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pptx
合集下载
《战后经济体系》课件

01
02
03
贸易不平等
体系内存在贸易不平等现 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之间的贸易不平等问题 突出。
国际金融体系脆弱
国际金融体系在应对危机 时表现脆弱,容易引发金 融危机。
改革必要性
为了应对全球化等新的经 济形势,战后经济体系需 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全球化趋势下的未来展望
全球化将继续深入发展
随着科技和交通的进步,全球化将继续深入发展,各国经济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02 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
美国倡导国际贸易自由化,希望通过扩大贸易来 促进本国经济增长。
03 提供战后援助
美国向欧洲和日本提供大规模的经济援助,帮助 其重建经济。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概述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 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包括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
详细描述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二战后,为了稳定国际金融秩序 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由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货币体 系。该体系以美元为中心,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 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然而, 到了70年代初,由于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越战导致的 财政赤字、以及石油危机等因素影响,美元供应不足 ,导致美元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持,最终瓦 解。
战后经济体系为战后各国提供了经济 援助和重建支持,帮助许多国家走出 了战争阴影,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
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
战后经济体系构建了以联合国、世界 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为代表的 国际经济组织,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 了制度保障和协调机制。
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经济快速增长
战后经济体系为发达国家提供了稳定的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促 进了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升级。
战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

美洲(2国):美国(42,076) 加拿大 (32,073) 亚洲(2国): 日本 (36,486) 新加坡 (25,176) 大洋洲(2国):澳大利亚(29,761) 新西兰(23,276)
新增的发达国家(8国): 塞浦路斯 (19,008) 巴哈马 (18,190) 斯洛文尼亚 (17,660) 以色列 (16,987) 韩国 (14,649) 马耳他编(辑1p3pt,144) 匈牙利 (10,896) 捷克 6 (10,708)
❖ 无数财产遭受破坏 编辑ppt
13
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编辑ppt
14
战争赔偿款
印度尼西亚 8亿美元
菲律宾
8亿美元
缅甸
2亿美元
越南
0.39亿美元
老挝 0.0278亿美元
柬埔寨 0.0417亿美元
日本共支付22.3亿 美元
韩国 新加坡
3亿美元 0.25亿美元
马来西亚 0.25亿美元
第九章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与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提示
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
编辑ppt
1
学习提示
❖ 本章与其他章节的关系是,对作为世界经济整 体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居于 主导地位的发达国家及其经济体制进行阐述和 分析。
❖ 本章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从总体上认识和理解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国家在经济运行中 的作用及经济体制模式。
❖ 本章的框架结构由四部分组成:战后发达国家
的经济发展 ;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 ;
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 ;发达国家经济
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编辑ppt
2
学习重点
❖ 本章学习重点是西方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和手 段以及美、德、日经济体制模式的异同。因为 战后在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的生产力 获得巨大发展,迫使这些国家必须在生产关系 领域做出调整,也就是国家必须对经济生活进 行全面干预和调节,但各国政府对经济生活干 预和调节的程度、形式和手段有所不同,也就 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
新增的发达国家(8国): 塞浦路斯 (19,008) 巴哈马 (18,190) 斯洛文尼亚 (17,660) 以色列 (16,987) 韩国 (14,649) 马耳他编(辑1p3pt,144) 匈牙利 (10,896) 捷克 6 (10,708)
❖ 无数财产遭受破坏 编辑ppt
13
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编辑ppt
14
战争赔偿款
印度尼西亚 8亿美元
菲律宾
8亿美元
缅甸
2亿美元
越南
0.39亿美元
老挝 0.0278亿美元
柬埔寨 0.0417亿美元
日本共支付22.3亿 美元
韩国 新加坡
3亿美元 0.25亿美元
马来西亚 0.25亿美元
第九章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与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提示
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
编辑ppt
1
学习提示
❖ 本章与其他章节的关系是,对作为世界经济整 体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居于 主导地位的发达国家及其经济体制进行阐述和 分析。
❖ 本章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从总体上认识和理解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国家在经济运行中 的作用及经济体制模式。
❖ 本章的框架结构由四部分组成:战后发达国家
的经济发展 ;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 ;
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 ;发达国家经济
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编辑ppt
2
学习重点
❖ 本章学习重点是西方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和手 段以及美、德、日经济体制模式的异同。因为 战后在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的生产力 获得巨大发展,迫使这些国家必须在生产关系 领域做出调整,也就是国家必须对经济生活进 行全面干预和调节,但各国政府对经济生活干 预和调节的程度、形式和手段有所不同,也就 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
战后发达国家的发展和经济体制共87页文档

战后发达国家的发展和经济体制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பைடு நூலகம்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பைடு நூலகம்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世界经济概论第九章 战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模式

➢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实行金融自由化。
➢ 从生产一体化来看,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 的微观主体,主要产生于发达国家。
三、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一)发达国家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 (二)发达国家在整个国际分工中处于支配地位 (三)发达国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决定
力量
首先,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历史悠久,运行机制健 全,体系十分完善。
二、发达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
(一)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 ➢ 发达国家以国民生产总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社
会财富巨大 ➢ 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结构日趋先进 ➢ 生产社会化程度较高 (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健全 ➢ 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比较健全 ➢ 市场主体明确 ➢ 市场机制运行的保证体系较为完善
(三)国家宏观调控功能日趋完善
1860-1913 年
1913-1938年 1955-1973年
4.3
2.0
3.5
2.4
1.0
3.0
1.1
1.1
5.2
联邦德国*
3.0
1.3
5.9
日本
4.1
4.5
9.8
注:*战前为德国
(二)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1.生产力自身发展的动因 ➢ 第一,生产力自身发展有积累趋势。 ➢ 第二,生产力自身发展有加速趋势。
➢ 发达国家在运用市场机制作为经济运行机制的同时,常 常把国家的宏观调控作为弥补市场缺陷的政策工具。
➢ 发达国家通常采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等间接调控 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四)经济日趋国际化
➢ 发达国家经济的国际化首先表现在市场的国际化上,发 达国家的外贸依存度都比较高,其对外贸易总额在世界 贸易总额中占据很大的比重。
➢ 从生产一体化来看,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 的微观主体,主要产生于发达国家。
三、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一)发达国家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 (二)发达国家在整个国际分工中处于支配地位 (三)发达国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决定
力量
首先,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历史悠久,运行机制健 全,体系十分完善。
二、发达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
(一)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 ➢ 发达国家以国民生产总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社
会财富巨大 ➢ 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结构日趋先进 ➢ 生产社会化程度较高 (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健全 ➢ 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比较健全 ➢ 市场主体明确 ➢ 市场机制运行的保证体系较为完善
(三)国家宏观调控功能日趋完善
1860-1913 年
1913-1938年 1955-1973年
4.3
2.0
3.5
2.4
1.0
3.0
1.1
1.1
5.2
联邦德国*
3.0
1.3
5.9
日本
4.1
4.5
9.8
注:*战前为德国
(二)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1.生产力自身发展的动因 ➢ 第一,生产力自身发展有积累趋势。 ➢ 第二,生产力自身发展有加速趋势。
➢ 发达国家在运用市场机制作为经济运行机制的同时,常 常把国家的宏观调控作为弥补市场缺陷的政策工具。
➢ 发达国家通常采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等间接调控 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四)经济日趋国际化
➢ 发达国家经济的国际化首先表现在市场的国际化上,发 达国家的外贸依存度都比较高,其对外贸易总额在世界 贸易总额中占据很大的比重。
战后发达国家的发展和经济体制

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 重,从1950年的1.6%上升为1970年的9.5%, 同期在资本主义国家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从 1.5%上升为6.9%.相反,同期的美国工业的比 重从48.7%下降为37.8%,贸易额从18.1%下21
三、经济"滞胀"及其后的缓慢增长时 期
〔一〕经济"滞胀"时期 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 失业率提高 物价大幅度上升 〔二〕缓慢增长时期
历史地看,发达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或 干预程度是不断增强的,而且这一过程是 呈波浪式发展的.
自20世纪以来,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加 强了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节,其力度或强 度在20世纪后半期有了明显的增强.发达 国家政府总支出占GDP比重的增加有力 地证明了这一点〔参见表5—5〕.
法国
5.0
11.4
英国
4.3
15.4
意大利
3.9
15.9
发达国家总计
3.4
9.9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家金融统计》年鉴.
26
出现"滞胀"的原因
主要原因: 一是石油危机及其所导致的油价上涨; 二是工资提高过快,拉动了物价上涨和失业的
增多. 根本原因: 一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
经济转型国家等不同层次的经济.另一种
分法是《世界经济展望》的分法.它将全
球国家分为三类:先进经济体,发展中经
济体和转轨国家.
6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指具有发达的 市场经济体系、较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成熟的宏观调控机制、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在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 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西方七国.
经济形势恶化 发达国家的国际环境恶化
三、经济"滞胀"及其后的缓慢增长时 期
〔一〕经济"滞胀"时期 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 失业率提高 物价大幅度上升 〔二〕缓慢增长时期
历史地看,发达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或 干预程度是不断增强的,而且这一过程是 呈波浪式发展的.
自20世纪以来,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加 强了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节,其力度或强 度在20世纪后半期有了明显的增强.发达 国家政府总支出占GDP比重的增加有力 地证明了这一点〔参见表5—5〕.
法国
5.0
11.4
英国
4.3
15.4
意大利
3.9
15.9
发达国家总计
3.4
9.9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家金融统计》年鉴.
26
出现"滞胀"的原因
主要原因: 一是石油危机及其所导致的油价上涨; 二是工资提高过快,拉动了物价上涨和失业的
增多. 根本原因: 一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
经济转型国家等不同层次的经济.另一种
分法是《世界经济展望》的分法.它将全
球国家分为三类:先进经济体,发展中经
济体和转轨国家.
6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指具有发达的 市场经济体系、较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成熟的宏观调控机制、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在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 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西方七国.
经济形势恶化 发达国家的国际环境恶化
《课战后经济调整》课件

经济调整的政策措施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及其 政策影响
解释凯恩斯主义在战后经济 调整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 经济政策的影响。
马歇尔计划及其作用
介绍马歇尔计划为恢复欧洲 经济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和取 得的成果。
福利国家的建立及其意 义
探讨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与 发展,以及其对社会经济的 积极影响。
经济调整的成果及现状
经济调整取得的成果
当今全球经济形势
展示战后经济调整所取得的成就, 如经济增长和就业全球化、技术进步等对经济的 影响。
解决当今经济问题的建议
提出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策略和 政策建议,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结语
战后经济调整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总结战后经济调整对全球经济的深远影响,并从中获得的启示。
面向未来的前景展望
展望战后经济调整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机遇。
《课战后经济调整》PPT 课件
这份PPT课件介绍了战后经济调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措施来促进经济 的复苏与发展。
战后经济形势分析
1
战争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探讨战争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和破坏。
2
各国经济复苏的情况
分析不同国家经济复苏的速度和方式,展示整体复苏进程。
3
国际贸易的变化
描述战后国际贸易的重建和调整,以及其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

1、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
是指由于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的差异,在信息 社会中所引起的不同机遇、不同地位,乃至造成经 济上的巨大差别和心理失衡。
2、两极分化。
新经济所导致的股市飙升,使得掌握大部分股票的 富人和企业经理人员的财富迅速扩张,成为新经济 的最大受益者。
3、新型垄断。
两极分化加剧的根源之一,是大公司垄断性的进一
步加强。
整理课件
12
(三) 2000年代美国经济
1、进入2000年代后美国经济持续不稳定 —2001年,9,11后美国经济受到一定影响 —伊拉克战争导致大量财政赤字 —美国政府为增加出口竞争力,采取美元贬值
的政策
整理课件
13
2. 次贷危机
1) 定义: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
—设立出口协助中心,向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
—开拓新兴市场:开拓拉美、中国、东南亚等新兴 市场
整理课件
10
(2)积极吸引外国的直接投资
原因: (1)美国具有丰富的资源自然资源: (2)技术、人力资 (3)美国具有广阔的市场 (4)新的贸易保护主义
整理课件
11
新经济引发新的社会经济问题
— 全国的钢铁、汽车、化学等工业大部分分布在这一 地区 ;
整理课件
4
2、美国经济中心的转移:1970年代后
大西洋沿岸地区-转到太平洋沿岸地带, 加利福尼亚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宇航、
电子、飞机制造等工业发展较快。 旧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 附近的“硅谷”是新兴电子工业的中心; 洛杉矶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
整理课件
17
第三步:从债务抵押担保债券(CDO)到各种金 融衍生产品。
战后发达国家的发展和经济体制共87页文档

战后发达国家的发展和经济体制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推行国有化政策,如英国、法 国等将银行、煤电、运输等行业收 归国有;
(2)推行经济计划化——政府制定 短、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活动进行适 度干预;
(3)推行“福利国家”等社会经济 政策——不仅涉及“从摇篮到坟墓” 的各种社会保障,还涉及到调节雇 主和雇员关系等问题。
3
学习难点
难点是如何认识和理解“新经济”,它是过 眼烟云、昙花一现(在美国仅维持了十年的 时间)还是周期出现?它为何只在美国表现 明显?因为在美国出现所谓“一高三低” (即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财政赤字、 高经济增长率)的“新经济”时,日本和欧 共体(欧盟)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 下,日本财政赤字节节攀升。
7
经济形势恶化
作为战争发动者Βιβλιοθήκη 德、意、 日以军事失败而告终,经 济上也遭到严重的破坏, 作为战胜国的英法两国经 济也遭到严重的削弱。
总之,当战争结束时,西 欧和日本生产衰退、交通 瘫痪、燃料短缺、食品匮 乏、住房不足等等,成为 普遍的社会问题。
8
发达国家的国际环境恶化
一方面,战后一系列欧洲和亚洲国家脱离了资本主义 体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到1949年,社会主义国 家的人口占到世界人口的35.5%,土地面积占了 25.9%;
13
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50年代初开始)
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 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
现的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4
经济高速增长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1919—1938年),发达 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年平均为2.3%。
1951—1970年间的20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3%, 而且经济高速增长几乎席卷了西方所有国家,带有很大的 普遍性(参见表9-2) ,也席卷了各个领域,带有明显 的全面性。
另一方面,战后,亚非拉国家人民掀起了民族解放运 动的高潮,使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掠夺体系崩溃。 拥有140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5亿人口的大英帝国的解 体,使英国丧失了各种特权、贡赋和优惠条件。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及其经济体系的 建立,以及原帝国主义国家殖民体系的瓦解,对战后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恢复、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 的影响。
美国
4.3
2.0
英国
2.4
1.0
法国
1.1
1.1
联邦德国*
3.0
1.3
日本
4.1
4.5
注:*战前为德国
3.5 3.0 5.2 5.9 9.8
16
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
这主要是由于,战后发生了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第三次科技 革命,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得生产实现了自动化,也 标志着经济现代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发 生了深刻的变化,即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中的比重不断下 降,工业的比重由上升转为下降,而以服务业为中心的第三 产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到70年代已经占到国民收入的60% 左右。
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
工业设施虽遭破坏,但工业基础尚存; 战争期间各国私人工业投资增加迅速; 各国战前拥有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随战争
期间人员损耗很大,但战后海外流亡者、军 人等大量回国,大量知识分子和有产者从社 会主义国家逃亡到西欧及日本,从而弥补了 劳动力和技术力量的不足。
11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9
战后初期西欧及日本各国经济恢复情况
参见课本表9-1; 战争结束三年之后,除德国和意大利外,析构各国
经济都恢复并超过了战前1938年的水平。 就整个西欧而言,到1950年已完全恢复到战前水
平。 日本恢复较迟,大约用了10年时间,到1955年工
矿业生产超过了战时最高年份1944年1.7%。
10
在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发生了数次经济危机 , 但危机期间,生产下降的幅度较小、危机持续时间较短, 对经济的打击较轻,没有发生像战前1929年和1937年 那样严重的经济危机。
15
表9-2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后和战前GDP实际年 均增长率比较 (%)
国家
1860-1913年 1913-1938年 1955-1973年
第九章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 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提示
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
1
学习提示
本章与其他章节的关系是,对作为世界经济整体有 机组成部分之一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 发达国家及其经济体制进行阐述和分析。
本章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从总体上认识和理解发达 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国家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及经 济体制模式。
4
第九章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经 济体制改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 发达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5
第一节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一、经济恢复时期
(战争结束到50年代初期 )
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
本章的框架结构由四部分组成:战后发达国家的经 济发展 ;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 ;主要发达国 家的经济体制模式 ;发达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 革。
2
学习重点
本章学习重点是西方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和手段 以及美、德、日经济体制模式的异同。
因为战后在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的生产 力获得巨大发展,迫使这些国家必须在生产关系 领域做出调整,也就是国家必须对经济生活进行 全面干预和调节,但各国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和 调节的程度、形式和手段有所不同,也就形成了 各种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
12
美国的支持
战后美国的工业生产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53.4%; 遏制共产主义势力,积极推行“冷战”战略,对战
败的德、意、日及英法等国采取经济援助政策; 1947年,美国提出的“复兴欧洲计划”(马歇尔
计划),对欧洲和日本提供大量资金援助; 由美国主要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
总协定等国际组织和机构,也为西欧和日本经济恢 复提供国外资金和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经济“滞胀”与调整时期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
四、“新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时期
(90年代以来)
6
一、经济恢复时期
二战后的国际形势
经济形势恶化 发达国家的国际环境恶化
二战结束初期各国经济的恢复情况 西欧与日本快速发展的原因
拥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美国的大力扶持
(2)推行经济计划化——政府制定 短、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活动进行适 度干预;
(3)推行“福利国家”等社会经济 政策——不仅涉及“从摇篮到坟墓” 的各种社会保障,还涉及到调节雇 主和雇员关系等问题。
3
学习难点
难点是如何认识和理解“新经济”,它是过 眼烟云、昙花一现(在美国仅维持了十年的 时间)还是周期出现?它为何只在美国表现 明显?因为在美国出现所谓“一高三低” (即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财政赤字、 高经济增长率)的“新经济”时,日本和欧 共体(欧盟)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 下,日本财政赤字节节攀升。
7
经济形势恶化
作为战争发动者Βιβλιοθήκη 德、意、 日以军事失败而告终,经 济上也遭到严重的破坏, 作为战胜国的英法两国经 济也遭到严重的削弱。
总之,当战争结束时,西 欧和日本生产衰退、交通 瘫痪、燃料短缺、食品匮 乏、住房不足等等,成为 普遍的社会问题。
8
发达国家的国际环境恶化
一方面,战后一系列欧洲和亚洲国家脱离了资本主义 体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到1949年,社会主义国 家的人口占到世界人口的35.5%,土地面积占了 25.9%;
13
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50年代初开始)
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 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
现的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4
经济高速增长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1919—1938年),发达 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年平均为2.3%。
1951—1970年间的20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3%, 而且经济高速增长几乎席卷了西方所有国家,带有很大的 普遍性(参见表9-2) ,也席卷了各个领域,带有明显 的全面性。
另一方面,战后,亚非拉国家人民掀起了民族解放运 动的高潮,使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掠夺体系崩溃。 拥有140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5亿人口的大英帝国的解 体,使英国丧失了各种特权、贡赋和优惠条件。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及其经济体系的 建立,以及原帝国主义国家殖民体系的瓦解,对战后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恢复、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 的影响。
美国
4.3
2.0
英国
2.4
1.0
法国
1.1
1.1
联邦德国*
3.0
1.3
日本
4.1
4.5
注:*战前为德国
3.5 3.0 5.2 5.9 9.8
16
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
这主要是由于,战后发生了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第三次科技 革命,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得生产实现了自动化,也 标志着经济现代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发 生了深刻的变化,即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中的比重不断下 降,工业的比重由上升转为下降,而以服务业为中心的第三 产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到70年代已经占到国民收入的60% 左右。
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
工业设施虽遭破坏,但工业基础尚存; 战争期间各国私人工业投资增加迅速; 各国战前拥有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随战争
期间人员损耗很大,但战后海外流亡者、军 人等大量回国,大量知识分子和有产者从社 会主义国家逃亡到西欧及日本,从而弥补了 劳动力和技术力量的不足。
11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9
战后初期西欧及日本各国经济恢复情况
参见课本表9-1; 战争结束三年之后,除德国和意大利外,析构各国
经济都恢复并超过了战前1938年的水平。 就整个西欧而言,到1950年已完全恢复到战前水
平。 日本恢复较迟,大约用了10年时间,到1955年工
矿业生产超过了战时最高年份1944年1.7%。
10
在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发生了数次经济危机 , 但危机期间,生产下降的幅度较小、危机持续时间较短, 对经济的打击较轻,没有发生像战前1929年和1937年 那样严重的经济危机。
15
表9-2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后和战前GDP实际年 均增长率比较 (%)
国家
1860-1913年 1913-1938年 1955-1973年
第九章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 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提示
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
1
学习提示
本章与其他章节的关系是,对作为世界经济整体有 机组成部分之一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 发达国家及其经济体制进行阐述和分析。
本章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从总体上认识和理解发达 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国家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及经 济体制模式。
4
第九章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经 济体制改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 发达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5
第一节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一、经济恢复时期
(战争结束到50年代初期 )
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
本章的框架结构由四部分组成:战后发达国家的经 济发展 ;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 ;主要发达国 家的经济体制模式 ;发达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 革。
2
学习重点
本章学习重点是西方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和手段 以及美、德、日经济体制模式的异同。
因为战后在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的生产 力获得巨大发展,迫使这些国家必须在生产关系 领域做出调整,也就是国家必须对经济生活进行 全面干预和调节,但各国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和 调节的程度、形式和手段有所不同,也就形成了 各种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
12
美国的支持
战后美国的工业生产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53.4%; 遏制共产主义势力,积极推行“冷战”战略,对战
败的德、意、日及英法等国采取经济援助政策; 1947年,美国提出的“复兴欧洲计划”(马歇尔
计划),对欧洲和日本提供大量资金援助; 由美国主要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
总协定等国际组织和机构,也为西欧和日本经济恢 复提供国外资金和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经济“滞胀”与调整时期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
四、“新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时期
(90年代以来)
6
一、经济恢复时期
二战后的国际形势
经济形势恶化 发达国家的国际环境恶化
二战结束初期各国经济的恢复情况 西欧与日本快速发展的原因
拥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美国的大力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