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课程设计报告)( 08065047 汪国志 )(重言式判别)

合集下载

特殊行波传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特殊行波传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2011级本科生毕业设计课题指导老师: 汪志成 日期: 年 月 日 拟选报同学登记:课题名称 特殊行波传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所需 人数 2课题设计要求 1、介绍C 型行波测距法原理;2、分析行波频谱;3、设计特殊行波传感器,要求适用于牵引网故障测距;4、设计信号调理电路,滤除干扰信号。

课题内容本课题在调研国内外行波测距技术的基础上,熟悉C 型行波测距法的原理,在现有实验装置条件下,对测试数据进行频谱分析,获取干扰信号的频谱,提出滤波器的设计参数,采用切比雪夫滤波器的结构设计有针对性的滤波器,滤除干扰信号,获取干净的行波信号,以便于精确的行波测距定位。

评分 标准毕业设计按照课题内容的完成情况评分:1分解课题设计要求,收集、阅读和整理相关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20%)2.掌握C 型行波测距法基本原理;(10%)3.掌握频谱分析方法;(10%)4.根据设计要求,研制特殊行波信号传感器;(30%)5.实现设计要求的每一个功能,完成特殊行波信号传感器的设计。

(30%)5.3 特殊的故障行波信号传感器行波信号传感器是各种行波法定位的关键技术,它的设计要求是:第一是安全,应和高电压可靠地隔离,须特别注意接地技术。

第二高频响应应在几MHz 以上,这是由瞬态行波特征所决定的。

第三输出信号应该是低电压、小电流的,这是因为后接设备为弱电类型。

特殊的故障行波信号传感器如图6所示图6 行波信号传感器圈原理它类似一个电流互感器,安置在图4中高压脉冲发生器端。

由于电感可以很小,分布电容也很小,它的高频响应可以很高。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只要行波强脉冲电流所产生的变化磁场的磁力线穿过线圈中间,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u c(2)2c c c nA d dB di u nA dt dt r dtμφπ===⋅ 式中,φ——磁通量;Β——磁感应强度;μ——磁导率;n ——线圈框数;A c ——线圈截面积;r ——线圈与馈线距离;i ——行波信号拾取线电流。

京江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京江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京江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如XX原理、XX概念等,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

3.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形成对学科知识的整体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

2.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学会倾听、表达、沟通、协作。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旨在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学科基础,为后续学习提供支撑。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但部分知识点掌握不牢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查漏补缺。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知识运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课程基本概念与原理:详细介绍XX原理、XX概念等,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

- 教材章节:第一章至第三章2. 我国相关领域发展概况:阐述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升学生的国家意识。

- 教材章节:第四章3. 知识体系构建:梳理课程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对学科知识的整体认识。

- 教材章节:第五章4. 实践与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六章5. 创新思维与探究: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 教材章节:第七章6.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等教育,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锯齿波

锯齿波

武汉大学微机课设终期报告电气工程学院2008302540020/0801/刘长宝Chanbo Lau一.课题内容及要求:1.内容:编程利用0832芯片产生锯齿波和正弦波,并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

2.要求:试验中产生的锯齿波的最大频率约为多少,与什么有关,要使所产生的频率尽量高,编写程序时应注意什么? 线路图:B 1B 8V refGND V out ENB VccILE D0-D7WR1CSAGNDDAC0832DGND WR2VrefXFER Iout1Iout2Rfb IOWDCVout+5VD0—D7:00H-FFH二.课题具体分析1.锯齿波设计流程及思想:正向锯齿波的规律是电压从最小值逐渐上升,上升到最大值时立即跳变到最小值如此往复。

通过DAC0832进行D/A 转换,再通过运放进行波形调整,最后输出波形接在示波器上显示。

START MOV AL,00H OUT DX,ALMOV CX,1INC ALCMP AL,0FFHOUT 输入未达到0FFH时输入已达到0FFH时2.正弦波设计流程图及思想:正弦波的实现是比较麻烦的。

它的实现过程是通过定义一些数据,然后执行时直接输出定义的数据就可以了。

然而为了实现特定的频率,我们发现,可以将总时间除了总步数,根据每步执行时间,算出延时时间,最终达到要求,然后建一个表通过查表来进行输出,这样主要工作任务就落到了建表的过程中。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查表所耗费的时钟周期相同,这样输出的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就相等了,输出的波形行将更趋于完美。

我们必须先通过DAC0832进行DA转换,再通过运放进行波形调整,最后输出波形接在示波器上显示。

线路图不变。

START将函数表的偏移地址送入BXMOV AL,[BX]OUT DX,ALINC AHMOV CX,20若偏移地址小于255CMP AH,255OUT三.课题分析结果由以上流程图可以编出程序如下:1.产生锯齿波程序:CODES SEGMENTASSUME CS:CODESORG 1200HSTART:DAC0832 EQU 8000HMOV AX,DATASMOV DS,AXMOV DX,DAC0832MOV AL,00HNEXT: OUT DX,ALINC ALMOV CX,1DELAY: LOOP DELAYCMP AL,0FFHJNA NEXTCODES ENDSEND START波形:2.产生正弦波形的程序:CODES SEGMENTASSUME CS:CODESORG 1200H ;初始地址至少从1200h开始START:DAC0832 EQU 8000H ;定义D/A端口地址MOV BX,OFFSET TAB ;取变量TAB的首地址MOV DX,DAC0832NEXT:MOV AL,[BX]OUT DX,ALINC AHMOV CX,20DELAY: LOOP DELAYCMP AH,255JL NEXTRETTAB:DB 80H,83H,86H,89H,8DH,90H,93H,96HDB 99H,9CH,9FH,0A2H,0A5H,0A8H,0ABH,0AEHDB 0B1H,0B4H,0B7H,0BAH,0BCH,0BFH,0C2H,0C5HDB 0C7H,0CAH,0CCH,0CFH,0D1H,0D4H,0D6H,0D8HDB 0DAH,0DDH,0DFH,0E1H,0E3H,0E5H,0E7H,0E9HDB 0EAH,0ECH,0EEH,0EFH,0F1H,0F2H,0F4H,0F5HDB 0F6H,0F7H,0F8H,0F9H,0FAH,0FBH,0FCH,0FDHDB 0FDH,0FEH,0FFH,0FFH,0FFH,0FFH,0FFH,0FFHDB 0FFH,0FFH,0FFH,0FFH,0FFH,0FFH,0FEH,0FDHDB 0FDH,0FCH,0FBH,0FAH,0F9H,0F8H,0F7H,0F6HDB 0F5H,0F4H,0F2H,0F1H,0EFH,0EEH,0ECH,0EAHDB 0E9H,0E7H,0E5H,0E3H,0E1H,0DEH,0DDH,0DAHDB 0D8H,0D6H,0D4H,0D1H,0CFH,0CCH,0CAH,0C7HDB 0C5H,0C2H,0BFH,0BCH,0BAH,0B7H,0B4H,0B1HDB 0AEH,0ABH,0A8H,0A5H,0A2H,9FH,9CH,99HDB 96H, 93H, 90H, 8DH, 89H, 86H, 83H, 80HDB 80H, 7CH, 79H, 78H, 72H, 6FH, 6CH, 69HDB 66H, 63H, 60H, 5DH, 5AH, 57H, 55H, 51HDB 4EH, 4CH, 48H, 45H, 43H, 40H, 3DH, 3AHDB 38H, 35H, 33H, 30H, 2EH, 2BH, 29H, 27HDB 25H, 22H, 20H, 1EH, 1CH, 1AH, 18H, 16HDB 15H, 13H, 11H, 10H, 0EH, 0DH, 0BH, 0AHDB 09H, 08H, 07H, 06H, 05H, 04H, 03H, 02HDB 02H, 01H, 00H, 00H, 00H, 00H, 00H, 00HDB 00H, 00H, 00H, 00H, 00H, 00H, 01H, 02HDB 02H, 03H, 04H, 05H, 06H, 07H, 08H, 09HDB 0AH, 0BH, 0DH, 0EH, 10H, 11H, 13H, 15H DB 16H, 18H, 1AH, 1CH, 1EH, 20H, 22H, 25H DB 27H, 29H, 2BH, 2EH, 30H, 33H, 35H, 38H DB 3AH, 3DH, 40H, 43H, 45H, 48H, 4CH, 4EH DB 51H, 55H, 57H, 5AH, 5DH, 60H, 63H, 66H DB 69H, 6CH, 6FH, 72H, 76H, 79H, 7CH, 80H CODES ENDS波形:四.调试心得及总结此次报告的研究过程,我们小组主要是以《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冯博琴吴宁主编)为参考依据,另外还借助网络获得相关资料。

几何直观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几何直观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几何直观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张艳霞,汪忠志(安徽工业大学数理学院,马鞍山安徽243002)摘 要:几何直观教学法借助几何图形的形象关系产生对数量关系的直接感知。

在高等数学概念引入、定理理解等方面教学中,应用几何直观教学法能使教与学变得形象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和数学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高等数学;几何直观教学法;数学思维;数学素养中图分类号:G642.41;O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9247(2008)02 0137 02The Application of Geometric Intuitionist Way in Advanced Mathematics T eachin gZHAN G Yan xia,W A NG Zhong zhi(School of M athematics &Physics,AH UT ,Maanshan 243002,Anhui,China)A bstract:Geometr ic intuitionist teaching method is a kind of direct perceptual know ledge by means of the quantity re sulting from the imag es of geo metric fig ures.In the teaching of advanced mathematics,the application of geometr ic intui tio nist method of the introduction of concept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o rem can mak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vivid,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s in lear ning ,and cultivate their intuitionist thinking to promote their mathematical quality. Key w ords:advanced mathem atics ;geom etric intuitionist teac hing m ethod;m athematics thinking;m athem atics quality长期以来,很多美好的数学思想及应用常依赖高度复杂的理论证明,这种证明对职业数学工作来说是基本的,但对理工科学生而言,就会使数学变得枯燥、乏味,更谈不上用数学思维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课程大纲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课程大纲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课程大纲课程代码CV443课程名称中文名:基坑工程课程设计英文名:Design Course for Excavation 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课修读类别必修学分 2 学时32 开课学期第7学期开课单位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方向先修课程基坑工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课程组自编讲义, 基坑工程, 未出版.2.熊智彪,建筑基坑支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3.刘国彬,王卫东主编,基坑工程手册(第2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4.王卫东,王建华,深基坑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设计、分析与实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5.郑刚,焦莹编. 深基坑支护设计理论及工程应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6.胡明亮,刘刚,张小平,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施工实例图集,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6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8.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G/T J08-61-2010)一课程简介《基坑工程课程设计》是《基坑工程(A类)》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实践的专业综合训练选修课。

主要任务是:通过介绍基坑工程实践的设计要求、分析软件、选型原则与具体设计方法,通过完成具体设计任务,使学生充分掌握基坑工程设计方法,熟悉分析计算、设计制图和说明等流程要求及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类知识与手段解决复杂岩土工程与地下结构问题的基本能力,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调与组织实施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及比重如下:序号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内容支撑比重1 毕业要求2.3 具有应用图纸、图表和文字描述表达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能力。

30%2 毕业要求9.1 在解决土木工程复杂问题时,具有良好的个人执行力;30%3 毕业要求9.2 作为团队一员或项目负责人,能够针对复杂土木工程问题,具有分解、计划和组织实施的能力。

课程设计论证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论证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论证报告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XX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知识目标:(1)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熟悉XX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XX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XX学科的基本实验技能。

(3)能够运用XX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应用实践。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部分: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1)XX学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XX学科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第二部分:XX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1)XX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2)XX技能的训练和实践。

3.第三部分:XX学科的应用实践。

(1)XX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2)XX学科技术的产业化及其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XX学科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003)(课程设计报告)(10065012)(舒焕)

(003)(课程设计报告)(10065012)(舒焕)

表达式类型的实现一目的熟练掌握《数据结构》课程的相关知识,完成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设计题目,熟练使用c/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并且规范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巩固《数据结构》里的字符串,树等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现实复杂问题的分析建模和解决方法,提高利用计算机分析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需求分析1、功能1、将前缀表达式输入到字符串数组中,并且存储到二叉树中。

2、将二叉树中的表达式以中缀的表达式形式输出,有必要的地方加()。

3、对存储前缀表达式的字符串数组进行查询,有未知变量的进行赋值,并且赋值完后存储到该字符串数组中。

并且更新二叉树里的数据。

4、对已经赋值完了的二叉树进行求值。

2、输入输入的形式以字符串的形式输入到字符串数组中,并且输入的数字字符都是个位数的运算,不能执行十位以上的运算。

可以输入未知变量,如a,b,c,当对未知变量赋值时,未知变量可以是十位以上的数字,但在运算过程中,结果不得超过256,也就是asc码的范围。

例如输入0;a;-91;+a*b5;+-9/62-ab4。

3、输出该程序的输出分为两步,第一步:将前缀表达式转化为中缀表达式,存储到字符串数组中,并输出;第二步:输出表达式测试的结果,并判断是否正确。

对上面的输入,正确的输出应该为0;a;9-1;a+b*5;9-6/2*(a-b)+4;三概要设计1、变量定义宏定义的有,MAXSTR,表示表达式的长度最大限度。

全局变量定义,char 类型的str[MAXSTR],用来存储前缀表达式;char 类型的str1[MAXSTR],用来存储中缀表达式,并且有必要加括号的时候也包含括号;结构体类型的树和全局变量树指针T,具体定义如下:typedef struct BitNode{unsigned char data;int status;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BitNode,*BitTree;Int 类型的overflow,表示当数据大于256时,溢出,不能用符号的asc码表示,需要做一定的处理,int 类型的m,用来存储溢出时是256的多少倍。

国航课程设计

国航课程设计

国际航运管理课程设计我国进口矿石水路运输系统最佳船型论证组员:前言 (1)1 资料收集与分析 (2)1.1航线上港口备选资料 (2)1.2 航线上货流分析 (3)1.3 航线上现有船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3)2 船型方案的设计 (4)2.1 拟定可行的备选方案 (4)2.2营运经济参数 (5)3 各方案营运工作指标的计算 (6)3.1 船舶营运速度(服务速度)Vs与空航压载速度Vb的计算 (6)3.2 往返航次时间tr的计算 (6)3.3 单船年运量Q与所需船舶数m的计算 (8)4 财务成果指标计算 (9)4.1 平均年度费用(AAC)的计算 (9)4.2 年度收益A的计算 (9)5 投资效果指标的计算 (10)6 最佳船型的选择 (12)7灵敏度分析 (12)8 结语 (14)参考文献 (15)在世界经贸稳步发展的背景下,国际干散货海运量从80年代以来总体上可以说是持续增长。

从2003年开始的几年是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表现最为强劲的几年,以中国进口铁矿石和日本进口煤炭为核心的需求空前高涨,历史罕见的压港和低增长的新交船使运力供应高度紧张。

因此,需要投入船舶增加澳大利亚至中国的铁矿石运力,这样就面临着如何选择最佳船型,在满足市场需求和条件限制的基础上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社会需求与经济效益是船型发展的源动力,目前船舶经济性日益受到国内造船界的重视.最佳船型的设计,不再限于最优的线形、最有效的船体结构和最先进的设备,而高效能、低成本、高利润与设备可靠性往往为人们所关注。

可以说,在保证航行安全与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营运最经济的船型就是最佳船型。

本文以目前存在的船型作为船型选择的基础,形成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30种备选方案,并对各方案经济指标进行测算评估,选出最佳方案,最后对各方案进行风险评估,即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对方案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

本小组分工如下:3人共同完全资料的收集与整合,由吴世波完成方案的设计,任文兵完成指标的测算、评价,沈世骏完成风险评估,三人共同做出总结。

重言式判别课程设计报告

重言式判别课程设计报告

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课程设计报告2016~2017学年第1学期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题目名称重言式的判别学生姓名王芳学号1404011018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4级1班指导教师李红何立新2016年9月一、题目【问题描述】一个逻辑表达式如果对于其变元的任一种取值都为真,则称为重言式;反之,如果对于其变元的任一种取值都为假,则称为矛盾式;然而,更多的情况下,既非重言式,也非矛盾式。

试写一个程序,通过真值表判别一个逻辑表达式属于上述哪一类。

【基本要求】(1) 逻辑表达式从终端输入,长度不超过一行。

逻辑运算符包括"|","&" 和"~",分别表示或、与和非,运算优先程度递增,但可由括号改变,即括号内的运算优先。

逻辑变元为大写字母。

表达式中任何地方都可以含有多个空格符。

(2) 若是重言式或矛盾式,可以只显示"True forever",或"False forever",否则显示"Satisfactible" 以及变量名序列,与用户交互。

若用户对表达式中变元取定一组值,程序就求出并显示逻辑表达式的值。

【测试数据】(1) (A|~A)&(B|~B)(2) (A&~A)&C(3) A|B|C|D|E|~A(4) A&B&C&~B(5) (A|B)&(A|~B)(6) A&~B|~A&B;O ,0;0,1;1,0;1,1 。

二、问题分析1、一个逻辑表达式如果对于其变元的任一种取值均为真,则称为重言式;反之,如果对于其变元的任一种取值都为假,则称为矛盾式,若对于其变元的任一种取值既有真,又有假,则称其为可满足式。

写一个程序通过真值表判别一个逻辑表达式属于上述哪一类。

基本要求如下:1)逻辑表达式从终端输入,长度不超过一行。

图的边割的矩阵判别法

图的边割的矩阵判别法

图的边割的矩阵判别法
龙昌满;汪定国
【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2)007
【摘要】对以往文献给出的割边的关联矩阵判别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照代宏霞文章<图的割点的矩阵判别的推广>中给出的图G-S的关联矩阵的定义,不能处理某些特殊的图,因此对图G-S的关联矩阵给出新定义,并将上述文献的结论进行了推广,进而得到无向图、有向图的边割的矩阵判别法.
【总页数】6页(P133-138)
【作者】龙昌满;汪定国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0047;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00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157.5
【相关文献】
1.Hamilton图的矩阵变换判别法 [J], 杨雅琴;王达
2.符号函数矩阵判别法在水盐相图计算机成图中的应用Ⅱ.复杂三元水盐体系的
W1-W2和m1-m2及X1-X2相图 [J], 唐明林;胡家文;汪蓉;殷辉安
3.图的连通性的矩阵判别法及计算机实现 [J], 朱广萍
4.两图同谱的邻接矩阵迹判别法 [J], 刘伏保
5.符号函数矩阵判别法在水盐相图计算机成图中的应用Ⅰ.NaCl-KCl-H_2O型W_1-W_2,X_1-X_2和m_1-m_2相图 [J], 汪蓉;胡家文;唐明林;殷辉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设计课程报告(精)

设计课程报告(精)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基于Matlab仿真的《自动控制原理》的课程设计之第二十课题学生姓名:张春艳学生学号: 0908220147系别: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届别: 2014 届指导教师:杨国诗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制2013年4月基于MATLAB 仿真的《自动原理课程》课程设计之第二十课题学生:张春艳 指导教师:杨国诗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自动化专业(09级对口)1设计课题与设计要求 1.1设计课题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5(2500)(+=s s s G ,(1)试用频率法分析未校正前系统的特性(V K ,c ω,γ); (2)使用频率法证明采用PI 环节校正后相位裕度︒≥45γ。

图1 系统方框图1.2设计要求(1)正确理解题目所涉及的内容,根据所给传递函数画出系统方框图。

(2)计算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静态误差系数V K 、截止频率c ω、相位裕度γ的值。

(3)在MATLAB 中使用命令语句验证静态误差系数与据算值是否相符,并用 MATLAB 画出Bode 图证明所计算的截止频率与相位裕度是否正确。

(4)使用PI 环节对系统进行校正。

(5)利用MATLAB 画出Bode 图验证相位裕度是否满足45≥λ°的要求。

(6)对上述任务写出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必须写清楚分析的过程,附MATLAB 源程序。

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分析设计要求,说明校正的设计思路(PI 校正)。

2设计目的(1)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对不同的系统选用不同的校正方式,以保证得到最佳的系统。

(3)理解相位裕度、静态误差系数、截至频率等参数的含义。

(4)学习MATLAB 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会利用MATLAB 提供的函数求出所需要得到的实验结果。

(5)从总体上把握对系统进行校正的思路,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

课程设计分析报告式样

课程设计分析报告式样

3.2 机架有限元分析本章分析计算中,均承受在设备设计最大轧制力下进展计算〔最大轧制力为 30000kN 〕,所得应力均为公称轧制力下的数值。

由于轧机零部件的安全系数较大,上述全部零件变形均在弹性范围内,所以可依据材料的许用应力和安全系 数,依据线性关系,求得在许用范围内该零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轧制力,即P[σi ,ma ]x[ ][P ]= σi ,max(3-17)式中P——公称轧制力[σ ]——该零件许用应力值iσi ,maxP ——公称轧制力下该零件的最大应力值 ——许用应力下该零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轧制力i ,m a x又由[σ ]= σbini(3-18)式中 σ ——该零件强度极限bin ——该零件安全系数i因此,由式(3-17)、式(3-18)可得在许用应力范围内该零件所能承受的最大 轧制 P 为σ bi[P ](3-19)i ,max n ⋅σ ii ,max最终取各零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轧制力中的最小值作为整个设备所允许的最 大轧制力,即Pmax= min (Pi ,max, Pj ,max, )(3-20)轧机的最大轧制力为 30000kN ,对于一片机架,其载荷按总载荷的一半15000kN 进展计算。

iP =3.2.1模型的建立依据构造及载荷对称性,取机架四分之一作为分析模型,模型中窗口内圆角半径分别为225mm〔方案1〕和180mm〔方案2〕,圆弧导圆为R40mm, 圆滑过渡,压下螺母孔台阶处导圆为R30mm,详见以下各模型。

3.2.2边界条件及载荷模型见图3-2,载荷作用在机架上横梁压下螺孔台阶处和下横梁窗口内外表上,图3-3、图3-4 为压下螺孔台阶和窗口内角过渡圆弧单元划分,为15000KN 压力的1/4,边界条件见图3-5,在机架四分之一对称面上建立对称约束,这里只给出方案1 边界载荷图,方案2 略。

图3-2 轧机有限元模型图3-3 压下螺孔单元划分图3-4 机架窗口内圆角单元划分图3-5 边界载荷3.2.3有限元结果分析方案1 中机架受载荷作用时,其铅垂方向变形趋势如图3-6,最大Y 向位移值为0.984mm;其水平方向变形趋势如图3-7,单侧立柱最大X 向位移值为0.397mm。

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约瑟夫环)胡存夫

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约瑟夫环)胡存夫

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约瑟夫环)胡存夫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名称:C语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约瑟夫环院(系):计算机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3410301 学号:2021040103023 姓名:胡存夫指导教师:丁一军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目录1 课程设计介绍 ........................................................................... ................................. 1 1.1 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 ................. 1 1.2 系统需求 ........................................................................... ..................................... 1 2 课程设计原理 ........................................................................... ................................. 3 2.1 课设题目粗略分析 ........................................................................... ..................... 3 2.2.1 功能模块图 ........................................................................... .......................... 5 2.2.2 流程图分析 ........................................................................... .......................... 5 3 调试与分析 ........................................................................... ................................... 10 3.1 调试过程 ........................................................................... ................................... 10 参考文献 ........................................................................... (16)附录(关键部分程序清单) ......................................................................... (16)I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1 课程设计介绍1.1 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程序,实现算术表达式求值,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问题描述约瑟夫环问题的一种描述是:编号为1,2,…,n的n个人按顺时针方向围坐一圈,每人持有一个密码(正整数)。

中卡三轴载货车制动系统的匹配设计

中卡三轴载货车制动系统的匹配设计

第30卷增刊 2007年12月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URNAL OF HEF EI UNIV ERSI TY O F TECHNOLO GYVol.30Sup Dec.2007 收稿日期22作者简介汪知望(5),男,安徽岳西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中卡三轴载货车制动系统的匹配设计汪知望, 钱友军, 郭春雷(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22)摘 要:初步建立了中卡三轴(6×2)载货汽车的制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参照相关法规及国家标准的要求,对其制动系统的主要参数及制动器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在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上对车辆的制动性能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该制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制动过程中制动力的分配,整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是合理的,可为其他中卡车型制动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制动系统;力学模型;匹配设计中图分类号:U463.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5060(2007)(Sup)20016204The ma tch design of bra king system f or a tr iaxi a l mid 2sized 2tr uckWAN G Zhi 2wa ng , Q IAN Y ou 2j un , GUO Chun 2lei(C o mmercial Vehicl e Research Insti t ute ,Anhui J ianghuai Auto m o bi le Co.,L t d ,Hefei 230022,Chi na )Abstract :The paper ba sically est abli shes t he bra ki ng syst em ’s dyna mical model of t riaxial mi d 2sized 2t r uck ,HFC1201KR1.Accor di ng to t he related l aws and t he national standards ,t he paper desi gns t he mai n parameter s of t he braki ng syst em ,a nd te st s the system ’s function on the roller c ounter 2force facili 2t y.The result s show t he braking syst em ’s dynamical model of t riaxial mid 2sized 2t ruck ,HFC1201KR1,canwell simulate t he allocation of t he braking force ,and t he design of braking system i s reasonable.This paper offers a re ference to opti mize the design of braki ng systemof for other midized 2trucks.K ey w or ds :braki ng syst em ;mechanic model ;matchi ng de si gn0 引 言汽车制动系统的结构和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人员的安全,因此被认为是汽车的重要安全件,受到普遍重视。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

7
二、教学背景分析
2.教学策略选择: 选择建构理论中支架式教学策略,通过 搭建梯度恰当的问题脚手架,引导教学的进 行,从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知识, 进行较高水平的认知活动,获得深层次的认 知体验。
8
二、教学背景分析
3.教学方式选择: 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式和自主探究式与 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学生探究三 角形全等可能的条件时,采用引导发现式, 及时点拨,明确结论;在探究哪三个条件可 以构造全等三角形时采用自主探究式与交流 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要使两个三角形全等到底需要满足哪 些条件?
15
四、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二:尝试发现,探索新知
问题一 要画一个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至少需
要知道几个条件?
16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利用教室网络控制系统展示学生画出的反例: 一个条件
两个条件:
17
四、教学过程设计
是不是已知三角形六个条件中的任意三 个条件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已知三角形全 等呢?进而过渡到:
小组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0
四、教学过程设计
按已知三角形边和角的个数可分为: 三边、 三角、 两角一边、 两边一角.
√ ╳
两角及 夹边
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经过交流,学生能 够得出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两角及一角对边的条 件可以转化为两角及夹边的情况.
21
? √ √ √
两角及一 角对边
5
二、教学背景分析
6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 三角形的有关要素和性质、全等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 进行的,它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方法, 同时为今后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以及三角形相 似的条件提供很好模式和方法,因此,从一定意义上 说,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学好几何的切入点之一。 基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作为教学重点,对两边和一边对角条件的探究作为教 学难点。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南京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题目课程名称院(系、部、中心)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设计地点指导教师设计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目录(用WORD自动生成的方式)1.设计目标(标题1,宋体,二号) (1)2.总体设计 (1)2.1数据结构描述与定义(标题2,宋体,三号) (1)2.2模块设计 (1)3.测试结果与分析 (3)4.课程设计总结 (3)参考文献: (3)附录A:源程序清单 (3)1.设计目标(标题1,宋体,二号)(正文,宋体,小四,1.5倍行距)对问题的描述,描述系统实现功能及达到的目标。

2.总体设计说明算法(程序)中用到的所有各种数据结构的描述与定义,核心模块设计,每个模块的算法描述及流程图(用WORD,或画图板,或Visio画图软件)建议用Visio是Microsoft Office一个套件,流程图要规范(有开始,结束,一个入口,一个出口)。

2.1数据结构描述与定义(标题2,宋体,三号)所用的到的主要数据结构的描述,标准C语言定义数据结构2.2模块设计系统共分几个模块,每个模块的算法描述及流程图(核心模块)1.系统模块图(模块划分)图1 系统模块划分图2.模块流程图图2 流程图规范符号及示例3.测试结果与分析按系统功能描述(设计目标)测试软件运行是否正确,测试数据的选择要代表性,列出所有测试用的输入数据和相应的输出数据以及测试结果。

4.课程设计总结总结可以包括 : 课程设计过程的收获、遇到问题、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思考、程序调试能力的思考、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这门课程的思考、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课程的认识等内容参考文献:列出在课程设计中的主要参考文献(注意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附录A:源程序清单(源程序清单)编码规范,符合软件工程的要求(变量名,函数名见名知义,注释规范占总程序行数的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数据结构题目重言式判别年级10专业软件工程学生汪国志学号08065047指导教师程林辉2012年11月7日重言式判别一、目的巩固和加深对数据结构的理解,通过上机实验、调试程序,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最终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数据结构的知识写程序。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熟练掌握几种基本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

(2)能针对给定题目,选择相应的数据结构,分析并设计算法,进而给出问题的正确求解过程并编写代码实现。

二、需求分析(1)逻辑表达式从终端输入,长度不超过一行。

逻辑运算符包括“|”,“&”和“~”,分别表示或、与和非,运算优先程度递增,但可以有括号改变,即括号内的运算优先。

逻辑变元为大写字母。

表达式中任何地方都可以含有多个空格符。

(2)若是重言式或矛盾式,可以只“显示True forever”或“False forever”,否则显示“Satisfactible”以及变量名序列,与用户交互。

若用户对表达式中变元取一组值,程序就求出并显示逻辑表达式的值。

(3)测试数据:①(A|~A)&(B|~B)②(A&|~A)&C③A|B|C|D|E|~A④A&B&C&~B⑤(A|B)&(A|~A)⑥A&~B|~A&B三、概要设计1、数据结构的设计//根据表达式建立的二叉树的结点定义,由于表达式的求值类似二叉树的中序遍历,故我们可以ijiang表达式构造为一个二叉树;typedef struct btdnode{}*bitree;//识别表达式使用的堆栈定义,它存放的都是树的结构,鉴于逻辑符号的优先不同,我们需要用到堆栈;typedef struct lnode_optr{}sqstack;2、算法的设计本设计从总体上划分可分为四个模块,第一个模块为树与堆栈的创建。

void create(bitree &zigen,bitree l,bitree r){};void creatstack(sqstack &st){};void creattree(char s[],bitree &tree){};第二个模块为对树与堆栈的操作,包括对树的取值以及堆栈的入栈,出栈操作。

int value_tree(bitree tree){};void push(sqstack &st,bitree e){};void pop(sqstack &st,bitree &e){}第三个模块为对表达式的逻辑运算符的判别。

char youxianji(char lie,char hang){};void gettop(sqstack &st,bitree &e){};第四个模块为于用户的交互。

void user(){};3、抽象数据类型的设计根据所设计的数据结构和函数接口,设计抽象数据类型。

ADT Binary Tree{数据对象:D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二叉树数据关系:若D为空集,称BinaryTree 为空二叉树;否则关系R={H};在D中存在唯一的成为根的数据元素root,它在关系H下无前驱;D中其余元素必可分为两个互不相交的子集L和R,每一个子集都是一棵符合本定义的二叉树,并分别为root的左子树和右子树。

如果左子树L不空,则必存在一个根结点,它是root 的“左后继”(<root>∈H),如果右子树R不空,则必存在一个根结点为root的“右后继”(<root>∈H)。

基本操作P:{结构初始化}initBiTree(&T);操作结果:构造二叉树T。

CreateBiTree(&T,definition);初始条件:definition给出二叉树T的定义。

操作结果:按definition构造二叉树T。

{销毁结构}DestroyBiTree(&T);初始条件:二叉树T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二叉树T。

{引用型操作}BiTreeEmpty(T);初始条件:二叉树T存在。

操作结果:若二叉树为空二叉树,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和数相同,创建二叉树的算法取决于它的数据元素之间关系的输入方式。

Root(T)初始条件:二叉树T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T的根。

Value(T,e)初始条件:二叉树T存在,e是T中某个结点。

操作结果:返回e的值。

Parent(T,e);初始条件:二叉树T存在,e是T中某个结点。

操作结果:若e是T的非根结点,则返回它的双亲,否则返回“空”。

LeftChild(T,e);初始条件:二叉树T存在,e是T中某个结点。

操作结果:返回T的左孩子,若e无左孩子,则返回“空”。

RightChild(T,e);初始条件:二叉树T存在,e是T中某个结点。

操作结果:返回T的右孩子,若e无左孩子,则返回“空”。

}堆栈数据关系:ADT Stack{InitStack(&S)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栈。

DestroyStack(&S)初始条件:栈S存在。

操作结果:栈S被销毁。

GetTop(S,&e)初始条件:栈S已存在且非空。

操作结果:用e返回S的栈顶元素。

Push(&S,e)初始条件:栈S已存在。

操作结果:插入结点为e的新的栈顶元素。

Pop(&S,&e)初始条件:栈S已存在且非空。

操作结果:删除S的栈顶元素,并用e返回其值。

}算法思想:自底向上地根据运算符地优先级来建立分子树函数;当逻辑表达式读完后-子根root就是一棵完整的二叉树。

用穷举法得出所有可能组合,对二叉树进行先序遍历,对存放在上面的表达式进行求值。

并用两个栈分别存放运算符和变量,来判别是否为重言式。

四、详细设计设计抽象数据类型对应的类定义。

(如用C实现则没有这项)typedef struct btdnode{char data;struct btdnode *lchild;struct btdnode *rchild;}*bitree;//识别表达式使用的堆栈定义,它存放的都是树的结构;typedef struct lnode_optr{struct btdnode **base; //栈中的元素都是树的结点结构;struct btdnode **top;int stacksize;}sqstack;设计每个成员函数;void creatzuhe(int n){//用于产生变量的各种取值组合;int i,num=0,j=0,e;int temp[bianliang_max];for(i=0;i<N;i++)zuhe[i]=0;while(n){e=n%2;num++;temp[j++]=e;n=n/2;}j=j-1;num=N-num;while(j>=0){e=temp[j--];zuhe[num++]=e;}}//自底向上地根据运算符地优先级来建立分子树函数;当逻辑表达式读完后-子根zigen就是一棵完整的二叉树int k=0;//建树的标志,k=1表示第一次建立分子树,要对左右孩子的指针域处理void create(bitree &zigen,bitree l,bitree r){zigen->lchild=l;zigen->rchild=r;//分树的链接if(l&&r){if(int(l->data)>=65&&int(l->data)<=90){l->lchild=NULL;l->rchild=NULL;}if(int(r->data)>=65&&int(r->data)<=90){r->lchild=NULL;r->rchild=NULL;}}}//逻辑运算符的优先级判别;char youxianji(char lie,char hang){int i,j;char bijiao[7][7]={' ','|','&','~','(',')','#','|','>','<','<','<','>','>','&','>','>','<','<','>','>','~','>','>','>','<','>','>','(','<','<','<','<','=',' ',')','>','>','>',' ','>','>','#','<','<','<','<',' ','='};for(i=0;i<7;i++)if(bijiao[0][i]==lie)break;for(j=0;j<7;j++)if(bijiao[j][0]==hang)break;return bijiao[j][i];}//对操作符栈和变量堆栈的操作;void creatstack(sqstack &st){st.base=(bitree*)malloc(stack_size_normal*sizeof(btdnode));if(!st.base) exit(0);st.top=st.base;st.stacksize=stack_size_normal;}void push(sqstack &st,bitree e){if(st.top-st.base<st.stacksize)*st.top++=e;else exit(0);}void pop(sqstack &st,bitree &e){if(st.top==st.base) exit(0);e=*--st.top;}void gettop(sqstack &st,bitree &e){//取运算符栈的栈顶元素进行优先级比较if(st.top==st.base) exit(0);e=*(st.top-1);}void creattree(char s[],bitree &tree){//重言式的识别函数;sqstack variable; //变量栈;sqstack logic; //逻辑运算符栈;creatstack(variable);creatstack(logic);bitree logic_di,variables,logics,e,a,b,theta,kuohao; //定义栈中的元素;//theta为最后的二叉树的根;logic_di=(bitree)malloc(sizeof(btdnode));if(!logic_di) exit(0);logic_di->data='#';push(logic,logic_di);while(*s!=NULL){if(int(*s)>=65&&int(*s)<=90){variables=(bitree)malloc(sizeof(btdnode));if(!variables) exit(0);variables->data=*s;push(variable,variables);}else if(int(*s)>90||int(*s)<65){gettop(logic,e);//取运算符栈的栈顶元素进行优先级比较switch(youxianji(*s,e->data)){case '<': //栈顶的运算符优先级低,逻辑运算符进栈logics=(bitree)malloc(sizeof(btdnode));if(!logics) exit(0);logics->data=*s;push(logic,logics);break;case '='://脱括号并接受下一个字符;pop(logic,kuohao);break;case '>':pop(logic,theta);//弹出逻辑运算符pop(variable,a);//弹出变量b=NULL;if(theta->data!='~')pop(variable,b);//建树的函数调用k=k+1;create(theta,b,a);push(variable,theta);//将临时的根作为新的变量压入变量栈中;if(*s!='#'&&*s!=')') {logics=(bitree)malloc(sizeof(btdnode));if(!logics) exit(0);logics->data=*s;push(logic,logics);}else s=s-1;break;}}s++;}tree=theta;}//根据变量的取值组合并利用逻辑表达式的性质对树进行求值int value_tree(bitree tree){if(!tree) return 0; //遇到空的结点;if(tree->data=='('){while(tree->data!='(')value_tree(tree);}elseif(tree->data!='|'&&tree->data!='&'&&tree->data!='~'&&tree->data!='('&&tree->data!=')')//找到的是变量;return zuhe[int(tree->data)-65];else if(int(tree->data)<65||int(tree->data)>90) //找到的是运算符;switch(tree->data){case '|': return(value_tree(tree->lchild)||value_tree(tree->rchild));case '&': return(value_tree(tree->lchild)&&value_tree(tree->rchild));case '~': return(!value_tree(tree->rchild));}}//用户设定变量的一种取值;void user(){int i;cout<<"请依次输入你的变元取值"<<endl;for(i=65;i<65+N;i++){cout<<char(i)<<" = ";cin>>zuhe[i-65];}}设计主函数void main(){char str[str_max],string[str_max],*pstr;int loop=20,choice,i=0,choose,sum;bitree Tree;while(loop){cout<<"\t\t\t****************************"<<endl;cout<<"\t\t\t****************************"<<endl;cout<<"\t\t\t数据结构课程设计"<<endl;cout<<"\t\t\t设计题目:重言式判别"<<endl;cout<<"\t\t\t班级:软工10"<<endl;cout<<"\t\t\t姓名:汪国志"<<endl;cout<<"\t\t\t****************************"<<endl;pstr=str;i=0;int SUM=0,l; //用于累加变量的每种组合的逻辑表达式的结果;可以作为逻//辑表达式类别判别的根据cout<<"请输入逻辑表达式的变量的个数"<<endl;cin>>N;sum=int(pow(2,N)); //变量组合的总数;cout<<"请输入逻辑表达式的表达式(或用'|',与用'&'和非用'~')"<<endl;cout<<"(取多变量时请按A,B,C字母顺序来选取)"<<endl<<endl;;cin>>str;//重言式的正确读取;for(;*pstr!=NULL;pstr++)if(*pstr!=' ') string[i++]=*pstr;string[i]='#';string[i+1]='\0';creattree(string,Tree);//建立重言式的二叉树;for(loop=0;loop<sum;loop++){creatzuhe(loop);//产生变量取值组合;SUM+=value_tree(Tree);}string[i]='\0';cout<<endl;if(SUM==0) cout<<" False forever"<<endl<<endl;;if(SUM==sum) cout<<" True Forever"<<endl<<endl;;if (SUM>0&&SUM<sum){cout<<" Statisfactible"<<endl;cout<<endl;user();cout<<"逻辑表达式的值为:"<<value_tree(Tree)<<endl;}cout<<"是否继续进行运算?是按1/ 否按0:";cin>>choice;if(choice==0)exit(0);loop--;}}五、调试分析在调试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error C2065: 'malloc' : undeclared identifiererror C2065: 'exit' : undeclared identifier原因是因为缺少了头文件#include<stdlib.h>在运行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解决()的优先级问题解决方法:在对树的遍历函数value_tree(bitree tree){}中添加以下语句即可if(tree->data=='('){while(tree->data!='(')value_tree(tree);}六、测试结果测试数据①(A|~A)&(B|~B)当A、B取值为0,0;0,1;1,0;1,1;时表达式的值分别为1,1,1,1,为重言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