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合集下载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案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案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目标1.认识“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4.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教学策略认写字词“泻、鳞、惶、胎”为形声字,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掌握字音,理解字义。

如,“泻”的三点水表义,“写”表声,指液体很快地流下;“惶”左部是竖心旁,说明这个字和心情有关,表示恐惧。

还可以将识字与理解句意结合起来。

如,“惶”表示恐惧,“百兽震惶”便是百兽感到惊惶害怕。

“哉”是平舌音,一般在文言文中做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履”字在生活中不常见,可以出示一些词语帮助识记,如“如履薄冰、如履平地”,通过这些常见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履”在这里指踩、踏的意思。

“泻、潜、试、胎、疆”为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试”不要多写一撇;“潜”右半部分中第一个“夫”的最后一笔捺变点;“疆”左半部分中的“土”不要丢掉,“土”的最后一笔变成提,右半部分中间的横最长,其次是下横,上横最短。

阅读理解教师首先要给学生留足时间读课文,让他们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朗读中完成识字。

其次要让学生借助注释和资料大致理解文意,梳理各段的主要内容,勾画出赞美少年中国的事物,结合插图和想象体会其象征义,厘清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在朗读、背诵中体会情感。

最后查找资料,了解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的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朗读指导本文感情充沛,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情怀,对读者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读来使人心潮澎湃,豪情万丈。

之所以能够产生这样的表达效果,一方面源自积极进取的内容和情感,另一方面得益于整齐的句式和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2. 朗读法教学过程:一、情境铺垫导语引入1.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著名作者是谁?2.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著名学者,诗人,宣传家。

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

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

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

3. 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

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二、初步感知,解决生字词。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鹰隼(sǔn)发硎(xíng)澌(sī)2. 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说明中国少年的勃勃生机。

第三部分(第三段)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深入阅读。

1.细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翻译书弄懂重点文言字词和文章的译文。

2.理解题目中“少年”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明确:一是针对日本人称我中国为“老大帝国”,作者愤然回击,称中国为少年中国;二是因为少年象征着国家如朝阳般蓬勃兴旺,生机勃勃;三是中国是古老的中国,又是进步的未来之国。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是梁启超所作的《少年中国说》。

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望和鼓励,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2)联系实际,理解作者对少年的期望和鼓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自己是中国少年吗?(2)介绍课文作者梁启超,展示其照片和简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是什么?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望和鼓励。

5. 练习巩固(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进行书写练习,巩固生字词。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少年中国说梁启超期望与鼓励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作为新时代少年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3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教案(含备课资料+课后习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3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教案(含备课资料+课后习题及答案)

课题少年中国说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理解文中地重点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地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地含义和作用.3.结合查找地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地激情,激发学生地爱国情感.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地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地含义和作用.教学难点学习本课地写法.结合查找地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地激情,激发学生地爱国情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理解文中地重点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地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地含义和作用.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激趣导入.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地希望,是祖国地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地责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地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地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地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板书:少年中国说二、作者、背景简介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少年中国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地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地奴性心理,唤起人【设计意图:用充满感情地话导入课文,目地在于激发学生地兴趣,引起学生地探究欲望.】民地爱国热情,激起民族地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新课教学( )分钟二、读文识字. 小组活动,合作探究1.大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地过程中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字典等方式解决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不懂地句子,小组讨论解决.3.小组成员先自读课文,在完成以上练习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探讨. 三、整体感知.1.细读这篇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地含义.生总结、汇报: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地责任.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地蓬勃生命力.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地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地语气去读这三个自然段? 生总结、汇报:第一自然段要读出磅礴地气势;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韵律美,让人感受中国少年地蓬勃生命力.第三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地赞美之【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地方式阅读,能提高学生地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地能力.】【设计意图:在自读课文地基础上自主学习,锻炼学生自学能力.】情.板书:磅礴地气势蓬勃地生命力赞美之情3.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地影响?生总结、汇报,师引导层层深入: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4.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中国少年?生总结、汇报,师引导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5.小组活动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根据注释理解句子地意思.生总结并汇报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四、布置作业试着用自己地话说一说第二自然段地意思.【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有助于夯实基础,并且为下节课做好准备.】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用“√”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地读音.lín() háng() zhāi()鳞惶哉líng() huáng() zāi()二、读拼音,写词语.瀑布从悬崖上yí xiè()而下,落入深渊,人站在崖边,胆战心惊,rú lǚ b ó bīng().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出生,其道大光. 伏流,一泻汪洋. 临渊,鳞爪飞扬.啸谷,百兽震惶. 试翼,风尘翕张.【答案】一、lín huáng zāi二、一泻如履薄冰三、红日河出潜龙乳虎鹰隼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地结构.2.结合查找地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地激情,激发学生地爱国情感.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复习导入1.听写下列生字.板书:泻潜试胎皇履疆2.文章地第一自然段用__________地方法介绍了少【设计意图:复习上一节课地内容,有利于夯实基础.】年与中国地关系. 板书:层层深入新课教学()分钟二、研读课文.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①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怎样地结构方式?师引导,生总结.这个自然段采用总分地结构方式.第一句为总起句,起引领全段地作用,下面地部分围绕这句话进行阐述.板书:总分总领全段②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师引导,生总结.这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排比地修辞方法.分别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少年地责任.排比地修辞语气紧凑,感情强烈,有很强地感染力.③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少年和中国地关系?完成下列表格.少年中国【设计意图:在老师地引导下,同学们自主学习,详细地研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参与地兴趣.】【设计意图:本文第二自然段非常有韵味、有内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能加深理解.】师总结: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和中国地关系非常密切.作者运用排比地句式告诉我们,少年地责任非常重大,我们每个少年都要肩负起自己地责任,因为,国家地强大靠地是少年.2.朗读、感受第二自然段,从文字提供地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地生命力.①“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②比喻地作用:“红日”般地灿烂前景,“河出伏流”地壮阔发展,有如“潜龙”“乳虎”地巨大声威,有如“奇花”地壮丽前景,如“干将”地锐利锋芒;(出示课件16)③“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纵”一“横”,显得气势不凡,一个顶天立地地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朗读要求:这是一段韵文,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朗读地过程中,我们要读出这种感觉.在朗读地过程中还要思考:这些是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作者这样比有什么用意?生读课文,并总结、汇报师:我们在总结过程中发现,这些事物都是动态描写,都充满着生命力.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地事物来比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地.④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句子承载地思想感情.生总结,汇报:这段是抒情段,作者用两个感叹句,再次重申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密切地关系以及作者对他们地赞美之情.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三、小结作者把封建地古老中国和理想地少年中国进行鲜明地对比,热情歌颂少年勇于改革地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强.本文表现出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地愿望,并且对中国地未来满怀希望.四、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板书内容【板书设计】总分—总领全段少年中国说磅礴地气势蓬勃地生命力赞美之情动词:泻潜渊胎履纵——层层深入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一、选字组词,在所选地字地下面打√.鱼(鳞麟)(潜替)水(胎肽)儿(从纵)横二、选出下列字词地正确意思.故()A因此 B顾念 C故事翕张()A张开 B闭合 C一张一合履()A踩、踏 B职务 C履约三、按原文填空.()初升,其道大光.()出伏流,一泻汪洋.()腾渊,鳞爪飞扬.()啸谷,百兽震惶.()试翼,风尘翕张.()初胎,矞矞皇皇.(),有作其芒.()戴其苍,()履其黄.纵有千古,().前途似海,().四、作者分别把中国地少年比作了什么?有什么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鳞潜胎纵二、A B A三、红日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天地横有八荒来日方长四、作者把中国地少年比作了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作者把中国少年比作这些富有生命力地事物,点明中国少年强大地生命力,点明中国前途无量.教学反思1.这篇文章和现代文有区别,有些字很生僻,大部分句子不符合现代人地语言习惯,因此学生在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朗读,通过让学生多种方式地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效果.2.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地方式来理解句子地含义,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地理解.与此同时,我还通过设置问题地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朗读中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地自学能力.美中不足地是在第二自然段地教学中,我对“干将发硎”“奇花初胎”等一带而过,很多同学对这些内容死记硬背,没有达到真正地理解.在今后地过程中,对于一些难懂地词语,我一定会用多种方法解决,不能留给学生一点儿疑问.备课素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梁启超地《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运用象征地写法,介绍了少年同中国地关系,表达了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地赞美之情.文章语言简练,含义丰富,韵律优美,值得一读.【作者介绍】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与文章相关地资料介绍】干将:(gān jiāng)是古代传说地一把剑,十大名剑之一.干将、莫邪是干将、莫邪铸地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603名举人联名上书朝廷、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地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地《马关条约》地事件.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地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地政治运动地开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地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读拼音,写词语.这条大河yí xiè qiān lǐ( ),气势非常宏伟.二、解释下列句子地意思.1.鹰隼试翼,风尘翕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干将发硎,有作其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能力大提升三、课文整体梳理.这篇课文首先强调了少年地________,告诉我们,国家地强大要靠少年地强大,紧接着,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奇花、干将发硎等做比,告诉我们中国少年前途无量,少年中国前途无量.四、重点段落品析.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1.文中画横线地句子运用了()地修辞方法.A排比 B比喻 C拟人2.第一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地结构方式.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这些事物,想告诉我们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创新大拓展五、作为当代少年,你觉得你有什么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一泻千里二、1.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2.宝剑从磨刀石上磨,发出耀眼地光芒.三、责任红日河出伏流潜龙乳虎鹰隼四、1.A 2.总分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3.作者列举这些事物,想告诉我们,我们中国地少年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中国也像少年一样前途无量.五、示例:作为当代少年,我觉得自己肩上地责任非常重大.祖国富强要靠我们,祖国强大要靠我们,祖国未来地发展也要靠我们.。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3《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3《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3《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一篇著名演讲,节选自其演讲内容。

本课要求学生理解梁启超在演讲中对中国少年的期望和鼓励,以及对中国未来的信心。

文章语言激昂,富有激情,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

但是,对于文章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同时,学生对于梁启超和中国近代史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难点:理解梁启超在演讲中的期望和鼓励,以及对中国未来的信心。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通过讨论和分享,共同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3.PPT或黑板4.笔记本和文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气和情感。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梁启超和中国近代史的相关背景,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让学生打开课本,一起朗读课文。

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朗读结束后,教师呈现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出答案。

例如,找出课文中表示中国少年特点的词语,或者找出梁启超在演讲中对中国少年的期望和鼓励的句子。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少年中国说》(节选),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少年中国说》(节选),该文是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激励中国少年发愤图强,振兴中华的演讲。

文章主题鲜明,观点鲜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少年中国说》(节选),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音频文件,让学生聆听《少年中国说》的全文,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激情。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梁启超要把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少年身上?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朗读练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律和激情。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少年中国说梁启超振兴中华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加强语言感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少年强则国强”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少年中国说(节选)年级:五年级上册学科:语文版本:部编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少年中国说》(节选)。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的赞美和期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教学内容:1. 课文《少年中国说》(节选)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赞美和期望。

2.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少年中国说》全文打印稿。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对中国近代历史的了解,引发学生对国家发展的思考。

2. 学生分享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未来的认识和期望。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发放课文打印稿,学生自主阅读。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做好笔记。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三、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如比喻、排比等。

2.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思考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四、背诵与朗读(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节选)。

2. 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展示,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完成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对中国少年的理解和期望的文章。

板书设计:少年中国说(节选)赞美中国少年的精神风貌期望中国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理解、分析讨论、背诵朗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少年中国说》(节选)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中国少年的赞美和期望,并思考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少年中国说》教案3篇

《少年中国说》教案3篇

•••••••••••••••••《少年中国说》教案《少年中国说》教案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少年中国说》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少年中国说》教案篇1[教学目的]1.能解释下列词语:恶、澌、硎、冤业、汪洋、八荒。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重点语句。

3.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4.能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课文梁启超是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

“百日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

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作者知耻于当时中国之“老大”,对封建专制的黑暗腐败深恶痛绝,对满清统治者的老朽昏庸深恶痛绝,对国家的落后十分痛心,对国民的愚昧十分痛心,因而从内心爆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激情,猛烈抨击这一切令人厌恶的东西,并热情呼唤一个充满生机的“少年中国”尽快到来。

这种昂扬的改革精神和深切的爱国情怀令人钦佩。

用老年人来类比“老大”的中国,用少年人来类比“少年”的中国,并从少年人必将取代老年人,认识到少年中国必将取代老年中国,这是进化论的观点。

这种进化论的社会发展观,使梁启超在极其黑暗、衰败的时代,看到了一个腐朽王朝的必将灭亡,并充满希望和信心地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其积极因素不能抹煞。

但进化论有待于发展为历史唯物主义,否则,它就只能是社会改良主义的思想武器。

梁启超一生的政治思想多有变化,这恐怕正是进化论观点和改良主义思想在其社会改革实践中得失消长的体现。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少年中国说》节选,让学生理解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望和鼓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激励中国少年奋发图强的一篇演讲。

课文通过对少年中国的赞美,表达了对中国未来的信心。

本节课将学习课文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望和鼓励。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培养学生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梁启超的照片,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戊戌变法,为学习《少年中国说》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望和鼓励。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情况,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解析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少年中国说中国少年聪明、勇敢、有担当中国前景美好、强大、繁荣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按照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心中的中国少年。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和课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少年中国说》的内容,掌握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少年中国说》(节选),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体会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内容:1. 课文《少年中国说》(节选)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3. 朗读与背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少年中国说》(节选),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教学难点: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思考中国的历史与未来。

2. 简介《少年中国说》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少年中国说》(节选),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查阅工具书,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四、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的语气、节奏和情感。

五、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 学生回答课后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背诵与展示(5分钟)1. 学生进行课文背诵,展示学习成果。

2. 教师对学生的背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板书设计:《少年中国说》(节选)1.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等2. 写作目的:赞美少年中国,激发民族自豪感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少年中国说》(节选)两遍。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解示范等环节,使学生对课文《少年中国说》(节选)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的经典之作,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其作为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了解中国近代历史背景,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操。

课文内容富有激情,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较深的词语和句子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互动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备好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音频、展示图片等,引导学生关注中国近代历史,引发学生对《少年中国说》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随后,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关注作者的爱国情怀。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1. 教材背景介绍本教案以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3少年中国说(节选)》为基础,这是一篇反映少年儿童对祖国祖先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悟和思考的文章。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少年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引发他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并能正确表达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祖国的一份子。

二、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首先,通过投影呈现祖国风采的图片,让学生展开话题,引发学生对祖国的情感。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先自行阅读《13少年中国说(节选)》,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2)教师进行逐段解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观点和精彩语句。

3. 朗读训练安排学生进行文章的朗读训练,要求学生注重语调和情感的表达,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所传达的情感。

4. 创设情境通过课堂互动、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表达自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思考。

5. 思维拓展组织学生就文章中所述内容展开思维拓展,引导学生对祖国的未来发展进行设想和思考。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阅读训练和情感引导。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情绪的引导,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案-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案-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3.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搜集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述: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

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就是《少年中国说》。

2.资料交流。

(1)这个人就是——梁启超(出示梁启超照片)。

你了解他吗?①学生小组分享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提炼本小组的信息集中汇报。

②依据学生的资料汇报,出示介绍梁启超先生的一句话。

出示:他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2)背景资料介绍。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年轻时影响他最大的人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在1900年写下了充满激情、气势磅礴的(少年中国说》。

①这篇文章写于什么情况下呢?课前我们搜集了相关资料,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分享。

②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补充。

十九世纪末,在腐朽透顶的清王朝统治下,政治上早已黑暗之极,到处是贪官污吏,贿赂成风;经济上国库空虚,民穷财尽;加上水旱虫灾,饿殍遍野。

多次战争,掀起了各帝国主义在我国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

面对空前严重的社会危机和迫在眉睫的瓜分之祸,中国还有没有希望,还能不能繁荣昌盛,许多人都表示怀疑。

这也正是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

3.释题质疑。

(1)读题目,你有什么疑问?(2)提炼出关键问题,并相机解释“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它往往放在题目的后面,主要用来阐述观点,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

比如:《爱莲说》就是说——,《师说》就是说——,《少年中国说》就是说——二、初读课文1.根据自读要求初读课文。

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和使用,如“翩翩”、“屡屡”、“蒸蒸日上”等,以便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
-学习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和排比的运用,如“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理解其表达效果和增强语言感染力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自信心不足,不敢大胆发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学难点
-难点一:课文中的抽象概念理解。例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少年中国”这一概念,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详细的解释来帮助学生把握。
-难点二: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学生可能对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理解不深,教师需要通过对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识别和应用。
-难点三:梁启超时代背景的把握。学生可能对晚清民初的历史背景了解有限,影响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教师需要提供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建立起文本与历史背景的联系。
-难点四:文章情感态度的领悟。学生可能难以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深厚情感和殷切希望,教师需要通过引导讨论、情感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感受文章的情感色彩。
在教学中,针对以上难点和重点,教师应采用以下策略:
-对于重点内容,通过反复阅读、提问、讨论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对于难点内容,采用直观教学、情境创设、分组合作等方法,帮助学生分解难点,逐步攻克。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现代意义,并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启发他们。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创新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创新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创新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创新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的第二课时。

是梁启超先生于1900年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白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全文逻辑严密。

语气气势磅礴感情充沛。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尚在雏形,但对于爱国这一主题并不陌生。

本文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气势磅礴。

能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志。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3.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难点:学习本课的写法。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2. 朗读法教具准备课本,课件,讲稿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现在正处在人生什么年龄阶段?对,你们现在是青少年时期。

现在的你们就如八九点钟的太阳,光芒四射,充满希望。

同时,你们也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议论少年与中国的文章——《少年中国说》,来,请齐读课题。

板书:少年中国说2.这一篇文章是1900年,我国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百日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梁启超先生所写。

PPT呈现作者简介咱们今天学习的是文章的节选,下面咱们来欣赏一下这篇文章。

ppt播放《少年中国说》视频二、研读课文。

1.请同学们逐段读课文,师生共同分析朗读课文的方法:要多读,读熟练;结合感受读,想象当时的画面读。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泻、鳞”等6个生字,“泻、潜”等7个会写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

●难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理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教学策略:1.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读中悟,悟后促读。

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和人物的品质。

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2.在教学中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引入资料、抓重点词语等教学方法突破重点,采用朗读、想象等教学方法解决难点。

3.排比、设喻,连珠喷发。

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描述少年中国时,就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和比喻句。

像这样集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等表现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

像这样大面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的特点。

4.激情滚滚,一气呵成。

梁启超的文章,得力于气势,而气势则得力于激情,激情则得力于感愤之深重。

有了真实、激烈的情感,文章才有了逼人之盛气,作者才能“纵笔所至不检束”,“情”“气”所至自成妙文。

学前准备:1.预习提纲(1)激情导入,简介作者。

(2)疏通文义,质疑问难。

(3)细读课文,品悟感情。

(4)再读课文,学习写法。

(5)探究异同,励志豪情。

2.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梁启超的资料;教师准备本课的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体会本文所要表达的强国梦想。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大概讲述课文的内容。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少年中国说》的背景和作者;2.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美德,如孝道、忠诚、勇毅等;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思考、分析和表达能力;4.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勤奋学习的品质。

教学内容:《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少年中国说》的出版背景和作者,向学生解释几个常见的词语,如“秉承”、“革命”等。

二、预览教材(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向全班汇报。

三、深入阅读与理解(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文中所提到的“民族历史、人民英雄、帝王将相、君子之交、孝道忠诚、勇毅进取”等主题,分别进行阅读和理解,并共同探讨。

四、技能训练(30分钟)1.文字理解:教师提问,让学生自主阅读文中某个句子或段落,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和段落的意思,并讨论其是否有某些含义。

例如:“学问的珍宝,世世代代延传着,亦要依赖子孙后代的传承和延续。

”(第5段)。

2.句型仿写:教师设计练习,让学生仿写某个句型,并分享自己的成果。

例如:“少年要承继祖先的文化遗产,不断学习进取,不断将文化浸润到生活中去。

”3.课文改写:教师将课文中的某个段落进行改写,并让学生阅读,并对比原文,分析改动后的效果和意义。

五、思维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更广泛的问题,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和爱国情感,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好学生”的作文,要求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并且需要运用部分《少年中国说》中所提到的知识点和思想。

教学评价: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到中国传统美德,同时还能够更好地把这些美德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学生也会更加关注爱国情感,以及如何发展自己的品质和素质,更好地做一个好学生。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案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案

13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教学目标:1、认识“泻、麟”等六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关系。

4、体会作者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同学们,你们就像歌中所唱的那样正值青春年少,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了:少年强则国强的观点,这个人是:梁启超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个人。

2、出示梁启超资料。

(二)初读感知:1、师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入100年前,看一下那时候的中国,看一段视频2、观看中国近代屈辱史视频教师介绍: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

而一些无知的国人,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

看了这些材料,你有设么感受?所以在一年后的1901年,有个人就发出了这样的呼喊:(生读、齐读)故今日中国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你们读出了梁启超先生的心声,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篇课文《少年中国说》板书课题。

讲解说:说是一种议论文体,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这里坐着想陈述什么样的观点呢?你是怎样理解少年中国的?12021后的今天,我们再来聆听他写的这篇少年中国说在听读时注意听准字音,透过字里行间,我们或许会明白梁启超的满腔热血。

(播放视频)3、读的怎么样?读的太好了,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屈辱的时代,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请用我们现代少年的声音来传情达意。

(三)解决生字:师:老师发现在读的过程中有些同学被一些字束缚住了声音,我们先来看一下这课生字:生读。

带着这些生字再读课文。

看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学生交流)(四)品读课文: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从那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用笔画出来)2、学生交流:智、富、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1.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泻、鳞”等6个生字,“泻、潜”等7个会写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

●难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理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1.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读中悟,悟后促读。

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和人物的品质。

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2.在教学中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引入资料、抓重点词语等教学方法突破重点,采用朗读、想象等教学方法解决难点。

3.排比、设喻,连珠喷发。

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描述少年中国时,就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和比喻句。

像这样集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等表现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

像这样大面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的特点。

4.激情滚滚,一气呵成。

梁启超的文章,得力于气势,而气势则得力于激情,激情则得力于感愤之深重。

有了真实、激烈的情感,文章才有了逼人之盛气,作者才能“纵笔所至不检束”,“情”“气”所至自成妙文。

1.预习提纲(1)激情导入,简介作者。

(2)疏通文义,质疑问难。

(3)细读课文,品悟感情。

(4)再读课文,学习写法。

(5)探究异同,励志豪情。

2.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梁启超的资料;教师准备本课的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泻、鳞、惶、胎、履、哉”6个生字,会写“泻、潜、试、胎、皇、履、疆”7个生字,熟练认读、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题目意思,了解时代背景。

3.读通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少年英雄》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2.在100多年前,20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中国就有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这个人就是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节选)》。

(板书课题)。

3.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谁能说说你的理解。

预设: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

师:这么理解也不错,如果把认识再推进一步,你们会发现梁启超这样说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课件出示时代背景)20世纪末的中国,贫穷、落后、愚昧,同时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大清帝国处在崩溃的边缘,国家命运岌岌可危,京师危矣!中国危矣!民族危矣!!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梁启超等人想通过政治改良的方法来挽救国家,但不久就失败了。

历史上把这次变法维新叫作“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失败以后,梁启超逃到了日本。

在日本他听到日本人谈到中国的时候,都说中国是“老大帝国”。

师:(板书“老大”)过去读到过一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

“老大”的意思就是年纪大了。

跟“老大帝国”意思相反的是“少年中国”。

日本人之所以这样说中国,是因为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中国似乎是正在一天天地走向“衰亡”。

“老大帝国”意思是中国已经衰老,没有希望了。

梁启超强烈地反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4.看到这个资料你有什么想法?预设:这个“少年中国”是作者心中所追求的一个未来的中国。

师:说得好极了!“少年中国”是未来的中国。

那“说”又指什么呢?“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

在这篇文章中“说”是用于议论的,这篇文章写于1900年,是一篇议论文。

梁启超以其忧国忧民之心和卓越的文采,写下了著名的《少年中国说》,作者认为创造出这个“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换言之,创造未来的中国是我们中国少年的责任,即“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学生聆听歌曲并谈及感受,教师引出主题,再通过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介绍明确作者提出的观点,让学生感受作为少年的责任。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朗读课文。

(提示:对课文的感知,要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

)2.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节选)》,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

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来拜读梁启超先生写的这篇《少年中国说》。

在听读时意在听准字音,透过字里行间,我们或许会明白梁启超的满腔热血,明白他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情怀,明白他把国家的命运系于少年一身的强烈情感。

(课件:出示课文朗读视频)3.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

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好像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时代,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请用我们现代青年的声音来传情达意。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朱熹4.学生放声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用不同方式的读书,让学生在琅琅读书声中,感受作者的满腔热血,明白他把国家的命运系于少年一身的强烈感情。

三、疏通文义,解决疑难。

1.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文言文是怎样疏通文意的?(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还有文言文单音词多,我们现在是双音词多,可以采用结合语境组词法。

)2.分小组细读课文,并试着自己疏通文义。

(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3.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质疑,全班答疑,教师参与。

4.集体逐段朗读,“开火车”翻译,疏通文义。

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课下注释,还有结合语境的方式理解词语,进而大概理解文章内容,并能在此基础上大胆质疑,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布置作业。

1.继续读通、读懂课文。

2.找出全文阅读,并读熟。

结合本文的选段,找出全文阅读,达到对作者思想的全面理解。

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体会本文所要表达的强国梦想。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大概讲述课文的内容。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

大家齐读,找出作者描述心目中的中国的句子。

(学生齐读)用原文来回答。

(学生交流)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预设:我感受到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教师相机板书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2)这句话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大家仔细琢磨琢磨。

(课件红字突出“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预设:生1:这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这段话中的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都一样,这就是是排比。

生2:我觉得这些句子的意思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

作者先写“智”,“智”了就会“富”,“富”了就会“强”,“强”了就可以“独立”,“独立”了才能“自由”,“自由”了才会“进步”,“进步”了才会“胜于欧洲”,“胜于欧洲”了最后才能“雄于地球”,意思是步步推进的。

(3)小结:说是排比,主要是从这组句子的结构着眼的;说是步步推进,则主要从句子的内容着眼的。

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当然就不同。

我们学习某种修辞手法,重要的不是识别,而是体会它表情达意的作用。

现在请同学们再把这组句子读一遍,细细体会它的表达作用。

读的时候,音量要逐步增大,语调要逐步提升。

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思路。

(学生齐读)(4)同学们都读得很好,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了。

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生1:充满了少年的自豪感。

生2:句子的意思层层推进,不但容易记,而且越读越有劲。

师:你记住了吗?(生点头)那就请你背背看。

课件出示:少年……则国……(提示: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师:体会得很好。

这位同学不仅体会了作者的感情,而且还背了出来。

其实,只要理解了内容,理清了思路,背诵确实是很容易的。

不妨请每个同学都试一试,我相信大家都已经记住了。

(学生各自背诵)师:据我观察同学们的表情,大家不仅背得很顺利,而且都饱含感情。

读文章就该这样,尤其是读这类感情充沛的文章。

刚才我们用的就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重要方法——背读法。

课件出示:背读法,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2.下面,我们就用“背读法”学习下面这组句子,这组句子不仅长,而且有点“绕口”,特别难背。

看看我们能不能用这个方法把它攻克下来。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请大家先读一遍,体会一下,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诵读)预设:生1:都是四个字一句,而且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2:作者用了许多比喻,感情非常充沛。

(2)我们先从句子的形式来看,这组句子句式整齐,逢双句押韵,这里运用了四言韵语,这种四言韵语更有助于抒发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烈赞颂和无限向往之情。

同时也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和鼓舞。

这一点,同学们刚才读的时候,我从你们的读书声中就知道你们已经有了一些体会。

接下来再看这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刚才有同学说用了比喻,是对的;我好像听到还有几位同学在下面说还有排比,这也是对的。

这跟讨论前面一组句子一样,也是因为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我想着重讨论比喻的问题。

请你们告诉我,你们在读文章的时候,遇到这种形象化的生动比喻,首先要做的是什么事?你们是怎样读这些比喻句的?预设:生:找出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3)本来是十分生动的比喻,我们如果急着去分析什么是本体,什么是喻体,还有什么味儿?难道除此以外就没有别的读法了吗?生: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生动的比喻展开想象。

(4)这段话中有几个难理解的词语,在书中也给了注释,我们首先借助注释,然后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尽可能用生动的语言把你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

注意,我不要求翻译,而是用你们自己的话来描绘。

(学生自己阅读、想象,指名交流)预设:生:一轮红日刚从东方升起,万道金光透过朝霞,射向大地。

(“红日初升”象征着中国少年的灿烂前程)黄河从地下涌出,汹涌奔腾,浩浩荡荡地奔向汪洋大海。

(“河出伏流”象征着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潜伏的东方巨龙从深渊中腾空而起,它的鳞爪在云中飞舞。

小老虎在山谷里怒吼,成百上千的野兽都吓得胆战心惊,四散奔逃。

雄鹰展翅试飞,掀起的狂风吹得尘土飞扬。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的冲天气势,这些都在比喻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