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酸价问题汇总
分析化学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课后习题答案)
1.250 1000 0.09 41.2
337.1
②滴定剂加到 8.24ml 时,溶液 pH=4.30,此时溶液组成为(NaA+HA),体系为
缓冲溶液
pH
pKa
lg
cb ca
41.2 0.09 50 0.09 8.24
ca
50 50 8.24
0.05093mol / L
cb
8.24 0.09 50 8.24
cKa1 10-8 ,因此不能用 NaOH 滴定,而其 pKb3 4.73 ,cKb3 10-8 ,因此可以用
HCl 滴定;醋酸的 pKa 4.76 ,醋酸钠的 pKb 9.24 ,cKb 10-8 ,因此不能用 HCl 滴定;醋酸的 pKa 4.76 ,cKa 10-8 ,因此可用 NaOH 滴定;硼酸的 pKa1 9.27 ,
4.76 lg 0.05 0.05
4.76
③为碱性溶液,按一元弱碱公式计算
[OH- ]=
cKb =
c Kw = Ka, HAc
0.1 10-14 1.76
-5 7.67 10 -6 (mol/L)
[H ]=1.310-9 (mol/L)
pH=8.88
④为两性物质溶液,用最简公式计算
pH
1 2
KW Ka
c sp
1.0 10-14 1.7 10-5
0.05
5.4 10-6
mol
/
L
pOH 5.27
pH=8.73
②林邦误差公式
H 6.31010mol / L, OH 1.6105mol / L, csp 0.05mol / L
2
pH 9.20 8.73 0.47
TE% 10pH 10-pH 100%
高中化学酸碱滴定的解题方法与题目解析
高中化学酸碱滴定的解题方法与题目解析酸碱滴定是高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和理论知识点,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本文将介绍酸碱滴定的解题方法,并通过具体的题目解析来说明酸碱滴定的考点和解题技巧。
一、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酸碱滴定是通过滴定管滴加酸碱溶液,使反应达到等量点,从而确定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滴定过程中,通常使用指示剂来指示等量点的达到。
常用的指示剂有酚酞、溴酚蓝等。
二、酸碱滴定的解题方法1. 计算溶液的摩尔浓度在进行酸碱滴定题目的解答时,首先需要计算溶液的摩尔浓度。
根据题目所给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利用摩尔质量或摩尔体积的关系,计算出溶液的摩尔浓度。
2. 确定滴定反应方程根据题目所给的酸碱物质,确定滴定反应方程。
注意平衡反应方程的配平,并根据反应方程确定滴定的等量关系。
3. 确定指示剂根据题目所给的酸碱物质,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指示剂的选择应根据等量点的pH值来确定,通常选择pH值与等量点附近pH值的变化范围相对较小的指示剂。
4. 计算滴定的终点体积根据题目给出的滴定的终点指示剂颜色变化,确定滴定的终点体积。
终点体积是指滴定到达等量点时滴定液的体积。
5. 计算酸碱物质的摩尔浓度根据滴定的等量关系和终点体积,计算酸碱物质的摩尔浓度。
根据等量关系,等量点时酸碱物质的摩尔比为1:1,因此可以通过终点体积计算出酸碱物质的摩尔浓度。
三、题目解析1. 题目:已知0.1mol/L的硫酸溶液与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滴定终点使用酚酞作为指示剂,滴定终点体积为20mL。
求硫酸溶液的体积。
解析:根据题目所给的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摩尔浓度,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2mol/L。
根据滴定的等量关系,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1,因此滴定终点时硫酸溶液的摩尔浓度也为0.2mol/L。
根据终点体积为20mL,可以计算出硫酸溶液的体积为20mL。
2. 题目:已知0.15mol/L的硝酸溶液与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滴定终点使用溴酚蓝作为指示剂,滴定终点体积为25mL。
酸碱滴定例题
解:(1)M =
0.400 122 0.3280 0.09996
当加入16.40mLNaOH时,溶液体积为V mL
0.09996 0.03280 0.01640 0.09996 c(HA)= v 10 3 0.01640 0.09996 c(A-)= v 10 3 c( HA) ka 10-4.2= c( A )
OH
0.01000 0.02 5.00 10 6 20.00 19.98
pH=8.70 计量点后,HNO3过量0.02mL
0.01000 0.02 6 H 5.0 10 20.00 20.02 pH=5.30 滴定突跃为8.70-5.30,选中性红、酚酞为指示剂
k a 10
4.2
pKa=4.20
(2)该酸为C6H5COOH.
解:(1)由
1.250 0.09 0.0412 M
得 M=337.1g/mol (2) pH pK log Cb a Ca
0.09 8.24 50 8.24 pKa pH log 4.90 0.09 41.2 0.09 8.24 50 8.24
Ka=1.3×10-5
pH=4.30 滴定突跃为6.21-4.30,选甲基红为指示剂
习题4-3 4.6 称取不纯的硫酸铵1.000g,以甲醛法分析,加 入已中和至中性的甲醇溶液和0.3638mol· L-1NaOH 溶液50.00mL,过量的NaOH再以0.3012mol· L-1 HCI溶液21.64mL回滴至酚酞终点。 试计算(NH4)2SO4的纯度。
1.酸碱滴定法选择指示剂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 A.滴定突跃的范围; 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C.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D.指示剂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E.滴定方向 答:选 D
酸碱滴定曲线分析练习题分析酸碱滴定曲线并确定等价点
酸碱滴定曲线分析练习题分析酸碱滴定曲线并确定等价点酸碱滴定曲线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用于确定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以及确定等价点。
本文将通过解答酸碱滴定曲线分析练习题的方式,来分析酸碱滴定曲线并确定等价点。
一、题目1已知0.1mol/L的硫酸溶液(酸性)滴入0.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碱性),请绘制滴定曲线,并确定等价点。
解析:1.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已知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反应物的物质量以及摩尔数。
假设我们滴定的硫酸溶液体积为V1,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V2。
硫酸的摩尔数(n1)= 浓度(C1)×体积(V1)= 0.1 × V1 (mol)氢氧化钠的摩尔数(n2) = 浓度(C2) ×体积(V2)= 0.05 × V2 (mol)2. 在滴定过程中,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反应方程如下: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根据反应方程,可以得知反应物的摩尔比为1:2。
因此,在反应结束后,硫酸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数满足以下关系:n1 = 2n23. 根据滴定过程和酸碱滴定曲线的特点,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a. 当硫酸与氢氧化钠刚开始混合时,酸性溶液中的H+离子和碱性溶液中的OH-离子迅速中和,pH值逐渐升高。
b. 随着反应的进行,等价点附近,酸性溶液中的H+离子与碱性溶液中的OH-离子的摩尔比接近1:1,pH值逐渐增加到最大值。
c. 在等价点附近,溶液的酸性碱性程度相对较弱,pH值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d. 等价点之后,碱性溶液中的OH-离子多于酸性溶液中的H+离子,pH值逐渐下降。
4. 根据以上分析和知识,我们可以得出酸碱滴定曲线的大致形状。
根据题目中的浓度和体积数据,可以绘制出对应的酸碱滴定曲线,并找到等价点。
5. 等价点的确定方法:a. 通过绘制的酸碱滴定曲线,我们可以根据pH值的变化情况找到变化最为剧烈的点,即为等价点。
化学题库酸碱滴定计算题
化学题库酸碱滴定计算题酸碱滴定计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测定物质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在滴定实验中,通常使用氢氧化钠(NaOH)作为标准溶液,滴定到溶液变色时,可以根据滴定过程中消耗的酸或碱的体积和浓度来计算物质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以下是几道常见的酸碱滴定计算题,供大家练习。
题1:某酸溶液与0.1mol/L的NaOH溶液进行滴定,已知酸溶液的体积为25mL,滴定过程中需要消耗15mL的NaOH溶液。
求该酸溶液的浓度。
解:根据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反应的摩尔比,酸和碱的摩尔比为1:1。
所以,NaOH溶液的摩尔数和酸溶液的摩尔数相等。
已知NaOH溶液的浓度为0.1mol/L,体积为15mL,可以计算出NaOH溶液的摩尔数:N(NaOH) = C(NaOH) × V(NaOH) = 0.1mol/L × 15mL = 1.5mmol由于酸和碱的摩尔比为1:1,所以酸溶液的摩尔数也为1.5mmol。
酸溶液摩尔数 = 酸溶液浓度 ×酸溶液体积1.5mmol = 酸溶液浓度 × 25mL酸溶液浓度 = 1.5mmol / 25mL = 0.06mol/L题2:某碱溶液与酸溶液滴定时,滴定到溶液出现颜色变化所需的酸的体积为20mL,已知酸的浓度为0.05mol/L,求碱溶液的浓度。
解:根据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反应的摩尔比,酸和碱的摩尔比为1:1。
所以,酸的摩尔数与碱的摩尔数相等。
已知酸溶液的浓度为0.05mol/L,体积为20mL,可以计算出酸溶液的摩尔数:N(酸) = C(酸) × V(酸) = 0.05mol/L × 20mL = 1mmol由于酸和碱的摩尔比为1:1,所以碱溶液的摩尔数也为1mmol。
碱溶液摩尔数 = 碱溶液浓度 ×碱溶液体积1mmol = 碱溶液浓度 × V(碱)根据已知条件,酸的体积为20mL,酸和碱的摩尔数相等,所以酸的体积等于碱的体积。
高中化学酸碱滴定题型详解
高中化学酸碱滴定题型详解在高中化学学科中,酸碱滴定是一个重要的实验技术和理论概念。
酸碱滴定题型也是高考化学试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本文将详细介绍酸碱滴定题型的基本概念、解题技巧以及相关的考点,并通过具体题目的分析和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点。
一、酸碱滴定的基本概念酸碱滴定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确定待测溶液中的酸碱物质的浓度。
滴定过程中,通常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标志滴定终点。
滴定终点是指滴定过程中,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完全反应的时刻。
二、酸碱滴定题型的解题技巧1. 确定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滴定试剂和待测溶液的化学式,确定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对于计算滴定终点时的浓度非常重要。
2. 确定滴定试剂的浓度和体积:题目中通常会给出滴定试剂的浓度和滴定试剂的滴定体积。
根据滴定试剂的摩尔浓度和滴定体积,可以计算出滴定试剂的摩尔数。
3. 确定待测溶液的浓度:根据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的化学方程式和滴定试剂的摩尔数,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这里需要注意,待测溶液的浓度通常是以体积或质量的形式给出的,需要将其转化为摩尔浓度。
4. 确定滴定终点:滴定终点是滴定过程中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完全反应的时刻。
滴定终点通常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标志,指示剂的颜色在滴定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酸碱指示剂和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可以确定滴定终点。
5. 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根据滴定试剂的摩尔数和待测溶液的体积或质量,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这里需要注意,计算过程中要考虑滴定试剂和待测溶液的摩尔比例,以及滴定试剂的滴定体积。
三、具体题目的分析和说明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酸碱滴定题目来进行分析和说明:题目:某学生用0.1mol/L NaOH溶液对含有HCl的溶液进行滴定,滴定终点使用溴酚蓝指示剂,滴定终点颜色由黄色变为蓝色。
已知滴定试剂的滴定体积为25mL,滴定终点时的滴定试剂的摩尔数为0.02mol,求待测溶液中HCl的浓度。
滴定分析习题及答案
滴定分析习题及答案1. 问题描述:某实验室用硝酸钠溶液(0.1 mol/L)进行滴定,试验员发现滴定时终点颜色变化不明显,想通过添加指示剂来解决这个问题。
已知硝酸钠溶液滴定过程中,终点颜色变化pH范围为3-4.2。
试问应该选择哪种指示剂,使其变化范围包含在终点的pH范围内?解答: 终点颜色变化pH范围为3-4.2,根据这个要求,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在这个范围内出现颜色变化的指示剂。
一种常用的指示剂是苯酚蓝(pH范围为3.0-4.6),因此可以选择苯酚蓝作为指示剂来解决这个问题。
2. 问题描述:某实验室需要确定一种未知弱酸溶液的浓度,为此进行了酸碱滴定实验。
实验员发现,在加入了4 mL 0.1 mol/L NaOH溶液后,溶液的pH值从3.5上升到了4.2,试问弱酸溶液的浓度是多少?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滴定的反应方程计算弱酸和NaOH的化学计量关系。
假设弱酸的摩尔浓度为C,滴定时NaOH的摩尔浓度为0.1 mol/L,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如下:弱酸+ NaOH → 盐 + 水根据酸碱滴定的计量关系,“酸的摩尔数 × 1 = 碱的摩尔数× 1”,可得出以下方程:C × V酸 = 0.1 × V碱其中V酸为弱酸溶液的体积,V碱为NaOH的体积。
在实验中加入了4 mL 0.1 mol/L NaOH溶液后,溶液的pH值从3.5上升到了4.2,说明酸性溶液的H+离子浓度从10^(-3.5) mol/L下降到了10^(-4.2) mol/L。
根据pH和H+离子浓度的关系,可得出以下方程:[H+] = 10^(-pH)因此,初始的酸性溶液的H+离子浓度为10^(-3.5) mol/L,滴定后的溶液的H+离子浓度为10^(-4.2) mol/L。
根据滴定反应方程和H+离子浓度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方程:C × V酸 = 0.1 × V碱C × V酸 × 10^(-3.5) = 0.1 × V碱 × 10^(-4.2)由于V酸 + V碱 = 4 mL,将V碱表示为4 - V酸,代入上式得到:C × V酸 × 10^(-3.5) = 0.1 × (4 - V酸) × 10^(-4.2)化简上式可得:C × V酸 × 10^(-3.5) = 0.4 × 10^(-4.2) - 0.1 × V酸 × 10^(-4.2)继续化简得到:C × V酸 × 10^(-3.5) + 0.1 × V酸 × 10^(-4.2) = 0.4 × 10^(-4.2)将V酸表示为4 mL - V碱,代入上式得到:C × (4 mL - V碱) × 10^(-3.5) + 0.1 × V碱 × 10^(-4.2) = 0.4 × 10^(-4.2)将V碱表示为4 mL - V酸,代入上式得到:C × (4 mL - (4 mL - V酸)) × 10^(-3.5) + 0.1 × (4 mL - V酸) × 10^(-4.2) = 0.4 × 10^(-4.2)化简上式可得:C × V酸 × 10^(-3.5) + 0.1 × (4 mL - V酸) × 10^(-4.2) = 0.4 × 10^(-4.2)继续化简得到:C × V酸 × 10^(-3.5) + 0.4 × 10^(-4.2) - 0.1 × V酸 × 10^(-4.2) = 0.4 ×10^(-4.2)化简上式可得:C × V酸 × 10^(-3.5) - 0.1 × V酸 × 10^(-4.2) = 0.4 × 10^(-4.2) - 0.4 ×10^(-4.2)继续化简得到:C × V酸 × 10^(-3.5) - 0.1 × V酸 × 10^(-4.2) = 0继续化简得到:C × 10^(-3.5) - 0.1 × 10^(-4.2) = 0继续化简得到:C × 10^(-3.5) - 10^(-4.2) = 0继续化简得到:C = 10^(-4.2 - (-3.5))计算结果为:C = 0.0447 mol/L因此,弱酸溶液的浓度为0.0447 mol/L。
高考化学酸碱滴定题
高考化学酸碱滴定题一、引言在高中化学中,酸碱滴定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
在高考中,酸碱滴定题经常出现,并且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解决这类题目需要对滴定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有深刻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解答高考化学酸碱滴定题。
二、滴定原理酸碱滴定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定物溶液与反应物溶液按化学计量比例反应,在物质间发生滴定反应达到定量的目的。
常用的滴定方法有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络合滴定等。
其中,酸碱滴定是最常见的滴定方法。
酸碱滴定的理论基础是滴定反应的化学平衡。
在滴定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种指示剂来标志酸碱滴定反应的终点。
指示剂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从而确定滴定的终点。
在酸碱滴定中,滴定物的浓度和体积是需要准确测量的。
通常使用的滴定物有氢氧根离子溶液和氢离子溶液。
滴定物的浓度可以通过酸碱滴定标准溶液的制备和标定来确定。
三、操作流程1. 准备滴定物的溶液:将滴定物称取一定质量,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并用标准容量瓶定容。
确保滴定物的浓度准确。
2. 准备反应物溶液:将反应物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使其溶解度足够大。
3. 加入指示剂:将适量的指示剂加入反应物溶液中,用来标志滴定终点。
4. 逐滴加入滴定物:将滴定物溶液逐滴加入反应物溶液中,同时用漏斗接触反应容器的口,以确保滴定液在滴加过程中均匀分布。
5. 监测滴定终点:在滴定过程中,反应体系会发生颜色变化。
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当滴定液与反应物溶液反应到临界点时,滴定终点就达到了。
6. 记录滴定结果:记录滴定终点时已滴定的体积,并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平衡进行计算,得到反应物的浓度。
四、解答酸碱滴定题高考化学酸碱滴定题通常给出滴定物的浓度和体积,要求计算反应物的浓度或质量。
解题步骤如下:1. 根据已知数据,计算滴定物的物质的量。
2. 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滴定物的物质的量和化学计量比例,计算出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3. 根据已知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计算出反应物的浓度或质量。
酸碱滴定反应 练习题
酸碱滴定反应练习题酸碱滴定反应练题1. 题目1一种酸性溶液含有硫酸(H2SO4)和水溶液。
为了测定其中酸的摩尔浓度,用0.1mol/L的NaOH溶液进行滴定,需要30mL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这种酸性溶液。
求这种酸性溶液中硫酸的摩尔浓度。
解答设酸性溶液中硫酸的摩尔浓度为n(mol/L)。
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NaOH和硫酸的摩尔比为1:1,即$$n_{\text{NaOH}} = n_{\text{H2SO4}}$$根据滴定的反应计算式$$n_{\text{NaOH}} \times V_{\text{NaOH}} = n_{\text{H2SO4}} \times V_{\text{H2SO4}}$$代入已知数据,得到$$0.1 \times 0.03 = n \times 0.03$$解得$$n = 0.1 \, \text{mol/L}$$所以,这种酸性溶液中硫酸的摩尔浓度为0.1 mol/L。
2. 题目2一种强碱溶液(如NaOH溶液)含有未知浓度的NaOH。
为了测定其中碱的摩尔浓度,需要15mL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10mL的盐酸溶液。
求这种强碱溶液中NaOH的摩尔浓度。
解答设强碱溶液中NaOH的摩尔浓度为n(mol/L)。
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NaOH和盐酸的摩尔比为1:1,即$$n_{\text{NaOH}} = n_{\text{HCl}}$$根据滴定的反应计算式$$n_{\text{NaOH}} \times V_{\text{NaOH}} = n_{\text{HCl}} \times V_{\text{HCl}}$$代入已知数据,得到$$n \times 0.015 = 0.1 \times 0.01$$解得$$n = 0.0667 \, \text{mol/L}$$所以,这种强碱溶液中NaOH的摩尔浓度为0.0667 mol/L。
3. 题目3一种酸性溶液含有未知浓度的HCl。
化学酸碱滴定计算中的问题滴定计算中的常见问题与解答
化学酸碱滴定计算中的问题滴定计算中的常见问题与解答化学酸碱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用于确定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虽然滴定计算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滴定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化学酸碱滴定计算中的常见问题,并提供解答和解决方法。
一、问题一:滴定终点的判断困难滴定终点是指滴定过程中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的点,标志着反应达到了化学当量点。
然而,有时我们很难准确地判断滴定终点,导致滴定结果的不准确。
解答和解决方法:1.使用合适的指示剂:选择适合滴定体系的指示剂,使其在滴定终点时发生明显颜色变化,且与滴定反应无反应。
2.逐滴滴定法:在接近滴定终点附近,每滴加入试剂数量要减少,以避免超出滴定终点。
同时,可以使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仔细观察:在滴定进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建议采用均匀光源,如白色背景下观察,避免过于灯光强烈或昏暗环境。
二、问题二:试剂浓度不准确试剂浓度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滴定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试剂浓度不准确,会导致滴定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
解答和解决方法:1.标准溶液: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确保其浓度是准确已知的。
标准溶液的制备要按照精确的操作方法和标准程序。
2.试剂质量和保存:选用优质的试剂,并妥善保存。
注意检查试剂的保质期,避免使用过期的试剂导致浓度变化。
3.校正试剂浓度:定期对试剂浓度进行校正。
可以通过与标准溶液反应,计算出试剂的准确浓度。
三、问题三:仪器操作不规范滴定仪器的操作规范性对滴定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如果操作不规范,会导致结果偏差较大。
解答和解决方法:1.仪器校准:使用前要对滴定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
2.滴定管的使用:使用时应确保滴定管的内壁干净,不出现水滴,以免影响滴定结果。
滴定管的使用要稳定且均匀。
3.滴定速度的控制:滴定过程中要控制滴定速度,避免快速滴定引起误差。
滴定液滴入时能均匀地与反应溶液进行反应,但不要快到出现溅出的情况。
化学酸碱滴定中的计算问题滴定计算中的常见问题与解答
化学酸碱滴定中的计算问题滴定计算中的常见问题与解答化学酸碱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在进行酸碱滴定实验时,会遇到一些常见的计算问题。
本文将介绍酸碱滴定计算中的常见问题,并提供解答。
问题一:如何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解答: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需要用到滴定反应方程和已知溶液的浓度。
首先,根据滴定反应方程得到待测溶液和滴定溶液的化学计量数比例。
然后,通过滴定实验得到待测溶液的消耗滴定液的体积,并结合已知溶液的浓度,应用体积浓度定律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问题二:如何计算滴定计量数?解答:滴定计量数是指滴定反应中待滴定溶液与滴定溶液的化学计量比例。
计算滴定计量数需要根据滴定反应方程来确定化学计量比例,并考虑平衡条件和物质的物质量关系。
滴定计量数可以通过化学计量法、物质量关系法等方法进行计算。
问题三:如何计算滴定终点?解答:滴定终点是指滴定反应完成的标志,通常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或者电位计的电势突变来判断。
计算滴定终点的精确值需要根据滴定曲线的形状和实验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通常可以通过滴定试验的预实验或者理论计算方法来估算滴定终点。
问题四:如何计算浓度反演点?解答:浓度反演点是指滴定曲线上滴定剂体积与待测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也称为滴定曲线的等电位点。
计算浓度反演点通常需要考虑酸碱溶液的等离子体平衡、电位平衡条件等因素,并结合滴定曲线的形状和实验数据进行计算。
问题五:如何计算中和点的pH值?解答:中和点的pH值可以通过滴定反应的滴定终点和滴定曲线的形状来估算。
当酸碱滴定反应到达滴定终点时,待滴定溶液的pH值等于滴定溶液的pH值。
通过实验测得滴定终点对应的滴定剂体积和已知滴定溶液的pH值,可以计算出中和点的pH值。
总之,化学酸碱滴定中的计算问题常常涉及到浓度计算、计量数计算、滴定终点和浓度反演点的确定以及中和点pH值的估算。
通过掌握滴定反应的基本原理、滴定曲线的特点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能够准确解决这些计算问题,并获得滴定实验所需的准确结果。
pH计算与酸碱滴定的问题3
0
1
2
3
4
滴定误差来源
仪器误差:滴定管、容量瓶等仪器未校正或使用不当 操作误差:滴定管读数不准确、终点判断不准确等 指示剂误差:指示剂选择不当或变色点不清晰 化学反应不完全:滴定剂与待测物质反应不完全,导致结果不准确
滴定曲线绘制
定义:表示滴定 过程中溶液pH值 随滴定剂加入量 变化的曲线
绘制方法:通过 实验测定或计算 得出
目的:分析滴定 终点判断、滴定 误差来源以及酸 碱反应的完全程 度
应用:指导酸碱 滴定实验操作和 结果分析
滴定条件优化
控制溶液的酸度:酸度过高 或过低会影响滴定结果
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指示剂 的变色点应与滴定终点pH 值相近
避免干扰离子的影响:消除 或减少干扰离子的影响可以
提高滴定的准确度
正确操作滴定管:确保滴定 管干净、干燥,使用前进行
当滴定剂与待测溶液中的氢离 子或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时, 溶液的pH值会发生变化。
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pH 值会逐渐接近中性,最终达到
滴定终点。
酸碱滴定过程中,随着滴定剂 的加入,溶液的pH值会发生 规律性的变化。
在滴定过程中,可以通过测量 溶液的pH值来确定滴定终点, 从而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pH计算与酸碱滴定的相互影响
缓冲溶液:对于 含有缓冲溶液的 体系,pH值计算 需要考虑缓冲溶
液的贡献
多组分体系:多 组分体系中各组 分对pH值的影响 需要考虑,需进 行多组分pH计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例解析
pH计算公式: pH=-lg[H+], 其中[H+]表示氢 离子浓度
0 1
计算实例:例如, 当氢离子浓度为 0.001mol/L时, pH=3
酸碱滴定的滴定误差和计算
酸碱滴定的滴定误差和计算酸碱滴定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定量方法,通过滴定剂的反应与待测溶液中的酸碱物质反应来确定酸碱物质的含量。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关注的是滴定的准确性和误差计算,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本文将就酸碱滴定的滴定误差以及误差的计算进行详细的探讨。
1. 滴定误差的来源酸碱滴定的滴定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滴定剂的浓度溶度不准确:滴定剂的浓度不准确会直接影响到滴定的结果,因此在实验前应仔细准确地测量滴定剂的浓度。
(2) 滴定剂的滴定体积不准确:滴定剂每滴的体积与滴定器的设计有关,如果滴定器使用不当或者老化导致滴定体积不准确,就会造成滴定误差。
(3) 待测溶液的容量不准确:待测溶液的体积不准确也会对滴定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准确测量待测溶液的体积。
(4) 反应不完全:反应的不完全也是滴定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反应过程中有一部分物质没有完全反应,那么滴定结果将会偏高或偏低。
2. 滴定误差的计算方法为了评估滴定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需要进行滴定误差的计算。
常见的滴定误差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1) 同一滴定试验的重复滴定: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多次滴定,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滴定结果。
这种方法可以减小个别滴定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2) 结果的相对误差计算:通过计算滴定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相对误差,来评估滴定的准确性。
相对误差的计算公式如下:相对误差 = (实测值 - 理论值) / 理论值 × 100%(3) 标准偏差计算:标准偏差是衡量滴定结果集中程度的指标,标准偏差越小,结果集中程度越高,说明滴定结果的可靠性越高。
标准偏差的计算公式如下:标准偏差= √[(Σ(测定值 - 平均值)²) / n]3. 误差控制和滴定准确性提高的措施为了减小滴定误差,提高滴定结果的准确性,以下几个措施是非常重要的:(1) 严格控制滴定剂的浓度和滴定体积,确保滴定剂的准确性。
(2) 使用新鲜的滴定器,进行正确的操作,避免滴定体积不准确。
酸值滴定法问题回答
酸值滴定法
酸值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用于测定油脂、食品、化妆
品等物质中的酸价。
酸价是指物质中酸性物质的含量,通常用毫克氢
氧化钾(KOH)消耗量表示。
酸值滴定法的原理是将待测物质与一定
量的碱溶液反应,测定反应中未反应的碱的用量,从而计算出酸价。
酸值滴定法的步骤如下:
1.将待测物质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加入指示剂。
2.用标准化的氢氧化钾溶液滴定待测物质溶液,直到指示剂颜色变化。
3.根据滴定所用的氢氧化钾溶液体积和浓度计算出待测物质中的酸价。
酸值滴定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准确可靠,适用于大批量的样品分析。
但是,该方法只能测定物质中的总酸价,无法区分不同种类的酸,且
对于含有酚酸等其他物质的样品,需要进行预处理才能进行酸值测定。
在实际应用中,酸值滴定法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油脂等领域。
例如,在食品工业中,酸值滴定法可以用于测定油脂、乳制品、果汁等
中的酸价,以评估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化妆品工业中,酸值滴定
法可以用于测定化妆品中的酸价,以评估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酸值滴定法是一种简单、准确的化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油脂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溶剂和指示剂,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中化学酸碱滴定计算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酸碱滴定计算解题技巧酸碱滴定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在酸碱滴定计算解题中,掌握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本文将以具体的题目为例,详细分析酸碱滴定计算解题的技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
题目一:已知一定体积的0.1mol/L硫酸溶液需要用0.2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中性点,计算硫酸溶液的体积。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酸碱滴定计算题目,需要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滴定的等当关系来解答。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氢氧化钠的浓度和滴定体积计算出所用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我们知道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2,因此所用硫酸的物质的量也是所用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的一半。
最后,根据硫酸的浓度和物质的量,我们可以计算出硫酸溶液的体积。
题目二:已知一定体积的0.1mol/L硫酸溶液需要用0.2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中性点,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解析:这道题目与前一道题目类似,但是需要计算的是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硫酸的浓度和滴定体积计算出所用硫酸的物质的量。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我们知道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2,因此所用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所用硫酸的物质的量的两倍。
最后,根据氢氧化钠的浓度和物质的量,我们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通过以上两个题目的解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酸碱滴定计算解题的技巧。
首先,要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酸碱滴定的摩尔比,这是解题的基础。
其次,要根据滴定体积和浓度计算出所用溶液的物质的量。
最后,根据所用溶液的物质的量和浓度,可以计算出另一种溶液的体积。
除了以上的技巧,我们还可以通过举一反三来应对更复杂的酸碱滴定计算题目。
例如,如果题目中给出了溶液的质量,我们可以根据溶液的密度和质量计算出溶液的体积。
如果题目中给出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我们可以计算出溶液中物质的物质的量。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各种类型的酸碱滴定计算题目。
化学习题范例酸碱滴定反应的计算题
化学习题范例酸碱滴定反应的计算题酸碱滴定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定的方式确定酸碱溶液中的物质浓度。
在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酸碱滴定反应的计算题,本文将给出一些化学习题范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计算方法。
范例一:某实验中,用0.1mol/L的盐酸滴定25m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终点所需的滴定剂的体积为18.3mL。
求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解析:根据酸碱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如下的反应物的摩尔比: NaOH + HCl → NaCl + H2O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摩尔比为1:1,因此在滴定终点处,盐酸的摩尔数应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数相等。
已知盐酸的体积为18.3mL,浓度为0.1mol/L,那么盐酸的摩尔数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进行计算:摩尔数 = 浓度 ×体积= 0.1mol/L × 18.3mL= 1.83mmol由于盐酸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1,所以氢氧化钠的摩尔数也为1.83mmol。
氢氧化钠的体积为25mL,浓度为x mol/L,那么氢氧化钠的摩尔数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进行计算:摩尔数 = 浓度 ×体积= x mol/L × 25mL= 25x mmol通过上面的计算,我们得到了氢氧化钠的摩尔数为1.83mmol,将其代入上式中,可以得到如下方程:1.83mmol = 25x mmol解方程可得:x = 1.83mmol / 25mL≈ 0.0732mol/L因此,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约为0.0732mol/L。
范例二:某化学实验室中的氨溴酸溶液H2C2O4溶液的浓度为0.05mol/L。
用此溶液滴定15mL的三氧化铁溶液所需的体积为28mL。
求三氧化铁溶液中Fe(III)离子的浓度。
解析:根据酸碱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如下的反应物的摩尔比: H2C2O4 + Fe2O3 → 2CO2 + FeC2O4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Fe2O3与H2C2O4的摩尔比为1:1。
滴定酸价问题汇总
滴定酸价问题汇总1.滴定终点指示的灵敏度问题在滴定法测定酸价中,滴定终点指示是否灵敏和便于把握是本法测定结果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关键。
在GB5009.37-85[33]中,是以酚酞指示剂的,但常常由于油样颜色和滴定反应中产生的一些不良现象所影响,使酚酞指示剂灵敏度较低。
在操作中不易辨认和掌握,甚至出现较大误差,为减少这一终点判断误差。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1颜色较深的油样(如花生油)在保证试验精确度的前提下,适当减少试样用量,同时适当增加溶剂用量,以稀释油样色素对滴定终点指示的干扰,从而便于观察终点的出现。
1.2、对于在滴定反应中产生的浑浊现象样品溶液在滴定反应中产生浑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滴定过程中碱液用量过多,同时在滴定反应中也会生成一部分水,从而使整个样品溶液体系中水的比例过大,乙醇的量相对减少,使油样相与碱水相不能互溶,于是在滴定振荡中产生乳化,再加上中和反应所生成的肥皂在大量水中可产生沉淀,进而加重了样品溶液在滴定反应中浑浊现象,严重影响对滴定终点颜色变化的判断。
所以,在滴定中一旦出现浑浊现象,可立即在样品溶液中补加95%的中性乙醇致浑浊消失,形成均一的液相体系。
同时,在滴定之前也要防止将大量水带入样品混合液,为此需要注意:1.2.1对三角瓶等用具应先经干燥处理。
或用少量乙醇、乙醚洗荡;1.2.2可选用稍大浓度的碱标准液滴定,但要防止增加量的量取误差;1.2.3选用50%乙醇配制碱标准溶液滴定。
2. KOH试剂浓度对油脂酸价检验结果的影响问题在测定植物油脂的酸价时,使用的化学试剂KOH(氢氧化钾),按照植物油脂酸价的标准测定方法,对它的要求浓度为0.1moL/L,但在实际工作中,配制成的KOH试剂很难正好试0.1moL/L。
浓度略高或略低都是允许的,但浓度的过底或过高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下面就做一组试验来探讨KOH标准溶液浓度对油脂酸价检验结果的影响。
2.1实验试剂如下氢氧化钾标准溶液:0.0068moL/L;0.0745moL/L;0.0983moL/L;0.1082moL/L;0.0974moL/L。
酸碱滴定法习题
酸碱滴定法习题一、判断题1、滴定分析法是将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中,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2、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是有确定的化学计算比。
3、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法和间接配制法,后者也称为标定法。
4、常用的一些酸碱如HCl,H2C2O4,H2SO4,NaOH,NaHCO3,Na2CO3都不能用作基准物质。
5、滴定分析中,反应常数k越大,反应越完全,则滴定突越范围越宽,结果越准确。
6、溶液的pH决定比值[In-]/[HIn]的大小,pH=p K(HIn)时,指示剂呈中间色。
7、通常酸碱指示剂要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需要溶液有1个pH单位的变化。
8、在酸碱滴定中被测物与滴定剂溶液各变化10倍,可使突越范围增加2个pH。
9、失去部分结晶水的硼砂作为标定盐酸的基准物质,将使标定结果偏高。
10、强碱滴定弱酸时,滴定突越范围大小受酸碱浓度和弱酸的p K a o控制。
11、滴定剂体积随溶液pH变化的曲线称为滴定曲线。
12、变色范围在滴定突越范围内的酸碱指示剂也不一定都是能用作酸碱滴定的指示剂。
13、硼酸的K a1o=5.8×10-10,不能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滴定。
14、无论何种酸或碱,只要其浓度足够大,都可被强碱或强酸溶液定量滴定。
15、若一种弱酸不能被强碱滴定,则其共轭碱必定可被强碱滴定。
16、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必须使用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
17、甲醛与铵盐反应生成的酸可用NaOH溶液滴定,其物质的量关系为n(NaOH)∶n(酸)=1:3。
18、草酸作为二元酸,可被NaOH溶液分步滴定。
二、选择题1、有下列水溶液:(1)0.01 mol·L-1CH3COOH;(2)0.01 mol·L-1CH3COOH溶液和等体积0.01 mol·L-1HCl 溶液混合;(3)0.01 mol·L-1CH3COOH溶液和等体积0.01 mol·L-1NaOH溶液混合;(4)0.01mol·L-1CH3COOH溶液和等体积0.01 mol·L-1NaAc溶液混合。
【知识点】 酸碱滴定的典型例题
【知识点】 酸碱滴定的典型例题[1] 直接滴定法对于能用直接滴定法进行的反应,例如工业硫酸、盐酸、醋酸等的测定,先称取一定量的试样溶解(或直接移取一定体积试液)后,用标准滴定溶液直接滴定待测物,根据消耗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及其浓度确定待测物含量。
定量依据:达到化学计量点时,待测物物质的量与标准滴定物质的量相等,即标测n n =。
由于标标标V c n =,则测测测V c n = 或 测测测M m n =所以待测物质的浓度 测标标测V V c c = 或质量分数 100%%100n %001⨯=⨯⨯=⨯=样测标标样测测样测m M V c m M m m ω 或质量浓度 样测标标样测测样测测V M V c V M n V m ===ρ 例1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工业硫酸的含量,称取硫酸试样1.7739g ,配成250mL 的溶液,移取25mL 该溶液,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浓度为0.1033 mol/L 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到终点时消耗NaOH 溶液34.42mL ,试计算该工业硫酸的质量分数。
解:滴定反应 H 2SO 4 + 2NaOH = Na 2SO 4 + 2H 2O 由反应可知,H 2SO 4的基本单元为1/2 H 2SO 4。
在化学计量点时:)()21(42NaOH n SO H n =即)()()21()(4242NaOH V NaOH c SO H M SO H m =因要试样溶液从250mL 中移取25mL 该溶液,所以00.25000.25)SO H 21OH)M((NaOH)V(Na 00.25000.25)()(424242⨯=⨯=样样m c m SO H m SO H ω 代入数据得%30.9800.25000.257397.104.491042.341033.0)(-342=⨯⨯⨯⨯=SO H ω 在滴定分析时,有时要对试液进行定量稀释,因此在计算时压要注意在计算公式分母上乘以稀释分数,即分母中试样的质量或体积应为实际参与滴定分析的试样质量或体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滴定终点指示的灵敏度问题在滴定法测定酸价中,滴定终点指示是否灵敏和便于把握是本法测定结果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关键。
在GB5009.37-85[33]中,是以酚酞指示剂的,但常常由于油样颜色和滴定反应中产生的一些不良现象所影响,使酚酞指示剂灵敏度较低。
在操作中不易辨认和掌握,甚至出现较大误差,为减少这一终点判断误差。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1颜色较深的油样(如花生油)在保证试验精确度的前提下,适当减少试样用量,同时适当增加溶剂用量,以稀释油样色素对滴定终点指示的干扰,从而便于观察终点的出现。
1.2、对于在滴定反应中产生的浑浊现象样品溶液在滴定反应中产生浑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滴定过程中碱液用量过多,同时在滴定反应中也会生成一部分水,从而使整个样品溶液体系中水的比例过大,乙醇的量相对减少,使油样相与碱水相不能互溶,于是在滴定振荡中产生乳化,再加上中和反应所生成的肥皂在大量水中可产生沉淀,进而加重了样品溶液在滴定反应中浑浊现象,严重影响对滴定终点颜色变化的判断。
所以,在滴定中一旦出现浑浊现象,可立即在样品溶液中补加95%的中性乙醇致浑浊消失,形成均一的液相体系。
同时,在滴定之前也要防止将大量水带入样品混合液,为此需要注意:1.2.1对三角瓶等用具应先经干燥处理。
或用少量乙醇、乙醚洗荡;1.2.2可选用稍大浓度的碱标准液滴定,但要防止增加量的量取误差;1.2.3选用50%乙醇配制碱标准溶液滴定。
2. KOH试剂浓度对油脂酸价检验结果的影响问题在测定植物油脂的酸价时,使用的化学试剂KOH(氢氧化钾),按照植物油脂酸价的标准测定方法,对它的要求浓度为0.1moL/L,但在实际工作中,配制成的KOH试剂很难正好试0.1moL/L。
浓度略高或略低都是允许的,但浓度的过底或过高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下面就做一组试验来探讨KOH标准溶液浓度对油脂酸价检验结果的影响。
2.1实验试剂如下氢氧化钾标准溶液:0.0068moL/L;0.0745moL/L;0.0983moL/L;0.1082moL/L;0.0974moL/L。
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溶剂,在使用前用所用的KOH碱试液滴定至中性。
指示剂:酚酞乙醇溶液。
[5]2..2结果分析2.2.1相同浓度(KOH)溶液滴定不同重量油样酸价测定。
表1 同一浓度KOH溶液滴定同一油样酸价测定结果油样重量(g) 消耗KOH量(mL) 酸价mgKOH/g KOH溶液用量与乙醇比备注2.93223.74.9 未达1/4 微浊4.25605.1 3.8 超1/4 浑浊5.1432 5.7 4.2 超1/4 浑浊注:表1中KOH溶液浓度为0.068moLL/L。
同一浓度KOH滴定同一油样酸价测定结果在测定油脂酸价时,消耗的KOH溶液用量一般不宜超过乙醇用量的(16.6mL)1/4。
表1表明:当油样接近称量的最低要求时(3g),耗KOH量是3.8mL,KOH乙醇接近1/4,所以在滴定过程中有大量浑浊现象产生,且不易消失。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如果KOH溶液浓度抵,而且样品酸价又高,滴定过程中KOH溶液用量就会增大,过量使用低浓度的KOH溶液,就把大量的水分带进油样中,这就使KOH量与乙醇之比超过1/4,从而造成乙醇量不足。
由于乙醇的油样溶液中是保证碱(KOH)在反应介质中溶解的,乙醇量不足,KOH 溶解就不彻底,从而就出现浑浊现象。
KOH滴定油样滴定最终产物是肥皂。
肥皂溶液中如果有乙醇存在时,肥皂溶液较慢,当含有40乙醇时。
肥皂水解甚弱,如果水与乙醇在1/4时,则不会有水解出现;只有当水与乙醇比超过1/4时,肥皂才产生水解,使溶液程乳状浑浊或分层。
因此,油脂的酸价呈不稳定现象,且变化范围也大(1.1mgKOH/g油)。
因此在称量样品时,数量要适中。
若过多,加之样品本身酸价也高,在滴定过程中就会多耗用KOH,KOH耗用量大,带进水分多,必然会导致浑浊现象的产生。
2.2.2.不同地点不同浓度KOH溶液滴定同一油样的酸价测定表2 不同地点不同浓度KOH溶液对同一油样酸价测定组别KOH(moL/L) 有样重(g) 耗用KOH量(mL) 酸价(mgKOH/g)第一组0.0739 3.2558 3.5 4.50.0739 3.1439 3.2 4.40.0739 3.1869 3.3 4.5第二组0.0978 3.0741 2.6 4.70.0978 3.2518 2.8 4.80.0978 3.1679 2.8 4.9注:第1组和第2组分别代表不同地点不同浓度KOH滴定同一油样酸价测定由表2可知,单独比较,结果误差都在规定范围内(0.2mg/g)。
但对组与组进行比较,酸价最高与最低相比可相差0.5mgKOH/g。
两地所测定酸价结果差异大,因此在调出油脂或购买油脂的时候,可能会引起双方争执。
2.2.3同一地点不同浓度KOH溶液对同一油样酸价测定表3 同一地点不同浓度KOH溶液对同一油样酸价测定结果KOH(moL/L) 油样重(g) 耗用KOH量(mL) 酸价(mgKOH/g)0.1081 3.1470 2.0 3.90.0989 3.0893 2.3 4.00.0745 3.101 3.4 4.5由表3可知,KOH浓度在0.1moL/L左右时,滴定结果误差不大(按要求,同一样品用同一试剂测定几个平行试验,结果相差不得超过0.2mgKOH/g油,但在测定此油样时,用的是不同浓度的试剂分别测定平行样品,它的结果只相差0.1mgKOH/g,可见结果是比较准确的)。
但浓度偏低时,结果却相差较大(0.6mgKOH/g)。
由表3分析,可以对表2进行推断,表2中的第2组结果相对准确些,因为第2组中使用的KOH 浓度接近与规定标准(0.1moL/L)浓度。
从以上几组试验中可看出,低浓度或高浓度KOH试剂对滴定结果都有影响。
因此,在油脂检验工作中,要学会正确、熟练地配制化学试剂的浓度。
若配制的溶液浓度不达标准要求时,一定要调整使其达到要求。
不要认为浓度低的就多滴些,浓度高的就少滴些,可得出同样的结果,应该明白化学试剂的浓度直接影响到被测样品结果的准确性这一现象。
3.指示剂的选择问题按照国标要求,油脂酸价的测定采用的是滴定法。
其原理为利用脂肪和脂肪酸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用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溶剂溶解油样和其中的游离脂肪酸,在用碱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根据油样质量和碱液消耗的体积计算油脂酸价。
在操作过程中,判断滴定终点所用的指示剂为酚酞,其终点颜色为粉红色。
[6]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对于颜色比较浅的大豆油、菜籽高级烹调油、花生油等,用酚酞作为指示剂时,其终点明显,易于观察。
而毛棉油、毛楬油以及其他颜色比较深、酸价比较高的油脂,用酚酞作为指示剂,因油脂本身颜色偏红,与指示剂的滴定终点色相近,所以在判断滴定终点时,不容易掌握准确,尤其是操作不甚熟练的人员测定时,其误差较大。
为此,特选择不同的指示剂进行了一些尝试。
得到了如下的测定结果与结论:3.1选择指示剂考虑到脂肪酸是弱酸,其电离常数约为10,用0.1molL/mL氢氧化钾中和时,其滴定的PH值突跃在8~9.7(按理论计算),我们选择了与酚酞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相近的白里香酚酞、白里香酚蓝两种指示剂与酚酞指示剂做比较。
3.2.同样可以用不同的指示剂,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各种油脂进行酸价的测定,所得的各油脂的酸价如表4所示:表4各油脂所测的酸价(mgKOH/g)油脂指示剂品种色泽酚酞百里香酚酞百里香酚蓝大豆色拉油浅黄色0.28 0.31 0.28高级烹调油浅黄色0.31 0.33 0.30花生油浅黄色0.30 0.32 0.28豆油黄色 2.38 2.51 2.35菜籽油深黄色 2.38 2.61 2.31棉籽油黄色 2.1 2.32 2.12毛棉油1 棕色9.67 8.80 8.32毛棉油2 棕色8.94 8.65 8.31毛糠油1 深棕色12.65 11.21 11.10毛糠油2 深棕色13.89 12.21 11.45芝麻油棕红色 5.11 3.32 3.31从表4中可以看出,对于颜色比较浅酸价较低的大豆色拉油、高级烹调油、花生油以及豆油、菜籽油、棉籽油等,用不同指示剂所测得的酸价结果比较相近。
而对于酸价比较高、颜色比较深的毛棉油、毛糠油,用不同指示剂所测得的酸价结果误差较大。
但对于芝麻油来说,虽然酸价较小,但因其色泽偏红,仍然造成较大的误差。
3.3为了比较酸价较高、颜色较深的油脂用不同指示剂进行测定时的误差,曾对毛棉油与毛糠油们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测定,每种油样各用不同指示剂分别进行了8次测定,其测定结果如表5、表6所示:表5 毛棉油所测得的酸价(mgKOH/g)指示剂 1 2 3 4 5 6 7 8酚酞8.97 9.59 9.61 8.88 8.45 9.09 9.65 9.35白里香酚酞8.66 8.71 8.46 88 8.63 8.45 8.42 8.61白里香酚蓝8.30 8.31 8.30 8.32 8.34 8.35 8.31 8.36表6毛糠油所测得的酸价(mgKOH/g)指示剂 1 2 3 4 5 6 7 8酚酞13.95 13.67 15.65 13.88 15.35 16.12 14.69 14.45白里香酚酞12.67 11.70 12.36 11.78 12.62 12.62 13.31 11.61白里香酚蓝11.34 12.31 11.64 11.52 11.34 11.42 11.34 11.35从表5、表6可以看出,使用酚酞作为指示剂测定的误差较大;以白里香酚蓝作为指示剂,其测定偏差较小;而以白里香酚酞作为指示剂,其测定偏差居中。
3.4结论由上可以得出,对于酸价较高、颜色较深的油脂,在测定其酸价时,以选择白里香酚蓝作为指示剂较好:而对于酸价较低、颜色较浅的油脂,在测定其酸价时,以选择酚酞为好。
所以在通常测定酸价时,一般使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但对于酸价高、颜色深的油脂,常用酚酞作为指示剂其终点不易判断。
故选择了白里香酚酞和白里香酚蓝作为指示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其结果证明,对于低酸价、颜色浅的油脂,一般以酚酞作为指示剂较好,而酸价高、颜色深的油脂则以白里香酚蓝作为指示剂较好。
3.5.指示剂的改进下面就其改进方法做一简单的摘录,供参考使用:3.5.1、选用酚酞试纸做外指示剂进行对比判断3.5.2、在按照GB5009。
37-85方法加入酚酞指示剂后,再加入适量的饱和食盐水(中性)10~20mL,并充分摇荡后进行滴定,滴定终点时以观察盐水层的颜色变化来确认终点。
3.5.3、采用电位差滴定,使终点指示更准确。
3.5.4、改用其它指示剂。
选用单一的指示剂主要有碱性蓝-6B(ALKALI BLUE-6B)、白里酚酞(THY MOLPHTHALE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