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评”来, 渐入佳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路“评”来,渐入佳境
——初中美术课堂语言评价的若干思考
绍兴县实验中学鲍毓祥
一、盘活闲置,链接背景
这几年的美术课堂上,少了教师简单的否定性评价,少了教师的严厉批评声,而多了对学生的表扬、赞赏、肯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然而,美术课堂又呈现出另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
现象1:评价缺乏及时性。
在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张扬的个性,智慧的闪耀,灵感的突现,但往往教师没能及时抓住,错失良机,精彩顿时烟消云散,为之遗憾。
现象2:评价缺乏激励性。
当学生在为自己的创意犹豫不决时、当发现能力差的学生也主动参与时,教师贫乏、空洞的课堂评价会磨灭学生的艺术个性,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象3:评价缺乏情感性。
当学生小有成就满怀希望想得到老师的赞扬时,“很好!”、“画得真棒!”、“你有进步了!”等冷冰冰的评价又如何能唤起学生的真情,去引发师生间情感的共鸣。
现象4:评价缺乏导行性。
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出现的一些片面和错误的理解时,还是一味的给予激励性评价,这显然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误导。
如此形式浮躁语言单调的评价,难怪学生会习以为常,甚至漠然了。
为此,这种课堂评价模式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二、依据设想,点示规律
教学评价一直扮演着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指挥和向导的角色。
《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提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并强调“重视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内在激励作用。
”特别要指出的是新课程强调评价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改革的进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评价模式。
近年来,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我们的美术教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动口能力往往不尽如人意。
许多美术教师语言的随意性和贫乏性,正体现了美术教师缺乏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文本内在知识的整合思考能力。
可是,根据初中美术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又不得不重视自己的课堂语言,尤其是课堂评价语言。
教师的语言是决定着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语言既清楚地表达知识概念,具有科学性;同时又能吸引学生、开启心灵,具有艺术性呢?显然,做好语言艺术这门学问,已成为每位美术教师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三、横看成林,侧亦成峰
1、重视学生心理和能力差异
每个学生在自己独特的整体素质结构中,总会表现出某些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弱点。
面对这些有差异的教育对象,教师应该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课堂评价是在全体学生面前对某一个特定教育对象的评价,因而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其个性、心理、情感等差异。
2、避免同学之间的横向比较
美术教学应尽量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测量学生的发展水平。
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堂评价中,除非必须使用,否则教师要尽量避免同学之间的横向比较,以免打击部分同学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课堂评价以纵向比较为主,可以使每个学生身上的进步之处、闪光之点被尽可能的发掘,使每一个学生充分体验成功和创造的快乐,对自己充满自信。
在尊重学生个性和努力的前提下,要巧妙地指出学生学习中的欠缺之处,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可发展的方向,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与改进。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持续探索的愿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不断被调动,个性及能力将得到充分发展。
3、突出评价语言的人文关怀
班级中总会有一部分绘画能力较弱的学生,对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
如果长期得不到鼓励和有针对性的指导,那么他们将逐渐丧失学习美术的激情。
对这些学生,教师更应该注重课堂评价中的人文关怀。
不必拘泥于作
业最后效果的评价,而应该对学生的绘画或制作过程给予关注,体现出对学生成功的赞赏和对过失的宽容。
四、措施策略,抖响评价的“包袱”
(一)、春波踏歌,浪舒潇洒一江止——即时评价
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聪明的教者能敏锐地捕捉到课堂中学生的闪光点,牢牢把握,紧紧抓住,即时评价,顺势引导,大大方方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轻轻松松地进行课堂深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上才会百花齐放,绚丽多彩,春意盎然……
例如:
前一阵子,我在介绍《断臂的维纳斯》时,在课堂上出现这样一个情景:“维纳斯“S”形的造型凸显女性的柔美以及断臂给人们留下的残缺美。
”在学生质疑时提这样一个问题:维纳斯都缺了手臂,为什么还称她是美的代表?
我马上组织了学生讨论。
有一个学生这样回答:因为维纳斯的两只手臂在给躯体让路,以免影响我们欣赏她整体“S”形的美。
当时我也没有怎么点评,一笑了之,一些学生也笑了一下,那位学生有点尴尬地坐了下来。
“手臂给躯体让路”,多美好的一个愿望啊!他不愿意破坏人们心目中美神的形象,虽然答案不是很正确,但这位学生那美好的愿望值得肯定。
我想,此时教师应该及时给出评价并加以引导,如:你的想象很奇特,老师通过你的回答,看到你那美好的心灵,老师欣赏你。
可这儿的“断臂”不是特意把它去掉的,而是当时在珍藏时无意间失去的。
“断臂”,让我们在欣赏雕像时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躯体的“S”形造型上,使维纳斯的美发挥到了极致。
如果再能引导同学们欣赏作品的方法,如:罗丹在创作《巴尔扎克》时,征求他的学生、助手布尔德尔的意见时,布尔德尔赞美地说:“他这双手雕得太美了!”罗丹听后拿起锤子就砸掉了这双手,他怕这双手过分突出而让人忽略了主要的部分,因为罗丹要表达巴尔扎克的不是他的手而是他的精神。
这件事告诉我们,艺术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某种意图来创作美术作品的。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体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我们在鉴赏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一环。
可见,教师的即时评价要从欣赏学生的角度出发,要能欣赏学生,尊重学生。
当然,也不是要求教师做个好好先生,无原则地给学生廉价的表扬。
即时评价,要用好它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仅仅从赏识学生角度出发还远远不够,它更需要教师的睿智,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入的把握。
就像上面的这个问题,只有教师对《维纳斯》把握透了,才能自如地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雕像,更深入地理解“断臂”。
要恰当地给出以上这些即时评价,真需要教师好好地研究教材,深入地把握教材,同时也别忘了学会赏识学生。
(二)、漫踪“江野”,蝶舞飞扬百花开——激励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
”即“评价要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赞美学生的一切结果,保持和激励学生一切创造的欲望。
”
1、适时激励
适时激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立即做出分析评价,而应该激励学生提出更多的想法。
这是在评价中保护问题,教师延迟评价,给学生思考研究问题的空间,增强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从而避免学生刚刚萌发出来的创新思维受到抑制。
例如:
《用纸造型》一课,在操作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在粘贴纸条时先粘贴哪个部分更便捷,画面更干净?”此时我没有立即回答学生而是激励他:“你提出了很多同学共同的困难,再想想,相信你们一定能自己解决。
”学生没有任何框框,各人的想法不同,经过动脑、动手、探讨实践,他们找到了最佳的方案:先粘中心部分,再粘外围部分;先粘纸条较长部分,再粘纸条较短部分,既方便快捷又美观整洁。
这样的教学,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的延迟判断方式中,就会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强烈的问题思考意识。
2、适度激励
适度激励就是指教师能正确估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并科学引导。
既不能放任自流,任学生信口开河;也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
例如:
在学习《卡通天地》这一课时,有一名学生掏出许多“植物大战僵尸”的卡通图片,选了几张认真的画起来,画好后跑到我面前,自豪的问:“老师,你看我画的象不象?”我仔细看了看,拍拍他的肩膀说:“你画的真象,和图片上的几乎一模一样。
”他得意地笑了起来。
我也微笑着接着说:“可惜这些植物没有新朋友啊!你看,他们整天在你的口袋里面对面,多无聊啊。
你能不能画一些它们从来没有见过的新植物,让你的植物军团多一些战士呢?”这名学生立刻大声答道:“好!我来给它们画一个植物军团。
”
下课前我特意关注了这位学生的作业,发现他创作了很多新的植物勇士。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适度激励能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得到更好的进步,而不是只停留在已有的发展水平上。
3、适人激励
适人激励,就是我们在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时,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
例如:
当发现能力差的学生也能主动参与活动时,会送上一句“很好,你一定会有收获的”;当学生在画面中表现出自己的想法或愿望时,就立即表扬“你的表现很大胆,很有创意”;当学生在绘画中犹豫不决时,“你的想法很有个性”会及时地在他的耳边响起……
对一些优秀的“强势群体”的学生以指正性评价来激励他们,如:“以你的能力还应该更具创意”、“你的想法还没有完全显示出你的实力”、“老师希望你能够引领全班同学去感受设计带给大家的艺术美感”。
对一些较差的“弱势群体”的同学以鼓励性、赏识性评价为主。
因为这些学生多半是怕羞的,心理退缩的,在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时易于受到挫折。
如:“你试一试,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你大有进步,希望你再接再励!”。
当然,新课程也不拒绝指正性、否定性的评价。
对于处在成长期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多激励,少批评,但教师过度的激励、赏识会造成学生自我感觉太好,对学习、工作的困难性产生低估,同时使激励性评价贬值。
(三)、火树银花,燃烧红唇一瓣喜——情感评价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热情的评价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情感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相当活跃的因素,促使教师关
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意志、自信心、价值取向等非智力因素,帮助教师决策、调整教学方案,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和谐发展的效果。
例如:
在学习《徒手画校园》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到校园进行写生。
快下课时,我要求学生回教室展示自己的作业。
当点到一名平时绘画水平较弱的学生时,她的画纸上只有灰蒙蒙的一团铅笔印,同学们顿时哄笑起来。
我立刻制止,并认真地对大家说:“这位女同学虽然没有完成作业,但是我还是要表扬她。
”看着大家惊讶的表情,我解释道:“她一直在认真地画校园,一遍不满意,就用橡皮擦干净再画,她坚持画了很多遍,一次比一次好。
老师让大家进教室时,她刚好把画擦了准备再画,所以我们很遗憾没能欣赏到她的作品。
她的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老师相信她一定能画出最美好的画来!”教师用诚恳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情感和精神上支持他们,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对他们的参与意识、探究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教师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坚定美术学习的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富有感情的、精炼的语言去评价,会如柔柔的春风、融融的阳光吹拂温暖学生的心灵,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涟漪,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但老师们在赞赏学生时,用得最多的是“好”、“很好”、“不错”往往觉得无词可用。
在新课程下,我们可以多采用这样三种评价语言:
1、启发性评价语言:“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体会到什么?获取了哪些信息?”“根据所给的信息,谁来帮他想一个好办法?”等。
2、赏识性评价语言:“你的思维真敏捷、表达也很清晰!”“你的设计(方案、方法、观点、点子)太富有想象力,太具有创造性了。
”“我非常赞成(欣赏)你的想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好吗?”“观察真仔细,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你们的发现非常重要!”等。
3、激励性评价语言: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别急,再想想,你一定能行!”;学生答不完整问题时可以说:“你瞧,你比以前进步多了,望
继续努力。
”;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想法可以说:“你的发言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学生的答案与众不同时可以说:“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学生的回答出现偏差时可以说:“没有用心尝试,不要轻易说“不”!”等。
通过这三种方式的语言评价,教师让课堂成为一个池塘,孩子们把自己的液体倾倒出来,各种的液体互相融合、反应,从而生成新的液体,实现生命的成长。
教育与个体的生命融合,就像花儿拥有了根系,它也就拥有了本质的活力。
(四)、课堂多娇,嵌缀春月一轮俏——导行评价
例如:
在罗中立的《父亲》一课中,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有学生这样回答:“父亲”是个很不讲卫生的人,因为他的指甲中有很多的泥。
一位教师的评价是:“你观察的很仔细,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很讲卫生的人。
”而对学生的是非观却不置可否,学生喜滋滋地坐下了。
另一位教师却是这样处理的:他听完学生的发言,略顿了一下后反问:“父亲”指甲中的泥是怎么来的?难倒一个在地里干活的农民要像医生那样带着手套吗?学生红着脸摇了摇头。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美术教育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第一位教师也许正是被这一新课程理念所迷惑,因而在学生道德观、人生观、是非观明显出错时,仍然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这显然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误导。
可喜的是,第二位教师并没片面理解新课程的这一理念,而是清醒地认识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美术课程的基本特点。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该时时重视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因此他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学生很快在他的启发引导下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
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才是顺应青少年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学,也是每一个美术教师必须做到的。
教育是艺术,之所以称它是艺术就在于它能激励受教育者,能唤醒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
自由的氛围是孕育想象力的土壤,精彩的问题是点燃想象力的引信,饶有趣味的评价语言是刺激想象力的催化剂。
课堂中学生的思维一次次被激活,思维的空间一次次被放大,学生那种积极欢喜的神情让我们若有所思。
课是上给学生的,我们为什么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
评价是一门艺术!让我们一路“评”来,渐入佳境。
/zxxms/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