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区规划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栖霞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前言
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2009年底,《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报批稿)正式形成。
规划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规模和布局,成为引领南京市发展的基本依据。
为进一步推进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落实,促进城市规划与栖霞区发展要求的结合,市规划局与栖霞区政府共同组织编制了《南京市栖霞区总体规划(2010-2030)》,旨在明确栖霞区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重大设施安排和近期建设重点等内容,以此作为指导栖霞区长远发展的基本依据。
该规划于2010年5月下旬启动,由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规划在编制过程中进行了多次论证,规划成果先后向市规划局、栖霞区政府以及相关专业部门等进行了汇报,积极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并于2010年10月通过了南京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论证。
南京市人民政府在2012年12月批复了《南京市栖霞区总体规划
(2010-2030)》。
说明
1、本材料是为方便公众了解、城市规划而制作的参考性文件,不作为法律文件使用。
2、本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控制与引导性文件,不代表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旦有建设行为,应依据规划实施。
3、城市规划是个不断优化更新的过程,规划内容以南京市规划管理局存档备查的最新版本为准,同一地区同内容深度规划若有更新,南京市规划局将尽量即时在规划局网站上公布,本材料自动作废。
4、本材料版权归南京市规划局所有,未取得版权人的书面授权,谢绝改变、分发、发布或使用本材料图文资料。
5、本材料最终解释权属南京市规划局。
规划目的
深化落实《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明确栖霞区城市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重大设施安排和近期建设重点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南京市栖霞区总体规划(2010-2030)》,作为指导栖霞区长远发展的基本依据。
规划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南京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战略,围绕栖霞建设“南京副城、液晶光谷、智慧新区、和谐家园”的目标要求,增强栖霞区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塑造优良人居环境,实现栖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栖霞区行政区范围,总面积390.52平方千米;其中,长江水域面积约47.3平方千米。
功能定位
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核心功能区、宁镇扬一体化科技创新发展核心区、南京文化特色鲜明的山水宜居城区。
综合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规划(1)铁路
线路包括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铁路、仙西联络线、宁芜铁路。
(2)公路
完善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公路网络,规划建设“两横一纵”的高速公路网。
(3)疏港专用高速通道
规划1条疏港高速公路,作为龙潭港区对外集疏运专用通道。
(4)水运
加快长江一级航道-12.5米水深的建设,保留新生圩,扩建龙潭港区,预留马渡港区。
(5)过江通道
规划过江通道4处。
其中,过江道路3条,分别为南京长江二桥、南京长江四桥、龙潭过江通道;过江铁路与城市轨道1条,即都市圈快速轨道线S5号线过江通道。
远景预留控制过江通道3处,计4条,其中:过江道路3条,分别为:和燕路过江通道、仙新路过江通道、公路三环过江通道。
城市轨道过江通道1条,为轨道14号线过江通道。
其中仙新路通道为道路与轨道复合公用通道。
规划范围示意图
规划期限
近期到2015年中期到2020年远期到2030年
规划重点
1、严格保护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
2、科学确定地区发展的目标定位
3、优化完善地区的空间规划布局
4、加强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
5、构建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体系
6、加强规划衔接,增强规划可操作性
规划技术路线图
发展目标
南京科技创新发展示范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海港城
发展战略
1、功能融合和品质提升战略—加快推进仙林副城公共中心体系的建设,加强优质公共设施配置;调整大学城发展模式,促进与城市功能的融合;加快开发区的配套建设,强化城市服务支撑,保障园区经济活力。
2、港口建设和产业集聚战略—深入进行体制整合,建立高效的运行管理体制,全面统筹龙潭地区的发展;依托港口建设南京开发区东区,集中有序开展新城建设;加快疏港交通建设,支撑龙潭港口发展。
3、集中集约和科技创新战略—加强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工业用地集约高效利用,提高工业产出效率;大力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打造南京新兴科技产业创新基地。
4、污染治理和环境提升战略—促进污染企业“关停并转”和技术改造,减小对环境不利影响;加强采石场控制,结合适度利用推进生态修复;加快生态网架建设;积极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5、区域协调和体制创新战略—推进边界地区路网建设对接,加速构建一体化的交通格局;加强各城镇单元的功能协调、交通联系和组织,推动栖霞区一体化发展;按照城镇空间单元主导功能要求,进行科学考评;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农民集中居住。
空间布局
全区由5大功能区组成,分别是迈燕地区、仙林副城、龙潭新城、马群地区和八卦洲新市镇。
总体功能分区示意图
中心体系规划
结合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构建“副城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三级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中心体系规划图
土地利用规划
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226.71平方千米。
居住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的19.05%,公共设施用地占13.35%,工业用地占21.42%,道路广场用地占11.7%,绿地占20.7%。
土地利用规划图
产业布局引导
形成“一带三核多组团”的结构。
其中,“一带”是指沿江产业带;“三核”是指仙林副城现代服务中心、迈燕地区中心、龙潭新城中心;“多组团”包括物流组团、旅游组团以及农业组团等。
产业布局引导图
综合交通规划图
2、城市道路规划
建成以快速路、主干路和跨江通道为骨干,与城市空间结构相适应,级配合理、路权明晰、安全生态的城市道路网体系。
干路网密度约2.21千米/平方千米。
路网结合用地功能、地形水系进行布局,并进行合理交通组织,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生产出行需求。
3、公共交通规划
规划轨道线路10条,线网总里程约106千米,线网密度约0.29千米/平方千米。
规划轨道交通车站42座,其中11个为换乘枢纽站。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与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优化路面公交线网,形成快线、干线、支线等多层次的公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