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感应测井
感应测井用途
![感应测井用途](https://img.taocdn.com/s3/m/27fca25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5.png)
感应测井用途感应测井是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主要用于获取井下地层信息,帮助分析确定油气资源的性质和储量。
感应测井技术的主要用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层电阻率测量感应测井可以通过测量岩石的电阻率来判断储层岩石的类型和含油气性质。
电阻率是岩石中流动电流时所遇到的阻力,高电阻率往往代表非常砂岩等储集层,而低电阻率往往代表含盐水或者含有油气的岩石。
2. 水性测量和水气分布评价感应测井可以通过测量地层的水含量和水气分布来评价储层的水性情况,进而判断储层是否存在脱盐岩以及评价储层的含水饱和度。
这对于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油水分离过程以及储层的开发布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 识别储层感应测井技术可以识别储层中的油气层和盐水层,并通过测量获取油水界面的位置,帮助工程师确定油气层和盐水层的分布情况,进而确定井下目标层的位置和范围。
4. 压力解释感应测井技术可以通过测量井内的压力数据,帮助分析判断储层的压力状态,进而确定地层的储层压力分布情况。
这对于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地层压力管理和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5. 井道描述和裸眼显示感应测井技术可以通过测量井道的直径和形状,帮助确定井孔的几何形态,进而判断井下岩石的物性和岩性。
感应测井还可以提供井孔尺寸的测量结果,为工程师设计井下工具和操作流程提供重要依据。
6. 注水井和采油井评价感应测井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注水井和采油井中的井筒状况和物性参数,帮助评价井筒壁面的酸化和水垢沉积情况,进而确定井筒的通透性和有效面积,为井下工程师提供有效的改造建议。
7. 沉积环境判别感应测井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地层的电阻率和自然伽马谱的变化情况,帮助判断沉积岩的类型和不同层位的岩石储集条件。
这对于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地层分带和岩性解释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感应测井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具有多个重要的应用。
通过测量井下地层的电阻率、水性、压力、井道描述等参数,可以帮助工程师判断储层的性质和含油气性能,并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第三章 感应测井_2012
![第三章 感应测井_2012](https://img.taocdn.com/s3/m/434068c108a1284ac8504398.png)
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
1、一次场 R
发射线圈T通过20kHz的交变电流,根据电 磁场理论,电流会产生磁场,而交变电流将产 生交变磁场。
2、一次场的感应电动势
在介质中一次场的变化,产生磁通量的变化为 1,则介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二次场
接收线圈R中的一次场变化,产生磁通量的变化 为1’,则产生的直接耦合电动势为:
(均质校正)
2)井眼校正
A
3)围岩校正
注:围岩校正图版有多 张要根据围岩电阻率和 井径等选用
使用方法: (1)根据a 和h交会于 A点 ( 2)确定校正后的Rt
4、侵入校正
在进行侵入校正时,首先要根 据其它测井资料,求出侵入带 电阻率Ri(或电导率σi )、侵 入带直径Di,根据Di值选相应 的图版,然后从感应测井曲线 上读出解释地层的σs和厚度h。 从图版纵坐标上找出σa的点, 由纵坐标向右引水平线与相应 的σi曲线相交,交点的横坐标就 是σ t的值。
二次场
R(有):由二次场产生,与电导率有关,正是 要测的,R为有用信号。
R 注:一次场与二次场之间相差/2,利 用相敏检波可以把它们分开。
Kgds K
T
一次场
2)线圈距:L=TR。 L=TR 3)记录点:在发射线圈T与接收线圈R 的中点。
第三章 感应测井_2008讲解
![第三章 感应测井_2008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2cf9617f01dc281e53af058.png)
R
二次场
T L=TR
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
注: 1)在接收线圈产生两种感应电动势: 直(无):由一次场产生,与磁化率K有 关,石油测井不测K,直为无用信号; R(有):由二次场产生,与导电率有 关,正是要测的,R为有用信号。 注:一次场与二次场之间相差/2,利 用相敏检波可以把它们分开。
RFL:八测向(冲洗
带电阻率) 6 RILM:中感应
(侵入带电阻率) RILD:深感应 (原状地层电阻率)
Rt:地层电阻率 di:侵入带直径 Rxo:冲洗带电阻率
Ri=1000/50=20欧姆.米
求得:
t=220 毫欧姆/米(ms/m)
使用图板时,根据聚焦测井读数与深感应测井读数之比(RFL/RILD)找出相应的纵 坐标,并由该点作一水平线;再根据中感应测井读数与深感应测井读数之比 (RILM/RILD)找出相应的横坐标,并向上作一垂直线与水平线相交;根据交点的位置 由实曲线上读出比值Rxo/Rt和Rt/RILD,由短划线上读出侵入带直径,如果交点不在曲线 上,则用内插方法读值,用深感应测井读数乘以比值Rt/RILD即可得出地层真电阻率。
主要接收来自地层的信号,而泥浆、侵入 带的信号难以进去。 T2R2聚焦发射和聚焦接收线圈主要消除围 岩的影响,提高分辨能力。
注意:
感应测井同样有深浅之分
深: T2 0.75 Ro 0.25 R1 0.5 T1 0.25 To 0.75 R2
-7
100
-25 -25
100
-7
浅: T2 0.96 To 0.4 R1 0.2 T1 0.4 Ro 0.96 R2
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
感应测井是利用交流电 的互感原理,在发射线圈中 通一定频率的交流电,在接 收线圈中会感应出电动势。 由于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都 在井内,发射线圈的交变电 流必然在井周围地层中感应 出次生电流(涡流),这个 电流在与发射线圈同轴的环 形地层回路中流动,并产生 一个磁场,这个磁场在接收 线圈中产生二次感应电动势 ,该感应电动势与涡流的强 度有关,即与地层的电导率 有关
测井解释 电阻率测井2
![测井解释 电阻率测井2](https://img.taocdn.com/s3/m/ea6e3dedf8c75fbfc77db273.png)
微梯度探测深度浅,反映泥饼 微梯度探测深度浅,反映泥饼Rmc电阻率 泥饼 电阻率 微电位探测深度略深,反映冲洗带 微电位探测深度略深,反映冲洗带Rxo电阻率 冲洗带 电阻率 为保证测量条件相同,微梯度和微电位必须同时进行测量。 为保证测量条件相同,微梯度和微电位必须同时进行测量。 必须同时进行测量 两种微电极曲线在渗透层通常有幅度差。 两种微电极曲线在渗透层通常有幅度差。 正幅度差:微电位> 正幅度差:微电位>微梯度 负幅度差:微电位< 负幅度差:微电位<微梯度 油气层一般正幅度差,高矿化度水层可能负幅度差。 油气层一般正幅度差,高矿化度水层可能负幅度差。
三、感应测井曲线影响因素
1、井眼 2、泥浆侵入 3、围岩 4、趋肤效应
趋夫效应就是单元环之间的相互作用, 趋夫效应就是单元环之间的相互作用,当地 层的σ 很大时,单元环中的涡流较大, 层的 t很大时,单元环中的涡流较大,单元环 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就不可忽略, 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就不可忽略,即对测量 结果有影响。 结果有影响。
hmc<1cm (di-dh)/2>10cm
三、微球聚焦测井
1、原理
• 电极系及电流分布 • 主电流 分为两部分: 主电流I分为两部分 分为两部分: • I0—主要分布在冲冼 主要分布在冲冼 带。 辅助电流, • Ia——辅助电流,经 辅助电流 泥饼回到辅助电极 A1 • I=I0+Ia
三、微球聚焦测井
三、微球聚焦测井
2、应用的有利条件; 应用的有利条件; hmc<1.9cm (di(di-dh)/2>10cm
1、原理
测量过程中: 测量过程中: △UM1M2=0,即I0主 , 要分布在冲冼带 △UM0M1=C
感应测井原理
![感应测井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8fd79c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3.png)
感应测井原理感应测井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测量地下岩石物性参数的方法。
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感应测井技术被广泛应用,它能够提供地层中各种参数的定量信息,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感应测井原理的核心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测量地下岩石的电性参数。
当感应测井仪器通过井眼下的地层时,会发出高频交变电磁场,这个电磁场会感应出地层中的感应电流。
根据感应电流的大小和相位差,可以推导出地层中的电导率、介电常数等物性参数。
感应测井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地层中的电性差异来进行识别和解释。
地层中不同岩石的电性参数差异很大,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地层中的感应电流来判断地层中的岩石类型、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
这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信息。
感应测井原理的应用范围很广,不仅可以用于油气勘探和开发,还可以用于地热能、水资源等领域。
感应测井技术可以在不同地质环境下进行应用,包括陆地、海洋、深海等。
它可以提供精确的地层物性参数,为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感应测井原理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随着电子技术和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感应测井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现代感应测井仪器具有体积小、测量精度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可以实现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测量,为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总的来说,感应测井原理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测量地下岩石物性参数的技术方法。
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测量精度高、适应性强等特点,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感应测井技术将会在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感应测井原理
![感应测井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4d0790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5.png)
感应测井原理
感应测井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地层物性的方法。
它利用了地层岩石对电磁场的不同响应,从而获得有关地层的信息。
感应测井是通过电磁感应探测原理来测量地层的电性和导电性。
当感应测井仪器通电时,在测井仪器周围形成一个交变电磁场,这个交变电磁场会穿透地层。
在地层中,交变电磁场会诱导出感应电流。
这个感应电流会遇到地层中电阻和导电性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样就可以通过测量感应电流的变化来推断地层的性质。
测量中,感应测井仪器通常采用的是多频道感应测井技术。
它可以同时测量多个频率的电磁场和感应电流,从而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分辨率。
感应测井的原理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麦克斯韦方程组。
它适用于测井井内的地层物性测量,如电导率、介电常数等。
这些测量结果可以帮助地震学家、地质学家等判断地层性质、岩性和含矿等情况,进而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
感应测井在勘探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油田勘探和开发中。
它可以提供关于地下油藏的电性和导电性信息,帮助勘探人员确定油田的边界和储量,进而优化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
总之,感应测井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测量地层物性的特点。
通过测量地层对交变电磁场的响应,可以得到有关地层的电性和
导电性信息。
这一技术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勘探效果和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感应测井获奖课件
![感应测井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769aa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7.png)
当一种导体回路中旳电流变化时,在附近旳另一种 导体回路中将出现感应电流;或者把一种磁铁在一种闭 合导体回路附近移动时,回路中也将出现感应电流,即 穿过一种回路旳磁通发生变化时,这个回路中将出现感 应电动势,并在回路中产生电流,感应电动势等于磁通 量变化率旳负值,这一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
电导率曲线为非对称曲线。 厚层(h>2m)旳中部,电 导率接近于地层实际值,伴 随厚度旳减小,视电导率受 围岩电导率影响增长,与地 层旳差别增大,相对于其他 地方,地层中部值与实际值 最为接近。
上下界面分别用各自旳半幅 点拟定其界面。
第三节 感应测井曲线旳特点及应用
二、感应测井曲线旳影响原因
1、均质校正
1
2L L 8z2
,当 | ,当 |
z | z |
L
2 L
2
从曲线能够看出,在线圈系所对着旳部 分介质范围内,即在T,R之间旳地层贡献 最大(gz最大),且对δa旳贡献为常数(等于 1/2L);在线圈系外,即在T,R外,伴随 z值旳增大,地层旳贡献按1/z2规律减小 。
该图也阐明,双线圈系旳主要信号来自 线圈系范围内旳介质。
第二节 感应线圈系旳探测特征
2、0.8m六线圈系旳探测特征
2)0.8米六线圈系纵向探测特征
0.8米六线圈系和其根本圈正确纵向微分、积 分几何因子特征如图。比较发觉:0.8米六线圈 系旳纵向微分几何因子旳极大值不小于根本圈 正确纵向微分几何因子极大值,阐明0.8米六线 圈系旳纵向辨别能力强。0.8米六线圈系旳纵向 积分几何因子上升比较快,而根本圈正确纵向 积分几何因子上升比较缓慢,
从上式还能够看出,L越小 ,gz越大,对读数影响最大旳 纵向范围越窄,围岩旳影响就 越小。所以,L旳大小决定了 双线圈系旳分层能力,L越小 ,分层能力越强。
感应测井
![感应测井](https://img.taocdn.com/s3/m/5375e564be23482fb4da4cee.png)
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管理中心
为了减小泥浆的分流作用和低 阻围岩的影响,提出了侧向测井( 聚焦测井)。它的电极系中除了主 供电电极之外,上、下还装有两个 极性相同屏蔽电极。主电流受上下 屏蔽电极流出的电流的排斥作用, 使得测量电流线垂直于电极系,成 为沿水平方向的层状电流流入地层 ,这就大大降低了井和围岩对视电 阻率的影响。
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管理中心
有的课本里,是把涡流作为地层圆环理论,当仪 器在井内移动时,也就是测量无数个地层圆环。接收 线圈中所接收的感应电动势和地层有关,这个信号对 我们是有用的,所以,称之为有用信号。
在给发射线圈通电时,通过电磁感应作用,在接 收线圈还会产生一个感应电动势,这个感应电动势和 发射电流的频率相同,而相位滞后90º,由于是直接 从发射线圈到的接收线圈,该信号与地层无关,所以 ,也叫无用信号。它与有用信号的相位差为90º,根 据二者相位特性,可以通过相敏检波器去掉无用信号 ,输出有用信号。
接收线圈接收到的信号:
EX+ ER
由于EX与 ER存在90的相位差,接收到的信号用 相敏检波技术把ER检测出来,记录成曲线,在忽 略涡流间的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在无限均匀的情
况下有:
ER=K •
在均匀介质情况下求电导率的公式为:
ER K
在非均匀介质情况下:
ER K
此时电导率不等于地层的电导率,而是仪器探测
• 纵向上:在均匀介质中有50%的信号来自线圈以外的介质,这 说明在地层较薄时,上下围岩影响较大,同时地层界面在曲 线上反映不够明显。
• 径向上:靠近线圈系的介质(r<0.5L)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 表明井内泥浆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且探测深度较浅。
• 无用信号比有用信号幅度高几十甚至上千倍。
感应测井原理及运用
![感应测井原理及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dc13cb0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7.png)
含水饱和度测量
总结词
感应测井通过测量地层的导电性能和介 电常数,能够估算地层的含水饱和度。
VS
详细描述
含水饱和度是地层中含水与总孔隙体积之 比。感应测井通过测量地层的导电性能和 介电常数,结合已知的含水饱和度与电导 率和介电常数之间的关系,可以估算出地 层的含水饱和度。
04 感应测井的优缺点
优点
感应测井具有测量范围广、受井眼和套管影响小、测量下限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 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电磁感应原理
电磁感应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当一个 导体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线圈 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在感应测井中,发射线圈向地层发射交变电流, 产生变化的磁场,这个磁场会在地层中产生感 应电流。
感应测井原理及运用
目录
• 感应测井原理 • 感应测井的种类与技术 • 感应测井的应用 • 感应测井的优缺点 • 感应测井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感应测井原理
感应测井概述
感应测井是一种电法测井方法,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地层电导率的一种测井技术。
它通过向地层发射高频交变电流,在电流穿过地层时,由于地层的电导率差异,引 起电磁场的变化,通过测量这个电磁场的变化来推算地层的电导率。
高测深度
感应测井具有较高的探测深度 ,能够获取地层深处的电阻率 信息,有助于准确评估地层电
阻率分布。
抗干扰能力强
感应测井技术对电磁干扰的抗 干扰能力较强,能够在复杂的 环境中获取准确的测量数据。
测量精度高
感应测井的测量精度较高,能 够提供更为准确的电阻率数据 ,有助于提高地层评价的准确 性。
测量速度快
应用范围
用于确定地层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划分裂缝发育带等。
感应测井
![感应测井](https://img.taocdn.com/s3/m/e887bde90975f46527d3e11d.png)
可以证明 ,整个空间所有单元环几何因 子的总和为1,则: 在均匀无限厚地层中,测出的σ是 地层的真电导率。在有限厚地层及有 井存在的条件下,实际测出的为
视电导率σa,即: (7.5.6) 式(7.5.6) 表明,σa是空间中各个单元环 电导率的加权平均值,其权系数就是 几何因子:gdrdz,它表示空间中各单 元环的电导率σ对视电导率σa 相对贡献 的大小。 感应测井就是测量视电导率随深 度变化的曲线,即感应测井曲线。 在测井时,有井、侵入带、原状地层及上下围岩,如图所示, 在每一个区域内,电导率保持不变,分别用σm,σi,σt和σs代表 ,则(7.5.6) 可表示成:
2.几何因子理论
假设在地层中切出一个半径为r,截面积为dA(drdz)的元 环,井轴通过元环中心并且垂直于元环所形成的平面,这样的 元环称为单元环,如图7.5.3所示。现在利用单元环具体计算一下 有用信号和无用信号的表达式,其具体步骤如下:
① 把地层分成无数多个单元导电环。 ② 计算发射线圈T在单元环中所感应的涡流大小。 ③ 单元环中涡流在接收线圈R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④ 整个空间无数个单元环在接收线圈R中产生的信号总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线圈符号间的数字是以m为单位的距离,线圈系下边的 数字为线圈的匝数,负号的意义是该线圈的绕向与主线圈相 反。 经计算表明,与主线圈相对比,此复合线圈系的VR/VX提 高了16.9倍。图7-5-11分别是0.8m六线圈系横向微分几何因 子gr,横向积分几何因子Gr特性曲线和纵向微分几何因子gz ,纵向积分几何因子Gz特性曲线,gr00,Gr00,gz00,Gz00分别为 主线圈对的几何因子。 由图7.5.11可看出: ①r<0.2m时,gr 远比gr00低,且出现负值; ②gr 的 最 大 值 出 现 在 r=0.58m , 而 gr00 的 最 大 值 出 现 在 r=0.36m处。由此可见,采用六线圈系确实把微分几何因子最 大值推向深处; ③r=0.2m时,Gr=-0.0027,Gr00=0.067,井的影响由6.7% 降至几乎为0,达到了降低井的影响的目的。当r=3m时, Gr00比Gr大,说明复合线圈系的探测深度比双线圈系深。
(完整版)《测井仪器原理》第三章阵列感应测井仪器
![(完整版)《测井仪器原理》第三章阵列感应测井仪器](https://img.taocdn.com/s3/m/4748d90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4.png)
(1)与地面计算机通信(包括对控制命令的解码、发送和 接收数据)。
(2)采集信号并处理。
(3)与发射电路通信。
二、主要电路分析
1.发送控制电路 2. 预处理电路 3. 发射驱动电路 4. 通信接口电路 5. 信号采集电路 6. C30主控制电路
+5V +15V C36
.1 8
OP1776S C14
4 5 U18 6
.1 -15V
NC74HC860
9 10
U18
8
NC74HC860 12 13 U18 11
NC74HC860
+5V R64 1K
NR
500KHZ
SER_TX SER_RX
NR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5
+
+
预处理
模数转换
堆垛处理
图3-5 子阵列处理框图
每个子阵列的信号经预处理通道处理后 经屏蔽双绞线传送到其上部的EA短节, 然后由EA短节中的七个DSP采集模块对 每个子阵列的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这 个处理过程形象的称之为“栈式存储”, 从而得到对应每个子阵列的七个特性信 息,每个特性信息占用96个缓冲区,每 个缓冲区字长为32位。
图3-3 HDIL阵列感应测井仪器组成框图
经由地层传来的R-信号由多组线圈接收。每组线圈,包括 发送线圈,都是测量部分的子阵列,发射线圈是所有子阵 列的基础。仪器共有7个子阵列。都具有靠近发射线圈的接 收线圈。每组接收线圈都由两个线圈组成,一个线圈是辅 助线圈(靠近发射线圈),另一个线圈是主接收线圈,图3-4 给出了每个子阵列的工作方式。
INC+ INC-
感应测井
![感应测井](https://img.taocdn.com/s3/m/d1c519da58f5f61fb7366648.png)
二、无用信号及与有用信号关系
1、发射线圈在接收线圈出产生的磁场强度
nT S 0 I Hz 3 2L
2、在接收线圈中产生的磁通量
nT nR S 02 z H z n R S 0 I M TR I 3 2L 2 nT n R S 0 M TR I 3 2L
MTR是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的互感。
由于地层由无数个这样的单元环组成,这样
这个地层在单元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VR K
0
gdrdz
VR K
0
gdrdz
0
gdrdz 1
VR K
上述公式成立的前提是地层的电导率σ 无限均匀, 此时均匀介质的有用信号与其电导率成正比。
一致。
5、磁场强度
磁偶极距在面积元drdz中心产生的磁场强度在
矢径方向的分量是
M cos nT S 0 I cos H 3 3 2T 2T
θ为矢径方向与M方向的夹角。
于是
0
0
nT S 0 I 1 2 H 2 sin d sin 0 T 2
Zβ
R
设发射线圈 T 通
dH’
以 固 定 频 率 ( 20kHz )和固 定幅度的正弦 交流电,它将 在周围介质中 L 形成一个交变 电磁场。
θ0
ρR
ψ r
dz dr z
r
ρT
T
Z
β
dH’
R
线圈周围的介质可
ρR ψ
以看成是无数个截 面积 为 drdz ,半径 为r的圆环组成, 这个圆环称为单元 L 环,这种单元环是 种闭合线圈。
(完整)1-3感应测井
![(完整)1-3感应测井](https://img.taocdn.com/s3/m/661b874f5a8102d276a22ffc.png)
围岩的视电导率值也从曲线上选取。若围岩 是均匀的,可直接从对应的曲线上读得,若围岩 是不均匀的,则应在靠近目的层的围岩处取值。
2、确定地层真电阻率Rt 视电导率曲线校正后,得到地层电导率,由
下式即可确定地层电阻率。
Rt
1000
t
其中:Rt—地层真电阻率(欧姆米);
t —地层电导率(毫西门子/米)。
❖ 径向上:靠近线圈系的介质(r<0.5L)对测量结果影响较 大,表明井内泥浆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且探测深度较 浅。
❖ 无用信号比有用信号幅度高几十甚至上千倍。
3.多线圈系的特性
多线圈系是由许多双线圈系组合而成的。双线圈系的特 性是计算多线圈系特性的基础,也是设计多线圈系的依据。
为了改善线圈系的径向特性和纵向特性,在原来双线圈 系中附加一些线圈,与原来的线圈(主线圈)构成新的线圈对。
设计时,使这些线圈对的有用信号,即主要来自浅部 (井眼和侵入区)和围岩的信号去抵消主线圈对相应部分的无 用信号,从而提高地层及其深部信号的比例,起到“聚焦” 的作用。
4.0.8m六线圈系简介
目前我国使用的感应测井线圈系是六线圈系,线圈系 的排列及圈数如图所示。因为它的主发射线圈T1和主接收线 圈R1的距离是0.8m所以通常也叫做0.8m六线圈系。
(1)线圈系的无用信号应为零; (2)线圈系径向特性应保证使钻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最小; (3)线圈系的纵向特性应使上下围岩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小, 即分层能力强; (4)为了便于解释,在上下围岩电导率相同的情况下,对 于均匀地层,曲线应是对称的。
1.双线圈系的横向探测特性
感应测井原理
![感应测井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fe4e58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d.png)
感应测井原理感应测井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地下岩石物性参数的方法。
它是通过在井内向地层发送电磁信号,然后接收地层对这些信号的响应,从而得到地层的一些物理参数,如电导率、自然伽马辐射等。
感应测井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地质勘探领域,对于确定地层的含油气性、岩性、孔隙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感应测井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现象。
当在地下岩石中通过交变电流时,会在周围产生交变磁场。
而地层中的导电体会对这个磁场产生响应,导致感应电流的产生。
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地层的电导率有关,通过测量感应电流的大小和相位,可以推断出地层的电导率,从而得到地层的一些物理参数。
感应测井的原理可以用以下几个步骤来描述,首先,感应测井仪器在井中发射高频电磁信号;其次,这些信号在地层中传播,与地层中的导电体相互作用产生感应电流;然后,感应测井仪器接收这些感应电流,并测量其大小和相位;最后,根据感应电流的测量结果,推断出地层的电导率和其他物理参数。
感应测井的原理具有一些优点。
首先,它不需要直接接触地层,可以在井眼中进行测量,避免了传统测井方法中需要取芯的麻烦和成本。
其次,感应测井可以在井眼中实时测量地层的物性参数,为地质勘探和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实时数据支持。
最后,感应测井可以对地层进行全方位的测量,可以得到地层的横向和纵向分布规律,对于地质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感应测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地层中的含水量会对感应测井的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进行校正和解释。
其次,地层中的其他非导电体也会对感应测井的结果产生干扰,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
最后,感应测井仪器本身的性能和精度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进行仪器校准和数据处理。
综上所述,感应测井原理是一种通过电磁感应来测量地下岩石物性参数的方法。
它具有实时、全方位的测量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地层特点、仪器性能和数据解释,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感应测井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地质勘探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对于资源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感应测井
![感应测井](https://img.taocdn.com/s3/m/edd62829b7360b4c2e3f645f.png)
Doll, 1949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DOLL几何因子理论:概括
1.线圈系周围的介质由无数个单元环组成 2.发射线圈引起的涡流分别在单元环中流动 3.每个单元环都单独存在,且在接收线圈中产 生有用信号de (感应电动势) 4. 一次、二次磁场都是即时磁场 5.接收线圈中有用信号VR (感应电动势)是 所有单元环的有用信号de之和 :
H(磁场强度)
r M H = 2π r 3
r M = IS 0 nT
r环 2π r = σ d rd z
de′ dI′ = r环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DOLL几何因子理论:理论导出VR
为了计算通过 单元环的磁通 量,可以T为球 心作通过单元 环的部分球 面,通过该部 分球面的磁通 也就是通过单 元环的磁通
Φ1
5.接收线圈中产生二次感应电动势VR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定性原理
一次感应电动势Vx与发射电流IT相差90o(滞后) 二次感应电动势VR与发射电流IT相差180o(滞后)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V x = vm e
−p
[(1 + p )sin p − p cos p ]( 实部 )
2 R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
[(1 + p ) cos p − p sin p ]( 虚部 )
P= L (传播系数 ) 2 ωµ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差异在于:
深感应探测深度大,测量原状地层电导率
浅感应(中感应)探测深度小,测量侵入带地层电导率
八侧向测井电极系
八侧向的测量原理与七侧向相似,只是它 的电极距较小,电流层的厚度为0.36m, 两个屏蔽电极间的距离略小于1m,回路电 极距主电极比较近。由于其纵向分层能力 高,因此,八侧向测井可以给出清晰的纵 向变化细节。但是,它的读数受井眼和侵 入带的影响比三侧向和七侧向大,其探测 深度较浅,约为30~40cm,读数主要反映 冲洗带电阻率的变化。 RFOC—— 八侧向测井电阻率
二、讨论
1 、单圆环几何因子g
单圆环几何因子取决于单圆环与线圈的相对位置 和距离。它的物理意义是:截面为ds的单圆环对 总信号的贡献。
L r3 g 3 2 R13 R2
2 、全空间的几何因子 可以证明:
gds
0
L r3 2 (r 2 (L 2 Z ) 2 )3 (r 2 (L 2 Z )2 )3 dzdr 1
(均质校正)
2)井眼校正
A
3)围岩校正
注:围岩校正图版有多 张要根据围岩电阻率和 井径等选用
使用方法: (1)根据a 和h交会于 A点 ( 2)确定校正后的Rt
4、侵入校正
在进行侵入校正时,首先要根 据其它测井资料,求出侵入带 电阻率Ri(或电导率σi )、侵 入带直径Di,根据Di值选相应 的图版,然后从感应测井曲线 上读出解释地层的σs和厚度h。 从图版纵坐标上找出σa的点, 由纵坐标向右引水平线与相应 的σi曲线相交,交点的横坐标就 是σ t的值。
探测深度较浅,井附近介质影响较大。 3)当r>2L后,gr较小,Gr较大。 这说明远离井孔的介质对测量结果影响小。
三 、计算岩石的电阻率
1) 在均匀无限介质中
R Kgds K gds K
所以:=R/K
2)在非均匀无限介质中
R K ( sGs iGi mGm t Gt )
二次场
4、二次场
变化的涡流产生磁场,即二次场。
T
一次场
5、二次场产生感应电动势
设二次场在接收线圈中的磁通量的变化为 2,则二次场产生感应电动势为:
L=TR
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 注意: 1)在接收线圈产生两种感应电动势:
R
直(无):由一次场产生,与磁化率K有关,与 电导率无关,石油测井不测K,直为无用信号;
第三章 感应测井
引入: 前面所讲的普通电阻率方法、侧向测井方法都需要 井内有导电的液体,即只能用于导电性较好的泥浆井中, 然而在油田勘探的过程中为了获得地层原始饱和度,需要 个别井中使用油基泥浆(柴油和泥浆混合而成的泥浆),在这 样的条件下,前面的方法就不能使用了。 为了解决在油基泥浆井中测量地层电阻率的问题,就 提出了感应测井。感应测井不仅能用于油基泥浆井中,也 可用于水基泥浆,以及无泥浆的干井中。
Gr g r dr
0
r
径向微分、积分几何因子
设L=1米 1) r=0.45L时,gr达极大值。 即距井轴0.45L处的无限长圆筒对感应测井读数影响增大,它说明增大线 圈距L可以增大探测深度。 2) r<0.5L范围内,gr比较大。 Gr=0.225说明r=0.5米以内的介质对测量结果贡献为22.5%。说明井孔、 侵入带的影响较大,这是双线圈系的一大不足。
八侧向测井电极系结构
不同厚度的感应测井曲线
四、应用实例
1、实测曲线
曲线特点
Rm>Rw,地层水矿化度高: 标准水层—— 增阻侵入 ILDILM LL8 负差异 标准油层——减阻侵入 ILDILM LL8 正差异 泥岩、致密层 曲线重合 Rm<Rw,地层水矿化度低: 水层、油(油水同层)—减 阻侵入,都出现正幅度差, 但Rt油层>Rt水层。
。
泥岩、非渗透层段,深、中、 浅电阻率值应基本重合。曲 线应平滑无跳动。
2、确定地层电阻率
如图所示的地层有如下关系:
a = mGm+ sGs + iGi+ tGt
要求 t ,必须求 Gm 、Gs 、Gi 、 Gt
即需作:传播效应校正 井眼校正 围岩校正 侵入校正 1)传播效应影响校正
Gs、Gi、Gm、Gt分别为围岩、侵入带、泥浆、地层 的几何因子。 满足:Gs+Gi+Gm+Gt=1。 在非均匀无限介质中测到的电导率定义为视电导率a。
a R K ( s Gs i Gi mGm t Gt )
岩层的真电导率:
t ( a ( sGs iGi mGm )) Gt
式中:K是线圈系系数;g是单圆环几何因子;、u分别为电导率和 磁导率; ω=4f称为圆频率;f为频率;STSR分别为发射,接收线圈的总 面积,ST=nTS, nT为发射线圈的匝数,SR=nRS,nR为接收线圈的匝数, S为单个线圈环的面积;i为供电电流,i=Iosinωt;L=TR为线圈距;R1为T 到单圆环截面点的距离;R2为R到单圆环截面点的距离。
发射线圈的缠绕方向与主发射线圈一致的,匝数为正,否则为负; 接收线圈的缠绕方向与主接收线圈一致的,匝数为正,否则为负。
二、0.8米6线圈系
1)0.8米6线圈系的组成 ToRo称为主发射和主接收线圈ToRo=0.8米, 所以称为0.8米6线圈系; T1R1称为辅助发射和辅助接收线圈 T1R1=0.4米; T2R2称为聚焦发射和聚焦接收线圈 T2R2=2.0米; 注:线圈上的数字代表线圈匝数,负号表示 反绕(或称反接)。
有用信号的电动势 =0.079 0.00079 无用信号的电动势
即无用信号占总信号的比例远高于有用信号;
复合线圈系
复合线圈系是由串联在一起的多个发射线圈和串联在一 起的多个接收线圈所组成。分别用T0,T1,……,TL和R0, R1,……,Rm代表, 其匝数分别是nT0,……, nTL和 nR0,……,nRm。 其中T0和R0称为主发射和主接收线圈,它们的匝数 nT0和 nR0)一定是最大的。 匝数正、负规定如下:
RFL:八侧向(冲洗带电
阻率) RILM:中感应(侵入带电 阻率) RILD:深感应(原状地层 电阻率) Rt:地层电阻率 di:侵入带直径 Rxo:冲洗带电阻率
E iH J m H i E
B m
D v
式中:E为电场强度(A/m);H为磁场强度(A/m);Jm为磁流密度矢量(A/m2); B为磁感应强度(Wb/m2); ρm为体磁荷密度(C/m3); D为电位移矢量(C/m2); ρv为体电荷密度(C/m3); μ为磁导率(H/m);真空中的磁导率μ0=4π×10-7(H/m); ε是介电常数(F/m);真空中的介电常数ε0=8.854×10-12(F/m)
即全空间的几何因子为1。
L=1m的双线圈系单元环等几何因子图
纵向微分几何因子
含义为深度为Z,厚度为dz水平无限薄层的几何因子; 其物理意义:深度为Z,厚度为dz水平无限薄层对总信号的相对贡献。
纵向积分几何因子
1)当岩层厚度h=L=1m时,Gz=h/2L=0.5=50%。 这说明,正对厚度为线圈距L的地层来说,提供总信号的一半,另外一 半来自地层以外的介质(围岩存在的影响)。 2)当h>L时,Gz =1-L/2h>0.5。 随h增大,Gz增大,即围岩的影响减小,地层的贡献增大; h>5L时,Gz >=0.9,即围岩的影响<10%,地层的贡献大于90%; h很大时,Gz =1,即围岩的影响为0%,地层的贡献为100%。 这也证明了整个空间的几何因子为1。 h 2 3)Gz与gz的关系: Gz g z dz 0.5
2)各线圈系的作用 ToRo为主发射和主接收线圈; T1R1起径向聚焦作用; A)To与T1两线圈的绕向相反; B)Ro与R1两线圈的绕向相反; 主要接收来自地层的信号,而泥浆、侵入 带的信号难以进去。 T2R2聚焦发射和聚焦接收线圈主要消除围 岩的影响,提高纵向分辨能力。
注意: 感应测井同样有深浅之分 深: T2 0.75 Ro 0.25 R1 0.5 T1 0.25 To 0.75 R2 -7 -53 100 100 -25 -3 -25 -3 100 100 -7 -53 浅: T2 0.96 To 0.4 R1 0.2 T1 0.4 Ro 0.96 R2
h 2
纵向微分、积分几何因子
径向微分几何因子 含义:半径为r,厚度为1的无限圆筒的几何因子; 物理意义:半径为r,厚度为1的无限圆筒对总信号的相对贡献。
L r3 g r gd r dr 3 3 2 R1 R2 0 0
径向积分几何因子 含义:半径为r的无限圆柱体的几何因子。 物理意义:半径为r的无限圆柱体对总信号的相对贡献。
二次场
R(有):由二次场产生,与电导率有关,正是 要测的,R为有用信号。
R 注:一次场与二次场之间相差/2,利 用相敏检波可以把它们分开。
Kgds K
T
一次场
2)线圈距:L=TR。 L=TR 3)记录点:在发射线圈T与接收线圈R 的中点。
在感应测井中,发射电流是交变电流,其在空间中产生的 场将是时谐电磁场。时谐电磁场的Maxwell方程为
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
感应测井是利用交流电 的互感原理,在发射线圈中 通一定频率的交流电,在接 收线圈中会感应出电动势。 由于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都 在井内,发射线圈的交变电 流必然在井周围地层中感应 出次生电流(涡流),这个 电流在与发射线圈同轴的环 形地层回路中流动,并产生 一个磁场,这个磁场在接收 线圈中产生二次感应电动势 ,该感应电动势与涡流的强 度有关,即与地层的电导率 有关
传播效应: 涡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互感),以 及涡流的自身影响(自感)的结果使电 磁波在导电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波的 幅度减小以及相位改变,此种作用 称为传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