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
《90后青年群体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研究》范文
《90后青年群体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数字化的浪潮中,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90后青年群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微信作为一款集合通讯、社交和内容分享于一身的应用程序,已迅速成为了这个群体的主要社交平台。
在微信中,朋友圈作为个人展示的窗口,成为了90后青年群体自我呈现的重要场所。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90后青年群体在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行为及其背后的动机、特点与影响。
二、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90后青年群体表达自我、分享生活的重要平台。
他们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情感状态和价值观。
这种自我呈现的方式不仅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也成为了他们与他人建立和维持社交关系的重要手段。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梳理出90后青年群体在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行为的特点和趋势。
其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并分析90后青年群体在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行为及其背后的动机。
最后,运用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四、研究结果1. 自我呈现的形式与内容90后青年群体在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他们通过分享生活点滴、表达情感、展示兴趣爱好等方式,展示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
同时,他们也会关注他人的评价和反馈,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自我呈现策略。
2. 自我呈现的动机90后青年群体在朋友圈中自我呈现的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了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获得他人的认同和尊重;二是为了与他人建立和维持社交关系,增强社交网络的连结;三是为了寻求情感支持和安慰,缓解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
3. 自我呈现的特点与影响90后青年群体在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真实与虚构并存,他们在呈现自我时既会展示真实的自己,也会通过修饰和包装来塑造理想中的自己;二是关注他人评价,他们会在意他人的反馈和评价,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三是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他们在朋友圈中表达的情感真实而丰富。
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与自我呈现的关系
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与自我呈现的关系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越来越依赖于虚拟空间来展示自己的生活和情感。
微信朋友圈作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之一,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点滴,展示自我形象。
而近期微信朋友圈推出的“三天可见”功能,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自我呈现和隐私保护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与自我呈现的关系,分析其对个人形象塑造与社交关系的影响。
我们来了解一下“三天可见”功能是什么。
在以往的微信朋友圈中,用户可以通过设置,让自己的动态长期可见,也可以将某些动态设为私密,只对特定好友可见。
而“三天可见”则是一种新的设置,用户发布的朋友圈动态将在三天后自动消失,只有在这段时间内的朋友才能看到。
这种新功能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很多人对此表示了好奇和疑惑。
我们来分析一下“三天可见”功能与自我呈现的关系。
自我呈现指的是个体在社交互动中通过言语、行为、外貌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一系列特质和特征。
而“三天可见”功能的出现,让用户的自我呈现更具有时间性和瞬时性。
在过去,人们发布的朋友圈动态在被他人看到后就会长期存在,但现在这些动态将在短时间内消失,这就意味着用户的自我呈现将更加临时和短暂。
这种临时性的自我呈现,可能会让用户更加注重朋友圈动态内容的选择和展示,以便在短时间内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
我们来探讨一下“三天可见”功能对于个人形象塑造的影响。
个人形象是社交互动中个体展示自己的一系列特质和特征,而这种形象塑造在社交媒体上尤其重要。
而“三天可见”功能的出现,可能导致用户更加注重自己在朋友圈中的形象呈现。
因为动态在短时间内就会消失,用户可能会更加谨慎地选择发布内容,并对自己的形象进行精心打磨和包装。
这种形象塑造的时效性,可能会增加用户的社交压力,让人们更加努力地维护自己在朋友圈中的形象。
我们来谈谈“三天可见”功能对于社交关系的影响。
在朋友圈中,人们通过看到他人的动态来了解对方的生活和情感,从而加深彼此的了解和认识。
《90后青年群体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研究》范文
《90后青年群体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信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之一,其朋友圈功能更是成为人们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
尤其是对于90后青年群体而言,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他们表达自我、记录生活、分享心情的重要平台。
本研究旨在探讨90后青年群体在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行为,分析其背后的动机和影响因素,以期为理解该群体的社交行为和心理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90后青年群体是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
他们具有独特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和审美观,因此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行为也具有鲜明的特点。
微信朋友圈作为他们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其自我呈现行为值得深入研究。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90后青年群体的微信朋友圈数据,运用内容分析、文本挖掘等方法,对他们的自我呈现行为进行深入分析。
同时,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机和影响因素。
四、研究结果1. 自我呈现内容90后青年在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生活点滴、心情状态、兴趣爱好、工作学习等方面。
他们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2. 自我呈现策略90后青年在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真实与虚假的平衡,即在展示真实自我的同时,也会适度地进行修饰和美化;二是积极向上的表达,他们更倾向于展示积极、阳光的一面,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三是情感表达,他们在朋友圈中经常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他人产生共鸣。
3. 影响因素分析影响90后青年在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个体因素如个人性格、价值观等;社会因素如社会文化、媒体影响等;心理因素如自尊心、归属感等。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他们在朋友圈的自我呈现行为。
五、讨论与结论本研究发现,90后青年在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行为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
社会心理学专题期末作业(论文)任课教师:***年级:2016级专业:应用心理学号:***********名:***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读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终端作为传播媒介的作用日益显著,不仅打破了传统社交模式中的时空限制,更将人们的日常生活呈现搬到了网络。
微信作为当下用户基数最大的社交媒介,其朋友圈功能已用户成为发布信息、共享状态的重要手段。
戏剧论产生的背景是现实生活,而每一个微信用户在朋友圈中呈现一些内容时,表现出的特点已与戏剧论的部分特点有所差异,集中体现在:前后台的关系、剧班成员互动、印象管理等。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表演戏剧论兴起于19 世纪60 年代中70 年代末,主要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互动以及个人在互动中的自我呈现。
互动的场所必须是一个固定的物理概念(除了极少数特殊情况除外),场所中的“前台”与“后台”应当是分离的,而互动也必须发生在面对面进行交往的人群中。
但随着时代的前进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互动中地域空间的限制,移动网络技术的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将自我呈现的舞台转移到了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中,过去“前台”与“后台”分明的界限也发生了变化。
而网络社交平台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人际互动的重要工具乃至新兴场所。
至此,网络的发展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研究现代社会中的人际互动及自我呈现方式。
而微信,特别是微信朋友圈功能作为当下最具影响力网络社交平台之一,对它的研究将极具代表性。
因此本文将以戏剧论的理论为工具,来分析在微信社交平台上的人际交往及微信朋友圈中自我呈现的新特征。
一、微信带动下的信息传播新变革(一) 信息时代互动方式的演变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互联网的应用成为这个时代必不可少的标签之一。
现代通讯媒介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交往方式中的时空限制。
从手机通讯发展到网络社交,人们们的互动方式从面对面到背对背,从一对一到一对多,信息时代互动方式的演变带来的变革是深刻的。
朋友圈自画像说说
朋友圈自画像说说
1. 友情是一幅永远不会褪色的自画像,它记录了我们分享欢笑和泪水的每一刻。
2. 朋友圈的自画像中,我们都是快乐的主角,互相支持和关心。
3. 朋友圈的自画像是一幅彩色的画作,每一个朋友都是其中鲜艳的一笔。
4. 在朋友圈的自画像中,我们用笑容和拥抱取代了千言万语,传递着真挚的情感。
5. 这幅朋友圈自画像记录了我们的成长与经历,每一次困难都被朋友的鼓励和支持化解。
6. 朋友圈的自画像是一部珍贵的相册,记录了我们一起旅行、聚会和笑闹的美好时光。
7. 在这幅朋友圈自画像中,我们不仅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更有相似的价值观和理念。
8. 朋友圈的自画像温暖而真实,反映了我们之间的默契和理解。
9. 这幅朋友圈自画像是我们友谊的见证,无论距离有多远,我们始终紧密相连。
10. 朋友圈的自画像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11. 在这幅朋友圈自画像中,我们彼此成为了生活中最可依赖和信任的人。
12. 朋友圈的自画像是一部永不收回的连结,无论时光怎样流转,我们将一直共同前行。
《2024年90后青年群体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研究》范文
《90后青年群体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信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之一,其朋友圈功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分享生活的平台。
特别是对于90后青年群体而言,微信朋友圈已成为他们表达自我、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
本文旨在研究90后青年群体在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现象,分析其背后的动机、方式和特点,以期为理解该群体的社交行为和心理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90后青年群体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熟悉并善于运用各种社交媒体。
微信朋友圈作为他们展示自我、分享生活的重要场所,记录了他们的成长轨迹、情感变化和价值观。
通过对90后青年群体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了解90后青年群体的特点、社交行为和心理特征。
其次,通过观察和访谈,收集90后青年在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最后,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框架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四、90后在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特点1. 表达方式的多样化:90后在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图片、视频、表情包等。
他们善于运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和态度。
2. 真实与虚构并存:在微信朋友圈中,90后青年往往展示出真实的自我,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同时,他们也会通过美化图片、剪辑视频等方式,呈现出一个更加理想的自我。
3. 强调个性与独特性:90后在微信朋友圈中强调自己的个性和独特性,通过分享独特的观点、经历和喜好来吸引他人的关注。
4. 情感表达的明显性:情感表达是90后在微信朋友圈中重要的自我呈现方式。
他们善于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他人产生共鸣。
五、动机与心理分析1. 社交需求:90后在微信朋友圈中呈现自我,是为了满足社交需求,与他人建立联系、分享生活。
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与自我呈现的关系
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与自我呈现的关系自从微信朋友圈推出了“三天可见”功能后,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这一功能让用户可以设置自己的朋友圈动态只对特定的好友可见,而其他人则无法看到。
这让人们开始思考,这种“三天可见”机制对于自我呈现的影响是怎样的呢?而在当今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自我呈现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微信朋友圈的“三天可见”又如何与自我呈现相关联呢?我们需要明确自我呈现是什么。
自我呈现,顾名思义,即是通过自己的言行,形象或其他方式来表现自己,以塑造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人们都会通过自己的表现来展现自己的优点,掩盖自己的缺点,以获取他人的认可和好感。
在社交媒体上,自我呈现更是发挥到了极致,因为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塑造自己的虚拟形象。
微信朋友圈作为人们日常交流和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自然也将自我呈现发挥得淋漓尽致。
微信朋友圈的“三天可见”功能,一方面可以让用户有更好的隐私保护,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用户更精确定义自己的受众群体,那么这又如何与自我呈现相关呢?我们需要清楚的认识到,自我呈现并不一定就是虚假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和对外展示的界限。
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并不一定是为了显示自己有多么完美,很多时候只是出于分享和愿望被他人认可的需要。
而“三天可见”功能的出现,恰好符合了这一需求。
用户可以更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受众群体,从而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形象。
这可以理解为自我呈现的一种进化形式,因为用户可以更加精准地选择他们想要表现给谁看,更加自由地控制自己的形象。
自我呈现和“三天可见”功能之间并非完全和谐的关系。
一方面,用户可以更自由地塑造自己的形象,也可能导致用户更加虚假的自我呈现。
因为用户可以选择性地对外展示自己的精彩瞬间,而对于自己的不足或者真实的生活状态则可以选择性地隐匿起来。
这就打破了自我呈现的真实性,使得别人无法真实地了解到用户的真实情况。
青年群体中微信朋友圈的过度自我呈现
视听2021.4|拟剧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其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提出的重要理论。
该理论认为日常的生活其实是在表演,生活中充满了表演艺术。
只是部分的人能够体会到自己是在表演,部分的人则没有体会到。
但无论是否体会到自己的表演行为,每个人都在通过使用一些技巧有意无意地控制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即自我呈现行为。
青年群体进行自我呈现的舞台之一便是微信朋友圈,他们在其中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也建立了一个虚拟的交往世界,使其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保持着亲密的联系。
但是青年群体在朋友圈中过度的自我呈现和自我装饰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过度自我呈现所带来的问题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行为能够满足个体向熟人分享日常、展示自我的心理,获得一定的满足感,使人际交往范围得到扩展。
但是在自我呈现过程中过度地进行角色扮演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改变个体的存在方式,使人际关系发生异化。
(一)自我认知混乱产生焦虑情绪在微信朋友圈中,主体都在有意无意地塑造着自我形象。
这种自我形象既可以是一个自我,也可以是多个自我;既可能是主体理想化的自我,也可能是主体现实中的自我。
微信朋友圈对主体的多个自我进行同一时空的平面化展示,因此一个主体可以同时根据自己的多种角色进行表演。
当过于频繁地转换角色使主体展现出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出入比较明显时,会容易使主体的自我认知混乱,因此产生焦虑的情绪。
人们的自我呈现行为容易向极端化发展,为了构建虚拟环境中的自我形象,在朋友圈中进行多种多样的“晒”和“秀”,以此来刷新存在感,刷新自己在目标受众中的印象,因此丧失了本我情感,迷失了自我。
(二)社交心理压力增加微信朋友圈的发布能够使青年群体与自己的微信好友保持联络,好友动态的发布使双方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保持双方在网络空间中的存在,但同时也使青年群体的社交困扰增加。
在对15位青年群体进行访谈时,有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得不经常翻看朋友圈,只为了能够及时点赞或评论好友刚刚发布的动态,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代表自己对好友的关心。
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与自我呈现的关系
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与自我呈现的关系随着微信朋友圈的普及,用户们的自我呈现(Self-Presentation)意识逐渐加强。
微信朋友圈中的“三天可见”(“Visible for three days”)机制更是加速了用户对于自我呈现的追求,因为这个机制要求用户在三天内发出的朋友圈内容必须尽可能有吸引力,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和反馈。
本文将探讨“三天可见”机制与自我呈现之间的关系。
自我呈现是指一个人有意识地在社交场合中通过自己的言行、服装、语言、行为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形象、性格、价值、目的等。
自我呈现可以是有目的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但无论哪种情况,自我呈现的目标都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赞赏和尊重。
在微信朋友圈中,用户可以通过发表动态、上传照片、转发文章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状态、情感和生活。
而“三天可见”机制的出现更是让用户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地呈现自己的生活,以便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点赞。
“三天可见”机制的作用是促使用户产生一种紧迫感,即在三天内需要尽可能多地展示自己的生活,以便引起他人的关注和回应。
这种紧迫感使得用户倾向于发布正面、积极的内容,避免暴露自己的负面情绪和不良习惯。
同时,“三天可见”机制也降低了用户发布不良信息的风险,因为信息只能被三天内的朋友看到,不会长期保存在朋友圈上,不会对自己的形象和社交关系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三天可见”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它太过于短暂和匆忙,让用户在匆忙中展示自己,不能够真正地表达自我。
其次,“三天可见”机制也会使得用户变得过于追求短期的关注和反馈,而牺牲了长期的自我呈现目标。
最后,这种机制也会强化用户的焦虑与压力,因为用户需要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地呈现出自己的生活,以便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回应。
总之,微信朋友圈的“三天可见”机制在促进自我呈现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局限。
用户需要在使用这种机制时,要明确自己的自我呈现目标,不要完全追求短期的反馈和关注,更应该注重长期的形象和价值的塑造和传达。
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与自我呈现的关系
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与自我呈现的关系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逐渐开始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生活、情感和态度等,微信朋友圈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的设定让用户可以决定自己的朋友能否看到自己的动态,这种设定与自我呈现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首先,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设定可以反映出用户的自我呈现意识。
用户可以选择是否让自己的动态被朋友看到,这个选择是建立在用户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和自我形象之间的平衡上的。
如果用户希望呈现自己的美好形象,他们可以选择让朋友看到自己精心筛选的动态,反之,如果用户不希望被朋友看到一些负面的动态,他们可以选择让这些动态在“三天可见”之内消失。
其次,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设定也带有一定的社交压力,容易影响到用户的自我呈现。
用户可能会受到朋友的眼光和评价的影响,从而选择展示自己特定的内容。
比如,如果一个用户希望被认为是一个生活有趣、充实的人,他们可能会选择展示旅游、美食等方面的动态,而不是一些平淡无奇的生活日常。
这种现象反映出了用户的自我呈现的动机和压力,也暗示了“三天可见”设定与自我呈现之间的关系。
此外,在微信朋友圈中,用户可以利用“三天可见”的设定来控制自己的社交生态。
如果朋友圈充斥着大量的广告、低质量的动态,用户可以选择将这些动态“屏蔽”,力求保持一个较高的社交质量。
这种行为可以反映出用户对自身社交圈的自我呈现意识和社交质量的掌控能力。
综上所述,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设定与自我呈现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用户可以通过“三天可见”来反映自己的呈现意识,面临一定的社交压力和选择的难题,并且可以利用这个设定来控制自己的社交生态和维护自身的社交形象。
因此,在使用微信朋友圈的时候,用户应该合理运用“三天可见”的功能,为自己的自我呈现和社交质量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个人介绍朋友圈文案
个人介绍朋友圈文案
1. 大家好,我是XXX,一个热爱生活的普通人,喜欢旅行、阅读和摄影,希望能在朋友圈和大家分享我的点滴心情和收获。
2.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旅行,那我就是那个一直想去世界各地探险的人,期待和你们一起分享我的旅行经历。
3. 喜欢读书的朋友们有福了,从现在开始我会不定期推荐一些好书给大家,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尽情探索文字的世界。
4. 朋友圈是一个分享美食的好地方,我会分享自己亲自尝试的美食和各种美食文化,为大家推荐好吃的地方。
5. 生活的美好在于细节,我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小事情,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丝欢乐。
6. 喜欢音乐的我,有时会在朋友圈推荐一些不同风格的音乐给大家,希望能让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音乐之声。
7. 摄影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我拍摄的照片,并记录下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8. 爱好运动的朋友们,我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运动心得和健身小贴士,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健康生活的方式。
9. 偶尔我也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自己的心情文字,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分享人生的喜怒哀乐。
10. 生活中的美丽是无处不在的,我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精彩的自然风光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11.奇妙的动物世界总是让我着迷,我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有趣的动物视频和照片,让我们一起领略动物的独特魅力。
12.经常品尝各种美食的我,会在朋友圈给大家分享一些美食制作的心得和经验,希望能激发大家的烹饪灵感。
13.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拍摄技巧和摄影心得,希望能与大家一起进步。
14. 有时候,我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自己的购物心得和推荐,希望能给大家购物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与自我呈现的关系
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与自我呈现的关系微信朋友圈的“三天可见”功能是微信在不断升级的过程中推出的一项新功能,它的出现让朋友圈的信息更新频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新的运用方式。
本文将探讨“三天可见”这一功能与自我呈现之间的关系。
自我呈现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展示自己的形象、特点、个性和价值观等,来符合以及满足社会群体或个人对自己的期望和需求,从而赢得认可和社会地位。
微信朋友圈则是这种自我呈现的主要场所之一。
“三天可见”功能的出现改变了朋友圈信息在时间上的传播规律。
过去的朋友圈信息呈现在用户的朋友圈中,时间的约束仅为用户所设的“朋友圈过期时间”;而“三天可见”功能再度把帖子时间的属性提取到了前台,它把信息传递的时间约束了进来,规定了信息带有的时间属性在用户受到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对于自我呈现来说,这种新的约束带来了很多问题。
例如:如果用户发布了一条重要的自我呈现贴,但由于“三天可见”限制,有些人错过了这条信息,就导致用户自我诉求得不到满足,并对自身的社交价值产生怀疑和不安。
这种情况下,用户就需要对自己的自我呈现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整和反思。
另一方面,“三天可见”也带来了自我呈现的新机遇。
信息的时间属性被提取后,用户可以更加有目的地进行信息更新,通过连续发布几篇与自身形象相关的信息,持续地传递自己所期望产生的形象和影响,从而达到自我呈现的目的。
另外,限时之内可以产生更多的互动效应,更好地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对自身形象产生更多的影响。
总之,“三天可见”功能给自我呈现带来了正反两面的影响。
它把时间的因素引进到了自我呈现的过程之中,对于用户来说,需要对自身的信息更新机制和内容进行更加策略和目标的考虑,以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所期待的形象和特点,以此提升自己的社交价值和影响力。
朋友圈的自我介绍文案
朋友圈的自我介绍文案
嘿,朋友们!我是[你的名字],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永远在探索
未知的小伙伴。
你们知道吗?我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小蜜蜂,在生活的花园里到处
采蜜。
我热爱旅行,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仿佛打开了一本神奇的魔
法书。
比如说上次去大理,那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还有古老的
街道,不就像书中那让人陶醉的梦幻场景吗?
我还是个十足的吃货,为了一口美食可以跑遍整个城市。
就像上次,为了尝尝传说中那家超棒的火锅,我愣是排了两个小时的队!你们能
想象吗?
我喜欢读书,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就像一条欢快的小鱼。
我也喜欢
运动,在球场上奔跑的时候,感觉自己像一阵自由的风。
我这人特别重感情,朋友对我来说就是生活中的宝藏。
只要朋友有
需要,我肯定第一个冲上去帮忙,绝不退缩!
我就是这样一个有点疯、有点闹、充满活力和热情的人,你们愿意
和我一起在生活的大舞台上尽情舞蹈吗?
我的观点结论是:生活就是一场精彩的冒险,我会继续带着这份热情,和朋友们一起探索更多的美好!。
朋友圈说说自我展示
朋友圈说说自我展示1. 我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2. 我喜欢旅行,探索不同的文化和风景,拓宽自己的眼界。
3. 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乐于助人,愿意帮助身边的人。
4. 我喜欢运动,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5. 我有一颗爱心,关心弱势群体,经常参与慈善义工活动。
6. 我喜欢读书,不断学习新知识,丰富自己的阅历。
7. 我爱动物,喜欢和宠物互动,给它们带来快乐。
8. 我喜欢美食,善于烹饪各种美味佳肴,分享给朋友们。
9. 我是一个有趣的人,总能带给身边的人欢笑和快乐。
10. 我热衷于艺术,喜欢绘画和摄影,用镜头捕捉美丽瞬间。
11. 我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会弹奏一些乐器,享受音乐的魅力。
12. 我热衷于时尚,关注流行趋势,会分享一些穿搭心得。
13. 我喜欢挑战自己,参加各种体育赛事,追求运动的极限。
14. 我是一个组织能力强的人,有领导能力,善于协调团队合作。
15. 我喜欢解决问题,思维敏捷,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16. 我擅长表达,喜欢参与辩论,享受思想碰撞的过程。
17. 我热爱自然,关注环保问题,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
18. 我喜欢观察生活,用文字记录下身边的点滴,展示独特的视角。
19. 我喜欢挑战自己,勇于尝试新的事物,不畏困难。
20. 我热衷于公益事业,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
21. 我是一个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善于组织安排,追求高效率。
22. 我爱学习,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充实自己。
23. 我喜欢与人交流,善于倾听别人的故事和经历。
24. 我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朋友们保持着亲密的联系。
25. 我关心家人,愿意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26. 我喜欢挑战自我,勇于接受新事物,不害怕改变。
27. 我热爱学习外语,乐于与不同国家的人交流。
28. 我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不满足于现状,积极追求进步。
29. 我喜欢美好的事物,追求艺术和美的完美结合。
30. 我乐观向上,有自信,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自给自足朋友圈句子
自给自足朋友圈句子1. 我的朋友圈,只有我一个人的照片和动态。
2. 自从开始自给自足,我感到更加独立和自主。
3. 我的朋友圈已经不再有人的点赞和评论了。
4. 只有我自己欣赏自己的美食照片和旅行记录。
5. 在这个自给自足的朋友圈,我只和自己互动。
6. 我不再寻求他人的认可,只专注于自己的成长。
7. 自给自足的朋友圈意味着我对自己更加了解和关心。
8. 没有了外界的干扰,我的思考更加清晰。
9. 在自给自足的朋友圈里,只有我一个人的声音。
10. 我的朋友圈变成了一个私密的日记,记录着我的生活足迹。
11. 自给自足的朋友圈让我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和事业。
12. 没有了朋友圈的社交压力,我感到心情愉悦。
13. 自给自足让我不再追逐虚无的虚荣感。
14. 我的朋友圈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专注于重要的事情。
15. 自给自足的朋友圈是我独自旅行时最好的伴侣。
16. 我的朋友圈成为了一个纯净的、自由的空间。
17. 自给自足的朋友圈让我有更多专注于内心世界的时间。
18. 没有了他人的期待,我的朋友圈变得更加真实和自由。
19. 我的朋友圈不再受他人眼光的干涉或批判。
20. 自给自足的朋友圈意味着我对自己的自信更加坚定。
21. 我的朋友圈是我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舞台。
22. 自给自足的朋友圈让我更加独立和坚强。
23. 我的朋友圈不再需要别人的赞美和关注。
24. 自给自足的朋友圈可以让我更好地思考和反思。
25. 在自给自足的朋友圈里,我更加专注于自己内心的声音。
26. 没有了他人的干预,我的朋友圈成为了一个安静而和谐的地方。
27. 自给自足的朋友圈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和快乐。
28. 在自给自足的朋友圈里,我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29. 我的朋友圈变成了一个独特的自我表达的平台。
30. 自给自足的朋友圈意味着我不再寄希望于他人的认可和喜欢。
展示自己的朋友圈句子
展示自己的朋友圈句子
1. 生活因为有你们变得五彩斑斓,感谢一路相伴的朋友们。
2. 无论风雨晴天,都要记得经常联系朋友,聊聊近况,暖暖心。
3. 朋友就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美好的一面。
4. 一起打球,一起唱歌,一起吃饭,友情的点滴都是幸福。
5. 友情的路上,有你们作伴,风景这边更好。
6.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读不完的书和走不完的路。
有你们一起,所有的路都熠熠生辉。
7. 谢谢你们,让我的世界更丰富多彩。
没有什么比友谊更让我感恩。
8. 朋友是遇见又遇见的缘分,能遇到你真好。
9. 感谢有你们在我身边,让生活变得不再孤单。
10. 朋友啊,你们是我永远的财富,永远的依靠。
11. 有你们,人生所有的艰难都可以渡过;有你们,我的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12. 友情的花会永远开放,永远芬芳,因为有你们的陪伴。
13. 朋友是平淡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因为有你们,生活像童话一样动人。
14. 遇见你真好,未来的日子请继续做我坚强的后盾。
15. 一见如故的朋友最熟悉,十年如一日的朋友最可亲。
16. 朋友啊,让我们携手并进,找寻友谊的真谛。
17. 好朋友难觅知心难得,能遇见你们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运。
18. 朋友是学苑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你们为我撑起了一片蓝天。
19. 有你们在,明天会更美好;有你们在,生命会更精彩。
20. 朋友是记忆的港湾,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变老变坏。
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与自我呈现的关系
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与自我呈现的关系近年来,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成为了广大用户讨论的热点话题。
这一功能的推出,引发了不少关于自我呈现和隐私保护的讨论。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社交行为与个人形象呈现方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人们对自我呈现的关注也逐渐加深,而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功能的推出更是引发了关于自我呈现的深思。
自我呈现是指个体有意识地向他人传达自己的信息、观点和态度的过程。
而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则更加复杂,因为人们在虚拟空间里呈现的是他们所在意的自我,他们所想要展示的状态或形象。
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功能的出现无疑给了用户更多选择自我呈现的自由度,但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自我呈现的深刻思考。
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功能给了用户更多的隐私保护。
在过去的使用中,用户所发表的朋友圈动态一旦发出就无法控制,即便后悔也无法收回。
而现在,用户可以选择将自己的朋友圈动态设定为“三天可见”,在这段时间内只有部分好友可见,这无疑能有效地保护用户的隐私。
不少用户表示,自己的一些隐私动态不希望被所有好友看到,而“三天可见”功能则给了他们更多的底线,即使发出动态后发现不适合公开,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调整和控制。
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功能也影响着用户的自我呈现。
在社交网络中,人们往往会选择性地展现自己的生活、情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希望借此展示出一个自己希望他人看到的形象。
而有了“三天可见”功能后,用户发出朋友圈动态后有更多的时间考虑自己所要呈现的形象,从而更加精心地选择和筛选朋友圈内容。
这也就意味着更多的用户会在发表动态前深思熟虑,将更多的心血和精力投入到自我呈现的过程中。
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功能也引发了一些讨论和质疑。
有人认为,这一功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用户对自我呈现的过度修饰和渲染,导致信息传递的不真实性。
当用户有了更多的时间来筛选自己要展示的内容后,也就意味着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来进行美化和包装,使得自己呈现给外界的形象更为理想化。
朋友圈自我展示分享
朋友圈自我展示分享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自我展示与分享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生活方式。
无论是在社交媒体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各种成就。
在朋友圈这个社交平台上,也是一样的情况。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自己精心挑选出来的照片、文章和视频。
人们喜欢在上面发布自己的新闻、生活照片、旅游照片、美食照片等各种信息。
观看你的朋友圈的人可以迅速了解你的生活状态,了解你的习惯和志趣。
也许大多数人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生活,向别人展示自己的魅力。
同时,展示和分享对于人们来说也是一种必要的社交方式。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可以自由地与朋友交流和分享各种信息。
他们可以向朋友展示自己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有些人在朋友圈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也有一些人在朋友圈上分享自己的爱好,引起别人的共鸣和关注。
在展示和分享的同时,人们也在感受着一种满足感。
他们对自己的展示和分享感到满意,并期待着别人的认可和赞誉。
如果别人对自己的展示和分享给予赞赏和支持,人们便会感到更加自信和满足。
然而,无论是自我展示还是分享,都应该有一个度。
过于频繁和张扬的展示会让朋友感到疲惫和厌烦。
仅仅是在朋友圈上不停地展示自己的生活和看法,恰恰是在一遍遍地展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不是与他人的生活和情感产生共鸣。
这种行为往往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变成了自欺欺人的做法。
在朋友圈上,我们应该注重平衡和节制。
我们应该展示自己的生活和思想,但不应该在自我满足的盲目滥用过程中,给别人带来压力和负面情绪。
我们的分享和展示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和生活方式,切勿出现自大妄为、虚荣攀比等不正常的行为。
总之,朋友圈的自我展示和分享是一种契机,可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同时也可以给自己带来满足感。
但是,我们应该慎重处理这种展示和分享,避免走向极端化和浮躁化。
我们应该以更加成熟的心态和更清晰的理念来面对这种行为,从而展示出真正的自己,向别人追求更好的自我认识。
朋友圈全部是自己发的句子
朋友圈全部是自己发的句子
1. 很开心在朋友圈与大家分享我的生活。
2. 每天都能在朋友圈记录自己的点滴,真是一种乐趣。
3. 我的朋友圈是我的小天地,自己的所有发言。
4. 喜欢把我喜欢的事物分享给朋友圈的大家。
5. 朋友圈是我沟通交流的一个平台。
6. 无论好事坏事,我都愿意与朋友圈分享。
7. 感谢朋友圈的每个点赞和评论,让我感受到了大家的关心。
8. 在朋友圈分享的瞬间,仿佛与大家建立了一种默契。
9. 这是一个我的世界,我在朋友圈里尽情表达自己。
10. 朋友圈的每条动态都是我生活的见证。
11. 每次发朋友圈都能感受到大家的支持与鼓励。
12. 朋友圈记录了我与人亲近的点点滴滴。
13. 朋友圈是我倾诉快乐和难过的地方。
14. 通过朋友圈展示自己的生活,得到更多的关注。
15. 朋友圈是我与世界连接的纽带。
16. 朋友圈汇聚了我的思绪和感情。
17.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句子,可以让我在朋友圈中找到共鸣。
18. 在朋友圈中表达自己是一种自由的享受。
19. 朋友圈里的每一条信息都代表了我内心的一部分。
20. 分享给朋友圈,就是与大家汇集心灵的一种方式。
21. 通过朋友圈打开了更广阔的交流空间。
22. 朋友圈是我与朋友之间默契的见证。
23. 在朋友圈随心所欲地发布,萌发创作灵感与勇气。
24. 朋友圈是我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25. 意识到朋友圈都是自己发的,更感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的陪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专题期末作业(论文)任课教师:***年级:2016级专业:应用心理学号:***********名:***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读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终端作为传播媒介的作用日益显著,不仅打破了传统社交模式中的时空限制,更将人们的日常生活呈现搬到了网络。
微信作为当下用户基数最大的社交媒介,其朋友圈功能已用户成为发布信息、共享状态的重要手段。
戏剧论产生的背景是现实生活,而每一个微信用户在朋友圈中呈现一些内容时,表现出的特点已与戏剧论的部分特点有所差异,集中体现在:前后台的关系、剧班成员互动、印象管理等。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表演戏剧论兴起于19 世纪60 年代中70 年代末,主要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互动以及个人在互动中的自我呈现。
互动的场所必须是一个固定的物理概念(除了极少数特殊情况除外),场所中的“前台”与“后台”应当是分离的,而互动也必须发生在面对面进行交往的人群中。
但随着时代的前进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互动中地域空间的限制,移动网络技术的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将自我呈现的舞台转移到了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中,过去“前台”与“后台”分明的界限也发生了变化。
而网络社交平台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人际互动的重要工具乃至新兴场所。
至此,网络的发展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研究现代社会中的人际互动及自我呈现方式。
而微信,特别是微信朋友圈功能作为当下最具影响力网络社交平台之一,对它的研究将极具代表性。
因此本文将以戏剧论的理论为工具,来分析在微信社交平台上的人际交往及微信朋友圈中自我呈现的新特征。
一、微信带动下的信息传播新变革(一) 信息时代互动方式的演变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互联网的应用成为这个时代必不可少的标签之一。
现代通讯媒介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交往方式中的时空限制。
从手机通讯发展到网络社交,人们们的互动方式从面对面到背对背,从一对一到一对多,信息时代互动方式的演变带来的变革是深刻的。
因此笔者以具代表性的互动平台或工具作为互动方式演变的划分依据,来分析信息时代的互动。
电话的发明使互动的双方第一次可以有了不在场交往的可能性,而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将这种可能性扩大到了极致。
从QQ到人人网、开心网,再到风靡一时的微博,都说明人们正逐渐适应文本化沟通模式。
信息的时效性在这个时代变得尤为重要六们需要的是一种信息快速扩散的渠道。
而微信作为当前用户数量最大的社交产品,成功将上述几项传播媒介的优势功能予以整合。
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 年推出一款为智能终端量身定制的即时通讯服务产品“微信以近乎免费的方式实现跨运营商、跨系统平台的语音、文字、图片等信息的传递功能,并支持单人、多人语音对讲,超越了以往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彩信的单一传统模式,使手机摇身一变,成为一部既复古又时尚的对讲机。
”(王瑶.传媒观察,2013(2)。
)微信甫一问世,就掀起了一股玩转微信的热潮。
两年内微信用户超过 3 亿人;2014 年底达到5 亿人,每月的活跃用户超过4 亿;2015 年3月底5。
5 亿,2015 年6 月底6 亿人……用户的激增从根本上变革了微信作为传统意义的通讯属性,成为社会转型时期线上与线下人际生态观照的交往通径和传播渠道。
(二) 微信朋友圈及其传播特点微信朋友圈指的是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于微信4。
0版本2012年4月19日更新时上线,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
用户可以对好友新发的照片进行“评论”或“赞”,用户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评论或赞。
微信朋友圈中的信息传播具有以下特点。
1. 传播的直接性无论是微信的聊天功能还是朋友圈功能,人际传播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之间在半私密空间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沟通。
微信聊天收到的信息,微信朋友圈中的点赞或回复,用户均能及时收到提示。
而微信好友的来源,一是手机联系人,二是QQ 好友,三是陌生人。
因此微信多是熟人的圈子。
2. 传播的私密性微信朋友圈的信息是以点对点的方式传播,信息内容仅停留在传受关系双方的移动终端上,只有互动双方或者是同为好友的人才能看见,这使得微信朋友圈成为一个天然的私密媒体平台,信息传播更具隐蔽性。
3. 传播效果强微信朋友圈是熟人的圈子,即时、方便、快捷的转发方式可以使消息瞬间传开。
熟人之间的传播,会使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的呈放射性、点蛛网式的传播。
尤其是群体中的“意见领袖”更具影响力。
这种病毒式的传播使得传播的精准性和到达率高了很多,也更容易被好友接受,对任何消息不加判断都信以为真。
4. 观众精准定位微信朋友圈虽然是一个熟人的圈子,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信息都适合面对所有好友传播。
微信在4。
5版本时推出分组功能,对不同的微信好友可以实现分组,以此实现筛选好友对朋友圈内容的选择性阅读,信息靶向更加精准。
二、微信朋友圈中自我呈现的新特点虚拟冲击使现实和网络交替重叠,微信朋友圈的兴起带来新的社交平台的同时,也为人们的自我呈现提供了新的情境和渠道,使人们交往和自我呈现显现出新的特点。
(一)舞台呈现出新特点1. 前台扩大化,后台压缩化戈夫曼认为一场成功的表演首先需要演员处理好前台与后台的关系,即社会我与自我的矛盾。
前台是演员进行演出的场所,大多数情况下前台是已经被设计好的演员必须按照业已存在的社会规范扮演各自的角色。
而后台则是与前台相对的概念启与前台分离是观众不能进入的地方在这里人们可以卸下伪装进行暂时的放松,同时也为下次的前台表演做准备。
以往前后台是相互分明的,但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前后台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甚至消失了。
例如,如今多数人将微信朋友圈作为自我呈现的工作,日常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往往会在微信朋友圈中进行呈现,并与可见的微信好友进行互动。
由于微信这一媒介作用,不在现场的微信好友仿佛身临其境,在观看表演。
微信朋友圈展示的内容成为了表演的前台,个人表演的前台因此扩大,而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则成为表演的后台。
戈夫曼认为,后台是演员暂时进行放松,观众不能进入的地带。
而当微信朋友圈成为驾起前台、后台的桥梁时,意味着人们放弃了部分后台的放松,后台的空间在不断地缩小,前后台之间的界限也在不断模糊。
这与当前社交媒介高度发达有关,同时,也与当今社会年轻人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大,孤独感强有关。
2.个人前台的可塑化在前台的表演离不开两个要素,即舞台设置和个人前台。
个人前台体现了演员的身份特征,在这基础上,戈夫曼又将个人前台进一步分为外表(表明表演者的社会身份的因素)和举止(表明表演者在特定的情境中希望扮演的角色类型的因素)。
但在网络社交中外表和举止的体现更加具有可塑性。
微信朋友圈目前支持发布的状态形式有,纯文字、纯照片、文字+图片、转载链接、转载链接+文字等形式,人们单纯地从文字、图片来解读,得到的信息量是非常有限的,而表演者在发布时更可以选择性地来传递信息,将有利于自己形象的信息进行传递,可以实现有效的自我形象管理。
同时,微信朋友圈拥有其他社交工具不具备的分组发布功能,表演者可以事先选择,某一条信息希望某人或某一群体看到,而不让另一人或另一群体发现,可能有效避开闯入后台的人影响前台的表演。
使得人们可以将自己塑造成任何自己想要成为的角色。
3.舞台设置简便化舞台设置是演员进行表演的场所通常情况下这是一个固定的物理空间概念,比如教室、会议室以及客厅,演员在固定的舞台设置中进行表演,当他们离开这个舞台设置时她们的表演也相应结束舞台设置一般是一个固定的场所。
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
微信朋友圈的互动仅仅依靠移动终端,任何一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只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都能作为舞台供当事人表演,表演舞台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二) 剧班成员互动的私密性一场成功的演出不仅需要处理好前后台的关系,更需要剧班成员间的配合。
为了防止演出的失败剧班的成员要做到两点:一是尽力的演出;二是对剧班的忠诚,即保守剧班的秘密。
以往现实中的互动剧班成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了解彼此,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到达配合的目的。
而在微信朋友圈中,观众之间虽然多数情况下,都互不相识,但与表演者之间一般都是相识的,只是熟悉程度之间存在差异。
当表演者发布一条信息后,观众对感兴趣的点可以以点赞或者写评论的方式进行互动。
互不为好友的观众之间无法看到对方与表演者的互动内容,使得剧班成员互动由公开转向私密。
对于不想与之互动的观众,表演者还可以通过设置阅读权限、分组可见等方式避免与其发生互动。
戈夫曼认为,一场成功的演出,首先需要的是剧班成员彼此配合保守剧班的秘密。
而这种剧班成员互动的私密性则大大增加了表演成功的可能性。
(三) 印象管理的新机制印象管理艺术是戈夫曼对符号互动论的重要贡献,表演者想要与观众成功地进行互动,他必须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为,以确保自己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表演是观众所期望的。
戈夫曼把这种有意识的控制行为称为印象管理,它包括理想化的表演神秘化的表演以及补救性的表演,以往的印象管理针对的是面对面进行互动的人们。
1. 理想化表演更加便捷理想化的表演是指表演者为了尽力使自己的演出符合社会公认的价值行为准则而去掩盖自己事实上不符合社会准则的行为。
在不同的表演对象面前,演员需要展现出不同的角色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表演者在面对不同的观众时,需要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引发不同观众的公民,观众类型的差异是表演者采取何种表演形式的依据。
而在微信朋友圈中,表演者所呈现的信息,已经受到过表演者的加工,表演者可以选择性地呈现有利于自己表演的信息,而将不利于自己的信息抹去。
同时,微信朋友圈的分组功能,也可以帮助表演者准确定位希望将信息传递给何种类型的观众。
即便是同一事件,表演者仍然可以通过文本和图片的加工,呈现不同的面貌,理想化表演更加便捷。
2. 神秘化发挥到极致神秘化的表演是指通过保持演员与观众的社会距离,来使观众对演员产生一种敬畏的心态。
微信朋友圈不在现场交流的社交模式恰恰将这种神秘化的表演发挥到极致。
虽然因为时空因素,无法真正接触到对方,但又能通过微信朋友圈的文本、图片了解到对方的动态,因而会存在一种神秘感。
而这种神秘感产生的不再是敬畏,更多的是为现实中的印象管理创造便利。
通过在微信朋友圈中了解的一系列若干信息,可以在现实中更好地进行交流。
3. 补救表演更具针对性补救性的表演更多的是指剧班而不是个人,它指为避免演员或观众由于有意或是无意的举动,使表演不能继续进行而造成的表演崩溃的行为,包括防卫性的品质和措施(即要求剧班成员必须做到忠诚、纪律和谨慎)和保护性措施( 乖巧的观众和局外人为配合表演者顺利完成演出而采取的措施)。
在微信朋友圈中,表演者不再处于被动地位。
在遇到一些澄清、补救的情况时,表演者可以通过发布文本进行说明,发布图片进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