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特点

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特点

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特点(一)、会计的概念1.会计就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又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分。

(1)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单位(企业/事业/行政)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单位(企业/事业/行政)内部财务状快、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

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

(2)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

管理会计侧重于未来信息,为内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就是由会计的本质持征所决定的固有的、直接的功能。

会计的职能就就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中华人民共与国会计法》对会计的基本职能表达为: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会计的职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一些新的职能不断出现。

一般认为,除了会计核算监督两个基本职能之外,还有分析经济情况、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等各种职能控制。

1.会计核算职能主要就是采取货币形式从数量方面综合反映企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就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

2.会计监督职能就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与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工作。

会计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

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就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会计核算就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就无法进行监督,只有正确地核算,监督才有真实可靠的依据;会计监督就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就不能发挥会计应有的作用。

会计基本知识概念

会计基本知识概念

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的基本特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其中核算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会计基础: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简称会计基础,是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基础,是确认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

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的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为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三个项目的总额减去所有税费之后的余额。

复式记账法:就是对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会计科目中进行登记的方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也就是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会计科目中以借贷方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

会计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会计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会计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加经营〔管理〕、旨在提升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古义是集会议事。

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行月计、岁会。

亦即,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会计'。

概念解释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事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具体而言,会计是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目标会计目标也称作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也称为财务报告的目标。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核算的目标做了明确规定: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状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2会计基础的概念是什么会计基础(Basic Accountancy)是指会计事项的记帐基础,是会计确认的某种标准方式,是单位收入和支出、费用确实认的标准.对会计基础的不同选择,决定单位取得收入和发生支出在会计期间的配比,并直接影响到单位工作业绩和财务成果。

会计基础是在编制财务报表时,特别是为了确定收入和费用所归属的会计期间、确定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金额,为运用合适于有关交易和项目的重大概念而提供的方法。

会计基础是一种计量标准,它不可能脱离会计体系整体而发挥作用,权责发生制的应用只有在有效的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制度框架下才有实际意义。

会计学是专门研究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会计学基础知识》

《会计学基础知识》
整理课件
第五部分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6.重要性: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 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 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 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 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
整理课件
第五部分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7.谨慎性:又叫稳健性,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 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例如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对可能发生的 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等,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账户具有一定的基本结构,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划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登 记增加额,一方登记减少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账户的余额。
整理课件
第三部分 会计要素
(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原则
4.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 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收益性支出指在本期发生的只与本期收益有关的应当在本期已经实 现的收益中得到补偿的支出。
资本性支出指当期发生的不但与本期收益有关,而且与以后会计期 间收益有关的,应当在以后若干会计期间的收益中得到补偿的支出。
整理课件
第二部分 会计的目标
(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3)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包括财政、税务、证券市场监管、工商行政 管理、外汇管理、统计、审计部门等。 (4)社会公众:主要关注企业的兴衰对社会的影响及企业的发展状况。 (5)其他使用者:如监管部门,主要关注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企 业职工,主要关注企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及其稳定性、劳动报酬的高 低和职工福利的好坏及薪资结构的合理性。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1. 会计基本概念- 会计定义:会计是一种系统性的记录、分类、汇总和解释财务交易的活动,旨在提供经济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

- 会计目标: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以便进行经济决策。

- 会计职能:记录、报告、分析和解释财务数据。

2. 会计要素- 资产: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预期能够带来经济利益。

- 负债:企业对外承担的债务,需要未来支付现金或提供服务。

- 所有者权益: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 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

- 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

3. 会计假设- 经济实体假设:会计主体应当独立于所有者,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进行会计处理。

- 持续经营假设:企业将持续经营,不会在短期内解散或破产。

- 货币计量假设:会计信息的记录和报告主要以货币形式进行。

- 历史成本假设:资产和负债应以其历史成本为基础进行记录。

4. 会计原则- 会计分期原则:将连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相等的期间,便于会计处理和报告。

- 收入确认原则:收入应当在经济利益实现或可靠估计时确认。

- 费用匹配原则:费用应当在其相关的收入确认的同一期间内确认。

- 会计保守性原则:在不确定性情况下,应选择不会导致利润高估的会计处理方法。

5. 会计流程- 交易识别:识别并记录所有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交易。

- 双重记账:每一笔交易都至少涉及两个账户,借贷双方金额相等。

- 账簿记录:将交易记录在相应的会计账簿中。

- 财务报表编制:根据账簿记录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

6. 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

- 利润表:显示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 现金流量表:提供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信息。

-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展示会计期间内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

7. 会计准则-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制定的全球性会计准则。

会计学基础知识点

会计学基础知识点

会计学基础知识点会计学是财务管理学科的重要分支,是对经济事务进行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的一门学科。

无论你是企业家、会计师、银行家,还是从事与财务相关的职业,理解会计学的基础知识点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一些重要的会计学基础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学的基本概念1. 会计的定义会计是对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的信息系统的过程。

2. 经济事务经济事务指任何对公司产生财务影响的事件或活动。

3.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组成会计信息的基本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这些要素以会计等式的形式表现为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

4. 会计周期会计周期指任何一个会计期间内的时间间隔,可以是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年。

二、会计核算1. 会计核算的定义会计核算指对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的过程。

2. 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基本原理。

3. 记账记账就是会计核算中最基本的过程,它包括记录和分类经济事务、编制账户表以及准备财务报表。

三、财务报表1. 财务报表的类型企业财务报表通常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种类型。

2.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记录了一个企业在某一时间点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3. 利润表利润表显示了一个企业在特定时间期间内的总收入、总费用和净收入。

4.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显示了一个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它显示了一个企业在某一时间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

四、会计方程和会计簿记1. 会计方程会计方程是会计学中最重要的公式之一,它是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基本概念。

2. 会计簿记会计簿记是记录和分类经济事务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日记账和分类账。

五、会计报表的解读成功理解会计报表需要对报表的不同部分和指标有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一些关键指标。

1. 资产负债表- 资产:企业拥有的所有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包括现金、贷款、房地产和商品。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会计基础知识是理解和运用会计学原理的基础,涉及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程序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以下是会计基础知识的重点归纳,详细介绍:一、会计的基本概念1. 会计定义:会计是一种记录、分类、汇总、解释和传递财务信息的过程,用于帮助用户进行经济决策。

2.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进行会计记录和报告的单位,可以是企业、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等。

3.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对象,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4. 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即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二、会计原则1. 会计假设:会计假设是会计处理的基础,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周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2. 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指规范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的规则和标准,包括国际会计准则(IFRS)和各国当地的会计准则。

3. 会计原则:会计原则是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历史成本原则、收入确认原则、费用匹配原则、客观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

三、会计方法1. 单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是一种简单的记账方法,只记录每笔交易的金额,不区分借方和贷方。

2. 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现代会计的主要记账方法,每笔交易都要同时记录在至少两个账户中,一个账户记借方,另一个账户记贷方。

3. 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是会计记录交易的依据,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四、会计程序1. 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记录每笔交易的借贷方向和金额的记录。

2. 过账:过账是将会计分录中的借贷方向和金额分别记录在相应的账户中。

3. 调整分录:调整分录是在会计期末对未记录的交易或错误进行更正的记录。

4. 结账:结账是在会计期末将所有账户的余额汇总到总账中,并编制财务报表。

五、财务报表1.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 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会计的基本概念名词解释

会计的基本概念名词解释

会计的基本概念名词解释
会计是一门研究如何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财务交易和信息的财务学科,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概念:
1. 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所发布的反映其
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2. 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指用于记录会计交易活动的书面记录,通常包括收据、发票、支票等。

3. 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会计凭证中对应的概念,是用来分类记录会计交易活动的科目编号,包括收入、支出、成本、费用等。

4.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中最基本的单元,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

5. 会计周期:会计周期是指会计核算的时间段,通常包括一年、季度和月度等。

6. 纳税义务:纳税义务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应该履行的纳税
义务,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7. 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是指拥有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专业人士,负责审计财务报表并为企业提供财务报告咨询服务。

8. 成本中心:成本中心是指将各项工作任务按照重要性和紧急
程度划分为若干个成本中心,以便更好地控制和分配成本的一种组织管理方式。

简述会计的基本概念

简述会计的基本概念

简述会计的基本概念
会计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的信息系统和技术的学科,它涉及记录、报告和分析财务信息的过程。

以下是会计的基本概念:
1. 资产:公司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如现金、设备、房地产等。

2. 负债:公司对外部实体的经济利益的现时义务,如应付账款、贷款等。

3. 所有者权益:资产减去负债,代表了公司归属于所有者的净值。

4. 收入:公司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如销售商品、提供服务所产生的收入。

5. 成本:为获得或生产商品或服务所支出的经济资源,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6. 费用:用于支持日常经营活动的开支,如租金、工资、广告费等。

7. 利润:收入减去成本和费用后的剩余金额,反映了公司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

8. 财务报表:会计信息的主要输出形式,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用于向内外部用户提供财务信息。

9. 会计准则:制定和规范会计信息记录和报告的原则
和规则,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10. 会计周期:将时间划分为一定的会计期间,通常以年度为单位,用于编制财务报表和进行财务分析。

这些基本概念构成了会计的核心框架,帮助企业记录和报告其经济活动,并为管理决策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业绩的信息。

会计学的四大基本内容

会计学的四大基本内容

会计学的四大基本内容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一种经济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把一个经济实体的财务状况准确、完整地记录和表示出来,供管理者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参考。

会计活动包括:记录、登记、核算、分析、报告以及决策等。

二、会计的基本原理
(1)实体原则:会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即会计应该以经济实体为基础进行记账和报表的编制,而不是以个人账户和个人管理费用为基础。

(2)记账原则:也称为会计记账法则,是指会计中,各种财务情况应以记账的方式准确记录,以便实现账务的记录、登记、核算和报告。

(3)确定原则:会计原则中的又一基本原则,即会计应当以可靠的方式确定经济实体的财务状况,以便更好的记录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分析和确定财务状况,并为管理者提供有关决策的依据。

(4)披露原则:是会计原则中的一种,即会计应当充分、准确地披露经济实体的财务活动,以便利益相关者能够充分了解经济实体的财务状况。

三、会计的四大基本内容
(1)记账:是把各类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准确、完整地登记在指定的账簿上的工作,是会计活动的第一步。

(2)核算:根据记账的情况,把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审核,检
查其是否真实,是否全面,是否准确,以及是否符合会计原则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3)分析:根据该经济实体的经营情况,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等三方面,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趋势和改善措施。

(4)报告:根据经济实体的财务状况,将会计登记、核算和分析的结果汇总制成报表,并按照报告要求,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经济实体的财务报告,以便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第一章 会计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会计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会计的基本概念第一节:会计的定义(概念、职能、对象、六要素)小提问:你认为会计是什么?是账房先生?是一种职业?还是一项与数字有关的活动?一、会计的概念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营物质资料的生产管理的客观需要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会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项记录、计算和汇总工作,它产生于管理的需要,并且一开始就以管理的形式出现。

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与社会生产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们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的客观需要,社会愈发展,会计愈重要。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计算生产成果和生活需要,逐步产生了计数和计算的要求。

在文字产生以前,这种计算是用“结绳记事”、“刻木记事”或凭人们的记忆来进行的。

在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对物质资料生产与消耗开始了文字记载,于是就产生了会计。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会计主要是用来核算和监督政府开支,为官方服务。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欧洲产业革命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生产日益社会化,生产规模日趋扩大,更需要由会计从价值量上来全面、完整、系统的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人类发展到现在,全球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使作为“国际商业公共语言”的会计内涵及外延不断丰富发展。

现在会计概念可以表述为: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小提问:从会计的定义中,你能了解什么信息?(体会:会计得作用是为了监督,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二、会计的职能从会计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计是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步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的一项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

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即会计的职能,包括核算、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会计职能是不断变化的并且彼此联系。

会计的基本概念

会计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概念一、会计的含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旨在向企业内、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关信息,促使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经济信息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提高的。

会计的发展是从古代到现代社会逐渐形成的过程。

会计为什么而存在,有其必然的原因:1必要的前提条件:1)资源有限2)理性经济人3)有效市场2、思想实验:假定事例。

(二)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的两大职能。

1会计的核算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的四个方面特点。

1)会计主要以货币计量;2)会计不仅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面向未来。

3)会计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4)会计反映随物质条件而演化,改变其表现方式。

2会计的监督职能和监督职能的两方面的特点。

1)会计主要以反映职能所提供的价值指标进行监督。

2)会计监督是与会计反映同时进行的。

3对会计职能的其它看法。

会计可以预测会计参与经济决策利用责任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强化管理的事中控制等。

(三)会计的作用1.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信息2.加强经济核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数据3.保证企业投入资产的安全和完整4.为投资者提供财务报告,以便于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

(四)会计的方法: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监督。

会计的方法是指用来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任务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主要包括:1.设置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4.登记账薄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7.编制会计报告(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会计主体假设2.持续经营假设3.会计分期假设4.货币计量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含义: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表现为会计信息对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的哪些性质(或特征),也称“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基础会计重点知识归纳

基础会计重点知识归纳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

以下是基础会计的重点知识归纳:一、会计基本概念1. 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记录、分类、汇总和报表等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2. 会计的职能:会计具有核算、监督和管理三大职能。

3. 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资金运动和经济业务。

4. 会计的原则:会计应遵循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及时性、稳健性和重要性等原则。

二、会计要素和账户1. 资产:指企业拥有并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 负债:指企业对外部债权人承担的经济责任,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3. 所有者权益:指企业归属于所有者的资金,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4. 收入: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包括销售收入、投资收益和其他收入等。

5. 费用: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为获取收入而发生的资源消耗,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6. 账户: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分类、记录和汇总的工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等。

三、会计凭证和账簿1. 会计凭证:是记录企业经济业务发生的证据,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2. 原始凭证:是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事实依据,如发票、收据和银行对账单等。

3. 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的会计分录凭证,用于登记账簿。

4. 账簿:是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顺序记录企业经济业务的册子,包括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等。

四、会计核算和报表1. 会计核算: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

2. 会计分录:是根据会计凭证编制的借贷方向相反的记账记录,用于反映经济业务的影响。

3.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汇总和披露的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会计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会计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会计的基本概念与原则会计是一门描述、记录和报告经济活动的学科,它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为会计人员提供了操作准则,并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和可比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列出相应的步骤。

一、会计的基本概念1. 实体概念:会计中所处理的是独立存在的经济实体,如企业、组织或个人。

2. 账务独立原则: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要与其所有者的财务状况相分离。

3. 持续经营概念:会计假设会计主体将会持续经营下去,从而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等进行衡量和报告。

二、会计的基本原则1. 权责发生制原则: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会计记录和报告,即在收入产生和费用发生时计入会计记录,而不是在现金收付时。

2. 全面收入原则:所有与会计主体相关的收入都应计入会计记录,包括货币和非货币交易。

3. 合理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可靠、准确、合理和完整。

4. 质量优先原则:质量优先原则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先性高于数量或效益。

5. 对象实在原则:会计信息的记载对象应具有实在性,以确认和追踪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

6. 成本原则:会计记录应按实际成本计量,即按照采购或获取成本进行记录。

三、会计流程的步骤1. 记账a. 收集经济交易凭证,如销售发票、采购发票、付款单等。

b. 将凭证信息进行登记,包括日期、凭证类型、摘要、借贷方金额等。

c. 按照会计科目分类,将借贷方金额分别填入对应的账户。

d. 核对账户余额,确保借贷方平衡。

2. 制作财务报表a. 制作资产负债表,显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b. 制作利润表,显示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情况。

c. 制作现金流量表,显示现金流入和流出以及现金余额的情况。

d. 制作附注和财务报表附注,提供与财务报表相关的补充信息。

3. 审计与检查a. 对财务报表进行内部审计,确保准确性和合规性。

b. 对财务报表进行外部审计,由独立审计师进行审核和核实。

4. 报告与分析a. 将财务报表和附注向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报告。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会计,是一门通过对财务活动进行系统、科学、规范地记录、分类、汇总、报告和分析的学科。

它帮助企业和个人了解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

为了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会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

一、基本概念1. 资产: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设备等。

2. 负债:指企业因经济活动而形成的对外债务,包括应付账款、贷款、应交税费等。

3. 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净值与所有者对企业形成的利益关系。

4. 收入:指企业从经营活动中收到的经济利益,包括销售商品、提供服务所产生的收入。

5. 费用:指企业为了取得收入而发生的成本,包括购买原材料、支付员工工资等。

6. 成本: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支出,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生产成本。

7. 利润: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扣除费用和成本之后,剩余的净收益。

二、基本原则1. 实体性原则:企业应当被视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与所有者的个人财产相互区分。

2. 会计等式原则:会计记录要符合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3. 会计周期原则:企业的经济活动应当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记录和报告,常用的会计周期有年度和季度。

4. 成本原则:企业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进行会计记录,不得按照市场价值或估计值进行测算。

5. 公允性原则: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记录和报告,充分反映经济实质。

6. 结算原则: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即在收入实现或费用发生时进行会计处理。

7. 连续性原则:企业应当假设其将来会长期持续经营,除非有证据表明企业无法继续经营。

总结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是制定和应用会计准则的基础,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比较性。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需要遵守这些概念和原则,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格式进行会计记录和报告,以提供企业经营决策的参考依据。

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会计理论和实践也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是什么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是什么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是什么会计是一个重要的财务管理工具,它涉及记录、分析和报告一个实体的财务事务。

会计师以专业的精神和道德,根据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则来处理财务信息。

本文将探讨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一、会计的基本概念1.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指的是一个法律上独立的经济实体,可以是一个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等。

会计主体与其业务往来单位、所有者和政府等不同的经济主体进行交易和往来,需要通过会计来记录和反映财务状况。

2.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组成财务报表的基本部分,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资源,负债是企业所欠的债务,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所有权。

而收入和费用则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收入和费用。

3. 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即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表明了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4. 会计周期会计周期指的是一个会计期间内会计工作的进行,一般为一年。

会计周期的设立有助于准确记录和报告企业的财务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二、会计的基本原则1.货币计量原则货币计量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报告的所有财务信息必须以货币单位表达。

这意味着会计记录只能通过货币进行衡量,无法直接记录一些非货币性的事项。

2.实体持续性原则实体持续性原则要求把一个企业看作一个持续存在的实体,不受其所有者的改变、重组或停业等因素的影响。

这保证了企业在财务报表中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3.成本原则成本原则要求会计记录和报告的财务信息都要根据其购买成本进行计量,即原始成本原则。

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资产减值、股票评估等,才可以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4.会计确认原则会计确认原则要求会计师在会计报表中确认企业的收入和费用,而不仅仅是对现金交易的记录。

这意味着会计师在一定条件下,需要确认某些尚未实现的收入和费用。

5.会计匹配原则会计匹配原则是指会计师要根据发生的经济事项的实际成果,将收入与相应的费用进行配比。

《会计的基本概念》课件

《会计的基本概念》课件

八、会计实务
会计核算流程: 包括原始凭证的登记、账务的分析与记录、账务的汇总与调整、 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账务的审核与存档等。 会计档案管理: 确保会计凭证和财务文件的安全保存和合规管理。
九、总结
会计的基本概念回顾: 我们深入了解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基本假设和核算原则、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 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会计伦理和职业道德、会计制度和会计信息化以及会计实务等方面 内容。 会计的发展趋势: 未来,会计领域将继续推进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准确、及时和可 靠的财务信息。
二、会计的基本假设和核算原 则
会计的基本假设: 核算原则: 包括权责发生制、收入确认准则、会计估计和持续经营性原 则。
三、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 式
会计的基本要素: 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会计等式的含义和作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用于平衡企业的财务状况。
六、会计伦理和职业道德
会计伦理的基本原则: 诚实、公正、谨慎和保密。 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 守法合规、专业素养、客观独立和责任担当。
七、会计制度和会计信息化
会计制度的基本框架: 包括法定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和企业自行会计制度。 会计信息化的现状和趋势: 借助计算机技术,提高会计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 递效率。
《会计的基本概念》PPT 课件
在本PPT课件中,我们将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作用、基本假设 和核算原则、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会计报表和财 务分析、会计伦理和职业道德、会计制度和会计信息化以及会计实务等内容。
一、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一种记录和报告经济活动的方法,以提供决策信息的系统。 会计的作用: 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决策提供可靠依 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的基本概念(一)会计的概念考试内容:了解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概念及两者的主要联系和区别。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通过对单位的全部资金运动进行系统、客观、及时地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形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根本的区别是对外提供还是对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二)会计的职能考试内容:掌握会计的职能。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

1.会计的核算职能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2.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不可分割的。

核算是基本的、首要的,核算是监督的前提;会计监督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

现代会计的职能还包括预测、决策、评价等。

(三)会计的对象考试内容:掌握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

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周转、资金退出三个基本环节,或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过程。

财务会计的对象通常是已发生的经济活动,管理会计的对象是未来的经济活动,主要是预期的价值增值活动或现金流动。

会计的目标(一)会计的目标考试内容:掌握会计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一般目标是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和企业外部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主体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及其与之相关的其他财务信息。

(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考试内容:熟悉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

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外部利益关系人两大类。

1.企业内部管理人员2.外部使用者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主要是指企业外部的与企业有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包括:(1)投资者包括现在的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

(2)债权人主要包括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债券购买人、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和客户以及其他向企业提供信贷的单位和个人。

(3)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4)社会公众(5)其他使用者如监管部门、企业职工(三)会计信息的内容考试内容:掌握会计信息的内容。

总体上说,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内容有三大类。

1.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反映。

2.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主要通过利润表来反映。

3.有关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主要通过现金流量表来反映。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又叫会计对象要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也称资产负债表要素。

它们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2)收入、费用、利润是组成利润表的会计要素,也称利润表要素。

它们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1. 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且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①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②资产必须是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只有能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和经济利益的资源才可以作为资产;③形成资产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即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

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④资产必须是能以货币计量的,不能以货币计量的资产不能作为资产。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2.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它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负债具有以下特征:①企业的负债只能由过去的交易活动或本期经济业务所形成,且必须于未来某一特定时期予以清偿的现有义务,不需要未来偿还的现有义务或企业在将来要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负债。

②负债必须有其可用货币额反映的价值量,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不能作为负债。

③负债必须是企业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预期会造成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符合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一是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或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收益,是投资人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即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企业投资人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

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从会计要素的角度看,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为企业资产的取得来源,两者都可以对企业资产提出索偿要求,但负债体现的是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索偿权。

负债不参与利润分配,所有者权益参与企业利润分配。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1.收入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确认的条件,一是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二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注意:收入是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

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2.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费用的定义外,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与费用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其他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狭义的费用指营业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

营业费用是企业费用的主体部分,按照是否构成产品成本,工业企业的营业费用可划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

其中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

费用与成本是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产品的生产费用是构成产品成本的基础,费用是按照时间归集的,而产品成本是按照产品对象归集的。

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3.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是反映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三)会计等式(1)资产=权益=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归属关系。

(2)收入-费用=利润这一平衡公式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

它是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四大确认计量原则: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即企业是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来确认。

权责发生制是与收付实现制相对而言的。

(二)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并应相互配比,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方式主要有两种:按因果关系进行配比;按时间配比。

(三)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或原始成本原则,是指企业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了解历史成本计价的优点和不足。

历史成本原则是以币值稳定为前提的。

在历史成本原则下,如果企业的资产发生了较大的价值变化,其账面价值就不能反映其实际价值,就不能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

(四)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收益性支出是指在本期发生的只与本期收益有关的应当在本期已实现的收益中得到补偿的支出;资本性支出是指为当期发生的不但与本期收益有关,而且与以后会计期间收益有关的,应当在以后若干会计期间的收益中得到补偿的支出。

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并在利润表中反映;资本性支出,列入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并根据其与以后各期收益的关系,将其价值分摊到以后各个会计期间。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目的在于正确确定企业的当期损益。

如果一笔收益性支出按资本性支出处理了,就会造成少计费用而多计资产价值,出现净收益和资产价值虚增的现象;相反,如果一笔资本性支出按收益性支出处理了,则会出现多计费用少计资产价值的现象,出现当期净收益降低,甚至亏损,以及资产价值偏低的结果。

会计基本前提会计基本前提,亦称为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是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

会计核算应当以一个特定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为对象。

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为了把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与其他会计主体以及投资者的经济业务划分开。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也可以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核算内容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而不考虑企业停业或破产清算,也不考虑企业大规模削减业务。

(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又叫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从而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会计期间一般分为年度和中期。

(四)货币计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考试内容: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熟悉每个要求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会计信息质量的八大要求为: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