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

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提示与建议1.掌握分析评价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2.初步掌握合理进行农业布局的思路与方法。

3.认识提高地区粮食生产商品率的做法和措施。

4.掌握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确定依据。

【互动探究】◆◆知识梳理一、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1.依据:、区位条件、、市场需求。

2.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实现区域内、和效益的统一。

二、地理条件1.气候:气候,雨热同季,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的影响。

2.地形:包括、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平原面积广阔,易发展,山地丘陵地区易发展林牧业。

3.土壤:、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良好的,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三、农业布局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地貌、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异与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1)耕作农业区①主要分布区:平原地区,包括平原、平原和平原。

②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①林业:主要分布在和长白山区,全国最大林区是大小兴安岭②特产区:盛产珍贵药材,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产区,延边盛产苹果梨,辽南盛产苹果。

(3)畜牧业区①主要分布区:、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②畜种:三河牛和,东北红牛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特点:大规模生产,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经营类型:国营农场,东北地区是我国农业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编号: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编号:9(1)该省是我国煤炭第一大省,但目前外运能力仍显不足,除修建有关铁路外,最有效的措施是( )A .建坑口电站B .大力发展钢铁工业C .加强水运D .全面推广煤炭液化技术 (2)该省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源是( )A .煤炭的露天开采B .矿区道路的铺设排弃大量土石C .开矿井巷道的建设D .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3)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 )A .说明能源输出中煤炭的比重逐渐下降,提高了经济效益B .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C .减轻当地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D .减少水资源用量,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探究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生态环境建设:在煤田的露天开采区、居民点、主要交通现建设区实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土地复垦等工作,简历集约经营的搞笑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3、调整产业结构 4、治理“三废”【典型例题2】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是( )A.原料工业B.加工工业C.采煤业D.冶金业 (2)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班级: 姓名: 考号:高二地理教学案 编号:9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编写人:郭竹青 审核人:高强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使用时间:10月6日【课前预习案】【预习目标】1、看课本找到以下问题,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概况2、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状况和面临问题与解决措施【回顾知识】1、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对农业的影响:(1)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差异、雨热配合)—决定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生产季节地形、土壤、水源—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类型 (2)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科技 2、商品粮基地基本条件:(1)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商品率高;(2)地形平坦,集中连片利于大规模机械化和地区专业化生产3、农业专业化生产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技,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农业商品率。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 节性强的特点,为农 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 什么有利条件?
➢ 生产集中在夏季,有利于农忙 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 业生产;
➢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 业收入,还可进行农田基本建 设和水利建设等。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简析地形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的有利影响。
活动探究:地理条件与特色农业
➢ 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有利的地理条件: 水热条件好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
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生物资源丰富,经济作物种类繁多; 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需求量大。
活动探究:地理条件与特色农业
➢ 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有利的地理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
土壤
地形 气候
水源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技术
东北的(地理条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决定了农业的大方向。
综合分析 抓住主导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 实质就是对农业土 地的合理利用。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 东北地区位置、范围
➢ 东北地区地理位置: 40oN-50oN;120oE-130oE,中国最
区域农 业发展
地理 条件
农业 布局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
三、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
东北地区是全国 最大的、比较稳定 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是我国 粮食商品率最高的 商品粮生产基地。
➢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受丘陵、山地 影响,局部地区有差异。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区域地理专题复习课)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区域地理专题复习课)
(二)问题导向
1.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如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寻求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采用课堂讲解法,系统地传授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区域分析能力。
4.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展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国家情怀和民族认同。
2.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问题,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并掌握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并学会分析这些条件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
3.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能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要求字数充足、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3.强调作业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能力的重要途径。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和课标解读(见教学建议)二、本节教材分析1、各版本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教学思路人教版:分析地理条件(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农业布局的特点---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区),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山东版:分析自然环境,进而强调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开发)、农业生产与布局(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农业布局)、农业与区可持续发展(黑土的开发,林业的发展,湿地的保护)中图版:东北农业生产条件和布局特点(自然资源优势、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从分析可以看出人教版对这这个地区的分析是最具体的,教学可以按人教版的思路设计教案,适当补充山东版的资源优势评价和湿地的保护等知识。

通过分析对比,结合三大版本的内容,得出本节的教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主题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背景(地理条件、资源优势);主题二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特点(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区域内部布局特点);主题三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存在问题、农业主要发展方向)。

三、学生分析学生基本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了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对案例学习的方法已了解。

但学生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仍不足,在学完东北地区,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其他区域时,但具体某一区域的地理背景知识比较模糊,这仍然是初中地理知识与高中教材的糅合问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新课引入:采用歌曲“松花江上”或“小品”,感性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

学习主题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背景通过读东北地区位置、气候、地形、土壤、交通、工业分布等图,确定东北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具体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得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是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然后从质和量两方面去分析。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 第三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 第三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

第1讲区域农业进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最新考纲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进展的方法与途径。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进展的方法和途径。

微专题一东北地区农业进展的条件分析1.地理条件(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①气候②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深度思考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是如何影响气候的?答案对气候带来很大影响的地理位置主要指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较高,最北端就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较高纬度打算了该地区是气温较低;海陆位置上,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侧接近海洋,打算了该地区是季风气候,距离海洋远近,打算了该地区降水量多少。

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可用下图表示:2.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①耕作农业区:A松嫩平原——玉米、大豆、春小麦、水稻、甜菜。

B三江平原——春小麦、大豆。

C辽河平原——水稻、冬小麦、棉花、苹果。

②林业和特产区: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区。

③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1.东北地区农业进展的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特征影响气候条件温带潮湿、半潮湿季风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条件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供应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2.社会经济条件考向一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分析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回答1~2题。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学案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学案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及三大地形单元的分布状况。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土壤特性,认识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及土地开发的措施及状况。

3、学会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①范围:②基本特征:③气候类型:④植被类型:2、东北地区最主要的土壤类型是什么?是如何分布的?3、如何理解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丰富?4、如何合理开发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5、为什么说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6、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有何特点?又是如何布局的?6、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又该采取什么措施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①黑土的开发②林业的发展③湿地的保护【互动探究】1,山脉ABC河流12345地形区abc根据东北地区河流、分布,征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社会经济条件ABC123 4abc53、把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建成我国的商品粮基地有何有利条件?(思路点拨:结合预习知识,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思考不利条件)【迁移应用】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分析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方法。

【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C.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南北差异不大D.东北地区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分布差异不大2.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开发错误的是()A.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着黑土、黑钙土,这些土壤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生产力高B.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和三江平原的西部C.松嫩平原的中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D.黑土和黑钙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沼泽是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目前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

不同的地区,人们以惯有的生产方式经营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实现区域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是必然趋势。

因此,如何才能使各地区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获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全面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是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习有用的地理等新概念的需要。

区域农业发展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稳定的农业地域模式和结构,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教材以东北地区的区域农业地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东北区域农业发展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复习必修2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拓展学生思路。

2、教学目标的确定。

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释。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发展的利弊因素;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我国各地特色农业生产情况,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用小组交流的形式学习区域内部差异划分标准;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分布特点和发展前景,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勤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统筹、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东北地区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

(2)教学难点: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东北区域内部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

东北三江平原农业教案

东北三江平原农业教案

东北三江平原农业教案【篇一:《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课标分析课标有二个层面的要求:1.能够对某一具体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布局以及农业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了解该区域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2.通过对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和问题,以及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的分析与认识,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发现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问题,实现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并能独立分析其他别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问题,并提出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指图说出东北区的位置和范围;简要描述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等基本概况;能够根据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来分析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优势;能够发现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能够知道如何收集和运用哪些材料说明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农业生产现状;能够尝试提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能够与同学一起讨论、交流东北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知道我国的粮食必须自给自足,不能依赖于进口;能认识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并自学节约粮食;通过认识我国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问题,进一步认识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强化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同时,近几年来,东北地区农业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因此,东北地区是最符合课标要求的一个区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分层次呈现教学内容。

第一层次内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生产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教材主要涉及的是自然条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①只能种植对热量要求不高的作物; ②只能做到一年一熟; ③作物易遭受低温冷害; ④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 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进行农田基本 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知识树
地理条件
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我 国 东 北 区 域 农 业 发 展
耕作农业区
农业布局
三大农业生 产区域: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大规模专业化 生产粮基地建 设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大规模专业化 生产粮基地建 设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 家粮食需求(平原地区)
农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 (西部草原区) 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山区)
【合作探究】(5分钟) 探究内容 探究1-1 展示 本 探究1-2 展示 节 探究2 讲解 课 探究3 合作探究 探究4-1 展示 下 探究4-2 展示 节 探究5-1 展示 课 探究5-2 展示 探究5-3 讲解
分工 G4 G3 G2
师生
讲评 G8 G7 G6
师生
G1 G5 G6 G7 G8
G5 G4 G3 G2 G1
要求:1、展示小组字迹工整 2、讲评小组 包括修改展示内容,并理解讲述(脱稿) 3、非展示同学 :认真倾听,做好笔记;随时补充质疑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教育文档资料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教育文档资料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教育文档资料“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材分析“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是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内容,本教学设计为该节第一课时,对应课程标准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按照课标要求,教材首先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和工业基础、交通、技术、人口密度、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

在此基础上,说明东北地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进而了解其农业生产结构以及农业生产布局,最后描述在开发利用中主要由于人为原因,导致东北地区在黑土、林地和湿地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目前的治理措施。

本节课重点不仅要充分认识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要通过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个案例,学会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科学合理分析家乡农业发展的优劣势,从而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农业,搞好家乡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情简析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基本具备读图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对案例学习的方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由于学生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不足,对具体某一区域的地理背景知识比较模糊,因此对具体区域的分析往往不透彻、不全面。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以及地形图,分析并说出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特点;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说出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阅读东北地区的交通图和数据资料,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结合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说出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根据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进行农业生产布局并归纳农业布局特点。

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东北地区地形图,明确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学会与他人合作探究,并利用景观图片和文字分析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表现和问题;能为家乡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4.1区域农业发展 学案

4.1区域农业发展 学案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学案---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本特点。

2.依据东北地区的布局状况,掌握该区的各类农业区的分布状况。

3.学会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布局特点的基本方法。

【自主学习】1.范围:、、三省和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基地、基地和生产基地。

二、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原理:因地制宜,根据、、和等农业生产1.目前是全国、比较稳定的基地2.商品率:商品率达以上,其中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生产的突出特点。

⑴⑵1.存在问题:(1)产生原因自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

高强度的,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退化。

(2问题表现:和黑土退化严重,、盐碱化和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2.发展治理(1)原则:从改善农业人手,坚持、与、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问题探究】完成课本的活动及思考题【习题演练】1.下列有关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水稻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B.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以冬小麦为主C.玉米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 D.小麦分布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

2.易使东北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的是AA.低温冷害 B.春早 C.伏早 D.洪水3.“北大仓”的耕作方式应为BA.精耕细作,小农机具作业B.国营农场,大型机械化作业C.小农经营D.粗放经营4.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CA.东北区域就是指东北三省 B.东北区域跨三个温度带,四个干湿带C.三面环山,是我国最大林区 D.耕地面积广大,但人均耕地少5.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D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畜牧业基地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6-9题。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与东北地区农业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农业发展的现状。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结合课本知识,设计课堂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走进农田,观察农作物生长状况,与农民交流,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3.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某一主题进行深入探究。
-通过讨论农业发展中的道德伦理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展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图片,如金黄的麦田、丰收的果实等,让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农业产生直观印象。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东北地区在农业发展方面有哪些优势和特点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针对某一实际问题,如农业环境污染,让学生设计解决方案,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1.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概括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问题及对策。
2.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农业观念。
3.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积极为家乡农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等方面的特点。
2.介绍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及其生长周期、产量、分布特点,分析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和优化方向。
3.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2.分析报告: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撰写一篇分析报告。报告中要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分析。
3.设计方案:鼓励学生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提出创新性的建议,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改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设计方案要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报告和设计方案,互相借鉴、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热情。
2.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关注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3.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4.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程度,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7.总结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优点,改进不足。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展示图片:呈现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肥沃的黑土地、丰收的农田等图片,让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产生直观的认识。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如此重要?”“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生活联系:让学生分享自己和家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东北农产品,如大米、玉米、大豆等,从而认识到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介绍东北地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土壤类型等。
2.阐述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麻城一中马丽俐一、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课标解读:①以某区域为例,教学应注重案例的应用与分析;②重点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条件;③结合区域特点确定发展方向,针对面临问题,提出发展策略。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并分析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理解东北地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形成不同特色的农业布局。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通过问题情境,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与农业布局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地理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分析,形成分析思路。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对某一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展示质疑,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引导学生观看《天上有没有北大荒》的视频,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歌曲当中唱到的北大荒在哪里吗?从而引入《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的学习,解读课程标准,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归纳总结。

2.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提出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3.能用东北农业发展的分析思路,分析某一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及布局。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共分为视频导入、合作探究、思路总结、案例迁移、练习巩固、课后延伸六个环节),对本节课的学习方式进行相关指导和评价说明(全班分四个学习小组,分抢答和合作探究两类题型,抢答题自由举手抢答,合作探究题小组推荐代表回答;抢答题每答对一题加两个星,合作探究题答对加五个星,每纠错或补充一次加一个星)2.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一:东北地区优越的农业区位条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东北地区地理条件”相关图文、视频资料,分析东北地区优越的农业区位条件。

__必修三《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__必修三《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__必修三《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学生原理应用和知识迁移能力。

(3)组织分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理解区域农业发展受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人类活动应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2)学生通过学习树立可持续发展农业观念。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因素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教学难点】通过东北农业案例分析,得出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方法,并能够迁移应用到其他地区是本节学习的重点。

【教学策略与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分析法、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表格归纳法【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老师:多媒体课件梅州柚子种植资料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QQ农场图片观察激发兴趣,引入学习主题。

提问: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农场了都种了些什么?老师的农场里同时种植了北方的苹果梨,南方的香蕉甘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不能在同一个农场里同时种植这些农作物?为什么不能?回答复习:必修二农业区位的选择因素因素回忆农业区位的选择因素因素总结:影响农业发展因素分为自然,社会两大部分。

从而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东北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新课讲解地理位置引导学生结合P60图4.1东北地区的位置,说出东北地区的范围及其纬度和海陆位置的特点。

学生读图回答东北地区地理位置学生通过读图,明确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为下面的分析打下基础。

气候条件展示东北地区气温降水图、中国气候类型图和干湿区图,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

学生读图回答:东北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冬寒夏热,雨热同期让学生读图分析总结东北气候特点,培养学习读图分析能力,掌握分析地区气候类型的方法。

探究活动:阅读资料卡东北大米热销新闻,分组讨论东北大米质优受到杭州市民欢迎,这与东北气候有什么关系?学生分组讨论:东北大米质量优于南方大米的原因。

结合时事新闻,让学生讨论总结气候对东北大米生长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安徽省濉溪中学杜风雷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教材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不难看出这节课需要学生通过东北地区案例的学习,掌握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布局特点的基本方法,并且能够把学到的分析方法和技能灵活运用到其他的案例中去。

这一课时的内容是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学习的铺垫,只有先了解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才能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同时,这一课时也是之前必修1和2所学相关知识的运用,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其中,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及发展方向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节内容应抓住:“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区域发展特点→区域发展方向”这一主线。

【学情分析】
通过必修2《农业区位》一节和必修3前面两章各种典型案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对案例学习的方法也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仍不足,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比较差,在进行影响农业的成因分析时还是会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给出区域相关背景资料和学生合作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完成。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

2.学会分析并能评价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3.运用“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对淮北市塔山石榴的优势地理条件进行分析,学会进行知识、能力的迁移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微课《东北地区农业地理条件分析》,阅读东北地区的位置、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2.设置问题情境,分组讨论分析并评价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学生运用课前通过网络、杂志等各种媒体及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地理信息,尝试小组合作分析淮北市塔山石榴发展的地理条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

2.学会分析并能评价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教学难点】
1.各种图表的阅读与分析,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2.运用“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对淮北市塔山石榴的优势地理条件进行分析,学会进行知识、能力的迁移。

【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迁移等地理能力,本节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全班分成6组分别扮演自然科学院一部、二部、三部;人文科学院一部、二部、三部,课前观看微课并完成任务单,课堂上各部针对老师设置的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对回答正确的组或能及时补充答案的组予以加分,最后评出得分最高的三组给予奖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微课《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微课《东北地区农业地理条件分析》、彩色卡纸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东北大米的图片,设置问题情境:东北大米为什么品质优良呢?
带着悬念进入新课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板书】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第一课时)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微课学习成果展示】略
【课堂活动】根据课前任务单的任务,各部专家进行讨论、交流,把交流答案写在卡纸上,最后派代表展示研讨结果。

【合作探究】:1、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进行评价?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评价:
有利:
①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条件能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

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时间长,有利于营养积累。

③冬季有积雪,春季融化,能缓解春旱。

④冬季长而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具有绿色食品优势。

⑤冬季寒冷土壤有机质易于积累,矿物质分解作用弱,土壤较肥沃
不利:
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春播秋收。

②种植农作物品种有限(只能种喜温凉作物,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
③农作物生长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④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和饲料供应
【分组讨论】2.、分析东北地区地形、土壤、水源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地形条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
土壤条件:沃的黑土,有机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生产力高,利于农业生产。

河流特点:水资源丰富、灌溉水源充足,利于农业生产。

【问题情景】3.、试分析东北大米品质优于其它地区的自然原因?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东北大米品质优于其它地区的自然原因:
①东北地区夏季白昼及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营养)的积累。

②东北地区大米的生长时间长。

③该地区土壤肥沃、有机质多。

④该地区冬季寒冷,作物病虫害少,使用的农药及化肥少,具有绿色食品优势。

【分组讨论】4.、分析东北地区工业、交通、人口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①工业:我国最早最大的重工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工业可为农业提供机械设备、化肥、农药等大量生产资料;工业对原料的需求为农业产品提供消费市场,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②交通: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对内对外联系便利,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外向型农业,拓展国际市场。

③人口:开发晚,平均人口密度较小,地广人稀,为大规模的商品粮生产提供可能,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课后思考】:
通过我们的深入分析,各个组的专家对东北农业发展的大方向能确定了吗?
东北地区发展什么农业才能在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呢?请各组专家课后研究完成。

【学以致用】
根据以下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组合作探究:淮北塔山石榴生产的优势地理条件?
材料一,石榴的生长习性:石榴性喜温暖潮湿、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耐旱耐寒耐肥、忌水渍涝害。

喜生长于略带粘性、富含石灰质的土壤,以砂壤土最好。

材料二,淮北塔山土壤类型为石灰岩或紫红色页岩,土壤质地为砂壤。

在此种植的“塔仙红”牌石榴表面光亮、果皮呈鲜红色,籽粒呈水红色、透明,汁多、味酸甜,口感好,风味佳,品质上等。

淮北塔山石榴种植迄今已有千年历史,在塔山万亩石榴园内,至今仍有明清时期的古石榴树千余亩。

近年来,淮北塔山被评为全国六大石榴基地之一,并且淮北市为了壮大石榴产业,进一步提升石榴品牌影响力,淮北从2010年起,每年举办一次石榴文化旅游节。

其中,“塔仙”牌软籽石榴荣获2007年北京国际林产品博览会金奖,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

2012年12月,安徽淮北塔山石榴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正式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材料三,“淮北位置图”、“塔山石榴基地在淮北的位置图”
【学生回答】各部专家进行讨论、交流,把交流答案写在卡纸上,最后派代表展
示研讨结果。

【教师总结】
淮北市位置:位于34°N 、117°E
,地处中纬度地区,是华东地区腹地,为苏、鲁、豫、皖 四省之交,临近长三角。

淮北市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
气候温和,雨水适中且集中在夏秋季节。

气候暖湿,光照充足,有利于石榴生产。

淮北塔山地形:丘陵地形利用排水,通风良好,有利于石榴生产。

淮北塔山土壤:类型为石灰岩或紫红色页岩,土壤质地为砂壤,适合石榴生产。

淮北市位置图
塔山石榴基地在淮北的位置图 淮北
淮北塔山:有华家湖水库,水源充足。

淮北塔山:石榴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淮北塔山: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京台高速穿境而过,石榴远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有主要交通干道直接通往市区)
淮北市:政策支持
【采访记录】
我:这些小石榴为什么要在路两边晾晒呢?这样不污染环境吗?
果农:这些小石榴卖不掉,扔了可惜,晒干还可以卖点钱。

我:自从政府鼓励支持发展石榴生产以来,我们果农收入提高了吗?
果农:确实比早些年的收入提高了,但是和出去打工的比还是要少很多, 所以,很多年轻人还是选择进城打工。

【课后研讨】促进“淮北塔山”石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呢?请各部专家课后研讨,为“淮北塔山”人们建言献策。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