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美学与空白理论的比较

合集下载

极简主义风格分析

极简主义风格分析
几十年来,极简主义不断影响着建筑界和 室内装饰界的发展趋势,艺术界对此褒贬不一。 谈到极简主义,不得不提到他——20世纪中期 最著名的建筑大师之一密斯·凡德罗。他提出 了“少即是多”(1ess is more)的重要思想和主 题,开创了极简主义在建筑装饰领域的先河。 他主张形式简洁、功能化与理性化相结合的设 计理念,提出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摒弃繁 琐奢华无秩序的设计风格。他的艺术作品的每个 细节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极端境界,甚至把结 构暴露出来升华成艺术作为艺术品的一部分。 这不是粗制滥造,他追求的是空间的质量、材料 的体现。
•6
随着社会的发展,住房条件不断改善,越来 越多的人已经不满足于房子的功能仅仅是满足 居住行为而已。现代人离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模 式越来越远,体现自我价值、突显住户个性的 小 户型近年来受到很多人追捧,特别是受到年轻 人的追捧。这些人不再介意空间是否宽敞,交 通是否便利,小区的规划是否合理,他们在乎 的 是室内设计一定要简洁、明快、充满时尚感。 极 简主义设计风格恰恰迎合了这些需求,它创造 了安静、淡定的空间环境,是一种高品质的体 现,俨然已经成为时下很流行的一种设计风格。
•8
简主义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9
家具设计
为了避免空间过于单调无味,那么家具在极简主义室内设计的作 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大量使用单一造型的家具,它的布置要体现 整体感、统一性,使家具的设计和摆放与其存在的环境相融合。 在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家具的功能性,外部造型保持简洁,内部 设计合理的收纳空间,特别是卧室的擘橱、厨房的吊柜等要尽量 迎合用户的生活习惯和使用习惯。色彩大多选用黑白灰三种颜色 作为主要颜色,简单但不失优雅。在材料的选择上遵守“减少” 的原则,避免多种材料的拼合和复杂的加工工艺,周围的装饰元 素要少,把淡色系元素相应的减少,这样可以使陈设品更加的突 出。更加富有现代感,突出内在的感染力,营造出超凡脱俗的室 内环境。这种设计在某种程度上能使人的心情放松、平 静、安宁,迎合现代人的心理需求。

论无印良品简”、“空”、“白”的设计美学理念

论无印良品简”、“空”、“白”的设计美学理念

论无印良品简”、“空”、“白”的设计美学理念作者:杨惠茗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0期摘 ;要:日本的产品总给人一种美的感觉和享受。

在飘散着虚无之境、一切皆空的禅学和蕴涵着简单寂静、清净空白的日本美学的熏染下,日本设计将二者结合得沁人心脾、动人心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理念。

在日本设计中,将“简”、“空”、“白”这三个设计美学理念做到极致的,是无印良品,其简洁无瑕的产品构造、空灵通透的设计风格、白净单纯的美学意识、质朴素雅的生活哲学,无一不在人们心中达成共鸣。

本文试通过阐释无印良品产品设计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明晰日式美学对接受者的指引和治愈。

关键词:无印良品;产品设计;禅学;审美意识[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2一、简与减早在绳文时代,日本正经历着漫长的狩猎采集的生活,在四季流转的过程中,人们感受到山川林木和人体一样,承受着出生、萌芽、成长、成熟、衰落的自然规律,且常年的自然灾害使得人和林木在其中同处于柔弱之势,人们对自然的怜惜与恻隐之心由此而生。

人们怀着对自然的敬仰和崇拜,对同境遇的自然的关心和对自然材质的亲近,同时也延伸出在待人接物上的谨小慎微,在设计中对朴素、淡雅、简单的坚持与眷念。

这也显露在日本的工艺设计中,如通过对原始的、简朴的素材的选择、尽量还原素材的自然肌感、减少人工的过度干预等。

其次,日本有限的自然资源也是日本设计、工艺对简洁、朴拙、实用的追求的原因。

在物质资源匮乏的状况下,在考虑人性、自然的基础上,借助设计,以尽可能简洁的方式,使材料美与实用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时代更迭,到了现代,如今,将禅宗思想、日本美学理念,贯穿到所有设计的产品之中,并将其发挥到极致的,莫过于无印良品了。

MUJI 中看似平凡简单的设计,并非只是为了追求简单而采取简单的造型,无印良品中的简,亦是减,是“经过反复的删减,最后剩下的东西”。

极简主义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

极简主义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

极简主义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作者:王曦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8年第02期摘要:极简主义是追求极端简单的一种设计风格,在感觉上简单而整洁。

在整体品味和思维上更加优雅。

它起源于一位艺术评论家,试图描述他所看到的东西,但也被用来描述诸如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作品、罗伯特-布列松导演的电影《雷蒙德-卡弗的故事》、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的简单音乐作品,索尔·勒维特的艺术装置作品、德国包豪斯艺术运动,甚至是科林·查普曼设计的汽车,以及约翰,卡罗尔的教育原则等。

极简主义的原则是作为一种有用的理论工具,它能够支持对减少更有差异的理解,从而创造了一个观点,使其在各个方面都有简单的定义,理解这一概念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益的。

关键词:极简主义:简单:理论工具新媒体艺术中,极简主义是一种表达思想的方式,是现代社会关注和艺术不可回避的主题。

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样,极简主义意味着用有限的材料创造出预期的效果。

虽然许多人声称极简主义是一种特定于几何表征的运动,但它在现代的范围内延伸到这个相对狭窄的限制范围之外。

极简主义的影响是深刻而有意义的。

亚里士多德的《恐怖真空》指出,“真空的空间总是试图吸入气体或液体以避免空。

”也就说空白是具有张力的,不平凡的。

对于艺术或设计作品来说,不需要有很多東西让观众查看、比较、分析,并加以考虑。

设计作品作为一个整体,它的整体品质是有趣的。

极简主义在当代有什么哲学和社会意义?有必要了解它的起源。

对于这个术语本身,现在常见的说法。

第一次出现在1929年的纽约,大卫·伯尔尤克在翰格雷厄姆的油画作品中使用了它,用极简主义一词描述了这幅作品。

在20世纪末之前,这个词在艺术和设计界是从未出现过的。

即使在今天,它的定义也很难概括,因为它涵盖了不同的艺术形式。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极简主义扩大了它对德国包豪斯建筑、设计、美术和工艺运动的影响。

“让它纯净而简单”这句简短的句子可以作为极简主义的座右铭,这是一场真正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艺术运动,尽管有一些早期的表现。

室内设计原理之论文

室内设计原理之论文

室内设计原理超现实主义与白色派姓名:建筑学:学号:日期:室内设计原理室内设计之超现实主义流派与白色派在现代的室内设计中,存在四个大的流派,他们分别是:国际式风格派,光洁派,超现实主义派和白色派。

超现实主义与白色派似乎是两个极端,一个是浓重的色彩,强烈的感官刺激,一个是简约的,纯净的白色调,具有典雅的气质。

不妨将之做以对比,探讨新的形式与新的风格。

超现实主义流派最早出现于1920年前后的法国文艺界, 它主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超现实主义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原理的巨大影响,因此超现实主义作品通常致力于呈现人的梦境,潜意识以及虚幻迷幻的场景。

像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的一些作品,通常把毫不相干的,荒诞的物体加以改变组合,甚至是重复,以达到神秘的或是给让人以极大激情的心理感受。

在现代的室内设计流派里,超现实主义流派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支。

在室内设计中,超现实主义的应用,是通过别出心裁设计,的力求在建筑所限定的“有限空间”内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以扩大空间感觉,来创造所谓的“无限空间”,创造世界上不存在的世界。

反映了超现实派设计师们在世界充满矛盾与冲突的今天,逃避现实的心理寄托。

其室内设计特点可归纳为:1·奇怪的空间形式及组织形式2·奇幻的灯光效果3·强烈浓重的色彩视觉感受4·抽象的图案符号以及流动的线条5·奇特的家具造型超现实主义在室内设计中追求强烈的装饰意味,注重感官刺激。

在色彩上,超现实主义强调主观色彩的应用,色彩通常只是表意的作用,并不考虑色彩处理的真实性。

在室内设计上,它可能会把主人钟爱的颜色夸张到极致,或者设计者本人的意愿无限发挥。

这些色彩通常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超现实主义的家具,充满着想象力,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他们通常写照了自由纯真的梦境,让我们拍手称奇,如同人类精神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不是毫无头绪地短暂爆发,而是将伴随我们强大的想象力发展下去。

空与简,不同文化背景下东西方设计理念的对比研究——以无印良品

空与简,不同文化背景下东西方设计理念的对比研究——以无印良品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130空与简,不同文化背景下东西方设计理念的对比研究——以无印良品与宜家为例彭超 刘亭滟(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00)摘要:空与简,作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催生的不同设计理念,二者注定有所区别。

贯彻“空”的无印良品和提倡“简”的宜家,都对当代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而通过两家的产品也能更加深入的了解空与简。

因此,本文以无印良品和宜家为例,基于全球化视野,从文化背景着手,对空与简的设计理念进行对比研究,并反观我国设计,希望对中国设计的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无印良品;宜家;文化;设计;空与简一、引言这一命题的研究,缘于无印良品设计总监、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2019年在清华大学的一场演讲,他在演讲中阐释了空与简这两个设计理念的关系,让人受益匪浅。

在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宜家与无印良品都是简约设计美学分别在西方与东方的代表品牌,却容易忽略二者设计理念的区别与背后文化的差异。

同时希望对空与简设计理念的探讨,会对中国设计的未来发展有所启迪。

二、何谓“空”与“简”?(一)虚无之“空”由东方文化衍生的“空”,最早可追溯至15世纪,当时的“应仁之乱”使日本遭受了难以估量的文化损失,也让当时日本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政退位,他在退位后隐居于京都东郊修身养性,开创了影响深远的东山文化,他隐居时居住的“同仁斋”,也成为日本近代简约风格的重要源点。

[1]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设计风格的“空”出现于15世纪,但在日本禅文化中,“空”这一概念早已有之。

日本禅文化对“空”这一设计理念的形成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日本禅文化存在“空寂”“闲寂”“物哀”三种审美意识。

“空寂”是排除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升华的至高境界;“闲寂”指以平和静谧的身心追求真实观察内在的精神境界;“物哀”则是人心与外部世界接触时所涌现的情感。

[2]这三种审美意识分别从个体本身、个体观察世界、个体感受世界三个方面对人与世界划定出一种规范,这类似于我国道家提出的虚无概念,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处世哲学。

禅宗语境下的日本设计——原研哉“白”的内涵解读

禅宗语境下的日本设计——原研哉“白”的内涵解读

禅宗语境下的日本设计——原研哉“白”的内涵解读摘要日本设计中独特的禅宗美学向来备受设计界推崇。

文章解读了禅宗美学对日本设计的影响,以及日本设计界代表人物原研哉“白”的设计理论在禅宗语境下的深层次内涵,对我国设计的发展启发颇多。

关键词:禅宗日本设计原研哉白一、禅宗了解禅宗语境下的日本设计,首先我们要明白何谓禅。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一苇渡江,十年面壁,只履西归,慧可断臂,夜付袈裟,以心传心。

”这句话中的众多典故总结了禅宗的由来。

禅宗教义很难用文字总结,可以说“禅”是一个无法彻底解释的概念,任何解释都有其局限性。

“禅”讲究用心去感悟,“以心传心”是禅宗的顿悟法门,人们对“禅”总有其基于自身修行的不同感悟,是无法统一而论的,所以才会有“参禅”一说。

二、日本禅日本禅宗进入大众视野得益于日本禅学研究者铃木大拙。

铃木大拙著书颇丰,通晓佛教文化,曾与胡适先生一同研究、探讨禅宗思想。

铃木大拙一生著书丰富,在《不惧》、《不惑》等书中,他将日本文化与“禅”捆绑在一起解释,日本式的武士道、茶道、能乐、俳句和枯山水等传统文化与禅宗融合,日本艺术和传统文化越来越紧密地与禅宗联系在一起,遂有了“日本禅”这一说法。

虽然其他各种宗教流派都在日本有不少信徒,但都没有像禅这样“日本式”。

“禅”赋予了日本设计独特的审美情操,强调简朴、极少主义的美学和极强的自制与克己;日本设计也反过来将“禅”这一古老的宗教思想与现代世俗生活结合,使“禅”文化在日本继续发展,生生不息。

三、禅宗思想对日本设计的影响日本设计为世界所赞赏的质朴、简约的设计风格与其传统的禅宗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日本设计由于禅宗美学中来自佛教的寡欲,和物哀美学的影响,与现在流行的极简主义的理性与冰冷相比多了一份空与寂的东方式哀愁。

日本设计多使用简洁、沉寂、单纯的色调表现静与空的氛围,让人内心清澈、单纯,也体现了对万物原初之态的推崇。

日本在战后出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设计人才。

北欧极简设计与中国“留白”设计的比较研究

北欧极简设计与中国“留白”设计的比较研究

北欧极简设计与中国“留白”设计的比较研究作者:覃惠婷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07期摘要:北欧设计与中国“留白”设计两者在艺术表现和精神内涵上的追求具有很多契合点。

北欧的极简主义已逐渐形成具有本民族的设计特征。

中国的“留白”设计还处在一个有待完善的探索阶段。

文章从背景、文化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对北欧极简主义设计与中国“留白”设计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发掘出可学习与借鉴的部分。

关键词:极简主义;留白;设计1极简主义设计“极简主义”一词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美国兴起并流行。

极简主义倡导作品本身形式简单,无繁琐装饰,采用简约清晰的的视觉语言,给人纯粹的视觉及心理感受。

成为了现时代的美学追求。

20 世纪 80、90 年代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设计风格。

1.1北欧极简主义特征北欧主要包括冰岛、瑞典、丹麦、挪威和芬兰五个国家。

北欧为极简主义最具代表性地区之一。

北欧天然资源稀缺,海洋及森林资源丰厚,设计媒介选择多为木材、石头。

北欧人民秉承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并乐于亲近自然。

例如著名的芬兰设计师阿尔托他设计的“Savoy”花瓶,循回环绕的造型及优雅的瓶身与芬兰的湖泊不谋而合,作品的设计则更像是对自然一种礼赞。

北欧设计的简约之美,源植于北欧的文化当中,设计搭建的是自然与人之间的一座桥梁,传达自然与人共生的理念。

北欧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崇尚理性。

他们具有典型的西方文化特征,强调思维的逻辑性。

北欧极简设计注重实用产品的使用功能,同时不忽略人文因素在作品中的表达。

保持“以人为本”的初衷做设计,设计师首要考虑的是使用人的感受。

加之对自然的热爱及宗教的影响,在理性中透露出对人文关怀的温婉。

北欧家居设计与制造的“宜家”,成为了“为大众创造更美好的理想生活”的典范。

1.2极简主义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极简主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使得作品从视觉上给人清新舒适的感受。

北欧的平面设计在文字、图形、色彩三类要素上的使用都力求简约,理性思维促使极简风格尽可能的减少设计者个人因素干扰。

关于空白的审美价值的一些认识

关于空白的审美价值的一些认识

关于空白的审美价值的一些认识可以这样说,作者设置的“艺术空白”就是激发欣赏者去想象的一块跳板,有了这块跳板,欣赏者的想象力就能跳得远,跳得高,审美的价值就能得以扩展乃至升华。

标签:艺术空白;以无胜有;执黑守白;寓情于景空白,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诗书画印等各种艺术都十分重视空白的艺术价值,它使人们领悟出无穷的“象外之景,景外之景”,乃至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深远意蕴.中国画的构图讲究开合呼应、动静相依、虚实疏密,而“空白”的利用是中国画构图的一大特点。

要在斗方小纸上表现万水千山、重峦迭嶂,更要表现无限的景与情,仅靠实实在在的罗列是绝对不行的,必须以一当十、以无胜有,要给读者留有想象的余地,要相信欣赏者是很聪明的,可以根据形象提供的条件去掌握形象内容,所以在意境中既要做到形象鲜明,又不是一览无余,正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舍不尽之意于言外”,画中的“空白”即是这种以无胜有的高明手法。

出身明代皇室的清初画家朱耷的《荷花水鸟图》以极其简练而苍劲的用笔创造出一种萧瑟惨淡的意境,画中大片的空白表现出国破家亡的无奈,增添了悲凉的气氛,使得“无画处皆成妙境”。

中国画中的空白是形象的组成部分,也是形象的延续与衍生状态,“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它与西方绘画的空白不同,中国画主动利用虚的空间去承担造型任务,通过对物象布置的精心取舍达到以少胜的艺术效果,反之则会掩盖主体的拓展。

在中国画中的“白”,不是实体的客观物象造型之间的空隙,更不是实体物象造型之后空间的多余,因此“黑处易,白处难,实处易,虚处难”,空白的造型与物象的布置融合无间,这才是中国画完美的构图观。

吴昌硕、吴作人等许多画家的作品都充分地体现出“空白”的精妙。

又例如中国画在表现雨雾风云、烟霞飞瀑等形象时也是充分地利用“空白”来表现的。

如画瀑布飞泉,完全依靠两边的石块把它衬托出来,在流水较宽处的中间皴一两笔,表示露出的石块,其余不必多费笔墨,形象就已经呼之欲出了。

留白在极简主义摄影中的应用与审美研究

留白在极简主义摄影中的应用与审美研究

宋奕勤 SONG Yiqin 李奕梦 LI Yimeng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武汉 430205 (Wuhan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430205 Wuhan Hubei)07摘要:留白是中国画独特的创作哲学。

通过对中国画中留白的作用和留白在极简主义摄影中的应用研究,探讨留白在极简主义摄影中的审美价值。

留白的巧妙运用不仅让极简主义摄影的美学价值最大化发挥,而且是中国审美文化的传承。

从中国传统美学中汲取创作灵感,有助于推动极简主义摄影的创新与发展,为现代摄影多元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留白;极简主义;摄影;应用;审美Abstract: Blank space is the unique creative philosophy of Chinese paint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ole of blank space in Chinese painting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blank space in minimalist photography to explore the aesthetic value of blank space in minimalist photography. The clever use of blank space not only maximizes the aesthetic value of minimalist photography, but also promotes the inheritance of culture. Minimalist photography draws creative inspiration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s, which helps to promote its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provides new driving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hotography.Key words: blank space ;minimalism ;photographic design ;application ;Aesthetic中图分类号:J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2095-0705.2024.02.007收稿日期:2023-10-10作者简介:宋奕勤(1973—),女,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品牌设计研究、数字媒体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李奕梦(1995—),女,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设计。

少即是多:留白设计,简约生活

少即是多:留白设计,简约生活

少即是多:留白设计,简约生活作者:刘晗来源:《中国周刊》2018年第11期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理念也在轮回之中反复更迭。

上个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提出“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设计理念,以简约精炼代替繁复奢华。

这种极简的态度影响波及全球,改变的不仅是艺术与产品设计,还有更深层次的生活方式和城市规划。

身为社会学者的三浦展将持续三十余年间对日本消费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趋势的观察融入自创的关键词中,借助对这些新的现象和新名词的整理和梳理,去洞悉消费领域的迭代升级,发现消费行为影响下生活方式的变化。

即便是《极简主义者的崛起》的文本书写也遵从了简约的风格,轻快的通俗读物却不乏学院派的深度和市場观察派的敏锐,如此举重若轻,生存的沉重感似乎也在三浦展笔下削弱,充满着温馨和诙谐的情调。

年轻人的态度往往被视为社会变迁的风向标,三浦展在《下流社会》中记录了日本年轻人普遍存在的低欲望和随波逐流的向下情绪,《极简主义者的崛起》似乎可以看作一种外化,也就是基于如此的社会状态,年轻人生活立场的行为表现。

当物质不再让你感到满足,所谓的美好生活是否渐行渐远?相反,不断“买买买”翻新生活的模式以及传统对富有的定势思维也并没有使生活的幸福感倍增,久而久之,聚敛癖式的囤积反倒成为了生活的负累,而由恋物所引发的嫉妒、攀比心理亦是屡见不鲜。

这样来看,物质扩张满足自我的理念迟早会成为历史。

“拥有不太多的物品,在房间里只摆放喜欢的物品,而且尽可能地使用天然物品”,三浦展对于极简主义者(minimalist)的定位正符合日本第四消费时代的特质,它的来临正悄然改变着生活的点滴。

第四消费时代提倡“共享”,当下“共享单车”“拼车服务”风靡大街小巷,自行车的回归提高了出行效率,也为城市交通减压不少。

理性消费之下回归简约,占有欲的消解让DIY风、一物多用、捡漏等等一众务实的日用之道开启了全新的生活参与感,新消费群体的诞生也迎来产品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拐点。

中西文化交融下室内留白与极简主义对比研究

中西文化交融下室内留白与极简主义对比研究

中西文化交融下室内留白与极简主义对比研究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承受的工作与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当代人需要一个利用小量材质家具便可打造供人们身心休憩的室内空间,这也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本文着重分析运用留白和极简主义的手法进行室内设计时,空间、色彩、装饰、陈设等在室内设计中如何应用,并剖析其异同点。

从而研究出一种简单且具有空间美感的策略手法,来打造室内空间的整体氛围和意境,缓解现代人的压力和紧张的心情。

关键词:室内留白;极简主义;以人为本;空间应用引言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朝着简约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流行的极简主义、留白理念等在各个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正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这种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可以把室内设计对人和自然的伤害降到最低,而且还有利于其理念的发展、延续和突破[1],用最简的方式呈现最完美的设计形式。

一、室内留白设计与极简主义的概念(一)室内留白的概念“留白”这一词汇来源于中国国画,即在一幅画面中有意识地留有空白,保留纸面本色,以表现出画面的意境、空灵和通透,体现“以少胜多”的设计理念。

室内留白并非全部留有空白,而是以无衬有,有中显无[2],使整个室内空间充满意境和构成感。

(二)极简主义的概念极简主义力求用最俭省的材料和纯粹的处理方式塑造简洁的造型结构来达到极简的效果。

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即是多”理念,极简主义风格的室内设计保持了室内整体的结构与形式上的和谐统一,有意识地抹去了设计的历史时代感,形成了极简的标准化风格。

二、留白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一)色彩留白色彩是人们对室内空间环境的第一印象,其中色彩的饱和度、色块面积和位置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留白不应仅理解为留有白色,而是用对比的方式来体现的。

根据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搭配好其色彩元素也是尤为重要的。

在室内空间中,繁复的装饰和绚丽的色彩对比空白的墙面,即使墙面不是纯白,也能形成繁与简的对比,体现留白的意义,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调节人的视觉疲劳和精神紧张。

极简主义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极简主义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极简主义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一、极简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总体来看极简主义艺术主要表现出以下一些特征:1、追求无内容、无主题的表现,作品直接与公众沟通口观众通过对作品的切身感受与直觉体验来做客观评价。

2、造型手段追求简约、明晰的效果。

3、手法上大多采用单体元素的系列化方式。

4、在材料选择上多为现代工业材料常用钢材或其他工业废弃产品。

5、在制作上多运用工业生产方式,突出现代工业文明的特征,例如托尼·史密斯就宣称“我仅仅把它画出来,然后向工厂定货。

二、极简主义艺术的艺术魅力极简主义艺术以简化和抛弃为其重要的手法使作品朝向‘’空无“的方向发展‘而这一点历来被看作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倾向〕密斯的“少就是多“理论中国画理论中的“计白当黑“、“留白天地宽“等等.都是对空无’‘、简洁的艺术效果有深刻体会的总结、清初文学家尤侗在苏州蔚门新造桥所筑的亦园园中只有一亭.质朴素雅.也是“以无为贵‘,在美学方面对‘’空白“的肯定是十九世纪60年代的接受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具有结构上的’‘空白“有待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填补和充实这种”空白“是”一种寻求缺失的连接的无言邀请”请“读者“自己把“空白‘’添上,所以’‘空白“不仅不是文学本身的缺点而恰恰是它的优点和特点、极简主义艺术家亦深谙此道.只是他们的作品常常采取了更极端的方式.将作品的“空白”扩张到了极致。

三、极简主义艺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现代艺术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艺术家也开始涉足环境艺术和景观设计现代艺术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极简三义艺术逐渐引起了一些景观建筑师的兴趣.他们开始从极简主义艺术中汲取了创作营养并运用到景观设计的实践‘创作了许多具有极简主义特点的景观作品这其中有影响的作品有玛塔·施瓦茨(MarthaSehwartz)面包圈花园、彼德沃克(PeterWalker)的特纳喷泉和彼德拉茨(PeterLatz)的杜伊斯堡公园金属广场等。

略论中国传统绘画构图中“空白”的文化内涵--毕业论文

略论中国传统绘画构图中“空白”的文化内涵--毕业论文

【标题】略论中国传统绘画构图中“空白”的文化内涵【作者】冯俊义【关键词】“空白”作为传统国画构图中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是中国画构图独有的艺术形式。

从“空白”在国画中的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文化的变迁,它被艺术家们从起先的无意识的应用再到潜意识的运用,最后到达了有意的在画面中安排“空白”。

而这种发展历程,是深受着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可以把国画中的“空白”作为一种文化进行探讨。

【指导老师】潘登福【专业】美术学【正文】引言国画构图中的“空白”作为东方一种独特的构图形式在传统国画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构图中的“空白”代表着我们民族的传统审美观。

它在一定是时期使得画家们所共同希望追求的画面效果,那就是“计白当黑”,希望空白能够在画面中起到与墨色同样的效果,因此他们提出了很多的理论。

然而在我们综合这些理论之后我们门会发现不单单画面中“空白”是美丽,同时我们还会发现国画构图中的“空白”已经作为了一种文化深深的烙在了我们东方艺术的世界里了。

一、“空白”在传统绘画的构图中的概念及其美学意义与西方绘画构图相比,“空白”是中国传统绘画构图中独有的美学现象。

在西方绘画理论里只“空白”在自然环境中是不存在的,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空白”却被提升到美学的高度,成为空间建构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空白”与物象之间的虚实结合,更是造就了中国画空灵、简洁、虚静的艺术境界。

对于中国传统绘画而言,“空白”就是中国画中笔墨未涉及到的空间,即无笔墨处。

但是,“空白”虽然无笔无墨,却并不代表“没有”,而是同其他构成元素一样,是画面特殊的有机组成部分。

正如清张式《画谭》所云:“烟云渲染为画中流行之气,故曰空白,非空纸,空白,即画也”。

有笔墨处是画,无笔墨处也是画,有笔墨处可以笔墨相连,相互生发,而无笔墨处却因其“无象”而难以描画。

清初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中亦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观。

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

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

探究视觉传达设计中“空白”留取的艺术价值

探究视觉传达设计中“空白”留取的艺术价值

2382017年12月下半月刊探究视觉传达设计中“空白”留取的艺术价值王恰恰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普及的全新时代,信息传播早已摆脱了传统、单一的途径,并逐渐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如今的视觉传达设计凭借自身直观、简洁的优势,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文字表达方式,并实现了跨空间、跨地域、全球性的文化交流,本文对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空白”留取的艺术价值进行了分析。

在当今的视觉传达设计中,“空白”是一种独特的设计手法和艺术设计因素,其可让有限的空间无限化,从而使整个设计作品更加具有生命气韵和意境,并呈现独一无二的艺术效果。

一、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空白”的留取现代化的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通过视觉形象与人类进行交流和互动,也可被看作是一种“瞬间艺术”。

通过设计师独特的设计手法,可给观看者留下回味无穷、过目不忘的感受。

在现代化设计理念中,“空白”设计凭借自身独特的个性美和鲜明的特征,逐渐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新兴元素,实现了其与人类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并充分发挥其刻画主题、传达主题的目的,现已逐渐成为设计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

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空白”留取的艺术价值(一)营造作品意境“意境”是自然景象和审美意境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同时也是评判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原则和标准。

从某种程度上看,更为作品注入了美感、生机与活力。

成功的设计作品也可被看作是一种情绪和风格,适当的在设计作品中进行留白,可使整个画面的美感油然而生,洋溢得当,充分展示作者的创造思想和情绪,进而使作品的艺术境界得到升华。

例如,在《寒江独钓》中,作者在创作时便进行了大片留白,深刻突出了垂钓者的孤傲以及江水的浩渺,通过这样的创作方式,使作品的深层次意境得到了升华,而这种“空白”也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实际事物的纵向延伸,承载着画面深处的安宁与和谐,从而使观看者体会到“画中有画”的深刻意境,并使其产生丰富的联想,达到视觉传达设计的最高境界。

浅析极简美学主义

浅析极简美学主义

浅析极简美学主义——因至简,故至繁。

摘要:设计就是从大众元素中创造出简单秩序的一种过程,而这种过程总是为了更好的达到某一种目的。

元素组织的简洁而有力,就是极简主义的一种特有的美,感官上整洁简约,品位上却更为优雅。

目录:一、极简主义的起源二、极简主义主要特征三、极简主义的代表(一)、视觉艺术——唐纳德·贾德(二)、绘画——乔治·莫兰迪(三)、产品设计——菲利普·斯塔克(四)、建筑——彼德·沃克(五)、服装——乔治·阿玛尼(六)、科技——史蒂夫·乔布斯四、总结一、极简主义的起源极简主义的前身是极少主义。

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流派,极少主义首先出现并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

极简风格发源于19世纪50年代,主要表现于绘画领域。

例如,法国著名画家亨利·马蒂斯形成了野兽派的美学观念:即大胆的色彩、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装饰性,形成了他独特的画风——那就是世人熟悉的画面简洁、清晰,省略了多余的细节,以单纯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画面艺术形象。

到了60-70年代更是蓬勃的发展,時至今日,几乎所有的美学设计都有极简风格的应用。

极简主义主张把绘画语言削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东西,对观赏者造成最低的干扰和冲击,而來发展出的布局、场景以及结构等。

20世纪80年代极简主义在西方成为一种极为广泛,影响相当深远的设计风格与流派。

它推荐的是最简单的结构,最俭省的材料,最洁炼的造型和最洁净的表面处理。

极简主义广泛的应用于后现代艺术中的各个领域。

二、极简主义主要特征极简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当然就是简洁和明确。

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无杂质的艺术效果。

极简主义者的宣言是“少即是多”,即最简单的形式、最基本的处理方法、最理性的设计手段求得最深人人心的艺术感受。

但“少”并不是一种盲目的削减,而是复杂的升华,往往表达出耐人寻味的激情,是一种高品质的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