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晨毕业设计(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机械手的概述
一机械手的应用 (1)
二机械手的发展方向 (2)
三国内外发展现状 (3)
四机械手的控制方式 (4)
第二章机械手的设计方案
一机械手的工作原理 (5)
二机械手的工作流程 (6)
三 PLC的选型 (7)
第三章机械手的系统控制设计
一输入和输出点分配表及原理接线图 (8)
二控制程序 (9)
1回原点程序 (10)
2手动单步操作程序 (11)
3自动操作程序 (12)
三梯形图设计 (13)
四设计小结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第1章机械手的概述
一机械手的应用
机械手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置。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机器人的研制和生产已成为高技术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更加促进了机械手的发展,使得机械手能更好地实现与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有机结合。
机械手虽然目前还不如人手那样灵活,但它具有能不断重复工作和劳动、不知疲劳、不怕危险、抓举重物的力量比人手大等特点,因此,机械手已受到许多部门的重视,并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了应用,例如:
(1)机床加工工件的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车床、组合机床上使用较为普遍。
(2)在装配作业中应用广泛,在电子行业中它可以用来装配印制电路板,在机械行业中它可以用来组装零部件。
(3)可在劳动条件差,单调重复易子疲劳的工作环境工作,以代替人的劳动。
(4)可在危险场合下工作,如军工品的装卸、危险品及有害物的搬运等。
(5)宇宙及海洋的开发。
(6)军事工程及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和试验。
二机械手的发展方向
首先是从美国开始研制的。
1958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机械手。
它的结构是:机体上安装一个回转长臂,顶部装有电磁块的工件抓放机构,控制系统是示教形的。
1962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又试制成一台数控示教再现型机械手。
商名为Unimate(即万能自动)。
运动系统仿照坦克炮塔,臂可以回转、俯仰、伸缩、用液压驱动;控制系统用磁鼓作为存储装置。
不少球坐标通用机械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同年该公司和普鲁曼公司合并成立万能自动公司,专门生产工业机械手。
1978年美国Unimate公司和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研制一种Unimate-Vicarm型工业机械手,装有小型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用于装配作业,定位误差小于±1毫米。
联邦德国机械制造业是从1970年开始应用机械手,主要用于起重运输、焊接和设备的上下料等作业。
目前,工业机械手大部分还属于第一代,主要依靠工人进行控制;改进的方向主要是降低成本和提高精度。
第二代机械手正在加紧研制。
它设有微型电子计算控制系统,具有视觉、触觉能力,甚至听、想的能力。
研究安装各种传感器,把感觉到的信息反馈,是机械手具有感觉
机能。
(1)重复高精度
精度是指机器人、机械手到达指定点的精确程度, 它与驱动器的分辨率以及反馈装置有关。
重复精度是指如果动作重复多次, 机械手到达同样位置的精确程度。
重复精度比精度更重要, 如果一个机器人定位不够精确, 通常会显示一个固定的误差, 这个误差是可以预测的, 因此可以通过编程予以校正。
重复精度限定的是一个随机误差的范围, 它通过一定次数地重复运行机器人来测定。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 以及气动伺服技术走出实验室和气动伺服定位系统的成套化。
气动机械手的重复精度将越来越高, 它的应用领域也将更广阔, 如核工业和军事工业等。
(2)模块化
有的公司把带有系列导向驱动装置的气动机械手称为简单的传输技术, 而把模块化拼装的气动机械手称为现代传输技术。
模块化拼装的气动机械手比组合导向驱动装置更具灵活的安装体系。
它集成电接口和带电缆及气管的导向系统装置, 使机械手运动自如。
由于模块化气动机械手的驱动部件采用了特殊设计的滚珠轴承, 使它具有高刚性、高强度及精确的导向精度。
优良的定位精度也是新一代气动机械手的一个重要特点。
模块化气动机械手使同一机械手可能由于应用不同的模块而具有不同的功能, 扩大了机械手的应用范围, 是气动机械手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智能阀岛的出现对提高模块化气动机械手和气动机器人的性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持作用。
因为智能阀岛本来就是模块化的设备, 特别是紧凑型CP阀岛, 它对分散上的集中控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别对机械手中的移动模块。
(3)无给油化
为了适应食品、医药、生物工程、电子、纺织、精密仪器等行业的无污染要求, 不加润滑脂的不供油润滑元件已经问世。
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 新型材料(如烧结金属石墨材料) 的出现, 构造特殊、用自润滑材料制造的无润滑元件, 不仅节省润滑油、不污染环境, 而且系统简单、摩擦性能稳定、成本低、寿命长。
(4)机电气一体化
由“可编程序控制器- 传感器- 气动元件”组成的典型的控制系统仍然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方面;发展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自适应控制气动元件, 使气动技术从“开关控制”进入到高精度的“反馈控制”; 省配线的复合集成系统, 不仅减少配线、配管和元件, 而且拆装简单, 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而今, 电磁阀的线圈功率越来越小, 而PLC的输出功率在增大, 由
PLC直接控制线圈变得越来越可能。
气动机械手、气动控制越来越离不开PLC, 而阀岛技术的发展, 又使PLC在气动机械手、气动控制中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三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外机器人领域发展近几年有如下几个趋势:
(1) 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91年的10.3万美元降至97年的65万美元。
(2) 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
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
(3)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4) 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
(5) 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器人中的作用已从仿真、预演发展到用于过程控制,如使遥控机器人操作者产生置身于远端作业环境中的感觉来操纵机器人。
(6) 当代遥控机器人系统的发展特点不是追求全自治系统,而是致力于操作者与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控制,即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构成完整的监控遥控操作系统,使智能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进入实用化阶段。
美国发射到火星上的“索杰纳”机器人就是这种系统成功应用的最著名实例。
(7) 机器人化机械开始兴起。
从94年美国开发出“虚拟轴机床”以来,这种新型装置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纷纷探索开拓其实际应用的领域。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从80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目前己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其中有130多台套喷漆机器人在二十余家企业的近30条自动喷漆生产线(站)上获得规模应用,弧焊机器人己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
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
术与国外比有差距;在应用规模上,我国己安装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约200台,约占全球已安装台数的万分之四。
以上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一客户,一次重新设计”,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也不低,而且质量、可靠性不稳定。
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对产品进行全面规划,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块化设计,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我国的智能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在“863”计划的支持下,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水下机器人,6000m水下无缆机器人的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还开发出直接遥控机器人、双臂协调控制机器人、爬壁机器人、管道机器人等机种:在机器人视觉、力觉、触觉、声觉等基础技术的开发应用上开展了不少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但是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控制技术、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遥控机器人、智能装配机器人、机器人化机械等的开发应用方面则刚刚起步,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需要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有重点地系统攻关,才能形成系统配套可供实用的技术和产品,以期在“十五”后期立于世界先进行列之中。
四机械手控制方式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近来在东南沿海还出现在大量的缺工现象,迫切要求我们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势在必行,本设计的目的就是设计一个气动搬运机械手,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把工业产品从一条生产线搬运到另外一条生产线,实现自动化生产,减轻产业工人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同时又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我采用PLC来控制机械手实现预定动作顺序与功能。
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30年来,可编程控制器从无到有,实现了工业控制领域接线逻辑到存储逻辑的飞跃;其功能从弱到强,实现了逻辑控制到数字控制的进步;其应用领域从小到大,实现了单体设备简单控制到胜任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及集散控制等各种任务的跨越。
今天的可编程控制器正在成为工业控制领域的主流控制设备,在世界各地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例如三菱公司生产的F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30万小时。
一些使用冗余CPU的PLC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则更长。
从PLC的机外电路来说,使用PLC构成控制系统,和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
此外,PLC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
在应用软件中,应用者还可以编入外围器件的故障自诊断程序,使系统中
除PLC以外的电路及设备也获得故障自诊断保护。
这样,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也就不奇怪了。
PLC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
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
除了逻辑处理功能以外,现代PLC大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可用于各种数字控制领域。
近年来PLC的功能单元大量涌现,使PLC渗透到了位置控制、温度控制、CNC等各种工业控制中。
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
PLC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是面向工矿企业的工控设备。
它接口容易,编程语言易于为工程技术人员接受。
梯形图语言的图形符号与表达方式和继电器电路图相当接近,只用PLC 的少量开关量逻辑控制指令就可以方便地实现继电器电路的功能。
为不熟悉电子电路、不懂计算机原理和汇编语言的人使用计算机从事工业控制打开了方便之门。
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外部的接线,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周期大为缩短,同时维护也变得容易起来。
更重要的是使同一设备经过改变程序改变生产过程成为可能。
这很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场合。
第二章机械手的设计方案
一机械手的工作原理
根据工作实际情况结合所学内容设计气动搬运机械手,完成预定的动作顺序及功能。
机械手系统采用的是气动控制,由3个双作用气缸以及3个二位5通电电磁换向阀4个传感器组成。
机械手电气控制系统,除了有多工步特点之外,还要求有连续控制和手动控制等操作方式。
工作方式的选择可以很方便地在操作面板上表示出来。
当旋钮打向回原点时,系统自动地回到左上角位置待命。
当旋钮打向自动时,系统自动完成各工步操作,且循环动作。
当旋钮打向手动时,每一工步都要按下该工步按钮才能实现。
例如要将工件从A点搬运到B点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首先回到原点位置X轴气缸回缩左移到位,升降气缸上升到位,夹紧气缸松开。
当按下启动按扭时打到自动时,升降气缸下降,下降到位以后夹紧气缸夹紧工件。
升降气缸上升到位再X轴气缸右移到位然后升降气缸下降夹紧缸放松将工件从A点搬运至B点。
机械手传送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机械手传送示意及操作面板图
二械手的工作流程
机械手的动作分为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
手动模式当按下启动按钮机械手处于初始位置X 轴气缸左移到位,升降气缸上升到位,夹紧缸处于松开状态。
手动模式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按下不同的按钮完成对应的动作,当按下下降按钮升降气缸会完成单步的下降动作。
当按下夹紧按钮时,夹紧缸会夹紧工件。
当按下右移按钮时,X轴气缸伸出右移等等动作。
自动模式当按下启动按钮机械手处于初始位置完成一系列的顺序动作并能往复循环。
机械手完成将工件从A 点搬运到B点的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顺序动作完成的。
首先X轴气缸在初始位置,升降气缸上
升状态,夹紧气缸松开。
按下启动后升降气缸下降----夹紧气缸夹紧工件----升降气缸上升----X轴气缸伸出右移----升降气缸下降----夹紧气缸松开----升降气缸上升----X轴气缸回缩左移这样往复不断的循环动作。
当按下停止按钮时停止动作回到初始状态。
三 PLC的选择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推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取代传统继电器控制装置以来,PLC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PLC 的功能也不断完善。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PLC在开关量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模拟量处理和运动控制等功能。
今天的PLC 不再局限于逻辑控制,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等领域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PLC的类型
PLC按结构分为整体型和模块型两类,按应用环境分为现场安装和控制室安装两类;按CPU 字长分为1位、4位、8位、16位、32位、64位等。
从应用角度出发,通常可按控制功能或输入输出点数选型。
整体型PLC的I/O点数固定,因此用户选择的余地较小,用于小型控制系统;模块型PLC提供多种I/O卡件或插卡,因此用户可较合理地选择和配置控制系统的I/O点数,功能扩展方便灵活,一般用于大中型控制系统。
2.输入输出模块的选择
输入输出模块的选择应考虑与应用要求的统一。
例如对输入模块,应考虑信号电平、信号传输距离、信号隔离、信号供电方式等应用要求。
对输出模块,应考虑选用的输出模块类型,通常继电器输出模块具有价格低、使用电压范围广、寿命短、响应时间较长等特点;可控硅输出模块适用于开关频繁,电感性低功率因数负荷场合,但价格较贵,过载能力较差。
输出模块还有直流输出、交流输出和模拟量输出等,与应用要求应一致。
可根据应用要求,合理选用智能型输入输出模块,以便提高控制水平和降低应用成本。
考虑是否需要扩展机架或远程I/O机架等。
3. 电源的选择
PLC的供电电源,除了引进设备时同时引进PLC应根据产品说明书要求设计和选用外,一般PLC的供电电源应设计选用220VAC电源,与国内电网电压一致。
重要的应用场合,应采用不间断电源或稳压电源供电。
如果PLC本身带有可使用电源时,应核对提供的电流是否满足应用要求,否则应设计外接供电电源。
为防止外部高压电源因误操作而引入PLC,对输入和输出信号的隔离是必要的,有时也可采用简单的二极管或熔丝管隔离。
4.存储器的选择
由于计算机集成芯片技术的发展,存储器的价格已下降,因此,为保证应用项目的正常投
运,一般要求PLC的存储器容量,按256个I/O点至少选8K存储器选择。
需要复杂控制功能时,应选择容量更大,档次更高的存储器。
5.冗余功能的选择
a.控制单元的冗余
(1)重要的过程单元:CPU(包括存储器)及电源均应1B1冗余。
(2)在需要时也可选用PLC硬件与热备软件构成的热备冗余系统、2重化或3重化冗余容错系统等。
b. I/O接口单元的冗余
(1)控制回路的多点I/O卡应冗余配置。
(2)重要检测点的多点I/O卡可冗余配置。
(3)根据需要对重要的I/O信号,可选用2重化或3重化的I/O接口单元。
6.经济性的考虑
选择PLC时,应考虑性能价格比。
考虑经济性时,应同时考虑应用的可扩展性、可操作性、投入产出比等因素,进行比较和兼顾,最终选出较满意的产品。
输入输出点数对价格有直接影响。
每增加一块输入输出卡件就需增加一定的费用。
当点数增加到某一数值后,相应的存储器容量、机架、母板等也要相应增加,估因此,点数的增加对CPU选用、存储器容量、控制功能范围等选择都有影响,在算和选用时应充分考虑,使整个控制系统有较合理的性能价格比。
根据上述条件本次设计所选用的是三菱FX2N-40MR的 PLC 其具有很强的处理能力及高性能,经济适用。
第3章机械手的系统控制设计
一输入和输出点分配表及原理接线图
机械手系统控制中有16个输入信号和5个输出信号。
SB1 为启动按钮X0, SB2为停止按钮X5。
SQ5为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有无工件X17,SQ1~SQ4分别为4个电磁感应式传感器用作位置的判断。
Y0为电磁阀下降 Y2为电磁阀上升 Y3为电磁阀右行 Y4为电磁阀左行 Y1为单电控电磁阀夹紧。
完成手动操作按钮SB3,连续操作按钮SB4,回原点按钮SB11,SB5夹紧按钮X10,SB6松开按钮X11,SB7单步上升按钮X12,SB8单步下降按钮X13,SB9单步左移X14,SB10单步右移X15。
EL原点指示灯Y5。
具体情况见表2:
本次设计采用FX2N-40Mr的PLC,启动按钮停止按钮上升下降左移右移按钮传感器分别接入输入端,输出端分别接电磁阀及原点指示灯。
如图3所示:
表2 输入输出分配表
图3 原理接线图
二控制程序
机械手操作主要程序包括回原点程序,手动单步操作程序和自动连续操作程序,把旋钮置于回原点,X16接通,系统自动回原点,Y5驱动指示灯亮。
再把旋钮置于手动,则X6接通,其常闭触头打开,程序不跳转(CJ为一跳转指令,如果CJ驱动,则跳到指针P所指P0处),执行手动程序。
之后,由于X7常闭触点,当执行CJ指令时,跳转到P1所指的结束位置。
如果旋钮置于自动位置,(既X6常闭闭合、X7常闭打开)则程序执行时跳过手动程序,直接执行自动程序。
如图4所示
图4 机械手操作主要程序
1回原位程序
用S10~S12作回零操作元件。
应注意,当用S10~S12作回零操作时,在最后状态中在自我复位前应使特殊继电器M8043置1。
M8002初始化S1状态,旋钮打到回原点 X16闭合状态转移到S10 S10驱动 Y1复位夹紧气缸放松 Y0复位 Y2得电升降气缸上升到位。
X2为位置判断当上升到位X2闭合状态转移到S11 S11驱动Y3复位 Y4得电 X轴气缸左移。
X4为左移到位的位置判断 X4闭合状态转移到S12 S12驱动特殊继电器M8043置位回原点结束。
回原位程序如图5所示:
图 5 回原位状态转移图
2手动单步操作程序
按下启动按钮X0闭合 MO线圈得电常开触电闭合按下夹紧按钮X10闭合 Y1得电夹紧气缸夹紧动作。
当按下松开按钮X11闭合 Y1复位夹紧气缸松开动作。
当按下上升按钮X12闭合同时升降气缸不在上升到位的状态 Y2得电升降气缸上升。
当按下下降按钮X13闭合同时升降气缸不在下降到位的状态 Y0得电升降气缸下降。
当按下左移按钮X14闭合同时X轴气缸不再回缩到位状态上升气缸上升到位状态 Y4得电 X轴气缸左移。
当按下右移按钮 X15闭合同时上升气缸上升到位 X轴气缸不再伸出到位的状态 Y3得电 X轴气缸右移。
如图6所示:
图6手动单步操作程序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2010届毕业项目
3自动操作程序
自动操作程序能够实现机械手自动循
环顺序动作。
当机械手处于原位时,X轴
左移到位, X4闭合。
上升气缸上升到
位,X2闭合。
夹紧气缸松开状态 Y1 失
电。
状态转移到S20,驱动Y0得电升降气
缸下降动作。
动作到位后X1下限位闭合,
状态转移到S21,驱动Y1得电夹紧气缸夹
紧,同时T0 通电延时定时器延时1S, T0
常开触点闭合状态转移到S22,S22驱动
Y2得电升降气缸上升动作。
上升到位上
限位 X2闭合状态转移到S23,S23驱动
Y3得电,X轴气缸右移动作。
X3右移限位
闭合同时检测有工件X17闭合状态转移
到S24,S24驱动Y0得电升降气缸下降。
当升降气缸下降到位是时 X1闭合状态
转移到S25,S25驱动Y1复位,夹紧气缸
松开工件同时T1通电延时定时器得电,延
时1S后 T1常开触电闭合。
状态转移到
S26,S26驱动Y2得电,升降气缸上升。
上
升到位 X2闭合。
状态转移S27,S27驱动
Y4得电 X轴气缸回缩左移到位。
左移限位
X4闭合,状态转移到S2重新进行玄幻顺
序动作。
自动操作状态转移流程图见图7
所示
图7 自动操作状态转移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