组和宣威组下部为代表),另一种是发育在一些孤立台地上与灰岩层交互的煤系地层;由此而表明,该三级层序的形成时期一一吴家坪期在研究区域是一个重要的成煤期•对于三级层序SQ25在连陆台地边缘以及一些孤立台地的迎风浪边缘由一套海绵生物礁灰岩所构成;由此而说明,SQ25的形成时期一一长兴期,是一次较为重要的海绵生物造礁期•与欧美地区不同,研究区域乐平统的2个三级层序代表了2次明显的海侵■海退旋回•研究区域乐平统的层序地层格架还表明2个极为有趣的现象:首先,如果瓜达卢普世末期的生物绝灭事件与东吴运动第一幕不整合面代表的海退事件存在成因尖联的话,那与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的更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相对应的则是由淹没不整合面所代表的快速海侵事件;该现象表明,生物灭绝事件与海侵一海退事件之间存在一个较为复杂的尖系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才能得到合理的阐释•其次,二叠系顶部的大隆组盆地相硅质岩地层,在研究区域北部的连陆台地上直接覆盖在长兴组碳酸盐岩地层所构成的SQ25之上,在研究区域的东南部也直接覆盖在由彭久组上部的粗碎屑岩系地层所构成的SQ25之上;但是,在连陆台地边缘以及孤立台地上,几乎见不到大隆组硅质岩的踪迹,这些现象表明二叠纪一三叠纪过渡时期的台地淹没事件及其相尖的快速海侵事件首先发生在连陆台地内部碳酸盐生长和沉积速率较低的地区,以及首先发生在其它浅水区域,二叠纪末期更大规模的快速海侵才使研究区域连陆台地边缘生物礁、大部份孤立台地淹没消亡,二叠纪之后研究区域进入了另一个全新的古地理格局・参考文献[1] 赵自强,丁启秀,主编•中南区区域地层•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71 -118[2] Enos P, Wei J Y, Lehrma nn D J. Death in Guizhou — Late Triassic drow ning of the Yan gtze carb on ate platform. Sedime nt Geol, 1998,118: 55 — 76[3] Jin Y G, Gle nister B R, Kotlyer C K, et al. An operatio nal schemeof Permia n chro no stratigraphy. Palaeoworld, 1994, 4: 1 —14。

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晚古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及相对海平面变化

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晚古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及相对海平面变化

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晚古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及相对海平面变化梅冥相;马永生;高金汉;孟庆芬;易定红;李东海【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02(016)004【摘要】受同生断裂的控制,在晚古生代滇黔桂盆地及邻区形成特殊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发育了复杂而有序的盆地充填序列.根据三级沉积层序的两大特性,在滇黔桂盆地及邻区的晚古生代地层中识别出25个三级沉积层序;以地层记录中的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界面为关键,建立了晚古生代的区域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地层记录中的层序界面大致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即构造不整合面、沉积不整合面、淹没不整合面以及它们的相关面,而且它们还可以进一步归为暴露间断面以及加深间断面两种范畴的界面.【总页数】9页(P365-373)【作者】梅冥相;马永生;高金汉;孟庆芬;易定红;李东海【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9.2;P534.4【相关文献】1.黔桂地区泥盆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相对海平面变化 [J], 梅冥相;高金汉;李东海;孟庆芬;易定红2.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石炭纪至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及三级海平面变化的全球对比[J], 何家雄;梅冥相;夏斌;马永生;刘宝明;邓军;张树林;初汉民;刘智荣;张海3.滇黔桂盆地及邻区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演化 [J], 梅冥相;郑宽兵;初汉民;邓军;李浩4.南盘江盆地及邻区早中三叠世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古地理演化-兼论从"滇黔桂盆地"到"南盘江盆地"的演变过程 [J], 梅冥相;马永生;邓军;孟庆芬;易定红;李东海5.华北南部晚古生代陆表海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与海平面变化 [J], 李增学;魏久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第 4卷 1
第 1期
西 北 地 质
N( RTHW ESTERN GEOIOGY )
Vo1 41 No. . 1
20 0 8年 ( 1 4期) 总 6
2 0 ( u 1 4 0 8 S m 6 )
文章 编 号 : 0 9 6 4 ( 0 8 o — 0 0 0 10—2 8 20 )10 5—9
话 :0 0 8 3 0 。 1 - 2 2 9 8;E— i:l qn h e @ 1 3 C n 。 1 mal i ic e n 、 O ] u 6维普资讯 Fra bibliotek第 1期
陈 留勤 :从 基 本 层 序 地 层 模 式 论 地 层 穿 时 的本 质
基 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 基 金 项 目 (0 7 05 44 2 6 )和 中 国石 油 化 工集 团公 司 科 技工 程项 目 ( J08 02 共 同资 助 的 研 究 成 NP 一1 0— )
果 之 一
作 者 简 介 :陈 留勤 (9 3) 男 ,甘肃 陇南 人 , 为 中 国地 质 大 学 ( 京 )在 读 硕 士 研究 生 , 业 为 古 生 物学 与 地 层学 , 18 一 , 现 北 专 研 究 方 向为 沉 积 学 与 层 序 地层 学 。 讯 地 址 : 0 0 3 北 京 市海 淀 区学 院 路 2 ,中 国地 质 大 学 S 6地 学 院 ;电 通 10 8 , 9号 0
两 种 穿 时 性 —— 间断 面穿 时 和 相变 面穿 时 , 构成 了地 层 穿 时 的 两种 基 本 形 式 。 黔桂 地 区 的泥 盆 系 总体 滇 上 构 成 一 个 自南 向北 厚 度 逐 渐 减小 的楔 状 体 , 这是 泥 盆 纪 早期 海 侵 尖 灭 与 晚 期 海退 尖 灭 的结 果 , 究 区 研
从 基 本 层 序 地 层 模 式 论 地 层 穿 时 的本 质
以滇 黔桂 盆 地 泥盆 纪层 序 地层 格 架 为 例
陈 留 勤
( 中国地 质大学地 质过 程 与矿产 资源 国家重点 实验 室 ,地球 科 学与资源 学院,北京 1 0 8 ) 0 0 3
摘 要 : h w 于 1 6 年 提 出的 穿 时普 遍 性 原 理 是 现 代地 层 学 的重 要支 柱 之 一 。 O 纪 7 年 代 末 由 地 Sa 94 2 世 O

场 地 层 学 革 命 ( ie a. 9 1 M i l 9 5 Va t 1.1 9 ; a ,1 9 , l l
1 9 ) 在地震 地层学 基础之上 发展而 来的层序 地层 97 。
2 0 ) 理解 地层 穿时的本质 是正确估 计地层对 比中 01 。 可能存在 的时 间误 差的基础 ,也才有 可能确定 出真
地层为 主的传 统地层学 和层 序地层学 之间 因为 以时 问地层 划分和 等时地层对 比为理想 目标而具有 统一
重要 目的和任 务是对 地球历史 中的事 件和过程 给予
正确 的排序 和恰 当的解释 ( 王鸿祯 , 0 6 。多重地 20 )
性 ,又 由于它们 体现 了从静 态描述 到动态成 因 的进 步而具 有继 承性 ( 赖维成 等 , 0 4 。层序地层 模式 2 0) 中伴随 相对海平 面变化 的沉 积作用产 生的两种 穿时 性—— 相变 面穿 时和间 断面穿时 ,体 现 了 S a 于 hw
16 9 4年提 出的地层 穿时普遍性原 理的本质 , 同时也 是 建立 层 序 地层 格 架 的关键 要 素 ( 冥相 等 , 梅
层分 类思想 的形成标 志着现代 地层学 的开始 。 0世 2 纪7 0年代 末期 ,V i和 他在 E x n公 司的合作 者 al xo
随着 他们对地 震地层 学研究成 果的公 开 出版 开始 了
地层学是 地质学 的基础 学科之 一 ,大体形 成于 1 7世纪 中期至 2 0世纪 3 年代 末 , 段时 间被 称为 0 这 地层 学 的 “ 雄时代 ” ( 英 张守 信 ,2 0 ) 0 6 ,其研 究 的
( ie 1,1 7 ) Va t . 9 7 。以岩石地层 、 物地层 和年代 l a 生
层 序 地 层 格 架 清楚 地 体 现 了地 层 记 录的 不 完 整性 和 穿 时 普 遍性 , 同时 也 表 明 地层 记 录 中的 两 种 相变 面
及其所代表的两种穿时性是正确建立层序地层格架 的关键要 素。
关 键 词 :层 序地 层 学 ;穿 时普 遍 性 原 理 ;滇 黔 桂 盆 地 ; 泥盆 纪 ;层序 地 层 格 架 中 图分 类 号 :P 3 54 文献 标 识 码 : A
震 地 层 学 发 展而 来 的层 序 地层 学 是 在 年 代 和 海 平 面变 化 框 架 内研 究 沉 积 相 迁 移 的有 效手 段 ,它 改 变 了 划 分 沉 积 岩 的原 则而 成 为 沉 积 地质 学 和 地 层 学 的一 次 重 要 革命 。基 本 层 序 地 层 模 式 中相 对 海 平 面 变 化 产 生 的地 层 超覆 和退 覆 明 显 地体 现 了地 层 穿 时 普遍 性 原 理 , 时也 暗示 了地 层 穿 时 的本 质 。 层 记 录 中 同 地 的两 种 相 变 面 —— 动 态 相 变 面 和静 态 相 变 面 形成 于侧 向加 积 和纵 向加 积 两 种 沉 积 作 用 ,它 们 所 代 表 的
正 的等 时性 地层对 比。笔者 以滇黔桂 盆地泥 盆纪层
学 , 究 以不 整合或 与之可 以对 比的整 合为界 的、 研 成
因上有 联 系 的 地层 在 年代 地 层 框 架 内 的岩 石 关 系
收 稿 日期 : 0 70 — 0 2 0 — 72 ;修 回 日期 :2 0 — O2 0 71一2
序地层 格架 的建立 为例 ,说 明在 同一 相对海 平面 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