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精选.)

合集下载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2. 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介绍;2.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3.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讲解;4. 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公式及计算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问题;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案例及练习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等比数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的概念。

2. 等比数列的概念介绍:讲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特点。

3.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利用PPT课件展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跟随步骤进行思考。

4.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讲解:讲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的运用。

5. 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出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知识点。

6. 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运用。

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掌握程度。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复习导入:复习等比数列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等比数列的特点。

2.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回顾:简要回顾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提醒学生注意公式的构成和运用。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能够找出等比数列的公比。

2. 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

3. 能够灵活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找出等比数列的公比。

2. 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计算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通过一道小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小题内容如下:已知等比数列的第一项为3,第四项为48,求这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 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等比数列是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相等的数列,这个比值称为公比。

公比用字母q表示。

例如,1, 2, 4, 8, 16, …就是一个等比数列,其公比为2。

3. 公式推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列中的每一项,发现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规律。

比如,设等比数列的第一项为a1,公比为q,第n项为an,数列前n项和为Sn,则Sn = a1 + a2 + a3 + … + an。

又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知,a2 = a1q,a3 =a2q,…,an = a(n-1)q。

带入Sn的表达式,得到Sn = a1 + a1q + a1q^2 + … + a1q^(n-1)。

将Sn乘以公比q得到qSn = a1q + a1q^2 + a1q^3 + … + a1q^n。

4. 公式应用:通过上一步的公式推导,让学生发现qSn = a1q + a1q^2 + a1q^3 + … + a1q^n可以与Sn相减得到一个简单的式子,即Sn(1-q) = a1 - a1q^n。

进一步化简得到Sn = (a1 - a1q^n) / (1 - q)。

5. 例题讲解:通过一道练习题讲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

例如,已知等比数列的第一项为2,公比为3,求前6项的和。

解:根据公式Sn = (a1 - a1q^n) / (1 - q),代入已知条件得到Sn = (2 - 2 x 3^6) / (1 - 3) = (2 - 1458) / (-2) = -728。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面的项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r,第n项为an,则等比数列可以表示为:a1,a1 * r,a1 *r^2,…,a1 * r^(n-1)。

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为:Sn = a1 * (1 - r^n) / (1 - r)。

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生应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求法。

二、教学重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三、教学内容:1. 回顾等比数列的概念和公差的定义。

2. 讲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推导过程。

3. 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复习等比数列的概念和公差的定义。

2. 讲解:介绍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 示例: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演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步骤。

4.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进行计算。

5. 总结:归纳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应用场景,如财务计算、增长预测等。

五、板书设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Sn = a1 * (1 - r^n) / (1 - r)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

通过示例和练习,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题。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概念和公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 能够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特点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数学归纳法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特点和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回答,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等比数列的概念、特点和前n项和公式的PPT课件。

2. 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等比数列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回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 讲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 案例分析: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进行解答。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特点和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掌握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在案例分析环节,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在课堂练习环节,布置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增加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增加一些拓展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等比数列概念和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能力。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一、教材分析《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在学生学习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

是进一步学习数列知识和解决一类求和问题的重要基础和有力工具。

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数列内容的新课程设计与时俱进,注重数学过程,渗透数学思想和拓展思维空间。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公式形成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认识上: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易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但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还应强调q=1的特殊情况。

能力上: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过程、激发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还应注意学生缺乏冷静、深刻,易片面、不严谨。

情感态度: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处理问题时创新和实践能力及思维的严谨性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能力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带来的自信和成功感,提到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通过分类讨论的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通过发散思维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灵活运用。

公式推导所使用的“错位相减法”是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蕴含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所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五、学法与教法学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3)能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特征;(2)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等方法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一项与一个常数(称为公比)的乘积。

2.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则该等比数列前n项和为:Sn = a1 (1 q^n) / (1 q)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等比数列的概念;(2)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2. 教学难点:(1)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推导;(2)公比q不等于1和等于1时的特殊情况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特征;2. 运用类比、推理等方法,让学生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3. 通过例题讲解、练习,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否有类似的公式。

2. 新课讲解:(1)介绍等比数列的概念;(2)引导学生观察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特征;(3)引导学生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4)讲解公比q不等于1和等于1时的特殊情况。

3. 例题讲解:(1)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简单问题;(2)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典型例题。

4. 课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2)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解答练习题。

《等比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精选10篇)

《等比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精选10篇)

《等比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精选10篇)因为an = a1q^(n-1)这次为您整理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精选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等比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等比数列前n项和》选自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是“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也是函数的延续,它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公式推导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等在各种数学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分期付款”等实际问题中也经常涉及到。

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二、学情分析在认知结构上已经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

在能力方面已经初步具备运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在情感态度上学习兴趣比较浓,表现欲较强,但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尚有待加强。

并且让学生在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推导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能够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错位相减法和分类讨论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重难点的确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这一章的重点,其中公式推导所使用的“错位相减法”是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蕴含了多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学生难以想到,因此本节课的难点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五、教学方法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为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引导、分析、类比、归纳,并通过严谨科学的解题思想和解题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灵活运用。

公式推导所使用的“错位相减法”是高中数学的数列求和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蕴涵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所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求解,师生合作,师生互动。

四、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1)等比数列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2)回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是用什么方法推导的。

2.情境导入: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之后,猪八戒回到他朝思暮想的高老庄,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从给高老爷做工的农民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规模不小的养殖场的老板。

可是上网和同门师兄一沟通,各个资产过亿,于是他也想扩大生产规模,办一个集养殖、加工为一体的高科技生产企业-----高老庄集团,可是资金不够,于是他想到了在海南搞房地产的大师兄。

猪八戒:猴哥,能不能帮帮我……孙悟空:No problem !我每天给你投资100万元, 连续一个月(30天),但有一个条件:第一天返还1元,第二天返还2元,第三天返还4元……后一天返还数为前一天的2倍.30天之后互不相欠。

猪八戒:第一天出1元入100万;第二天出2元入100万;第三天出4元入100万元;……哇,发了……(想:这猴子是不是又在耍我)让我们帮猪八戒算一算:八戒吸纳的资金为100×30=3000万元。

需返还悟空的钱数为S 30=1+2+22+23+……+229=?事实上,这是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那么怎样求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呢?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引入新课。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高中数学必修五其次章第3.3节的内容。

它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连续。

这局部内容授课时间2课时,本节课作为第一课时,重在讨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简洁应用,教学中注意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并充分提醒公式的构造特征和内在联系。

意在培育学生类比分析、分类争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数学思想。

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依据上述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问与技能: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把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洁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类比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学生从特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争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

3.情感与态度: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验探究的艰辛,体会胜利的喜悦,感受思维的奇异美、构造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洁应用。

难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

重难点确定的依据:从教材体系来看,它为后继学习供应了学问根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学问本身特点来看,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和等差数列的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可比性低,无法用类比的方法进展,它需要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能充分理解并融会贯穿;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学生的探究力量和用数学语言沟通的力量还有待提高。

四、教法学法分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争论,让学生在尝摸索索中不断地发觉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过程中获得自信念和胜利感。

强调学问的严谨性的同时重学问的形成过程,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从故事入手:传奇,波斯国王下令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创造者,创造者对国王说,在棋盘的第一格内放上一粒麦子,在其次格内放两粒麦子,第三格内放4粒,第四格内放8米,……按这样的规律放满64格棋盘格。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熟悉与数列知识相关的背景,如增长率、存款利息等问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抽象转化的能力以及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应用仪式。

教学重难点熟悉与数列知识相关的背景,如增长率、存款利息等问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抽象转化的能力以及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应用仪式。

教学过程【复习要求】熟悉与数列知识相关的背景,如增长率、存款利息等问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抽象转化的能力以及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应用仪式。

【方法规律】应用数列知识界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确定其数学模型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并确定其首项,公差或公比等基本元素,然后设计合理的计算方案,即数学建模是解答数列应用题的关键。

一、基础训练1、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20分钟__一次一个__为两个,经过3小时,这种细菌由1个可繁殖成A、511B、512C、1023D、10242、若一工厂的生产总值的月平均增长率为p,则年平均增长率为A、B、C、D、二、典型例题例1:某人每期期初到银行存入一定金额A,每期利率为p,到第n期共有本金nA,第一期的利息是nAp,第二期的`利息是n—1Ap……,第n期即最后一期的利息是Ap,问到第n期期末的本金和是多少?评析:此例来自一种常见的存款叫做零存整取。

存款的方式为每月的某日存入一定的金额,这是零存,一定时期到期,可以提出全部本金及利息,这是整取。

计算本利和就是本例所用的有穷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

用实际问题列出就是:本利和=每期存入的金额[存期+1/2存期存期+1利率]例2:某人从1999到20__年间,每年6月1日都到银行存入m元的一年定期储蓄,若每年利率q保持不变,且每年到期的存款本息均自动转为新的一年定期,到20__年6月1日,此人到银行不再存款,而是将所有存款的本息全部取回,则取回的金额是多少元?例3、某地区位于沙漠边缘,人与自然进行长期顽强的斗争,到1999年底全地区的绿化率已达到30%,从20__年开始,每年将出现以下的变化:原有沙漠面积的16%将栽上树,改造为绿洲,同时,原有绿洲面积的4%又被侵蚀,变为沙漠。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一、引言等比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数列形式之一,它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对于学生来说,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求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一环。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概念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2. 学会求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1.1 介绍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都相等。

1.2 解释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的任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都是相等的。

2. 求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2.1 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规律: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等比数列,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求解前n项和的方法。

2.2 引入通项公式:介绍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r^(n-1),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2.3 推导前n项和的公式:通过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与Sn*r进行相减,得到Sn(1-r) = a1(1-r^n)。

进一步化简得到Sn = a1 * (1-r^n) / (1-r)。

2.4 练习求解前n项和的例题:提供一些不同难度的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求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如利息的计算。

2. 理论讲解:简明扼要地介绍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3. 探索活动:让学生自主观察和总结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规律。

4. 引入通项公式:给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解释其含义和应用。

5. 推导前n项和的公式: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公式的推导过程。

6. 练习演练: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方法。

7.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前n项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金融利息计算、人口增长等。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篇一: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设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构造数列的意识及探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及公式应用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启发---探讨---建构教学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故事回放: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在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1个格子里放1千吨小麦,第2个格子里放2千吨,第3个格子里放3千吨,如此下去,第64个格子放64千吨小麦,请给我这些小麦?(二).师生互动,探究问题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小麦吗?引导学生写出小麦总数,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动手算起来,通过计算需要1+2+3+?+64=2080(千吨)结果出来后,国王认为西萨胃口太大,而国库空虚,还是提个简单的要求吧!西萨说:国王,我希望在第1个格子里放1颗麦粒,第2个格子里放2颗,第3个格子里放4颗,如此下去,每个格子放的麦粒数是前一格麦粒数的2倍,请给我这么多的麦粒数?问题2: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1?2?22?23?????263,同时告诉学生一个抽象的答案,如果按西萨的要求,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啊!它相当于全世界两千多年小麦产量的总和.问题3: 1,2,22,?,263是什么数列?有何特征?应归结为什么数学问题呢?探究一:1?2?22?23?????263,记为s64?1?2?22?23?????263??①式,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征,有何联系?(学生会发现,后一项都是前一项的2倍)探究二: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①式两边同乘以2则有2s64?2?22?23?????264??②式.比较①、②两式,你有什么发现?经过比较、研究,学生发现:①、②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把两式相减,相同的项就消去了,得到:s64?264?1 ,老师指出:这就是错位相减法,并要求学生纵观全过程。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

2. 通过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 能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性质。

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

3.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

4.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

3. 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回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能否也有类似的公式。

2. 等比数列的概念复习:回顾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性质。

3.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含义。

4. 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5. 公式验证与应用:利用多媒体展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公式。

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公式的应用。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等比数列概念和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过程,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

3. 练习题解答:收集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评估他们对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等比数列的极限: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极限值,为后续学习数列极限奠定基础。

(完整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优秀教案.docx

(完整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优秀教案.docx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数列》一章中,《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内容,从知识体系来看,它不仅是《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与《等比数列》的顺延,也是前面所学函数的延续,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而且还为后继深入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同时错位相减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求解一类混合数列前 n 项和的重要方法,因此,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蕴涵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错位相减等在数列求和问题中时常出现。

在实际问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

2.教材编排与课时安排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推导——强化公式应用(例题与练习)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启发、引导、分析、类比、归纳,并通过严谨科学的解题思想和解题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错位相减” )和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等比数列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复习回顾例题1:a n为等比数列,请完成下表除s n外的所有项a1a2a3a4⋯⋯q a n s n127⋯⋯11⋯⋯22241 3⋯⋯3答案如下:a1a2a3a4⋯⋯qa n s n133227⋯⋯33n11111⋯⋯11222232422n3111⋯⋯1133233n2(2)回等差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程,是用什么方法推的。

(二)、情境入:国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 .相国王要国象棋的明者 .个故事大家听?“ 在第一个格子里放上 1 麦粒,第二个格子里放上 2 麦粒,第三个格子里放上 4 麦粒,以此推 .每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的 2 倍.直到第 64 个格子 .我足的麦粒以上述要求 .” 就是国象棋明者向国王提出的要求。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符号表示数列的前n项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难点:理解和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相关知识点PPT。

学生准备:预习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复习等差数列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能否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2. 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等比数列的前几项和的特点,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归纳总结。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和发现,引导学生共同得出(3)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评价和指导,确认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3. 公式应用(1)教师给出几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例子,学生运用刚学的公式进行计算。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公式在计算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的运用方法。

4. 巩固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和解答疑问。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及运用方法。

五、课后作业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及其应用。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是否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数列?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将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拓展到其他类型的数列,如等差数列、多项式数列等。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课堂互动1. 教师设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3. 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游戏中的收获和不足,引导学生总结提高。

《等比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优秀10篇)

《等比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优秀10篇)

《等比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优秀10篇)教学程序设计篇一1、导言:本节课是由印度国王西拉谟与国际象棋发明家的故事引入的,发明者要国王在他的棋盘上的64格中的第1格放入1粒麦粒,第2格放入2粒麦粒,第3格放入4粒麦粒,第4格放入8粒麦粒……问应给发明家多少粒麦粒?这样引入课题有以下三点好处:(1)利用学生求知好奇心理,以一个小故事为切入点,便于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2)故事内容紧扣本节课教学内容的主题与重点。

(3)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明确知识的现实应用性。

2、讲授新课:本节课有两项主要内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难点。

依据如下:(1)从认知领域上讲,它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分类中,属于学生最高需求层次的掌握策略与方法的策略性知识。

(2)从学科知识上讲,推导属于学科逻辑中的“瓶颈”,突破这一“瓶颈”则后面的问题迎刃而解。

(3)从心理学上讲,学生对这项学习内容的“熟悉度”不高,原有知识薄弱,不易理解。

突破难点方法:(1)明确难点、分解难点,采用层层推导延伸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切入,浅化知识内容。

比如可以先求麦粒的总数,通过设问使学生得到麦粒的总数为,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上式的特点,发现上式中,每一项乘以2后都得它的后一项,即有,发现两式右边有62项相同,启发同学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等式左右同时乘以2,相减得和。

从而得知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关键也应是等式左右各项乘以公比q,两式相减去掉相同项,得求和公式,也掌握了这种常用的数列求和方法,错位相减法,说明这种方法的用途。

(2)值得一提的是公式的证明还有两种方法:方法二:由等比数列的定义得:运用连比定理后两种方法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自行完成。

这样学生从各种途径,用多种方法推导公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及公式。

2. 能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是常数。

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S_n = \frac{a_1(1-q^n)}{1-q}$,其中$a_1$是首项,$q$是公比。

3.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自主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概念和公式。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结合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安排1. 第1课时:介绍等比数列的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概念。

2. 第2课时:讲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公式。

3. 第3课时:通过典型例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第4课时:课堂小结,巩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知识点。

5. 第5课时:布置作业,加深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等比数列案例,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实际意义。

2. 数形结合:利用图表和图形展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和应用。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知识,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学习。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和公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结论。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

2. 引导学生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推导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3. 培养学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课件。

2. 等比数列相关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

1.2 提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如何计算?2. 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2.1 引导学生列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表达式。

2.2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2.3 展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 案例分析3.1 出示典型案例,让学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问题。

4. 巩固练习4.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计算。

4.2 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讲评。

5. 课堂小结5.2 强调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注意事项。

6. 课后作业6.1 布置课后习题,巩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计算。

6.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更多应用。

六、教学拓展6.1 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在数学中的应用,如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6.2 探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与其他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联系与区别。

七、实践环节7.1 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等比数列问题,并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

7.2 各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8.2 强调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
演算过程:Sn
=
a 1 1 −q n 1−q
=
a 1 −a 1 q n 1−q
=
−a 1 1−q
qn +
a1 1n = Aqn + B, 且 A + B = 0.
(公式三)
4
五、 小结:1、本节课解决了哪些问题? 2、 我们学到了哪些公式?怎样掌握这些公式?怎样应用 这些公式? 3、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哪种思想方法? 六、 作业:P59 − 4 − 1 七、 板书设计:
课题 公式一 公式二 公式三 小结 公式一推导 公式二推导 公式三推导 例1 例2 练习 作业
2 (3),任选一题来做。
授课教师:08 级数学 2 班 李兴林 2011 年 10 月 13 日
5
化简整理得
问题二: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na1 , (q 1), n Sn a ( 1 1 q ) 1 q , (q 1). (知三求一)
问题三:怎样利用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去解决数学问题?
例 1、 (回顾情景)
解:

有人曾说,如果将这些麦子铺在地面上,可将整个地球铺上 3cm 厚 的麦子。你们说国王能兑现他的承诺吗? 小组学习,课堂练习:
2 2 2 2 3 2 63 ?
这是一列等比数列, 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等比数列前 n 项和这一节内容。 (二) 新课探究 问题一:怎样推导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 推导过程: 设 an 是首项为a1 , 公比为 q 的等比数列,求其前 n 项和Sn . 解: S a a q a q2 a qn1 n 1 1 1 1 (1) (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设计

环节三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引入新课研究数列问题的思路:探究新知思考: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什么?答案:()11111 1.11n n n na q S a q a a q q qq =⎧⎪=-⎨-=≠⎪--⎩,,,知识应用例1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5cm ,取正方形ABCD 各边的中点,,,E F G H ,作第2个正方形EFGH ,然后再取正方形EFGH 各边的中点,,,I J K L ,作第3个正方形IJKL ,依此方法一直继续下去.(1)求从正方形ABCD 开始,连续10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2)如果这个作图过程可以一直继续下去,那么所有这些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将无限趋近于多少?追问1:如何求每个正方形的面积? 答案:需要知道每个正方形的边长. 追问2: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观察图形,列举第1个正方形边长5cm ;第2;第3个正方形边长5cm 2;第4;……设第k 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第1k +.得到结论:设这10个正方形的边长构成数列{}n a ,则数列{}n a 是以5公比的等比数列.追问3:每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第1个正方形面积225=25cm ;第2个正方形面积2225=cm 2⎝⎭;第3个正方形面积22525=cm 24⎛⎫ ⎪⎝⎭;第4个正方形面积2225=cm 8⎝⎭;……设第k 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a ,则第1k +个正方形的边长为2=222a ⨯.得到结论:设这10个正方形的面积构成数列{}n b ,则数列{}n b 是以25为首项,1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追问4:怎么求连续10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答案:这10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即为等比数列{}n b 的前10项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有两种,根据题意我们选择第一种.具体计算一下:设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b ,后继各正方形的面积依次为23,,,n b b b ,则125b =,由于第1k +个正方形的顶点分别是第k 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所以112k k b b +=.因此{}n b 是以25为首项,1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设{}n b 的前n 项和为n S .则101010125121255755011251212S ⎡⎤⎛⎫⨯-⎢⎥⎪⎡⎤⎝⎭⎢⎥⎛⎫⎣⎦==⨯-=⎢⎥ ⎪⎝⎭⎢⎥⎣⎦-. 所以前10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225575cm 512. (2)如果这个作图过程可以一直继续下去,那么所有这些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将无限趋近于多少?追问1:当n 无限增大时,所有这些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如何表示?答案:12512112n n S ⎡⎤⎛⎫⨯-⎢⎥⎪⎝⎭⎢⎥⎣⎦=-. 追问2:n S 的变化与什么量有关? 答案:n S 的变化与n 有关.随着n 的无限增大,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12n ⎛⎫ ⎪⎝⎭将无限趋近于0,112n⎛⎫- ⎪⎝⎭无限趋近于1.当n 无限增大时,n S 无限趋近于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123n b b b b +++++.而1251215011212n nn S ⎡⎤⎛⎫⨯-⎢⎥ ⎪⎡⎤⎝⎭⎢⎥⎛⎫⎣⎦==⨯-⎢⎥ ⎪⎝⎭⎢⎥⎣⎦-,随着n 的无限增大,12n ⎛⎫ ⎪⎝⎭将无限趋近于0,n S 将无限趋近于50.所以,所有这些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将无限趋近于50.这里用到了极限的思想,极限指的是在一定的变化过程中,总体逐渐稳定的一种变化趋势以及趋向的值.极限思想是近代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我们要体会应用极限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2 去年某地产生的生活垃圾为20万吨,其中14万吨垃圾以填埋方式处理,6万吨垃圾以环保方式处理.预计每年生活垃圾的总量递增5%,同时,通过环保方式处理的垃圾量每年增加1.5万吨.为了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预算,请你测算一下从今年起5年内通过填埋方式处理的垃圾总量(精确到0.1万吨).追问1:每年生活垃圾的总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去年:20万吨第一年:()20205%2015%+⨯=+万吨;第二年:()()()22015%2015%5%2015%+++⨯=+⎡⎤⎣⎦万吨;第三年:()()()2232015%2015%5%2015%⎡⎤+++⨯=+⎣⎦万吨;第四年:()()()3342015%2015%5%2015%⎡⎤+++⨯=+⎣⎦万吨;……因此,从今年起每年生活垃圾的总量构成首项为()2015%+,公比为15%+的等比数列. 追问2:每年以环保方式处理的垃圾量有什么关系? 去年:6万吨第一年:6 1.5+万吨;第二年:(6 1.5)1 1.56 1.52+⨯+=+⨯万吨; 第三年:()6 1.52 1.56 1.53+⨯+=+⨯万吨; 第四年:()6 1.53 1.56 1.54+⨯+=+⨯万吨; ……因此从今年起每年以环保方式处理的垃圾量构成首项为6 1.5+,公差为1.5的等差数列. 经分析我们知道,每年生活垃圾的总量构成数列()2015%nn a =+.每年以环保方式处理的垃圾量构成数列6 1.5n b n =+.追问3:怎样表示每年通过填埋方式处理的垃圾总量?可以用n n a b -表示.解:设从今年起每年生活垃圾的总量(单位:万吨)构成数列{}n a ,每年以环保方式处理的垃圾量(单位:万吨)构成数列{}n b ,n 年内通过填埋方式处理的垃圾总量为n S (单位:万吨),则()2015%nn a =+,6 1.5n b n =+,()()()1122n n n S a b a b a b =-+-++-()()()()()()()12122220 1.0520 1.0520 1.057.596 1.520 1.051 1.057.56 1.51 1.052327420 1.05420.44n n n n n a a a b b b n nn n n =+++-+++=⨯+⨯++⨯-++++⨯⨯-=-++-=⨯---当5n =时,563.5S ≈.所以从今年起5年内,通过填埋方式处理的垃圾总量约为63.5万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环保,环保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中我们需要节约资源,绿色环保和垃圾分类,通过计算我们了解到每年生产生活产生的垃圾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处理垃圾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比数列前n 项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构造数列的意识及探究、分析与问题的能力,体会公式探究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磨炼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奇异性、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特点及公式应用。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方法、公式的应用条件。

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启发---探讨---建构教学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简单复习
等比数列的定义
等比数列的公式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印度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西萨,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2颗麦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4颗麦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8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都是前一个格子里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

” 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的上述要求吗?
(三)师生互动,探究问题
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同时告诉学生一个抽象的答案,如果按西萨的要求,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啊!它相当于全世界两千多年小麦产量的总和. 问题2:是什么数列?有何特征?应归结为什么数学问题
)0(1≠=+q q a a n n 1
1-=n n q a a
呢?
探究一:,记为①式,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征,有何联系?(学生会发现,后一项都是前一项的2倍)探究二: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①式两边同
乘以2则有②式.比较①、②两式,你有什么发现?
经过比较、研究,学生发现:①、②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把两式相减,相
同的项就消去了,得到:,指出:这就是错位相减法,并要求学生纵观全过程。

思考:为什么①式两边要同乘以2呢?
(四)类比联系,解决问题
探究三:如何将结论一般化,设等比数列{},首项为,公比为q,如何求前n项和为?
探究四:在导过程中,由,得到
对不对?
探究五: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何把用表示出来?(引导学生得出公式的另一形式)
探究六:简单提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另俩种方法。

提取公比法和和比定理法,增强学生的思维和知识能力
(五)例题讲解,形成技能
六、总结归纳,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回顾公式、推导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然后老师再从知识点及数学思想方法两方面总结。

七、故事结束,首尾呼应
最后我们回到故事中的问题,西萨的第二个要求需要大约7380亿吨小麦,比第一个要求更加苛刻,显然国王兑现不了他的承诺。

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国王吗?让西萨自己去数他要的麦粒,事实上,假如他一秒钟数一粒,数完这些麦粒所需时间约是5800亿年。

八、课后作业
必做题: 练习1,2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