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秦皇岛抚宁县鼓吹乐的艺术特点
秦皇岛鼓吹乐的民族音乐学考察与保护策略研究
( . 山大学 艺 术 与设计 学 院 , 1燕 河北 秦 皇 岛 0 6 0 ;. 北科 技 师范 学 院 艺 术学 院 , 60 42 河 河北 秦 皇 岛 0 6 0 ) 6 0 4
摘 要 : 皇 岛 鼓 吹 乐被 列 为 第 一 批 国 家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传 统 民 族 音 乐 中 占有 极 秦 在
鼓 吹乐 却因其 强 大 的生命 力 与 活力 , 旧活 跃 于 乡 间村 舍 。 依
《 永平府志》 四十五“ 卷 风俗篇 ” 中记 载 : 昌黎邢 家庄 一带 , “ 嫁 娶丧祭 , 无不用鼓 乐 。询 之父 老 曰: 自雍正 年 间 , 有生 员邢 汝 谦倡之 , 至今 仍 尊 其 遗规 焉 ” 。《昌黎 县志 ・ 俗 卷》载 道 : 风 “ 、 婚 嫁妆 , 前三 日伴 以鼓 吹乐送 之 ” 由此 可见 , 吹乐 早在 。 鼓
作者简介 : 李锋(95~ ) 男 , 河北卢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山大学 艺术 与设 计学院音乐 系主任 , 16 , 汉, 燕 副教授 , 士生导师。研究方 向: 硕 钢琴 演奏及理论研
究, 音乐 学 。 ,
左 建 新 ( 9 7一 ) 女 , , 16 , 汉 河北 河 间 人 , 北科 技 师 范 学 院 艺 术 学 院 副 教 授 。 研 究方 向 : 琴 演 奏 及 理 论 研 究 , 乐 学。 河 钢 音
一
、
厚 重 的 历 史 积 淀
汇演 , 秦皇岛鼓吹乐伴 随着 民间舞蹈《 跑驴 》 参加 演出 , 动 了 轰 全 国, 当时在广大群众 中流传 着 “ 从南 京到北 京 , 跑 驴》、 荷 《 《 花灯》 的说 法 。2 ” 0世 纪 5 0年代至 6 0年代 , 一批 秦皇 岛鼓 吹
千年鼓韵——抚宁太平鼓的艺术特色初探
一
二 、依 山傍海 ,领 略地域风情
源远流长 ,漫溯历史长河
( 一 ) 自然 环 境
、
抚 宁 为 秦 皇 岛市 下 辖 区 ,地处 环渤 海 经 济 圈 中心 地 带 ,是华 北 与 东 北交 通 咽喉 要 冲 。长 城横 贯 北 境 ,南 临 根据 流 传 下 来 的相 关 记 载 ,太 平 鼓 在唐 代 武 则 天 当 渤 海 ,东 接 辽 宁 ,西 近 京 津 ,是 河 北省 乃 至 中国 唯一 同 皇帝 的 时候 就 初步 形 成 ,这 在 《 燕 京 今 古琐 闻 录 》这本 9 8 4年 国家 批 准 的 书 中可 以找 到 相关 的记 载 ,在该 书 中记 载 了从 唐 代 墓 穴 时拥有 山 、海 、长城 的 区。抚 宁 区是 1 4个 沿 海 港 口城 市 之 一 的 秦 皇 岛 市 的近 郊 里 出土 一 种 与今 天 太 平鼓 很 相 似 的鼓 ,这便 是太 平 鼓 的 对 外 开放 的 1
之 意 。抚 宁 资源 丰富 、区位 优 越 ,在 历 史 上就 是 军 事 行 三 军 的地 方 , 清 代 兴 盛 于京 城 内外 的太 平 鼓 日趋 成 熟 。 李声 振 在 动 的 必经 之 地 ,而且 也 是 皇帝 驻 跸 、指 挥 三 粮 草辎 重 引 途 ,鼓 角 相 闻 ,于 是 就构 成 了 民俗 民 间文 化 《 百戏 竹枝 词 》 一 书 中详细 地记 载 了 : “ 太平 鼓 , 形 圆平 , 覆 以高 丽纸 ,下 垂 十余铁 环 ,击 之则 环声 相应 ,曲名 《 太 在行 军 、驻 防经 过地 的流 传及 沉淀 。 太 平 鼓 舞 由 于受 到 历史 条 件 、地域 和 性 别 的局 限 , 平 年 》,农 人 元夜 之乐 也 。”清 代何 耳在 《 燕 台竹枝 词 》
河北吹歌介绍
河北吹歌介绍概述河北吹歌是指流行于河北省各地的传统器乐吹打乐。
以吹管乐器为主,辅以打击乐器及旋乐器,演奏曲目大多来自民歌和戏曲唱腔,故名吹歌。
演奏这种吹打乐器的班社团组织有吹歌会、吹管会、吹鼓乐、吹打班、为乐会、安乐会等不同名称。
吹歌会的成员,一部分是僧人道家,多在祭祀、打醮、迎神、送殡时演奏;另一部分亦农亦艺者自由组合成各种班社,常为婚丧喜庆和过年过节时演奏,如为民间歌舞跑驴、据缸、地秧歌等作伴奏,及在农闲时演奏自娱。
其中以定县子位村吹歌会和徐水县迁民庄吹歌会最负盛名。
河北吹歌的历史根据艺人提供的口头资料推算,至少已有二百多年。
也有一种说法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河北吹歌主要流行于该省的徐水、定州、安平、安国、沧县、唐山等地区,河北吹歌按地域不同可分为冀南吹歌和冀中吹歌和冀东吹歌。
分类冀南吹歌冀南吹歌以永年吹歌和沧州吹歌最具代表性。
永年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化古城。
永年吹歌队遍布各地,几乎村村都有吹歌能手,其吹奏的乐曲异常丰富,分大套曲、小套曲、杂牌曲三类。
以《刘备过江》为代表的大套曲、以《唐帝三载曲》为代表的小套曲、以《将军令》为代表的杂牌曲,具有热烈火爆、质朴粗扩、温柔细眺的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
冀南吹歌的主奏乐器是唢呐,配以笛子、打击乐等。
沧州吹歌主要盛行于南皮、东光、交河、河间、献县一带。
沧州吹歌除用唢呐外,还有无孔的咔(kǎ)奏和口内发音的吹唱结合。
艺人巧妙地运用各种吹奏艺术,表现戏曲人物中不同角色的音调和声音。
已故的吹奏艺人王金山,1960年9月毛泽东同志观看了他的吹奏演出,并为他的精彩演奏热烈鼓掌。
他的唢呐独奏《打枣》,采用多种演奏形式,再现了人们提篮持竿,收打红枣的动人场景。
他演奏的河北梆子选段,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各种角色的唱腔。
有的吹歌艺人还被选拔到中央歌舞团,为全国及世界人民献艺。
他们经常演奏的有《小放牛》、《金枝草》、《扯不断》、《豆叶黄》及戏曲唱腔选段等。
冀中吹歌在冀中,吹歌最有代表性的一是定州子位吹歌,二是徐水吹歌。
抚宁的地域文化
抚宁的地域文化:吹歌,地秧歌,抚宁吹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并被授予地秧歌之乡和吹...;旅游业,提高文化底蕴太平鼓舞一鸣惊人2005年10月18日,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鼓舞鼓乐大赛正在山西临汾如火如荼的举行,来自全国的50多个代表队各展绝技,掀起大赛的一个又一个高潮。
忽然人们的目光被一群身穿清装、手持一种鼓面写有“天下太平”的单面鼓的少女吸引了,这些少女甫一登台,一种清新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舞姿纯美朴拙,带着一种浓厚的民间气息。
“姑娘起得早,穿上新花袄,太平盛世心情好,来把鼓舞跳”,凭着流传于民间的传统鼓舞语言,这支来自渤海之滨河北省抚宁县的鼓舞《颂太平》获得了二等奖。
这个全国二等奖来之不易,要知道,这些姑娘们并不是专业的舞蹈演员,而是一群在校大学生,是全国50多个代表队中两个业余队之一,却代表河北省参加了最后的决赛,且在参加决赛的22支实力强劲的参赛队中脱颖而出,获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这次获奖意义非凡,它标志抚宁太平鼓舞这一传承千年的民间艺术在几经沉浮濒于灭绝之际,重新焕发出光彩,获得新生。
濒于灭绝的古老艺术“太平鼓舞”起源于唐,经过明、清两朝的积累沉淀,民国步入成熟期。
太平鼓形似芭蕉扇,鼓的正面常绘有阴阳鱼,寓意和谐平安;有的绘有牡丹花等,寓意富贵幸福。
鼓的反面常书写“天下太平”四字,因此得名太平鼓。
抚宁太平鼓舞为女子鼓舞,分舞蹈和击鼓两部分,鼓点、舞步变化多达几十种,队形变化更是丰富多样。
太平鼓多于庆贺胜利和逢年过节或丰收后舞打,表达人民企盼太平,企盼五谷丰登的愿望。
为什么太平鼓舞会在抚宁这个地方发展光大呢?抚宁是历史上多次军事行动必经之地,且又是帝王驻跸、指挥三军的地方,粮草辎重引途,鼓角相闻,如是便构成了民俗民间文化在行军、驻防经过地的流传及沉淀。
抚宁县文联太平鼓艺术挽救办公室的郭永春介绍,晚清、民国时期很多关外的女子嫁入关内,带来了辽东地区的太平鼓艺,与抚宁本地的太平鼓舞相结合,有了更多的发展创新。
“鼓舞太平”创作谈
“鼓舞太平”创作谈作者:赵世莹张竹岩来源:《音乐时空》2016年第10期【摘要】“太平鼓”舞是以“太平鼓”为道具的舞蹈,古代又称“唱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因鼓面常常书写“天下太平”四个字,所以人们习惯称其为“太平鼓”。
抚宁太平鼓是河北省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舞种,20世纪90年代后期逐渐活跃起来,并于2005年成功申请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鼓舞太平”以抚宁太平鼓为元素,运用现代编排技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创作思维、结构方式,发现其原生态动作融入现代元素的可能性,使舞蹈更适合现代审美和大众的欣赏水平,也使抚宁太平鼓以一种新的审美原则和艺术特色展现出来。
【关键词】抚宁太平鼓;风格特点;传统元素;编创技法基金项目:本文为燕山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实践与创新课题成果。
一、太平鼓的历史概述“太平鼓”舞是以“太平鼓”为道具的舞蹈,古代又称“唱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至少两千余年的历史。
鼓面蒙有羊皮或牛皮纸,在鼓面上配有牡丹图案或写有“天下太平”,鼓柄下端拴有铁环。
打鼓时,左手持鼓,右手持鼓槌,边打边舞。
在民间有“铁环震响鼓蓬蓬、跳舞成群岁渐终,见说太平都有象,衢歌声与壤歌同”的记载。
太平鼓由“鞞鼓”“鞞扇舞”到“太平鼓舞”,经过汉、唐、五代十国、宋、元,到明清时达到兴盛时期,最早源于满族萨满祭祖跳神时用的单鼓,是满族祭祀、祈福、驱邪、庆喜的歌舞形式。
秦汉时期,单鼓被称为“腊鼓”,旨在“驱疫”。
南朝时期,太平鼓主要是祈求安福、驱邪免灾的功能。
明代,民间己经开始把这种单面鼓应用于群众娱乐活动当中,并将其定名为“太平鼓”。
清代,兴盛于京城内外的太平鼓技艺日趋成熟,舞打结合,同时也夹杂着民间小调,形式自由、多样。
新中国成立之后多用于民间欢庆新春佳节娱乐活动。
旧历除夕、灯节时人们都击太平鼓并演唱、舞蹈,成为一种叫做“太平鼓”的歌舞形式,以求“太平”之意。
太平鼓,从制作工艺到与舞蹈动作的有机结合,已经超脱了作为乐器音响载体的单纯功能,而成为这一地区具有强烈地域文化象征的器物,是当地老百姓文化认同的标志。
谈秦皇岛抚宁县鼓吹乐的艺术特点
谈秦皇岛抚宁县鼓吹乐的艺术特点作者:李锋左建新来源:《电影评介》2009年第09期摘要秦皇岛抚宁县鼓吹乐在乐器、乐队及乐曲三个方面都具有极强的艺术特点,这种艺术形式与当地人民生活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应加强对抚宁县鼓吹乐的研究,真正使这种古老音乐艺术得到传承和保护。
关键词抚宁县鼓吹乐乐器乐队乐曲秦皇岛鼓吹乐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据史料记载,至今最少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鼓吹乐作为秦皇岛主要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之一,覆盖了整个秦皇岛大地,鼓吹班社星罗棋布。
人才济济,各种流派竞相媲美。
以抚宁县为中心的“抚宁鼓吹”乐派,在秦皇岛地区更具有代表性,其乐器形制极为特殊且种类繁多,乐曲丰富多彩,深具古韵。
演奏特点是实力雄厚,技艺高超,乐队组合灵活精干,演奏刚柔兼长。
热情豪爽,粗犷中又不乏诙谐风趣。
历史上名人辈出,他们在冀东和东北三省久负盛名。
秦皇岛抚宁县鼓吹乐既能独立演奏,又能为民间舞蹈伴奏,同时,也主要用于民俗活动中的婚丧嫁娶,年节喜庆。
至中华民国初年,开始用做商业广告的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活跃在音乐舞台上。
2006年4月26日,抚宁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吹歌之乡”和“中国吹歌研究基地”的双重殊荣。
同年6月2日,抚宁鼓吹乐被国家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5月24日,被河北省文化厅命名为“吹歌之乡”。
一、抚宁县鼓吹乐乐器的艺术特点秦皇岛鼓吹乐主要以不同形制的各类唢呐为主奏乐器。
另外,还有用做吹咔戏曲唱腔的“咔碗”以及用在花吹中的“口琴”,其他则是笛、板胡、二胡、四胡、板胡、堂鼓、钹、锣、梆子等。
1、中音唢呐中音唢呐是秦皇岛抚宁县鼓吹乐的代表乐器,它的全长为560毫米左右,形体大。
质地坚硬,唢呐杆用铁梨、红木等硬质木材加工而成,下粗上细。
外壁及内膛均呈圆锥形。
民间称“大杆喇叭”或“铁杆喇叭”,鼓吹艺人习惯称其为“二喇叭”或“二杆”。
中音唢呐的演奏技巧很丰富,诸如花舌、颤指、三弦音、变色音等演奏技法,都可用来增强乐曲的表现力。
河北省“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创新——以抚宁“太平鼓舞”为例
北方音乐 Northern Music河北省“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创新——以抚宁“太平鼓舞”为例宋 冉 孟丹娜(燕山大学,河北 秦皇岛 066044)【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那么如何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将是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文围绕着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抚宁“太平鼓舞”进行展开,通过对太平鼓的介绍和太平鼓舞的动作形态分析到对“太平鼓舞”的创作体会,作者更加深刻认识到研究抚宁“太平鼓舞”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关键词】非遗;太平鼓;形态;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G603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河北民间舞蹈传承与保护研究——以昌黎地秧歌“跑驴”为例(项目编号:HBWY2015-Y-D001)。
“太平鼓舞”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舞蹈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鞞舞”“鞞扇舞”到“太平鼓舞”,主要流传于北方各地,明清时期盛行。
东北地区叫“单鼓”;安徽淮北地区叫“端贡鼓”“喜鼓子”;甘肃、宁夏、陕西地区叫“羊皮鼓”;北京以及河北地区叫“太平鼓”。
两年多年来,经过了多次挖掘、整理和发展,才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艺术形态。
一、河北抚宁“太平鼓舞”的历史文化概述(一)“太平鼓舞”的历史文化概述“太平鼓舞”在古代又被叫做“唱绳”,是用太平鼓作为道具的舞蹈。
它历经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从最原始的、简单的祭祀仪式一点点地演变成今天鼓、舞结合的舞蹈艺术形式,贯穿于祭祀和节日的礼仪活动中。
关于太平鼓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在远古时期,原始的人们用来驱赶野兽;二是起源于萨满教。
根据这两种不同的说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赋予太平鼓的声音“太平”的寓意,形成了人们生活中特定的精神基础。
(二)河北抚宁“太平鼓舞”的历史文化概述河北抚宁“太平鼓舞”主要分布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是当地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
全县以村庄为主,依山傍海,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有利优势,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进了“太平鼓舞”的发展。
谈“太平鼓”舞的传承与发展——以京西太平鼓和抚宁太平鼓为例
谈“太平鼓”舞的传承与发展—-以京西太平鼓和抚宁太平鼓为例张竹岩马秦尧燕山大学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太平鼓”舞作为我国优秀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之一,在其传承与发展中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 文化的精神与内涵。
本文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以京西太平鼓与抚宁太平鼓的发展现状依托,分析和探索 针对于“太平鼓”舞更有效的传承方式与发展途径。
关键词:“太平鼓”舞传承方式发展中图分类号J 7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9-0082-02“太平鼓”舞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舞蹈艺术,在古代称 之为“唱绳”,是以“太平鼓”为道具的舞蹈。
它起源于祭祀 仪式,在民俗节日中发展,今天已经成为在我国北方地区 具有独特风格与韵味的民间舞蹈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 “太平鼓”舞也面临着如何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太平鼓”舞的传承方式民间舞蹈的传承一方面是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扶持 下依靠传承人进行教学与推广,另一方面是由学术人员 组成的研究队伍对民间舞蹈进行挖掘与保护。
随着“太平 鼓”舞影响的不断扩大,其传承方式目前主要有三种:传 承人传承、教育实践传承、创作性传承。
(一)传承人传承这是“太平鼓”舞流传至今的最基本的传承方式,它 包括家庭传承和社会传承两种。
家庭传承是最主要的一种方式,传承人在表演“太平 鼓”时,其子女耳濡目染,长期熏陶,自然就接受了这种民 间舞蹈形式,并在传承人的进一步指导下成为了新的一 代传承人。
就这样一代传一代,祖辈相传,生生不息。
社会传承则包括师徒相授、婚姻媒介、邻里相传三种形式。
师徒相授是指“太平鼓”舞的老艺人们开班收徒,将“太平鼓”舞教授给徒弟,例如京西太平鼓老艺人就办过 传艺班,李根国的父亲李全友,就是樊宝善的的嫡传弟 子。
婚姻媒介传承是太平鼓扩大传播范围的一个重要途 径,会打太平鼓的姑娘出嫁后将太平鼓的技艺带到了婆 家,并将这种技艺传播到婆家所在的村庄。
抚宁吹歌
抚宁吹歌作者:孙立志来源:《当代人》2012年第01期儿时,每当我不好好睡觉的时候,父亲哄我的办法是“吹喇叭”。
其实,父亲不会吹喇叭,他所谓的吹不过是唱。
吹喇叭也叫吹歌或鼓吹乐。
父亲在“吹”之前,先要像报节目似的报上喇叭艺人的名号,诸如“筱核桃”、金财、赵会、荣恩、“蒙营”等当地的喇叭名家一一报来之后,再一曲一曲地“吹”下去,我便在悠扬的喇叭声中入睡了。
我想,父亲那是一举两得,他在哄我的同时,自己也过了一回喇叭瘾。
但我从小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就差,对父亲Ⅱ亨唱的那些曲目,竟一首也记不得,更遑论有什么艺术特色了。
我对喇叭魅力的认识是在1974年。
那年完秋,公社要搞文艺汇演,我被抽到大队文艺宣传队去拉二胡。
与我搭档拉板胡的叫陈玉岐,是个洋铁匠。
老陈虽然是我同学的父亲,但按庄里的辈分我管他叫姐夫。
因为这层关系,老陈便也以姐夫的身份教训我。
譬如排练时,男女演员正兴高采烈地唱,我正摇头晃脑地拉,我和男女演员都沉浸在无比美妙的忘我之境时,他会突然来声断喝:跑弦了。
然后一下把二胡抢过去,拧几下再递给我说,跑弦了都不知道,耳音还美不滋地拉呢,也就是我能管管你,换二个人也不中,这样几次下来,老陈便取得了对我的领导权。
而我的温顺则刺激了老陈的领导欲,他不仅管我,还要管别人,这就惹恼了几个坏小子,他们合伙气他,终于把他气得夹着板胡蔫蔫地走了。
老陈一走就是两天,到了第三天,他又按时来到了排练场,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样,给板胡定了定弦,就一弓一弓地拉了起来。
在老陈罢工的两天里,有人觉得我一把二胡太孤单,商量着要到家里去请,但宣传队长不让,说老陈这人咱还不知道?越请越不来,不请自个儿来。
老陈果然被宣传队长所言中,我想,到休息的时候,那几个坏小子还不知道怎么拿他糟改呢。
然而,我所预料的好戏并没开场,原因是老陈不知从什么地方拿出了一杆小喇叭,呜里哇啦地吹了起来。
这下那几个坏小子乐了,他们不再找老陈的麻烦,而是伴着喇叭,抖肩甩胯,扭起了秧歌。
千年鼓韵
千年鼓韵作者:马秦尧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1期【摘要】太平鼓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舞蹈,以其古老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及独特的艺术形式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
抚宁太平鼓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鼓舞,其艺术形态源于老百姓的生产、劳动生活,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本文以抚宁太平鼓为研究对象,阐释抚宁太平鼓的历史文化及其艺术特色。
【关键词】抚宁太平鼓;历史文化;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44-02《宋书·乐志》记载:“鞞鼓,未详所起,然汉代已施于燕享矣。
傅毅、张衡所赋,皆其事也”。
《艺文类聚·卷四十三》中记载了一千四百多年前鞞扇舞的表演情景:“扇才移而动步,鞞轻宣而逐吟”。
史料中所记载的“鞞舞”、“鞞扇舞”就是太平鼓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满族祭祀、祈福、驱邪等活动中的歌舞表演形式。
太平鼓舞是由“鞞扇舞”不断地传承发展逐渐演变过来,以太平鼓为道具在新年等节日里寄寓人们“祈盼太平盛世、五谷丰登”的舞蹈表演艺术。
抚宁太平鼓因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千年太平鼓”的美誉。
一、源远流长,漫溯历史长河(一)太平鼓的起源根据流传下来的相关记载,太平鼓在唐代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就初步形成,这在《燕京今古琐闻录》这本书中可以找到相关的记载,在该书中记载了从唐代墓穴里出土一种与今天太平鼓很相似的鼓,这便是太平鼓的雏形。
根据另外的考证,在晋代的时候,就用太平鼓为道具编排了舞蹈,叫做“鞞舞”。
明代刘侗和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中这样描述:“童子挝鼓,傍夕向晓,曰太平鼓”,形象地描述了当时北京城内太平鼓流行的盛况。
可见明代时正式改名为“太平鼓”,人们边鼓边舞,也体现了明代时期的繁荣景象。
清代兴盛于京城内外的太平鼓日趋成熟。
李声振在《百戏竹枝词》一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太平鼓,形圆平,覆以高丽纸,下垂十余铁环,击之则环声相应,曲名《太平年》,农人元夜之乐也。
鼓吹乐名词解释
鼓吹乐名词解释鼓吹乐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音乐形式,起源于中国古代。
在历史悠久的演奏传统中,鼓吹乐已经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演奏方式、音色和表现手法而闻名。
鼓吹乐最早出现在商代,当时的演奏者主要是宫廷乐师和宫庭乐团成员。
在古代中国,鼓吹乐被用于宴会、祭祀、军事活动和王朝仪式等各种场合。
鼓吹乐是严肃的音乐形式,并且侧重于表演者的技巧与表现能力。
鼓吹乐的演奏主要依靠乐器,其中的主要乐器包括管乐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
管乐器包括笙、埙、横笛、竖笛和巴乌等,它们产生的音色通常明亮而高亢。
弦乐器主要包括琴、筝和琵琶等,它们产生的音色优雅而柔美。
打击乐器则包括鼓、铙钹、钟和钹等,它们产生的音色激昂而有力。
演奏者通常需要同时演奏多种乐器,以营造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
鼓吹乐的演奏方式独特而富有特色。
演奏者通常采用吹奏、弹奏和敲击等多种技巧,并结合身体动作和歌唱等表现手法,以展现出音乐的魅力和表情。
演奏者的技巧和表现能力在鼓吹乐中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需要通过练习和训练来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和表现力。
从音乐风格上看,鼓吹乐可以分为宫廷鼓吹乐和民间鼓吹乐两种。
宫廷鼓吹乐是在宫廷乐队中演奏的,它通常较为庄重而庄严。
民间鼓吹乐则更加活泼和富有民俗风情,它广泛流传于中国各地的民间文化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鼓吹乐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体现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和风格。
鼓吹乐的演奏传统源远流长,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它一直保持着独特的艺术特色和精湛的技艺。
总之,鼓吹乐是一种独特而珍贵的音乐形式,它承载着中国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历史。
通过演奏乐器、表演技巧和音乐语言,鼓吹乐将音乐的美妙之处展现给观众,成为中国音乐的瑰宝。
河北鼓吹乐传承与开发新策略研究
河北鼓吹乐,流行于河北省永年县、抚宁县等地的传统音乐。
河北鼓吹乐据史料记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起源于隋末,明中叶以后日渐成熟繁盛。
和国内其他地方的鼓吹乐相比,河北鼓吹乐有着鲜明的特色。
河北鼓吹乐一曲多变,器乐组合独特,节奏强烈,曲牌曲目丰富,演奏风格粗犷热烈、欢快活泼,扮演着多种重要的社会功能,代表着礼仪、民俗、庆典等。
河北鼓吹乐对中国传统文化、音乐学、美学、艺术学、档案学等都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经过几辈人的不懈努力,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河北鼓吹乐(永年)”“河北鼓吹乐(抚宁)”于2006年5月20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河北鼓吹乐发展与现状 河北鼓吹乐是产于民间的演奏形式,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村落文化和农耕文化相互交融而演变成型。
河北鼓吹乐分布地区广泛,其艺术实用性具有独特的魅力。
河北鼓吹乐是大型仪式的代表性表演形式,表演场合一般是用于婚丧嫁娶、庆典、大型活动等,对于永年和抚宁当地人来说,鼓吹乐是表现生活各种仪式的产物,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永年与抚宁鼓吹乐作为河北鼓吹乐的代表各有特色。
永年鼓吹乐演奏方式多样,主要由吹、打、咔三部分组合而成。
吹奏部分是指唢呐的表演,主要表演形式是吹奏曲牌。
打奏部分主要运用锣、鼓等乐器敲击而进行伴奏。
咔戏部分主要是对不同声音进行模仿,比如戏曲唱腔等。
永年鼓吹乐多以豪迈热烈、俏皮愉悦的演奏为主。
抚宁鼓吹乐中的唢呐因其构造与其他地区的唢呐不同,所以其演奏方法也不尽相同,抚宁鼓吹乐中速度的变奏方法主要是加花减字的演奏,这种表演方法是极其独特的。
河北鼓吹乐是中国民间音乐中的宝贵财富,引起了全国很多专家的极大兴趣。
[1] 在形式方面,河北鼓吹乐对于乐队成员和表演者个人是没有过多的限制。
简而言之,河北鼓吹乐具有这种自由的特性,只要当地人需要乐队,那么乐队便可以在重组和划分成为齐全的鼓吹乐队。
正是这样的随意性,使得鼓吹乐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得以生存,并延续数百年。
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抚宁太平鼓传承人才培养研究
13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24是劳动人民对五谷丰登的憧憬,也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祥,岁岁如意,实现美好心愿。
所以,抚宁太平鼓蕴含着老百姓希望太平美好,吉祥之意,抚宁太平鼓带给劳动人民美好的情感寄托,能够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向上,积极生活。
正所谓好的精神状态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指数,而抚宁太平鼓也为当地劳动人民提升了生活幸福指数,是当地人乐观热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外现和表达,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
(三)形成了独特深厚的文化财富价值抚宁太平鼓是汉族人民群众经过各代创作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也体现了秦皇岛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多姿多彩。
抚宁太平鼓所传承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可贵的文化财富。
它不仅仅只是抚宁地区的民间传统舞蹈习俗,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对展现传统音乐文化多样性有着独特的作用。
抚宁太平鼓彰显了秦皇岛群众对于生活的态度和热情,也代表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和善良质朴、纯洁向上的性格展现。
它可以增强民族之间的凝聚力,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
新时代背景下,抚宁太平鼓彰显出了自身卓越的文化价值。
蕴含了秦皇岛民间音乐最深沉、最持久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秦皇岛地区文化魅力的体现。
所以,传承抚宁太平鼓不仅是因为它代表着一方文化特色,更重要的是内蕴其中无价的文化财富,为秦皇岛地方音乐文化特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二、抚宁太平鼓传承人才的培养需求分析(一)缺少强大的传承人才体系抚宁太平鼓一直在民间自发的传承,因而在传承人才培养上缺乏系统化和全面性的规划。
尤其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大力推进的当前时代,对于传承人才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传承人才的专业能力较高,而且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对抚宁太平鼓的创新发展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从当前抚宁太平鼓的传承人才体系来看,无论在传承人才的数量还是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抚宁太平鼓是高度局限于特定区域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在特定的人群中进行传播,因而表演抚宁太平鼓的人多为本地群众,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多样性的传承人才挖掘和培养。
抚宁文化
鼓吹乐艺人简介荣恩(1912~1986年),榆关荣庄人,唢呐艺人。
善于卡梆子、打击乐,活动于抚宁与东北地区。
1957~1961年任榆关吹歌鼓乐社社长。
有十余首唢呐传曲编入1980年辑印的《抚宁唢呐曲集》。
戴文治1919年7月生字品一,艺名铁蛋子,祖籍抚宁县戴庄。
唢呐艺人。
17岁正式拜著名唢呐艺人张秉云(艺名“压北蒙”)为师,21岁出徒,与师父们一起吹唢呐。
25岁后曾与师弟一起去东北锦州、吉林等市从艺。
1944年,他在敦化东关自办“品一”鼓乐屋。
1946年加入敦化文工团拉板胡。
后又曾加入过鹤岗剧团、佳木斯京剧团等。
1962年,戴文治回秦皇岛加入以荣恩为团长的“民间音乐团”。
1965年音乐团解散后,做临时工维持生活。
至1969年,到造纸厂当了木工。
1982年退休在家闲居。
戴文治一生对唢呐演奏颇有研究,并总结了一套规律。
其代表曲目有:《老宫调》、《玉芙蓉》、《赶轴》、《绣红灯》等,在冀东一带很有影响。
并为海港区文化馆录制了80余首唢呐曲牌。
1990年5月,他在河北省举办的民间音乐大赛上,荣获“河北省民间唢呐艺术家”的称号。
注:赵会、任启瑞、张秉云、孙俊元、催占春等艺人简介见第七章。
太平鼓主要艺人简介胡静贤:女(1911~1991),抚宁县海阳南街村人。
12岁学打太平鼓。
1954年,应邀去河北省艺术学校传授太平鼓艺术,在她的指导下,创作了舞蹈《太平鼓舞》,演出后受到观众的好评。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将太平鼓搬上舞台。
胡静贤的太平鼓鼓点多而又善变,技巧纯熟。
王玉仙:女(1911~1990),抚宁县黄土营村人。
15岁开始打太平鼓,技法纯熟,舞步轻盈优美,鼓点丰富。
当时经常有人请她打鼓以庆贺丰年。
同时,也是逢年、节打太平鼓的积极组织者。
虞文凤:女(1912~?),抚宁县黄土营村人。
15岁学打太平鼓,与王玉仙经常在一起。
鼓点响亮。
李玉珊:女(1910~?),齐各庄村人。
从小跟长辈学打太平鼓,对太平鼓舞的走场较精练,舞姿优美。
鼓吹乐的乐理知识
鼓吹乐的乐理知识鼓吹乐是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合奏形式为主的汉族传统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曾形成为重要的乐种。
下面就跟随店铺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鼓吹乐的相关乐理知识吧!鼓吹乐的乐理知识(一)初创阶段不晚于汉初。
班氏家族称雄于西北时,班壹已经用了鼓吹乐(《定军礼》),它的来源就是西北民族的马上之乐。
至汉武帝时,鼓吹乐中的“横吹”,还从西域音乐《摩诃兜勒》中汲取创作素材;六朝时亦与“北狄乐”、“北方箫鼓”有关。
鼓吹乐作为在中原发展、成熟的乐种,与先秦“恺乐”(一种军乐)的关系无考;从两汉间,朝廷与军中习用民间音乐的传统来说,则与相和歌、清商乐有密切联系。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小序:“长箫、短箫,《伎录》并云:孙(丝)竹合作,执节者歌”;清商乐曲辞《黄鹄曲》小序:“按《黄鹄》本汉横吹曲名。
”鼓吹乐与民间歌曲的关系十分密切,甚至在汉代军乐中也并不避免爱情和反战题材的民歌原词,如汉铙歌《上邪》歌唱爱情的永恒,横吹曲《紫骝马》歌唱“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之类。
只从《乐府诗集》中现存鼓吹曲辞的形式与内容上即可看出鼓吹乐与两汉魏晋以来民间音乐的密切联系。
鼓吹乐的乐理知识(二)鼓吹乐是汉魏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以击乐器- 鼓和管乐器- 排箫、横笛、笳、角等合奏的音乐,有时也有歌唱。
秦末汉初,鼓吹乐已在北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居住区流行,大约来源于西北少数民族的马上之乐,当时用鼓、角、笳来演奏。
角和笳这两种吹乐器和畜牧生活可能有密切的联系。
角最初是用兽角制作的,后改用竹、木、皮革、铜等材料制作。
笳最初是用芦叶卷起来吹奏,后来把芦叶做成哨子,装在一根有按孔的管子上吹奏,叫做笳管。
两者都是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乐器。
鼓吹乐始以外族音乐为主,进入中原后,这种形式因其嘹亮雄壮被用于军乐,以后又与各地民间音乐相结合,逐渐形成各种不同风格的鼓吹乐,汉哀帝时乐府里的邯郸鼓员、江南鼓员、淮南鼓员等可能指的就是不同地区的鼓吹乐工。
从《乐府诗集》所收的汉代鼓吹乐的歌词看,不仅仅限于军乐军歌,还有不少涉及爱情题材和反故内容的作品。
鼓吹乐的名词解释
鼓吹乐的名词解释鼓吹乐,源自中国古代音乐,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音乐形式。
它以鼓和吹管乐器为主要载体,通过鲜明的节奏和丰富多样的乐音,表达出浓郁的地域风情和文化内涵。
在中国的音乐文化中,鼓吹乐独树一帜,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鼓吹乐起源于古代军事活动中的号角和鼓点,后逐渐发展成一种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它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军事制度和文化传统息息相关。
在古代,鼓吹乐主要承担着军事警报、催士助威等功能,是军队配乐和指挥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鼓吹乐逐渐渗透到民间生活和宗教仪式中,成为一种非常富有艺术感的音乐形式。
鼓吹乐的演奏曲目种类繁多,既有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也有根据不同地域文化形成的民间曲调。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阳关三叠》、《胡笳十八拍》、《赛马曲》等。
这些作品曲调优美动人,旋律流畅,富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同时,鼓吹乐还有很高的演奏技巧要求,演奏者需具备精湛的吹奏和敲击技巧,以及丰富准确的乐感。
鼓吹乐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独奏,也有合奏。
在军乐队中,鼓吹乐常常是整个乐队的核心部分,起到统领全队、沟通指挥的作用。
乐队演奏时,鼓吹乐的音色独特,声音高亢明亮,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此外,鼓吹乐还常用于举行各种庆典活动、传统节日和婚礼等场合,给活动增添喜庆的气氛。
鼓吹乐不仅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音乐的形式,传递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乐曲中透露出的市井喧嚣、英雄壮丽、田园诗意等元素,都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而鼓吹乐的演奏者,也承载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在现代社会,鼓吹乐虽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但其独特的音乐魅力依然吸引着无数人的关注和喜爱。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学习和演奏鼓吹乐,将其与其他音乐形式融合,创作出全新的音乐作品。
鼓吹乐的传承与革新相结合,为中国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总之,鼓吹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演 奏者 需 要 多年 的合作 经验 , 才能 配合 默
秦 皇 岛鼓 吹 乐 历史 悠 久 , 远 流长 。 源 据 史料 记载 , 至今 最 少已有 4 0 年的 历史 。 0余 鼓 吹 乐作 为秦 皇 岛 主 要 的 民间 器 乐演 奏 形 式
整个 场面 更 加热 烈 、 红火 。 外 , 此 中音 唢 呐还 可逼 真的模 拟 多种禽 兽叫 声。
化遗 产 名录 ”2 0 年5 4 , 河北 省 文 0 7 月2 日 被
化厅命 名 为“ 吹歌 之乡” 。
一
长3 5 米 左右 。 次 高音 唢 呐 类 。 奏时 , 9毫 属 演
2 三 节唢呐 、
契。 2 花吹 中突 出表 演 就 成分 , 演奏 与表 演融 为一 体 。 中有 的 表 使 其 演动 作属 于特 殊 演奏 技巧 类 , 是与 唢 呐的 发 音有 直接 关 系的 , 大 多数表 演动 作 是虚 设 但 并夸 张 的。 些虚 设 夸张 的表 演动 作 与唢 呐 这 的发 音 毫 无 关 系 , 不论 有 无 此 类动 作 , 唢 在 呐上 同样可 以演奏 出这类 声音 。
能 为 民 间舞 蹈伴 奏 。 时 , 主要 用 于 民俗 同 也 活 动 中 的婚 丧 嫁娶 , 年节 喜 庆 。 中华 民 国 至
吹 乐被 国家公 布 为“ 一批 国家级 非物 质 文 第
演奏 两只 形制 相 同的 唢呐 而得 名 。 唢呐 通 这 种 乐队 的声音 很 别致 , 、 低音 区融 合 双 高 中、
辩
一
谈囊■矗抚宁县 鼓灰乐的艺术特点
【 摘要】 秦皇岛抚宁县鼓吹乐 在乐器、 乐队及乐曲三个方面都具有极强的艺术特点,
并且这种艺术形式与当地人民生活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应加强对抚 宁县鼓吹乐
的研 究 , 正使这种 古老 音 乐艺术得到 传承 和保 护 。 真
钹 : 大 的 六人 乐 队 为 四只 唢呐 加一 鼓 一 最
音唢 呐与双 唢呐组 成的 编制 , 已很 少见 。 现 两 只 同类 中音 唢呐 组 成 的 乐 队 , 抚 是 宁县 鼓 吹 乐 的 主体 , 除婚 事 外 , 应 用 于 它 可 切 场 合 。 一 般 情况 下 , 只唢 呐 、 、 在 两 鼓 钹
一
【 关键词l 抚宁县 鼓吹乐 乐 器 乐队 乐曲
3 套 吹 、 三 节 唢呐 的 演 奏 , 火热 烈 , 红 适用 于 欢 套吹 主要是 指 乐器 的组 合形 式。 吹在 套 乐喜 庆 的 场 合 , 所 奏 乐 曲短 小 精悍 , 之 其 加 利 大方 的表 演 , 实能使 欣 赏者 耳 抚 宁 县 鼓 吹 乐 中 。 确 是专 指 由 高音 唢呐 、 高 次 初 年 , 始 用做 商 业 广告 的宣 传 。 开 中华 人 民 干净 、 落 、 中音 唢 呐 、 音 唢 呐 、 低 堂鼓 、 小钹 六 共和 国成立 以后 , 开始活 跃在音 乐舞 台上 。 目一 新 , 受广 大群 众 的喜 爱欢迎 。 农村 。 音 唢 呐 、 深 在 件 乐 器 组成 的 乐 队 。 套 吹 乐 队的 演 奏 中 , 在 2 0 年4 2 日 。 宁县 被 中国 民间 文 它是经 常被 群众指 名要 演奏 的。 06 月 6 抚 高 音 唢 呐 主要 用 加 花 法 、 低音 唢 呐 用 减 字 艺家 协会 授予 “ 中国吹 歌之 乡” “ 和 中国吹歌 3 双唢 呐 、 中音 唢呐 和 次高 音 唢 呐 则演 奏 主旋 律 。 研究 基地 ” 双重殊 荣 。 的 同年6 月2 抚 宁鼓 日, 抚宁 县鼓 吹 乐 中的双 唢呐 , 由一人 同时 法 、
钹 。 据 不 同 的应 用 场合 , 呐 、 、 的 种 根 唢 鼓 钹 类和 大小是 有变 化的。
1 平吹 乐队 、
平 吹 。 正规 演 奏 的代 称 。 即 平吹 乐 队 是 抚宁 县鼓 吹 乐的 典型 编制 , 类 乐队 又 以两 这
只 中音 唢呐 加一 鼓一 钹 的编 制 为代表 。 由两 只 次 高音 唢 呐 加鼓 、 的编 制 次 之 。 只 中 钹 一
三 节唢 呐俗 称 “ 节杆 ” 它 因用特 制的 三 . 可拆 装 的三 节 唢呐杆 组 合而 得 名 , 节 唢呐 三 主 要流 行于 冀 东和 东北 , 宁县 鼓 吹艺人 已 抚
沿用 百余年 左右 。 演 奏三 节唢 呐 , 仅可 以应 用 中音 唢呐 不
抚宁 县鼓 吹 乐的花 吹乐 队 , 据人 数可 根 的各 种技 巧 , 且要 在 演奏过 程 中 突出表 演 而 四人 、 六人 三种 形式 。 中在 四人 其 使 比如 , 分 为三人 、 灵 活精 干 . 演奏 刚柔 兼长 , 热情 豪爽 , 粗犷 中 成分 , 吹奏 和 表演 有机 的融 为一体 。 既有 齐 奏 又有 轮 奏 , 了可 表 演 除 点 剜 捻 又 不 乏诙 谐 风 趣 。 史 上 名人 辈 出 , 们 在 可 用手指 在 按音 孔 上做抹 、 、 、 等形 象 的组 合 中 , 历 他 还可 形成 动作 , 配合 各 种滑 音 、 来 断音 、 舌等 音响 的 在花 吹独 奏形 式 时的 各种 技巧 外 , 花 冀东 和东北三 省久 负盛 名。 两人或 四人 的组合 吹法 。 秦 皇岛抚 宁县 鼓吹 乐 既能独 立演 奏 , 又 演奏 。
之 一 , 盖 了 整个 秦 皇 岛 大地 , 吹班 社 星 覆 鼓 罗棋 布 , 才济济 , 人 各种 流派 竞相媲 美。
以抚宁 县 为中心 的“ 宁鼓 吹 ” 抚 乐派 , 在 秦 皇岛地 区更具 有代 表性 。 乐器 形 制极 为 其 特殊 且 种类 繁 多 , 乐曲丰 富 多彩 , 深具 古韵 。 演 奏特 点 是 实 力雄 厚 , 艺 高 超 , 技 乐队 组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