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集合论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集合的运算
给定两个集合 A , B ,除了他们的交,并运算外,我们还要介绍差和对称差两种运算。 定义 2.1 设 A , B 为两个集合,由属于 A 而不属于 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 B 对 A 的相对 补集,记作 A − B ,称“ − ”为相对补运算符, A − B 可表示为
A − B = {x : x ∈ A且x ∉ B}, 也可称为 A 减 B 的差。
A = {x ∈ R : x ≥ 2} 。
注 1:对于集合的表示法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集合中的元素是各不相同的; (2) 集合中的元素不规定顺序; (3) 集合的两种表示法有时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注 2:随意地用描述法来确定(定义)集合,可能导出不可预料的困难。设 B 是含10 个 以上元素的集合构成的集合,则有 B ∈ B 。设 C 是由集合构成的集合,使得
Aα ,其中 S1 和 S2 是 S 的子集。
α∈S1
α∈S2
α∈S1 ∪S2
德·摩根律的形式为
∪ ∩ Aα = Aα , ∩ Aα = ∪ Aα
α∈S
α∈S
α∈S
α∈S
B − ∪ Aα = ∩ (B − Aα ) , B − ∩ Aα = ∪ (B − Aα )
α∈S
α∈S
α∈S
α∈S
以上运算规律并不独立,可用其中的某些规律导出其他规律。这一点留待讲述布尔代数时再作 详细讨论。
注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唯一的。
定义 1.5 如果限定所讨论的集合都是某一集合的子集,则称该集合为全集,常记为 E 。
定义 1.6 设 A 为一个集合,称由 A 的所有子集组成的集合为 A 的幂集,记作 ρ ( A) 。
注 1:以 | A | 表示 A 中的元素个数,当 | A | 为有限数时,称 A 为有限集。元素个数为 n ( n 为自然数)的集合称为 n 元集。
注 1:容易看出 A ⊕ B = ( A − B) ∪ (B − A) = ( A ∪ B) − ( A ∩ B) 2: A ⊕ ∅ = A , A ⊕ A = ∅ 。
我们下面来定义两个多重集 P 和 Q 的交,并,差运算。
P 和 Q 的并,记为 P ∪ Q ,它也是一个多重集,使得 P ∪ Q 里任一个元素的重数,等于该 元素在 P 和 Q 中重数的最大者; P 和 Q 的交用 P ∩ Q 来表示,使得 P ∩ Q 的任一元素的重 数,等于该元素在 P 和 Q 中重数的最小者; P 和 Q 的差用 P − Q 来表示,使得如果一个元素 在 P 中的重数大于它在 Q 中的重数,那么该元素在 P − Q 中的重数等于它在 P 中的重数减去 它在 Q 中的重数,否则它在 P − Q 中的重数为 0 。类似地,对称差 P ⊕ Q 中元素的重数等于 元素在 P 中和 Q 中两个重数的绝对差值。
不是 A 的元素,读作 a 不属于 A 。
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表示集合。
a. 列举法:列出集合中的全体元素,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开,然后用花括号括起来。设 A 是以 a , b , c , d 为元素的集合。则 A = {a, b, c, d}。
b. 描述法:即集合的成员可以用其具备的独特性质来描述。例如,
注:设 E 为全集, A ⊆ E ,称 E − A 为 A 的补集,记作 A 。
定义 2.2 设 A , B 为两个集合,由属于 A 而不属于 B 或属于 A 而不属于 B 的元素组成的集 合称为 A 与 B 的对称差,记作 A ⊕ B ,称“ ⊕ ”为对称差运算符, A ⊕ B 可描述为
A ⊕ B = {x : x ∈ A但x ∉ B,或x ∈ B但x ∉ A}
例 1.1 设全集 E = {a, b, c, d , e}, A = {a, a, b, b, c}为多重集合,其中 a , b 的重复度为 2 ,
2
c 的重复度为1,而 d , e 的重复度为 0 。
其实,集合可看成是各元素重复度均小于等于 1 的多重集合。在图论部分,我们将会用到多重 集合的概念。
25
,|
A1

A4
|=
⎢ ⎢⎣
250 ⎥ 2× 7 ⎥⎦
=
17

|
A2

A3
|=
⎢ 250 ⎥ ⎢⎣3× 5⎥⎦
=
16
,|
A2

A4
|=
⎢ 250 ⎢⎣3× 7
⎥ ⎥⎦
=
11
,|
A3

A4
|=
⎢ 250 ⎥ ⎢⎣5× 7 ⎥⎦
=
7

|
A1 ∩ A2 ∩
A3
|=
⎢ 250 ⎥ ⎢⎣2× 3× 5⎥⎦
=8,
∪ ∪ ∪ 当 A 是以 S 为指标集的集族时, A = {Aα :α ∈ S} = Aα 。 α∈S
定义 2.4 设 A 为非空集族,称由 A 中全体集合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为 A 的广义交集,记作
∩ ∩ A ,称 ∩ 为广义交运算符。 A 可描述为 ∩ A = {x : 对任意A∈ A, 都有x ∈ A} 。
除了 ρ ( A) 这样由集合构成的集合外,我们还会遇到许多形式的由集合构成的集合,统称这样
的集合为集族。幂集是特殊的集族。
定义 1.7 设 A 为一集族, S 为一个集合,若 S 中的元素α 可一一对应到 A 中的元素 Aα , 则称 A 是以 S 为指标的集族,记为 A = {Aα :α ∈ S}或 A = {Aα }α∈S 。
|
A1 ∩ A2 ∩
A4
|=
⎢ ⎢⎣
2
250 ×3×
7
⎥ ⎥⎦
=5,
|
A1

A3

A4
|=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250 2×5×
7
⎥ ⎥⎦
=
3
,|
A2

A3

A4
|=
⎢ 250 ⎢⎣3× 5×
7
⎥ ⎥⎦
=
2

|
A1

A2

A3

A4
|=
⎢ ⎢⎣

250 3×5×
7
⎥ ⎥⎦
=
1

所以,我们有
| A1 ∪ A2 ∪ A3 ∪ A4 |= (125 + 83 + 50 + 35) − (41+ 25 +17 +16 +11+ 7) + (8 + 5 + 3 + 2) −1
i1 <i2 < <ik
此定理称为包含排斥原理,简称容斥原理。
+ (−1)n | A1 ∩ A2 ∩
∩ An | 。
证明:采用数学归纳法易证。
例 2.3 求出在1和 250 之间,能被 2, 3, 5, 7 中任意一个数整除的整数的个数。
解:设 A1 , A2 , A3 , A4 分别是1和 250 之间能被 2, 3, 5, 7 整除的整数集合。因为
我们将学习朴素集合论的基本内容,但借鉴公理化集合论的思想,以避免出现悖论。
定义 1.1 设 A , B 为二集合,若 B 中的元素都属于 A ,则称 B 是 A 的子集,也称 A 包 含 B 或 B 含于 A ,记作 B ⊆ A 。
1
定义 1.2 设 A , B 为二集合,若 A 包含 B 且 B 包含 A ,则称 A 与 B 相等,记作 A = B 。 定义 1.3 设 A , B 为二集合,若 A 为 B 的子集,且 A ≠ B ,则称 A 为 B 的真子集,记 作 A⊂ B。 定义 1.4 不具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 ∅ 。
∩ 例 2.2 设 A = {{1, 2,3},{1, a,b},{1, 6, 7}},则 A = {1} 。
∩ ∩ ∩ 当 A 是以 S 为指标集的集族时, A = {Aα :α ∈ S} = Aα 。 α∈S
有限集元素的计数:
(1)| A ∪ B |=| A | + | B | − | A ∩ B | ;(2)| A ⊕ B |=| A | + | B | −2 | A ∩ B |
特别要指出的是,有些运算规律,如结合律,分配律,德·摩根律,吸收律等可以推广到集族
的情况,设{Aα }α∈S 为集族, B 为一集合,则分配律的形式为
B ∪ (∩ Aα ) = ∩ (B ∪ Aα ) , B ∩ (∪ Aα ) = ∪ (B ∩ Aα ) 。
α∈S
α∈S
α∈S
α∈S
结合律的形式为
∪ ∪ ∪ ( Aα ) ∪ ( Aα ) =
(6) 吸收律 A ∪ ( A ∩ B) = A , A ∩ ( A ∪ B) = A (7) 零律 A ∪ E = E , A ∩ ∅ = ∅ (8) 同一律 A ∪ ∅ = A , A ∩ E = A (9) 排中律 A ∪ A = E
5
(10) 矛盾律 A ∩ A = ∅ (11) 全补律 ∅ = E , E = ∅ (12) 双重否定律 A = A (13) 补交转换律 A − B = A ∩ B
A = {电机工程师,机械工程师,数学家,制图员,程序员} 表示,但从集合 A 中看不出所需要人员的数量。再如方程
x(x −1)3 = 0 的解集应以 {0,1,1,1} 表示。于是引出多重集合的概念。
定义 1.8 设全集为 E , E 中元素可以不止一次在其中出现的集合 A ,称为多重集合。若 E 中 元素 e 在 A 中出现 k ( k ≥ 0 )次,则称 e 在 A 中的重复度为 k 。
定理 2.1 设 A1 , A2 , , An 为 n 个有限集合,则
∪ ∑ ∑ ∑ n
n
| Ai |= | Ai | − | Ai1 ∩ Ai2 | +
| Ai1 ∩ Ai2 ∩ Ai3 | +
i =1
i =1
i1 <i2
i1 <i2 <i3
∑ +(−1)k −1
| Ai1 ∩ Ai2 ∩ ∩ Aik | +
4
|
A1
|=
⎢ 250 ⎥ ⎢⎣ 2 ⎥⎦
=
125
,|
A2
|=
⎢ 250 ⎢⎣ 3
⎥ ⎥⎦
=
83
,|
A3
|=
⎢ 250 ⎥ ⎢⎣ 5 ⎥⎦
=
50
,|
A4
|=
⎢ ⎢⎣
250 ⎥ 7 ⎥⎦
=
35

|
A1

A2
|=
⎢ ⎢⎣
250 ⎥ 2× 3⎥⎦
=
41
,|
A1

A3
|=
⎢ 250 ⎥ ⎢⎣2× 5⎥⎦
=
注:如果将空集 ∅ 看作集族,则称 ∅ 为空集族。
我们要特别提到多重集合的概念。前面谈到的集合都是由不同对象组成的,而在实际中,某 一元素的重复出现往往表达了某种特别的意义。例如,在一个班里学生的名字,可能有两个 或多个学生有相同的名字,并且我们又有可能会谈及到学生名字的总体。又例如,某项工程 中所需要的工程技术人员的种类可用集合
= 193
§1.3 基本的集合恒等式
交,并,补的综合运算规律。
设 E 为全集, A , B , C 为 E 的子集,则下面列出的运算规律成立。 (1) 等幂律 A ∪ A = A , A ∩ A = A (2) 交换律 A ∪ B = B ∪ A , A ∩ B = B ∩ A (3) 结合律 ( A ∪ B) ∪ C = A ∪ (B ∪ C) , ( A ∩ B) ∩ C = A ∩ (B ∩ C)
(4) 分配律 A ∪ (B ∩ C) = ( A ∪ B) ∩ ( A ∪ C) , A ∩ (B ∪ C) = ( A ∩ B) ∪ ( A ∩ C)
(5) 德·摩根律 A ∪ B = A ∩ B , A ∩ B = A ∪ B
A − (B ∪ C) = (A − B) ∩ (A − C) , A − (B ∩ C) = (A − B) ∪ (A − C)
3
还可以将交,并运算推广到集族上。
∪ 定义 2.3 设 A 为一个集族,称由 A 中全体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为 A 的广义并集,记作 A , ∪ 称 ∪ 为广义并运算符, A 可描述为
∪ A = {x : 存在A∈ A, 使得x ∈ A} 。 ∪ 例 2.1 设 A = {{a,b},{c, d},{d , e, f }} ,则 A = {a,b, c, d , e, f }。
C = {x : x是集合且x ∉ x} 那么 C ∈ C 还是 C ∉ C 呢,无论哪一个情况都会导出矛盾?这是一个悖论。是英国数理学
家罗素(Russell)提出的,称为罗素悖论。
除罗素悖论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悖论,说明不加限制地使用集合一词会出毛病。对集合概 念的运用必须制定一些规则,这就导致了公里化集合论。而把由康托开始建立的未进行公 理化的集合论称为朴素集合论。
第一章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1.1 集合的概念
自从 19 世纪末德国数学家康托为集合论做奠基工作以来,集合论在一百年的时间里,已 经称为数学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的描述工具。
集合作为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不能被严格定义的,只能加以描述。简单说来,一个 集合就是一些不同对象构成的整体。
一般地,人们用大写英文字母 A , B , C , 表示集合,用小写英文字母 a , b , c , 表示集合中的元素。用 a ∈ A 表示 a 为 A 的元素,读作 a 属于 A ;用 a ∉ A 表示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