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感应测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K是线圈系系数;g是单圆环几何因子;、u分别为电导率和 磁导率; ω=4f称为圆频率;f为频率;STSR分别为发射,接收线圈的总 面积,ST=nTS, nT为发射线圈的匝数,SR=nRS,nR为接收线圈的匝数, S为单个线圈环的面积;i为供电电流,i=Iosinωt;L=TR为线圈距;R1为T 到单圆环截面点的距离;R2为R到单圆环截面点的距离。
发射线圈的缠绕方向与主发射线圈一致的,匝数为正,否则为负; 接收线圈的缠绕方向与主接收线圈一致的,匝数为正,否则为负。
二、0.8米6线圈系
1)0.8米6线圈系的组成 ToRo称为主发射和主接收线圈ToRo=0.8米, 所以称为0.8米6线圈系; T1R1称为辅助发射和辅助接收线圈 T1R1=0.4米; T2R2称为聚焦发射和聚焦接收线圈 T2R2=2.0米; 注:线圈上的数字代表线圈匝数,负号表示 反绕(或称反接)。
h 2
纵向微分、积分几何因子
径向微分几何因子 含义:半径为r,厚度为1的无限圆筒的几何因子; 物理意义:半径为r,厚度为1的无限圆筒对总信号的相对贡献。
L r3 g r gd r dr 3 3 2 R1 R2 0 0

径向积分几何因子 含义:半径为r的无限圆柱体的几何因子。 物理意义:半径为r的无限圆柱体对总信号的相对贡献。
传播效应: 涡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互感),以 及涡流的自身影响(自感)的结果使电 磁波在导电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波的 幅度减小以及相位改变,此种作用 称为传播效应。

2

传播效应影响校正
为了便于在计算机上进行均质校正,可以用 多项式来拟合这条曲线
3 0.115745 a 0.234513 0.42466 a 1.041283 a 4 2 a
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
感应测井是利用交流电 的互感原理,在发射线圈中 通一定频率的交流电,在接 收线圈中会感应出电动势。 由于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都 在井内,发射线圈的交变电 流必然在井周围地层中感应 出次生电流(涡流),这个 电流在与发射线圈同轴的环 形地层回路中流动,并产生 一个磁场,这个磁场在接收 线圈中产生二次感应电动势 ,该感应电动势与涡流的强 度有关,即与地层的电导率 有关
(均质校正)
2)井眼校正
A
3)围岩校正
注:围岩校正图版有多 张要根据围岩电阻率和 井径等选用
使用方法: (1)根据a 和h交会于 A点 ( 2)确定校正后的Rt
4、侵入校正
在进行侵入校正时,首先要根 据其它测井资料,求出侵入带 电阻率Ri(或电导率σi )、侵 入带直径Di,根据Di值选相应 的图版,然后从感应测井曲线 上读出解释地层的σs和厚度h。 从图版纵坐标上找出σa的点, 由纵坐标向右引水平线与相应 的σi曲线相交,交点的横坐标就 是σ t的值。
岩层的真电阻率: t=1/t
第三节 多线圈系介绍 一、双线圈系存在的问题
1、地层的上下围岩的影响较大 从纵向探测特性曲线可知:当h=L=1米时,Gz=0.5; 2、钻孔和侵入带的影响较大 从径向探测特性曲线可以看出,当r<0.5 米时,gr和Gr都较大, 即钻孔和侵入带的影响仍然较大。 3、信噪比较小
第三章 感应测井
引入: 前面所讲的普通电阻率方法、侧向测井方法都需要 井内有导电的液体,即只能用于导电性较好的泥浆井中, 然而在油田勘探的过程中为了获得地层原始饱和度,需要 个别井中使用油基泥浆(柴油和泥浆混合而成的泥浆),在这 样的条件下,前面的方法就不能使用了。 为了解决在油基泥浆井中测量地层电阻率的问题,就 提出了感应测井。感应测井不仅能用于油基泥浆井中,也 可用于水基泥浆,以及无泥浆的干井中。
2)各线圈系的作用 ToRo为主发射和主接收线圈; T1R1起径向聚焦作用; A)To与T1两线圈的绕向相反; B)Ro与R1两线圈的绕向相反; 主要接收来自地层的信号,而泥浆、侵入 带的信号难以进去。 T2R2聚焦发射和聚焦接收线圈主要消除围 岩的影响,提高纵向分辨能力。
注意: 感应测井同样有深浅之分 深: T2 0.75 Ro 0.25 R1 0.5 T1 0.25 To 0.75 R2 -7 -53 100 100 -25 -3 -25 -3 100 100 -7 -53 浅: T2 0.96 To 0.4 R1 0.2 T1 0.4 Ro 0.96 R2
T
一次场
L=TR
注意:一次场变化直通到接收线圈R,产生直通 电动势(或称直接耦合电动势),与导磁率有关。
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
3、介质产生涡流i R
一次场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介,感应电动 势在导电介质中产生电流,在均匀介质中此电 流是围绕井轴流动,该环形电流的中心与井轴 一致,称为涡流,涡流与介质的导电性有关。 涡流可写为: ( R为电阻,与介质的电导率有关)
E iH J m H i E
B m
D v
式中:E为电场强度(A/m);H为磁场强度(A/m);Jm为磁流密度矢量(A/m2); B为磁感应强度(Wb/m2); ρm为体磁荷密度(C/m3); D为电位移矢量(C/m2); ρv为体电荷密度(C/m3); μ为磁导率(H/m);真空中的磁导率μ0=4π×10-7(H/m); ε是介电常数(F/m);真空中的介电常数ε0=8.854×10-12(F/m)
主要差异在于:
深感应探测深度大,测量原状地层电导率
浅感应(中感应)探测深度小,测量侵入带地层电导率
八侧向测井电极系
八侧向的测量原理与七侧向相似,只是它 的电极距较小,电流层的厚度为0.36m, 两个屏蔽电极间的距离略小于1m,回路电 极距主电极比较近。由于其纵向分层能力 高,因此,八侧向测井可以给出清晰的纵 向变化细节。但是,它的读数受井眼和侵 入带的影响比三侧向和七侧向大,其探测 深度较浅,约为30~40cm,读数主要反映 冲洗带电阻率的变化。 RFOC—— 八侧向测井电阻率

泥岩、非渗透层段,深、中、 浅电阻率值应基本重合。曲 线应平滑无跳动。
2、确定地层电阻率
如图所示的地层有如下关系:
a = mGm+ sGs + iGi+ tGt
要求 t ,必须求 Gm 、Gs 、Gi 、 Gt
即需作:传播效应校正 井眼校正 围岩校正 侵入校正 1)传播效应影响校正

为复介电常数
第二节 感应测井的基本理论
一、有用信号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假设条件:电导率为,半径为r的单圆环,计算该单圆环产生涡流及磁场 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dR=? 经理论计算得:
2 d R= Kgds t
2 u 2 ST S R i K 4L L r3 g 3 2 R13 R2
σs
使用图板时,根据聚焦测井读数与深感应测井读数之比(RFL/RILD)找出相应的纵 坐标,并由该点作一水平线;再根据中感应测井读数与深感应测井读数之比(RILM/RILD) 找出相应的横坐标,并向上作一垂直线与水平线相交;根据交点的位置由实曲线上读出 比值Rxo/Rt和Rt/RILD,由短划线上读出侵入带直径,如果交点不在曲线上,则用内插方 法读值,用深感应测井读数乘以比值Rt/RILD即可得出地层真电阻率。
有用信号的电动势 =0.079 0.00079 无用信号的电动势
即无用信号占总信号的比例远高于有用信号;
复合线圈系
复合线圈系是由串联在一起的多个发射线圈和串联在一 起的多个接收线圈所组成。分别用T0,T1,……,TL和R0, R1,……,Rm代表, 其匝数分别是nT0,……, nTL和 nR0,……,nRm。 其中T0和R0称为主发射和主接收线圈,它们的匝数 nT0和 nR0)一定是最大的。 匝数正、负规定如下:
二次场
R(有):由二次场产生,与电导率有关,正是 要测的,R为有用信号。
R 注:一次场与二次场之间相差/2,利 用相敏检波可以把它们分开。

Biblioteka Baidu
Kgds K
T
一次场
2)线圈距:L=TR。 L=TR 3)记录点:在发射线圈T与接收线圈R 的中点。
在感应测井中,发射电流是交变电流,其在空间中产生的 场将是时谐电磁场。时谐电磁场的Maxwell方程为
Gr g r dr
0
r
径向微分、积分几何因子
设L=1米 1) r=0.45L时,gr达极大值。 即距井轴0.45L处的无限长圆筒对感应测井读数影响增大,它说明增大线 圈距L可以增大探测深度。 2) r<0.5L范围内,gr比较大。 Gr=0.225说明r=0.5米以内的介质对测量结果贡献为22.5%。说明井孔、 侵入带的影响较大,这是双线圈系的一大不足。
探测深度较浅,井附近介质影响较大。 3)当r>2L后,gr较小,Gr较大。 这说明远离井孔的介质对测量结果影响小。
三 、计算岩石的电阻率
1) 在均匀无限介质中
R Kgds K gds K



所以:=R/K
2)在非均匀无限介质中
R K ( sGs iGi mGm t Gt )
Gs、Gi、Gm、Gt分别为围岩、侵入带、泥浆、地层 的几何因子。 满足:Gs+Gi+Gm+Gt=1。 在非均匀无限介质中测到的电导率定义为视电导率a。
a R K ( s Gs i Gi mGm t Gt )
岩层的真电导率:
t ( a ( sGs iGi mGm )) Gt
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
1、一次场 R
发射线圈T通过20kHz的交变电流,根据电 磁场理论,电流会产生磁场,而交变电流将产 生交变磁场。
2、一次场的感应电动势
在介质中一次场的变化,产生磁通量的变化为 1,则介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二次场
接收线圈R中的一次场变化,产生磁通量的变化 为1’,则产生的直接耦合电动势为:
即全空间的几何因子为1。
L=1m的双线圈系单元环等几何因子图
纵向微分几何因子
含义为深度为Z,厚度为dz水平无限薄层的几何因子; 其物理意义:深度为Z,厚度为dz水平无限薄层对总信号的相对贡献。
纵向积分几何因子
1)当岩层厚度h=L=1m时,Gz=h/2L=0.5=50%。 这说明,正对厚度为线圈距L的地层来说,提供总信号的一半,另外一 半来自地层以外的介质(围岩存在的影响)。 2)当h>L时,Gz =1-L/2h>0.5。 随h增大,Gz增大,即围岩的影响减小,地层的贡献增大; h>5L时,Gz >=0.9,即围岩的影响<10%,地层的贡献大于90%; h很大时,Gz =1,即围岩的影响为0%,地层的贡献为100%。 这也证明了整个空间的几何因子为1。 h 2 3)Gz与gz的关系: Gz g z dz 0.5
二次场
4、二次场
变化的涡流产生磁场,即二次场。
T
一次场
5、二次场产生感应电动势
设二次场在接收线圈中的磁通量的变化为 2,则二次场产生感应电动势为:
L=TR
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 注意: 1)在接收线圈产生两种感应电动势:
R
直(无):由一次场产生,与磁化率K有关,与 电导率无关,石油测井不测K,直为无用信号;
二、讨论
1 、单圆环几何因子g
单圆环几何因子取决于单圆环与线圈的相对位置 和距离。它的物理意义是:截面为ds的单圆环对 总信号的贡献。
L r3 g 3 2 R13 R2
2 、全空间的几何因子 可以证明:



gds

0
L r3 2 (r 2 (L 2 Z ) 2 )3 (r 2 (L 2 Z )2 )3 dzdr 1
RFL:八侧向(冲洗带电
阻率) RILM:中感应(侵入带电 阻率) RILD:深感应(原状地层 电阻率) Rt:地层电阻率 di:侵入带直径 Rxo:冲洗带电阻率
八侧向测井电极系结构
不同厚度的感应测井曲线
四、应用实例
1、实测曲线
曲线特点
Rm>Rw,地层水矿化度高: 标准水层—— 增阻侵入 ILDILM LL8 负差异 标准油层——减阻侵入 ILDILM LL8 正差异 泥岩、致密层 曲线重合 Rm<Rw,地层水矿化度低: 水层、油(油水同层)—减 阻侵入,都出现正幅度差, 但Rt油层>Rt水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