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章习题课

合集下载

数学分析课后习题答案--高教第二版(陈纪修)--11章

数学分析课后习题答案--高教第二版(陈纪修)--11章
2
解 (1) S = {( x, y ) x > 0, y ≠ 0}; ∂ S = {( x, y ) x = 0或 x > 0, y = 0};
S = {( x, y ) x ≥ 0}。
2 2 2 2 2 2 (2) S = ( x, y ) 0 < x + y < 1 ; ∂ S = ( x, y ) x + y = 0或 x + y = 1 ;
(1)S = ⎨(−1) k

解 (1) S' = {± 1} 。 (2) S' = ∅ 。
以x为极限,产生矛盾。 7. 设 U 是 R 2 上的开集,是否 U 的每个点都是它的聚点。对于 R 2 中 的闭集又如何呢? 解 开集 U 中的每个点 x 一定是它的内点,所以 x 的任意邻域都有 U 中的无限个点,所以 x 一定是 U 的聚点。 由于 S = {(0, 0)} 是 R 2 上的闭集,而 S 只有一个点,所以无聚点, 即闭集中的点不一定是它的聚点。 8. 证明 S ⊂ R n 的所有内点组成的点集 S 必是开集。 证 假 设 x ∈ S , 则 ∃δ > 0 , O ( x , δ ) ⊂ S 。 而 ∀y ∈ O ( x , δ ) , 由 于

lim (αx k + β y k ) = α lim x k + β lim y k 。
k →∞ k →∞
后 答

4.
求下列 R 中子集的内部、边界与闭包: (1)S = {( x, y ) | x > 0, y ≠ 0} ; (2)S = {( x, y ) | 0 < x 2 + y 2 ≤ 1} ;
第十一章 Euclid 空间上的极限和连续

辽宁工业大学高数习题课11-1

辽宁工业大学高数习题课11-1

an ≥ 0
正项级数
二,判别常数项级数收敛的解题方法
的敛散性, 判别常数项级数∑an的敛散性,应先考察是否有
n=1
liman = 0 成立.若不成立,则可判定级数发散; 成立.若不成立,则可判定级数发散;
n→∞
若成立,则需作进一步的判别. 若成立,则需作进一步的判别.
此时可将常数项级数分为两大类,即正项级数与任意项级数. 此时可将常数项级数分为两大类,即正项级数与任意项级数. 对于正项级数,可优先考虑应用比值法或根值法. 对于正项级数,可优先考虑应用比值法或根值法.若此 二方法失效,则可利用比较法(或定义)作进一步判别; 二方法失效,则可利用比较法(或定义)作进一步判别; 对于任意项级数, 是否收敛. 对于任意项级数,一般应先考虑正项级数 ∑ an 是否收敛. 若收敛,则可判定原级数收敛,且为绝对收敛; 若收敛,则可判定原级数收敛,且为绝对收敛;
n=1

问题是熟练掌握一批已知正项级数的敛散性(如几何级数, 问题是熟练掌握一批已知正项级数的敛散性(如几何级数,
p 级数等),然后根据 an 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放缩. 级数等), ),然后根据 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放缩.
a nn! 的收敛性. 【例6】判别级数 ∑ nn 的收敛性. 】 n =1
un+1 ∵ = un e >1 1 n (1 + ) n
∴ un+1 > un lim un ≠ 0
n →∞
所以,原级数发散. 所以,原级数发散. 的因子时, 注:在级数一般项 un 中,若含有形如 nk , an , n!, nn 的因子时, 适于使用比值审敛法. 适于使用比值审敛法.
1 的敛散性. 【例7】判断级数∑ [ln(n + 1)]n 的敛散性 】 n =1

大学物理 磁学习题课

大学物理 磁学习题课
2
( I 1 I 2 ) ln 2
第11章 恒定电流的磁场
17
MN上电流元I3dx所受磁力:
0 I1
a M
dx N
c I2
d F I 3 B d x I 3 [ 2(r x) 2(2r x) ] d x
r
0 I1
I3 r Or b
r d
x
F I3 [
0
0 I1
2(r x)

0I2
2(2r x)
]d x

0I3

S
B
圆面
Φm
2 B S BR cos
1 B d S B R 2 2
n
60°
R
B
任意曲面
S

S
很多漏掉负号 类似本页二.1(1)磁通量
12
第11章 恒定电流的磁场
P42 一选择1.

H dl 2 I L1

H dl I L2
1
第11章 恒定电流的磁场
16
P44 二1、如图所示,载有电流I1和I2的长直导线ab和cd相互平行,相距为
3r,今有载有电流I3的导线MN = r,水平放置,且其两端MN分别与I1、I2 的距离都是r,ab、cd和MN共面,求导线MN所受的磁力大小和方向.
载流导线MN上任一点处的磁 感强度大小为: I 0 I 2 0 1 I1 B 2( r x ) 2( 2r x )
1
B
•直导线延长线上
a
第11章 恒定电流的磁场
P
6
2.
圆电流轴线上某点的磁场
B
大小:

第章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习题答案

第章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习题答案
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来看,第一个因子主要表现出与语文、历史和英语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第二个因子则主要表现出与数学、物理、化学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因此,从直观上来,可以分别给它们取名为“文科因子”和“理科因子”。利用因子得分矩阵则可以计算每一个观测所对应的这两个因子的得分值。
Cumulative %
1
2
3
4
.843
5
.754
6
.337
7
.249
8
.163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主成分的因子载荷矩阵
Component Matrix(a)
Component
1
2
3
X1
.490
X2
.804
.442
X3
.824
Component
1
2
数学
.430
物理
.682
化学
.318
语文
.893
.312
历史
.826
.406
英语
.833
.438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 2 components extracted.
头两个主成分能够解释总方差的%,所以可以选择这两个主成分来代表原来的六门课程成绩。由主成分载荷矩阵来看,第一个主成分既充分解释了数学、物理、化学三门课程成绩,也充分解释了语文、历史、英语三门课程成绩,但前三门课程的主成分载荷为均为负值,后三门课程的主成分载荷恰好相反,均为正值,这可能是由于文理科课程的性质不同而导致的。第二主成分则与六门课程成绩均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第11章 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第11章 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第11章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1.概述维新教育的发展过程和基本内容,它对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有何历史意义?答:洋务运动开始后,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以及近代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思想界涌动着一股资产阶级启蒙思潮,即人们常说的早期改良主义思潮。

以及后来应用西方思想进行维新运动,并把这种思想指导实践改革活动的维新派,他们在对社会的改良过程中也触及到教育领域。

(1)维新教育的发展过程和基本内容维新教育的发展过程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即早期改良派阶段、维新教育实践阶段以及维新变法时期,在每个阶段都独立提出自己的教育思想,并付诸实践。

其基本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改良派维新教育总的特点是渐次推进的,以薛福成、郑观应、马建忠等为代表的早期改良派在改革封建传统教育制度,培养新型人才上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实现整体改革方案,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改革科举制度、建立近代学制、倡导女子教育等。

○2维新教育实践维新派普遍认为改革教育、培养新式人才是实现变法维新的基础,因此,维新教育实践活动便成为维新运动的基本内容。

主要措施包括:兴办学堂,一类是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设立的学堂,另一类学堂是在办学类型与模式、招生对象、教学内容等某个或某些方面对洋务办学观念有所突破,领风气之先的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维新派还通过创办各种学会和发行报刊来宣传维新思想,主要有《万国公报》、《强学报》、《时务报》等。

○3维新变法运动维新变法针对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设立京师大学堂,对大学堂的性质、办学宗旨、课程、入学条件、学成出身、教习聘用、机构设置、经费筹措及使用都作了详细规定;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设立经济特科,以选拔维新人才;讲求学习西学,普遍建立新式学堂,计划设立铁路、农务、茶务、蚕桑等实业学堂,广派人员出国游学游历,设立译书局和编译学堂,奖励开设报馆,开放言论,书籍、报纸免税等。

(2)维新教育的历史意义○1早期改良派的教育思想启蒙,导致甲午战争后维新教育思潮的一触即发,并迅速转化为维新教育运动。

编译原理课后第十一章答案

编译原理课后第十一章答案

对假设(2) B:=3 D:=A+C E:=A*C F:=D+E K:=B*5 L:=K+F
计算机咨询网()陪着您
10
《编译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一章
第7题 分别对图 11.25 和 11.26 的流图: (1) 求出流图中各结点 n 的必经结点集 D(n)。 (2) 求出流图中的回边。 (3) 求出流图中的循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i:=m-1 j:=n t1:=4*n v:=a[t1] i:=i+1 t2:=4*i t3:=a[t2] if t3< v goto (5) j:=j-1 t5:=4*j t5:=a[t4] if t5> v goto (9) if i >=编译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一章
第 5 题: 如下程序流图(图 11.24)中,B3 中的 i∶=2 是循环不变量,可以将其提到前置结点吗? 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循环不变量外移的条件吗?
图 11.24 答案: 不能。因为 B3 不是循环出口 B4 的必经结点。 循环不变量外移的条件外有: (a)(I)s 所在的结点是 L 的所有出口结点的必经结点 (II)A 在 L 中其他地方未再定值 (III)L 中所有 A 的引用点只有 s 中 A 的定值才能到达 (b)A 在离开 L 之后不再是活跃的,并且条件(a)的(II)和(III)成立。所谓 A 在离开 L 后不再是活跃的是指,A 在 L 的任何出口结点的后继结点的入口处不是活跃的(从此点后 不被引用) (3)按步骤(1)所找出的不变运算的顺序,依次把符合(2)的条件(a)或(b)的 不变运算 s 外提到 L 的前置结点中。如果 s 的运算对象(B 或 C)是在 L 中定值的,则只有 当这些定值四元式都已外提到前置结点中时,才可把 s 也外提到前置结点。

机械设计 螺纹连接 习题课讲解

机械设计  螺纹连接 习题课讲解

注:此题用图解法求解。
N 1000
900
800
700600F500F0F0
F
400
F’
300
F”
200
60°
100
30° 45°
45°
F”
变形
机械设计 第11章 螺纹联接习题课
10
BIGC 例4 一钢板采用三个铰制孔螺栓联接,下列三个方案哪个最好?
BIGC
机械设计 第11章 螺纹联接习题课
11
FL 2a
机械设计 第11章 螺纹联接习题课
4
(二)工作条件分析
1、保证结合面不滑移
F s z k f H 又:F F c2 V
c1 c2 z
2、受力最大螺栓轴向载荷
F 1 ( k f H c2 V )
z s c1 c2
=5662.5N
取: kf =1.3 μs=0.13
Q
解: 一)受力分析
R
Q
T
R=Q/2=10000 N T=R×300=3000000 N.mm
Q
FSR
FST FSR
FSR FST
FST FSR FST
BIGC
机械设计 第11章 螺纹联接习题课
7
R使各螺栓受到横向工作载荷FSR: FSR=R/4=2500( N )
T也使各螺栓受到横向工作载荷FST,方向与形心连线垂直。
BIGC
机械设计 第11章 螺纹联接习题课
1
一、螺栓组计算
螺栓联接习题课
螺栓 组受 力分 析
轴向力
横向力
受拉 F k f FR
F=FQ/z
s m z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课后习题详解一、概念题1.排他性(excludability)答:排他性指一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或服务时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的特性。

一种产品或服务具有排他性时,一个人使用或消费该产品或服务时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

排他性是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之一。

生产者的排他原则有效时,生产者能够限制那些不为这种物品支付的消费者使用这种商品,消费者的排他性有效时,消费者在消费一种物品时,其他人能够被排除在外。

在排他性原则失效的地方,就会出现没有付出代价,却可以享受物品效用的“免费搭便车”现象。

2.消费中的竞争性(rivalry in consumption)答:消费中的竞争性指一种产品或服务被一个人消费从而减少了其他人消费的特性。

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如某一火车座位),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则这种商品就具有消费中的竞争性。

市场机制只有在具备排他性和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私人物品的场合才真正起作用,才有效率。

3.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答:私人物品指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是供个人单独消费的物品。

私人物品是那种可得数量将随任何人对它的消费或使用的增加而减少的物品,它具有两个特征:第一是竞争性,如果某人已消费了某种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该商品;第二是排他性,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消费商品,其他人则不能。

4.公共物品(public goods)(西北大学2003研;北京师范大学2007研;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答: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一个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公共物品具有四个特性:①非排他性。

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医用物理学第 章 课后习题解答

医用物理学第 章 课后习题解答

第十一章 几何光学通过复习后,应该:1.掌握单球面折射成像、共轴球面系统、薄透镜成像、薄透镜的组合、放大镜和显微镜;2.理解共轴球面系统的三对基点、眼的分辨本领和视力、近视眼、远视眼、散光眼的矫正;3.了解透镜像差、眼的结构和性质、色盲、检眼镜、光导纤维内窥镜。

11-1 一球形透明体置于空气中,能将无穷远处的近轴光线束会聚于第二个折射面的顶点上,求此透明体的折射率。

习题11-1附图(原11-2附图)解: 无穷远处的光线入射球形透明体,相当于物距u 为∞,经第一折射面折射,会聚于第二折射面的顶点,则v=2r(r 为球的半径),已知n 1 =1.0,设n 2 =n(即透明体的折射率),代入单球面折射成像公式,得rn r n 1.0-20.1=+∞ 解得n =2.0,即球形透明体的折射率。

11-2 在3m 深的水池底部有一小石块,人在上方垂直向下观察,此石块被观察者看到的深度是多少?(水的折射率n =1.33)习题11-2附图(原11-3附图)解: 这时水池面为一平面的折射面,相当于r 为∞,已知u =3m,n 1 =1.33,n 2 =1.0,观察者看到的是石块所成的像,设其像距为v ,应用单球面折射成像公式,得∞=+ 1.33-.010.1m 333.1v 解得v =-2.25m,这表明石块在水平面下2.25m 处成一虚像,即观察者看到的“深度”。

11-3 圆柱形玻璃棒(n =1.5)放于空气中,其一端是半径为2.0cm 的凸球面,在棒的轴线上离棒端8.0cm 处放一点物,求其成像位置。

如将此棒放在某液体中(n =1.6),点物离棒端仍为8.0cm,问像又在何处?是实像还是虚像?习题11-3附图 (a)【原11-5附图(a)】解: ①如本题附图(a)所示,已知n 1 =1.0,n 2 =1.5,u =8.0cm,r =2.0cm,代入单球面折射成像公式,得cm0.2 1.0-.515.1cm 0.80.1=+v得v =12cm,在玻璃棒中离顶点12cm 处成一实像。

高中物理第11章电路及其应用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第2课时习题课串并联电路的应用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高中物理第11章电路及其应用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第2课时习题课串并联电路的应用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探究 测电表内阻的两种方法
测电表内阻与测纯电阻阻值的原理相同,对于电表的“身份”我们 进行一下转换:认为它是一个“会说话的电阻”,会说自己的电压值(电 压表)或电流值(电流表),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想办法测量另一未知的 物理量。
1.半偏法 (1)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 ①原理:如图所示,闭合 S1,断开 S2,调节滑动变阻器 R1,使电流 表示数达到满偏值 Ig;保持 R1 不变,闭合 S2,调节电阻箱 R2,使电流表 的示数等于I2g,然后读出 R2 的值,则有 Rg=R2。
2.常用的简化方法 (1)电流分支法 ①先将各节点用字母标出; ②判定各支路元件中的电流方向(若原电路无电压或电流,可假设在 总电路两端加上电压后判定); ③按电流流向,自左到右将各元件、节点分支逐一画出; ④将画出的等效图加工整理,如图所示。
(2)等势点排列法 ①将各节点用数字或字母标出,如图甲中S断开时,1、2两个节点 可视为同一个节点,3、4两个节点可视为同一个节点; ②判定各节点电势的高低,图甲中有φ12>φ34>φ5; ③对各节点按电势高低自左到右排列,再将各节点间的支路画出; ④将画出的简化图加工整理,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等效电路。
具 体 地 说 就 是 最 小 分 度 末 位 是 “1” 的 仪 器 , 读 数 时 应 估 读 到 下 一 位。例如,最小分度是1 mm的刻度尺,读出的数以mm为单位,小数点 后应有1位数(如28.3 mm);最小分度是0.1 A的电流表,读出的数以A为 单位,小数点后应有2位数(如0.36 A)。
答案2.5 A
方法点拨:进行电路计算,首先要简化电路,简化电路的一般规则 如下:
(1)无阻导线可缩成一点,一点也可延展成无阻导线; (2)几个等势点都可合成一点,连接在等势点之间的导体因其中没有 电流,可将其摘去; (3)电路中的电表没有特别说明可按理想电表处理 ,理想电压表 RV→∞,可将其摘去(视为断路),理想电流表RA=0,可将其用导线取 代。

第七章无穷级数习题课(二) - 第十一章无穷级数习题课(一)

第七章无穷级数习题课(二) - 第十一章无穷级数习题课(一)

− 故此幂级数的收敛域为 [−2, 2]。
( −1) n−1 【例4】求幂级数 ∑ 】
( −1) n −1 ∑
n =1



n =1
2 2 n −1 2 n −1 x 的和函数, 的和函数,并求 2n − 1
1 的和。 的和。 2n − 1
n −1
解:记 S ( x ) = ∑ ( −1)
n =1
∞ ( −1) n 1 该级数收敛。 当 x = − 时,级数为 ∑ 2 ,该级数收敛。 n +1 2 n =1 1 1 − 故此幂级数的收敛域为 [− , ] 。 2 2

【例2】求幂级数 ∑ 】
n =1

1 n
( x − 2)n 的收敛域。 的收敛域。

解:令 x − 2 = t ,原级数变为∑
an xn 型、 求幂级数的收敛域,通常有三种基本类型, 求幂级数的收敛域,通常有三种基本类型,即∑
∞ n=0
an ( x − x0 )n 型和缺幂型,还有一种特殊的非幂函数型。 型和缺幂型,还有一种特殊的非幂函数型。 ∑
n=0

对于 ∑an x 型,通过求 ρ = lim n→∞
n n=0

an+1 1 ,得半径 R = , an ρ
un+1 ( x ) x 2n+1 n4 n 1 2 1 = lim ⋅ 2 n −1 = x = x 2 lim n → ∞ ( n + 1)4 n + 1 n→ ∞ u ( x ) 4 4 x n
1 2 级数收敛。 当 x < 1 ,即 x < 2 时,级数收敛。 4 1 2 级数发散。 当 x > 1 ,即 x > 2 时,级数发散。 4

湖南大学有机化学-课后例题习题-第十一章

湖南大学有机化学-课后例题习题-第十一章

11 章 思 考 题11.1 周环反应有哪些明显的特征? 11.2 什么是环加成?11.3 2-叔丁基-1,3-丁二烯与顺丁二烯酸酐的双烯合成反应比1,3-丁二烯要快,而1-取代的顺式体例如顺-1-叔丁基-1,3-丁二烯却比1,3丁二烯的速度慢,为什么?11.4 阐明下面反应的机理,包括(1)反应属于什么类型?(2)反应是通过什么过渡态完成的?(3)写出详细的反应过程以阐明产物为什么具有下式中的结构。

H O HCH 3CH 3HH CHO CH 3CH CH 3HCH 2 △11.5 试解释下列现象:(1)1,3-环戊二烯与顺丁烯二酸酐的环加成反应,主要产物是内向型异构体,而外向型的异构体很少。

(2)1,3-环戊二烯与顺丁烯二酸环加成,生成产物为(A),而与反丁烯二酸酯则得到(B)。

解 答11.1 答 周环反应的特点是在反应中没有活性中间体生成,反应一般在加热或光照下进行;反应速度基本上不受溶剂或催化剂的影响;反应具有很高的立体选择性;反应过程中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经过环状过渡态协同进行。

周环反应包括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反应和σ键迁移反应等。

11.2 答 环加成反应主要是指两个烯烃或共轭多烯烃分子由于双键的相互作用,通过两个σ键连接成一个单一的新的环状化合物的反应。

环加成反应主要是[2+2]和[2+4]两类反应,如Diels-Alder 反应就是一个[2+4]环加成反应。

11.3 答 由于双烯合成反应是协同反应,亲二烯体必须在同一时间与二烯的两端起作用。

为了使反应能够发生,二烯必须采用S-顺式构象。

如果二烯采取S-反式构象,亲二烯体将不能在同一时间去接近二烯的两端。

虽然S-反式构象比S-顺式稳定,但在进行反应时,S-反式需转变成S-顺式才能进行反应。

2-叔丁基-1,3-丁二烯与顺丁烯二酸酐的反应,1,3-丁二烯快27倍。

因为叔丁基使S-顺式构象比S-反式构象更稳定,使其容易生成而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财务管理第11章课后习题1

财务管理第11章课后习题1

股利理论与政策学习指导:1.学习重点: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包括各种股利理论、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以及股利政策的主要类型2.学习难点:本章学习难点是正确理解各种股利理论,并掌握各种股利政策制定程序。

练习题一.名词解释2.股票股利4.除息日8.税收差别理论9.剩余股利政策10.固定股利政策11.稳定增长股利政策12.固定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1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15.股票分割16.股票回购二.判断题1.公司发生年度亏损可以在5年内用税前利润弥补。

2.公司的法定公积金是利润总额的10%计提的。

3.公积金可以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或者转增股本。

5.股份有限公司依法回购的股份,可以参与利润分配。

7.投资者在除息日购入股票无权领取本次股利9.根据股利无关理论,公司未来是否分配股利和如何分配股利都不会影响公司目前的价值。

10.“一鸟在手”理论认为,相对于资本利得而言,投资者更偏好现金股利。

11.税收差别理论认为,公司实行较低的股利支付率政策可以为股东带来税收利益,有利于增加股东财富。

14.信号传递理论认为,股利政策包含了公司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息。

15.代理理论主张低股利支付率政策,认为提高现金股利不利于降低代理成本。

17.采取剩余股利政策,首先要确定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19.固定股利政策可以向投资者传递公司经营状况稳定的信息。

20.稳定增长股利政策适合于处于成长或成熟阶段的公司21.固定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可能会使各年股利波动较大。

22.公司采用股票股利进行股利分配,会减少公司的股东权益。

23.股票分割可以增加股东财富。

24.根据我国有关法规的规定,上市公司回购股票既可以注销,也可以作为库藏股由公司持有。

25.根据信号理论,公司回购股票主要是传递估价被低估的信号。

三.单项选择题1.公司的法定公积金应当从()中提取。

A.利润总额B.税后净利润C.营业利润D.营业收入2.法定公积金累计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时,可以不再提取。

十一章 三角形习题课练习

十一章 三角形习题课练习

十一章三角形习题课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一副三角板如图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为()A.35°B.30°C.25°D.15°2.如图,已知∠BOF=120°,则∠A+∠B+∠C+∠D+∠E+∠F为多少度()A.360°B.720° C.540° D.240°3.在△ABC中,∠A+∠B=134°,∠B+∠C=136°,则△ABC的形状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任意三角形4.如图,AD是△ABC的高,已知∠B=44°,则∠BAD的度数是()A.44°B.46°C.54°D.56°5.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使点A落在四边形BCDE的内部,则∠A与∠1、∠2的关系为()A.∠A=∠1+∠2 B.3∠A=2(∠1+∠2)C.3∠A=2∠1+∠2 D.2∠A=∠1+∠26.如图,C在AB的延长线上,CE⊥AF于E,交FB于D,若∠F=40°,∠C=20°,则∠FBA的度数为()A.50°B.60°C.70°D.80°7.如图,点C在AD上,CA=CB,∠A=20°,则∠BCD=()A.20°B.40°C.50°D.140°8.如图,AD是△ABC的外角∠CAE的平分线,∠B=40°,∠DAE=55°,则∠ACB 的度数是()A.70°B.80°C.100° D.110°9.在八边形内任取一点,把这个点与八边形各顶点分别连接可得到几个三角形()A.5个 B.6个 C.7个 D.8个10.六边形的内角和是()A.1080°B.900°C.720° D.540°11.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则该多边形为()边形.A.四B.五C.六D.七1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26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6 B.7 C.8 D.9二.填空题(共10小题)13.如图①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②AE是△ABC的中线,则==,③AF是△ABC的高线,则∠=∠=90°.14.如图,BD是△ABC的中线,AB=6cm,BC=4cm,则△ABD和△BCD的周长差为cm.15.如图,已知在△ABC中,∠A=40°,将一块直角三角板放在△ABC上使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经过B、C,直角顶点D落在△ABC的内部,那么∠ABD+∠ACD=度.16.在△ABC中,若∠A=2∠B=∠C,则按角分类△ABC是三角形.17.如图,△ABC中,∠A=60°,∠B=80°,CD是∠ACB的平分线,DE⊥AC于点E,EF∥CD交AB于F,则∠DEF的度数为°.18.如图,P是△ABC两个外角∠DBC与∠ECB平分线的交点,∠A=80°,则∠BPC=.19.把一副三角板按如图叠放在一起,则∠1=度.20.已知正n边形的一个内角为135°,则边数n的值是.21.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2倍,那么这个多边形是边形.22.十边形的内角和是度.三.解答题(共8小题)23.如图,在△ABC中,CD是AB边上高,BE为角平分线,若∠BFC=113°,求∠BCF的度数.24.如图,CD、C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A=50°,∠B=70°,EF∥BC 交于点F,求∠FEC和∠DCE的度数.25.如图,在△ABC中,点D是∠ACB的平分线与∠ABC的平分线的交点,BD 的延长线交AC于点E.(1)∠AEB、∠EDC、∠DCB的大小关系是,理由是.(2)已知∠EDC=60°,求∠A的度数.26.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且CE交BA的延长线于点E,∠B=40°,∠E=30°,求∠BAC的度数.27.如图所示,在△ACB中,∠ACB=90°,∠1=∠B.(1)求证:CD⊥AB;(2)如果AC=8,BC=6,AB=10,求CD的长.28.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线,BE是一条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P,已知∠EPD=125°,求∠BAD的度数.29.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内角和的,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30.一个多边形的各个内角与它的某个外角和是1456°,求它的边数和这个外角的度数.十一章三角形习题课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一副三角板如图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为()A.35°B.30°C.25°D.15°【解答】解:∠α=60°﹣45°=15°,故选:D.2.如图,已知∠BOF=120°,则∠A+∠B+∠C+∠D+∠E+∠F为多少度()A.360°B.720° C.540° D.240°【解答】解:如图,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A+∠C,∠2=∠B+∠D,∵∠BOF=120°,∴∠3=180°﹣120°=6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E+∠1=180°﹣60°=120°,∠F+∠2=180°﹣60°=120°,所以,∠1+∠2+∠E+∠F=120°+120°=240°,即∠A+∠B+∠C+∠D+∠E+∠F=240°.故选D3.在△ABC中,∠A+∠B=134°,∠B+∠C=136°,则△ABC的形状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任意三角形【解答】解:∵在△ABC中,∠A+∠B=134°,∠B+∠C=136°,∴∠A+∠B+∠B+∠C=134°+136°=270°①,∵∠A+∠B+∠C=180°②,①﹣②得,∠B=90°,∴△ABC的形状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4.如图,AD是△ABC的高,已知∠B=44°,则∠BAD的度数是()A.44°B.46°C.54°D.56°【解答】解:∵AD是△ABC的高,∴∠ADB=90°,∵∠B=44°,∴∠BAD=90°﹣44°=46°,故选B.5.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使点A落在四边形BCDE的内部,则∠A与∠1、∠2的关系为()A.∠A=∠1+∠2 B.3∠A=2(∠1+∠2)C.3∠A=2∠1+∠2 D.2∠A=∠1+∠2【解答】解:根据题意得∠FED=∠AED,∠FDE=∠ADE,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FED+∠EDF=180°﹣∠F=180°﹣∠A,∴∠AEF+∠ADF=2(180°﹣∠A),∴∠1+∠2=360°﹣(∠AEF+∠ADF)=360°﹣2(180°﹣∠A)=2∠A.所以2∠A=∠1+∠2.故选D.6.如图,C在AB的延长线上,CE⊥AF于E,交FB于D,若∠F=40°,∠C=20°,则∠FBA的度数为()A.50°B.60°C.70°D.80°【解答】解:∵CE⊥AF于E,∴∠FED=90°,∵∠F=40°,∴∠EDF=180°﹣∠FED﹣∠F=180°﹣90°﹣40°=50°,∵∠EDF=∠CDB,∴∠CDB=50°,∵∠C=20°,∠FBA是△BDC的外角,∴∠FBA=∠CDB+∠C=50°+20°=70°.故选C.7.如图,点C在AD上,CA=CB,∠A=20°,则∠BCD=()A.20°B.40°C.50°D.140°【解答】解:∵CA=CB,∠A=20°,∴∠A=∠B=20°,∴∠BCD=∠A+∠B=20°+20°=40°.故选B.8.如图,AD是△ABC的外角∠CAE的平分线,∠B=40°,∠DAE=55°,则∠ACB 的度数是()A.70°B.80°C.100° D.110°【解答】解:∵AD是△ABC的外角∠CAE的平分线,∴∠CAE=2∠DAE=2×55°=110°,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CB=∠CAE﹣∠B=110°﹣40°=70°.故选A.9.在八边形内任取一点,把这个点与八边形各顶点分别连接可得到几个三角形()A.5个 B.6个 C.7个 D.8个【解答】解:如图,故选:D.10.六边形的内角和是()A.1080°B.900°C.720° D.540°【解答】解:(6﹣2)•180°=720°.故选C.11.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则该多边形为()边形.A.四B.五C.六D.七【解答】解:设多边形为n边形,由题意,得(n﹣2)•180°=720°,解得n=6,故选:C.1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26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6 B.7 C.8 D.9【解答】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由题意可得:(n﹣2)×180°=1260°,解得n=9,∴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9,故选D.二.填空题(共10小题)13.如图①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BAD=∠DAC=∠BAC,②AE是△ABC的中线,则BE=EC=BC,③AF是△ABC的高线,则∠AFB=∠AFC=90°.【解答】解:①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BAD=∠DAC=∠BAC,②AE是△ABC的中线,则BE=EC=BC,③AF是△ABC的高线,则∠AFB=∠AFC=90°,故答案为:BAD;DAC;BAC;BE;EC;BC;AFB;AFC14.如图,BD是△ABC的中线,AB=6cm,BC=4cm,则△ABD和△BCD的周长差为2cm.【解答】解:∵BD是△ABC的中线,∴AD=CD,∴△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AB+BD+AD)﹣(BC+BD+CD)=AB﹣BC=6﹣4=2cm.故答案为:2.15.如图,已知在△ABC中,∠A=40°,将一块直角三角板放在△ABC上使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经过B、C,直角顶点D落在△ABC的内部,那么∠ABD+∠ACD=50度.【解答】解:在△ABC中,∵∠A=40°,∴∠ABC+∠ACB=180°﹣40°=140°,在△DBC中,∵∠BDC=90°,∴∠DBC+∠DCB=180°﹣90°=90°,∴∠ABD+∠ACD=140°﹣90°=50°;故答案是:50.16.在△ABC中,若∠A=2∠B=∠C,则按角分类△ABC是钝角三角形.【解答】解:设∠B=x°,则∠A=2x°,∠C=4x°,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x+2x+4x=180°,解得,x=,则4x°=()°>90°,∴△ABC是钝角三角形,故答案为:钝角.17.如图,△ABC中,∠A=60°,∠B=80°,CD是∠ACB的平分线,DE⊥AC于点E,EF∥CD交AB于F,则∠DEF的度数为70°.【解答】解:∵∠A=60°,∠B=80°,∴∠ACB=40°,∵CD是∠ACB的平分线,∴∠ACD=∠BCD=20°,∵DE⊥AC,∴∠CDE=90°﹣20°=70°,∵EF∥CD,∴∠FED=∠CDE=70°.故答案为:70°.18.如图,P是△ABC两个外角∠DBC与∠ECB平分线的交点,∠A=80°,则∠BPC= 50°.【解答】解:∵∠BCP=∠BCE=(∠A+∠CBA),∠CBP=∠CBD=(∠A+∠ACB),∴∠BCP+∠CBP=∠A+(∠CBA+∠ACB),又∵∠BCP+∠CBP=180°﹣∠BPC,∠CBA+∠ACB=180°﹣∠A,∴180°﹣∠BCP=∠A+(180°﹣∠A),∴∠BCP=90°﹣A,∵∠A=80°,∴∠BPC=50°.故答案为:50°.19.把一副三角板按如图叠放在一起,则∠1=75度.【解答】解:∵∠2=∠3=45°,∴∠1=∠2+30°=75°,故答案为:75.20.已知正n边形的一个内角为135°,则边数n的值是8.【解答】解:∵正n边形的一个内角为135°,∴正n边形的一个外角为180°﹣135°=45°,n=360°÷45°=8.故答案为:8.21.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2倍,那么这个多边形是六边形.【解答】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依题意,得:(n﹣2)•180°=2×360°,解得n=6,故答案为:六.22.十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度.【解答】解:十边形的内角和是(10﹣2)•180°=1440°.三.解答题(共8小题)23.如图,在△ABC中,CD是AB边上高,BE为角平分线,若∠BFC=113°,求∠BCF的度数.【解答】解:∵CD是AB边上高,∴∠BDF=90°,∠ABE=∠BFC﹣∠BDF=113°﹣90°=23°,∵BE为角平分线,∴∠CBF=∠ABE=23°,∴∠BCF=180°﹣∠BFC﹣∠CBF=44°.24.如图,CD、C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A=50°,∠B=70°,EF∥BC 交于点F,求∠FEC和∠DCE的度数.【解答】解:∵∠A=50°,∠B=70°,∴∠BCA=60°,∵EF∥BC,∴∠FEC=∠BCE,∵CE是角平分线,∴∠BCE=∠BCA=30°,∴∠FEC=30°,∵CD是△ABC的高,∴∠CDB=90°,∵∠B=70°,∴∠BCD=20°,∴∠DCE=10°.25.如图,在△ABC中,点D是∠ACB的平分线与∠ABC的平分线的交点,BD 的延长线交AC于点E.(1)∠AEB、∠EDC、∠DCB的大小关系是∠AEB>∠EDC>∠DCB,理由是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已知∠EDC=60°,求∠A的度数.【解答】解:(1)∵∠AEB是△EBC的外角,∴∠AEB>∠EDC,∵∠EDC是△DBC的外角,∴∠EDC>∠DCB,∴∠AEB>∠EDC>∠DCB,故答案为:∠AEB>∠EDC>∠DC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EDC是△CDB的一个外角,∴∠EDC=∠DCB+∠DBC.∵∠EDC=60°,∴∠DCB+∠DBC=60°.∵DC平分∠ACB,DB平分∠ABC,∴∠ACB=2∠DCB,∠ABC=2∠DBC,∴∠ACB+∠ABC=2(∠DCB+∠DBC)=2×600=1200.∴∠A=180°﹣(∠ACB+∠ABC)=1800﹣1200=600.26.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且CE交BA的延长线于点E,∠B=40°,∠E=30°,求∠BAC的度数.【解答】解:∵∠B=40°,∠E=30°,∴∠ECD=∠B+∠E=70°,∵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ACD=2∠ECD=140°,∴∠BAC=∠ACD﹣∠B=140°﹣40°=100°.27.如图所示,在△ACB中,∠ACB=90°,∠1=∠B.(1)求证:CD⊥AB;(2)如果AC=8,BC=6,AB=10,求CD的长.【解答】(1)证明:∵∠ACB=90°,∴∠1+∠BCD=90°,∵∠1=∠B,∴∠B+∠BCD=90°,∴∠BDC=90°,∴CD⊥AB;=AB•CD=AC•BC,(2)解:∵S△ABC∴CD===4.8.28.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线,BE是一条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P,已知∠EPD=125°,求∠BAD的度数.【解答】解:∵AD是BC边上的高线,∠EPD=125°,∴∠CBE=∠EPD﹣∠ADB=125°﹣90°=35°,∵BE是一条角平分线,∴∠ABD=2∠CBE=2×35°=70°,在Rt△ABD中,∠BAD=90°﹣∠ABD=90°﹣70°=20°.故答案为:20°.29.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内角和的,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解答】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依题意得:(n﹣2)180°=360°,解得n=9.答: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9.30.一个多边形的各个内角与它的某个外角和是1456°,求它的边数和这个外角的度数.【解答】解:1456÷180=8‥‥‥16,则n﹣2=8,解得n=10.答:它的边数是十,外角度数为16°.。

金融市场学(张亦春)第 11 章课后习题答案

金融市场学(张亦春)第 11 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11 章效率市场假说1.假定某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投资于该公司股票获得了高回报。

是否违背市场的强有效形式?答:高层管理人员可能掌握公司的机密信息。

在这些信息基础之上他们有能力获得对自己有益的交易,这并不奇怪。

这种能力并不违背市场的弱有效形式;非常规盈利并不是来自于对过去股价和交易数据的分析。

如果这些非常规是来自对过去价格和交易数据的分析,则说明从这种分析中可以收集到有价值的信息。

但这种能力违反市场的强有效性。

很明显,一些机密信息并没有反映在股票的价格中。

2.下列哪种情况与弱势市场假说最为矛盾?(l)超过30%的共同基金表现超过市场平均水平。

(2)内幕人士赚取大量的超额利润(3)每年一月份股票市场都有超额收益率答:(3),股票价格不能反映历史信息。

3.你通过对股价历史资料的分析发现了如下现象,请问哪种现象与弱式有效市场相矛盾?(1)平均收益率显著大于 O。

(2)任何一周的收益率与下一周的收益率的相关系数都等于 O。

(3)在估价上升 8%后买入并在下跌 8%后卖出就可获得超额利润。

(4)通过持有低红利收益率的股票就可以获得高于平均数的资本利得。

答:(3),股票价格不能反映历史信息。

4.如果效率市场假说成立的话,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1)可以精确预测未来事件(2)价格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3)证券价格变动的原因无法知道。

(4)股价不会变动答:(2)。

5.下列哪种现象可以作为反对半强式效率市场假说的证据?(1)共同基金平均收益并未超市场。

(2)在公司宣布其红利超常增加后买入(或卖出)该股票无法获得超额利润。

(3)市盈率低的股票有超长收益率。

(4)在任何年份都有 50%左右的共同基金战胜市场。

答:(3)。

6.半强式效率市场假说认为,股票价格:(1)充分反映了所有历史价格信息。

(2)充分反映了所有可以公开获得的信息(3)充分反映了包括内幕消息之内的所有相关信息。

(4)是可预测的。

答:(2)。

7.假设公司意外地宣布向其股东派发大额现金红利,如果该消息没有事先泄露,那么在有效市场中,你认为会发生什么情况?(1)在宣布时价格会异常变动。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 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11章 课后习题答案P234-P236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 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11章 课后习题答案P234-P236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复习题1.解释一种物品有“排他性”的含义。

解释一种物品有“消费中的竞争性”的含义。

一块比萨饼是否有排他性?是否有消费中的竞争性?答:一种物品具有“排他性”是指一种物品具有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一种物品有“消费中的竞争性”是指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比萨饼有排他性,只要不卖给某人比萨饼就可以阻止他使用。

比萨饼也有竞争性,一个人多吃一块比萨饼,会使其他人少享受一块。

2.给公共物品下定义并举出一个例子。

私人市场本身能提供这种物品吗?解释原因。

答:公共物品是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比如小镇上的烟火表演。

私人市场本身不能提供这种物品。

公共物品没有排他性,因此,无法对公共物品的使用者收费,在私人提供这种物品时就存在搭便车的激励,从而使私人提供者无利可图。

3.什么是公共物品的成本一收益分析?为什么它很重要?为什么进行这种分析很困难? 答:公共物品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是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比较的研究。

只有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成本与收益,政府才能决定是否应该提供一种公共物品以及提供多少。

公共物品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因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一种公共物品,没有判断这种公共物品价值的价格。

简单地问人们,他们对一种公共物品的评价是多少是不可靠的。

那些受益于该公共物品的人有夸大他们的利益的激励。

那些受害于该公共物品的人有夸大他们成本的激励。

4.给公共资源下定义并举出一个例子。

没有政府干预,人们对这种物品的使用会太多还是太少?为什么?答:共有资源是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没有政府干预,人们使用这种物品会太多。

因为不能向使用共有资源的人收费,而且,一个人对共有资源的使用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所以,共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

问题与应用1.考虑你们当地政府提供的物品与劳务。

A.用图11-1 中的分类解释下列每种物品属于哪个范畴:⊙警察保护⊙铲雪⊙教育⊙乡间道路⊙城市街道答:⊙警察保护属于自然垄断,因为它有排他性却无竞争性。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第十一章

物理学第三版(刘克哲 张承琚)课后习题第十一章

[物理学11章习题解答]11-1如果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为8.2 a,问在15 s内有多少电子通过导线的横截面?解设在t秒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子数为n,则电流可以表示为,所以.11-2 在玻璃管内充有适量的某种气体,并在其两端封有两个电极,构成一个气体放电管。

当两极之间所施加的电势差足够高时,管中的气体分子就被电离,电子和负离子向正极运动,正离子向负极运动,形成电流。

在一个氢气放电管中,如果在3 s内有2.8⨯1018 个电子和1.0⨯1018 个质子通过放电管的横截面,求管中电流的流向和这段时间内电流的平均值。

解放电管中的电流是由电子和质子共同提供的,所以.电流的流向与质子运动的方向相同。

11-3 两段横截面不同的同种导体串联在一起,如图11-7所示,两端施加的电势差为u。

问:(1)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是否相同?(2)两导体内的电流密度是否相同?(3)两导体内的电场强度是否相同?(4)如果两导体的长度相同,两导体的电阻之比等于什么?(5)如果两导体横截面积之比为1: 9,求以上四个问题中各量的比例关系,以及两导体有相同电阻时的长度之比。

解(1)通过两导体的电流相同,。

(2)两导体的电流密度不相同,因为,图11-7又因为,所以.这表示截面积较小的导体电流密度较大。

(3)根据电导率的定义,在两种导体内的电场强度之比为.上面已经得到,故有.这表示截面积较小的导体中电场强度较大。

(4)根据公式,可以得到,这表示,两导体的电阻与它们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5)已知,容易得到其他各量的比例关系,,,.若,则两导体的长度之比为.11-4两个同心金属球壳的半径分别为a和b(>a),其间充满电导率为σ的材料。

已知σ是随电场而变化的,且可以表示为σ = ke,其中k为常量。

现在两球壳之间维持电压u,求两球壳间的电流。

解在两球壳之间作一半径为r的同心球面,若通过该球面的电流为i,则.又因为,所以.于是两球壳之间的电势差为.从上式解出电流i,得.11-5一个电阻接在电势差为180 v电路的两点之间,发出的热功率为250w。

大学物理(肖剑荣主编)-习题答案-第11章

大学物理(肖剑荣主编)-习题答案-第11章

个劈尖空气膜,用波长为 564 纳米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板面,板上显示出完整的
明暗条纹各 74 条。求金属丝的直径。
解 金属丝与两板之间形成一个劈尖空气膜,其上下表面的反射光相遇而发生干 涉。光程差为 Δ = 2e + λ / 2
由于板上显示出完整的明暗条纹各 74 条,所以该处应为第 74 条明条纹。 由明条纹的条件 2d + λ / 2 = kλ k=74,则 N = d / Δe
能看到第几级明条纹?
解: a + b = 1 mm = 2.0 ´10-3 mm = 2.0 ´10-4 Å 500
由 (a
+
b) sinj
=
kl
知,最多见到的条纹级数 kmax 对应的 j
=
p 2
,
所以有 kmax
=
a+b l
=
2.0 ´104 5900
» 3.39 ,即实际见到的最高级次为 kmax
解得
a = a + b k′ = 1.5 × 10−6 k′ 4
取 k′ = 1 得光栅上狭缝的的最小宽度为1.5 × 10−6 m
(3)由
(a + b)sinϕ = kλ

k
=
(
a
+
b) sinϕ λ
当 ϕ=π 2
时,对应 k = k max
k max
=
a+b λ
=
6.0 × 10−6 6000 × 10−10
解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条纹间距 Δx = D λ d
屏幕上 20 条明条纹之间的距离 ΔX = 19Δx = D λ d
ΔX
= 19

习题课(11-12章)

习题课(11-12章)
解:(1)当开关S接通时, 因运放的同相输入端接地, 电路为反相比例放大电路, 此时:
当开关S断开时,运放的 同相和反相输入端皆有 信号输入,如图所示。 此时,由叠加定理可得:
(2)由(1)中结果可知, 当ωt在0~π、2π~3π期间, 因S断开,所以uo=ui ;
当tω在π~2π期间,
因S闭合,所以uo=-ui 。 输出电压uo的波形如图所示。
三、所示电路中, 已知D1、D2为理想二极管, A为理想运算放大器,RF=2R1, 且其最大输出电压为±12V。 试分析此电路的功能。 并且要求:
(1)画出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2)画出Ui=5sintωV时UO的波形;
(3)二极管D1、D2起什么作用? 若去掉D2,电路工作将产生什么变化?
解:(1)所示电路是反相输入式电路, 运放的反相输入端为虚地。
二、如图所示运放电路,求:U0=? 解:B点左侧由运放 A1、A2、A3和电阻 R1、R2、R3所构成 的电路可看成为一个 线性有源二端网络, 由戴维南定理可将其 等效为下图:
A1、A2、A3构成三个电 压跟随器,A4构成同相 比例运算电路。
由节点电压法可得:
等效内阻: 由A4构成的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可得: 把上述两式代入即得UO
五、求图示电路中在 所示ui下的uo表达式, 并画出其变化曲线。
解:先求uc,再由 反相比例放大关系求uo
由ui曲线可知, 输入信号为一阶跃电压, 即电路在t=0时发生“换路” 随后出现暂态过程。
因为反相输入端为“虚地” 即:u-=0,两R对ui串联分压 所以:
又因t<0时,ui=0,故:uc(0+)=uc(0-)=0
(2)由输入-输出特性
可画出ui=5sinωtV 时uo的波形,见图:

习题课教学设计

习题课教学设计

习题课教学设计习题课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第十一章复习题11拓广探索第12题改编“中线”为“高”。

二、设计思想:1、教学指导思想: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生为本,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2、教材分析: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是初二几何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这节课探究的是如何从运动的角度来看待三角形全等证明的问题,通过类比迁移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对今后学好几何证明打下一定的基础。

3、设计理念:(1)、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经历动手、动脑,学会观察、发现、分析、概括的学习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2)、注重知识的产生、转化和迁移的过程,强调对问题的分析、处理,渗透数学思想。

(3)、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4)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回顾所学的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快乐的学习数学,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己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一般情况下,对简单的几何证明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在特定的条件下,证明两次三角形全等,还有点困难这有一个学生学习上数学思维的转变过程。

由于我校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学生的学习素养普遍较低,教学中面对大多数学生,因此,教学起点不易定得太高,而选择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想通过剪纸活动去探寻证明途径,降低教学难度,这也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HL”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在具体情境中。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四种基本判定方法和HL定理去进行几何证明的学习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题] 练习题]
1、当一个带电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 、当一个带电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 A)表面上电荷密度较大处电势较高 ) B)表面曲率较大处电势较高。 )表面曲率较大处电势较高。 C)导体内部的电势比导体表面的电势高。 )导体内部的电势比导体表面的电势高。 D)导体内任一点与其表面上任一点的电势差等于零。 )导体内任一点与其表面上任一点的电势差等于零。
真空中
v (q0 + q′) v ∫∫ E⋅ d S =
S
ε0
4、电容 、
q 定义: C 定义: = U
q C= U1 −U2
C C C C
孤立球
= 4 πε =
0
R
ε
0
S
2
平板
d
球形
4π ε 0 R 1R = R 2 − R1 = 2 πε ln
0
Q2 1 1 W = = QU = CU 2 2C 2 2
U = 998 V / m R ln( R 2 / R 1 )
R2
U
U′=
R2

R
U Edr = ln( R 2 / R 1 )

R
dr U R2 ln = = 12.5V ln( R2 / R1 ) R r
[11-22 ] 解:1)由有介质的高斯定理: )由有介质的高斯定理:
v v ∫∫ D⋅ d S = q0
d a+d a+d +b σ σ d x + ∫ 0d x + ∫ dx − a a+d 2ε 0 2ε 0
[法2] : U ab = U a − U b 法
σ σ Ua = − a Ub = − b 2ε 0 2ε 0
[11-20]解:设内外圆筒沿轴向单位长度上分别带有电荷 +λ和−λ , 解 由高斯定理可求得两圆筒间任一点的电场强度为
静电学习题课
(2) )
基本理论
本章主要研究静电场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基本规律。 本章主要研究静电场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基本规律。 1、静电平衡下的导体: 、静电平衡下的导体: 导体内部场强为零; ①静电平衡条件: a )导体内部场强为零; 静电平衡条件: b)导体表面场强处处与表面垂直。 )导体表面场强处处与表面垂直。 静电平衡条件下导体性质: ②静电平衡条件下导体性质: a) 导体是等势体,导体表面是等势面; a) 导体是等势体,导体表面是等势面; b)导体内部无净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上; )导体内部无净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上; c) 导体表面附近点的场强垂直导体表面,且与该处 ) 导体表面附近点的场强垂直导体表面, 电荷面密度成正比。 电荷面密度成正比。
Q 4πε 0ε r1r ′ 2
P1 =
(ε r 1 − 1 )Q
4 πε r1 r ′ 2
R 2
r < r ′ < R2 E 2 =
Q 4πε 0ε r2 r ′ 2
P2 =
(ε r 2 − 1 )Q
4 πε r2 r ′ 2
εr2 ε r1
ε
r
R1
1) r ′ = R1
P2 =
v v v ′ σ R 1 =
r1
(ε r 1 − 1 )Q
4 πε r1 r ′ 2
P1 = 0
v n21
σ ′ = P2 = R
1
(ε r 1
− 1) Q 2 4 πε r1 R 1
+
1
2
+ v + P
2

+
2 )r ′ = r v v v ′ σ r = P2 − P1 ⋅ n21 (ε r2 − 1 )Q − = 4πε r2 r 2
Q a
d
v v v Q E = E ′ + E0
v v v ∴ E′ = E − E0
Q(εr −1) E′ = 4πεrε0r 2 0
(a < r < b) (其它 )
5)面电荷分为自由电荷和束缚电荷。 )面电荷分为自由电荷和束缚电荷。 束缚电荷: 束缚电荷: v
2 r =a 1
(
)
=
(ε r2 − ε r1 )Q
4πε r2 ε r1 r 2
= P2 − P1 (ε r1 − 1 )Q 4πε r1 r 2
ε r1
v n21
ε r2 1
2
3)r ′ = R2
P1 =
v v v ′ σ R2 = (P2 − P1 )⋅ n21
2
(ε r 1 − 1 )Q
4 πε r1 r ′
1 1 Q2 1 1 − = − + 8πε 0 ε r1 R1 r 8πε 0 ε r2 r R 2 2 Q ε r2 R 2 (r − R1 ) + ε r1 R1 ( R 2 − r ) = 8πε 0 ε r1ε r2 R1 R 2 r Q2

σ σ A) E 0 − E0 + 2ε 0 2ε 0 σ σ C ) E0 + E0 − 2ε 0 2ε 0

σ σ B ) E0 + E0 + 2ε 0 2ε 0 σ σ D) E0 − E0 − 2ε 0 2ε 0
σ
v E0
3、有两个直径相同带电量不同的金属球,一个是实心的, 、有两个直径相同带电量不同的金属球,一个是实心的, 一个是空心的.现使两者相互接触一下再分开, 一个是空心的.现使两者相互接触一下再分开,则两 导体球上的电荷: 导体球上的电荷: A)不变化。 )不变化。 B)平均分配。 )平均分配。 C)集中到空心导体球上。 D)集中到实心导体球上。 )集中到空心导体球上。 )集中到实心导体球上。 4、将一个试验电荷 q 0(正电荷)放在带有负电荷的大导体 、 正电荷) 点处, 附近P点处 测得它所受的力为F。若考虑到电量q 附近P点处,测得它所受的力为F。若考虑到电量q 0 不 是足够小, 是足够小, 则 F A) / q 0 比P点处原先的场强数值大。 点处原先的场强数值大。 ) 点处原先的场强数值大 P − F / q 0 比P点处原先的场强数值小。 − B) ) 点处原先的场强数值小。 点处原先的场强数值小 − − + q0 C) / q 0 等于原先 点处场强的数值。 等于原先P点处场强的数值 点处场强的数值。 ) F
S
c
εr Q (r < c, r > d ) D = 4πr 2 0 (c < r < d ) v v v 2)由静电场的性能方程:D = ε 0 ε r E = ε E )由静电场的性能方程:
Q 4πε r 2 ( r < a , b < r < c , r > d ) 0 Q (a < r < b) E= 2 4πε r ε 0 r (c < r < d ) 0
ˆ n21
( ε r − 1 )Q = 4πε r b 2
d 面: σ 0 d =
Q Q = S 4π d 2
自由电荷: 自由电荷: C 面: σ 0 c
Q Q = =− S 4π c 2
σ0 = D
[11-30 ] 解:1)由有介质的高斯定理: )由有介质的高斯定理:
R1 < r ′ < r E1 =
[11-7]解:导体板内场强为零,由高斯定理可得板外场强为: 解 导体板内场强为零,由高斯定理可得板外场强为:
σ E = 2ε 0
A、B两点间电势差为: 、 两点间电势差为 两点间电势差为:
v E
O
a
• •
v E
b x
U ab = ∫
=
b
a
v v E ⋅dl

a
0
σ (b − a ) = 2ε 0
v E=
σ ∧ v n ε0
2、描述静电场的辅助物理量 — 电位移矢量: 、 电位移矢量:
各向同性介质
v v v D = ε 0ε r E = ε E
S
静电场的性能方程
3、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v v ∫∫ D⋅ d S = q0
S
v v q0 ∫∫ E⋅ d S =
ε
对比: 对比:
v 1)由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求出 D 的分布。 的分布。 )由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v v v 2)由 D = ε E , 求出 E 的分布。 的分布。 v v v 3)由 P = ε 0 χ e E , 求出 P 的分布。 的分布。 v v v 4 由 σ = ( P2 − P1 ) • n 21 , 求出 σ 的分布。 的分布。 )
F D) / q 0 与P点处场强数值关系无法确定。 ) 点处场强数值关系无法确定。 点处场强数值关系无法确定
5、一带正电荷的物体M,靠近一不带电的金属导体 ,N 的 、一带正电荷的物体 ,靠近一不带电的金属导体N, 左端感应出负电荷,右端感应出正电荷。若将N 左端感应出负电荷,右端感应出正电荷。若将 的左端 接地, 接地,则 N + A)N上的负电荷入地。 上的负电荷入地。 ) 上的负电荷入地 M −− ++ − B)N上的正电荷入地。 上的正电荷入地。 ) 上的正电荷入地 C)N上的电荷不动。 上的电荷不动。 ) 上的电荷不动 D)N上所有的电荷都入地。 上所有的电荷都入地。 ) 上所有的电荷都入地 6、一带电量为q 的导体球壳,内半径为 1,外半径为 2,壳 、一带电量为 的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 外半径为R 内有一电量为q 的点电荷,若以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 内有一电量为 的点电荷,若以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 球壳的电势为: 球壳的电势为:
λ E= 2πε 0ε r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