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致辞在英汉语言中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英语中的礼貌用语通常包括先称呼对方的姓名或称谓,然后表达自己的请求或感谢,并在结尾再次表示感谢或祝福。
汉语中的礼貌用语则更加注重对对方的尊重和恭维,通常使用各种尊称和谦称,使谈话双方感到和谐而舒适。
以下是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1. 问候英语中的问候通常使用"Hello"、"Hi"、"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简单的短语,而汉语中则更多使用"您好"、"早上好"、"下午好"等尊敬的语言。
英语:Hello/ Hi/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汉语:您好/早上好/下午好。
2. 称呼英语中的称呼通常使用对方的名字或姓氏,或者使用诸如"Mr."、"Mrs."、"Ms."等尊称;中文称呼则更加注重使用各种敬称如"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
英语:Mr./Mrs./Miss/Ms. + 姓氏;First name / Last name.汉语:尊敬的+ 姓名;敬爱的/ 亲爱的+ 姓名。
3. 请求英语中请求的方式通常比较直接,例如"I would like to..."、"Can you..."等句型,而中文中通常更多地使用加上谦词的委婉表达方式,如“如果没有别的安排,麻烦您能否……”;“不知有没有这个可能,请您帮个忙……”英语:I would like to... / Can you.... / Could you... / May I...汉语:麻烦您... / 烦请您... / 请您帮个忙... / 如果方便,麻烦您….4. 感谢英语中通常使用"Thank you"、"Thanks"、"Appreciate it"等简洁的语言表达感谢之情,而中文则通常通过使用多个谢词和谦语表达谢意。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在不同文化中,礼貌用语是人们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文和西方语言中的礼貌用语有许多不同之处,反映了这两种文化对礼貌和人际关系的不同理解和重视程度。
下面对中西礼貌用语进行对比分析。
第一,称呼方式。
在中文中,人们常用“先生”、“小姐”、“阿姨”、“师傅”等称呼方式,这种称呼方式较为尊重和礼貌。
而在西方语言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使用名字来称呼对方,例如“John”、“Mary”等。
这反映了中西方在对待他人称呼方面的不同习惯和文化观念。
第二,问候语。
在中文中,人们常用“你好”、“您好”等问候语来打招呼并表示尊重。
而在西方语言中,人们常用“Hello”、“Hi”等简短的问候语,这种表达方式更加直接和随意,不太关注对方的身份和地位。
这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对问候的不同态度和方式。
道歉和感谢。
在中文中,道歉和感谢是人们日常交流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人们常用“对不起”、“谢谢”等表达自己的道歉和感谢之情。
而在西方语言中,人们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如“I'm sorry”、“Thank you”等。
但西方社会对于道歉和感谢的重视程度可能不如中文社会。
这可能与中西方文化对于人际关系和台风的不同态度有关。
第四,告别语。
在中文中,人们常用“再见”、“回头见”等告别语来表示离开和期待再次见面。
而在西方语言中,人们常用“Goodbye”、“See you”等简短的告别语。
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中西方人们对待离别和见面的态度和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
中西礼貌用语在称呼方式、问候语、道歉和感谢以及告别语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在礼貌习惯、人际关系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不同。
了解和尊重他人的礼貌用语是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好关系。
谈谈汉英礼貌用语的差异
谈谈汉英礼貌用语的差异作者:陈新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年第03期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表达礼貌的一种有效途径。
不同的文化背景,所用语言表达礼貌的方式有所不同。
因此,本文试图从语用角度,分析归纳汉英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以便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达到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文化;礼貌;语用差异礼貌这个社会文化现象和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方面,礼貌制约了语言的使用;另一方面,语言又是表达礼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式的礼貌有着悠久文明的历史渊源。
英、汉语言的礼貌准则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不同的语言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衡量标准与表现方式。
事实上,礼貌本身既有文化的普遍性,又有明显的文化差异性,这种文化差异性常常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本文着重就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汉、英两种语言中常见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一、“谢谢”和“Thank You”在语用方面有差异汉语中的“谢谢”和英语中的“Thank You”都有较高的使用频率,但“Thank You”使用频率更高。
在汉语中,亲朋好友、熟人之间很少听见“谢谢”,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妇之间,“谢”字更少见。
相反,“Thank You”这句话,英美人一天要说上百遍。
说汉语的人在商店里购物、餐馆用餐、旅店投宿或雇用交通工具等场合,一般主动向售货员、服务员、司机等表达谢意,感谢他们为自己服务;在说英语的人心目中,售货员、服务员则要感谢顾客的光顾。
讲英语的人在公共场合发言之后,要向听众道谢,感谢他们耐心听完讲话,对他表示了尊重;同样的场合,我们讲汉语的演讲者更多是准备接受听众对他们的感谢。
最后,英、汉两种语言对于“Thank You”和“谢谢”的回答也存在差异。
当被感谢时,说汉语的人往往会说“不用谢,这是我们的职责”这类的话;而对于说英语的人来说,这样的应答会给客人带来不快,“That’s my duty”通常只是值班人员的用语,含义是“责任在身,不得已而为之”,在英语中,得体的回答应该是“You are welcome,I’m glad to be of help”。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作者:陈琼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4年第10期“入乡随俗”说的是要了解对方的习惯特性,才能更好的交流。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注意英汉文化的不同也是更好掌握英语学习的前提。
这里主要是从礼貌用语中寻找差异。
礼貌用语是交际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接下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恭维语和自谦语中英在恭维语和自谦语的用法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英方国家在受到恭维和赞扬很少加以否定,以免显露出与恭维着不一致,令人难堪,所以当有人夸奖你事情做得好时,你应该说“Thank you!”.别人说你球踢得好,你应该说“Thank you!”,说你长得漂亮,你也应该说“Thank you!”。
但在我们国家,面对表扬却不能这么直率,对待别人的恭维或称赞人们习惯用否认或者自贬的方式。
比如:“哪里,哪里”,“不行,不行”、“不敢当”、“过奖了”、“你抬举我”、“别损我了”,“我要是漂亮,天下就没有丑人了”等等。
学者拉里·阿·萨穆瓦说:“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是至高无上的,个人主义是首要的和肯定的价值观”。
西方人有生以来就受着全力竞争,努力争先的教育,他们极为重视个人的作用,个人的独立性。
因此,他们总是竭尽全力将自己从集体中突出出来,以求充分表现自己。
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则强调群体意识,人们重视集体的作用,不喜欢突出个人。
因而在礼貌用语方面也就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自谦习惯。
二、称呼语和角色语在中国,孩子一般不能直呼父母、长辈的大名;学生不可直接叫老师的名字,下属不能叫上司的名字等等。
否则就会被视作缺少家教,没有礼貌,不懂规矩等。
我们不仅使用表示血亲关系的名词取称呼家人、亲属,而且喜欢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非亲属的朋友乃至陌生人。
比方说,把跟自己祖父祖母年龄相仿的男性叫爷爷,女性叫奶奶;将比自己父母年长的女性称为大妈或阿姨,男性称伯伯或叔叔;有时和辈分相同的人在一起,把比自己年长的男性称大哥,女性称大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礼貌是人们在社交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尊重和关心他人的态度。
尽管中西方文化有很多差异,但礼貌与尊重他人的原则在各个文化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本文将对中西礼貌用语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在问候和道别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中文中,我们常用的问候语是“你吃了吗?”这是一种表达关心和关注他人健康的方式。
而在西方,人们通常会问候“你好吗?”或者是“最近怎么样?”这种问候方式更加注重个人的感受和最近的情况。
在感谢和道歉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文中,我们常用的感谢用语是“谢谢”,而在西方,人们通常会使用“thank you”来表示感谢之情。
在道歉方面,中文中常用的道歉用语是“对不起”或者“不好意思”,而在西方,人们通常会使用“I’m sorry”来表达道歉之意。
在请求和邀请方面也有一些不同。
在中文中,我们通常会使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请求,而在西方,人们通常会更加直接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求。
在邀请方面,中文中常用的邀请用语是“请你来...”,而在西方,人们通常会使用“Would you like to come...”来表达邀请之意。
中西方在对待长辈和陌生人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文中,我们通常会使用尊敬的称呼来称呼长辈和陌生人,比如“先生”、“女士”等。
而在西方,人们通常会直接使用对方的名字来称呼他人,而不加任何修饰词。
这显示了中西方文化中对长辈和陌生人的态度和尊重程度的差异。
中西礼貌用语在问候和道别、感谢和道歉、请求和邀请以及对待长辈和陌生人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虽然存在这些差异,但中西方文化都注重礼貌和尊重他人的原则,这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
通过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交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友谊。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西方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礼貌用语也成为交流中的重要一环。
中西方的礼貌用语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下文将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异同点,探讨其文化背景及社会习惯的影响。
一、中西方礼貌用语的表达方式差异1.称呼中西方往往以不同的方式称呼对方,在中文中,直接喊名字或称呼对方为“你”在某些场合下是不礼貌的,而要用尊称来表达礼貌和尊敬,如“先生”、“女士”、“阁下”等。
而在英语中,如果称呼“Mr.”或“Ms.”是一种非常正式的方式,常常用来表示对某种职业或身份的尊重,如“Mr. President”、“Ms. Manager”,而称呼“you”则是最普遍的口语方式。
2.祝福语中西方祝福语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文中,常用的祝福语有“祝福您”、“万事如意”、“事业顺利”等,这些祝福语通常是对对方的心愿进行表达。
而在英文中,祝福语则通常更具有项链的形式,例如“祝你浪漫的情人节”、“祝你快乐健康”、“祝您假期愉快”,这些祝福语通常是有具体内容和场合的。
3.感谢语中西方感谢语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中文中,最常用的感谢语为“谢谢”、“多谢”、“感谢”等。
在英文中,“thank you”是最常用的感谢用语,但是当你描述你所感激的事情时,你可能需要在这些话语中添加更多的信息,如“thank you for your help”、“thank you for your kindness”等。
二、中西方礼貌用语的文化内涵中西方的礼貌用语背后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中文中的礼貌用语通常是表达对对方的敬意和尊重,表达出对其群体角色、年龄、社会地位等的认同和关怀。
例如,对于较年长的人、上级、客户、嘉宾等要用尊称来表示尊重和礼貌。
而在英语中,礼貌用语通常是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和感激,包括对对方身份、外貌、智慧等方面的赞美,更强调个人之间的友谊和亲密。
三、中西方礼貌用语的社会习惯影响中西方礼貌用语有着不同的社会习惯影响。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英汉礼貌用语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在语用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下面将从语境、语调、称谓等方面探讨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首先,在语境上,英汉礼貌用语的应用场景存在差异。
在英语中,礼貌用语通常用于迎接、道别、感谢、请求等场合,以表达尊重和友善。
例如,英语中的"Hello"、"Goodbye"、"Thank you"、"Please"等,是常见的礼貌用语。
而在汉语中,礼貌用语的使用范围更广,除了上述场合外,还用于问候、安慰、祝福等情境。
例如,汉语中的"你好"、"再见"、"谢谢"、"请"等,不仅可以用于平时交流,还可以用于庄重场合,如商务会议、重要场合等。
因此,在语境上,英汉礼貌用语有着一定的差异。
其次,在语调上,英汉礼貌用语也存在差异。
英语中的礼貌用语通常以平和、亲切的语调表达,以显得友好和尊重。
例如,当对方赞美你时,你可以回答"I appreciate your kind words",表达你对对方夸奖的感激之情。
而在汉语中,礼貌用语的语调更多地体现为谦虚、客气、礼貌的方式。
例如,当对方赞美你时,你可以回答"过奖了"或者"不敢当",表达你的谦逊和客气。
因此,在语调上,英汉礼貌用语也有所不同。
最后,在称谓上,英汉礼貌用语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英语中,常见的称谓包括"Mr."、"Mrs."、"Miss"、"Ms."等,用于称呼男性和女性。
同时,也可以用朋友称谓,如"mate"、"buddy"等。
而在汉语中,称谓通常根据年龄、性别和身份来称呼对方,如"先生"、"小姐"、"阿姨"、"师傅"等。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语和中文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语在表达礼貌用语上,一般会通过使用特定的句式来表达礼貌性。
通常,说话者会使用“May I ask…?”“Could you please…?”和“I would be grateful if you could…”等句式来示意自己有请求或需求。
此外,也会使用省略句说明礼貌,比如“Would you like some tea?”中的would 省略了could。
在回答别人问题时,如果回答不能满足对方,一般会使用句子“I'm sorry, I'm afraid I can't help you.”来表达歉意。
而中文在表达礼貌用语时,通常会通过口头禅来表达礼貌性。
比如,说话者会使用“对不起,请问……”、“请问……”和“我很想知道……”等句式来示意自己有请求或需求。
另外,也可以使用口头禅“随便”和“请”来表达礼貌性。
例如:“你要不要喝茶?”中的“要不要”就是“请”的含义;当回答不能满足对方时,通常会使用句子“不好意思,帮不上忙”来表达歉意。
总之,英语和中文在表达礼貌用语上都有不同的特点,但是都有共同目的,即礼貌地表达出请求或需求,并在必要时会使用句子表达出歉意。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对待交际和表达礼貌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它们在礼貌用语的表达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中西方文化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
一、中西礼貌用语的表达方式1.中西礼貌用语的语言特点在西方文化中,使用礼貌用语时通常会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词语。
在交往过程中会不断重复这些词语,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尊敬。
在西方文化中,这些词语的重复使用被视为一种礼貌和尊重的体现。
而在中国文化中,礼貌用语的表达方式更多的是通过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来体现。
比如在问候方面,中国人会使用“您好”、“您辛苦了”、“回家路上小心”等表达方式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而在使用“谢谢”时,中国人也更倾向于使用更加正式的表达方式,比如“多谢您的帮助”、“非常感谢您的款待”等。
2.中西礼貌用语的在交际中的使用频率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在交际中使用礼貌用语的频率相对较低。
中国人更注重言下之意和真诚的表达,对于过分频繁地使用礼貌用语并不看重。
在中国人的交际中,更注重的是通过行为和言语的方式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好。
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主要源自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念和社会习惯。
在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的社会文化对礼貌用语的使用有着一定的影响。
而在中国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人情味的社会文化也对礼貌用语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西方文化中,礼貌用语的使用更加注重形式和规范。
西方人注重礼貌和礼仪,礼貌用语的使用更倾向于在一定的场合和时间内进行,不同场合和不同社交对象会有不同的礼貌用语的使用方式。
西方文化也更注重礼貌用语的频率和重复。
2.中西礼貌用语的社会文化影响中西礼貌用语的对比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交往中,需要更多地了解对方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尊重对方的礼貌用语习惯。
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毕业论文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Politeness中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摘要礼貌是人类文化的普遍现象,广泛的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它不仅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准绳,也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标志。
文明古国中国和西方处于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道德价值观,风土人情等等,中英文化的巨大差异必然导致其礼貌用语的使用差异。
本文将从文化价值角度对中英两种礼貌用语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使交流顺利进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礼貌用语;英语;汉语;差异对比绪论礼貌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在人脑中是根深蒂固的,它以巨大的力量促使人们按照本民族的习惯进行交际。
即使是许多有文化有教养,知道入乡随俗的人也难以摆脱文化习俗的羁绊,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意无意的触犯对方的禁忌,造成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中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人们能否冲破各自文化的约束去领略认可,或接受其他文化中多重且隐蔽的特性。
为了顺利融洽的进行交际,除了建立良好的习俗差异意识,遵守“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佛”的礼仪,规范,更重要的还应重视移情,不管是说话人还是听话人,在认知心理上都要乐于接受对方d 的不同文化,想方设法去理解对方的用意。
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会轻松地发现,英汉两种语言的礼貌用语存在很大的不同,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英称呼语的文化差异中国人较习惯于非对等式的称呼类型,称呼要讲究“长幼尊卑贵贱”之分,体现出一种权势倾向,是垂直社会关系的标志。
而英语国家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崇尚对等式称呼,表现出平等的文化取向 。
(一)、姓名。
比如,在中国,下属不能叫上司的名字,学生不能直接叫老师的名字,孩子不能直呼父母的名字。
否则就会被认定为没有礼貌,缺乏教养。
而英语文化中的称呼语注重双方亲近,表现出平等的文化取向。
在英语国家,一般来说,不论对方年龄多大,地位和级别多高,人们更愿意直呼其名,以示亲近。
中英礼仪的差异
中英礼仪的差异在国际商务界,人们一般都认为,具有绅士风度美誉的英国交际礼仪,是西方社交礼仪的代表。
而我们中华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礼貌谦和,也一直为世人所称道。
那么,大家知道中英礼仪有什么不同吗?下面小编告诉你关于中英礼仪的差异。
一、中英礼仪的差异1.谈话切忌拐弯抹角在英国谈正事或工作的时候最好直接切入主题,拐弯抹角地说话会被视为浪费时间。
英国人说“no”的时候并不是要开始与你讨价还价,而是表示他们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同时,英国人是很有幽默感的,但他们在戏谑的时候,外表可能看起来很严肃,在严肃的谈话中穿插一些轻松的笑话。
2.社交从酒吧开始中生对英国人的印象可能是礼貌却冷淡。
通常英国人不喜欢过于亲热,觉得这样肤浅而且不真诚,太多的热情和关注会让英国人感到奇怪和不自在,所以和他们建立友谊确实要花些时间。
隐私对于英国人来说十分重要。
个人问题,例如婚姻、恋爱关系、财政、健康等话题应当避免,除非对方是很好的朋友。
另外,酒吧是英国人喜欢与朋友相聚的社交中心,中国学生可能会被邀请“出去喝一品脱”(go out to have a pint)作为与英国学生社交的开始。
3.吃饭、聊天交替进行到英国人家去做客,应准时赴约并准备一些小礼物,早到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吃饭时,吃完自己餐盘里的所有食物是礼貌的行为,如剩下食物,在英国意味着客人不喜欢这些食物。
英国人喜欢在吃饭的时候聊天,这时需要注意吃东西和说话交替进行。
吃东西的时候张大嘴和说话,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吃饭时最好只往嘴巴里放少量食物。
如果你必须张大嘴巴,最好用一只手遮住它。
在英国文化中,饭后留下来进行社交谈话被视为礼貌的行为,因此聚会可能多延续几个小时。
4.凡事情要预约在英国的生活中与人交往还要注意,拜访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对方,不速之客会让人讨厌。
应当尽量避免在晚上10时后打电话到别人家,晚上11点后打电话很可能被英国人当作有紧急事件。
英国的许多服务都需要提前预约,如看医生、理发、美容、配眼镜等。
中英礼貌的文化对比探析
中英礼貌的文化比照探析中英礼貌的文化比照探析中英礼貌文化在内容方面具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在语用方面却具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在于中英礼貌准那么产生于不同的文化环境当中。
重视了解文化的差异性,是在跨文化交流中做到和谐交际的重要保障。
一、中国礼貌文化原那么与英国礼貌文化原那么的比照英国礼貌原那么主要包括六点,分别是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与同情。
得体是指在人际交往中,需要尽量防止表达与他人观点相悖的思想,并且要多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而不能让他人吃亏;慷慨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要防止总是表达关乎自己利益的观点,并且要尽量防止自己获得利益而尽量多的让自己吃亏;赞誉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要防止对他人进行贬低,并且要尽量多的称赞别人;谦逊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要防止对自己做出过多的表扬,并且适当贬低自己;一致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要防止出现与他人观点不一致的现象,并且要尽可能减少与他人的分歧;同情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的情感方面,要防止与他人产生对立,并尽量强化双方之间的同情来防止相互反感。
这些礼貌准那么是英国学者Leech提出的,同时,这些礼貌准那么也是英国社会中被普遍认同的礼貌原那么,通过对这些礼貌原那么的遵循,对方在交际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被认可与尊重,而对于自己而言,也可以获得对方的好感,从而确保交际行为和活动的顺利开展。
中国礼貌原那么主要可以概括为五点,分别为贬己尊人、称呼、文雅、求同与德言行。
贬己尊人指的谁在人际交往中,应当尽量夸奖别人,贬低自己,这是一种谦虚的表现;称呼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有必要使用表示尊重的称呼语来与对方问好;文雅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语言的措辞,尽量多使用委婉语而少用直语和秽语言;求同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要尽量与他人在多个层面保持一致,并确保对方需求得到满足;德言行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应当增加他人的受益而降低他人的付出。
在言语中,那么应当适当夸大自己所获得的益处而少说自己付出的代价。
浅谈英汉礼貌用语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礼貌用语文化差异礼貌是语言表达中最常用的方式,也是成功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条准则。
在不同民族文化交往中,巨大的文化差异会导致礼貌用语在使用中存在很大的差异。
从中西方来讲,通过了解英汉礼貌用语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将英国语言学家Leech归纳的礼貌原则与顾曰国先生分析的汉文化的礼貌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试图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去分析英汉礼貌用语在称呼、隐私语、赞美感谢等各方面的语用差异,以便在实际交往中更好的应对这种差异,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标签:英汉文化;礼貌原则;礼貌用语;语用差异众所周知,礼貌作为人类文明的体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使用礼貌用语可以让人们消除防备,放下戒心,保持融洽的相处,使合作顺利进行。
礼貌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
正如Leech在他的Principles of Pragmatics指出的那样,礼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每一个民族都提倡礼貌、重视礼貌。
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衡量礼貌的标准不同,因此,对礼貌现象,特别是跨文化交际中英汉两种语言所体现的礼貌现象进行比较是非常必要的。
一、英汉礼貌用语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价值观念作为文化的核心,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所形成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为模式是不同的。
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文化特点是集体价值至上,人们比较喜欢中庸之道,凡是不喜欢先出头,不愿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因此有时在遇到不好回答或者没有把握的问题时会选择沉默或者回以微笑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形象,而西方的文化特点是个人价值至上,如果对别人的问题保持沉默或者回以微笑,会被认为是严重的失礼,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从中西方的教育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中国的学生比较保守,很少有自己的观点,凡是都是喜欢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而西方国家的孩子比较张扬,喜欢逆向思维,凡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比较独立。
(二)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英语问候语:“How are you?”“How are things going with you?”这些问语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真的要问别人的情况,而是一种寒暄,一种开场白,所以,只要回答“Fine,thank you”这句客套话就行了。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国人和中国人在表达礼貌时,有明显的差异。
英语里,礼貌用
语可以用来表示尊敬、请求、道歉等,而中文则包含更多的意义和复
杂性。
首先,道歉。
在英文中,“Sorry”一词就可以很好地表达出道歉
之意,但在中文里,道歉时要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词汇,比如“对不起”、“抱歉”等等。
当某人犯错时,中国人还会用“对不起,让你
多费麻烦了”、“有失礼貌”等说法来表示改正并请求原谅。
其次,尊敬。
在英文中,当称呼他人时,常用“Mr.”、“Mrs.”
或“Miss”来尊敬。
而在中文中,常用“您”或“您好”等字眼来表
示尊重。
当面对长辈时,中国人会使用“老师”、“大哥”、“叔叔”等称呼,还会说“请多多指教”来表示尊敬。
再次,要求对方帮忙时。
在英文中,人们会用“Can/Could you…?”这样的句子来请求帮助,而在中文中,人们会用“您能不能……”、“您可不可以……”或者“你可有可无……”之类的表达
来请求帮助。
总之,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表达尊重、道
歉和请求帮助时的不同风格。
虽然这些差异主要来自文化的不同,但
它们都是为了礼节而设置的。
为了在英汉交流中保持尊重,双方应该
尊重彼此的文化,并学习正确的语用。
跨文化角度下的中英社交礼仪对比研究
跨文化角度下的中英社交礼仪对比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交礼仪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跨文化交流的效果和深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国和英国,分别作为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代表,其社交礼仪差异显著。
本文旨在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对比研究中英两国在社交礼仪方面的异同,以增进对两种文化的理解,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并推动中英两国在社交场合中的和谐互动。
我们将围绕见面礼仪、餐桌礼仪、礼品赠送、言谈举止等关键方面,逐一剖析两国文化中的社交规范与习惯,以期能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中英社交礼仪对比图景。
1. 简述社交礼仪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社交礼仪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社交礼仪不仅是一套行为规范和交往准则,更是文化认同和社会和谐的体现。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而文化差异往往成为交流中的障碍。
了解和尊重他国的社交礼仪,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减少误解和冲突至关重要。
在中英两种文化背景下,社交礼仪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
中国文化注重礼貌、谦逊和尊重长辈,而英国文化则更强调礼貌、绅士风度和个人隐私。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也影响着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表现。
对中英社交礼仪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通过比较中英社交礼仪中的具体行为、语言表达和习俗规范,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文化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环境,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社交礼仪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通过对比研究中英社交礼仪,我们可以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为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2. 提出研究中英社交礼仪对比的目的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交礼仪成为影响跨文化交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在英语和汉语的礼貌用语方面有一些显著的不同,涉及到的表达
和问候形式都有所差异。
大多数汉语礼貌用语具有某种程度的尊重性,并且有时会比英语礼貌用语更加礼貌。
首先,汉语和英语的问候形式是不同的。
汉语中常用的礼貌问候
语是“你好!”,而英语中可以说“嗨!”,“Hi”或“Hello”等词语。
此外,汉语中还有一些更加礼貌的问候方式,如“您好!”,
“不好意思打扰您!”等等。
然而,在英语中,尽管也有“hello”的
表达方式,但这一礼貌表达方式几乎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无论是
对朋友、同事、陌生人或是上级等。
其次,汉语和英语的表达常常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在汉
语中,“行”一词可以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而在英语中,“ok”
一词则是最流行的表达方式之一。
此外,“谢谢”在英语中可以表达
出更多的尊重,比如说“Thank you very much”;而在汉语中,“谢谢”同样可以表示尊重,只是表达形式更加简单。
最后,汉语的礼貌用语往往更具有礼貌性,而英语的礼貌用语则
更实用。
汉语礼貌用语更多地被用于非正式场合,而英语礼貌用语则
常常是针对正式场合使用的,如会议或社交活动等。
总之,英汉礼貌用语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它们在表达形式和尊
重性上有所不同。
英语礼貌用语往往被用于正式场合,而汉语礼貌用
语则更能表达出尊重,是非正式场合的首选。
中英礼貌用语差异对比研究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英文化中礼貌语的对比研究A Construc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in ChineseAnd English Culture学生姓名:蔡美玲学号:0807060128专业班级:B08英语(国际商务)1班指导教师:唐红梅学院:外国语学院2012年4 月中英文化中礼貌语的对比研究摘要语言礼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
它协调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交际活动,是维系人际和谐的工具,避免交际冲突的手段。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社交越来越频繁,礼貌用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此过程中,言语交际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选用恰当的礼貌表现形式。
本课题将通过对中英文化中礼貌语的对比研究,阐明中西礼貌用语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英不同的礼貌原则和各自的侧重点。
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使人们在社交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场合,正确的使用合适的礼貌语,避免不同文化下不同礼貌用语带来的各种冲突。
同时,能使英语学习者更加透彻的了解西方文化,掌握交际语言。
最后,若用于英语教学中,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礼貌用语; 礼貌原则; 文化; 差异对比A CONSTRUC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IN CHINESEAND ENGLISH CULTUREABSTRACTLanguage Courtesy is a kind of common social phenomenon, which widely occurs in the human society of life, coordinating the people's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communication activity, maintaining interpersonal harmony,and avoiding the communication conflicts. As China entering the WTO and the forming of the globalized mark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has become closer, with more frequent activities in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So language courtesy is taking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our social life. In this process, the successful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o a great extent, depends on the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politenes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mmon features and different courtesy betwee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through a construc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the paper expounds different politeness principle and the emphasis of the respective in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Therefore, the study of this subject can conduct people to use the right polite language, avoiding the conflict that brings about the different culture courtesy and different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occasions in the social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can make the reader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right way of communication. Finally, if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s are used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t will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the abilit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 polite language; politeness principle; culture;Contents1. Introduction (1)2. Different Principles of Politenes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1)2.1 Politeness Principles of English (1)2.1.1 Brown and Levinson’s “face” theory (1)2.1.2 Grice Cooperative Principle (2)2.1.3 Leech’s Politeness Principle (2)2.2 Politeness Principles of Chinese (3)3.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Politeness (5)3.1 Terms of Address (5)3.2 Humility Language and Formal L anguage (5)3.3 Terms of Privacy (6)3.4 Terms of Greeting (6)3.5 Terms of Thanks (7)3.6 Terms of Goodbye (8)3.7 Terms of Invitation (8)3.8 Differences Politeness of Cooking Culture (8)3.8.1. The Politeness of Atmosphere on T able (8)3.8.2 The Politeness of Customary Actions on T able (9)4.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t & countermeasures (9)4.1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 (9)4.1.1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10)4.1.2 Philosophy D ifferences (10)4.1.3 Differences of Culture, Thinking and V alue (10)4.2 Countermeasures (11)4.2.1 Countermeasures in English teaching (11)4.2.2 Countermeasures in communication (11)5. Conclusion (13)References (14)1.Introduction“A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politeness is observed in every society; its main functions are maintaining social order; maintaining friendl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reducing conflicts and misunderstandings by means of polite speech acts so as to attain the aim of communication.”[1]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has much different restriction in the pragmatic, among which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restriction of cultural factors. British linguists, Leech listed the six politeness principles according to the English culture characteristic, while Gu YueGuo analysed Chinese culture characteristic and had conclude five politeness principles in his work Politeness, Pragmatics and Culture. Comparing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s of Gu YueGuo and Leech we can find that there are many politeness norms of differences.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event pragmatic failures and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smoothly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se differences scientifically.2.Different Principles of Politeness in Chinese and EnglishPoliteness is the common phenomenon existing in social and group which is the symbol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the tool of maintaining interpersonal harmony. People should comply with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s in order to avoid the failures that cause by different politeness 2.1 Politeness Principles of English2.1.1 Brown and Levinson’s “face” theoryPoliteness, in the interaction, can then be defined as the means employed to show awareness of another person’s face. [2]Early in the 1950s, E Goffman, the United States Scholar, had put forward the “Face Behavior T heory”from sociology. Then in 1978, Brown and Levinson had further put forward the “Mature Face T heory”which tried to take face as a common language phenomenon to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Goffman in their work of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 The Mature Face Theory of Brown and Levinson is the firsttime to discuss the face problems of politeness systematically from anthropology and philosophy. They thought that face i s ,for every social member ,wanted to gain for the public self-image of them. I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people hope each other can maintain each other's face. Along with the face threat increasing, people use the higher politeness strategies to maintain their face. The face threat level depends on the difference of social distance and social power between the communications.Brown and Levinson divided the face into positive face and negative face. Then politenes s is also divided into the positive manner and negative manner. [3]2.1.2 Grice Cooperative PrincipleGrice, an American linguist, has put forward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people’s conversation. He thought that, “in all the communicati on, the speaker and listener should follow some principles which make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develop toward the tacit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There are four maxims to embody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1) Quantity Maxim: the information you offer should accord with the conversation, justthe right amount(2). Quality maxim: what you said should be reasonable and true.(3). Relevant maxim: what you said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the front(4). Manner maxim: the word you said should be terse, clear, and systematical. [4]But some people do not comply with this social principle; even some of them violate those in social communication. In other words,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can't completely contain the kinds of conversation. According to this, the English linguist Leech thought the root of people violating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is that they want to comply with another principles — Politeness Principle. From the Pragmatics and Interpersonal Rhetoric, Leech summed up and classified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during the social communication. Leech pointed that: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guides what we should say, so as to meet the expectations. However,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can be maintained the friendship. So the Cooperation Principles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s can make a supplement each other which restrict people's conversation behaviors.2.1.3 Leech’s Politeness PrincipleEnglish scholar Leech, in his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put forward his politeness principle on the basis of Gricean framework. He believed that,”besid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Politeness Principle guides and constrains rational people’s conversation as well. It is closelyconnected with Cooperative Principle. Yet on the other hand, it solves the problem why people prefer to use indirect speech in conversation, which cooperative principle can not explain”. Leech’s Politeness Principle is elaborated into six maxims.(1). Maxim of tact: minimize cost to other, maximize benefit to other(2). Maxim of generosity: minimize benefit to yourself, maximize cost to yourself.(3). Maxim of approbation: minimize dispraise to other, maximize praise to other(4). Maxim of modesty: minimize praise of self, maximize dispraise of self,(5). Maxim of agreement: minimize disagreement between self and other; maximizeagreement between self and other.(6). Maxim of sympathy: min imize antipathy between self and other’, maximize s ympathybetween self and other. [5]This is the main content of Leech’s politeness principles. The above criteria have the different emphasis. For example, the maxim of tact and the maxim of generosity, maxim of approbation and maxim of modesty, which is the same, have two different aspects. The maxim of tact is referring to how to treat others which is applied to causative Verbal Behavior “request”. But the maxim of generosity is referring to how to treat self which is applied to commitment Verbal Behavior “promise to help”. Analogously, Approbation maxim is referring to how to treat others while Modesty maxim is referring to how to treat self. The Agreement maxim points out that it is not suitable to express directly the diversity viewpoint with other person. The last maxim, sympathy, stresses out that we should express common mood with others when people are in bad mood.2.2 Politeness Principles of ChineseLike the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the ancient Chinese have made an important discussion on politeness.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人有礼则安。
中英文化中的礼貌对比研究AContrastiveStudyofPolitenessinEnglish
面部表情:中国人在交谈中 更倾向于保持严肃的面部表 情,而英国人则更倾向于展
示自己的情感和反应
中英沉默的礼貌差异
中文语境中, 沉默可能表示 尊重、同意或 默认
英文语境中, 沉默可能表示 尴尬、不满或 拒绝
中文对话中, 适当的沉默可 以避免直接冲 突,保持和谐
英文对话中, 适当的沉默可 以表示思考、 倾听或尊重对 方观点
进餐礼仪:中式餐饮注重使用筷子 和勺子,而英式餐饮则更注重使用 刀叉和勺子
敬酒礼仪:中式餐饮中敬酒礼仪较 为复杂,而英式餐饮中敬酒礼仪则 较为简单
餐后礼仪:中式餐饮中餐后礼仪较 为随意,而英式餐饮中餐后礼仪则 较为正式
中英餐桌交谈的礼貌差异
中国餐桌交谈:注重家庭和睦,尊重 长辈,晚辈应主动为长辈服务
02
英文道歉:通常较为委婉,如 “I'm sorry”、“I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等
04
05 中英文化差异:中文更注重直 接表达情感,而英文更注重委 婉表达情感
跨文化交际:了解中英道谢与
06
道歉的礼貌差异有助于更好地
进行跨文化交际
中英委婉语的礼貌差异
中文委婉语: 常用成语、谚 语、典故等,
社交礼仪:中文 注重尊卑有序, 英语注重平等尊 重
餐桌礼仪:中文 注重集体主义, 英语注重个人主 义
礼物赠送:中文 注重心意,英语 注重价值
中英礼貌差异的原因
文化背景:中国注重集体主义,英国注重个人主义
历史传统:中国历史悠久,礼仪规范丰富;英国历史较短,礼仪规范相对简 单 社会环境:中国社会关系紧密,注重人情往来;英国社会关系相对松散,注 重个人空间
在中国,人们倾向于使用谦虚的方式表达赞美,而在英国,人们更倾向于直 接表达赞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仪致辞在英汉语言中的对比分析摘要礼仪致辞是社会生活和外事交往中的重要交际活动之一,本文通过对礼仪致辞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特点进行对比和分析,总结两者在交际功能上的相同之处,指出它们在语言表达和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表现,并给出解决跨文化交际矛盾的具体方法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礼仪致辞英汉比较
礼仪致辞(ceremonial speeches)是各种会议、商业、外事等礼仪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礼仪致辞的写作也已成为各类公众人物及文职人员的必修课程之一。
礼仪致辞涵盖的内容甚广,包括欢迎辞、欢送辞、开闭幕辞、致谢辞、祝酒辞、贺辞、悼辞等等。
作为当今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礼仪致辞在中西方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中有着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
通过对礼仪致辞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特点进行对比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中西文化之间的相同和差异所在,进而达到增进沟通、加深了解的目的。
一、交际功能上的相同之处
从交际学角度来看,礼仪致辞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许多相同之处。
在语篇结构上,礼仪致辞通常由称呼、开场白、主体正文、结束语等部分组成;在语体风格上,两种语言都会注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在修辞手法上,中西方演说者经常会采取引用、排比、幽默等烘托手段。
以欢迎辞为例,这种致辞一般是客人光临时主人为
表示热烈的欢迎,在座谈会、宴会、酒会等场合发表的热情友好的讲话。
从行文结构上看,英汉两种语言中往往都会包含开场对来宾的称呼,在正文开头说明欢迎缘由、代表何人向来宾表示热烈欢迎、诚挚的问候和致意,在正文主体阐述双方关系和来访的意义,而在结尾表达美好的祝愿,提出倡议和希望等内容。
从语篇风格上看,中英两种语言的欢迎词都会表现出讲话人的真诚态度和愉悦心情,措辞讲究礼仪,语言得体,由于又是在特定场合面向来宾口头表达,往往使用简洁精练的语言,郑重而又风趣地抒发欢迎之意。
英汉两种语言的礼仪致辞体现在行文结构和语篇风格上的相同之处是由
于相同的交际目的和活动背景所决定的,因此在中外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的今天,对礼仪致辞的一般性规律进行总结,掌握这两种语言的交际特点,是我们写好致辞,做好发言的第一步。
二、语言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相同的交际功能要求英汉两种语言的礼仪致辞都需要遵循相近的语篇结构和风格,然而在具体的语言表达和遣词造句上两者却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首先在语言表达上,汉语强调抽象思维,用词概况性强,而英语强调具象思维,用词具体明确。
以开篇的称呼为例,中国人情感含蓄,通常直接使用称谓作为称呼语,如“朋友们”、“各位同事”,而西方人往往情感丰富外露,因此经常加上“dear”一词放在称谓前,如“dear friends”、“dear colleagues”来表示亲近关系;汉语也会在称呼前加上“尊敬的”一词体现礼貌,而英语却必须在称呼中使用“distinguished”,“respected”,“your
excellency”等不同搭配体现对方的身份。
除了用词上的差异,两种语言的句式表达更是有很大的差别。
美国的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尤金·a·奈达指出,英语和汉语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这一特点表现在英汉两种语言的礼仪致辞上也尤为明显。
汉语注重意合,语言组织主要靠语言本身的语义手段,句中各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少用连接语,所以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英语强调形合,英语的语言组织主要靠语言本身的语法手段,语句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的连接词语或各种语言连接手段,以表示其结构关系。
以表达喜悦心情为例,汉语往往使用比较简单的词汇和句式就可以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常常以“很高兴”、“很荣幸”作为句子开头,往往省略主语,而英语则必须加上主语,或者使用人称代词如“i’m pleased / delighted / honored to …”,或者使用形式主语如“it’s a great pleasure / privilege ...”,只有使用比较复杂的用词和句式变化才能体现出同样的情感。
三、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处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历史传统、社会环境、风俗习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诸多不同,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礼仪致辞还存在着大量的文化差异。
以致辞中常见的慰问语为例,汉语中讲话人可以说“大家一路上辛苦了”,然而在英文中确不能直接译为“you must be very tired”,这样会让客人误以为是否自己面容憔悴而让主人语出此言,解决这类问题的应对策略是避开汉语文化背景,在英语
中只要体现相同交际功能即可,因此最好译为“how was your journey?”或“thank you for coming all the way”等更为符合英语习惯的慰问语。
同理,中国人在致辞时愿意说“招待不周”这样的客气话,如果直译为英语“we haven’’t served/entertained well”则不免让外国听众信以为真,产生误解,因此在英文的表达上同样宜采取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i wish you enjoy the trip / dinner”等。
除此之外,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礼仪致辞还经常会出现引用、双关、幽默等富含文化内涵的的情况,在进行双语转换时,我们必须注意将缺失的文化背景补充进来。
掌握了这些原则,我们在进行双语转换或交流沟通过程中,便可以时刻注意到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避免“中式英文”或“英式中文”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白延庆.公文写作[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卢信朝.英汉口译技能教程:口译[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3]王丽萍.意合与形合在翻译中的应用[j].北京:北京第二外
国语学院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