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IPv6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
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成为了新的热门技术,它可以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领域。
其中,IPv6作为新一代互联网协议,正式成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
本文将对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分布式网络,通常用于环境监测、智慧城市等领域。
无线传感器节点通常由微处理器、传感器和通信模块组成,可以采集环境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基站或其他传感器节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是能够进行自组织、自修复和自适应,与传统的有线网络相比,具有低成本、易部署、易维护等优点。
二、IPv6协议概述IPv6是互联网协议的新一代标准,与IPv4相比,其主要特点是地址空间更大,支持更多的网络设备连接和更多的应用场景。
IPv6还引入了许多新的特性,例如多播技术、流媒体传输、QoS等功能。
IPv6协议的地址格式为一个128位的地址,相比IPv4的32位地址更加精细,支持更多的网络设备进行连接。
IPv6支持隧道技术,可以在IPv4网络上运行,实现IPv6的兼容性,其可扩展性也更强。
三、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由于传感器网络中节点数量众多,而且节点分布范围广泛,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不能满足其需求。
IPv6作为一种新型协议,可以很好地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通信问题。
1、IPv6地址配置IPv6协议中,每个节点都有一个不重复的IPv6地址,这一点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来说尤其重要。
传感器网络中节点数量较多,需要有一种自动配置的方法来分配地址。
IPv6引入了移动IPv6和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等技术,可以实现无需手动配置,在网络中进行自动地址分配。
2、IPv6通信协议IPv6协议实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的传输,通过TCP/IPv6或UDP/IPv6等协议进行通信,建立起端到端的连接。
3、IPv6路由协议路由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互联网接入方法研究
摘要 : 无线传感器 网络与 T PIv C / 6网络的互联是 当前的热点研 为 中心 的网 络协 议 , 外 网采 用 I 6网络 协 议 , 现 数据 转 发 。 P 在 p v 实 究 方向之一。 本文主要阐述了无线传感网络与 Iv P 6网络的 3种互联 22 重 叠 方 式 重 叠 方 式 即 是 W S - N与 I 6之 间通 过 协 议 承 载 p v 方式 , 着重分析全 I P互联 方式及其有待解决 的关键技 术, 论证其是 方式实现 互联 。 重叠 方式 可进 一 步分 为 : v rWS I o e N和 WS P N 实现 W S N与 Iv P 6网络 互 联 的 无缝 结 合 方式 。 o e T PI 种 方 式 。 vr C / P两 关 键 词 : 线传 感器 网络 lv 无 P 6网络 全 I 式 P方 l(6 v rW S 为 了使 用户能够 直接 访 问或控 制 WS Pv )o e N: N中 0 引言 的部 分 特 殊 节 点 , 些特 殊 节 点 必须 支 持 I 6协 议 。 受 通 信 能 力 的 这 p v 无 线 传 感 器 网络 ( rls e s rn t r, S ) 合 了微 电 限制 ,这些节点与 网关之 间的数据传输 需通 过 I v rW S wi e s s n o ewok e W N综 P o e N方式 子技术 、 入式计算技术 、 嵌 现代 网络及无线通信技 术等先进技术 , 其 才能 实 现 隧道 功 能 , 现 数据 发 送 与 接 收 。 实 中包含的位置 分散 的独立设备使用传感器监控 物理环境。这些独立 W S v rT / (6。该 方式 通 过 协 议 承 载 来 实 现传 感器 网 N o e CPI v ) P 设备 , 或称节点 , 可结 合路 由器和网关创建典 型的 WS N系统 , 能够 络 接 入 Itre, tre 上 所 有 需 要 与 传 感 器 网络 通 信 的 节 点 以及 nen tI en t n 协 同地 实 时监 测 、 感 知 和采 集 网络 覆 盖 区 域 中 各种 环 境 或 监 测 对 象 网关 节 点被 称 作 传 感 器 网 络 的虚 节 点 ,它 们 所 组成 的 网络 被称 作 传 的信 息 , 对 其 进 行 处 理 , 理 后 的 信 息 通 过 无 线 方式 发送 , 以 自 感 器 网 络 的虚 网络 。 实 网络 部 分 , 个 传 感 器 节点 都 运 行 适 应特 点 并 处 并 在 每 的私 有 协 议 , 点 之 间 的通 信 基 于 私 有 协 议 进 行 ; 节 在虚 网 络 部 分 , 传 组多跳的网络 方式传送 给观察者。 C Pl P上 , 随着 计 算 机 网络 的 飞速 发 展 , tre I en t已发 展 成 世 界 上 规模 最 大 感 器 网络 私 有 协 议 的 网络 层 被 作 为 应 用 承 载 在 T HUD / n C DI P 的计算机互联 网络 ,而 目前使用的 lv P 4网络在经历了几十年令 人惊 T HU PI 以隧 道 的 形 式 实现 虚 节 点 之 间 的 数据 传 输 功 能 。 异 的 增长 后 , 已经 逐 渐 逼 近 自己 的极 限 , 露 出越 来 越 多 的在 地 址 空 暴 23 全 I 式 全 I 式 是 W S 与 Iv . P方 P方 N P 6之 间 的 一 种 无 缝 结 间、 网络 安 全等 方 面 的缺 点。 一代 互 联 网 Iv 下 P 6所提 供 的 巨大 的地 址 合方式 , 充分地利用 了 I 6新特性。该方式要求 WS p v N中的每个普 空间以及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和功能 , 将逐步取代 I 4 因此 , p 。 v 如何 实现 通传感器节点都支持 Iv P 6协议 , 实现网络互联。当前 , 对全 I P方式 W S 与 T PI(6网络 的 互联 已成 为 当前 的热 点研 究 方向 之一 。 N C / v) P 存 有争 论 , 要 对其 展 开 深 入 分 析 。 需 1在 W S 中应 用 Iv N P 6的 几 种 可能 支持全 I P方式理 由在于 : I ① P技术趋于成 熟 , WS 为 N与其融 11地址 空间 Iv 议将每个 网络接 口长度 设定 为 3 . P 4协 2位 I 合 提供 了方便 ; P 网技术相对新型组 网技术更容易被人们理解 P ②l 组 地址标识 , v I 6协 议 采 用 了 长 度 为 1 8位 的 I 址 ,彻 底 解 决 了 与接受; 全 I P 2 P地 ⑧ P方式通过有线 网络或无线网络将若 干传感器节点连 p 6网络 , 现互 联 , 最 简 单 方 便 的 方 式 。 实 是 Iv P 4地址 不足 的难 题 。 1 8位 的 地址 空 间足 以使 一 个 大企 业 将 其 所 接 到 Iv 2 反对 全 I P方式 理 由在 于 : l 以地 址 为 中 心 ,而 W S 以数 据 P是 N 有的设备如计 算机 、 打印机甚至寻呼机等连八 I en t n re。这个特点对 t 为 中心 , 用 I 决 WS 采 P解 N的通信 问题将使 工作效率 降低 ; 取消单 于 WS N的某些应用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 例如智能家居。 将路由功能放到应用层或者 MA C层实现 , 这也体现 了 1 移动性 如果能够通 过有线或者 无线 l - 2 P网络把连接设 备, 独的网络层 , P方 P方 N P网络 的互 只 要 是 网络 可 以到达 的地 方 ,就 一定 可 以 实时 监 控 和 记 录设 备 的活 对 全 I 式 的反 对 。 认 为 采 用 全 l 式 实现 W S 与 l 动及相 关情况 , 并进行汇总和反馈。 这种技术的应用广泛用于安全监 联 是不 可 取 、 可 行 的。 不 但 若 单 独 地 对 每 个 节 点 进 行 访 问 的 情 况 下 ,应 该 为每 个 W S N 视 、 程 监 控 、 视 化 协 同工 作 和 智 能 化 建筑 等 领 域 , 多 媒体 视 讯 远 可 如 调度指挥、 网络 视 频 监 控和 会议 、 程 医疗 、 业 控 制 、 远 工 车载 移 动 监 控 节 点 配 置 全 局 I 址 ; 当用 户单 独 访 问与 控 制 某 些 特 殊 节 点 时 , P地 这 等 各个 方面 。 同 时 , 能够 满足 家庭 安 防 的 需 求。 还 些特殊节点也应该具 有全局 l P地址。得出结论, 即全 l P式非常适用 1 安全 性 Iv 对 安 全 性 有 周密 的考 虑 。Iv 中 强制 性 的安 于 对 单 独 节 点 的访 问 与控 制 , . 3 P6 P6 为整 个通 信 协 议 框 架 提供 有 力 支 持 , 加 全性包括两 方面的 内容 :一方面 , v I 6数据包 的接 收者 可以要求发 之已非常成熟完善的各种 I P P技术 , 具有一定 的改进 发展 空间和潜在 送者 首先利用 lv P 6认证头进 行“ 登录 ”然后 才接收数据 包 , , 有效地 优 势 。 阻止 网络 “ 客 ” 黑 的攻 击 : 一 方面 , 用 lv 另 利 P 6的数 据 包 扩 展 部 分 加 3 WSN接 入 Iv P 6需 解 决 的 问题 密数据 包 , 可以安全地在 I en t上传输敏感 数据 , n re t 不用担心被 第 Iv P 6协议毕 竟不是专 门面 向传 感器 网络设计 的通信协议 , 在无 线 传 感 器 节 点上 运行 I 6协 议 还 仍 有 些 问题 有待 进 一 步 解决 : p v 三 方截 取 。 31 W S 节 点 支 持 Iv . N P 6的程 度 由于 传 感 器 网络 中 的 某 些 节 14 无状 态 地 址 自动 配 置 Iv . P 6地 址 配 置 可 以分 为手 动 地 址 配 因 对 P 6协 议 是 置 和 自动地 址 配 置 2种 方 式 。 自动 地 址 配 置 方式 又 可 以分 为 无状 态 点 具 有 路 由 转 发 的 能 力 , 此 , 于 这 些 节 点 如 何 支 持 Iv 是 P6 还 地址 自动配置和有状态地址 自动配置 2种。在无状态地址 自动配置 个 重 要 问 题 , 仅 支 持 主 机 侧 lv , 是 同 时 支 持 主 机 和 路 由 的 方式 下 , 络 接 口接 收 路 由器 宣 告 的 全 局 地 址 前 缀 , 结 合 接 口 I I v 。 网 再 D P 6 得 到 一 个 可聚 集 全 局单 播 地 址 。 在有 状 态 地 址 自动 配置 的 方式 下 , 主 32 Iv - P 6包 头 压 缩 Iv P 6协 议 自 身 具 有 大 的 分 组 头 开 销 , 而 要采用动态主机 配置协议 , 需要配备专 门的 DH P服务器 , C 网络接 W S N的通信业务量和数据率非常小,如何对 Iv P 6头部 的某些字段 口通 过 客 户 机 / 务 器 模 式 从 D C 服 H P服 务 器 处 得 到 地 址 配 置信 息 。 进 行压 缩 , 如何 降低 分组 头 开 销 有 待 解 决 。 无 状 态 自动 配 置 更 适合 W S 应用 。 N 33 如何 支持 以数据 为中心 的业 务 Iv . P 6是 以地址 为中心 , 而 2 传 感器 网络 接 入 互联 网 的几 种 方 式 WS N以数据为中心,采 用 lv P 6解决 WS N的通信 问题将使工作效 21 e rt e r 式 这 种 方 式 通 过 设 置 特 定 的 网 关 , . P e o P e 方 在 率 降 低 , 也 是 反 对 者 的反 对 理 由。 因此 , 以 地址 为 中心 的 Iv 这 在 P6 如 N也 是 需 要 解 决 的 重要 问题 。 W S 和 Iv N P 6的 相 同协 议 层 之 间 进 行协 议 转换 ,��
一种IPv6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太网接入网关的设计
E A C:2 O E C 6 1Q
一
种 I v 无 线 传 感 器 网络 以太 网接 入 网关 的设 计 P6
( 。l f E P 。 s If r t。 n iPrn , e igJa tn nvri B iig 10 4 , hn ) S 。 。 l r f & n omainE g n ig B i n i。。g U iPs y, P n 0 0 4 C ia j t j
Ab ta t B n lzn h e ce c fc re ta c s y t m ,a meh da pia l oa c s P 6wiee s sr c : y a ay ig t ed f in yo u r n c e ss se t t o p l b et c e sI v rls c
whc su e o c n e tt eI v e s rn t r t E ih i s d t o n c h P 6 s n o ewo k wih I EE 0 . 4 wi h h r e sd sg e t 8 2 1 . t t eEt e n ti e i n dwih 5 h e b d e rcso m e d d p o e s rATme a 2 s r h pC 4 0a dn t r o tolrRTL8 1 g 1 8,ma tRF c i C2 2 n ewo k c n r le 0 9.S fwa ero — o t r d o ua ia in i s ec e icu ig H a— y rs fwa ea d De iea a t t nl y rs fwa e lrz t s k th d,n l d n l a e o t r n vc -d p ai —a e o t r .Thsp p ras o l o i a e lo i u tae h rn i l fd t o wa d n n r t c l o v rin l s rt st e p i cp eo a af r r ig a d p o o o n e so .Ex ei e t n i t h tt i y t m 1 c p rm n sidc et a hs s s e a i s f 1 n fe t e Su eu d efci . a v
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网的研究
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网的研究文章主要研究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网。
首先简单介绍了IEEE 802.15.4技术;然后引入6LowPAN,分析构建6LowPAN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以及将IPv6应用于无线传感网的优势;最后展望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网的应用前景。
【摘要】【关键词】IPv6 6LowPAN 无线传感网周洋帆 移动通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 引言无线传感器网络(W S N,W i r e l e s s S e n s o r N e t w o r k)集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于一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当前无线网络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当需要建立一种可以连接每个传感器的无线网时,就会有相当数量的节点要接入互联网,因而需要大量的IP地址。
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越来越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而I P v6(I n t e r n e t Protocol Version 6)作为下一代网络协议,具有地址资源丰富、地址自动配置、安全性高以及移动性好等优点,可以满足低速无线个域网在地址和安全方面的需求。
IPv6与无线传感网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无线传感网的发展。
由于6LowPAN(IPv6 over Low_rate WPAN)技术支持IPv6和无线传感器网络间的无缝连接,特别适合应用于嵌入式IPv6这一领域,它使大量电子产品不仅可以在彼此之间组网,还可以通过IPv6协议接入下一代互联网,使人们与周围环境更紧密的结合。
6LowPAN技术采用的是IEEE 802.15.4规定的物理层和MAC层,下面将简单介绍IEEE 802.15.4。
2 IEEE 802.15.4技术简介为了满足低功耗、低成本的无线网络要求,IEEE 标准委员会在2000年12月正式批准并成立了802.15.4工作组,任务就是开发一个低数据率的WPAN(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标准,它具有复杂度低、成本极少和功耗很小的特点,能在低成本的设备之间进行低数据率的传输。
6LowPan技术分析
6LowPan技术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究6LowPAN技术,并分析其在网络连接设备方面的重要作用。
6LowPAN是一种低功耗无线局域网(WPAN)技术,可在无线节点之间根据特定协议进行数据传输,这也就意味着6LowPAN技术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支持IP连接设备。
本文将对6LowPAN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以便了解其构成、原理和主要应用场景。
此外,本文还将通过系统分析比较6LowPAN技术与其他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6LowPAN,低功耗无线局域网(WPAN),IP连接,无线网络技术正文:6LowPAN是一种低功耗无线局域网(WPAN)技术,由IETF定义,并在IEEE 802.15.4帧结构的基础上创建的。
6LowPAN的意思是“IPv6低功耗无线局域网”,它是在有限的管道带宽内,把IPv6包装成15.4信标、控制帧或者数据帧,从而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
它可以使小型、低功耗、移动设备中采用廉价的、有限资源的无线技术连接到互联网,并支持移动IPv6。
6LowPAN也可以通过Wi-Fi或以太网连接到因特网。
由于它的能量效率,6LowPAN可以配合无线传感器等低功耗网络设备,方便大量设备连接家用互联网,且连接质量较好。
6LowPAN的结构由OSI的几层协议组成,从应用层到MAC 层,结构以IEEE802.15.4报文格式定义,并有自己的应用层协议。
应用层报文由首部、路由首部和一个可选首部组成。
2.4GHz无线帧结构限制了6LowPAN数据帧的最大长度,这是一个挑战,但如果使用正确的工具,就可以在限制条件下有效地传输数据。
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工业物联网、农业物联网等应用中,6LowPAN技术都能发挥作用,如果把6LowPAN技术和其他无线网络技术相结合,比如3G/4G、Wi-Fi、蓝牙等,就形成一个更强大的网络,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
本文就6LowPAN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介绍了它的结构和原理,还对6LowPAN技术与其他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
IPv6讲解
IPv6讲解IPv6是第六代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它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IPv6的使用,不仅能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连入互联网的障碍。
IPv6使用更小的路由表,使得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更快。
IPv6增加了增强的组播支持以及对流的控制,对多媒体应用很有利,对服务质量(QoS)控制也很有利。
IPv6加入了对自动配置的支持,这是对DHCP协议的改进和扩展,使得网络(尤其是局域网)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第二代互联网IPv4技术,核心技术属于美国。
它的最大问题是网络地址资源有限,从理论上讲,编址1600万个网络、40亿台主机。
但采用A、B、C三类编址方式后,可用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数目大打折扣,以至目前的IP地址近乎枯竭。
其中北美占有3/4,约30亿个,而人口最多的亚洲只有不到4亿个,中国只有3千多万个,只相当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数量。
地址不足,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及其他国家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
一方面是地址资源数量的限制,另一方面是随着电子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将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能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连入全球因特网。
在这样的环境下,IPv6应运而生。
单从数字上来说,IPv6所拥有的地址容量是IPv4的约8×10^28倍,达到2^128-1个。
这不但解决了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同时也为除电脑外的设备连入互联网在数量限制上扫清了障碍。
但是与IPv4一样,IPv6一样会造成大量的IP地址浪费。
准确的说,使用IPv6的网络并没有2^128-1个能充分利用的地址。
首先,要实现IP地址的自动配置,局域网所使用的子网的前缀必须等于64,但是很少有一个局域网能容纳2^64个网络终端;其次,由于IPv6的地址分配必须遵循聚类的原则,地址的浪费在所难免。
但是,如果说IPv4实现的只是人机对话,而IPv6则扩展到任意事物之间的对话,它不仅可以为人类服务,还将服务于众多硬件设备,如家用电器、传感器、远程照相机、汽车等,它将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深入社会每个角落的真正的宽带网。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IPv6网络的互联方式研究
2 张 昌 凡 。 永 红 . 编 程 逻 辑 器 件 及 V L设 计 技 术 . 州 : 南 理 工 龙 可 HD 广 华
大 学 出版 社 . 0 2 2 0
3 张岩 , 张辉 . 基于 F GA和 D S的数字 通信源 MS P D K实现 方案.电子
产 品世 界 ,04 2 ) 2 0 ( 1
差喜匿
维普资讯
围正逐步向无线领域拓展 , 从 v 升级到 v, I P 4 6 因此 , 如何实现 WS T P Pv ) N与 C / ( 网络( I 6 简称为 I 6网络) P v 的互联已成为当前 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 当前 , 实现WS N与 Iv P6网络互联的方式
Ab t a t h a e o s u t on f ve s r c T e p p r c me p wi Ia p it o iw: t e ife in C f b l n t d t e atn a in o e o ti e o man l b f } h n lx o Sl e ei a e . t u t ft us d f mi h e o h i o e o fe u n y s e t m a e q ik n d a d t e n e f d c a i g r d ae n ef r n e f m e n a h n l i e c mmu i a o r q e c p cr u cn b u c e e , n e d o e r sn a it d i tre c r h e e o t e r c a e n t o h n h nc t n i s se C e s t f d b e me s ta r q e c b u t c a g s c n e td n o fe u n y g a u l c a g i e r mp d F K y t m a b aii y t a h t f u n y a r p h n e i o v r it r q e c r d a h n e n t a e S n se h n e e h mo u a o d o i e t d lt n mo e c mb n d wi DDS a d F GA. i h n P Ke r s y wo d DDS, P A , mp d F K mo u ai n F G Ra e S d l t o ( 稿 日期 : 0 6 0 — 6 收 20- 3 2 )
基于传感器节点IPv6地址自动配置研究
整个 网络 的 自动分配地址 的任务 。 P 6在设计 的 时候 Iv
并没 有 考 虑 在 wS 中的情况 ,P 6 状 态地 址 自动 N Iv 无
配 置 虽 然 可 以达 到 地址 唯一 , 是 它 开 销太 大 , 于 但 对
WS 来 说 每 个节 点 的 电能 , 是 无 线传 感 器 的 最 大 N 就 的一 个 瓶颈 , 以在 WS 所 N设 计一个 可 以减 小开 销 , 能
p o l m fwie e s s n o o e n r p d d s rb to a n q e,a d e s S h s p p r p o o e r l s r b e o r ls e s r n d s i a i it i u i n h s a u i u d r s O t i a e r p s d a wi e s e s n o e wo k c n b u o t a l s i n d I v d r s r t c l W S e s r n t r a e a t ma i l a sg e P 6 a d e s p o o o c y NACP t i a r e n , c o d n o h s g e me t a c r i g t n d u e e e mi e a u o e n n mb rd t r n s a v l e,a d a c r i g t h a u fs a e a sg me t b v h s v l e f ra e t n c o d n o t e v l e o t t s i n n ,a o e t i a u o g n s a u n o e ii e s a e o h r o d n r t t . W h n t e p o y n d e v s t e n t r t t s a d c mp t v t t , t e r i a y s a e t e h r x o e 1 a e h e wo k。c m p t o s wi o e i r l t l b c me t e n w r x o e f rn wl d e o e i a s g e d r s . ee p rme t l e u t h w h t h e o h e p o y n d , o e y a d d n d s s i n d a d e s Th x e i n a s ls s o t a ,t e r a g rt m r d c i n a c r c h n t a ii n la g rt m 。wi d ii n lc s s ls . l o ih p e it c u a y t a r d to a l o i o h t a d to a o t e s h
IEEE802.15.4 协议规范
基于IEEE802.15.4的IPv6协议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Internet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巨大,并将继续在未来得各领域持续发挥其影响力,集成了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及传感器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将Internet为从虚拟世界延伸到物理世界,从而将逻辑上的信息世界与真实物理世界融合在一起,改变了人与自然交互的方式,满足了人们对“无处不在”的网络的需求。
2000年12月IEEE成立了IEEE802.15.4工作组,致力于定义一种供廉价、固定、便捷或移动设备使用的,复杂度、成本和功耗极低的低速率无线连接技术,产品的方便灵活,易于连接、实用可靠及可继承延续是市场的驱动力,一般认为短距离的无线低功耗通信技术最适合传感器网络使用,传感器网络是IEEE802.15.4标准的主要市场对象。
一方面,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无处不在”和节点数量庞大等特点,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数量巨大的IP地址资源,另一方面,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往往对安全性要求较高,而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织的先天性缺乏应有的安全机制,IPv6作为下一代网络协议,具有地址资源丰富、地址自动配置、安全性高、移动性好等优点,可以满足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地址和安全方面的需求,所以IETF于2004年11月成立了一个6LowPan(IPv6over IEEE802.15.4或IPv6over LR_PAN)工作组,它规定了6lowPan技术底层采取IEEE802.15.4,MAC层以上采取IPv6协议栈,致力于如何将Ipv6与IEEE802.15.4展开,实现Ipv6数据包在IEEE802.15.4上的传输,研究基于IPv6over IEEE802.15.4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问题。
目前这方面研究成为了一个很活跃的方向,其中,通过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对IPv6协议栈基本需求,借助协议工程学理论和软件工程的方法,设计并实现体积小、功能全、效率高,适用于IPv6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嵌入式IPv6协议栈,已经成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网的研究
; l
基于Iv f 无线传感 网的研究 P 6, ]
周洋帆 移动通信 国 家工程研 究 中心
【 摘
要l
文章主要研究基于 Iv 的无线传 感网 。首先 简单介 绍 了I E 8 2I .技术 :然后 引入 P6 EE 0 .54
6 o P N,分 析 构建 6 o P N的 技术 难 点和 解 决方 案 ,以及 将Iv 应用 于 无线 传感 网的优 LwA LwA P6 势 ;最后 展望 基于 Iv 的 无线 传感 网的 应 用前景 。 P6
适 合 应 用于 嵌 入 式 I v 这 一 领域 ,它 使 大量 电子 产 品 P6 不 仅 可 以在 彼 此 之 间 组 网 ,还可 以通过 I v 协 议 接 入 P6
下 一 代 互 联 网 ,使 人 们 与 周 围环 境 更 紧 密 的 结 合 。
6 o AN技 术 采用 的是 IE 0 .54 定 的物理 层和 L wP E E 8 21 .规 MAC层 ,下面将 简单 介绍 I E 0 .54 E E 8 21 .。
2 IE 0 .54 术 简介 E E8 21 . 技
为了 满足 低 功 耗 、低成 本 的 无线 网络 要 求 ,I E EE
标准 委 员会在 2 0 年 1 月正式 批准 并成 立了8 21 .I 00 2 0 .54 作 组 ,任 务就 是开 发一 个低 数据 率 的WP AN ( rls Wiees
无 线 网 时 ,就 会 有 相 当数 量 的 节 点要 接 入 互 联 网 ,因
而 需要 大量 的I 地 址 。I v Itre r tc l rin P P 4( nen t oo o s P Ve o 4)越 来 越 不 能 满 足 这 种 需 求 ,而 I v (I t t P 6 n e ne r P o o o ri n 6)作 为 下一 代 网络 协 议 ,具 有地 址 r tc lVes o 资 源 丰 富 、地 址 自动配 置 、安 全性 高 以及 移 动性 好 等 优 点 ,可 以满 足 低 速无 线 个 域 网 在地 址 和 安 全方 面 的
无线通信网络中传感器节点应用与设计
无线通信网络中传感器节点应用与设计张晓玫【摘要】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开发了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节点能够实现数据信息采集、发送、接收,并且利用互联网通信技术,构建一个自组织无线网络,在工业控制、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医疗卫生救治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目前,传感器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主要包括两种节点类型,分别是网关节点、终端节点,这些节点可以采集应用环境中的软硬件设施信息,采用路由通信协议将其传输到服务器中,同时还可以接收网络控制命令信息,有效实现无线通信网络数据传输和共享。
【期刊名称】《电子制作》【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2页(P51-51,53)【关键词】无线通信网络;传感器;终端节点;网关节点【作者】张晓玫【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资源污染严重,需要实时监测,提高控制成效。
另外,一些重工业生产环境比较恶劣和复杂,不利于人们进行工作,而采用有线光缆不利于组网,并且易于损坏,因此需要使用传感器、ZigBee、WiFi和6LoWPAN等技术构建一个传感器无线通信网络,进一步改进传感器无线网络组网的灵活性[1]。
传感器、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可以满足环境资源监测、工业制造智能监控、公共安全监控等需要,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
目前,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ZigBee、WiFi、RFID、6LoWPAN和4G移动通信等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组网的灵活性,实现传感器信息采集、发送和接收。
每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应用描述如下:(1)ZigBee技术。
ZigBee技术是一种低速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其可以将部署于重工业环境中的传感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的自组织通信网络。
网络通信可靠性较高,具有较低的节点功耗,可实现重工业生产数据的集中式共享、传输管理[3]。
(2)6LoWPAN技术。
6LoWPAN(IPv6 over IEEE 802.15.4)是一种基于IPv6的低速无线个域网通信标准,其可以把传统的无线通信协议扩展到IP链路上进行网络通信,提高了重工业生产环境数据通信的可靠性[4]。
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边界路由器的设计方案
蓝牙无 线 文件 传输 协议 R B T F T 的研 究 与实 现对 于蓝 牙
技术 的发展 有重 要 作用 , 明晰R BT F T的工 作原 理和 发送 文
件过 程 ,有利 于更 好地 实现 蓝牙 无线 文件传 输 的发展 。
[ 1 ] 王楠, 侯 紫峰, 宋建平等. 蓝牙无线连接可靠性措施的研 究与实现 … . 小型微型计算机 系统, 2 0 0 3 ( 0 5 )
件 链接 ,应用 系 统 内部 都将 接 收 到文 件传 输 关 闭 的信息 , 断 开文 件 传输 链 接线 路 。在 文件 接 收 方 的按 帧发 送 的数 据
将被 去 掉枕 头 并 重新 回入 接 收缓 冲 区 ,重 新 组合 为 原来 的 传 输整 体 文件 。之后 再 继 续下 一个 文 件 的传 输 ,直 至文 件 完 全传 送 。提 高 蓝牙 无 线传 送文 件 的可靠 性 ,在 应用 层 面 主 要依 靠R B T F F 协 议支 持 断 点续传 。断 点续 传 的原 理在 于 R B T F F 数 据 帧 在 报 头 中携 带有 一 个信 息 , 该信 息 会 指 明 文 件 数 据在 文 件具 体 某个 位 置开 始 的偏 移 量 。当 发生 错 误 或 连 接 中 断时 ,接 收 方发 送 一个 带有 偏 移量 的信 息帧 ,使 得 应 用 程序 系 统 能 自动识 别 文件 发送 方 重 新传 送 文件 的意 思 ,这种 技术 在文 件数 据量 大 的时 候效 果 明显 。 参 考 文献 :
一
组 建 网 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边 界 路 由 器 适 配 层 需 要 完 成 的 基 本 任 务 ,系统 启 动后 , 自组 网任务 负 责在 选 定信 道和 网络 1 6 位 PAN I D 后 建 立 网络 。 网络 维 护任 务 在 网 络建 立 后 维 持父
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设计
V 11 N . o 8 o5 .
O t2 0 c. 0 6
文 章 编 号 :0 45 9 (0 60 —6 10 10 —6 4 20 )50 2—4
基 于 Iv P 6的无 线 传 感 器 网络 应 用 设计
黄琼 , 张宏科 , 帅, 郜 张思东
( 北京交 通大 学 电子信 息 工程 学 院 , 北京 1 0 4 ) 0 0 4
摘 要 : Iv 将 P 6引 入 无 线 传 感 器 网络 ( S 并 采 用 开放 式 体 系结 构 是 WS 的 发 展 方 向 。 提 出 了一 种 基 于 I v w N) N P6 的 W S 应 用 系统 的 实现 方 案 , 绍 了其符 合 I E 8 2 1 . N 介 E E 0 . 5 4规 范及 ITF 的 6 o a E L wpn工 作 组 适 配 层 草 案 的 开放
络 的应 用领 域 。
0 引 言
随着无 线通 信技 术 的飞速 发展及 无线 应 用领域 的扩 大 , 线传感 器 网络 日渐 成 为互 联 网领 域 研究 无 的热 点之 一 。I E 0 . 5 4标准 当现及 Zg e E E8 2 1. : ib e 联盟 的工 作 , 力 推 动 了 无 线 传 感 器 网 络 的 发 展 。 大 但是, 当前 无线 传感 器 网络存 在 多种体 系结构 , 而无 线 传 感器 网络 的广 泛 应 用 需 要 开 放 统 一 的体 系 结 构, 以实现 不 同应 用 网 络 的 互 操 作 , 方 便 与 当前 以
维普资讯
第l 8卷第 5期
20 0 6年 l 0月
重 庆邮电学院学报 ( 然科学版) 自
J u n l f h n qn nv ri f o t a d T l o o r a o g igU i s yo s n e c mmu i t n ( au a S i c ) oC e t P s e nc i s N tr l c n e ao e
基于6LoWPAN的无线传感网设计
基于6LoWPAN的无线传感网设计龚成莹;何辉;马应莲;梁金荣;刘阳【摘要】针对无线传感网端到端通信存在的问题,利用IPv6互联网优势实现IEEE802.15.4协议与IPv6网络的互通.以CC2538为节点芯片,设计基于6LoWPAN的网络应用模型,实现6LoWPAN传感网络对传感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功能,并给出了研究思路和实现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案很好地解决了无线传感网端到端通信问题,降低了网络数据互通的难度.【期刊名称】《无线电工程》【年(卷),期】2018(048)007【总页数】5页(P531-535)【关键词】无线传感网;IPv6;6LoWPAN;CC2538【作者】龚成莹;何辉;马应莲;梁金荣;刘阳【作者单位】兰州工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甘肃兰州 730050;兰州工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甘肃兰州 730050;兰州工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甘肃兰州 730050;兰州工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甘肃兰州 730050;兰州工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甘肃兰州 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70 引言基于低功耗和自组织的无线互联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在智能家居、远程监测、公共安全、健康监测和智能交通等领域发展迅速[1]。
经过多年发展,出现了大量的WSN私有协议,如MAC层的S-MAC、T-MAC、BMAC和XMAC等,路由层的AODV、LEACH、DYMO、HiLOW和GPSR等[2],由于缺乏标准,这些协议的使用范围较窄,较难推广。
主流的WSN标准有IEEE802.15.4[3]、ZigBee[4]和ISA100.11a等,由于这些标准采用非IP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WSN在需要接入互联网时需要复杂的应用层网关,无法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和控制,为此,IETF 6LoWPAN(基于IPv6的低速无线个域网,即IPv6 over IEEE 802.15.4)[5]工作组致力于解决该问题,以使IP网络能够在无线嵌入式设备和网络中使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IPv6地址自动配置方案的研究与设计
无线传感器 网络 I v P 6地址 自动 配置方案的研 究与设计
王 晓 喃 高德 民 ,
(.常 熟 理 工 学 院 计 算 机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江 苏 常 熟 2 5 0 2 1 1 50 ; .南 京 理 工 大学 计 算 机 科 学 与技 术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2 0 9 ) 1 0 4
复 地 址 检 测 开 销 、 址 配 置 总 开 销 及 地 址 配置 总 延 迟 时 间 3方 面 对 此 方 案 与 Srn AD 及 MANE o f 地 t gD o TC n 的性 能 参 数 进 行 比较 分 析 , 证 了方 案 的有 效 性 和 高效 性 。 验 关 键 词 :无 线 传 感 器 网络 ;Iv 地 址 ;地址 自动 配 置 ; ; 首 节 点 P6 簇 簇 中 图分 类 号 :T 1 N9 5 文 献标 志 码 : A d i1 . 9 9jis. 0 18 6 . 0 1 1 . 0 o:0 3 6 /.sn 10 -30 2 1. 1 0 9
第 3 卷 第 1 期 3 1
20 1 1年 1 1月
铁
道
学
报
Vo _ 3 No 1 l3 .1
N ov m be 2 e r 01 1
J OURNAL OF THE CHI NA RAI LW AY SOCI ETY
文章 编 号 :1 0 —3 0 2 1 ) 1 0 5 — 7 0 18 6 ( 0 1 1 — 0 lO
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 要 : 线传 感 器 网络 ( S 与 现 有 网络 基 础 结 合 是 W S 研 究 中 必须 解 决 的技 术 问题 之 一 。 该 文 分析 现 有 无 线传 感 器 网络 Iv 无 W N) N P6 接 入 系统 不 足 的基 础 上 , 设计 一个 新 的 接入 系统 。其 中的 网 关 系统 以 嵌入 式微 处理 器 ¥ C 4 0无 线 网卡 、 频 芯 片 CC 40等 为硬 3 21 射 22 件. 实现 将 以 IE 821 . 为 物理 层 和 数 据 链 路层 标 准的 无 线 传 感 器 网络 接 入 Iv E E 0 . 4作 5 P 6网络 中 。 给 出该 系统 的 软 硬 件 平 台设 计 及 相 关算 法 , 过 实验 证 明 该 系统 能快 速 完成 网络 通信 。 通
A s a t I i ak ytc nq et c mbn r e no e r WS wi urn e ok if su tr i W S eer . ya a b t c: t s e h iu o i e e s s sr t k( N) t c r t t r r t c e n r e O wi l s e n wo h e nw n a r u N rs c B — ah n l igt ed f in y o r n v c e yt fr i ls S no t ok ( S , hs a e p o oe e ac s ss m. n i y n e c c f u e t P 6a cs ss m r e e srNe r W N) ti p p r rp s an w c e yt I s z h i e c I s e oW e s w d s e t
ZH AN G h ng, E Se H Zha ng
IPv6网络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互联
在 无线 传感 器 网络和 Iv 网络 采用 不 同协 议栈 的情 况 下 ,它们 之 间通 P6 过 协 议承 载 而 不是 协 议转 换 实 现彼 此 之 间 的互 联 , 即是 重 叠 方式 。W N S 与 Iv 网络 之 间 的 重 叠 方 式 也 可 细 分 为 两 种 :WN oe C P6 S v r TP/Iv 和 Iv P6 P6
2 2 安全性 .
该 方式 通过 设 置特 定的 网关 节 点. 在无 线传 感器 网络 和 I v 网络 的相 P6
同协 议层 次之 间进 行 协议 转换 ,实现 无 线传 感 器 网络和 I v网 络之 间 的互 P6 联 。按照 网关 节 点所 工作 的协 议 层次 的 不同 ,可 进一 步 细 分为 应用 网 关和
0引言
对 于某 些 具有 特殊 执 行 能力 的主 要节 点 而言 , 由于 控制 者通 常需 要 对他 们
单 独进 行访 问与控 制 , 因此 这些 节 点具 有全 局 I 地 址也 是必 要 的 。因此 , P
无线 传感 器 网络 是 由部署 在监 测 区域 内部 或附近 的大量 廉价 微 型传 感 器 节点通 过 自组 织方 式 构成 的 网络 。 以其监 测 精度 高 、布 网及 使 用灵 活 、 可靠 性 高、 经济 性好 等特 点 ,在 工业 监 控 、环 境监 测 、 医疗监 护 、交 通 运 输 、军事侦 察等 领域 都具 有非 常广 阔 的应用 前景 。w N s 一般不 以孤 立 网络 的 形式 存在 ,而是 需要 通 过一 定 的方式 与 其他 外 部 网络互 联 , 以便 通过 外 部 网络 上 的设 备方便 地 对 其进 行管 理 、控 制与 访 问 ,或借 助 已有 网络 设 施 实 现WN S 的大规模 组 网 。而 Iv 为下 一代 网络 的核 心协 议 ,所 以将无 线传 感器 P6 网 络 与 Iv 网络 互 联起 来 已是 当 前 的 一 个 研 究热 点 。 当 前 ,实 现 WN P6 S与 Iv 网络 互联 的方 式 主 要包 括P e oP e 方式 、 重叠 方 式 以及 全I 方式 P6 er t e r P 等 ,其中 ,全 I方式 是 当前学 术界 讨论 的一 个焦 点 问题 。 P 1互联接 入方 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改进的通用节点构架图
这种构架的优点包括:选用低功耗的微型处理器芯片和 射频通信芯片构成系统核心模块,实现系统作为微型计算机 系统的基本功 能,在 结 构 上 减 小 系 统 的 复 杂 性、降 低 系 统 功 耗;通过通用接口实现附加功能与系统核心驱动模块相分离, 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添加不同的数据采集传感器和控制 器,还可以添加定位系统、续电模块等各种附加模块,从而使 节点具备很强的可扩展性;可以利用通用接口添加能量监测 模块以便进一 步 控 制 系 统 功 耗;改 变 传 统 的 操 作 系 统、协 议 栈、应用程序相结合的软件体系结构,设置适配层软件完成最 基本的硬件功能,将操作系统等复杂软件结构纳入到上层软 件中作为可选配置,降低了系统复杂性。
图 2 节点硬件系统结构
2)射频通信模块 Chincon 公司推出的 CC2420[9]是基于 IEEE802. 15. 4 协 议的射频收发芯片,工作频带范围为 2. 400 到 2. 4835GHz,数 据速率达 250kbps ,码片速率达 2MChip / s;采用 O-QPSK 调制 方式;超低电流消耗,接收灵敏度可以达到 - 94dBm;抗邻频 道干扰能力强。在 MCU 与射频单元的通信中采用并行总线 制通信方式。射频单元通过 4 线 SPI 总线控制芯片工作模式 实现读写缓存数据。CSn 作为 CC2420 的片选信号、SCLK 为 MCU 与 CC2420 之 间 提 供 时 间 同 步。MCU 通 过 对 FIFO 和 FIFO 进行收发缓存器设置,此外通过 CCA 做通道清除、SFD 控制时钟与定时信息。利用 CC2420 内部的 33 个 16bit 寄存 器进行状态设置,在寄存器读写周期内,SI 总线上共有 24bit 数据,包括存储选择 1bit、读写控制 1bit、地址选择 6bit、和数 据;采用 MSB 优先方式传输。MCU 与 CC2420 通信接口如表 1 所示。
表 1 MCU 与射频单元通信管脚使用列表
பைடு நூலகம்
CC2420 使用管脚 ATMEGA128 对应管脚
SCLK SI SO
FIFO FIFO CCA SFD
SCLKn MISO MOSI GIO0 INET GIO1 TCA
3)能量监测 以电池供电的传感器节点,应及时了解自身能量存储与 消耗情况并根据自身能量状态来调整节点某个部分的工作状 态和节点间的通信策略。文献[3]说明了基于 Mica2 的电源 电压监测方法,并在实际中证明其简单有效,但依赖于稳压电 路的参数,不够灵活。文献[10]提出了一种精确的适时传感 器节点能量消耗测量与分析方法,但需要构建专用的测试平 台。本文综合二者的优点,利用 ATMEGA128 的 ADC 差分通 道,构建了能量监测模块。其基本原理是,首先确定传感器工
Key words: communic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node design;
0 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监视区内大量低成本微型传感器节 点构成的无线 自 组 织 系 统。 无 线 传 感 器 网 络[1]以 微 型 传 感 器为中心,集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通信、控制等多种功能, 可以完成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沟通,将彻底改变人与自然 的交互方式。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微型嵌 入式系统设备。它集成了网络终端和路由器的功能,可以完 成数据的采集、处理、聚合、存储、转发等功能,也可以与其他 节点协调协调完成一些特定任务。
静态测试实验验证了本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1 设计原则与系统构架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应用密切相关,基于不同的应用,节点 软硬件平台都有很大差异。根据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和应用需 要,传感器节点通常分为通用节点和网关节点。对于通用节 点的设计[1],[3],[10]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节能。节能是 传 感 器 网 络 节 点 设 计 最 主 要 的 问 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要部署在人们无法接近的场所,而且不常更 换供电设备,对节点功耗要求就非常严格。在设计过程中,应 采用合理的能量监测与控制机制,功耗要限制在几十毫瓦甚 至更低数量级。
2 系统实现
本文 使 用 ATMEL 公 司 推 出 的 Atmega128 处 理 器 和 Chipcon 公司的 CC2420 分别完成了传感器通用节点设备和 网关节点的设计。限于篇幅,本文将主要详细介绍通用节点 的设计。 2. 1 节点硬件结构
1)总体结构 节点由以 AVR 高端处理器为核心的硬件平台和专门设 计的智能适配层软件相结合 而 成。适 用 于 底 层 协 议 基 于 2. 4GHz无线个域网通信的传感器网络以及其他类型网络。 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传感器、通用接口、微处理器、无线电路和 电池、能量监测电路组成。 本 文 选 用 ATMEAG128L-64I 作 为 处 理 器 芯 片。 Atmega128[8]是 基 于 AVR RISC 结 构 的 低 功 耗 CMOS8 位 AVR。通信电路采用 CC2420,使用单极天线( 有效覆盖范围 70m ~ 100m)。采用 9V 电池供电。为适应多种应用,设计了 通用接口,通用接口中有适配电路,以适应不同电参数部件直
基于上述原则,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通用节点的硬件体 系结构应尽量简单且适用。本文提出一种实用性强的新型节 点构架。该硬件构架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系统核心模块和通 用接口。软件构架包括适配层软件和上层软件。通用节点构 架见图 1。
接接入系统。通常节点的输出控制器即通过该接口接入。数 据采集模块也利用通用接口与 MCU 相连结,因此可以根据多 种不同 应 用 随 时 更 换 为 各 类 型 的 模 拟 传 感 部 件( 本 文 以 LM6x 系列温度传感器为例进行介绍)。为节约能源,输出控 制器、数据采集电路和电源控制模块等用摸拟信号输入的部 件采用总线式接入方式与 MCU 进行信号传输。根据各个电 路特点、设定不同的时钟周期,在自己的时钟周期到来时,方 能与 MCU 进行通信,其余时间不工作以便节约能量。其硬件 系统结构见图 2。
2)低成本。成本的高低是衡量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好 坏的重要指标。传感器网络节点通常大量散布,只有低成本 才能保证节点广泛使用。这就要求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各个模 块的设计不能特别复杂,否则不利于降低成本。
3)微型化。微型化是传感器网络追求的终极目标。只 有节点本身足够小,才能保证不影响目标系统环境;另外在战
收稿日期:2005 - 08 - 24;修订日期:2005 - 10 - 25 作者简介:霍宏伟(1982 - ),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IP 路由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 张宏科(1957 - ),男,山 西大同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IP 路由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安全技术等; 郜帅(1980 - ),男,河南济源 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IP 路由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 牛延超(1981 - ),男,山东文登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无线传感器网络.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Pv6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node
HUO Hong-wei, ZHANG Hong-ke, GAO Shuai, NIU Yan-chao (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近年来,美国国防部、能源部和 Intel 公司等国外机构建 设了很多演示系统。比较接近实用的传感器节点硬件设备主 要包括 Smart dust 和 Mote 系列。设计实现一种满足低成本、 低功耗等要求的 IPv6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备,是传感器网 络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通用节点设备的基本构 架,设计实现了一种具有实用价值通用节点软硬件平台,并通 过引入多个节点的温度采集与反馈控制实验和节点生命周期
第 26 卷第 2 期 2006 年 2 月
计算机应用 Computer Applications
Vol. 26 No. 2 Feb. 2006
文章编号:1001 - 9081(2006)02 - 0303 - 04
一种 IPv6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与实现
霍宏伟,张宏科,郜 帅,牛延超 ( 北京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
304
计算机应用
2006 年
争侦查等特定用途的环境下,微型化更是首先考虑的问题之 一。
4)可扩展。可扩展性也是传感器节点设计中必须考虑 的问题。传感器节点应当在具备通用处理器和通信模块的基 础上拥有完整、规范的外部接口,以适应不同的组件。
另外,在缺乏物理安全保证的条件下保证数据的准确和 传输的安全以及节点电路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的稳定性等方 面也是应当考虑的问题。
( xiaosongshu2000@ sohu. com) 摘 要:通过总结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节点的设计原则,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通用节点设 备的基本构架,设计实现了基于超低功耗处理器 Atmega128 和射频芯片 CC2420 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节点设备。该设备具有能量自检测功能,并可以改变通用硬件接口上的数据采集部分实现多种不同 类型的应用。采用模块化软件设计,引入有限状态机进行系统模式调度,设计实现了既能独立运行又 支持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节点适应层软件。通过引入多个节点的温度采集与反馈控制实验和节点生命 周期静态测试实验验证了本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通信网络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 0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 fundmental structure of the univers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node device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y summarizing the principle of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node. And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node device was implemented based on the ultralow power comsumption processor Atmega128 and the radio frequency chip CC2420. This node device could do power monioring itself . It also could be used in many condition by exchange the data collection circuit which was connected to the universal hardware interface. Software modularization design was used in this paper and finit state machine was used to finish the system mode scheduling. An adapt-layer software wa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 which could both run by itself and by the embeded operating system .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this design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device were also verified in this paper by the multi-node temperature collect and feedback control tests and the static life cycle test of this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