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优秀3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优秀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3篇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长度单位教案。
“长度单位”教案篇一【教学内容】《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
虽然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基础,但是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是学生一次接触。
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身边物体的长,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并能运用。
全单元分4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为第4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尺、米尺【设计理念】因为长度单位的选择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
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提高。
【教学过程】一、米和厘米的复习回顾梳理1、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2、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3、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4、教师进行小结,并板书:1米=100厘米【设计意图】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节课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进行练习。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优秀教案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难点】重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去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学生举手回答。
(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师:同学们观察得不错。
那你们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学生举手回答。
(把两臂曲直测量、用拃去测量、用脚去测量……)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
)师:什么东西最长?(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两臂伸直的长度、一拃的长度、一只脚的长度,这三者的长度不一样,也就无法判断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的长度谁最长,对吗?(生:对。
) 师:同学们的困惑,老师也知道,你们一定想知道为什么吧,这就涉及到统一长度单位方面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下面的内容吧!(板书课题。
) 【探究新知】1.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①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②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③测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测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测量数学书的宽,而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测量的结果不同。
(4)让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长度的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长度的单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度的单位》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学会进行简单的长度换算,为后续学习面积、体积等概念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长度单位的概念。
但他们对于长度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还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学会进行简单的长度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学会进行简单的长度换算。
2.难点:长度单位换算的应用和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卡片、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
2.学具:学生测量工具、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如公园里的花坛,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测量花坛的长度。
引导学生意识到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长度单位卡片,引导学生认识米、厘米、毫米。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使用测量工具记录数据,并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本节课主要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长度单位》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长度单位,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的长度单位,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米、厘米、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3. 教学内容•认识米和厘米的概念。
•米和厘米的换算。
•长度单位的运用。
4. 教学过程引入:老师出示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猜测各物品的长度,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讲解: - 介绍米和厘米的定义并区分二者。
- 给出米和厘米的换算公式。
- 演示米和厘米的实际测量和计算。
练习: -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练习。
-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使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巩固:设计游戏环节,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掌握。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通过引入、讲解、练习、游戏和作业等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参与度。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出现学生对长度单位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的应用。
另外,教学中还需注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例如米和厘米的概念,多设立复习环节,以确保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
此外,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全面,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2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理解“米”和“厘米”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米”和“厘米”计量长度;–能够简单将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的方法发现长度单位的差异;–提供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概念;–通过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米”和“厘米”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这两个长度单位计量长度。
2.难点: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测量尺、米、厘米的标尺等。
2.教学媒体:黑板、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某物的长度,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长度单位。
2. 学习新知识•讲解“米”和“厘米”的概念,并通过实物和标尺等工具展示;•让学生动手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以加深理解。
3. 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练习。
4. 巩固•设计各种游戏和习题,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概念,学习如何使用这两个长度单位计量长度,还进行了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练习。
希望大家通过课后的复习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练习;2.自己找一些物体,用正确的方式测量它们的长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这两个长度单位进行计量。
在课后的复习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做到知之于行,运用灵活。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学设计: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学设计: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主要介绍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本单元共安排了4个课时,分别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长度单位的换算、测量物体长度、以及长度单位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接触过长度单位,对千米、米、分米、厘米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换算和测量能力还不够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长度单位换算和测量的理解。
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激发他们主动探究长度单位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度单位的概念、换算关系以及测量物体长度。
2.难点:长度单位换算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长度,提高实践能力。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卡片、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实物模型。
2.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彩色笔。
3.教学课件:长度单位动画、图片、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公园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景物的大致长度。
然后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测量这些景物的大小呢?”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长度单位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千米、米、分米、厘米,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观察两条细线,初步感知线段。
在摸一摸,看一看的过程中,体验线段的特性:直和两个端点,并能正确的找出线段。
2、在动手画一画的实践活动中,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能用刻度尺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3、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动手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
教学准备弯和直的吸管、铁丝、铅笔、木棒、带刻度的直尺等。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解法、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2分钟)1、师:小朋友,我们就要举行一次运动会了,看,这两个小女孩在干什么?生:在帮小男孩量一量,看看他跳了多远。
师:说一说,她们是怎么帮他量的?生:一个女孩把卷尺的一端对准起点,另一个女孩把卷尺的另一端对准在终点。
生:中间的线要拉直。
师:(板书:直,两个端点)把其中的一端看成一个点。
我们把这样的一段叫做线段。
(板书:线段)二、自主探究,认知新知1、看一看,认识线段(2分钟)师:老师在数学王国里发现了很多线段,下面我要考考小朋友的眼力,你发现了什么?师:指名1—2个学生回答。
生1:这条线的两端有两个点。
师:还有吗?生2:两端点之间还是直的。
……师:两个端点之间直的,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把它叫做这两点的距离,也就叫做线段2、找一找线段(4分钟)师: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线段,看,这里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为什么,说一说理由。
3、师:找一找这里有几条线段三、延伸拓展,探究新知1、量一量(6分钟)(1)师:线段和直线不一样,直线是没有长度的,而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在我们量线段的时候,应注意什么?生:从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看物品的右端对着几(若不知道,翻开书本第3页,读一读书本老师说的话)师:下面我们一起来量一量书本第5页的做一做,先示范量第一条线段,然后自己量一量,同桌互相监督,看做得是否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包括米、厘米、毫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能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长度单位的具体含义和应用场景有所不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包括米、厘米、毫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关系。
2.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进行长度测量和换算,增强实践能力。
3.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长度单位的使用和换算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和图示,如尺子、绳子、物体等,用于直观演示和操作实践。
2.准备长度单位的卡片或贴纸,用于学生练习和巩固。
3.准备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用于学生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和图示,如尺子和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长度是怎么样的吗?你们会用什么工具来测量长度呢?”2.呈现(10分钟)介绍长度单位,包括米、厘米、毫米,并通过实物和图示进行展示。
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和换算的实践活动。
每组分配尺子和物体,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并进行换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共4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比如知道一些物体的长度,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长度单位概念。
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尝试。
但是,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模型、测量工具、实物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长度单位练习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熊过生日”的故事,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
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参照物,体验长度单位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测量工具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测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数学二上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关系,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够运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1.米、分米、厘米、毫米的换算关系。
2.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计算。
三、教学难点1.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灵活运用不同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材。
2.教具:尺子、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实物,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展示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实物,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长度单位的大小差异。
2.导入:让学生回忆一下长度单位的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讲解:通过示范示例,解释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让学生跟随练习。
4.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的掌握。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他们对长度单位转换的掌握情况。
2.讲解:介绍使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示范。
3.操练: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强化他们的计算能力。
4.综合练习:设计几道综合应用题,让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六、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的转换关系,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相信大家对这部分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七、作业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以及设计的作业题目。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和掌握,如有疑问请随时向老师提问。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教版数学⼆年级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教师们应该怎么样去教会学⽣长度单位的认识呢,做⼀份数学⼆年级长度单位教学设计进⾏《长度单位》的计算吧!下⾯是店铺整理的《长度单位》教学设计,以供⼤家阅读。
数学⼆年级《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篇⼀ 教学⽬标: 知识点: 1、使学⽣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认识长度单位厘⽶,初步建⽴1厘⽶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刻度尺量整厘⽶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的估测意识和能⼒。
能⼒点: 培养学⽣观察、动⼿操作的能⼒。
德育点: 使学⽣养成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认识长度单位厘⽶,初步学会⽤刻度尺量整厘⽶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1厘⽶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的估测意识和能⼒。
教学模式: “⾃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各种尺⼦、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的正⽅体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棒⼀样长,请每个⼩组选择⼀种实物量⼀量。
学⽣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个统⼀的结果,最好⽤什么⼯具量呢? ⽣:尺⼦。
⼆、⾃主探究: 1、认识1厘⽶。
拿出直尺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读。
问:最左端是⼏?尺⼦上的零表⽰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厘⽶,厘⽶是⼀种常⽤的长度单位。
⼀厘⽶有多长?(尺⼦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 找出⾃⼰尺⼦上的1厘⽶。
还有哪段是1厘⽶?你发现了什么?(每⼀⼤格都是1厘⽶) 找⼀找,⽐⼀⽐在我们⾝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厘⽶。
⽤⼿⽐划⼀下1厘⽶是多长。
闭上眼睛想⼀想1厘⽶有多长。
2、认识⼏厘⽶。
师:我们知道1厘⽶有多长,那2厘⽶、3厘⽶……⼜是多长? 问:2个1厘⽶是⼏厘⽶?4厘⽶⾥有⼏个1厘⽶?你能在尺⼦上指出6厘⽶的⼀段吗? 3、⽤厘⽶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这一单元是学生学习测量和几何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主要围绕“厘米”和“米”这两个基本的长度单位展开,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首先学习厘米和米的概念,了解它们是如何用来表示物体长度的。
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例,学生将能够感受到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从而加深对这两个单位的理解。
学生还将学习如何使用刻度尺进行简单的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何对准刻度、如何读数等。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本单元还注重实践应用。
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和练习,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
比如,他们可以测量课桌的长度、书本的宽度,甚至自己的身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学生将学习如何根据物体的实际大小进行大致的估测,这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快速判断物体长度非常有帮助。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不仅涵盖了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估测意识。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是他们掌握测量和几何知识的重要一步。
(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设计紧贴学生生活实际,旨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基本认识和测量技能。
首先,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入手,引入长度的概念,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测量长度的必要性和实用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兴趣基础。
在“认识厘米”这一部分,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强调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厘米尺的使用,熟悉其结构特点,掌握如何用厘米尺准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共4课时)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共4课时)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xxxx资料《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1课时)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程玮峰(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程秋霞(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娟娟(统稿)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解析:
创设测量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在测量中通过观察、比划、比较、测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测打好基础,并让学生在观察尺子和用尺子测量时体会到物体的长度实质上是由几个相同长度单位组成的。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尺子、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
要性
(一)介绍“1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最新人教版部编本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案设计(封面范本)设计主题:《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2课时)学科:学校:授课教师:日期:二〇年月日(内容范本)《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体会测量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米,认识表示长度单位的符号“m”。
初步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在实际测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绳、1米长的绳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复习提问。
1.测量铅笔的长度需要什么工具?测量数据用什么作单位?2.用厘米尺测量老师手中铅笔的长度。
(学生边演示,教师边强调测量时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左端。
)课件出示:【设计意图: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既复习了尺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又为接下来的测量黑板的长度打下基础。
】(二)引入新课。
1.比赛测量速度。
(1)找一生和教师同时测量黑板的长度。
看谁先测量出黑板的长度?(学生测量黑板下沿长度,老师测量上沿长度。
)(2)课件出示主题图,你们认为这样的测量比赛公平吗?为什么?(老师的尺子长,方便测量。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用厘米量较长物体的不便利,从而产生困惑,积极主动认识米。
】2.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较长的物体长度,用老师手中的尺子测量方便了,像这样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点明课题:认识米。
(板书:认识米)二、亲历过程,探究新知(一)认识米。
1.观察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2.教师为每四人小组准备一根1米长的绳子,让学生拉直感受1米有多长。
3.找身体中的米尺。
(小组合作交流)(1)几个脚的长大约是1米?(2)几拃的长大约是1米?(3)从脚底往上,大约到什么位置是1米?(4)双手侧平举是否大约是1米?(注意学生身高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长度时,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长度单位的概念、长度单位的换算以及长度单位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的作用,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一些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但对其具体含义和换算关系可能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模型、实物长度道具、长度单位换算表等。
2.学具:学生长度单位尺、实物长度道具、练习题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教室的长度,思考用什么单位来表示。
2.呈现(10分钟)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如米、厘米、毫米等。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长度单位的大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践活动。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长度单位》是一个重要的单元,学生初步接触到长度的概念,学习米、厘米、分米等长度单位的转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相互转换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米、厘米、分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转换。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测量、比较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和相互转换方法。
•难点:厘米与分米的转换,能够熟练使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感受长度的概念,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学习和讨论(20分钟)•学生自主探索,使用尺子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学生讨论不同长度的物体,观察、比较、归纳长度单位的概念。
3. 操练与巩固(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长度单位转换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答案,并师生共同查找解题方法。
4. 提高与拓展(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长度单位转换的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展示问题并互相讨论答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感知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反思学习过程。
五、教学反馈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反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和实践。
六、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长度单位转换的实践,通过真实情境的练习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七、教学资源•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材•工具:尺子、不同长度的物体等八、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答题情况以及学生的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效果。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一个长度单位的手工制品,如制作一个厘米尺或米尺。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的数学俱乐部或课外活动,与其他学生一起探讨长度单位的知识和应用。
板书设计
1.重点知识点:长度单位的概念、不同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
2.关键词: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换算、实际应用。
作业评价是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1.认真批改:教师需要认真阅读和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和问题。批改时,教师可以写上具体的评语,如“很好!”、“需要改进!”、“再努力!”等,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长度单位》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0日上午第1节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实际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5.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交流的学习态度。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观点、交流心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6.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点评: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点评时,教师可以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如“你的作业很整洁,但是有几个计算错误需要改正。”通过点评,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及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五、作业布置:
1、用厘米尺量一量教室窗台大约是( )把尺那么长,窗台离地面大约是( )把尺那么高。
2、先估计数学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再量一量。
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前置性学习任务
1、搜集资料古时候人们用什么来测量。
2、用手拃一拃自己的课桌有几拃。
3、准备一把直尺,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生活中的物品什么大约是1厘米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授课内容
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主备人
张晓卿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备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拃。生2:5拃半。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新 课 标 第 一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课后反思:
随学练习
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