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4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第一章第4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下列命题中是全称命题并且是真命题的是( )A .所有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B .若2x 为偶数,则x ∈NC .若x ∈R ,则x 2+2x +1>0D .π是无理数答案:A2.对命题“∃x 0∈R ,x 20-2x 0+4≤0”的否定正确的是( )A .∃x 0∈R ,x 20-2x 0+4>0B .∀x ∈R ,x 2-2x +4≤0C .∀x ∈R ,x 2-2x +4>0D .∀x ∈R ,x 2-2x +4≥0答案:C3.(2011·高考北京卷)若p 是真命题,q 是假命题,则( )A .p ∧q 是真命题B .p ∨q 是假命题C .綈p 是真命题D .綈q 是真命题解析:选D.根据“且”“或”“非”命题的真假判定法则知D 正确.4.“至多四个”的否定为( )A .至少有四个B .至少有五个C .有四个D .有五个答案:B5.“p 或q ”为真命题是“p 且q ”为真命题的________条件.解析:若命题“p 或q ”为真命题,则p 、q 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命题.若命题“p 且q ”为真命题,则p 、q 都为真命题,因此“p 或q ”为真命题是“p 且q ”为真命题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必要不充分1.(2012·广州调研)已知命题p :∀x ∈R ,sin x ≤1,则( )A .綈p :∃x ∈R ,sin x ≥1B .綈p :∀x ∈R ,sin x ≥1C .綈p :∃x ∈R ,sin x >1D .綈p :∀x ∈R ,sin x >1解析:选C.命题中“∀”与“∃”相对, 綈p 只否定命题的结论,故选C.2.(2010·高考湖南卷)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 .∃x ∈R ,lg x =0B .∃x ∈R ,tan x =1C .∀x ∈R ,x 3>0D .∀x ∈R,2x >0解析:选C.对于A ,当x =1时,lg x =0,正确;对于B ,当x =π4时,tan x =1,正确;对于C ,当x <0时,x 3<0,错误;对于D ,∀x ∈R,2x >0,正确.3.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 .命题“3≤3”是p 且q 形式的复合命题,其中p :3<3,q :3=3.所以“3≤3”是假命题B .“2是偶质数”是一个p 且q 形式的复合命题,其中p :2是偶数,q :2是质数C .“不等式|x |<-1无实数解”的否定形式是“不等式|x |<-1有实数解”D .“2013>2012或2012>2013”是真命题答案:A4.(2010·高考天津卷)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m ∈R ,使函数f (x )=x 2+mx (x ∈R )是偶函数B .∃m ∈R ,使函数f (x )=x 2+mx (x ∈R )是奇函数C .∀m ∈R ,函数f (x )=x 2+mx (x ∈R )都是偶函数D .∀m ∈R ,函数f (x )=x 2+mx (x ∈R )都是奇函数解析:选A.对于选项A ,∃m ∈R ,即当m =0时,f (x )=x 2+mx =x 2是偶函数.故A 正确.5.在“綈p ”,“p ∧q ”,“p ∨q ”形式的命题中,“p ∨q ”为真,“p ∧q ”为假,“綈p ”为真,那么p ,q 的真假为p ________,q ________.解析:∵“p ∨q ”为真,∴p ,q 至少有一个为真.又“p ∧q ”为假,∴p ,q 一个为假,一个为真.而“綈p ”为真,∴p 为假,q 为真.答案:假 真6.给定下列几个命题:①“x =π6”是“sin x =1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若“p ∨q ”为真,则“p ∧q ”为真;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的逆命题.其中为真命题的是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解析:①中,若x =π6,则sin x =12,但sin x =12时,x =π6+2k π或5π6+2k π(k ∈Z ).故“x =π6”是“sin x =1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①为真命题;②中,令p 为假命题,q 为真命题,有“p ∨q ”为真命题,而“p ∧q ”为假命题,故②为假命题;③为真命题.答案:①③7.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其真假.(1)q :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矩形;(2)r :∃x ∈R ,x 2+2x +2≤0.解:(1)綈q :至少存在一个正方形不是矩形,是假命题.(2)綈r :∀x ∈R ,x 2+2x +2>0,是真命题.1.(2012·东莞质检)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命题“∃x ∈R ,使得x 2+5x +2≥0”的否定是“∀x ∈R ,使得x 2+5x +2≥0”B .实数x >y 是1x <1y成立的充要条件 C .设p 、q 为简单命题,若“p ∨q ”为假命题,则“綈p ∨綈q ”也为假命题D .命题“若x 2-3x +2=0则x =1”的逆否命题为假命题答案:D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命题“若x 2-3x +2=0,则x =1”的逆否命题为:“若x ≠1,则x 2-3x +2≠0”B .“x >1”是“|x |>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C .若p 且q 为假命题,则p 、q 均为假命题D .命题p :“∃x 0∈R ,使得x 20+x 0+1<0”,则綈p :“∀x ∈R ,均有x 2+x +1≥0”解析:选C.若“p 且q ”为假命题,则p 、q 中至少有一个是假命题,而不是p 、q 均为假命题.故C 错.3.命题“∀x ∈R ,∃m ∈Z ,m 2-m <x 2+x +1”是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解析:由于∀x ∈R ,x 2+x +1=(x +12)2+34≥34,因此只需m 2-m <34,即-12<m <32,所以当m =0或m =1时,∀x ∈R ,m 2-m <x 2+x +1成立,因此命题是真命题.答案:真4.已知命题p :∃x ∈R ,cos x =54;命题q :∀x ∈R ,x 2-x +1>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________.①命题p ∧q 是真命题 ②命题p ∧(綈q )真命题③命题(綈p )∧q 是真命题 ④命题(綈p )∨(綈q )是假命题答案:③5.已知命题p :方程2x 2-2 6x +3=0的两根都是实数,q :方程2x 2-2 6x +3=0的两根不相等,试写出由这组命题构成的“p 或q ”、“p 且q ”、“非p ”形式的复合命题,并指出其真假.解:“p 或q ”的形式:方程2x 2-2 6x +3=0的两根都是实数或不相等.“p 且q ”的形式:方程2x 2-2 6x +3=0的两根都是实数且不相等.“非p ”的形式:方程2x 2-2 6x +3=0无实根.∵Δ=24-24=0,∴方程有两相等的实根.∵p 真,q 假,∴“p 或q ”真,“p 且q ”假,“非p ”假.6.(2012·金山联考)已知命题p :x <-6,或x >1,命题q :5x -6>ax 2,(a 为常数)(1)写出原命题“若p :x < -6或x >1,则q :5x -6>ax 2”的逆否命题.(2)若p ⇔q ,则实数a 应满足什么条件?解:(1)命题“若p ,则q ”的逆否命题为若綈q :5x -6≤ax 2,则綈p :-6≤x ≤1.(2)∵ p ⇔q ,∴{x |x <-6或x >1}={x |5x -6>ax 2},即不等式ax 2-5x +6<0的解集为{x |x <-6或x >1},故方程ax 2-5x +6=0有两根-6,1.⎩⎪⎨⎪⎧ Δ=(-5)2-4a ×6>0a (-6)2-5×(-6)+6=0⇒a =-1a -5×1+6=0,故实数a 应满足a =-1.。
人教版历史选修1课件:第九单元第4课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拓展点拨:守旧势力抵制和反对新政是为了
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维护自身统治权力, 是反动的。维新派试图尝试资产阶级君主立 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是符合历史发展 趋势的,是进步的。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
1.变法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 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2)主观原因: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D.京师大学堂是新政中唯一未被废除的措施 解析:选A。拜访袁世凯并希望他起兵勤王的 是谭嗣同。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图文探究
昙花一现的现代化
(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 (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 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理解戊戌变法的意义
1.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戊戌变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帝国主 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 机的背景下进行的,其直接目的是变法图 强、救亡图存。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
国的,是进步的。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尝试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对变法失败原因的理解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
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在夹缝中生存,力量薄弱,这就决定了民 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而新势力的主要阶 级来源就是民族资产阶级。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宁波高二期末检测)1889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颁布此诏。
“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下列事件不.可能出现在诏书上的是()A.京师设立大学堂B.设立译书局C.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D.废除科举制度解析:选D。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方法”才是百日维新的内容,故D项说法有误。
2.(2012·泰安高二联考)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
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反映的内容是()A.命各省保荐,引进人才B.提倡官民上书言事C.裁汰冗员,澄清吏治D.设邮政局解析:选B。
立足于材料信息是解题关键,备选项皆是变法内容,但只有B项与题干材料一致。
3.(2012·杭州高二期末检测)下列哪一项内容符合维新派的主张,却不在戊戌变法的政令之内()A.实行君主立宪制B.改革政府机构C.改革科举制度D.发展民族工商业解析:选A。
对照变法措施可知实行君主立宪制并不在变法政令之内。
4.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在这方面的举措有()A.制定宪法B.裁撤闲散重叠机构C.设立农工商总局D.设议院解析:选B。
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可采用排除法,A、D两项在维新措施中都没有涉及,C项是经济措施,不合题意。
5.(2012·海口高二期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材料2: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请回答:(1)概括材料1、2的主要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体现上述思想主张的措施及意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第(1)问要依据材料1、2内容归纳概括;第(2)问作答百日维新的“措施”时要注意结合材料1、2的主旨,有重点、有选择地作答,“意义”可从对当时及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积极作用方面分析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4《戊戌变法》教学设计(共1课时)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在初中阶段对近代中国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认识可能仍较为肤浅,对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改革措施及影响等方面的理解有待深化。此外,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分散、学习耐心不足等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文献资料、图片等历史资料,培养其史料实证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思维。
4.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课堂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增强对改革的支持和参与意识。
2.理解维新派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培养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3.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增强历史唯物主义观念。
4.通过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历史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
2.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形式。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纪录片片段等,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如模拟戊戌变法时期的朝会辩论,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当时的历史氛围,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
4.重视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史料,如文献、图片等,分析戊戌变法的具体情况,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二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青岛高二联考)下图所示土地制度曾经在西周时盛行,但在春秋时期逐渐瓦解,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B.私田的增多C.各国的赋税改革D.新兴地主阶层的壮大解析:选A。
图片所示土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井田制,生产力进步是其瓦解的根源,备选项A属于生产力范畴。
2.战国时期,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派别是()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解析:选A。
儒、墨、道、法各家的核心主张分别是仁政礼制、兼爱非攻、无为逍遥、法治集权,故选A。
3.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在于()A.废除奴隶制度B.发展封建经济C.废除井田制D.取得军事优势解析:选D。
要正确认识各国改革中国君与新兴地主阶级出发点的不同,国君的目的是增强国力,取得争霸中的优势,新兴地主阶级则是要肯定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提高政治地位,故D 项最佳。
4.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A.废除井田制B.建立户籍制C.推行县制D.统一度量衡解析:选C。
封建官僚制度主要是指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官吏垂直管理的制度,始于商鞅变法中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的规定,故选C。
5.(2012·常州一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四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2: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3: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历史 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学 探究学案 讲 课堂讲义 练 高分跨栏
(3) 是近代中国一次 __________ 思想解放 的潮流。为近代思想启蒙
维新派在宣传变法、主持新政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有利于西方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冲击了中国旧的腐朽的思想体系,
有助于中华文明的丰富和发展及中国社会生活文化的变迁。
答案: D
历史 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学 探究学案 讲 课堂讲义 练 高分跨栏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 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
政开始不久,慈禧太后便解除了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任命 荣禄为直隶总督。 答案: C
历史 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学 探究学案 讲 课堂讲义 练 高分跨栏
2.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 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
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 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 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皇帝的方向”是什
么,分析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
历史 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学 探究学案 讲 课堂讲义 练 高分跨栏
严重说法正确,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历史选修1人教新课标第九单元第4课戊戌政变教案
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四节戊戌政变一课标要求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新旧势力的交锋;慈禧和守旧势力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于瀛台;“戊戌六君子”;“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2、分析评价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和其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探究光绪帝和维新派推行新政失败的原因。
2、探究戊戌变法的失败和中国近代化道路曲折的关系。
3、对比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一败一成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守旧势力抵制和反对新政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维护自身统治权力,是反动的。
维新派试图尝试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进步的。
2、维新派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尤其以谭嗣同为代表的为变法而甘愿牺牲的精神可歌可泣。
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华文明发展史提供了宝贵财富。
3、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漫长曲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四教材内容分析与教材地位本单元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地位十分重要,它既是近代中国人民在民族危机下救亡图存的历史长卷中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救国努力,又是中国人民在近代不断突破自我封闭,向西方学习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实际意义不大,因为它只进行103天而迅速归于失败,但其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深远影响是不容抹杀的,是中国人民在探索近代化道路上的重要一环。
而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经过,教材对比说明了在戊戌变法中新旧势力的交锋情况,阐明了百日维新的失败结局,在史实的基础上理性分析了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是对本单元内容的总结和升华。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知识,引入新课(1)维新思潮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的标志是什么?(公车上书)(2)维新运动转入政治实践的标志是什么?(百日维新)(3)百日新政以一百一十多道上谕为基础,看似洋洋洒洒,但新政内容能实际执行者,却非常有限。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八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倒幕运动的领导者是()A.天皇B.大名C.中下级武士D.资本家解析:选C。
中下级武士成为倒幕运动的领导者。
2.最早对日本进行武力叩关的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俄国解析:选A。
美国军舰最早对日本进行武力叩关。
3.(2012·温州月考)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解析:选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日本商人地位的提高,但商人仍属被统治阶级。
4.下列关于19世纪中期日本商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部分人由农民分化而来B.开始兴办手工工场C.部分人成为新兴地主D.地位已经超过大名解析:选D。
日本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大名的政治地位仅次于天皇和将军,富有的商人依靠工商业发财致富,但政治地位依然低下。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佩里(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美)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材料2:商品经济的发展强烈地冲击着幕藩统治者。
将军和大名的生活日益奢侈腐化,购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商品,需要大量的货币。
将军和大名因财政问题,减少或发不出武士的禄米,使武士的生活陷入困境。
因此,中下级武士对社会现实相当不满。
材料3:在德川幕府统治的两个半世纪内总共发生农民起义2 600余次,而1854~1867年间就占319次。
有些起义提出了“改革世道”的口号。
请回答:(1)概括指出三则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中期日本怎样的社会状况。
(2)针对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日本先后出现了哪些运动或改革?解析:材料1体现了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外来侵略的民族危机。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1 Word版含答案
第4课戊戌政变预习导引知识点一新旧势力的交锋1.原因:新政措施的推行,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
2.表现(1)旧势力①慈禧太后解除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
②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
③大部分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对新政抵制。
④荣禄等人暗中密谋由慈禧太后训政。
(2)新势力①光绪帝革去礼部两名尚书及四名侍郎的职务。
②任命谭嗣同等人担任军机章京,参与维新变法。
谭嗣同等四人被称为“军机四卿”。
③拉拢袁世凯,却不识其真面目。
④游说列强支持,最终落空。
[名师点拨] 维新派变法措施严重触及了守旧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和反对。
这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对势力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社会基础。
知识点二百日维新的失败1.导火线(1)光绪帝受到慈禧太后训斥之后,急忙召见杨锐等人商议对策,并授以密谕。
(2)谭嗣同带着密谕夜访袁世凯,后该事被袁曝光。
(3)1898年9月20日,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2.经过(1)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囚禁光绪帝。
(2)慈禧太后下令捕杀“戊戌六君子”。
(3)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之外,其他措施全被取消。
3.结果:“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名师指津] 戊戌政变的发生是必然的,这主要取决于守旧势力对自身根本利益的维护。
戊戌变法的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变法在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这是封建地主势力的代表慈禧太后所无法容忍的。
知识点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1.失败原因(1)客观原因(根本原因):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2)主观原因①既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光绪帝和极少数帝党官僚,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2.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漫长而又坎坷的。
3.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配套学案: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
第4课戊戌政变本课主要介绍戊戌变法的结果和影响,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1.新旧势力斗争的表现及结果。
2.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80页一、新旧势力的交锋1.代表人物(1)旧势力:以慈禧太后为首。
(2)新势力:以光绪帝为首。
2.交锋举措(1)旧势力①慈禧太后解除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
②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
③大部分官员对新政抵制。
④荣禄等人密谋由慈禧太后训政,结束光绪帝主政、扑灭新政。
(2)新势力①光绪帝革去礼部两名尚书及四名侍郎的职务。
②任命谭嗣同等为“军机四卿”。
③拉拢袁世凯,却不识其真面目。
④游说列强支持,没有结果。
[思维点击]1.诏令废除八股后,大学士刚毅立即跳出来反对,说:“此乃祖制,不可轻废,请下部议。
”光绪帝明确回答:“部臣据旧例以议新政,惟有驳之而已,吾意已决,何议为?”刚毅并不示弱,仍说:“此事重大,行之数百年,不可遂废,请上细思。
”光绪帝愤怒至极,厉声喝道:“你难道想阻挠我吗?”刚毅这才无话可说。
请回答:(1)材料中大学士刚毅对变法持什么态度?为什么?(2)这说明改革具有什么特点?提示:(1)反对变法。
变法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
(2)改革道路艰难、曲折,改革不是一帆风顺。
二、百日维新的失败1.导火线(1)光绪帝受到慈禧太后训斥,召见杨锐等人商议对策,授以密谕。
(2)谭嗣同带密谕夜访袁世凯。
(3)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2.经过(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和守旧势力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
(2)慈禧太后下令逮捕军机四卿及其他维新派分子。
28日,谭嗣同等人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3)政变后,除了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之外,其余新政措施全被废除。
3.结果:“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思维点击]2.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休止符”……请回答:(1)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是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中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用“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提示:(1)维新变法运动。
2019秋历史人教版选修1演练: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 (1)
Unit 1 Breaking recordsSection Ⅰ—Warming Up,Pre-reading,Reading&Comprehending课时过关·即时巩固一、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提示或括号内的汉语提示写出单词的正确形式1I have forgotten the exact number.There were a 300 people at the spot.2A 100-mile cycling journey would be too much for an (不太健康的) person like me.3White is the (传统的) colour of a wedding dress in Western countries.4It’s a t assignment,and I hope he’ll measure up.5It is impolite of one to u other people to drink in the West.6All the children were (吸引;迷住) by the wonderful game.7We should not try to a two tasks at one time.8A gymnast has to make many (调整) in his movement before he can perform well.9It is not a physical but a s hurt to her for us to take away her baby.10His d to music is more than that to clothes and food.二、用所给短语的适当形式填空consider...to be... be fascinated by ahead of rather than as well as be devoted to attempt to break a record(be) urged by in reality1Though the little girl kept quiet, she was excited at the news.2She has again in the games.3We aim at quality quantity.4Over half of his speech the issue of unemployment.5 our enthusiastic applause,the three groups pour their hearts into their music,each trying to be the liveliest and the best.6Obviously he is interested in music in painting.7It makes flowers burst into blossom time.8From the outset,they didn’t pioneer new technology but emphasized quality and price.9When we were visiting the gallery,we the modern paintings.10We all him our model to learn English.三、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完成短文approximate convention attempt laugh reachfascinate unfit spirit reality determinedOver the past 25 years,Ashrita Furman has broken 1 93 Guinness records,which are not made in any 2 sport.While these activities might seem childish and cause 3 ,in 4 they require an enormous amount of strength and 5 as well as 6 .He was 7 by the 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And his teacher keeps telling him that it is just as important for people to develop their bodies as it is to develop their minds,hearts and 8 selves.Every time Ashrita 9 to break a record,he 10 a point where he feels he cannot physically do any more.But he always remembers “There is only one perfect road.It is ahead of you,always ahead of you.”1 2 3 4 5 6 7 8 9 10 2.conventionalughter4.reality5.fitness6.determination7.fascinated 8.spiritual 9.attempts 10.reaches★四、阅读理解AThe 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 is a world-famous collection of world records in human life,including all specific skills.How the book came out is an interesting story.On November 10,1951,an Englishman,Sir Hugh Beaver,was having a discussion with his friends.They couldn’t agree with each other whether the falcon(猎鹰) flew the quickest among all the birds in Europe.And they failed to find the answer in any book.He knew that there must be many such problems in the world.Why not publish a useful book to provide the answers to all these problems?In 1954,Beaver decided to work for it.He asked for help from two friends who owned an information supply center in London.The first edition of the 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 came into being in August,1955.The book had only 197 pages,but it was a great success.It was well received by readers and immediately won the best-seller in Britain.The book of records has been renewed each year,and has been bought and enjoyed in 141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The 262 editions and 37 languages it has used may be a record itself.1The 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 is a book which collects .A.records of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worldB.the latest famous records in the worldC.all records of skillsD.almost all records in our life“...world records in human life,including all specific skills.”看出《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记录所有的技巧技能方面的世界纪录。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四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选修1
2013年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题库专题四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1.(2012·曲阜一中月考)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中,体现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的是( )A.市易法B.方田均税法C.均输法D.募役法解析:选A。
市易法规定:政府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体现了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2.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了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答案:C3.王安石的强兵之法中,加强了对人民群众控制的是( )A.保甲法B.保马法C.将兵法D.设军器监解析:选A。
保甲法规定实行连坐法,同保之人要互相监督、检举,这样就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4.下列变法改革中,涉及学校教育、人才选拔方面的是( )A.梭伦改革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商鞅变法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变法内容的掌握。
王安石变法时,对科举和学校教育进行了改革。
A、B、D三项改革涉及的内容不符合题干要求。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王安石材料2:宋代士人迷恋科举,有谚语道:“做官做不到宰相,考试考不中状元,白做了。
”请回答:(1)材料1中提到当时宋朝实行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是( )A.科举制B.恩荫制C.世卿世禄制D.贡举制(2)王安石变法中对科举制度是如何进行改革的?(3)为了培养人才,王安石还对教育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有哪些?(4)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王安石变法有何影响?答案:(1)B(2)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
(3)重新编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
还设置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4)为王安石变法选拔和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一、选择题1.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 )A.理财B.整顿军队C.富国强兵D.科举解析:选A。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导学案 第9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学生版)
第4课戊戌政变【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学习重点: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三、学习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一、新旧势力的交锋(一)新旧势力的概念1.新势力指的是以_________、________ 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变新祖宗之法,政治上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2.旧势力是以__________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坚守“祖宗之法”,反对西学变法.。
(二)新旧势力的斗争1.慈禧解除________的军机大臣职务,任命亲信_______为直隶总督,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抵制新政。
2.光绪帝革去礼部两尚书四侍郎,任命_________等为“军机四卿”;游说列强争取支持;各省只有湖南巡抚________支持变法。
二、百日维新的失败:(一)导火线:光绪帝授密谕和接见日本前首相________。
(二)标志:戊戌政变(1898年9月)(三)经过:1.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宣布“________”,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2.搜捕与镇压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往香港、日本;“戊戌六君子”遇害。
3.废除变法:除___________被保留外,其余新政措施全被取消。
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一)变法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__________力量过于弱小。
2.具体原因:(1)领导无力: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2)缺乏群众基础:脱离人民群众;(3)存在依赖幻想: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和极少数帝党官僚,对列强抱有幻想;(4)新政无法落实:地方官员的阳奉阴违;(5)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二)失败的教训:在当时的中国,______________走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又曲折。
(三)历史意义:1.性质:是一次____________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
2022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四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选修1
2022年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题库专题四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不.包括A.财政困难B.经济发展衰退C.边患严重D.阶级矛盾尖锐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全面分析能力。
由于土地兼并、“冗官”、“冗兵”、“冗费”等现象,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加上北方民族侵扰,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不断起来斗争。
但是经济上较之宋初有了较大发展。
2.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A.辽、西夏的威胁B.土地荒芜、水利荒废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D.官僚地主隐匿田产逃税解析:选C。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A、B、C、D都是社会危机的问题,但其中最关键的应是经济问题。
3.北宋时,范仲淹向宋仁宗提出了改革主张,其中心措施是A.发展经济B.减少徭役C.整顿吏治D.增强军事解析:选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本史实的能力。
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就是整顿吏治。
故选C项。
4.2022·烟台一中高二月考《宋史》记载:“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逐渐加重B.辽、西夏与宋朝的边境贸易增多C.战争增多使北宋军队数量大增D.宋仁宗已下定决心进行财政改革解析:选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
宋仁宗时期由于支付辽和西夏的“岁币”以及在西部边境驻扎军队造成国家开支越来越大。
5.阅读下列材料: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
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
方凶年饥荒,有叛民而无叛兵者。
”每逢荒年,政府就派人到灾区招募饥民当兵,灾荒不断,募兵不已。
北宋初年,军队仅有近20万人,宋仁宗时,军队总数达140万人之多。
请完成:1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2养兵政策是否导致了军队战斗力的提高为什么3养兵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回答第1问,要注意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回答第2问,要注意把北宋政府的养兵政策与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有关措施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2·合肥高二期末检测)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A.戊戌政变B.慈禧重新“训政”
C.军机处四章京被革职D.康有为出逃
答案:A
2.下列维新措施中在戊戌政变后得以保存下来的是()
A.准许臣民上书言事B.设立京师大学堂
C.建立新式军队D.保护工商业
解析:选B。
戊戌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之外,其他新政措施全被取消。
3.说戊戌变法的内容没有触动清朝的统治基础,是因为()
A.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B.地方官对新政犹豫观望,并不实行
C.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D.新政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解析:选D。
清朝的统治基础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君主专制,新政没有涉及君主立宪政体等政治主张。
4.(2012·烟台高二期末检测)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解析:选C。
近代化主要指经济领域内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科学化、理性化,对比近代化概念,C项最佳。
5.(2012·河北衡水高二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
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解析:第(1)问结合戊戌变法的失败分析其含义,戊戌变法未能改变旧制度而失败,因此,改革必须打破旧制度才能成功,失败原因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等方面考虑。
第(2)问结合明治维新打破旧制度的措施分析。
答案:(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
一、选择题
1.(2012·黄冈高二测试)在百日维新中,除湖南巡抚外各省官员大多抵制新政,这充分说明()
A.光绪帝没有实权
B.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顽固派
C.封建保守势力强大
D.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解析:选C。
本题属于不完整表述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准确认识,解答的关键是明确戊戌变法期间新旧势力的斗争情况。
百日维新期间,各省官员或是顽固派的代表人物,或担心顽固派的反对而损害自身利益,因而大都反对变法维新,反映了封建保守势力的强大,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题干材料没有必然联系,B项因表述绝对化而与史实不符。
2.(2012·梅州高二联考)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皆虚,一无可冀(期望)。
慨念横目,徒具深悲。
平日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
”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解析:选B。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该段文言文材料,“茫无可倚”尤其反映了谭嗣同对于变法没有强大的依靠力量而感到前途茫然的一种心态,故应选B。
3.(2012·日照一中月考)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C.变法不符合中国社会需要
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炼观点,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184条体现了急于求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能体现贪大求全,“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体现形势紧迫,民族危机严重。
4.“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这段话表明了他的()
A.烈士精神B.种族成见
C.浪漫性格D.厌世心态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材料表明他想以个人的牺牲来唤醒民众进行变法的决心,因此这段话体现了他视死如归的烈士精神。
5.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
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
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
D.可以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之路
解析:选C。
A、B、D三项在中国行不通;符合题干“历史经验”之意的是C项。
6.维新变法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
①解放思想②建立社团③兴办学堂④创办报刊
⑤提倡女学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D。
维新派在宣传变法、主持新政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如②③④⑤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具有进步意义,其大力倡导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进步,因而①②③④⑤都是维新运动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7.(2012·南京高二期末测试)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维新派企图通过“和平”手段改革
B.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C.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D.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
解析:选D。
分析改革变法成败的根源一般从经济发展程度及阶级力量强弱角度思考,故选D。
8.(2012·江宁高二期末检测)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是()
A.变法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变法采用改良的办法
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
解析:选C。
一般应该从打破旧的思想束缚或促进人民思想觉醒的角度理解“思想解放”的内涵,故选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泰西各国,或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
……致治固有本也。
……而四海之大,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材料2: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3: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材料1和材料2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2)材料3的观点同材料2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问依据材料概括异同点,原因应考虑经济因素;第(2)问考虑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一面来回答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答案:(1)同:设议院,行君民共体;异:后者还主张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实行政治改革,改善环境,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愿望更加强烈;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进一步传播。
(2)变化:不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康有为变法方法改变,主张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