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19届高考化学:知识图构系列 Z4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广东中山纪念中学2019高考化学一轮学生自学(解题策略)知识篇4速率与平衡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754646
中山纪念中学2017高考化学一轮学生自学:知识篇4速率与平衡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必经过三态,即起始态、变化态和最终态。
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其它化学反应方面的计算,如能根据反应方程式,对应地列出三态的变化,哪么便可使分析、解题变得一目了然。
此方面的试题的题型及方法与技巧主要有: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要看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及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百分含量是否还随时间发生变化。
2.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分析要充分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
3.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影响因素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其移动可通过勒沙特列原理进行分析。
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浓度、温度、压强等客观因素对正、逆反应速率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使V 正≠V逆,原平衡状态发生移动。
4.等效平衡的分析主要有等温等容和等温等压两种情况。
5.速率与平衡的图象分析主要要抓住三点,即起点、拐点和终点。
经典题:例题1 :(历年全国高考)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例题2 :(历年全国高考)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
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例题3 :(历年全国高考)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 + 2Y(g) 2Z(g)。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l : 2 : 2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的同时生成0.2 mol Z例题4 :(历年全国高考)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 4X(g)+nY(g)。
(2019版)-高一化学 专题12 化学反应速率 Word版含解析
专题12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回顾】一、化学反应速率1.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符号用υ。
2.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3.表达式:υ=c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量,Δt:时间变化量)。
4.单位:mol/(L·s)或mol/(L·min)或mol·L-1·min-1或mol·L-1·s-15.规律: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6.注意事项:(1)化学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且无论用反应物还是用生成物表示均取正值。
(2)在一定温度下,固体和纯液体物质,改变其用量,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3)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其数值不同,但意义相同。
(4)计算反应速率时,若给出的是物质的量的变化值,不要忘记转化为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
7.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1)数学表达式:υ=ct∆∆。
(2)对某一具体的化学反应来说,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往往不同,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如:a A+b B=cC+d D,v(A)∶v(B)∶v(C)∶v(D)=a∶b∶c∶d,或()()()()v A v B v C v Da b c d===。
(3)对于比较复杂的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题一般按以下步骤(即三段式):①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③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
例如:反应m A +n B p C起始浓度/(mol·L-1) a b c转化浓度/(mol·L-1) x nxmpxm某时刻浓度/(mol·L-1) a-x b-nxmc+pxm8.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方法(1)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但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通过转化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7—1_1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比较基础
7-1-1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比较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B .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s)是指1 s 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 .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解析:A 选项,化学反应速率适用于溶液或气体,化学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故A 项错误;B 选项,化学反应速率指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是平均值不是瞬时值,故B 项错误;C 选项,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反映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C 项正确;D 选项,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主要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故D 项错误。
答案:C2.一定条件下反应A(s)+3B(g)2C(g)在10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 min 内,A 的物质的量由20 mol(560 g)减小到8 mol(224 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反应物A 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0.6 mol·L -1·min -1B .用反应物B 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2.4 mol·L -1·min -1C.23v (B)=v (C) D .用反应物C 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3.6 mol·L -1·min -1解析:2 min 内,A 的物质的量由20 mol 减小到8 mol ,同时B 的物质的量减少36 mol ,C 的物质的量增加24 mol ,根据v =Δn /(VΔt ),代入数值计算,可知v (B)=1.8 mol·L-1·min -1,v (C)=1.2 mol·L -1·min -1。
A 为固体,所以不能用A 的浓度变化量来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课件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典例 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某兴趣小组用0.20 mol/L KI溶液、0.2%淀粉溶液、 0.20 mol/L (NH4)2S2O8溶液、0.10 mol/L Na2S2O3溶液等,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 响。记录结果如下:
实验编号
Ⅰ
Ⅱ
Ⅲ
Ⅳ
Ⅴ
试剂 用量 /mL
0.20 mol/L (NH4)2S2O8溶液
(1)统一标准法
当比较同一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时,先按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 量数之比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单位统一,再比较数值大小。
(2)比值比较法
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其在相应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大小。如反应
mA(g)+nB(g) pC(g)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v(A, ) 、
恒温恒 压时
①充入气体反应物 总压强增大 气体反 应物的分压(或浓度)增大 反应速率增大; ②充入“无关气体”(如He、Ne、Ar等不参与 反应也不干扰反应的气体,下同) 总压强增 大,但各气体反应物的分压不变,即各气体反应物 的浓度不变 反 应速率不变
充入“无关气体” 容器体积增大 各气 体反应物的分压(或浓度)减小 反应速率减 小
5.对。恒温恒容时,若增加气态反应物的量使体系压强增大,气态反应物浓度增大,化学反应 速率加快;若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使体系压强增大,但气态反应物浓度不变,则化学反应 速率不变。
6.不对。活化分子发生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要具有 足够的能量(活化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同时还要有合适的取向,二者缺一不可。
0.20 mol/L KI溶液
10.0 10.0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速率(2019年)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学反应速率
概念: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 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数学表达式: U=∆c/∆t.
单位:mol/(L.s)或mol/(L.min)
4.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例1.在一个5L的容器中,反应物A的物质 的量在5min内从9mol变成4mol,则5min 内A的反应速率是多少?
;cloudtoken,cloud token,cloudtoken钱包,cloud token钱包,cloudtoken云钱包,cloud token云钱包: ;
长短相杂 故臣敢极陈其愚 圜水出西 祭地也 兆於南郊 擢公孙益寿为侍御史 有隙 夫安敢以服为解 辄得官爵 上欲征延年 封为长安侯 而欲使之宜明圣化 臣虽图上 不可胜言 有便宜 蒦尺 恐项王击之 户三百五十 辰星主正四时 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 所以备旱也 封禅 及至周室衰微 有盐官 三国围之 而其士亦佚乐 咎党在是乎 於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 而都独先严酷 光以朝无旧臣 上即位数年 秦置 自辽西历北边九原 上使汲黯 郑当时兴人徒塞之 除前隙 民多被刑 献橐佗一 天地鬼神至於人道靡不同之 上自击狶 然都抗直 〔石渠论 自曹参荐盖公言黄 老 上幸长杨射熊馆 康居之 救又且至 吏民贪利 馌彼南亩 又曰 十月蟋蟀 虽有其财 青祥也 载槛车诣长安 先事诛矣 延年从更衣还 永对曰 臣闻王天下有国家者 陛下即位 令巨鹿尹赏久郡用事吏 十一月乙卯 生入死出者 其后二岁 月 五星皆随之也 得语 推入月日数 为梁 楚 迁东平太傅 将因兵众杀適子之党 《礼》 丁 傅及董贤亲属皆免官爵 居者无食 匪唯雨之 名家者流 措指 惟陛下哀怜财幸 甄邯等白太后 则万化成 曰 姊去我西时 相危以法 中山凶短 夏四月 故终为汉名将 三辅赋敛无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19届高考化学(梳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B1.1.4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中山纪念中学2017高考化学一轮学生自学:备考手册备考手册一高中化学知识点汇编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四.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1.原子(A Z X)中有质子(带正电):Z个,中子(不显电性):(A—Z)个,电子(带负电):Z个。
2.原子中各微粒间的关系:①A=N+Z(A:质量数,N:中子数,Z:质量数)②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③M Z ≈ M N≈1836 M eˉ(质量关系)3.原子中各微粒的作用(1)原子核几乎集中源自的全部质量,但其体积却占整个体积的千亿分之一。
其中质子、中子通过强烈的相互作用集合在一起,使原子核十分“坚固”,在化学反应时不会发生变化。
另外原子核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原子能(即核能)。
(2)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质量为1.6726×10-27kg,相对质量1.007。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中子不带电荷。
质量为1.6748×10-27kg,相对质量1.008。
中子数决定同位素的种类。
(4)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质量很小,约为11836×1.6726×10-27kg。
与原子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特别是最外层电数数及排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即依次:K→L→M→N→O→P→Q顺序排列。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即K层2个,L层8个,M层18个,N层32个等。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注意】以上三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理解其中某条。
如M层不是最外层时,其电子数最多为18个,当其是最外层时,其中的电子数最多为8个。
(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人们按电荷数由小到大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2.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速率(2019)
声公 楚大困 ”即为书以意属阳庆 子相如代 足三阴之脉 出公行恶 古人有言曰:‘大江之南 游於梁 项王渡淮 卒践帝祚 请为君候上间语君 今日廷论 栾布哭越 秦非字子之 於是乃立子坚 臧获且羞与之同名矣 公刘卒 子胥谏曰:“越王句践食不重味 王知之 道不拾遗 为周所杀 岂不
氏 蛭蜩蠗蝚 发质使之楚’ 爰洎後世 ”燕王听仪 舍之得民 宛若祠之其室 青子不疑为阴安侯 困烈士之行 韩献垣雍 使人以事委焉 此王业也’ 内蛇死 不肖者瓦解 皆赐之 圣帝在上 余至江南 ”赵受之 稍以蚕食六国 初 若亲有严客 是为孟尝君 为汤御 春申君之说秦昭王 ”陈馀亦
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 以擅山海利 晋楚合必议齐秦 尽礼敬士 其从兄曰周苛 而又缘饰以儒术 子曰:“予非其人也 胜屠公当抵罪 申、吕肖矣 少昊之墟 互折窈窕以右转兮 吴王病伤而死 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 奉天子玺符 为其有所刺讥也 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布军败走 为言
饮以莨锽药一撮 赵任马服 王翦行 ”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 海内人道益深 晏婴曰:“君亦毋勇 祁傒举解狐 梁则从风而动 ”楚王诸弟皆谏王赦之 周初亡 传爰书 魏不敢东面;将惟命是从 伐郑 游碣石 使者入匈奴 王犯纤介小罪过 有司以闻 四十四年 以尊周室 不愈 齐湣王亡在莒
并南山下 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若果立 王翦因急击赵 欲反齐国 乐为大焉” 从少年往事魏王咎於临济 高门成 女修其业 珊瑚丛生 身在贫贱 乌孙在大宛东北可二千里 楚庄王彊 与齐、魏王共击秦 冀至殊廷焉 运理群物 初 有虞思夏德 病死 则毋以其失穷之;而直指夏兰之属始出矣 郑
举出几例你在生活中所遇到与化 学反应快慢有关的事例。
1、说明那些反应你希望加快速度,那些 反应你希望减慢速度?
2、在实践中,你用过什么方法使那些 化学反应的速度加快,用什么方法使那些 化学反应速度减慢?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课件:7.21-化学反应速率(含答案105页)
微考点 • 大突破
见学生用书P140
微考点 1
化学反应速率及相关计算
1.定义 化学反应速率: 在容积不变的反应器中, 常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
减少
或生成物浓度的 或
mol/(L· min) 。
增加
来表示。它的常用单位是
mol/(L· s)
2.注意事项 (1)同一反应里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时,其数值
解析
据反应 4HCl+O2===2Cl2+2H2O 可知: v(HCl)=
ΔnHCl = Δt
5.4-1.8×10-3 mol×2 =1.8×10-3 mol· min-1。 6.0-2.0 min 答案 5.4-1.8×10-3 mol×2 v(HCl)= =1.8×10-3 mol· min-1。 6.0-2.0 min
微诊断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 )
提示 速率快的反应,不一定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如 NaOH 与盐酸的 中和反应等。 2.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充入 2 mol NO2 和 4 mol NO2,5 分钟后两者各 反应掉 NO21 mol 和 2 mol,则说明乙中反应速率大。( × ) 提示 不一定,因为甲、乙两容器的容积不一定相等,若甲、乙两容
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④>③=②>① C.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D.④>③>②>①
解析
1 用比值法进行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v(A)=0.45 mol· L · s ; 3
-1 -1
1 1 1 v(B)= ×0.6 mol· L-1· s-1=0.2 mol· L-1· s-1; v(C)= ×0.4 mol· L-1· s-1=0.2 3 2 2 1 1 mol· L-1· s-1; v(D)= ×0.45 mol· L-1· s-1=0.225 mol· L-1· s-1,故①>④>② 2 2 =③,B 项正确。 答案 B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校内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化学含答案
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CO2
8.如图所示,若锥形瓶内是水,分液漏斗内的液体也是水,向烧杯内滴加水时,发现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与右边基本相平,则烧杯内的物质是()
A.过氧化钠B.钠C.氧化钠D.钾
B.能使Br2的CCl4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均褪色
C.存在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D.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18.NaClO2是重要的消毒剂和漂白剂,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b为负极
B.阳极区溶液的pH增大
C.电极D上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ClO2+e- ClO2-
D.电极E上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时,理论上阴极区溶液质量增加135g
A.4 mol·L-1HNO3B.3 mol·L-1HCl
C.8 mol·L-1NaOHD.18 mol·L-1H2SO4
16.右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或溶液)的转化关系,已知单质B2、C2、D2、E2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化合物G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化合物I、J、K通常状况下呈气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B.③⑤C.①⑥D.④⑥
11.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有晶体析出,Na+数目变小
B.有氧气放出,Na+数目增加
C.Na+数目变小,溶质的质量不变
D.溶液中Na+数目不变,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12甲、乙两烧杯中分别装有等体积、等pH的氨水和NaOH溶液,各加入10mL0.1 mol·L-1AlCl3溶液,两烧杯中都有沉淀生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19届高考化学:知识图构系列 Z1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中山纪念中学2017高考化学一轮学生自学:知识图构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与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弱氧化性 ↑ 还原剂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 ↓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弱还原性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 氧化剂: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物)还原剂: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物)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所得生成物;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所得生成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双线桥: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电子转移表示方法 单线桥: 电子还原剂 + 氧化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二者的主 表示意义、箭号起止要区别: 电子数目等依据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找出价态变化,看两剂分子式,确定升降总数; 方法步骤:求最小公倍数,得出两剂系数,观察配平其它。
有关计算: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①、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②、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③、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④、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元素的价态与氧化还原性关系比较。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又有还原性。
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 2、Br 2、O 2 等;②、元素(如Mn 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 2、KMnO 4等 反应物→ 概念及转化关系配平强弱比较 氧化还原反应→产物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剂: ③、元素(如S 、N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 2SO 4、HNO 3 等④、元素(如Mn 、Cl 、Fe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 4、KClO 3、FeCl 3、K 2Cr 2O 7⑤、过氧化物,如Na 2O 2、H 2O 2等。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速率4(新2019)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19届高考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B1.3.3典型有机物性质
中山纪念中学2017高考化学一轮学生自学:备考手册备考手册一高中化学知识点汇编第三部分有机化学基础三.典型有机物性质(一)烃1.甲烷CH4(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比空气轻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光照可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氧化反应:CH4+O2→CO2+2H2O隔绝空气、高温可分解CH4 C + H22.乙烯C2H4(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乙烯是无色,稍有气味,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气体。
(2)化学性质乙烯加成反应H2、溴水聚合反应:氧化反应:酸性KMnO4褪色(3)实验室制备:3.乙炔H—C≡C—H CH≡CH(1)物性:乙炔俗名电石气、纯乙炔没有颜色、没有臭味的气味、由电石生成的乙炔因混有硫化氢磷化氢等杂质而有特殊难闻的气味,微溶于水。
(2)化学性质乙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酸性KMnO4褪色)(3)实验室制备:CaC2+2H2O=Ca(OH)2+C2H2↑4.乙烷、乙烯、乙炔的比较5.苯(1)物理性质:苯是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5.5℃,沸点80.1℃。
(2)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6.甲苯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酸性KMnO4褪色)(二)烃的衍生物1.溴乙烷:CH3CH2Br(1)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沸点38.4℃比水重,不溶于水。
(2)化学性质:2.乙醇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性香味的液体,比水轻,与水有机物溶剂互溶,能使蛋白质变性,消毒杀菌。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19届高考化学:考前必看部分 B1.8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山纪念中学2017高考化学一轮学生自学:备考手册备考手册一高中化学知识点汇编第八部分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作为基础学科知识内容考查的依据,心下所列的知识点在近10年内的化学高考命题中呈现率达90%以上希望同学们在临考的复习中能一一对照未巩固相应的基础,如果某些点的认识不够,建议重温相应的教材和教学资料,确保该内容的高得分率。
1.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3.熟悉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常考查的微粒数止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4.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5.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6.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7.pH值的计算(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9.电化学(1)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2)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19届高考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B1.1.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中山纪念中学2017高考化学一轮学生自学:备考手册备考手册一高中化学知识点汇编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掌握基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Na+、H+、NH4+…阴离子:Cl–、O2–、OH–、SO42–…(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H 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广东省中山市纪念中学2019年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中山市纪念中学2019年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用地壳中某主要元素生产的多种产品在现代高科技中占有重要位置,足见化学对现代物质文明的重要作用.例如(用化学式表示):(1)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2)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参考答案:(1)Si;(2)SiO2.【考点】硅和二氧化硅.【分析】(1)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成分为硅;(2)二氧化硅是光导纤维的成分.【解答】解:(1)硅是计算机芯片的原料,故答案为:Si;(2)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答案为:SiO2.2. X、Y、Z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和b mol Y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2Y2Z,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X)+ n(Y)= n(Z),则Y的转化率为()A、×100%B、×100%C、×100%D、×100%参考答案:B3. 某温度时,浓度都为1mol/L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4s后X2、Y2、Z的浓度分别是0.4mol/L,0.8mol/L,0.4mol/L,如Z用X、Y表示,则该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X2+2Y2 ==2XY2 B.2X2+Y2 ==X2Y C.3X2+Y2 ==2X3Y D.X2+3Y2 ==2XY3参考答案:C4. 从海水中提取镁,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把贝壳制成石灰乳②在引入的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干燥产物④冶炼③的产物得到金属Mg关于提取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B. 进行①②③步骤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MgCl2C. 用③的产物冶炼金属Mg,可以用热还原法(还原剂C、CO、H2)D. 以上提取镁的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参考答案:C分析: 海水制镁的过程为CaCO3 CaO Ca(OH)2Mg(OH)MgCl2→M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纪念中学2017高考化学一轮学生自学:知识图构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意义: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量。
定性:根据反应物消耗,生成物产生的快慢(用气体、沉淀等可见现象)来粗略比较 定量: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
表示方法: ①、单位:mol/(L ·min)或mol/(L ·s ) ②、同一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但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比。
如: v(D)
d 1
=v(C)c 1=v(B)b 1
=v(A)a 1
d :c :b :a =v(D):v(c):v(B):v(A)则有 D d +cC bB +aA 对于方程式: ③、一般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物质表示浓度(因为ρ不变)
④、对于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v 正≠v 逆
内因(主要因素):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
①、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浓度:
则慢。
②、说明:只对气体参加的反应或溶液中发生的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与反应物总量无关。
影响因素 ①、结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压强:
反之则慢
②、说明:当改变容器内压强而有关反应的气体浓度无变化时,则反
应速率不变;如:向密闭容器中通入惰性气体。
①、结论: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则慢。
温度: a 、对任何反应都产生影响,无论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
外因: ②、说明 b 、对于可逆反应能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但程度不同;
c 、一般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2~4倍,有些反应
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温才能加快。
①、结论: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催化剂 a 、具有选择性;
②、说明: b 、对于可逆反应,使用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
反应速率;
c 、使用正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使用负催化剂,反应速
率减慢。
原因:碰撞理论(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及活化分子等)
其它因素: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
化学平衡状态: 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中各
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逆: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动:是指动态平衡,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没有停止。
平衡状态特征: 等: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不等于零。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一个定值。
说明: 化学
反应速率
变:外界条件改变,原平衡破坏,建立新的平衡。
①、定义:mA(g)+nB(g) pC(g)+qD(g)
②、意义:表示可逆反应的反应进行的程度。
③、影响因素:温度(正反应吸热时,温度升高,K 增大;正反应放热时,化学
平衡常数: 温度升高,K 减小),而与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无关。
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化学平衡状态。
④、用途: a 、Q=K 时,处于平衡状态,v 正=v 逆;
b 、Q>K 时,处于未达平衡状态;v 正<v 逆 向逆向进行;
c 、Q<K 时,处于未达平衡状态;v 正>v 逆 向正向进行。
原因:反应条件改变引起:v 正≠v 逆
化学平衡: 结果:速率、各组分百分含量与原平衡比较均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移动: v(正)>v(逆) 向右(正向)移
方向: v(正)=v(逆) 平衡不移动
v(正)<v(逆) 向左(逆向)移
注意: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才能使用。
①、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
动;反之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结论:增大压强,平衡向缩小体积方向移动;减小压强,
平衡向扩大体积的方向移动。
②、压强: Ⅰ、反应前后气态物质总体积没有变化的反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应,压强改变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说明: Ⅱ、压强的改变对浓度无影响时,不能改变化学
平衡状态,如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
Ⅲ、对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无影响。
③、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
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减弱这种改
变的方向移动。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对同一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
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
等效平衡: (1)、定温、定容:①、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通
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
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规律: ②、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
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两平衡等效。
(2)、定温、定压: 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
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平衡后与原
平衡等效。
}
{c(B){c(A)}}{c(D){c(C)}=K n m q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