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巴特的美学思想 20世纪西方美学史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西方文学理论 马工程13.3罗兰巴特

西方文学理论 马工程13.3罗兰巴特

罗兰·巴特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符号学家,结构主义向解构主义过渡的重要人物。

他出身于一个海军军官家庭,出生后的第二年父亲阵亡,后随母亲移居巴黎。

由于巴特自幼受母亲影响很大,这也导致他的独身和同性恋倾向。

中学毕业前夕,他因得了当时很致命的肺结核而不得不中断学业,这阻碍了他报考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从1947年开始,巴特在加缪的介绍下为《战斗报》撰稿,他的学术生涯从此开始。

1952年巴特进入法国政府的文化部门,在外交部文化关系处负责对外教学工作,参与社会学研究和文学批评。

1976年在福柯的推荐下,巴特以学士学位申请到了法国最高学府——法兰西学院的教授资格。

1980巴特年不幸死于车祸。

他的主要著述有《写作的零度》(1953)、《神话学》(1957)、《论拉辛》(1963)、《符号学原理》(1964)、《批评与真实》(1966)、《S/Z》(1970)、《批评论文选》(1972)、《文本的快乐》(1973)、《恋人絮语》(1977)等。

罗兰·巴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的思想立场具有结构主义者的特征,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他又明显转到了后结构主义的立场上去。

《写作的零度》一书是巴特的成名作,在此,他提出了写作时“零度”介入的观点。

所谓“零度”写作也就是以存在主义大师加缪为代表的风格,体现为“中性的”,“非感情化”,回避作者的感情色彩和主观意向性,也就是对作者主体性的遮蔽。

这正吻合了结构主义倡导的无作者思想、无主体知识的认识,即以一种超越了个人的结构来凌驾于个人之上。

然而,巴特在论述零度写作的过程中,又对其加以批判。

实际上,这些创作仍然是形式追求的一种,最终成了自己所创作的神话的奴隶。

在巴特看来,作者创作要用一定的文体形式组织起来的言语来表达,言语与文体从两个维度制约了作者的创作,它们共同为作家勾勒出作品的自然属性,因此写作不只是作者的个人行为,还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特定的与自己的过去密切联系的表达方式。

心理学美学理论 20世纪西方美学史教学课件

心理学美学理论 20世纪西方美学史教学课件

从一方面说,审美的快感可以说简直没有对象, 审美的欣赏并非对于一个对象的欣赏,而是对于 一个自我的欣赏。它是一种位于人自己身上的直 接的价值感觉;而不是一种涉及对象的感觉。无 宁说,审美欣赏的特征在于:在它里面,我的感 到愉快的自我和使我感到愉快的对象并不是分割 开来成为两回事,这两方面都是同一个自我,即 直接经验到的自我(即在对象里面生活着的自 我)。
等学校;先后任教于波恩大学、布雷斯劳大学、慕尼黑 大学等学校。 他得到了弗洛伊德的热心仰慕,他也成为无意识理论的 支持者。
移情说的主要内容
移情的机制 移情的四种类型 对悲剧性的理解
评价
移情的机制
多利克式石柱 两层解释:
机械的解释
纵向上腾,克服重力 横向凝聚,不至破碎
人格化的解释
审美快感的特征就在于此:它是对于一个对象的 欣赏,这个对象就其为欣赏的对象来说,却不是 一个对象而是我自己。或则换过方式说,它是对 于自我的欣赏,这个自我就其受到审美的欣赏来 说,却不是我自己,而是客观的自我(即不是日 常生活中的自我,而是“对象化”了的,生活在 所观对象里的自我)
多利亚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
1817年,16岁的费希纳来到莱比锡,5月19日进入莱比锡大学 医学院学习。费希纳除了学医学的课之外,还选了哲学、植物 学、化学、物理学、数学等课。
1824年,费希纳在莱比锡大学开始讲授物理学,从事他自己 的研究。
1833年,费希纳与23岁的克拉拉·福尔克曼(Clara Volkmann) 结婚。
1844年,由于自己的身体问题从大学退休,得 到了一笔养老金,因而成为不到退休年龄而不能 再从事工作的人。
在他生命的后40余年中,几乎每年都有重要贡献, 而且更加出色地完成了许多研究工作,在哲学方 面、心理物理学方面、实验心理学方面、实验美 学方面、文学和诗方面都展示了他的才华,没有 虚度时光。

西方美学史课件

西方美学史课件
14
第三节 贺拉斯的美学思想
一、 古典主义美学原则。 二、艺术价值论:“寓教于乐”原则 三、诗人修养论 四、创作过程论 五、艺术批评论
15
第四节 朗加纳斯的美学思想
一、《论崇高》的作者辨析 二、“崇高”的美学意义 三、 崇高的主要来源 四、崇高作品的创作 五、崇高作品的艺术魅力
初步了解西方理性主义时期美学发展格 局,掌握新古典主义产生、发展的进程 及基本主张,的希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 学的基本发展状况和人文主义本质
重点掌握布瓦洛的新古典主义美学思想、 三一律
32
第一节 笛卡儿的理性主义美学
一、哲学基础 二、美学主张
33
第二节 布瓦洛——新古典主义美学的 立法者
24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
初步了解文艺复兴时期文化演进的脉络, 掌握希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学的基本发 展状况和人文主义本质
重点掌握达·芬奇论的美学思想
25
第一节 世牲》
27
《访问圣母》
28
一、文艺复兴演进的动力 二、文艺复兴文化的演进及其特征 三、文艺复兴时期美学的基本特征
16
第五节 普洛丁的美学思想
一、美的本质 二、美的根源 三、美的认识 四、艺术观:“流溢说”
17
第三章 中世纪美学
了解和掌握中世纪西方美学的基本发展 状况和特征,把握其本质以及其与宗教 的关系,重新认识它在西方美学史上的 重要贡献
重点掌握圣·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和托马 斯•阿奎那的美学思想
11
第二章 希腊化和古罗马时期的 美学
了解和掌握希腊化时期和古罗马时期西 方美学的基本状况和特征
重点掌握贺拉斯的美学思想、朗加纳斯 关于崇高的论述以及普洛丁的美学思想

第三章 中世纪美学 (《西方美学史》PPT)

第三章  中世纪美学 (《西方美学史》PPT)

《狄奥尼修书》
《狄奥尼修书》收《神名论》《神秘神学》《天国等阶》《教会等阶》四 篇著作和《书信集》。伪狄奥尼修的一个重要美学思想,是以光释美,进 而就“美的”与“美”作命题辨析。如《神名论》第四章第7节说:
“它(美)得到这个名称是因为它是万物中和谐和光辉的本因,因为像光 一样,它用它自己的不竭之辉普照万物,以使为美。”
诗与经
阿奎那强调精神义仅见于神圣文字的阐释。这与世俗的 历史是不同的。在阿奎那看来,神圣的历史既是真实, 又是符号;既有字面义,又有精神义。世俗的历史则只 是真实,不是符号。它有字面义,没有精神义。历史如 此,诗亦然。《圣经》中的神圣好诗自不待言,即便在 它的字面义中,也发散着精神义的神圣光辉,但世俗的 诗同样没有精神义可言。诗在阿奎那看来是一种虚构为 表的语义现象,它只有字面义,所谓诗的虚构除了指意 没有其他目的。
一、俗语和拉丁语
俗语和拉丁语何者更为高贵?这 个问题从但丁开始,以后将成为 文艺复兴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 这个问题是由但丁《论俗语》这 部中世纪划时代的美学著作拉开 帷幕的。《论俗语》本身就是用 拉丁文写成的。彼特拉克曾经希 望他的一切荣誉,都是来自他的 史诗《阿非利加》。但是,《阿 非利加》也是用拉丁文写成的。 文艺复兴的一个强大动力,就是 古典拉丁文的复兴。人文主义者 向以写一手流利的拉丁文为自豪。
明晰
比例和整一性作为一种印证上帝造物完美的宇宙秩序, 从其根本上说是超越经验的。要之,这神圣的秩序如何 显现自身?如何作为一种原始因和终极目的因被人感知 和认知?这里涉及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问题,但更为直 接的则是明晰一因的参入。明晰同比例和整一的概念相 似,在阿奎那的美学思想中同样具有相当复杂的多重意 义。
善与美的差别
“但是它们在逻辑上有所不同,因为 善专同欲念联系(善是一切事物所欲 求的),所以它同目的有关(欲望是 朝向某个事物的运动)。另一方面, 美则同认知功能联系,因为美的事物 也是看上去使人愉快的事物。所以美 是由适当的比例所组成,因为感觉在 比例适当的事物中得到愉悦。”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叶郎)
绪论什么是美学
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美学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嘉通于1750年首次提出使用。

但西方美学历史并不是由此开始的。

西方美学从柏拉图开始,从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

他把什么东西是美的和美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分开,他又在美的现象的后面寻找一个不变的美的本质。

二、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轮廓
(一)近代
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三、美学研究的对象
四、美学的学科性质
五、为什么要学习美学
六、怎样学习美学
七、。

第十二章 分析美学 (《西方美学史》PPT)

第十二章  分析美学 (《西方美学史》PPT)

“生活形式”
依据沃尔海姆的理解,维特根斯坦所论的“生活形式”,主要是将语言与 习惯、经验与技术的复合体的联通,所以,想象一种语言就成为了想象一 种生活形式,语言的述说就是生活形式的一个部分,这都是维特根斯坦的 著名结论。一方面,如果没有“生活形式”这种多种要素的复合体,语言 本身就无法得以运作,语言也没有所指(传统语言学理论也承认这一点); 但另一方面,如若没有语言的指称,那些“生活形式”所包含的诸要素也 无法得到确定(这是维特根斯坦创建语言哲学的原因之一)。实际上,如 沃尔海姆所见,维特根斯坦反对的是两种错误的语言观:第一种认为语言 本质上是由“名称”组成的,按照这种观点,语言作为整体是经验并依赖 于特定经验的;第二种认为语言是由一系列非能动的“记号”构成的,按 照这种观点,在经验之前语言就已经完满了。这两种语言观虽然都预设了 经验的存在,并认为经验是可以确定的,但是却将经验与语言相互分离开 来了。
第二节 沃 尔 海 姆
理查德·沃尔海姆(1923— 2003)是20世纪后半叶英 国最重要的美学家。做出这 样的论断,在英美学界恐怕 都不会出现任何反对的意见。 沃尔海姆的学术成就也充分 证明,英国同美国一样也是 分析美学研究的重要国度, 上世纪的后50年间,英国 分析美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 的确是贡献巨大的。
从狭义来看,分析美学史就是指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在50年代后期 逐步达到高潮、步入60年代继续发展的欧美美学的这段历史所累积的成就。 但是,如果将视野扩大到整个20世纪,那么分析美学就会得到更宽泛的理 解。从20世纪50年代向前追溯,可以将维特根斯坦等诸家的美学纳入其中, 因为维特根斯坦在哲学家里面对“分析美学”的影响至深至远;从50年代 向后推,原本并不属于狭义分析美学序列的英国分析美学家理查德·沃尔 海姆、美国分析哲学家古德曼(1906-1998)和阿瑟·丹托等就会被纳入 其中,他们真正将“后分析美学”(Post-analytic Aesthetics)推向了 高潮,70年代才真正是分析美学攀到高峰的时期,80年代至今的分析美学 尽管由于面临诸多挑战而衰微,但是它的历史仍在新世纪被新的美学家们 继续书写着。

西方美学史课件

西方美学史课件
一、古希腊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古希腊早期的美学 三、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四、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 五、希腊化和古罗马时期的美学
第二章 中世纪美学
一、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 二、托马斯阿奎拉 的美学思想 三、但丁的美学思想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
一、薄伽丘 二、阿尔倍蒂 三、达芬奇 四、卡斯特尔维屈罗 五、西德尼 六、美的理论
2、关于美的理论
(1)他的美学理论主要表现为艺术理论。 (2)美首先取决于客观事物的属性。主要是体积的 大小适中和各组成部分之间有机的和谐统一。美 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明确。 (3)美同人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有关。 (4)力图确定真善美的关系。认为美就是善,批评 把数学排斥在美的范围之外的人。 (5)没有提出审美经验和美感的概念,但却注意到 了美的对象能引起极大的愉悦或快感,具有迷人 的力量,以致令人感动。
第九章 德国古典美学
1、康德 2、歌德 3、席勒 4、费希特 5、早期浪漫派 6、谢林 7、黑格尔
第十章俄国革命明主主义美学
1、别林斯基 2、车尔尼雪夫斯基
第十一章向现代美学的过渡
1、叔本华 2、尼采 3、心理学的美学 4、斯宾塞的美学思想 5、丹纳
第十二章 西方现代美学的主要流派
1、表现主义 2、自然主义 3、形式主义 4、精神分析 5、分析美学 6、现象学美学 7、存在主义美学 8、符号论美学 9、格式塔心理学美 学 10、社会批判美学 11、结构主义美学 12、解释学美学
(三)德谟克利特
1、比前人更多注意美和艺术现象的社会性质。 2、西方最早的艺术起源论 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 生的。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纫;从燕子学会了造房 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歌唱。 3、重视尺度问题 适中最完美的,我既不喜欢过分,也不喜欢不足。 4、最早论诗的灵感的问题 不为激情所燃烧,不为一种疯狂一样的东西赋予灵感 的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

二十世纪外国美术史 ppt课件

二十世纪外国美术史  ppt课件
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 他强调近代的科技和工业交通改变了人的物质生活方式,
人类的精神生活也必须随之改变。
ppt课件
35
巴拉 是意大利画家,未来派最杰出的人物。对色和光的总是
表现出狂热兴趣。 代表作品:《阳台上奔跑的女孩》《抽象速度--声音》 《速度--雨燕》《街灯:光的习作》《被拴住的狗的运
20世纪美术
ppt课件
1
20世纪
1、社会背景:19世纪末,在动荡的政治变革与工业革 命的双重冲击下,欧洲文化出现了对传统观念全面否定 的呼声。20世纪初,一股反对自然主义的浪潮迅速发展, 这是西方艺术史上最具冒险精神与创新精神的时期。在 此期间,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哲学和科学 等领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新观念和新理论,这种革新的 影响一直持续到今日。
ppt课件
20
《拿着烟斗的男孩》
ppt课件
21
《亚威农少女》
此作被认为是传 统美术与现代美 术的分水岭,是 画家在参观巴黎 人类博物馆时, 被非洲黑人雕刻 的简练朴素和粗 犷的造型所吸引 而产生的。画家 企图把几何化的 人物和背景的几 何形体结合起来。
ppt课件
22
《三乐师》画中三
个乐师以几何抽象色 块造型、平面化构图、 平涂手法制作。作品 的主题是欢乐的,同 时又有一种肃然庄严
造型的夸张和扭曲,色彩的强烈和主观,视觉上的冲击 和粗放。 德国表现主义的两个社团:1905~1913成立的“桥社” (画裸体和风景画);1911在慕尼黑成立的“青骑士 社”。
ppt课件
51
爱德华·蒙克(1863~1944)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享誉世界的挪威艺术家,西方表现 主义绘画艺术的先驱。对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至关重要。 蒙克创作了大量带有悲剧意味的作品,表现疾病、死亡、 孤独和忧郁,充满对人生的怀疑和焦虑。他的绘画带有 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兰·巴特的美学 思想
“神话学”和符号学
Mythologies1957
The Fashion system1967
Elements of Semiology 1964 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揭示文化符号背后的意识形态内
涵,将各种文化“神话”去神秘化(demystification). 神话:
就是将人为的东西看作为是相当然的,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滥 用”。
结构主义方法:
以语言分析作为所有符号分析的样板,建立一种普通符号学 二元区分:
语言(langue)与言语(parole) 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
把“神话”也当作一种语言来分析,如服饰、饮食、运动等, 将他们当作言语和能指,看其背后的“语言”和“所指”是
奢华:它看起来没用;丰沛、亲切、几乎无限膨胀;使消 费者快乐,触感轻柔;性灵特征,无中生有,以小化大
将清洁剂饰以既轻柔又深刻的美妙意象手法,已伪装了它 磨损性的功能。
小说与孩子
现象:法国的《她》(Elle)杂志的封面聚集了 70位知名女性小说家。
表面:女性生产小说和孩子。
深层:
写作是一种荣耀而大胆的行为,作家是一个“艺术 家”,你会认为他比一般人更有权力玩世不恭。
符号帝国
以符号学的观点写的带有比较文化学性质的著 作
把日本人生活的很多方面:语言、饮食、城市 建构、商品的包装、木偶戏、礼节、俳句、文 具、面容等,均看作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并 对其伦理含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揭示这些文 化细节所蕴含的心理特征、人格本质和人生态 度
筷子
与食物的和谐
东方的食物趋向细小,切碎是为了能用筷子夹住 筷子也因食物被切成小块而存在。
《作者之死》(1968)
否定了作者是文本的本源和唯一的阐释权威的传统观点。
波德莱尔的作品是波德莱尔失败的记录,凡高的作品是凡高 疯狂的记录,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是其堕落的记录。
这种观点内在于结构主义之中
个体的发言(言语)被看作是非个人体系(语言)的产物 马拉美:不是我在说话,而是话在说我
开放的文本
筷子的功能(除了送食物到嘴之外):
指示功能:
指向食物,选定食物,而不是按机械程序,把某种随意 性、把某种程度的散漫而不是一种秩序引入食物的摄取 过程中来,总之是一种具有智慧的活动,而不是机械的 操作。
夹取:
筷子的姿态由于他自身的那种质料——木头或溱质——而 变得更为轻柔,这里面有着一种母性的气质,这种准确、 小心、十分细致、十分小心的动作正是用来抱孩子的那种 细心劲儿
对女人们说,你们和男人一样有价值;对男人则说: 你们的女人永远只是女人。
《她》的女性世界里没有男人,但却是由男人的眼光 组成。
深层的广告
美容品广告:
科学性前言介绍产品,指示它能清洗至深处,排除至深处,滋 养至深处。
似是而非的观念:
深层的观念:
皮肤是表层,会死去,会干,会老,表层的美有赖于根部的滋养 很普遍,没有广告少得了它 深层之内能够渗透变化的滋养实体,则一概不清
实例
肥皂粉与清洁剂
与氯化水的对比:
氯化水:液体火焰,暴力倾向,“杀”尘垢
肥皂粉:将物件从不完美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尘垢被“挤 压”出来,而不是被杀死;污垢是矮小的敌人,不但发育 不全,而且呈乌黑色,遇到Omo正主当道,就会从洁白无瑕的 亚麻布中溜之大吉.
白:
虚荣、关心外表的价值取向
泡沫:
文本是由各种引证组成的编织物,它们来自文化的成千上万 个源点。
读者可以自由地打开或关闭文本的指义过程而无 须尊重所指。可以自地将文本和意义系统联系 起来,而完全无视作者的“意图”。
“读者的诞生应以作者的死亡为代价来换取”。
简评:
强调文本意义的开放性和滑动性;但没必要将能指与 所指的任意性夸大到不适当的程度。
厨师的长筷子:不用于扎、切、割,从不去伤害什么,只 是去选取、翻动、移动
分离食物:
而不是切开和叉住,筷子从不蹂躏食物,要么挑开,如菜 叶,要么拆开,如鱼,以此重新找到食物的自然缝隙
运送食物:
挑起米饭,或扒到嘴里
不切、不抓、不毁、不穿;食物不再是需要施以暴力的捕 猎对象,而是变成了一种和谐地移运的物质
强调读者的“编织”作用。斯特恩《项迪传》中的空 白页。
文本的快乐
两种写作:
及物的:工具性;他律的;引向另一个世界;
不及物的:写作不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通道,写作就是为 了写作自身。
两种文本:
可读的(lisible)文本:
处在写作实践之外;完成的,定型的 消费性的读者
可写的(scriptible)文本:
《巴黎竞赛》画报照片
一个黑人士兵行法兰西军礼 第一级符号:能指(形象)——所指(黑人敬礼) 第二级符号:能指(黑人敬礼的图画)——所指
(法国是一个伟大的帝国)
法国是一个伟大的帝 国,她的所有的儿子, 不分肤色,都忠实地 效忠于她的国旗,这 个黑人服务于其所谓 的压迫者的热情是对 诽谤所谓殖民主义的 人们的最好的回答。
处在写作实践之中;未完成的;空白;多义性 作为文本生产者的读者 处于一个巨大的网络系统之中,互文性(intertextuality) 文本并不是各种意义的共存,而是某种信息,某种不断地交叉,所以,它
不是回答一种解释,甚至是一种开明的解释,而是面对一种爆炸,一种 散播.
一点科学的味道:
杀菌因子
强调两种“滋养体”
水份:
纯洁、干净、清新;水渗入皮肤实属不易,所以要锁住
脂肪:
媒介元素、良好润滑剂、水在皮肤深处的引导者
今日神话
神话结构:
语言
1能指 2所指 3符号 II能指
II所指
神话
II符号
例子
我的名字叫雄狮:
学外语:my name is lion 第一级符号:能指—所指 第二级符号:能指—所指(我是一个语法例证)
但别让她们越走越远,让她们经由母亲的角色,为 和作家关系紧密的玩世不恭作风付出代价。
女作家们像男人一样地游玩、写作,但从不远离男 人,活在他们的注目之下,用孩子作补偿。
《她》的世界
让女人们获得自信:她们像男人一样,可以获得丰富 的创意。
但要赶紧让男人知道:女人不会被男人夺走,因为她 们天性上,永远向母亲的角色屈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