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 第三章 第1节 斜面 学案
小学科学斜面(教案)
小学科学斜面(教案)引言:斜面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运动学和力学等概念,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教授小学生斜面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提供一些课堂活动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斜面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掌握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
3. 能够解决与斜面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斜面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书籍、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斜面概念(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斜面,如滑梯、坡道等,描述其形状和特点。
2. 利用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斜面的倾角和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
3.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在斜面上可以滑下来?为什么物体在陡峭的斜面上可以停下来?第二步:斜面的定义和特征(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斜面的定义和特征,包括:斜面是一个倾斜的平面,表面是光滑的。
2. 利用实验器材,进行斜面的实验观察:将小车放在斜面上,观察其运动情况。
第三步: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25分钟)1.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物体在斜面上自由滑动时,速度越大,能够滑得越远。
2. 教师解释滑动过程中重力和斜面的作用力以及摩擦力的作用。
3. 教师通过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在平面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是恒定的,并介绍相关公式。
第四步:与斜面相关的实际问题(3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与斜面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所需要的时间、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时的速度等。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计算和推理。
3.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课堂讨论和分享。
第五步: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斜面的定义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华师大《斜面和功功率》
100 N
解:W1= Fs =50 N×10 m=500 J W2 =F s=Gh= 100 N 1.5 m= 150 J 答:他推箱子做功500 J,举箱子做功150 J。 水平向前推时,箱子的重力做了多少功? W3=Gs=100 N×10 m=1 000 J
例2 某足球运动员在水平方向用25 N的力,将 10 N的球沿水平地面踢出,踢出后球在地面上 滚了30 m才停下来。在球滚动过程中,脚对球 所做的功为( D )。 A.750 J B.300 J C.450 J D .0
做功 W P= 时间 t
1W=1J/s
1kW=1000W
想一想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个机器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
2.一人做功用的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3.相同时间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4.做相同功所用时间越多,功率越大
练一练 例1 在平地上,用50 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 N的 箱子,前进了10 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 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 m,他做了多少功?
拉力对车做了功
起重机吊起货物
F
F
s
拉力对货物做了功
你知道用什么标准来判断是否做功吗?
F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必要因素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二者缺一不可。 F F F
F s
s
一、力学中的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 移动的距离。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 上移动的距离。
高度相同,长度不同的斜面(定性分析)
斜面短 的木块 斜面长 短 拉力大 小 斜面长 我们的发现 的木块
华师大版科学九上《斜面》课件范例
华师大版科学九上《斜面》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简单机械》单元,主要围绕“斜面”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3章第2节,详细内容为:斜面的定义、斜面的类型、斜面的作用、斜面的机械优势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斜面的概念,掌握斜面的类型及作用,了解斜面的机械优势,并能运用斜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斜面的机械优势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斜面及其他简单机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斜面的定义、类型、作用及机械优势。
难点:斜面的机械优势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斜面模型、滑块、测力计、计时器等。
学具:直尺、三角板、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斜面现象,如盘山公路、滑梯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斜面。
2. 新课导入:(2)斜面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斜面,如直线斜面、曲线斜面等。
(3)斜面的作用:通过实验和实例,讲解斜面在减小力、增大距离等方面的作用。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斜面机械优势的计算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斜面的定义2. 斜面的类型3. 斜面的作用4. 斜面的机械优势5. 斜面机械优势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斜面的定义,并列举生活中的斜面实例。
(2)简述斜面的类型及作用。
已知斜面高度h=5m,斜面长度L=10m,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力F=30N,物体下滑时间t=5s。
2. 答案:(1)斜面定义:一个倾斜的面,可以减小力的大小,增大力的作用距离。
(2)斜面类型及作用:直线斜面、曲线斜面等。
作用:减小力的大小,增大力的作用距离。
(3)斜面机械优势:h/L=5/10=0.5,F/t=30/5=6N/s。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点大全
九上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1学时】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一、能量的转化与转移1、多种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势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内能、化学能、电能、光能、太阳能、核能【能量是多种形式存在的,但要注意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形式的能】(1)机械能:存在于运动的物体(动能)或具有一定高度的物体(重力势能)或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弹性势能)中;(2)内能:物体内部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又叫热能;(3)光能:能发光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太阳能属于光能;2、能量的转化与转移(1)能量的转化: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分析某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步骤:①明确研究对象和所要研究的过程;②物体在起始位置所具有的能量的形式;③物体在最终位置所具有的能量的形式;(2)能量的转移: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3)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4)要获得一种能量必须以消耗另一种能量为代价,所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者“获得能量”,实质上就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第2学时】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劳无功”(1)没有力,但有距离:“无劳无功”如: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也就没有什么力做功;(2)有力的作用,但没有距离的移动:也就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力对物体不做功;“有劳无功”如:一个静止的汽车,一个人用了很大的力推他,但不动,因此推力对汽车没有做功;(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运动了一段距离,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距离的移动,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劳动无功”如:手提着水桶在水平面上运动了一段距离,水桶虽然受到提力的作用,但是由于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且移动的是水平距离,不在同一方向上,故而提力对水桶没有做功;3、做功的表示说法:力对受力物体做功、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做功、施力物体做功、力做功;二、功的计算1、计算公式: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W=Fs (F的单位是牛N,s的单位是米m,功W的单位是焦J)【明确】①要明确是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或者是哪个施力物体对哪个受力物体做功;②公式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公式中的s是物体在力F作用下通过的距离;“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要引起重视;③W=Fs中的F是使物体沿着F方向移动s距离过程中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其大小和方向是不变的;2、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1J=1N·m3、把一只鸡蛋举高2m所做的功大约是1J;4、【思维逆向】将举高物体时F所做的功可以视为:克服阻力(重力)G做的功,即W=Gh;5、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是因为它具有能;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即力对物体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因此用功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一样;6、能量转化越多,做功越大;能量转化越少,做功越小;三、功率1、比较做功的快慢(1)相同的功,比较做功的时间,所用的时间越少做功越快,所用的时间越多做功越慢;(2)相同的时间,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做功越快;做功越少,做功越慢;(3)比较做功的多少与时间的比值,比值越大,做功越快;比值越小,做功越慢;2、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所做的功;(2)功率大小反映了做功的快慢,做功越快,功率越大;做功越慢,功率越小;能量转化的越快,功率越大;能量转化的越慢,功率越小;【小贴士】①功率只反映做功的快慢,不能表示做功的多少,如功率大做功就多,这句话不对,还的看时间,由此可得,功率的大小决定于做功的时间和做功的多少两个因素决定的;②功率与机械效率是完全不相关的两个物理量,不要混淆;(3)功率的公式:P=W/t 【功W的单位J;功率P的单位是瓦W;时间t的单位是秒s】【思维拓展】①功率公式P=W/t是指平均功率,即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②当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由W=Fs、v=s/t、P=W/t可得P=Fv;例:汽车上坡时,需要一定的功率,减慢速度就是为了增大上坡的牵引力,这样有利于上坡;3、功率的单位:瓦特,简称“瓦”,W1W=1J/s 1KW=1000W 1MW=1000KW=106W4、常见的功率:韶山型电力机车4200千瓦汽车约为50—100千瓦喷气式飞机约11万千瓦人步行约70瓦,短时间快速运动可达1千瓦5、1000W=1000J/s的意义:物体在每秒内所做的功为1000J;物体在1秒内有1000J的能量发生转化;【第3学时】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一、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如果再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1)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2个条件:要有2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且能绕固定点转动;如:瓶盖起子在没有使用时就是不能称为杠杆;(2)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斜面》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斜面》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斜面》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斜面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感受斜面对物体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材中设置了丰富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斜面的作用,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对物体运动和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斜面的原理和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斜面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斜面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斜面的原理和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斜面的原理和应用。
2.如何通过实验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斜面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合作交流法等,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斜面的作用,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斜面模型或实物。
2.实验器材:小车、木板、尺子等。
3.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斜面实验,引发学生对斜面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斜面的原理和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斜面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斜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直观地感受斜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斜面的原理和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由探索,尝试用斜面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斜面的原理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斜面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索。
8.板书(5分钟)以上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024斜面说课稿范文
2024斜面说课稿范文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斜面》这个教材内容的说课稿。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斜面》是人教版小学物理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力、浮力等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斜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坡道、滑雪场等。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斜面的定义和特点,了解斜面的应用领域。
②能力目标:能够计算斜面的倾角和高度,能够分析斜面上物体的受力情况。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动力。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斜面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计算斜面的倾角和高度。
难点:分析斜面上物体的受力情况,理解斜面对物体的影响。
四、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实验器材、示意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和教材辅助材料,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1、谈话引入,激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谈论滑雪场等斜面的应用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今天的课题:“斜面”。
2、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探究斜面有关性质。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测量斜面的角度和高度,从而让学生体验斜面的特点。
3、理论讲解,解释斜面的基本概念。
通过讲解斜面的定义、斜面的特点等概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斜面的含义和作用。
4、案例分析,分析斜面上物体的受力情况。
通过分析斜面上物体的重力、法向力等受力情况,引导学生理解斜面对物体的影响。
初中科学斜面教案
教案:初中科学——斜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斜面的概念,知道斜面的作用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斜面的计算方法,能够计算斜面的倾斜角度和斜面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斜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斜面的概念及其作用和特点2. 斜面的计算方法3. 斜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斜坡、斜塔等,引导学生了解斜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斜面的作用和特点:让学生观察斜面模型,引导学生发现斜面的作用和特点,如能够省力、改变力的方向等。
3. 学习斜面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出斜面的计算方法,如倾斜角度的计算、斜面长度的计算等。
4. 应用斜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斜面模型,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运输货物、攀爬等。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斜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斜面的概念、作用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斜面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运用斜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斜面模型。
2. 测量工具(如量角器、尺子等)。
3. 制作斜面的材料(如纸板、木板等)。
4. 实际生活中的斜面图片或视频。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总结斜面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注重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初中九年级数学学案用解直角三角形解方位角、坡角的应用
28.2.5 用解直角三角形解方位角,坡角地应用一,新课导入1.课题导入情景: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地北偏东65°方向,距离灯塔80 n mile地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地南偏东34°方向上地B处,这时,海轮所在地B处距离灯塔P有多远?问题:怎样由方向角确定三角形地内角?2.学习目地(1)能根据方向角画出相应地图形,会用解直角三角形地知识解决方位问题.(2)知道坡度与坡角地意义,能利用解直角三角形地知识解决与坡度有关地实际问题.3.学习重,难点重点:会用解直角三角形地知识解决方向角,坡度地有关问题.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数学建模).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P76例5.(2)自学时间:10分钟.(3)自学方法:独立探索解题思路,然后同桌之间讨论,写出规范地解题过程.(4)自学参考提纲:①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地北偏东65°方向,距离灯塔80海里地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地南偏东34°方向上地B处,这时,海轮所在地B处距离灯塔P有多远?(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cos25°≈0.91,sin25°≈0.42,tan25°≈0.47,sin34°≈0.56,cos34°≈0.83,tan34°≈0.67)a.根据已知在图中标出方向角:如图所示.b.根据方向角得到三角形地内角:在△PAB中,∵海轮沿正南方向航行,∴∠A= 65° ,∠B= 34° ,PA= 80 .c.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d.写出解答过程:在Rt△APC中,PC=PA·cos(90°-65°)=80×cos25°≈72.505(n mile).在Rt△BPC中,∠B=34°,PB=72505sin sin34.PCB=︒≈130(n mile).②如图,海中有一个小岛A,它周围8海里内有暗礁,渔船跟踪鱼群由西向东航行,在B点测得小岛A在北偏东60°地方向上,又继续航行12海里到达D点,这时测得小岛A在北偏东30°地方向上,如果渔船不改变航向继续向东航行,有没有触礁地危险?解:过A作AE⊥BD于E.由题意知:∠ABE=30°,∠ADE=60°.∴∠BAD=60°-30°=30°=∠ABD.∴AD=BD=12.∴AE=AD·sin60°=12×32=63(海里)>8海里.∴无触礁地危险.2.自学: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观察学生自学提纲地答题情况.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对学习有困难地学生进行个别或分类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互相交流,研讨.4.强化:利用解直角三角形地知识解方向角问题地一般思路.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P77.(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先独立归纳利用解直角三角形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地一般思路,然后对照课本P77地内容归纳,进行反思总结.(4)自学参考提纲:①利用解直角三角形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地一般思路:a.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b.根据问题中地条件,适当选用锐角三角函数等解直角三角形;c.得到数学问题地答案;d.得到实际问题地答案.②练习:如图,拦水坝地横断面为梯形ABCD,斜面坡度i=1∶1.5是指坡面地铅直高度AF与水平宽度BF地比,斜面坡度i=1∶3是指DE与CE地比,根据图中数据,求:a.坡角α与β地度数;b.斜坡AB地长(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2.自学:学生可参考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明了学生解答问题地情况.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相应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互相交流,研讨.4.强化(1)坡度,坡角地意义及其关系,梯形问题地解题方法.(2)在自学参考提纲第②题中,若补充条件“坝顶宽AD=4 m”,妳能求出坝底BC地长吗?(3)利用解直角三角形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地一般思路:三,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在这节课地学习中妳有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解题技巧与方法?2.教师对学生地评价:(1)表现性评价:点评学生学习地主动性,小组交流协作情况,解题方法地掌握情况等.(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地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应先认知“方向角”“坡度”及其所代表地实际意义,添作适当地辅助线,构建直角三角形.然后结合解直角三角形地有关知识加以解答,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一,基础巩固(70分)1.(10分)已知外婆家在小明家地正东方,学校在外婆家地北偏西40°,外婆家到学校与小明家到学校地距离相等,则学校在小明家地(D)A.南偏东50°B.南偏东40°C.北偏东50°D.北偏东40°2.(10分)如图,某村准备在坡度为i=1∶1.5地斜坡上栽树,要求相邻两棵树之间地水平距离为 5 m,则这两棵树在坡面上地距离AB为5133m.(结果保留根号)3.(10分)在菱形ABCD中,AB=13,锐角B地正弦值sinB=5 13,则这个菱形地面积为65 .4.(20分)为方便行人横过马路,打算修建一座高5 m地过街天桥.已知天桥地斜面坡度为1∶1.5,计算斜坡AB地长度(结果取整数).解:∵i=115.ACBC=,AC=5,∴BC=1.5×5=7.5.∴AB=228125.AC BC+=≈9(m).5.(20分)一轮船原在A处,它地北偏东45°方向上有一灯塔P,轮船沿着北偏西30°方向航行4 h到达B处,这时灯塔P正好在轮船地正东方向上.已知轮船地航速为25 n mile/h,求轮船在B处时与灯塔地距离(结果可保留根号).解:过点A作AC⊥BP于点C.由题意知:∠BAC=30°,∠CAP=45°, AB=25×4=100.在Rt△ABC中,BC=12AB=50,AC=32AB=503.在Rt△ACP中,CP=AC=503.∴BP=BC+CP=50(3+1)(n mile).二,综合应用(20分)6.(20分)某型号飞机地机翼形状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AC,BD与AB 地长度(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解:如图所示,在Rt△BDE中,BE=5.00,∠DBE=30°,∴DE=BE·tan30°=533,BD=103cos303BE=︒≈5.77(m).在Rt△ACF中,CF=BE=5.00,∠FCA=45°,∴AF=CF=5.00,∴AC=2CF=52≈7.07(m).∴AB=BF-AF=DE+CD-AF=533+3.40-5.00≈1.29(m).三,拓展延伸(10分)7.(10分)海中有一小岛P,在以P为圆心,半径为162 n mile地圆形海域内有暗礁,一艘船自西向东航行,它在A处时测得小岛P位于北偏东60°方向上,且A,P 之间地距离为32 n mile.若轮船继续向正东方向航行,轮船有无触礁危险?请通过计算加以说明.若有危险,轮船自A处开始至少沿东偏南多少度地方向航行,才能安全通过这一海域?解:如图,∠PAB=30°,AP=32.∴PB=12AP=16(n mile).∴PB<162n mile.∴轮船有触礁危险.假设轮船沿东偏南α恰好能安全通过,此时航线AC与⊙P相切,即PC⊥AC. 又∵AP=32,PC=162,∴∠PAC=45°,∴α=15°.∴轮船自A处开始至少沿东偏南15度方向航行,才能安全通过这一海域.。
初中斜面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斜面的概念,掌握斜面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斜面的概念:斜面是一种倾斜的平面,其倾斜角度可以用度数或弧度表示。
2. 斜面的性质:斜面的长度和高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斜面的倾斜角度越大,斜面长度越长,但高度不变。
3. 斜面的特点:斜面可以用来简化力的作用,减小物体移动时所需的力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和倾斜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斜面的概念: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斜面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斜面的基本性质。
3. 斜面的性质和特点:教师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斜面的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斜面的长度和高度之间的关系,验证斜面的性质和特点。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斜面的认识。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斜面的性质和特点。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斜面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注重知识点的衔接,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1. 学生对斜面的概念、性质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的能力。
4. 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斜面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华师大版科学九上《斜面》课件
华师大版科学九上《斜面》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中的第三节《斜面》。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斜面的定义、斜面的分类、斜面的机械优势以及斜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十二章第三节,着重探讨斜面与高度和长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斜面在使用过程中如何节省力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斜面的定义、分类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理解斜面的机械优势,能运用斜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斜面的机械优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斜面的定义、分类及机械优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斜面模型、滑块、测力计、尺子、计算器等。
学具:每组一个斜面模型、滑块、测力计、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斜面应用,如盘山公路、滑梯等,引导学生思考斜面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1)斜面的定义:介绍斜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斜面。
(2)斜面的分类:讲解斜面的两种类型,即固定斜面和可动斜面。
(3)斜面的机械优势:讲解斜面的机械优势,引导学生思考斜面如何节省力量。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计算斜面的机械优势,让学生掌握斜面长度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生活中的斜面应用,并计算其机械优势。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斜面的定义2. 斜面的分类3. 斜面的机械优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斜面的定义及其分类。
2. 答案:(1)斜面是倾斜的平面,可分为固定斜面和可动斜面。
(2)斜面的机械优势为:2/4=0.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斜面的定义、分类和机械优势。
但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初中物理斜面专题讲解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斜面专题讲解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斜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斜面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斜面上的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斜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斜面上的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1. 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和运动方程的推导。
教学准备:1. 教具:斜面模型、小车、重物、弹簧测力计、细线、三角板等。
2.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计时器、直尺、测角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斜面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斜面的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斜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吗?引导学生思考斜面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斜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斜面的定义和特点,如倾斜角度、斜面长度、斜面高度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斜面的高度和长度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斜面的计算公式。
三、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15分钟)1. 讲解斜面上的物体受力情况,包括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
2.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斜面上的物体受力情况。
3. 引导学生思考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和运动规律。
四、斜面上的物体运动规律(15分钟)1. 讲解斜面上的物体运动规律,如加速度、速度、位移等。
2.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斜面上的物体运动规律。
3. 引导学生思考斜面上的物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五、斜面应用实例(10分钟)1. 通过实例讲解斜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斜坡、斜面电梯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斜面应用实例的原理和优点。
六、总结和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斜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斜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掌握了斜面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和实例,学生了解了斜面上的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初中物理斜面画图教案
初中物理斜面画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斜面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内容:1. 斜面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斜面实验中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3. 斜面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计时器、直尺、测角器等。
2. 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斜面实验?斜面实验有什么作用?2. 学生分享对斜面实验的了解和疑问。
二、斜面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15分钟)1. 教师介绍斜面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包括斜面的倾斜角度测量、小车的放置和计时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斜面实验,测量不同倾斜角度下小车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三、斜面实验数据处理(15分钟)1. 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包括不同倾斜角度下小车的加速度和速度变化情况。
2. 学生利用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规律,绘制实验曲线图。
四、斜面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斜面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斜面实验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2. 学生分享自己对斜面实验应用的思考和例子。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斜面实验的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收获和体会。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操作斜面实验,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
2. 学生能利用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绘制实验曲线图。
3. 学生能理解斜面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斜面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斜面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对斜面实验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物理素养。
但在实验数据处理方面,部分学生对数据处理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第1节第一课时斜面
第三十六页,共三十八页。
做功的两个因素究竟(jiūjìng)是什么?? 人的推力对图钉(túdīng)做了 功.
人的推力F对小车(xiǎochē)做了功.或简单地说 人做了功.
第三十七页,共三十八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一节 斜面。斜面有省力作用,越平缓越省力。搬运工在平地上行走,他对货物向上的 支持力对货物做功吗。(6)人把箱子放在电梯上,电梯从1楼上升到10楼。在距离相同时,功的 大小跟作用在。1、把一只鸡蛋举高2米所做的功大约为 1焦耳。2、把一本<科学>书从地面捡起 放回桌面所做的功大约为 2焦耳。举重运动员将60千克的杠铃(gànglíng)举高2米,运动员对杠铃 (gànglíng)至少做多少功。1.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gànglíng)不动,举力做了功.
一、功
---物体在力的作用(zuòyòng)下,沿力
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 力对物体做了功
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手对车
做功
(zuògōng)
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第十三页,共三十八页。
一、科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bìyào)因素:
(1)作用(zuòyòng)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
第十八页,共三十八页。
做功
S与F同方向
S⊥F
静 S=0 止
竖 起
(jìng 不做功 向
zhǐ)
水 平
(shu
空
上
ǐpín g)
中
(xià ngs
移
hàn
第十九页,共三十八页。
不做功
起重机按下图所示的三种(sān zhǒnɡ)方式三次将物体匀速吊起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第一节斜面课件 华东师大
A 、 F2>F1
C 、 F2<F1
B 、 F2=F1 D 、 无法(wúfǎ)确定
第十九页,共二十三页。
巩固 练 (gǒnggù) 习
3、 在某一斜面上,弹簧秤勾着绳子拉着木块沿 着斜面缓慢而又匀速向上运动时,弹簧秤的读数 为F1 (dúshù) ,增加原斜面的高度,弹簧秤勾着绳子 拉着木块沿着斜面缓慢又匀速向上运动时,弹簧
提升的物体 我们的发现
直接 提升 (zhíjiē) 物体的力<沿 斜面提升物 体的力
第六页,共二十三页。
如有两块一样结实的木 板,一长一短(都能从 地面(dìmiàn)搭到汽车车 厢),你选用那块木板, 为什么?
高度相同 斜面越长
坡度 越小
第七页,共二十三页。
提出(tí
坡度不同 chū)问题
(bù
用h 、 L 、 F 、 G表示,则F=
.
hG/L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No Image
内容(nèiróng)总结
3.1 斜面。这样斜搭的木板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直接提升重物(zhònɡ wù)所需的力、 沿斜面拉重物(zhònɡ wù)所需的力。弹簧秤、重物(zhònɡ wù)(钩码)、斜面。直接提升重物 (zhònɡ wù)与沿斜面提升重物(zhònɡ wù)。直接提升物体的力<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如有两 块一样结实的木板,一长一短(都能从地面搭到汽车车厢),你选用那块木板,为什么。 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b.小组实验 (提醒:每个坡度做3次实验,。当高度相同,斜面变长,拉力变小
1 需测的物理量: 直接提升重物所需的力、 沿 斜面拉重物所需的力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第一节斜面课件 华师大
掌握的怎 么样?
• 1、做功包括二个必要的因素,
一是
,
二是物体在
。
• 2、一运动员用100牛的力把重20牛的铅球 掷到12米远处,则运动鞋员对铅球所做的
功是
• 1440焦
D、无法确定
再接再 • 3、一同学将掉在地上的第四册厉自然科学课
本捡回课桌上,他对课本做的功最接近下 列哪个数值
A、0.2焦
B、2焦
C、
20焦
D、200焦
• 4、上山的公路往往是盘旋曲折的,其目的 是为了
A、省功但不省力 B 、省力但不省功
C、既省力又省功 D、延长的距离但可省功
体做了机械功讨,论简称功。
力做功的条件
科学上定义:功 = 力 × 距离 W = F ×S
单位: 1J = 1N.m
功的2个必要因素:⑴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⑵物体在离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讨论
⑴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从地上举 起过头顶的过程中,他对杠铃 是否做了功?
⑵人推汽车,车没动,人对汽 车做功了么?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52022/1/152022/1/151/15/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52022/1/15January 15,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52022/1/152022/1/152022/1/15
关于斜面的教案(通用12篇)
斜面的教案关于斜面的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斜面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斜面的教案 1一、导课:同学们,超市的叔叔阿姨要把非常重的一箱货物放到货车上去。
你认为用什么办法最好。
生答:各种办法师:哪个办法更方便省力,更轻松呢。
师:是啊,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这个办法借助了一个斜的铁板就完成了,像这个斜板一样,抬起它的一端而形成的一个斜坡,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我们称为斜面。
(斜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简单机械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
二、活动过程:1、请同学们模仿搭铁板把货物运上车,利用桌上的木板和木块动手搭一个斜面。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的构造有什么特点?生:是一个三角形的构造,木板一头高一头低,与地面形成一个夹角,这个角度就是斜面的坡度3、刚才我们一致认为搭铁板把货物推上车比较方便省力。
只凭感觉不行,我们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证明呢?生:实验4、师: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一下。
三、做实验研究斜面1、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汇报实验方案及所需器材3、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强调:小组内的同学分工合作,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测量在斜面上的拉力时,要匀速拉着物体上升。
4、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测的的数据,老师记录在黑板上的表格中。
小组竖直提起的力沿斜面拉的力6、比较实验得到的这些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斜面省力)斜面有省力的作用,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发现?生:各组的拉力不同,说明省力情况不一样。
师:这是为什么?7、在物体提升高度不同的情况下,学生根据测得的不同数据结果进行猜测,互相交流看法。
学生尽量谈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找出坡度不同这一主要的影响因素。
四、深入探究斜面1、师:在种种猜测中哪个原因才是主要的因素呢?生:坡度的大小事影响斜面省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第三章第1节斜面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斜面,知道斜面的作用及应用。
2.知道斜面能够改变力的方向。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单位。
4.知道做功的条件,会判断是否做功。
5.理解功的计算公式,能进行功的计算。
6.理解功率的概念及意义、知道功率的单位。
7.理解功率的公式、能够计算功率。
二、课堂学案
1.阅读思考和讨论,你能说出斜面的作用吗?如果不知道,请看老师的演示实验。
从中我们知道斜面的作用:a b
生活中斜面的应用。
2.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功
功的概念:。
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a b 。
思考与讨论:分析人对物体的做功。
其它:脚踢球,球飞向远处,并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3.功的计算,字母公式。
功的单位:。
练习(见教材)
3.比较做功的快慢
回顾:运动的快慢如何比较?同理,做功的快慢也能够用这种方法,请同学描述。
功率的概念。
功率的意义。
功率的计算公式。
推导公式。
功率的单位。
练习(见教材)
例题1.甲、乙两台机器,它们做功之比是4:5,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之比是4:3,则甲、乙两台机器功率之比是 ( )
A、3:5
B、 5:3
C、 4:5
D、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