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雨课堂”与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浅谈“雨课堂”与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

作者:李新保

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19年第16期

“云+网+端”是“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构架,而“雨课堂”就是其中一种很实用的智慧教学工具,本文将从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智能推送、大数据支持下的教学策略实施、运用智能工具开展多边互动等方面,以七年级地理上册中“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课为例浅谈地理教学与“雨课堂”的深度融合。

一、智能化的教学资源推送

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通过“雨课堂”向学生微信端推送“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预习用PPT,根据预习重点“降水的日变化、年变化和世界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录制10分钟以内的微课,上传到视频网络平台,之后获取网址并插入PPT,供学生观看。为检测学生预习情况,教师在课件中插入预习检测题,并在后台可以监测每位学生的预习情况。

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根据课前预习数据分析修改课件,并投屏到教室大屏幕,同时通过“雨课堂”同步到学生端,让教师的手机变身控制课件播放的遥控器。课中可随堂测试检测学生学习效果,通过“雨课堂”后台查看学生作答情况。

在课后巩固阶段,教师可根据“雨课堂”自动生成的教学日志对学生的学习轨迹和学习效果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巩固提升。如学生较难理解的“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综合分析”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向学生推送课后拓展性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课后自由整合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二、数据化的教学策略实施

“雨课堂”基于整个教学环节动态的数据采集,为课堂教学装上了“精密仪表”。这些数据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一是后台课前预习日志。基于课前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可设定时间节点查看本节课预习数据,如课前“报告老师”的问题情况:37位学生对影响世界降水分布的因素不理解,40位学生对回归线附近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不理解等。教师可即时重新修正教学设计:略讲或不讲的知识有降水的形式、降水量的测量,精讲的知识有降水量柱状图阅读,重点讲解的知识有降水的分布,难点需要突破的知识有影响降水的因素;需要插入检测题有:学生绘制柱状图、世界降水量的分布;需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知识有: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及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的差别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