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教案最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 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八册数学课本1-5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1、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3、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五、教学准备:课件六、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测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练习——课堂小结,提升。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展示目标;7)同学们,老师平时都要求你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新课前要怎么做?现在我们检查看哪些同学做得好?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类型的题?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看看.2、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2)学会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1、看:课本P1-5,2、例1…例23、想: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4、做:列式计算,5、并说明运算顺序246+83-157357÷3×594、尝试做第5页做一做(三)检测自学情况;1、检查完成做一做的情况。

2、让学生提出不3、懂的问题或疑惑。

4、小组交流讨论,5、看看是否能解决。

老师了解到学生在哪里存在问题或困难。

从而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困惑和问题跟老师学,更能集中精力,老师重点讲解学生想知道的问题。

(四)教师精讲点拨;1、自学例1(1)出示主题图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学生提出问题相互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第一、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第一、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第一、二单元教案第一单元教案课程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

2.能够听懂、朗读、理解教材中的短文和句子,并复述故事情节。

3.在日常生活中,在适当的场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课程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观看图片,启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新课讲解1.呈现教材中的生词及一些重点词汇,并让学生跟读、理解其含义。

2.听篇章讲解,让学生知道文章的结构,故事的情节、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3.学生朗读文章,并领悟文中表述的情感和感受。

4.放映相关视频,在视觉感受中加深理解。

三、课堂活动1.在故事中刻画人物形象,让学生找出人物的外貌、性格等方面的相关特征。

2.分组进行演讲比赛,由学生扮演所学文章中的角色,表达人物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3.设计相关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1.朗读所学文章和单词,重点记忆重点词汇。

2.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小短文。

第二单元教案课程目标1.了解四季及气象学知识。

2.能够正确描述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如气温、天气、出行、穿着等。

3.通过学习,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

课程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气象有关的视频,激发学生探索气象科普知识的兴趣。

二、新课讲解1.呈现教材中与气象有关的生词,让学生掌握相关词汇和概念。

2.分析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让学生了解气候的丰富多样性。

3.学习如何预防与应对气候变化,策划适合不同季节的户外活动。

三、课堂活动1.分组制作关于四季气象的科普海报,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交流切磋讨论。

2.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天气情形,并由学生展示适合不同天气的穿着搭配。

3.设计相关的气象小游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课后作业1.绘制有关四季气象变化的简笔画。

2.做一份与减碳有关的小计划,加强对保护环境、践行绿色生活理念的认识。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说课稿《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学生学习了有序数对的概念。

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第二单元主要是教授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并且进行简单的运算。

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有序数对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简单的运算,难点是学生对有序数对的理解和表示方法,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有序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同时通过简单的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本课教材难易适中,涵盖面广,是接第一单元内容的延伸。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会更好的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并且能较为熟练地使用不同的表示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能够熟练地使用箭头图和坐标轴表示有序数对,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有序数对的运算。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有序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熟练地使用箭头图和坐标轴表示有序数对,以及进行简单的运算。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设计情境引入,让学生了解有序数对的实际应用。

2.引导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例如“小明和小红一起出去玩,小红在小明的左边,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小明,小红)来表示他们的位置关系”。

3.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熟练地使用箭头图和坐标轴表示有序数对。

4.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有序数对的运算,例如计算有序数对之间的距离。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激发学生兴趣的游戏、小组合作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2.实物教具3.教学游戏六、教学反馈1.每节课结束前,通过小测验的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

四年级下册数学新教案1-2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新教案1-2单元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则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未进行概括,从而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具体安排如下:解决问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例1)、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例2、例3)、有括号的四则运算(例4)、合理安排应用题(例5)。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正确的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时划分:6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科书第2~3页的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互帮互助的学习态度。

2、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趣导入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的人们在干什么?再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2、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问题,然后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3、在学生的问题的基础上,引出例1。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1、教学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是什么意思?怎么用线段图表示?题中其它的条件和问题怎么表示呢?生尝试画图,在黑板上展示线段图。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要学习了角的度量,第二单元主要学习了三位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这两个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对基础知识点的巩固,又是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角的度量和三位数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加减法运算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够准确地度量各种角的大小。

2.让学生认识三位数,理解三位数的组成和意义。

3.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规律,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度量方法的正确使用。

2.对三位数的认识和理解。

3.加减法运算规律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学卡片、练习题等。

2.准备教学道具,如量角器、计算器等。

3.教室环境布置,如座位分组、学习材料摆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角的度量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角的度量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地度量角。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三位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内容。

讲解三位数的组成和意义,以及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举例说明,让学生清晰地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角的度量方法测量各种角的大小,以及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展示点拨:
1、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2.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训练拓展:练习:做一做
小结反思: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2023年2月20日
3. 先说一说运算的顺序,再计算。
(二)感受中括号的作用
1. 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再加上中括号, 你知道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吗?
2. 先说一说运算的顺序,再计算。
3. 算式中有小括号还有中括号,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
展示点拨:师生交流后明确:小括号、中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在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运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小组交流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掌握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内容。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算术加减法的初步应用。

2.认识和理解数据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应用不同单位的数量比较。

2.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2.道具:数学教具、实物例题、黑板、彩色粉笔等。

3.课件:相关教学课件和PPT等辅助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单元1. 温故知新•复习四年级上册学过的加减法知识,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解决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入第一单元的主题,通过实例提出学生关心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第二单元1. 数据的理解•介绍数据的表示方法,通过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数据。

2. 分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学游戏和实际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反馈1.设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七、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拓展数学思维。

2.提供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在学习中越走越远,开启数学奇妙的世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情景导入】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新课讲授】1.揭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计算?师: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2)列式为:1956-814=1142(km)(3)列式为:1956-1142=814(km)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小题与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

第(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

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说课稿(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说课稿(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说课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内容主要涉及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

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通过这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分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两个分数相加或相减,以及如何将整数和分数相加或相减。

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第二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两个分数相乘或相除,以及如何将整数和分数相乘或相除。

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时,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于新的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分数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他们可能对于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则有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达到的能力和水平的明确表述。

对于这两个单元的教学,我们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理解分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过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并能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明确指出。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有括号四则运算、有关0的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运用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1、整体把握,有效落实。

2、重视计算教学,夯实基础。

课时安排:6课时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青藏铁路2.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3.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4.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5.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3)1956-1142=8146、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7、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减法定义)8、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4.整理总结:(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第一,二单元 四则运算及观察物体整单元(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一,二单元  四则运算及观察物体整单元(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四则运算及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能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2. 观察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识别物体的形状和特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2)观察物体,识别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2. 教学难点:(1)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讲解:讲解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识别物体的形状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6. 巩固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案(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案(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二单元主要学习了角的分类和度量。

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对小数的加减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对于角的分类和度量,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各种角,并能够用度量工具进行角的度量。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实例讲解、操作实践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和游戏素材。

2.角的分类和度量的教具和素材。

3.教学PPT和教学视频。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故事中的角色要去买水果,苹果的价格是2.5元,香蕉的价格是1.8元,问角色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解答这个问题。

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教学视频,展示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进行讲解。

可以使用具体的例子,如2.5 + 1.8,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小数点的位置和进位的方法。

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数的加减法练习,可以使用练习题或者游戏素材。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情境,如购物、计算奖金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小数的加减法问题。

可以设置一些难题或者综合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的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计算购物时的找零、计算存款的利息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进行解答。

新人教版四下一二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四下一二单元教案

巩固检测、拓展训练卡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第一课时一、巩固检测:利用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填写算式:237+184=421 700-582=118523-492=31 45+177=222归纳: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减法是法的逆运算;二、拓展创新:利用加减法关系求□中的数,写出计算过程(等号要对齐)332+□=411 □-458=258516-□=84 □+779=1000星级评价:☆☆☆☆☆这节课我得了颗数的运算,叫做除法.(2)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意义”下载教师提问: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什么?(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什么?(除数)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什么?(商)(教师板书)(3)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使学生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三)【提炼要点合作探究】(1)启发同学想:一个数除以1得什么数?学生自己举例引导学生得出: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2)启发同学想: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得什么数?引导学生自己举例老师提问:为什么相除的结果都是0?教师强调: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都是0.学生讨论: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教师说明: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0÷0不可能得到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3)教学乘法验算教师出示:32×27=864,让学生用以下两种方法验算.验算:或教师提问:以上两种算式应用了什么方法验算的?为什么?教师总结:过去我们验算乘法时,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今天我们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用算出的积除以一个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因数.(4)教学除法验算教师出示:2871÷33=87,让学生用以下两种方法验算.教师提问:以上两种算式应用了什么方法验算的?为什么?教师总结:应用除法各部分间关系,可以验算除法.以前学过个人批注:个人批注:巩固检测、拓展训练卡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第二课时一、巩固检测:1、根据36×14=504,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单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

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本册实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

新人教版四下一二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四下一二单元教案

个人批注: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内容:P2-P12教学目标:1、在观察、整理信息中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学情预估:教学课时:四课时个人批注: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自学感悟质疑寻难】师:我们在前面已经学过各种计算方法,现在来学习一些有关加减法的规律性知识,首先学习加法的意义。

请同学们自学例1,自己列式,找到自己不懂的问题,组内讨论。

(二)【小组交流互学共享】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然后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谁能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1)题的右边板书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小组讨论,师生总结加法概念及各部分关系。

师板书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三)【提炼要点合作探究】让学生解答第(2)、(3)题,然后回答:“与第(1)题比较,第(2)、(3)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西宁到格尔木长814千米,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千米用加法,第(2)、(3)题是已知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反过来求西宁到格尔木长多少千米和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都用减法计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1-2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1-2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单元教学内容四则运算P2——P12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结合实际的生活情景,能主动探索和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3、掌握有关0的特性,知道在运算过程中0不能做除数。

4、让学生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3、能合理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难点:1、准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2、能列出正确的综合式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0不能做除数。

四、单元教学安排四则运算……………………………………………………6课时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内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2——P3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归纳、判断推理能力。

3、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今天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二)探索发现1、探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学加法的意义出示教材P2 例1主题图思考:怎样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怎样计算?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并展示线段图。

结合加法算式,说一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了四则混合运算,第二单元主要讲述了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这两个单元的内容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第一单元中,学生需要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律,能够熟练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这一单元的内容既是对之前学习内容的巩固,也是对后续学习内容的基础。

在第二单元中,学生需要认识和分类各种几何图形,理解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这一单元的内容既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是对数学逻辑思维的训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对几何图形也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对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混淆,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巩固。

此外,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比较表面,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进一步深化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熟练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各种几何图形,理解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深化对四则混合运算和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和热情。

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熟练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各种几何图形,理解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对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深入理解和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教案(最新人教版)

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教案(最新人教版)

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教案(最新人教版)单元四则运算单元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内容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o的运算。

学情分析: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在一到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较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

在第二学段本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能够较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课题:力口、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例1与“做一做”,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设计一、复习铺垫加减5分钟口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四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教案(最新人教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 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 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 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内容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学情分析: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在一到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较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

在第二学段本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能够较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例1与“做一做”,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设计一、复习铺垫加减5分钟口算。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1)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出示减法的意义)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 四、总结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五、布置作业练习一4、5题。

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科书5―6页例2、3与“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学生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1)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 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出示例2(2)(3)(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做一做 5、教学例3.关于0在除法中的特性,启发同学想: 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得什么数?引导学生自己举例。

老师提问:为什么相除的结果都是0?教师强调: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都是0.学生讨论: 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教师说明: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0÷0不可能得到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三、课堂巩固。

完成练习二1-3题。

四、总结、布置作业练习二4、5题。

板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任何数加上0还是0。

任何数乘0都等于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

0不能做除数。

课题: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9页例4与“做一做”,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设计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出示例4:96÷ 12+4× 2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 12+4× 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96÷(12+4)× 2 =96÷ 16× 2 =6× 2 =12 3、如果在96÷(12+4)×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96÷[(12+4)× 2] =96÷ [16×2] =96÷ 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选择题:(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750-25)×(20+13) B、(20+13)×(750-25) C、750-25×20+13 四、课堂总结五、布置作业练习三1、3题。

板书设计带括号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课题:租船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10页例5,练习三第4-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