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第十五讲 文学接受的过程
文学理论 十五 名解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1、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既成的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的这种据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2、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
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
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接受心境。
3、隐含的读者:所谓“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者应该出现的读者。
这种预想有时可能是自觉的,有时可能是不自觉的。
4、正误与反误:正误,是指读者的理解虽然与作者的创作本义有所抵悟,但作者本身却客观上显示了读者理解的内涵,从而使得这种“误解”看上去又切合作品实际,令人信服。
反误,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穿凿附会的认知与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等。
5、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级阶段的一个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劫,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6、净化:就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的达到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
概括地说,所谓“净化”就是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
7、领悟: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具体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
8、延留:是指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之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不断回味的状况。
文学概论第15章讲解
从基本特征来看,文学接受心境主要有欣悦、抑郁与 虚静这样三种情况。
心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与社会生活状况 及个人境遇有关,其次,与主体身体状况有关,第三, 与自然环境因素有关。
文学理 论教程
接受心境 ㈡
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是明显的。当读者处于 欣悦的情绪状态时,一部平常之作,也有可能引起 浓厚的阅读兴趣,得到惬意的审美享受。当处于抑 郁的心理状态时,即使面对优秀作品,也有可能因 心烦意乱而难以进入其中的艺术境界,难以真正体 味到作品的奥妙。
接受动机
由于期待视野不同以及期待视野自身的发展变化, 在文学的阅读接受活动中,读者的动机是不一样 的。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审美动机;二、 求知动机 ;三、受教动机 ;四、批评动机 ;五、 借鉴动机 。
文学理 论教程
接受心境 ㈠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在文学 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 中断,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读
接受心境之于阅读效果的影响还表现在,即使面对 同一作品,由于情绪状态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阅 读境界。
文学理 论教程
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
所谓“隐含的读者”(implied reader),是相对
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本文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本文 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三个因素会决定本文中隐含的读者的存在:一、作家 的创作动机;二、作家赋予本文的思想内涵;三、作 家的选材及文体特点。
二、由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情感经验与作者或作品 中人物情感经验的相同或相似。
三、由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意志愿望与作者或作品 中人物意志愿望的相近。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五章
1.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 1.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 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
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由人生经历、生活实践和文化教 养形成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即读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构架、审美趣 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道德信仰、政治态度等;二是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 如读者对各种文艺体裁 ,文艺发展史,文艺发展现状,文艺自身的技巧、手法、 创作规律、艺术特征的熟悉与了解等;三是特定的生理机制,如读者的性别、年 龄、体质状况等生理特征等。这些因素,综合构成了读者先在的心理图式。体现 在阅读过程中,这类心理图式就成为阅读期待视野。 美国文学理论家 WC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指出:“对于有经验的读 者来说,一首十四行诗开了个头,就要求以十四行诗结尾;一首以无韵体开头的 挽歌,就要这一挽歌以无韵体完成。甚至像小说这样无定形的文体,本来很难具 有什么确立的惯例,但是也利用了这种趣味,当我开头读一部我认为是小说的东 西时,我希望始终是在读一部小说,除非作者能像斯特恩一样改造我关于小说是 什么的观念。”(141 页)布斯将这类现象称之为“惯例期待”,而这也就是本 教材中所说的读者经由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而形成的文体期待, 是读者阅读期待 视野的组成部分。
知识点 1:共鸣
其产生原因有:接受主体与作品观念相通、情感经验相似、意志愿望相似。
知识点 2:净化
净化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得以实现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它是共鸣的进一步发展。 其作用有两 个方面。
Hale Waihona Puke 知识点 3:领悟 领悟有两大特征:基于理解的体味,基于体味获取人生教益。
(一)顺向相应
当一部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意境指向等等,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预先测定完全一 致时,即是顺向相应。
文学概论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贺晓武
19
(一)创作动机与隐含读者
作家的创作动机会决定文本中隐含读者。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痛 甚骚人辞。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 民病,愿得天子知。
——白居易:《寄唐生》
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 切,欲闻之者深诫也。
——白居易:《新乐府序》
2020/10/2
2020/10/2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贺晓武
21
(三)选材与隐含读者
作家的选材及文体特点也会决定隐含读者。
爱尔兰现代派小说家詹姆斯·乔 伊斯,在作品中广泛运用了“意识 流”手法,往往晦涩难懂。在这样 的文本中,隐含的读者主体不可能 是普通群众,而是学者型读者。乔 伊斯本人曾经宣称:他期待的理想 读者,是那些“毕生研究《尤利西 斯》和《芬尼根的守灵夜》而其他 什么都不做的人。”
16
(二)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
1、不同接受心境明显影响 阅读效果。 2、面对同一作品,不同心 境导致不同的阅读境界。 3、实际阅读过程中,接受 心境随作品改变。
2020/10/2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贺晓武
17
四、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
隐含读者(implied reader),指相对 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 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是作家预 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 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10/2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贺晓武
1
学习要点
1、概念:期待视野、隐含读者 2、接受动机 3、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异变 4、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 5、文学接受高潮的几种情况
2020/10/2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贺晓武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的过程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发展
读者以自己的期待视野为基础,对作品中的文 本符号进行富于个性色彩的解读与填空、交流与对 话。这是文学作品由“第一文本”转化为“第二文 本”并由现实的读者实现文学接受的过程。
一、填空、对话与兴味
(一)填空、对话
❖ 英加登:文学作品最终完成依靠读者去“填空”。 ❖ 伊瑟尔: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
共鸣
《牡丹亭》中的戏文使黛玉 心痛神痴,潸然泪下。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问世之后,许多青年读者如痴 如狂。
净化
读者可以进入某种虚幻的艺术境界,而暂时 忘却世俗的困扰和人生的烦恼,以维持心灵的 平衡。
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
——《管子·内业》
净化
由于作品中某种情感力量的震憾,使读者的某种情绪 得以宣泄,使畸变的心态得以矫正,使扭曲的人格变得 纯正。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发生
一、期待视野 (expectation horizon)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 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 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 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姚斯(Has Robert Jauss)
(一)异变 ❖ 作品形象的异变 ❖ 情感的异变 ❖ 思想观念的异变
作品形象的异变
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常常 引起形象变异。2001年央视 版的《笑傲江湖》引来众多 争议。
思想观念的异变
运用弗洛伊德理论分析《白鲸》
超我
白鲸“莫比迪克”
自我
达巴克
本我
船长亚哈
(二)异变与读者的期待视野
读者的期待视野导致异变:
文学接受的过程PPT课件
.
12
(一)创作动机与隐含读者
作家的创作动机会决定文本中隐含的读者。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痛 甚骚人辞。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 民病,愿得天子知。
——白居易:《寄唐生》
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 欲闻之者深诫也。
——白居易:《新乐府序》
.
13
(二)文本内涵与隐含读者
它召唤读者在其可能范围进行再创造。 ❖ 伽达默尔:作品意义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
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开放的,不确定的,处于无限的对话 之中。
.
17
伽达默尔(Hans-George Gadamer)
❖ 以哲学解释学为基础,把艺术 当做是真理得以显现的方式
❖ 真前见、时间距离
❖ 文本的解释活动是不同视域的 融合,由于相异而向对方开放, 进行平等对话
❖ 效果历史
.
18
(二)兴 味
❖ 兴:孔子“诗可以兴” 宋人朱熹释为“感发志意”
味:钟嵘《诗品序》“滋味说” “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
❖ 读者借助自己的想像和体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字中 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和旨趣
.
19
二、还原与异变
完全的还原是不可能的,读者阅读的“第二文 本”总是“第一文本”的种种异变。
——王国维:《人间词话》26
.
24
三、理解与误解
(一)正解与误解
❖ 前理解:读者由于期待视野存在而对于作品 先入为主的看法
❖ 前理解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及 作品的艺术价值之间构成“对话”,相应者 为正解,相悖者为误解
.
25
(二)正误与反误
❖ 正误,指读者的理解虽与作者的创作本意有所抵 牾,但作品客观上显示了读者理解的内涵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的过程
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
¡ª¡ª《管子¡¤内业》
由于作品中某种情感力量的震憾,使读者的某种情绪得以宣泄,使畸变的心 态得以矫正,使扭曲的人格变得纯正。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类型
❖ 个人性期待视野 ❖ 集体性期待视野
❖ 审美动机 ❖ 求知动机 ❖ 受教动机 ❖ 批评动机 ❖ 借鉴动机
二、接受动机
受教动机
影响一代人的书
三、接受心境
(一)接受心境的形成原因
(二)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
虚静
❖ 庄子¡°心斋坐忘¡± ❖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 杜甫 静者心多妙,先生艺绝伦
(二)文本内涵与隐含读者
作家赋予文本文体特点也会决定隐含的读者。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发展
读者以自己的期待视野为基础,对作品中的文本符号进行富 于个性色彩的解读与填空、交流与对话。这是文学作品由“第一文本”
转化为“第二文本”并由现实的读者实现文学接受的过程。
一、填空、对话与兴味
(一)填空、对话
❖ 英加登:文学作品最终完成依靠读者去¡°填空¡±。 ❖ 伊瑟尔: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在其可能范围
进行再创造。 ❖ 伽达默尔:作品意义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开放的,
不确定的,处于无限的对话之中。
伽达默尔(Hans-George Gadamer)
¡ª¡ª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 反误,指读者穿凿附会的认知与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 等 如历朝的文字狱
文学概论 第十五章_文学接受的过程第一节
(五)借鉴动机 这主要表现在作家,尤其是初学写作者的阅读 过程。这些读者,常常是为了模仿接见他人的艺术 技巧,提高自己的创作质量,而积极投身阅读的。 因此,对于自己特别崇拜的作家及作品,他们往往 会反复阅读,仔细揣摩,甚至摘录抄写,记忆背诵。 接受动机不同,必然导致读者不同范围的阅读 选 择;即使面对同一部作品,读者的着眼点也会 不同。但是,接受动机的不同,并不意味着他们之 间是彼此无关的。在实际阅读活动中,不同的阅读 动机有时又是相会联系的。
所谓整体的意蕴期待,是读者对一篇或一部本文, 所谓整体的意蕴期待,是读者对一篇或一部本文,在接受 之后总结印象和体验,总体上悟出深刻的意蕴。 之后总结印象和体验,总体上悟出深刻的意蕴。如我们读杜甫 登高》一诗,应该体会到诗人目睹秋景秋色,观景生情, 《登高》一诗,应该体会到诗人目睹秋景秋色,观景生情,抒 发自己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意。 发自己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意。 整体的意蕴期待也有不同层次,有较浅的,有较深的。 整体的意蕴期待也有不同层次,有较浅的,有较深的。这 里只说较深的一类,试看下面一首古诗: 里只说较深的一类,试看下面一首古诗:
一、发生 二、发展 三、高潮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发生
一、期待视野 (expectation horizon)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 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 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 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 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章节题库-第15章 文学接受过程【圣才出品】
第15章 文学接受过程一、名词解释1.文体期待[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文体期待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由某种已经惯例化的文学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心理期待指向。
这种指向意味着读者希望体味到某种文体所可能具有的特定艺术韵味、艺术魅力乃至语言、结构、人物、情节等方面的特色。
比如面对一部以再现为基本手法的长篇小说,读者会期待着波澜起伏的情节和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2.延留[中国传媒大学2013研;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延留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可能的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其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又称余味。
它会在文学接受活动中,当读完一部小说或一首诗歌后,其作品中的人物、场景还会萦绕脑际,其思想感情仍会波动于心间,其情趣、意境会引读者再三回想,甚至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或显或隐地影响着读者的道德情操、言谈举止和审美追求。
二、论述题1.《水浒传》第二回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金圣叹夹批中说:“百忙中,偏又要夹入店小二,却反先增出邻舍火家陪之”,“真是极忙者事,极闲者笔也”(《笫五才子书施耐庙水浒传》第二回夹批)。
明清小说、戏曲中颇多这类“闲笔”,试举数例,谈谈你对这种写法的认识。
[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1)以小说创作为例简述“闲笔”的妙用我国明清之际的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郑关西”的段落。
施耐庵在小说中“不直文情如练,并事情亦如镜。
”将“闲笔”用得出奇、出色。
a.他写鲁提辖要打镇关西,先一掌打了店小二,放走了金氏父女。
然后,来到状元桥附近的肉铺,消遣郑屠户切臊子。
“那店小二把手帕包了头……不敢拢来,只得远远地立住,在房檐下望。
”这是第一处闲笔。
b.臊子切好了,“却得饭罢时候。
那店小二那里敢过来。
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敢拢来。
”这是第二处闲笔,看客除了店小二以外,又增加了要买肉的主顾。
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
诸如国家政治经济的昌盛、衰微或稳定、动乱;
情绪状态。
其次,与读者的身体状况有关。
如当疾病缠身、健康欠佳、疲劳过度时,往 往会导致抑郁心境; 而当精力旺盛、身体健壮时,则易形成欣悦 心境等。 第三,与自然环境因素有关。 比如乌云低垂、狂风淫雨时节,会使人郁 闷不乐; 艳阳丽日、春光明媚时节,会令人欢欣鼓 舞。
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接受心境。
从基本特征来看,文学接受心境三种情况
欣悦心境是指主体进入阅读活动时所特有
的振 奋、欢快、乐观的情绪状态;
抑郁心境是指主体迸人阅读活动时所特有
的失意伤感、郁闷压抑的情绪状态; 虚静心境则超脱于二者,其情绪状态呈现 为冲淡平和、清静自然。
心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与社会生活状况及个人境遇有关。 个人工作、事业的成功与失败 人际关系的和谐或恶化; 家庭生活的和睦或失常,都会形成读者的某种
第三节 文学接受的高潮
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与作者或作品中的 人物之间,会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读者会借 助于文本符号的导引,进入一个自由广阔的想像 空间,使情感得以净化;会通过对文本的感悟与 理解,进入一种诗情幻化的哲学境界,领悟到人 生的真谛和宇宙的奥妙,感受到“余音绕梁”的 延留魅力。
一、共鸣 1、共鸣的含义:
净化
由于作品中某种情感力量的震憾,使读者的某种情 绪得以宣泄,使畸变的心态得以矫正,使扭曲的人格变 得纯正。 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 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 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 《勤务》诗,可劝薄妇淳。
——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诗》
三、领悟 领悟,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 和净化之后而进人的一个更高阶段,具体包 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 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
文学接受的过程
接受者的意义生成
05
CHAPTER
文学接受的影响与意义
文学接受过程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人们能够了解和传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历史和传统。
文化传承
文学作品往往反映了社会问题和不公,能够唤起读者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社会意识觉醒
文学作品的翻译和传播有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促进国际间的友好交往与合作。
作者会将自己的构思付诸文字,并经过反复修改和润色,使作品更加完美。
作品的发表与传播
作品完成后,作者会选择适当的发表途径,使作品得以传播给读者,实现作品的价值。
作品的反馈与评价
作品发表后,会收到来自读者的反馈和评价,这对作者来说是重要的激励和启示,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创作中不断提高和完善。
作品的完成与发表
意义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接受者通过与作品的互动,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从而生成独特的意义。这一过程既涉及到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也涉及到对作品形式、风格等方面的把握。
意义生成在文学接受中的作用
意义生成在文学接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丰富作品的意义内涵,还能激发接受者的思考和创新精神,促进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跨文化交流
对社会的影响
审美体验
阅读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丰富人们的情感世界,提高审美素养。
知识拓展
通过阅读不同题材和风格的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精神寄托
文学作品能够为读者提供精神寄托,帮助人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对个人的意义
1
2
3
期待视野在文学接受中的作用
03
期待视野在文学接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接受者对作品的评价和选择,还影响其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完整word)文学接受过程
文学接受的发生一、期待视野(一)、期待视野的层次(1)、文体期待文体期待即读者由文学作品的某种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2)、形象期待形象期待即读者由于作品中的某种特定形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我们看到不同的事物会联想到不同的意境,这是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的。
而当我们看到其他一些有特色的名字如朱老忠、座山雕、蝴蝶迷等时,也会产生一些对其性格或兴味特征的猜想,这就是形象期待。
(3)、意蕴期待意蕴期待即读者对作品的较为深层的审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态度、思想倾向等方面的期待。
实践证明,读者在具体的文本阅读中,总会期待作品表现出一种合乎自己人生理想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一种与自己相通的思想倾向.以《红楼梦》为例,我们阅读红楼梦之前,看到这个题目,会先猜测这是什么文体,然后,在阅读中对于各种人物又会有不同的期待。
最后,又会期待这部作品会表达出一种与自己人生态度相仿的思想倾向。
(二)期待视野的形成1、由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即读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审美情趣、情感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都会影响读者期待视野的形成.(个人经历)。
比如说一个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的读者,会更期待豪迈乐观的文学作品.2、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即读者对各种文学体裁、文学发展史、文学发展状况、文学自身的技巧、手法、创作规律、艺术特征的熟悉和了解.(文学素养).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喜欢阅读文艺性作品,而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则更倾向于阅读市井文学。
3、特定的生理机制,即读者的性别、年龄、气质类型等生理机制。
从读者的性别来看,男性和女性对对文本的期待是不同的。
(生理机制)大体来说,女性比较期待细致入微的情绪接受,而男性更喜欢粗犷不羁的情感宣泄。
从年龄看,儿童喜欢天真幻想,老年喜欢冷静沉思等。
(三)、期待视野的类型期待视野按接受主体的状况划分可分为个人和集体。
个人性期待视野往往是简略狭窄的,集体性期待视野是宏阔深广的;个人行期待视野中不无个人性格的偏爱和兴趣,而集体性期待视野则有某种广泛的社会共通性。
十五 文学接受过程
3、现实生活中读者的情绪状态可能会伴随 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这种 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被称为接受心境。 从基本特征来看,文学接受心境主要有欣 悦、抑郁和虚静三种情况。 心境的产生原因: 首先与社会生活状况及个人境遇有关; 其次与主体身体状况有关; 再次与自然环境有关。 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是明显的。
3、文学接受的过程也是读者对某 一作品阅读理解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接受者的“前理解” 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 及作品的艺术价值之间的“对话” 关系是复杂的,既可能相应,也可 能相悖,即产生“正解”和“误解” “误解”又分为“正误”和“反 误”。
4、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本文之间,常常 呈现出顺向相应与逆向受挫两种情况。 顺向相应,读者会得到一种先见之明 的满足,欣赏过程也十分轻松,但会 因期待指向的畅通无阻而兴味索然; 逆向遇挫,常常会因扩充和丰富了期 待视野而感到欣悦与满足。 读者正是在一种遇挫与开释交替出现 的精神活动中,体验到文学作品的艺 术魁力
4、“接受美学”的见解:一部作品完成之 后和被读者接受之前,便已隐含着读者。 所谓“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 言的,是指本文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本文提供 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文学接受的发生,意味着本文中隐含的读者 开始向现实的读者的转化。 隐含读者的存在,决定于作家的创作动机、 作家赋予本文的思想内涵、作家的选材及文 体特点。
2、净化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 得以实现的另一重要标志, 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的又一 表现 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 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 到的调节精神、排遣情绪、 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
第15章 文学接受过程
同时,这一视野的形成还包含了民族 心理和文化传统的积淀和影响。
在电影中有类型片,比如看 武侠片要刺激,激烈;恐怖片 越刺激越好.
在戏曲中有程式、动作、背 景;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文学艺 术作品之间具有一种“相关 性”。尧斯把一部部作品称之 为:一个个“文学事件”。
2020/5/12
18
二是形象期待
形象期待是指由作品中某 种特定形象而引发的期待。 如一个人物的第一次出场,会 使人期待他未来的行为,命运。 如普希金的《黑桃皇后》。
就是说,读者在文学阅读过程中, 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而形成 的一种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 就叫期待视野。
2020/5/12
13
早在一千多年前,宋朝真宗皇帝赵恒在 《励学篇》中告诫他的子民: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如果我们否认或者无视这种向往和探求, 就像有些中学老师那样,发现学生在读琼瑶, 不被讥为“多情种”,也要拿来没收示众, 这实在不能算是明智之举。君不见,《还珠 格格》风靡神州;《将爱情进行到底》更是 风行校园……
总之,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文学阅读活动 的形态和动机的广泛存在,可以见出理论对 于现象的解释之功。
第三是1993年10月23日的“深圳文稿拍 卖会”,一本明星(刘晓庆)自爆隐私的 纪 实 性 作 品 获 得 了 最 高 拍 卖 价 108 万 。 “文学商品化”粉墨登场了。
第十五章:文学接受的过程
第十五章:文学接受的过程第十五章:文学接受的过程教学目的:了解文学接受的发生、发展和高潮的过程。
教学要求:掌握文学接受发展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特征及有关规律。
第一节文学接受的发生一、期待视野期待视野是德国接受美学家姚斯提出的概念。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接受主体基于自己的审美理想、阅读经验和接受动机在心理上形成的关于未来作品的“既成图式”。
接受美学把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在文学阅读中,期待视野呈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这样三个层次。
1、文体期待指读者依据自己的阅读动机,希望从自己选择的文本中读出某种文体可能具有的艺术韵味和技巧惯例。
2、形象期待指读者期待着能从自己选择的文本中读到符合自己审美理想的艺术形象。
如看武侠小说,希望看到武艺超群、刚正不阿的英雄形象。
看言情小说希望看到风流潇洒、多情浪漫的白马王子或纯情少女。
3、意蕴期待指读者期待作品能够出现切合自己意愿和审美趣味的情感境界,期待文本能表现出一种合乎自己理想的人生态度,期待着与自己思想情感相通的思想倾向,以满足自己的接受动机。
二、接受动机接受动机有几种情况:1、审美动机,即所谓悦情悦性的娱乐动机。
人们希望通过阅读获得一种精神的满足和享受,这是最常见的动机。
2、求知动机,这是人们力图通过文学作品发现历史规律、社会本质,熟悉人类某种生活状态,了解各种知识的动机。
3、受教动机,这是人们力图通过作品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得到人生启迪、道德教育、精神鼓舞的动机。
4、批评动机,这是为了研究分析文学作品,探讨文艺创作、发展、变化的规律而产生的动机。
一般表现在以文学研究为职业的人们身上。
5、借鉴动机,为了学习、借鉴、模仿他人的创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而产生的动机。
这主要表现在作家或某些作者身上。
三、接受心境影响读者阅读的情绪状态叫接受心境。
接受心境主要有欣悦、抑郁与虚静三种情境。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与社会生活状况及个人境遇有关;2、与主体身体状况有关;3、与自然环境因素有关。
15文学接受的过程
2021/10/10
37
❖ 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 听时,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 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 如醉如痴,站了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 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 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 “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词中又有“流 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 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 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 庄子“心斋坐忘” ❖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 杜甫 静者心多妙,先生艺绝伦
10
(四)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
1.隐含读者(implied reader),德国接
受美学家伊瑟尔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 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 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是作家预 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 应该出现的读者。
2021/10/10
42
2.净化的作用
❖ 一方面读者可以进入某种虚幻的艺术境 界,而暂时忘却世俗的困扰和人生的烦 恼,以维持心灵的平衡。
❖ 一方面由于作品中某种情感力量的震憾, 使读者的某种情绪得以宣泄,使畸变的 心态得以矫正,使扭曲的人格变得纯正。
2021/10/10
43
净化
2021/10/10
2021/10/10
16
伽达默尔(Hans-George Gadamer)
❖ 作品意义在读者与文本的“对 话”中生成。文学作品的意义 是开放的,不确定的,处于无 限的对话之中。
2021/10/10
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
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3课时)文学接受的产生期待视野1定义。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很常见)在具体的文学阅读活动中,这种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与意蕴期待。
文体期待。
在电影中有类型片,比如看武侠片要刺激、激烈。
恐怖片越刺激越好。
在戏曲中有程式,在文学中同样有许多固定的文体对应某种程式,比如童话,比如词,读者阅读一篇词,诗歌,读者往往有所期待。
形象期待。
这一点,在文学作品中,阅读武侠小说,其中的主人公一定是玉树林风,潇洒俊朗。
经典改编是历久弥新的话题: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一些新的改编经典现身荧屏,每每谈及也总有新意。
近期荧屏上蜂拥而至的所谓翻拍“红色经典”,又引发了对经典改编的不同争论。
是与非,功与过,改与不改,如何改,都需要艺术家切实把握好经典改编的尺度。
人们期待视野中的经典和改编后的经典不可避免会有距离,一旦距离过大,也必然会带来误读,这不仅是对经典的伤害,也是对文化、对受众的伤害。
而只有当人的期待视野和改编经典之间的距离维持在一定尺度时,人对于改编的接受才处于一个最大值。
意蕴期待。
希望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2期待视野的形成。
相关因素(1)世界观、人生观。
(2)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
(3)特定的生理机制。
从接受主体的状况划分,可以分为个人期待视野和集体期待视野。
个人指一般的个体性读者阅读某一具体作品过程所拥有的期待视野。
集体期待视野则是众多读者的个人期待视野累积而形成的具有某种共同性的社会性期待视野。
比如才子佳人小说的流行、目前商战小说的走红、情感类小说的再度走俏。
接受动机:审美动机。
求知动机。
受教育动机批评动机。
借鉴动机。
三、接受心境:接受效果问题的分析:鲁迅说过一段很有趣的话,大意是一部《红楼梦》,多情男女看到缠绵、禅学家看到“空”、易学家看到“阴阳”、道学家看到“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西林壁
苏轼
领悟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延留
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人之读一小说也,往往既终卷后,数日或数旬而终不能释然。 读《红楼》竟者,必有余恋、有余悲;读《水浒》竟者,必 有余快、有余怒。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二、还原与异变
完全的还原是不可能的,读者阅读的“第二 文本”总是“第一文本”的种种异变。
(一)异变 作品形象的异变 情感的异变 思想观念的异变
作品形象的异 变
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常常 引起形象变异。2001年央视 版的《笑傲江湖》引来众多 争议。
思想观念的异变
运用弗洛伊德理论分析《白鲸》
四、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
隐含读者(implied reader),指相对于现实 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 体化的预想读者。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 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伊瑟尔(Wolfgang Iser)
隐含读者,一是指文本结构本身包含 的、允许读者用不同方式实现的各种不同 解释的可能性;二是指文本意义及其生产 过程,即读者通过阅读使文本潜在因素具 体化的过程。 伊瑟尔认为文本是一个充满各种潜在因 素因而有待于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加以具体 化的结构。读者根据自己想像对文本加以 填充和再构建。
——王国维:《人间词话》26
三、理解与误解
(一)正解与误解
前理解:读者由于期待视野存在而对于作品 先入为主的看法 前理解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及 作品的艺术价值之间构成“对话”,相应者 为正解,相悖者为误解
(二)正误与反误
正误,指读者的理解虽与作者的创作本意有所抵 牾,但作品客观上显示了读者理解的内涵 “无寄托则指事类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章小结
思考问题
1.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 2.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是什么? 3.如何理解接受心境与接受效果之间的关系? 4.隐含的读者是怎样形成的? 5.文学接受为什么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 6.文学接受活动中为什么会产生异变? 7.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 8.试述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
《牡丹亭》中的戏文使黛玉 心痛神痴,潸然泪下。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问世之后,许多青年读者如痴 如狂。
净化
读者可以进入某种虚幻的艺术境界,而暂 时忘却世俗的困扰和人生的烦恼,以维持心灵 的平衡。 止怒莫若诗,பைடு நூலகம்忧莫若乐。
——《管子·内业》
净化
由于作品中某种情感力量的震憾,使读者的某种情 绪得以宣泄,使畸变的心态得以矫正,使扭曲的人格变 得纯正。 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 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 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 《勤务》诗,可劝薄妇淳。
超我
白鲸“莫比迪克” 达巴克 船长亚哈
自我
本我
(二)异变与读者的期待视野
读者的期待视野导致异变:
政治观念
预定文化观念 文化视野 个人经验 文学欣赏能力
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王国维从自己的视野,把古人的三句词理解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的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 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三境也。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发展
读者以自己的期待视野为基础,对作品中的文 本符号进行富于个性色彩的解读与填空、交流与对 话。这是文学作品由“第一文本”转化为“第二文 本”并由现实的读者实现文学接受的过程。
一、填空、对话与兴味
(一)填空、对话
英加登:文学作品最终完成依靠读者去“填空”。 伊瑟尔: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 它召唤读者在其可能范围进行再创造。 伽达默尔:作品意义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 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开放的,不确定的,处于无限的对话 之中。
第三节 文学接受的高潮
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与作者或作品中的 人物之间,会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读者会借 助于文本符号的导引,进入一个自由广阔的想像 空间,使情感得以净化;会通过对文本的感悟与 理解,进入一种诗情幻化的哲学境界,领悟到人 生的真谛和宇宙的奥妙,感受到“余音绕梁”的 延留魅力。
共鸣
(三)选材与隐含读者
作家的选材及文体特点也会决定隐含的读者。
爱尔兰现代派小说家詹姆斯·乔伊 斯,在作品中广泛运用了“意识流”手 法,往往晦涩难懂。在这样的文本中, 隐含的读者主体不可能是普通群众,而 是学者型读者。乔伊斯本人曾经宣称: 他期待的理想读者,是那些“毕生研究 《尤利西斯》和《芬尼根的守灵夜》而 其他什么都不做的人。”
集体性期待视野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 观。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 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 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 既形,则优劣见矣。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读者在接受文学作品时自 身具有某种思维定向和先在结 构,它包括伽达默尔所谓历史 视界和个人视界两方面内涵: 一方面,“第一个读者的理解 将在这一代又一代的接受之链 上被充实和丰富”,“另一方 面,读者以往的阅读记忆也积 累了阅读经验,这两方面的融 合就形成一代代读者的期待视 野”。
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反误,指读者穿凿附会的认知与评价,包括对作 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 如历朝的文字狱
四、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
顺向相应 逆向受挫 读者因期待指向的暂时受遏而不适,但很快又会为豁 然开朗的艺术境界而振奋,会因扩充和丰富了期待视野而 欣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完全遇挫:某些过于晦涩的先锋诗、意识流小说
(一)创作动机与隐含读者
作家的创作动机会决定文本中隐含的读者。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 痛甚骚人辞。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 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白居易:《寄唐生》
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 切,欲闻之者深诫也。 ——白居易:《新乐府序》
(二)文本内涵与隐含读者
作家赋予文本的思想内涵会决定隐含的读者。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发生
一、期待视野 (expectation horizon)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 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 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 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姚斯(Has Robert Jauss)
二、接受动机
审美动机
求知动机
受教动机
批评动机
借鉴动机
受教动机
影响一代人的书
三、接受心境
(一)接受心境的形成原因 欣 悦 抑 郁 虚 静 (二)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
虚 静
庄子“心斋坐忘”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杜甫 静者心多妙,先生艺绝伦
伽达默尔(Hans-George Gadamer)
以哲学解释学为基础,把艺术 当做是真理得以显现的方式 真前见、时间距离 文本的解释活动是不同视域的 融合,由于相异而向对方开放, 进行平等对话 效果历史
(二)兴 味
兴:孔子“诗可以兴” 宋人朱熹释为“感发志意” 味:钟嵘《诗品序》“滋味说” “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 读者借助自己的想像和体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字中 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和旨趣
(一)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层次
文体期待 形象期待 意蕴期待
(二)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形成
接受者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审美趣味、情感 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 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 特定的生理机制,即读者的性别、 年龄、气质类型等生理特征
(三)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类型
个人性期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