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8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国际经济学初步)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国际经济学初步)

第20章国际经济学初步1.简释下列概念:(1)比较优势答:比较优势是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该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

斯密以“绝对优势”解释了贸易的发生,但如果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具绝对优势,按照斯密的理论就不会有贸易发生。

但李嘉图指出,一国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相对而言总有一种产品是优势最大的;另一国在所有产品上都是绝对劣势,但比较起来总有一种产品是劣势最小的。

这样“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两国在相对成本差异的基础上一样能发生贸易,获得贸易利益。

比之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说拓展了贸易的可能性,其基本思想奠定了此后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2)赫克歇尔—奥林模式答:赫克歇尔—奥林模式,又称“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由瑞典著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奥林共同从资源禀赋的角度对国际贸易中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差异提出的一种新解释。

其主要内容是: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的价格存在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生产成本有高有低,生产成本的高低又是因为各国生产要素价格有差别,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又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相关。

生产要素丰裕,其商品价格必然就相对低一些;生产要素稀缺,其商品价格自然相对要高一些。

因此,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是不一样的,各国在生产那些能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时,必然会有比较利益产生。

该模式建议各国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其丰裕生产要素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需要较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由于该理论强调了不同生产要素在各国资源中所占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投入中所占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故又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3)直接投资答:直接投资是“间接投资”的对称,指投资主体所进行的将金融资产转化为实物资产,以控制或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行为。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消费者行为理论)【圣才出品】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消费者行为理论)【圣才出品】

第3章消费者行为理论3.1 复习笔记一、基数效用论1.效用和边际效用效用(utility)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感觉到的满足程度的变化。

边际效用可以表示为:MU X=ΔTU X/ΔX。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表述为: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人的欲望虽然多种多样,永无止境,但由于生理等因素的限制,就每个具体的欲望满足来说则是有限的。

最初欲望最大,因而消费第一单位商品时得到的满足也最大,随着商品消费的增加,欲望也随之减少,从而感觉上的满足程度递减,以致当要满足的欲望消失时还增加消费的话,反而会引起讨厌的感觉。

(2)设想物品有多种多样的用途,并且各种用途的重要程度不同,人们总会把它先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也就是效用最大的地方,然后才是次要的用途,故后一单位的物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或提供的效用一定小于前一单位。

3.消费者均衡当消费者买进的一定量的一种商品X的最后一单位效用同他买进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Y的最后一单位效用之比(即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恰好等于X和Y的价格之比,这时他买进的各种物品的总效用之和就达到极大值,消费者的行为处于均衡状态。

消费者达到均衡的原则可用数学公式表述:MU X/P X=MU Y/P Y=λ。

4.需求规律的边际效用说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解释需求量与价格变化呈反方向变化,从而决定需求曲线是自左上向右下倾斜的。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MU X/P X=MU Y/P Y=λ,由于货币的边际效用λ在一定时期内对任一消费者来说都是稳定不变的,因此,MU必然和P同方向变化,而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消费者购买某商品的数量增加时,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对他而言必递减,因而该商品价格也要相应递减。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全面知识点整理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全面知识点整理
1
(五) 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预计涨价,抢购产品,引起该商品需求增加
5. 需求函数一般式 P=a-bQ(d) (-b 是斜率)
6. 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称为需求量的变动(点的位置移动)
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称为需求的变动(线的位置移动)
7. 供给 是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
15. 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别
1. Ed=0 需求完全无弹性,无论价格怎样变动,需求量都
不变。(棺材、火葬、特效药)
2. Ed=∞ 需求弹性无穷大 在既定价格水平上,需求量是 无限的,而一旦高于既定价格,需求量为 0
3. Ed=1 单位弹性需求量与价格按一定比率发生变动,即价格每升降 1%,需求量就相
应减增 1%
度,其弹性系数是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用 Exy 代表商品 x 的需求量对商品 y 的价格反映程度,则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公式:
Exy=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 = ∆������������ · ������������
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率
∆������������ ������������
4. 实证经济学研究经济运行规律,不涉及评价问题,规范经济学则对经济运行进行 评价。
第二章 商品供求和均衡价格
1. 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购买的数量。 需求是以人们的货币购买力为前提。需求实际上反映了人们购买的商品数量和商品 价格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需求可以分为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个人需求指单个消费者或家庭对某种商品的需 求。个人需求是构成市场需求的基础,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需求的。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
* 理性人(Rational Man ) 假定
* 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理智的,不会感情用事。 * 利益最大化,既定目标最优化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一节 需求和需求的变动
* 需求(Demand)
* 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 而且能够 购买的数量。 *个人需求 *市场需求
Q
* 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3)
* 政府税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 从量税& 从价税:从量税根据商品销售数量征税;从价税根据商品销售收入征税。
* 对厂商征税,供给曲线左移;
* 对消费者征税,需求曲线左移。
P
S1
P
S
S
E1
P1
E
P0
T
P0 P2
D
E T E2
D D1
O
Q1 Q0
QO
Q1 Q0
Q
* 政府税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 △ 因变量 / △ 自变量(d 因变量 / d 自变量 )
* 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
* 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
* 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 )
* 经济模型外部的因素决定的变量
* 存量(Stock )
* 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如:国民财富
系。
* 即:P↑=> S↑ ; P↓=> S↓
* 供给规律的例外:
* 技术发展、规模经营导致成本锐减 * 劳动力的供给
* 影响供给的因素
* 商品本身的价格 * 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 生产要素的价格 * 其他商品的价格 * 对未来的预期
* 供给函数(Supply Function)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18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简释下列概念:(1)自动稳定器答: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指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

例如,一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制度就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需求的摇摆性,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等。

例如,在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减少,政府所得税收入自动减少,从而相应增加了消费和投资。

同时,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政府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必然要增加,又将刺激个人消费和促进投资。

但是,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它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它们的总趋势。

因此,还必须采用更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

(2)权衡性财政政策答:权衡性财政政策又称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指由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有限,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斟酌使用的或权衡的财政政策。

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总需求。

反之,当认为总需求非常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功能财政思想的实现和贯彻,也就是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

该政策在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效果不错,但之后出现的滞胀使它受到了怀疑。

(3)功能财政答: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的产出和收入。

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

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

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求角度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国民收入核算)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国民收入核算)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1.简释下列概念:(1)国内生产总值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其具有以下特点:①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由产品价格乘以产量得到;②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③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一定时期内所出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④国内生产总值指的仅仅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故包含时间因素;⑤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不是国民概念;⑥除少数例外,国内生产总值仅仅是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

(2)国内生产净值答:国内生产净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净增加值。

它是国内生产总值扣除同期固定资产折旧(或固定资本消耗)之后的净额。

(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答: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例如,2006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以2006年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当年所生产的产品价值,2011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以2011年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在2011年所生产的产品价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高低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利用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会高估或者低估实际的生产率。

(4)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答: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以2006年的价格作为基期来计算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意味着在计算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时,用现期的物质产量乘以2006年的价格,便可得到以2006年价格出售的现期产出的价值。

(5)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折算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16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简释下列概念:(1)总需求函数答:总需求函数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

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

由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和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可以求得总需求函数。

(2)总供给函数答:总供给函数是表示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或者说是物价总水平与经济社会的供给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函数,总供给函数的一般形式为:,总供给函数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资本和技术的增函数。

总供给函数反映了经济中的价格调整机制。

影响总供给函数的因素有:生产函数、劳动需求和供给函数、货币工资函数等。

总供给函数可以分为古典总供给函数、一般凯恩斯总供给函数和极端凯恩斯总供给函数三种。

总供给曲线是总供给函数的几何图示。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答: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在图16-1中,横轴代表国民收入(),纵轴代表价格水平(),代表原来的总需求曲线,代表短期总供给曲线,代表长期总供给曲线。

最初,经济在点时实现了均衡,均衡的国民收入为,均衡的价格水平为。

这时点又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所以,代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

图16-1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在短期内,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增加了总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从向右上方平行地移动到了。

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于。

这样,总需求的增加使国民收入水平从增加到并使价格水平从上升到。

但是,价格的上升必然引起工资增加,总供给减少,短期总供给曲线从向左上方平行移动到,与相交于。

这样,国民收入水平从减少到,价格水平从上升到。

(完整版)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八版答案

(完整版)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八版答案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习题解答(尹伯成主编:《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习题一2.答:要看具体情况。

例如,研究人们的消费行为如何决定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对象;研究人们的消费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则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对象。

3.D4.B5.B6.C7.B8.B9.答:经济理性主义是经济学中的一种假定:人们的经济行为或选择都是具有理性的,即人们总是在所有可能的选择中作出能最好地达到预期目的的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追求最大效用、生产者追求最大利润符合此原则,也有非理性或反理性的行为。

在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定中,自私或利己主义和完全理性是两个前提,自私自利者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在此原则下他很可能从不感情用事且处处斤斤计较。

当然,现实生活中愚蠢的或守财奴式的自私自利者也可能是非理性的。

损人利己可能导致他人的抱负或法律的制裁,而且这种报复或制裁所带来的不利可能大于损人所得到的利,所以,损人利己很可能是非理性的。

上述答案是实证性的,而不是规范性的。

10.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平衡因而变动的最后倾向等于零的那种状态。

”([美]D·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学词典》)习题二2.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⑵需求曲线向右移动;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⑷需求曲线位置不变。

3.以教材P47-49 的结论为已知条件,用几何方法可以证明:在同一坐标图上,任意两条需求曲线(无论是否线性)相交的交点的弹性都是不相等的。

(如果两条需求曲线相切,则切点的弹性相等。

)4.以教材P47-49 的结论为已知条件,用几何方法可以证明:①a、b、c 三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相等。

② e 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大于d 点;d 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大于a 点。

5.答:农产品应当提价,高档消费品应当降价。

因为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因而提高价格销售总收益将增加;高档消费品是奢侈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反方向变动,因而降低价格销售总收益将增加。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成本理论)【圣才出品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成本理论)【圣才出品
所得之商,即: AFC FC b 。 QQ
(2)平均可变成本( AVC )是每单位产品上分摊的可变成本,它等于可变成本除以产 量所得之商,即:
AVC VC Q 。
QQ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平均成本( AC )是每单位产品的成本,它等于总成本TC 除以产量所得之商,也
是成本等于投入要素价格的总和。
二、短期成本 1.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总成本 在短期中,投入的要素分为不变要素和可变要素。购买不变要素的费用支出就是固定成 本(fixed cost),它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因而是个常数。购买可变要素的费用支出就是 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它随产量变动而变动,是产量的函数。可变成本加固定成本等
1 / 2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会计成本=显性成本
生产成本=机会成本=隐含成本+显性成本
2.成本函数
产品数量和相应的成本之间的依存关系称为成本函数,记作: C Q 。
成本函数和成本方程不同,成本函数表示的是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成本方程表示的
等于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即:
AC TC Q b AVC AFC 。
Q
Q
(4)边际成本( MC )是每增加 1 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边际成本是总成本对产 量的导数或总成本曲线的斜率,即:
MC dTC Q 。
dQ (5)如图 5-1 所示,MC 曲线和 AVC 曲线、 AC 曲线都是 U 形的,造成这种形状的原 因都是由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率递增或递减,但三种成本的经济含义和几何含义不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的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的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习题二2. 下列情况发生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如何移动?⑴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食用这种蘑菇会致癌;⑵另一种蘑菇价格上涨了;⑶消费者收入增加了;⑷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

答:⑴对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

因为卫生组织发布的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会使得人们普遍产生对食用此种蘑菇的恐惧心理,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大减少对它的需求量。

⑵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

因为各个品种的蘑菇属于互替商品,当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后人们会减少对那种蘑菇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此种蘑菇来实现替代。

因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

⑶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

因为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他们购买力的增强,这将使他们增加对这种蘑菇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并且在任一价格水平下都是如此。

⑷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不变,如果不考虑培育蘑菇的工人作为消费者对此种蘑菇的需求的话。

因为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只影响蘑菇的供给成本进而影响其供给曲线,对需求曲线则不发生影响。

3. 答:两条斜率不同的直线性需求曲线在相交之点各自的弹性是不相等的,斜率绝对值小(坡度较平缓)的那条需求曲线在交点处的弹性大一些。

如上图,、分别为两条斜率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它们与横轴分别相交于点B、D,与纵轴分别相交于点A、C,两条需求线相交于点E。

这里,之斜率绝对值,之斜率绝对值,显然,,即斜率绝对值较大。

由几何表述法可知在交点E处,之弹性系数,之弹性系数。

因EF∥OC,故,则显然,故。

这表明在两条需求曲线交点处斜率绝对值较小(坡度较缓)的需求曲线的弹性系数值大于斜率绝对值较大(坡度较陡)的需求曲线的弹性系数。

两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在它们相交处的各自弹性也是不相等的。

如上图,、分别为两曲线型需求曲线,两者相交于点E。

在E点的切线为的切线为。

显然,切线的斜率小于切线的斜率。

而需求的点价格弹性系数公式为,在、交点E,虽然它们具有相同的坐标位置,即有相同P与Q的数值,但由于切线的斜率小于切线的斜率,因此的弹性大于的弹性,即在交点处它们具有不同的弹性。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

第8章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1.简释下列概念:(1)上策均衡答:上策均衡又称占优策略均衡,是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

因为在一个博弈里,如果所有参与人都有占优策略存在,那么,占优策略均衡是可以预测到的唯一均衡,因为没有一个理性的参与人会选择劣策略。

应该指出的是,占优策略均衡只要求每个参与人是理性的,而并不要求每个参与人知道其他参与人是理性的(也就是说,不要求“理性”是共同知识),这是因为,不论其他参与人是否是理性的,占优策略总是理性参与人的最优选择。

(2)纳什均衡答: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

纳什均衡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所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

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策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这个均衡。

(3)静态博弈答:静态博弈指局中人同时决策或虽非同时决策,但后决策者不知道先决策者采取什么策略的博弈。

在静态博弈中,局中人同时选择行动,或者虽然不是同时,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了何种具体行动,从而不能根据先行动者的行动来选择自己的行动。

(4)动态博弈答:动态博弈指局中人决策有先有后,后决策者能观察到先决策者决策情况下的博弈。

在动态博弈中,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并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从而可以根据先行动者的行动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相应地,先行动者知道其行动会影响后行动者的行动选择,从而在决定自己的行动时会把这种影响考虑进去。

(5)极大极小化策略答:极大极小化策略指参与者所采取的使自己能够获得的极小收入极大化的策略。

极小收入是指采取某一种策略所能获得的最小收入。

以表8-1的支付矩阵为例,A采取守的策略所能获得的最小收入是2,而采取攻的策略所能获得的最小收入是-500。

表8-1 极大极小策略就表8-1所显示的策略而言,若A、B两人都采取极大极小化策略,均衡的结果是守与退的策略,两人都分别获得2的支付。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导言1(简释下列概念:(1)稀缺答: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有限和人类欲望及需求无限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从稀缺性出发,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消费。

”同时,对稀缺资源应从动态的观点来认识。

历史上,许多资源曾经被视为自由取用的资源,如空气、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口的增加,人类需要的不断提高,也变得越来越稀缺。

(2)自由物品答:自由物品是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

自由物品是相对于经济物品而言的。

(3)经济物品答:经济物品即稀缺物品或供给有限的物品,是指人们不能自由取用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

经济物品在人类社会中是最重要的,但它的数量是有限的。

(4)生产可能性边界答: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社会使用既定生产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组合。

也就是说,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技术知识和可投入品数量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同时也可以代表可供社会利用的物品和劳务的不同组合。

生产可能性边界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5)自给经济答:自给经济是指自己消费本身生产的大部分物品,只有少数商品用来交换。

如在原始社会中,人们消费本身生产的大部分物品。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第6章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1.简释下列概念:完全竞争、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会计利润、经济利润、正常利润、利润极大化必要条件、垄断、自然垄断、垄断势力、价格歧视、厂商短期均衡、厂商长期均衡、行业长期均衡。

答:(1)完全竞争完全竞争又称为纯粹竞争,是指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情况,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的条件是:①对单个厂商而言,价格既定。

市场上有大量互相独立的买者和卖者,他们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决定者。

②产品同质。

所有卖者向市场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无差异的产品,对买者来说没有任何差别。

③要素自由流动。

所有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④信息充分。

卖者和买者都可以获得完备的信息,双方不存在相互的欺骗。

除此之外,还有完全竞争者都具有理性的假设。

事实上,这种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很难在现实中存在。

但是,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利用最优、经济效率最高,可以作为经济政策的理想目标,所以,经济学家总是把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当作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把它作为一个理想情况,以便和现实比较。

(2)总收益总收益是指一定时期内厂商从一定量产品的销售中得到的货币总额,它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即。

由于完全竞争的厂商所面对的是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厂商增减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总是等于固定不变的单位产品的价格,所以,总收益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其斜率就是固定不变的价格。

(3)平均收益平均收益是指厂商在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时,平均出售每一单位的产品所获得的货币收入。

平均收益等于产品价格,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即为平均收益曲线。

以、、分别表示平均收益、总收益与产品销量,则平均收益为: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厂商的平均收益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单个厂商可以在市场价格下出售任何数量的商品,厂商面临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即平均收益曲线)。

尹伯成 《微观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笔记和课后习题(圣才出品)需求、供给与均

尹伯成 《微观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笔记和课后习题(圣才出品)需求、供给与均

第2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2.1复习笔记一、需求和需求的变动1.需求的概念需求(demand)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定义说明了两个含义:(1)需求以人们的货币购买力为前提,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或者说有效需求;(2)需求这个概念总是涉及商品的价格及与该价格相对应的购买数量两个变量。

2.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规律需求表(demand schedule)是描述在每一个可能的价格上商品需求量的表列。

需求表可以直观地表明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需求曲线(demand curve)是表现需求函数的图形,通常在以价格(P)为纵坐标,需求量(Q)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

需求规律(law of demand)是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规律或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对一般情况和一般商品而言的,但也有可能出现一些例外的情形,如特殊的低档商品“吉芬商品”(Giffen goods)和某些炫耀性消费商品。

3.影响需求的因素和需求函数(1)影响需求的因素①商品本身的价格(price)。

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少;反之,价格越低,需求越大。

②消费者的偏好(taste)。

一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增加后,即使价格不变,需求量也会增加。

③消费者的收入(income)。

收入对需求的影响根据商品的不同特性而有所不同。

对大部分正常商品(normal goods)而言,消费者的收入愈高,对它们的需求就愈大;反之,则愈小。

而对另一部分劣等商品(inferior goods)而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它们的需求反而下降。

④其他商品的价格。

这也要区分两种情况:第一,如果其他商品和被考察的商品是互替商品,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八版)练习题_答案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八版)练习题_答案
以下不属于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的是ca理性人有稳定的和条理清楚的偏好b经济主体行为的基本动机是利益最大化c理性人在经济活动中一定能实现最优目标d经济主体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轻信盲从第二章供求规律一单项选择题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ba都是由于一种原因引起的b需求的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而需求量的变动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c需求量的变动是由一种因素引起的需求变动是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因素引起的西方经济学题库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是一回事d以上说法都不对下列体现了需求规律的是da药品的价格上涨使药品质量得到了提高b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d照相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a减少b不变c增加d难以确定当咖啡价格急剧升高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茶叶的需求量将ca减少b不变c增加d难以确定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会ca减少b不变c增加d难以确定下列因素中哪一种因素不会使需求曲线移动ba消费者收入变化b商品价格下降c其他商品价格下降d消费者偏好变化假设今年的气候有利于奉贤黄桃的成长同时假设研究发现黄桃中含有一种降低胆固醇的元素我们可以预期在上海的市场上黄桃的均衡价格和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ca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下降b均衡数量减少而均衡价格上升c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的变得不确定d均衡数量的变得不确定而均衡价格上升在某一时期内led彩电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可能是caled彩电的价格上升b消费者对led彩电预期价格上升c消费者对led彩电的预期价格下降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下列那一种物品的需求可能是最缺乏价格弹性的
答案要点:
(1)以下图为例,设市场需求函数为 D=100-2P;供给函数为 S=37.5+0.5P,从而市场均 衡的价格和数量分布 25 元和 50 单位商品,那么对生产者每单位产品征收 25 元的税收,则 新的均衡点位 A 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为 30 元和 40 单位商品,而 25 元税收中,相对原 来的均衡价格相比,消费者多付了 5 元,而生产者多收了 20 元。即生产者的税负更多,主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

第14章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1.简释下列概念:(1)货币答:货币是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及其债务清偿中,作为交易媒介或支付工具被普遍接受的物品。

货币有三种职能:首先,货币可以充当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媒介,用来购买物品,清偿债务,支付租金和工资等。

第二,货币可充当价值尺度,确定各种商品和劳务相交换的比率,用来表明各种物品价值多少,也可以用于会计核算。

第三,货币可作为价值贮藏的手段,即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所说的“货币是购买力的暂时栖息处”。

价值贮藏指在相当时间内能使资产保存其价值,使其用于将来购物。

(2)基础货币答: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货币基础”、“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它是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而能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

西方国家的基础货币包括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

基础货币有四个属性:①可控性,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②负债性,是中央银行的负债;③扩张性,能被中央银行吸收作为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创造的功能;④初始来源惟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的数量就能数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因此,基础货币构成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基础。

在现代银行体系中,中央银行对宏观金融活动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来实现的。

其具体操作过程是: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各商业银行就要调整资产负债项目,相应增加或减少其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可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紧缩或扩张的作用。

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化,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扩大或缩小:当公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时,银行就可以按一定比例(即扣除应缴准备金后)进行放款,从而在银行体系内引起一系列的存款扩张过程;当公众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又会在银行体系内引起一系列的存款收缩过程。

(3)法定准备率答:法定准备率是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和存款机构交存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是中央银行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尹伯成版西经简明教程课后题答案习题八

尹伯成版西经简明教程课后题答案习题八

习题八1.简释以下概念:要素需求答:指在一按时期内,对应某一要素的各类价钱,厂商情愿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是厂商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并从中获益而对要素产生的需求,它是由消费者对消费物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因此是一种派生需求。

同时也是一种联合需求。

边际物质产品答: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物质产品量。

边际收益产品答: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总收益,它等于该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与相应产品的边际收益的乘积。

边际产品价值答: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的销售值,它等于该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与相应产品价钱的乘积。

边际要素本钱答: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本钱支出。

向后弯曲劳动供给曲线答:劳动供给曲线说明的是劳动供给量与劳动价钱即工资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西方经济学家一样以为个人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即随着劳动价钱即工资率的提高,起初劳动供给量慢慢增加,但当工资率上升到必然程度后,劳动供给量反而会慢慢减少〔具体说明可参考下面的习题4〕,在图形上便呈现为向后弯曲的曲线。

但就整个市场而言,劳动供给曲线全然上是向右上倾斜的。

洛伦茨曲线答: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贫富不同程度的收入分派曲线,表示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其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分派的不平等程度。

基尼系数答:是一种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标准,由洛伦茨曲线导出,其值由0起最大到1。

2.厂商利润极大化的条件MC=MR什么缘故能够从头表达为MFC=MRP?完全竞争条件下出售产品的利润极大化MC=P可否从头表述为MFC=MRP,什么缘故?答:从不同的考察角度动身,厂商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既能够表述为MC=MR,也能够表述为MFC=MRP,这二者都能够保证厂商利润极大化目标的实现。

咱们明白,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需要对投入要素量、产出量作出某种选择。

若是厂商把产量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本钱进而总利润视为产量的函数,那么实现最大利润的条件是,厂商把产出量调整到必然数量,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所提供的总收益的增加量〔即边际收益MR〕,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引发的总本钱的增加量〔即边际本钱MC〕,即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MR=MC。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

第14章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14.1 复习笔记一、货币和货币供给1.货币职能在经济学中,货币是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及债务清偿中,作为交易媒介或支付工具被普遍接受的物品。

一般而言,货币有三种职能:(1)货币可以充当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媒介,用来购买物品,清偿债务,支付租金和工资等;(2)货币可以充当价值尺度,确定各种商品和劳务相交换的比率,用来表明各种物品价值多少,也可以用于会计核算;(3)货币可以作为价值贮存的手段。

价值贮存是指在相当时间内能使资产保存其价值,使其用于将来购物。

2.货币计量口径根据资产的流动性程度,可把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1)M0: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最有流动性,随时可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投入流通,这些现钞货币就是通货M0。

(2)M1: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通货(或者说现金)加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就是狭义的货币,用M1表示。

用C u表示银行系统以外的通货的数量,D表示活期存款,则M1=C u+D。

(3)M2:指社会上流通的现金与银行体系内各种存款的总和,由M1加上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构成。

用公式表示是M2=M1+D s+D t,其中D s表示储蓄存款,D t表示定期存款。

(4)M3:由M2再加上其他流动性资产或货币近似物(用D n表示,如个人及厂商所持有的债券等),则有更广义的货币M3:M3=M2+D n。

3.银行体系现代银行体系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组成。

(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代客结算等。

商业银行是惟一能接受、创造和收缩活期存款的银行。

(2)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是:①发行的银行,发行纸币,管理国家的黄金和外汇储备;②银行的银行,为商业银行开户,吸收它们的存款;③政府的银行,代办政府预算收支。

(3)其他金融机构在现代金融体系中,还有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邮政储蓄机构等。

4.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1)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为准备随时支付存款提取而必须经常保持的货币数额。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八版答案精编版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八版答案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习题解答(尹伯成主编:《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习题一2.答:要看具体情况。

例如,研究人们的消费行为如何决定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对象;研究人们的消费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则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对象。

3.D4.B5.B6.C7.B8.B9.答:经济理性主义是经济学中的一种假定:人们的经济行为或选择都是具有理性的,即人们总是在所有可能的选择中作出能最好地达到预期目的的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追求最大效用、生产者追求最大利润符合此原则,也有非理性或反理性的行为。

在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定中,自私或利己主义和完全理性是两个前提,自私自利者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在此原则下他很可能从不感情用事且处处斤斤计较。

当然,现实生活中愚蠢的或守财奴式的自私自利者也可能是非理性的。

损人利己可能导致他人的抱负或法律的制裁,而且这种报复或制裁所带来的不利可能大于损人所得到的利,所以,损人利己很可能是非理性的。

上述答案是实证性的,而不是规范性的。

10.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平衡因而变动的最后倾向等于零的那种状态。

”([美]D·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学词典》)习题二2.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⑵需求曲线向右移动;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⑷需求曲线位置不变。

3.以教材P47-49 的结论为已知条件,用几何方法可以证明:在同一坐标图上,任意两条需求曲线(无论是否线性)相交的交点的弹性都是不相等的。

(如果两条需求曲线相切,则切点的弹性相等。

)4.以教材P47-49 的结论为已知条件,用几何方法可以证明:①a、b、c 三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相等。

② e 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大于d 点;d 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大于a 点。

5.答:农产品应当提价,高档消费品应当降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所得之商,即:AVC=VC/Q=∅本 TC 除以产量所得之商,也
等于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即 AC=TC/Q=[∅(Q)+b]/Q=AVC+AFC。 (4)边际成本(MC)是每增加 1 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边际成本是总成本对产
图 5-1 成本曲线
3.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原因
3 / 11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TC 曲线、VC 曲线和 MC 曲线之间的关系 每一产量上的 MC 值就是相应的 TC 曲线和 VC 曲线的斜率。当 MC 曲线达到极小值时, TC 曲线和 VC 曲线相应地各自存在一个拐点 A 和 B。其原因是:MC=dTC/dQ,而每一产 量上的 TC 曲线和 VC 曲线的斜率是相等的。 (2)AC 曲线、VC 曲线和 MC 曲线之间的关系 ①AC 曲线和 MC 曲线之间具有以下关系:AC 曲线与 MC 曲线相交于 AC 曲线的最低 点。在 AC 曲线的下降阶段,即在 AC 曲线与 MC 曲线相交前,MC 曲线在 AC 曲线的下方; 在 AC 曲线的上升阶段,即在 AC 曲线与 MC 曲线相交后,MC 曲线在 AC 曲线的上方。 ②AVC 曲线和 MC 曲线具有以下关系:AVC 曲线与 MC 曲线相交于 AVC 曲线的最低 点。在 AVC 曲线的下降阶段,即 AVC 曲线与 MC 曲线相交前,MC 曲线在 AVC 曲线之下; 在 AVC 曲线的上升阶段,即 AVC 曲线与 MC 曲线相交后,MC 曲线在 AVC 曲线之上。而 且,不管是下降还是上升,MC 曲线的变动都快于 AVC 曲线的变动。其原因是:对于任何 两个相应的边际量和平均量而言,只要边际量小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下,只要边 际量大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上,所以当边际量等于平均量时,平均量必然达到其 本身的极值点。 ③AC 曲线和 MC 曲线的交点(AC 曲线的最低点)与 AVC 曲线和 MC 曲线的交点(AVC 曲线的最低点)相比,前者的出现慢于后者,并且前者的位置高于后者。其原因是:在平均 总成本中不仅包括平均可变成本,还包括平均不变成本,由于平均不变成本是递减的,所以 使得 AC 曲线的最低点的出现既慢于、又高于 AVC 曲线的最低点。
1 / 11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沉没成本又称沉淀成本或既定成本,指已经付出且不可能收回的成本。沉淀成本主要用 于项目投资决策。
(4)经济学中各种成本之间的关系 会计成本=显性成本 生产成本=机会成本=隐含成本+显性成本
2.成本函数 产品数量和相应的成本之间的依存关系称为成本函数,记作:C=∅(Q)。 成本函数和成本方程不同,成本函数表示的是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成本方程表示的 是成本等于投入要素价格的总和。 成本函数取决于两个因素,生产函数和投入要素的价格。
2.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 (1)平均固定成本(AFC)是每单位产品上分摊的固定成本,等于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2 / 11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所得之商,即:AFC=FC/Q=b/Q。 (2)平均可变成本(AVC)是每单位产品上分摊的可变成本,它等于可变成本除以产
二、短期成本 1.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总成本 在短期中,投入的要素分为不变要素和可变要素。购买不变要素的费用支出就是固定成 本(fixed cost),它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因而是个常数。购买可变要素的费用支出就是 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它随产量变动而变动,是产量的函数。可变成本加固定成本等 于总成本(total cost),可用公式表示为:TC=VC+FC,或 TC=∅(Q)+b,其中∅(Q) 为可变成本 VC,是产量的函数,b 等于固定成本 FC,是一常数。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5 章 成本理论
5.1 复习笔记
一、成本和成本函数 1.几种成本的概念 (1)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 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机会成本存在需要两个前提条件:第一,生产要素是稀缺的;第二,生产要素是具有多 种用途的。 由于机会成本是经济分析和经济决策中常用的概念,故又称经济成本。 (2)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和隐含成本(implicit cost) ①显性成本指企业从事一项经济活动时所花费的货币支出,包括雇员工资,购买原材料、 燃料及添置或租用设备的费用,利息,保险费,广告费以及税金等。这些成本都会在企业的 会计账册上反映出来,因此又称会计成本。 ②隐含成本是指企业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所花费的成本。这种成本之所以称为隐含成本 是因为看起来企业使用企业主自有生产要素时不用花钱,即不发生货币费用支出,例如使用 自有设备不用计折旧费,使用自产原材料、燃料不用花钱购买,使用自有资金不用付利息, 企业主为自己企业劳动服务时不用付工资,使用自有的房产不用付房租等等。 不仅隐含成本要核计机会成本,显性成本也应考虑机会成本,以求资源优化配置。 (3)沉没成本(implicit cost)
量的导数或总成本曲线的斜率,即 MC=dTC/dQ=∅′(Q)。 (5)如图 5-1 所示,MC 曲线和 AVC 曲线、AC 曲线都是 U 形的,造成这种形状的原
因都是由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率递增或递减,但三种成本的经济含义和几何含义不 同,MC 曲线反映的是 TC 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而 AVC 曲线和 AC 曲线则是 VC 曲线和 TC 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所以,MC 曲线比 AVC 曲线和 AC 曲线更早到达最低点, MC 曲线与 AVC 曲线和 AC 曲线的交点分别在后两者的最低点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