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和结构设计共100页文档
混合结构房屋静力计算方案
混合结构房屋静力计算方案1. 简介混合结构房屋是指由不同结构形式组合而成的建筑物,一般由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组成。
在进行混合结构房屋设计时,静力计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以确保建筑物在承受荷载时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主要包括荷载计算、结构分析和设计要点等内容。
2. 荷载计算在进行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之前,需要首先进行荷载计算。
荷载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重力荷载重力荷载是指由于建筑物自重所产生的荷载。
在计算重力荷载时,需要考虑建筑物各个部位的自重,并根据设计规范计算得出相应的荷载值。
2.2 活荷载活荷载是指由于人员、家具、设备和其他可移动物体所产生的荷载。
在计算活荷载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设计标准,确定相应的荷载系数,并计算得出活荷载的作用效果。
2.3 风荷载风荷载是指由于气流对建筑物所产生的荷载。
在计算风荷载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形状、风速等因素,并根据设计规范计算得出相应的荷载值。
2.4 地震荷载地震荷载是指由于地震力对建筑物所产生的荷载。
在计算地震荷载时,需要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地震地区和设计标准,确定相应的地震作用系数,并计算得出地震荷载的作用效果。
3. 结构分析在进行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时,需要进行结构分析,以确定结构的受力情况和变形情况。
结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指对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包括确定结构的受力路径、受力大小和受力方向等内容。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等因素,并根据设计规范确定相应的安全系数。
3.2 变形分析变形分析是指对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包括结构的位移、倾斜和变形程度等内容。
在进行变形分析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刚度和变形能力,并根据设计规范确定相应的变形限值。
3.3 应力分析应力分析是指对结构的应力情况进行分析,包括结构的受力点和受力分布等内容。
在进行应力分析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并根据设计规范确定相应的安全系数。
建筑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二)弹性方案
当房屋的横墙间距较大、楼盖和屋盖的水平刚度较 差时,房屋的空间刚度较差,在荷载作用下,房屋的 墙、柱顶端的相对位移μS/H较大。此时屋架、大梁 与墙柱为铰接,并按不考虑空间工作的平面排架进行 计算(图15-20b)。按这种方法进行静力计算的房屋属 弹性方案房屋。
图 15—20
(三)刚弹性方案
对横墙的要求
由上面分析可知,房屋墙、柱的静力计算方案 是根据房屋空间刚度的大小确定的,而房屋的空间 刚度则由两个主要因素确定。
一是房屋中屋(楼)盖的类别, 二是房屋横墙间距及其刚度的大小。 因而作为刚性和刚弹性方案房屋的横墙,应符合下列 要求:
(一)横墙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
(二)横墙中开有洞口时,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不超 过横墙水平全截面面积的50%。
房屋的空间刚度介于上述两种方案之间。在荷 载作用下,纵墙顶端的相对水平位移较弹性方案房 屋的要小,但又不可以忽略不计。静力计算时,可 根据房屋空间刚度的大小,将其水平荷载作用下的 反力进行折减,然后按平面排架或框架进行计算。 按照这种方法进行静力计算的房屋属刚弹性方案房 屋(图15-20c)。
2B2.1.3刚性和刚弹性方案房屋
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屋盖或楼盖类 别
表15-2
刚性方 刚弹性 案 方案
弹性 方案
整体式、装配整体式和 1 装配式无檩体系钢筋混
凝土屋(楼)盖
s<32
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
2
凝土屋盖、轻钢屋盖和 有密铺望板的木屋(楼)
s<20
盖
32≤s ≤72
s >72
20≤s≤ 48
s>48
3
冷摊瓦木屋盖和石棉水 泥瓦轻钢屋盖
混合结构房屋墙体设计
1
bc l
--系数,对细料石、半细料石砌体, 0 ;对混凝土砌
块、粗料石、毛料石及毛砌体, 1.0 ;其他砌体, 1.5
bc --构造柱沿墙长方向的宽度。
l --构造柱间距,此时s取相邻构造柱间距。
(2)、构造柱间墙高厚比验算
H0 h 1 2
第三节 多层房屋墙体计算
一、多层刚性方案房屋承重纵墙的计算
h 240mm, 1 1.2
h 90mm, 1 1.5 90mm h 240mm, 1可按插入法取值
2 --有门窗洞口墙允许高厚比修正系数。
2
1
0.4
bs s
2、带壁柱墙高厚比验算 (1)、整片墙高厚比验算
H0 hT 1 2
hT --带壁柱墙截面的折算厚度, hT 3.5i
i --带壁柱墙截面的回转半径,
三、刚性方案和刚弹性方案的横墙
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横墙中开有洞口,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不应超过横墙截面面积
的50%。 2、横墙厚度不宜小于180mm。 3、单层房屋的横墙长度不宜小于其高度,多层房屋的横墙长度,
不宜小于H/2(H为横墙总高度)。
第三节 墙柱高厚比验算
高厚比验算包括两方面: 1、允许高厚比的限值 2、墙柱实际高厚比的确定
二、多层刚性方案房屋承重横墙的计算
1、选取计算单元和计算简图 2、控制截面的承载力验算
三、多层刚弹性方案房屋的计算
1、多层刚弹性方案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1)、在平面计算简图的多层横粱与柱联结处加一水平铰支杆,
计算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无侧移时的内力和各支杆反力; (2)、考虑房屋的空间作用,将支杆反力乘以η,反向施加于节
1、选取计算单元 2、计算简图及内力分析
混合结构计算书
1.工程概况设计题目某两层仓库采用混合结构方案。
楼盖为现浇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及砖墙作为承重体系,现浇钢筋混凝土柱下单独基础及墙下条形基础。
设计任务1.按建筑平、立、剖面图进行结构平面布置2.按选定的结构方案进行结构计算(1)估算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2)楼盖结构计算①板及次梁按塑性计算②主梁按弹性计算(3)钢筋混凝土楼梯计算(4)承重外墙验算①确定结构静力计算方案②验算墙体高厚比③验算底层墙体承载力(5)墙下条形基础计算3.绘制施工图(2号图纸三张)(1)基础平面布置图及基础配筋图(2)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包括连续板配筋)(3)次梁配筋图和剖面图(4)主梁配筋图和剖面图(5)楼梯配筋图设计资料建筑图两层混合结构房屋,柱网尺寸为3×6m~4×m,建筑平、立、剖图如下。
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1-1剖面图荷载二毡三油加绿豆砂2石灰砂浆容重〔天花板抹灰,20mm厚〕17kN/m3水泥砂浆容重〔楼面面层,30mm厚) 20kN/m3钢筋混凝土容重25kN/m3细石混凝土容重24kN/m3砖墙容重19kN/m3钢窗自重2屋面活荷载2楼面活荷载5kN/m22.楼盖的设计楼面做法和材料选用〔1〕楼面构造做法:30mm厚水泥砂浆面层,20mm厚石灰砂浆天棚抹灰。
〔2〕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30〔f c2,f t2〕;钢筋:梁中受力纵筋均采用HRB400钢筋〔Ⅲ级钢,f y=360N/mm2 );其他钢筋均采用HPB300钢筋〔Ⅰ级钢,f y=270N/mm2〕。
结构布置与截面尺寸选择柱:考虑抗震,取为400mm×400mm。
板:h≥1/35=2000/35=57mm,考虑隔声及板面装修等因素,取板厚h=1OOmm。
次梁:h=〔1/18~1/12〕l=5100/18~5100/12=284~425mm,取h=350mm;b=〔1/3~1/2〕h=350/3~350/2=117~175mm, b=150mm。
混合结构房屋(1)
10.2 墙、柱高厚比பைடு நூலகம்算
有门窗洞口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μ2按下式确定: μ2=1-0.4bs/S
bs——在宽度S范围内的门窗洞口宽度(图10.4); S——相邻窗间墙或壁柱间距离(图10.4); β]——墙、柱的允许高厚比,见表10.2。
表10.2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β]值
图10.4 洞口宽度
混合结构房屋(1)
2020/8/4
第十章 混合结构房屋
1 房屋的空间工作和静力计算方案
2 墙、柱高厚比验算 3 刚性方案房屋的计算
4 弹性及刚弹性方案房屋的计算 53 砌体结构中的过梁与圈梁
6 砌体结构的构造要求
Back
第十章 混合结构房屋
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混合结构房屋的空间性能及静力计算方案 ,墙、柱的高厚比验算方法以及单层和多层房屋的墙体承载 力计算,过梁和圈梁的设计方法,砌体结构的构造要求等内 容。要求了解和建立混合结构房屋空间作用的概念,掌握混 合结构房屋静力计算方案,掌握墙柱的高厚比验算方法,能 进行刚性方案房屋墙体的计算,了解过梁与圈梁的设计方法 ,领会砌体结构的一般构造要求。
10.2 墙、柱高厚比验算
混合结构房屋中的墙体是受压构件,除满足强度要 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稳定性。
高厚比的验算是保证墙体稳定性的一项重要构造措 施,以避免墙、柱在施工和使用阶段因偶然的撞击或振 动等因素而出现歪斜、膨肚以致倒塌等失稳现象的发生 。
高厚比系指墙、柱的计算高度H0与墙厚或柱截面边 长h的比值H0/h。
10.2 墙、柱高厚比验算
二、带壁柱墙和带构造柱墙的高厚比验算 1、带壁柱墙 (1) 整片墙的高厚比验算
按下式进行验算 β=H0/hT≤μ1μ2[β]
土建施工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土建施工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混合结构房屋是指由不同材料的构件组成的建筑结构,常见的混合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等。
土建施工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可靠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针对土建施工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1. 施工概述在开始静力计算方案之前,需要对土建施工混合结构房屋的概况进行概述。
包括建筑的用途、总体结构形态、建筑高度、楼层数等。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确定静力计算所需的参数和方法。
2. 材料特性不同材料的特性直接影响着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因此,在进行静力计算之前,需要对土建施工混合结构所采用的各种材料进行详细的特性描述。
比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钢材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等。
3. 荷载计算在进行静力计算之前,需要明确建筑物所承受的荷载情况。
包括静力荷载、动力荷载、恶劣气候条件下的风荷载等。
根据不同荷载的特点和作用范围,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进行荷载计算,确保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性。
4. 结构分析静力计算的核心是结构的受力分析。
针对土建施工混合结构房屋,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弹性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构受力分析。
通过这些分析方法,可以得到结构内部的应力分布、位移分布等参数,进而评估结构的安全性。
5. 强度验算根据材料特性和荷载计算的结果,对结构的强度进行验算。
确保结构在设计荷载下的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承载能力。
针对不同材料的特点和验算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验算方法,如强度比较法、强度折减法等。
6. 刚度分析除了强度验算,还需要对结构的刚度进行分析。
刚度分析是评估结构的变形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结构的刚度参数,如刚度矩阵、刚度比等,可以确定结构的刚度异常和刚度不足的情况。
7. 结构优化基于静力计算的结果,可以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通过调整结构的构件尺寸、布置方式等参数,使结构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达到最优的材料利用率和经济性。
8. 结论土建施工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可靠的重要环节。
划分混合结构房屋静力计算方案的依据
划分混合结构房屋静力计算方案的依据
混合结构房屋静力计算方案的依据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房屋结构形式:混合结构房屋通常由混凝土、砖木等不同的建筑材料构成,因此需要考虑房屋的整体结构形式,包括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钢结构等。
2. 材料强度:混合结构房屋的建筑材料强度需要考虑,以确保房屋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下能够承受风力和其他形式的力。
3. 设计规范:根据当地的建筑设计规范,需要对混合结构房屋进行符合规范的设计,以确保房屋的安全性。
4. 地震力分析:在进行静力计算前,需要进行地震力分析,以确保房屋在地震面前能够承受地震力的影响。
5. 人员使用需求:混合结构房屋需要满足不同的人员使用需求,例如住宅、商业建筑等,需要考虑每平方米的人员数量和使用需求。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制定混合结构房屋静力计算方案,以确保房屋能够在各种情况下安全可靠。
3混合房屋的静力计算和结构设计
3.混合房屋的静力计算和结构设计
墙柱高厚比验算
墙柱的计算高度与厚度之比称为高厚比 高厚比≦允许高厚比
3.混合房屋的静力计算和结构设计
H0 h
12
H0----墙、柱的计算高度,应按表5.4采用; h ----墙厚或矩形柱与H0相对应的边长; μ1----自承重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 μ2----有门窗洞口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 [β]----墙、柱的允许高厚比
2、静力计算方案
按房屋空间受力性能的强弱(由η反映),即
空间刚度的大小,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可分 为三种:
❖刚性方案: 0.33时
❖弹性方案: 0.77
❖刚弹性方案: 0.33 0.77
尽量设计成刚性方案,不宜采用弹性方案
3.混合房屋的静力计算和结构设计
静力计算方案
2、静力计算方案
3.混合房屋的静力计算和结构设计
楼面(屋面)→梁(屋架)→纵墙→基 础→地基
3.混合房屋的静力计算和结构设计
结构布置方案
2、横墙承重方案
房屋开间不大,横墙间距较小,将楼(或 屋面)板直接搁置在横墙上
楼面(屋面)板→横墙→基础→地基
3.混合房屋的静力计算和结构设计
结构布置方案
3、纵、横墙承重方案
楼(屋)面板→
梁→纵墙 横墙
→基础→地基
3.混合房屋的静力计算和结构设计
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墙柱高厚比验算 多层房屋墙体计算
3.混合房屋的静力计算和结构设计
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混合结构房屋
水平承重结构:板、梁、屋架等构件 竖向承重结构:墙、柱和基础
3.混合房屋的静力计算和结构设计
结构布置方案
1、纵墙承重方案 无内横墙或横墙间距很大,由纵墙直 接承受楼面、屋面荷载
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和静力计算方案
当横墙不能同时符合上述要求时,如单边外廊 式多层民用房屋,其跨度较小,横墙长度往往小于
H/2,应对横墙刚度进行验算,如其最大水平位移
umax ≤H/4000(H为横墙总高度)时,仍可视为刚性
或刚弹性方案房屋的横墙。
建筑结构概论
1.纵墙承重方案
▪ 屋面荷载(竖向)传递路线为: 板→梁(或屋架)→纵墙→ 基础→地基。 纵墙承重方案的特点是:
(1)主要承重墙为纵墙,横墙间距可根据需求确定,不受 限制,因此满足需要有较大空间的房屋,建筑平面布置比 较灵活。
(2)纵墙为主要承重墙,设置在纵墙上的门窗洞口大小和 位置受到一定限制。
1.1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
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是指墙体、柱(含构造柱)、梁、楼梯、雨蓬、圈梁、 过梁等结构构件的平面布置。
结构布置是在建筑平、立、剖面基础上进行的,与建筑设计紧密相关,混合结 构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大致有以下四种:
1.纵墙承重方案 2. 横墙承重方案 3.纵横墙承重方案 4.内框架承重方案
(3)横墙数量少,所以房屋的横向刚度小,整体性差,一 般适用于单层厂房、仓库、酒店、食堂等建筑。
2.横墙承重方案
▪ 荷载主要传递路线为: 楼(屋)面板→横墙→基础→地基。 ▪ 横墙承重方案的特点是: (1)横墙是主要承重墙。纵墙主
要起围护、隔断作用,因此其 上开设门窗洞口所受限制较少。 (2)横墙数量多、间距小,又有纵墙拉结,因此房屋的横向 空间刚度大,整体性好,有良好的抗风、抗震性能及调整地 基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3)横墙承重方案结构较简单、施工方便,但墙体材料用量 较多。 (4)房间大小较固定,因而一般适用于宿舍、住宅、寓所类 建筑。
影响房屋空间受力性能的因素不仅有房屋刚度和横墙间距,还有屋架的跨度、 排架的刚度、荷载的类型及多层房屋层与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但《砌体结构 设计规范》为简化计算,忽略其它因素影响,仅按屋(楼)盖刚度和横墙间距 两个主要因素,将混合结构房屋静力计算方案分为三种(见表8.6)。
砌体结构第五章静力计算方案演示文稿
砌体结构
特点: 1.纵横墙均作为承重构件,使得结构受力较为均匀,避免
墙体局部承载过大; 2. 既可保证有灵活布置的房间,又具有较大的空间刚
度和整体性。
5.1 混合结构房屋的组成及结构布置方案
(4).内框架承重方案
梁板的荷载一部分经由外纵墙传给墙基础,一 部分经由柱子传给柱基础,既不是全框架承重, 也不是全墙承重,故称内框架承重方案。
(二)两端设有山墙
5.2 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砌体结构
5.2.1 混合结构房屋的空间工作
空间受力体系:风荷载不只是在纵墙和屋盖组成的平面排架内传递,而且 通过屋盖平面和山墙平面进行传递。 纵墙顶部的水平位移不仅与纵墙本身刚度有关,而且与屋盖结构水平刚度 和山墙顶部水平方向的位移有很大关系。
砌体结构第五章静力计算方案演示文稿
砌体结构
§15.3.3 静力计算方案 1 砌体房屋的结构布置
混合结构房屋:主要承重构件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房屋; 如房屋的楼盖和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木结构) 墙、柱、基础等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砌体材料;
应用范围:一般民用建筑,如住宅、宿舍、办公楼、学校、 商店、食堂、仓库等,以及中小工业建筑。
砌体结构
(1).横墙承重方案
竖向荷载主要传递路线: 板→横墙→基础→地基
适用范围:房屋的开间 不大(3~4.5m)
将楼面(或屋面)板直 接搁置在横墙上。
5.1 混合结构房屋的组成及结构布置方案
砌体结构
横墙承重方案的特点 (1)横墙是主要的承重墙,纵墙为围护、隔断和将横墙 连成整体的作用。对设在纵墙上的门窗洞口大小和位置的 限制较少。
竖向荷载主要传递路线: 板→纵墙→基础→地基; 板→梁→纵墙→基础→地基。
砌体结构混合结构房屋墙、柱设计
5.1.2 墙体承重体系 1. 横墙承重体系 当房屋开间不大(一般为3~4.5m),横墙间距较小,将楼
(或屋面)板直接搁置在横墙上的结构布置称为横墙承重方 案:房间的楼板支承在横墙上,纵墙仅承受本身自重。
横墙承重方案的荷载主要传递路线为: 楼(屋)面板→横墙→基础→地基。
纵墙门窗开洞受限较少、横向刚度大、抗震性能好。 适用于多层宿舍等居住建筑以及由小开间组成的办公楼。
第五章 混合结构房屋墙、柱设计
本章重点: 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墙柱高厚比验算 多层房屋墙体计算
5.1 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 5.1.1 概述
砌体结构房屋的组成: 房屋中墙、柱等竖向承重构件用块体和砂浆砌筑而 成的砌体材料,屋盖、楼盖等水平承重构件用钢筋混 凝土、轻钢或其他材料建造的房屋称为砌体结构,也 可称为混合结构。
横墙承重体系
2. 纵墙承重体系 对于要求有较大空间的房屋(如厂房、仓库)或隔墙位置 可能变化的房屋,通常无内横墙或横墙间距很大,因而由纵 墙直接承受楼面、屋面荷载的结构布置方案即为纵墙承重方 案:其屋盖为预制屋面大梁或屋架和屋面板。 这类房屋的屋面荷载(竖向)传递路线为: 板→梁(或屋架)→纵墙→基础→地基。 纵墙门窗开洞受限、整体性差。 适用于单层厂房、仓库、食堂。
底层框架承重体系
5.1.3 变形缝设置和承重墙体布置的一般原则 1. 变形缝 伸缩缝:防止墙体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而产生
竖向裂缝。设置在平面转折和体形变化处,房屋中部以及错层 处。
沉降缝:消除地基过大的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的危害。设置 在建筑平面转折处;地基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房屋高度或荷 载差异较大处;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建筑结构、地基或基 础类型不同的交界处。沉降缝将建筑物从屋盖到基础全部断开。
砌体结构-混合结构房屋墙柱设计2
Ⅳ-Ⅳ截面(下层楼盖大梁底面处)NⅣ= NⅢ+Nh1 Ⅳ截面(下层楼盖大梁底面处)
第5 章 5.3 混合结构的静力计算方案 混合结构墙柱设计 5)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墙体计算简图可简化为一竖向多跨 连续梁。 风荷载引起的弯矩按下式计算:
M=ωHi2/12 ω— 计算单元上沿每米墙高分布的
风荷载设计值,kN/m; Hi— 第i层墙体的高度,即第i层层高。
第五章
混合结构房屋墙柱设计
第5 章 混合结构墙柱设计
1.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 2.房屋静力计算方案 3.墙、柱设计计算 4.混合结构房屋的构造措施
第5 章 混合结构墙柱设计
5.1 概述
砌体结构 混合结构) (混合结构)
水平承重构件 竖向承重构件
屋盖 钢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木材 楼盖 墙、柱、基础 砌体材料
5.3 混合结构的静力计算
不同类型的砌体房屋中计算单元的选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计算简图 的确定
第5 章 5.3 混合结构的静力计算方案 混合结构墙柱设计 5.3.1 结构静力计算方案
表中的刚性方案、弹性方案以及刚弹性方案表示什么意思?
第5 章 5.3 混合结构的静力计算方案 混合结构墙柱设计 5.3.1 结构静力计算方案 1.房屋的空间工作性能
楼(屋)盖
不动铰支座
墙、柱
刚性方案
第5 章 混合结构墙柱设计 (3)刚弹性方案
5.3 混合结构的静力计算方案
当房屋的刚性横墙间距较大时, 当房屋的刚性横墙间距较大时,或屋 面的水平刚度很大时, 面的水平刚度很大时,屋盖的水平位 移0<us<up, 此时可按屋面与外纵墙铰 接并考虑空间工作性能的排架计算。 接并考虑空间工作性能的排架计算。
建筑结构设计与静力分析
考虑材料的可获得性和加工制造 的难易程度,以及施工条件和环
境因素等。
在满足安全性和使用功能的前提 下,优先选择环保、节能、可回
收利用的材料。
03
静力分析基础
静力分析的概念与目的
静力分析的概念
静力分析是结构分析中一种理想化的分析方法,它假设结构承受不变的载荷或载 荷随时间变化非常缓慢,因此不考虑结构的动力学效应和材料的时间依赖性。
将连续的结构离散化为有限个单元,每个单元具 有确定的几何和物理属性。
参数选择
选择合适的材料参数,如弹性模量、泊松比等, 以反映材料的真实性能。
静力分析的载荷与约束条件
载荷分类
根据作用形式实际结构的需求,施加适当的约束条件, 如固定约束、弹性约束等。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多级设防、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抗震设计的方法
主要包括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等。
抗震设计的计算与分析
抗震设计的计算
主要包括地震作用计算、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结构位移和变形计算等。
抗震设计的分析
主要包括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弹塑性分析等。
建筑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和管理,提高居住和办公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THANKS
感谢观看
载荷与约束的合理施加
确保载荷与约束的施加符合实际工况,并考虑可能的最不利组合。
静力分析的结果解读与优化
结果解读
对静力分析的结果进行解读,包括应力、应变、位移等指标的分 析。
结构优化
根据分析结果,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如调整结构布局、改变材料 分布等。
性能评估
对优化后的结构进行性能评估,确保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安全。
混合结构房屋墙体设计
2)η的影响因素 a)楼屋盖的水平刚度:取决于其整体性、截面
宽度和厚度.(P87表4.1与P88表4.2,分三类)
b)横墙的刚度和间距s:μ1和μ2,max
c)房屋的跨度(经试验,可忽略) d)排架的刚度(实测表明其影响不明显) e)纵墙的刚度:提高综合剪切刚度[P87表4.1中 的η值虽用a)、b)因素反映,但其中已考虑e)].
静力计算方案选用:横墙间距s的单位为m,当计算横墙 内力时,应将纵墙间距代替横墙间距作为划分静力计算 方案的依据;无山墙或伸缩缝处无横墙的房屋,按弹性 方案考虑;此外还应考虑刚性与刚弹性方案的横墙.
二、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2.房屋静力计算方案的划分(续1)
三种静力计算方案的确定:
• 假定屋盖和墙顶之间的节点为铰接.即不考虑墙柱对屋
结构选型是设计的基础,关系到建筑、结构、施工与 造价,应多做比较后确定。
二、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1.房屋的整体空间作用
(1)空间作用的基本概念
竖向荷载下,为偏压构件;
水平荷载下(如作用于纵墙),纵墙为平 面外的受弯构件;楼屋盖为平面内弯剪构 件(深梁);横墙为嵌固于基础的竖向悬臂 弯剪构件,且在自身平面内有很大的抗侧 刚度.
2.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 按竖向荷载的传递路线划分为: (1)横墙承重方案(图4.1):整体性差 (2)纵墙承重方案(图4.2):可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 (3)纵横墙承重方案(图4.3):整体性好,空间刚度大 (4)内框架承重方案(图4.4):基础沉降不均匀 (5)底层框架承重方案(新规范不再推荐采用)
μmax= npH3(1-η)/6EI+2.5nPH(1-η)/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