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1课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
教材分析:本节可以分2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是着重介绍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第二课时则进行进行试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举例说明细胞膜选择透过性膜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爱护实验室卫生等三。
教学重点:1.如何进行进行探究实验,其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2.渗透作用四。
教学难点:1.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2.如何设计实验过程3.细胞膜不仅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五。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自学发,提问法六。
教学过程:以板书图示的形式带领学生复习失水和吸水的概念,并由生物群落生活的环境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强调动物细胞吸水,失水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区别。
过度:那么地球上主要有哪些生态系统呢?板书并请同学们阅读生态系统的类型,之后课件播放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强调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然后课件展示生态系统应具备的条件做为小结。
过度: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心就是它的结构和功能,由此引出生态系统结构的学习课题。
过度: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首先要研究清楚渗透系统和渗透作用,然后还要研究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
我们先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媒体播放MV 视频,然后课件展示提问:1.画面是一个什么渗透系统?你能列举一下从这首歌里听到的生物吗?2.按不同种类生物的营养方式和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将生物分类?3.这些生物是怎样从外界获得物质和能量?从生态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分类,在此过程中得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进而引出必不可少的成分无机环境并依次板书。
提醒:人也是草原的一份子!4.只有绿色植物才属于生产者吗?动物都是消费者?引导学生讨论后强调补充(课件展示)。
与学生一起观看教材(P79页图4-1)池塘生态系统的图解,熟悉生态系统各成分,并引导学生在明确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建立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基础整理】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1)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2)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的植物细胞结构①细胞壁:,即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质都能够自由通过。
②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液泡内的。
③原生质层组成:、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
(2)原理和现象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会发生现象。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会发生现象。
(3)探究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表达交流→进一步探究。
②原理: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
当小于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中央液泡体积会________,细胞皱缩;当小于的浓度时,细胞吸水,中央液泡体积会________,细胞膨胀。
③质壁分离内因:原生质层具有。
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因而会出现和___________分离的现象。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④质壁分离复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吸水后,液泡和原生质层恢复原状,称为。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实例(1)水稻吸收多,吸收较少,番茄吸收较多,吸收较少。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碘的含量明显血液中碘的含量。
(3)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的吸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2.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1)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的。
(2)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膜。
【跟踪训练】1.决定红细胞吸水或失水多少的条件是()A.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B.细胞膜两边酶的浓度C.细胞膜两边分子运动的速度D.细胞内外溶质分子的运动速度2.人的红细胞浸在浓度为x的食盐水中,既不吸水也不失水;而浸在浓度为y 的食盐水中,红细胞破裂;浸在浓度为z的食盐水中,红细胞收缩。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物质跨膜运输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生物体内部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
通过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其原理。
1.2.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中的关键因素。
能够运用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第二章:气体交换2.1 实例介绍以人类呼吸系统为例,介绍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运输过程。
2.2 教学内容2.2.1 氧气跨膜运输了解氧气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氧气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过程。
2.2.2 二氧化碳跨膜运输了解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二氧化碳在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的交换过程。
2.3 学生活动2.3.1 观察和分析人类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现象。
2.3.2 讨论氧气和二氧化碳跨膜运输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第三章:水分子的跨膜运输3.1 实例介绍以植物根吸收水分为例,介绍水分子的跨膜运输过程。
3.2 教学内容3.2.1 水分子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水分子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掌握水分子在植物细胞膜两侧的交换过程。
3.2.2 根毛的吸水机制了解根毛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根毛吸水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3.3 学生活动3.3.1 观察和分析植物根的吸水现象。
3.3.2 讨论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原理及影响因素。
第四章:营养物质跨膜运输4.1 实例介绍以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例,介绍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
4.2 教学内容4.2.1 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了解葡萄糖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膜的运输过程。
4.2.2 载体蛋白的作用了解载体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载体蛋白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原理。
4.3 学生活动4.3.1 观察和分析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现象。
人教版教学课件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
3.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是有差异的。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二
I- 20 —25倍
血液中碘的浓度
250mg/L
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取碘的能力 水分子的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 跨膜运输也是这样的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物质(如碘)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和 水一样顺相对含量梯度的运输的。
作出假设: 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理由是:植物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生物膜,(P49) 他们具有与红细胞的细胞膜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 和结构。上述的事例与红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很相 似。 原生质层是细胞层次的结构,要观 察它,我们必须借助于什么工具? 那么我们应该选用什么样的实验材 料才能使实验成功呢?
液泡和细 胞体积、 大小的变 化
设计方案:
将植物细胞分别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 液中和清水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
预期实验的结果 :
由于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分子可 以自由通过,而蔗糖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 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缩小, 细胞皱缩;在清水中植物细胞的液泡又会变 大,细胞膨胀。
设计实验: 实验结果:
渗透作用的概念: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 称为渗透作用.
条件
半透膜:一些物质(一般是水分子物质) 能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 半透膜 性薄膜。
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原理
溶液A浓度 > 溶液B,水分子从B 溶液A浓度 < 溶液B,水分子从A
A移动 B移动
一、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中央液泡大 原生质层的位臵 细胞大 小 小 蔗糖溶 液
变小 逐渐恢复 原来大小
原生质层脱 离细胞壁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一课时
一、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渗透系统装置
半透膜
长颈漏斗中的蔗糖溶液
动物细胞
细胞膜
细胞质
外界溶液
烧杯中有清水
思考:如果换成植物细胞会如何?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液泡膜 原生质层
细胞液 (具有一定的浓度)
1、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 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2、作出假设: 当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的 浓度时,细胞会失水; 当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内的 浓度时,细胞则会吸水
3、设计实验: 4、开展实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记录结果: 试剂 蔗糖溶液
现象 液泡大小 原生质层的位置 变小 与细胞壁分离 变大 恢复原态 细胞大小 基本不变 基本不变
清水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特别说明: 溶液浓度指摩尔浓度而非质量浓度,
如10%葡萄糖溶液和10%蔗糖溶液的质量浓
度相同,但摩尔浓度是10%蔗糖溶液的小,
得出结论
水分子渗入漏斗内使液面上升必须 具备两个条件:
半透膜
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差 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
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
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类比推理
如果将装置 中的漏斗换 成细胞还会 不会吸水?
一、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 等于 细胞质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 大于 细胞质浓度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吃咸瓜子或平时吃话梅等较咸的东西, 吃多了后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 感觉? 在日常生活里,夏天家里做凉拌黄瓜时有 水出现;腌萝卜条时洒上一些盐会出水;卖 菜的师傅经常向菜叶上喷水,菜叶变得硬挺.
公开课教学设计2(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完整获奖版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2.学习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能力目标:培养“假设—实验—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
情感目标: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体验探究活动中的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1.如何设计探究实验,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发现水分渗透的本质即扩散。
三、教学难点: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四、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细胞吸水失水的生活实例学习新知:一、渗透作用的条件过渡:如果将渗透装置中的漏斗换成细胞,细胞会不会吸水?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回忆用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有关知识得出结论:动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2、实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复习植物细胞显微结构学习新概念原生质层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植物细胞如何吸水和失水?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如:植物细胞是不是一个渗透装置?原生质层是不是一个半透膜?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像动物细胞一样膨胀或皱缩吗?等展示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形成概念: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学生活动:模拟实验1、红细胞吸水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3、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完成模拟实验记录表小组选出代表上台展示实验结果课堂小结:渗透作用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此时红细胞的细胞质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红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此时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渗透失水;在清水中质壁分离复原,此时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渗透吸水。
水分子总是从含量多的地方运向含量少的地方。
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一、教材分析:由“问题探讨”引入.可以从“扩散”迁移到“渗透”.分析教材给出地“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地状况”,来认识动物细胞地吸水和失水.二、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能力方面:1、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对探究活动进行设计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地实验设计和操作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半透膜.解决方法:<1)通过渗透作用地演示实验,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渗透现象.归纳总结渗透作用地概念、条件、原理、结果,指出半透膜地特性.<2)通过分析水分进出红细胞地状况,总结出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2、教学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解决方法:<1)通过名人名言使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地重要性.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地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有关知识现象深入思考,提出相关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利用小组活动讨论确定有价值地问题.四、学情分析:学生生活中有感性认识,萝卜条用盐淹地前后,久旱地庄稼灌溉前后地现象都见过,引导学生思考原因,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就有了基础.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述法、启示法、演示法自学讨论法六、课前准备:吸水、萎蔫地菠菜叶,大烧杯,漏斗,半透膜,清水,蔗糖溶液.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1>、水稻培养液里地Ca2+和Mg2+浓度为什么会增高?(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地吸水有差异吗?(3>、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地,其他物质地跨膜运输也是这样地吗?(4>、细胞对物质地吸收有选择吗?如果有,这种选择性有普遍性吗?<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细胞是一个开放地系统,每时每刻与环境进行着物质地交换,物质地进进出出都要细胞地边界——细胞膜.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水分进出细胞地情况.<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首先我们来探究渗透现象.1、渗透现象[问题探讨]:演示“渗透作用实验”——介绍实验装置,指导观察实验结果.在屏幕上打出渗透现象示意图提问:⑴漏斗管内地液面为什么会升高?⑵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地液面还会升高吗?⑶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地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归纳讲述:⑴半透膜地特性:水分子等小分子可以通过,蔗糖等大分子则不能通过.⑵渗透作用地概念: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地扩散.⑶发生渗透作用地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地溶液有浓度差.⑷原理:当溶液浓度A>B时,水分子就通过半透膜由B流向A;当溶液浓度A<B时,水分子就通过半透膜由A流向B;当溶液浓度A=B时,则处于动态平衡.⑸渗透作用地结果: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进行双向扩散.从宏观观察,水分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直到达到动态平衡.2、动物细胞地吸水和失水<1)、请同学们回忆细胞膜制备地实验.分析“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地实验现象.在屏幕上打出“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地状况”示意图.<2)、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A.红细胞内地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够透过细胞膜吗?B.红细胞地细胞膜是不是相当于“问题探讨”中所说地半透膜?C.当外界溶液地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涨破吗?D.红细胞吸水或失水地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3、学生讨论总结4、教师归纳讲述⑴动物细胞地吸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地浓度.动物细胞地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地浓度.般方法和基本步骤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开展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3、组织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屏幕上打出“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⑴观察现象: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地现象:①白菜剁碎准备做馅时常常要放一些盐.稍等一会儿可见有水分渗出.<失水)②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失水)③蔫了地青菜放入清水中浸泡一会儿,菜叶变得硬挺起来<吸水)老师展示课前准备好地萝卜条吸水和失水实验.介绍实验过程.展示实验结果.⑵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一些吸水和失水现象,深入思考提出想探究地问题,并与本小组同学交流.最终确定有探究价值地问题.例:一位同学提出:“植物细胞会出现失水地情况吗?”另一位同学提出:“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通过讨论,大家认为植物细胞会不会失水,现象中很明显,第二个问题更有探究价值.⑶作出假设根据已有地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提出地问题作尝试性地回答,也就是作出假设.例如,某小组提出地问题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吗?”针对这一问题,他们作出地假设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他们地理由是:植物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生物膜,它们具有红细胞地细胞膜基本相同地化学组成和结构;做菜馅时因为放了盐,菜中地水分大量流出,这与红细胞失水很相似.⑷设计实验:你所作地假设即使是有依据地,也仅仅是一种推测.这种推测是否正确,还需要实验来检测.<见P62 参考案例)⑸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方案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将每一步地观察⑹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分析结果与你地预期是否吻合,是否支持你地假设,最后得到实验结论.例如,上面地实验结果与预期基本是吻合地,由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且原生质层地伸缩性大于细胞壁地伸缩性,所以植物细胞不会有明显地缩小和膨胀,但出现了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地分离和复原.由此,我们可以获得结论,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⑺表达和交流将本小组探究地问题、过程、结果和结论与其他小组交流,听取他们地质疑并进行解释.如果有必要,对本小组地实验方案进行修改.⑻进一步探究植物细胞会由于过多吸水而涨破吗?<不会,因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⑴水分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地浓度差<)⑵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则不能<)2、盐碱地栽种植物,其出苗率和成活率均较低,原因是A、土壤溶液地PH太小B、土壤中缺少氮肥C、土壤溶液地浓度高于细胞液地浓度D、土壤溶液地浓度低于细胞液地浓度<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九、板书设计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地实例一、渗透现象1、半透膜地特性2、渗透作用地概念3、渗透作用地条件4、渗透作用地原理二、动物细胞地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地吸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内溶液地浓度动物细胞地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内溶液地浓度2、动物地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三、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1、成熟地植物细胞地特点⑴成熟地植物细胞中央具有大液泡⑵原生质层2、探究地一般步骤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开展实验;记录结果;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十、教学反思:做实验,学生有直观认识.学生讨论,能深入思考.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人教版必修一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本课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内容深入、并启发学生思考及动手实践的教学模式。
首先从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思考。
再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从而将“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引入生物课堂,既能完成知识目标,又能在达成知识目标的同时达成能力目标。
这既体现了课改探究的新理念,激发了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将质朴的学习态度深入到学生内心,能有效的落实各项目标。
二、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
教材利用一些具体例子和资料,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一些离子的跨膜运输并不是顺着离子的相对含量进行的,最后总结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其中“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这是两个探究实验,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真正全面接触探究实验,通过对动物、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见过这样一些现象:当吃比较咸的食物:如腌制的咸菜、连续嗑带盐的瓜子时,我们会觉得口发干,口腔粘膜会皱缩;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这些生活经验对学习本节内容都有帮助。
而本节内容需要学生从微观水平上理解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内容本身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困难。
另外,学生在初中曾经接触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但在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等环节都还缺乏训练。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说出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②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②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养成团结协作的精神。
3.能力目标①能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镜。
②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1课时)》教学设计国华纪念中学王雷一.教学分析1. 教材分析本节可分2个课时,第1课时内容包括“渗透作用,动、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为帮助理解,添加了有关“扩散”的内容。
本课内容上承“细胞的物质组成、结构”,下启“细胞的功能”,为“3.3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奠定基础。
“问题探讨”中的3个问题,采用;“本节聚焦”中的2个问题,不用;“思考讨论”中的第2、3个问题采用,第1、4个问题不用。
2. 学情分析学生对渗透作用了解较少,相关知识较抽象、枯燥,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但学生具备扩散等生活经验,若能联系生活,将相关内容转化成生动、直观的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可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扩散、渗透作用、相对含量、含量梯度、原生质层、质壁分离及复原等概念2.能力目标:①运用渗透原理,判断渗透作用是否发生,分析方向、溶液变化(浓度、体积)②运用渗透原理,说出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现象、条件3.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习惯,形成“从生活中学,用于解释生活”的科学精神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①运用渗透作用原理,分析渗透作用是否发生、方向、溶液变化(浓度、体积)②运用渗透原理,分析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现象、条件2.教学难点:运用渗透作用原理,分析渗透作用是否发生、方向、溶液变化(浓度、体积)四.设计思路1.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
将知识转化成问题,或独答、或群答、或小组讨论,变“被动的听课”为“主动的观察、思考、表达”,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在问答中发现学生问题,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形成问题串,以问题为驱动力,层层递进,提升课堂效率。
2. 教学理念——EQRP教学理念。
以墨汁扩散现象引入,再研究以鸡蛋壳膜等为生物材料的渗透现象,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菜馅遇盐出水”等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起点、素材来自生活,学习的终点是解答生活中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章节规划本章和第5章的内容都属于细胞的功能。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即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而物质进出的大门是细胞膜,所以本章与细胞膜有重要关系。
前面第2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在细胞识别和信息传递上的功能。
本章着重介绍细胞膜作为细胞大门在控制物质进出中发挥的作用。
第1节主要通过以水和无机盐的跨膜运输为实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为什么能实现选择透过性?功能与结构有关,于是第2节内容着重介绍细胞膜的结构。
那不同的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膜的呢?在第3节则主要探讨了物质进出细胞的不同方式。
三节内容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
本章的知识结构体系:1.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1)水分的输入和输出: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条件、现象、原理、结论(2)无机盐等其他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3)选择透过性膜的概念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离子和小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2)大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胞吞和胞吐本章中所含的重要的教学价值:通过对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通过对生物膜的探索历程的分析,让学生体验人们认识自然世界的一般规律,人们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又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修正假说,其中方法和技术的进步起关键的作用;通过数学坐标图来表达3种跨膜运输方式的一些规律和特征,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
本章中《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可用2课时教学,1个课时结合对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的设计分析,突出教会学生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1个课时用来完成实验并分析结论,突出实验操作的教学。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可用1课时,突出生物学史的教学。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可用1课时,突出比较的方法和对坐标图表的分析。
分离开来的原生质层最外面的是细胞膜。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从容说课本节利用一些具体例子和资料,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1.水分子是顺着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
2.一些离子的跨膜运输并不是顺着离子相对含量的梯度来进行的,最后总结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实例主要突出的是水的跨膜运输方式——渗透。
要让学生明确这几个问题:扩散与渗透的区别;原生质层与原生质的区别;细胞与渗透装置的共同之处(一个成熟的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和联系;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本节实验是一个“探究实验”,这也是学生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探究实验”,要逐步教会学生进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虽然实验本身很简单,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如何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作出假设,并根据所做的假设来设计实验,考虑实验操作的具体细节(材料、用具、试剂的选择,操作步骤,结果预期,设计记录表格等),这才是最重要的。
本节可以分2课时进行,第一课时着重介绍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第二课时则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结合对实验的分析来介绍渗透装置和渗透作用,指出一个成熟的细胞就是一个渗透装置,最后通过书本中的资料分析得出:(1)离子的跨膜运输并不是顺着离子相对含量的梯度来进行的;(2)细胞膜不仅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2)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3)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镜观察。
2.过程与方法(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
(2)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及时清洗和摆放实验用具,爱护实验室卫生等。
●教学重点1.如何进行探究实验,其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渗透作用;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3.细胞膜不仅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学难点1.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如何设计实验过程(材料、实验用具、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的预测,操作的细节)。
3.细胞膜不仅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具准备1.渗透演示实验。
2.萝卜条吸水和失水的演示实验。
3.渗透原理的多媒体演示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探究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课前老师准备好萝卜条吸水和失水的演示实验,取三块形状大小相同的萝卜条,一块置于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一块置于盛有盐水的烧杯中,一块用培养皿盛放以作对照。
此实验一般需要半小时就可以有明显的结果。
[情境创设]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无论是从个体层次还是细胞层次来看,生命系统并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它要不断与外界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包括从外界摄入物质(如我们吸入氧气、吃饭等),同时也包括及时地把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如呼出二氧化碳,排尿,出汗等)。
那么这一章我们着重探讨在细胞层次上物质是如何输入和输出的。
首先我们来看这样几个生活中的例子:(1)你吃比较咸的食物时,例如腌制的咸菜、连续嗑带盐的瓜子等,你的口腔和唇的黏膜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学生:会有干燥难受的感觉,因为口腔和唇的细胞失去水分,即水分的输出。
(2)当你把白菜剁碎准备做馅时,常常要放一些盐,过一段时间后就可见有水分渗出,这些水分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菜馅细胞失去的水分,即水分的输出。
(3)蔫了的青菜叶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变化?学生:菜叶又重新变得硬挺起来了,叶面伸展,即水分的输入。
(4)老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萝卜条失水和吸水的实验,介绍实验过程,展示实验结果。
问:两个烧杯中的萝卜条为什么会出现明显的不同呢?学生:清水中的萝卜条吸水,即水分的输入;盐水中的萝卜条失水,即水分的输出。
(5)你还能想到哪些类似的例子呢?……[师生互动]1.提出问题教师:结合上面这些例子,特别是萝卜条吸水和失水的这个演示实验,如果深入思考的话,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将问题写下来。
学生:①细胞会失水吗?(渗出的水是细胞内的水还是间隙的水)②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什么情况下会吸水呢?③水分是如何进出细胞的?……教师: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提的问题哪些是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学生:②和③两个问题提得好,可以探究。
教师:我们要学会善于从生活中的现象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问题。
许多科学家发现也就是在平时看似习以为常的现象或者一些偶然巧合的现象中提出来的,例如牛顿就从苹果掉下来的现象中提出地球引力的问题;细菌学家弗莱明从一个长了青霉的细菌培养皿中提出青霉的分泌物是否具有抑制葡萄球菌生活的作用,从而提取出青霉素的。
当然这要求我们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敏捷的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可以说“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人们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
好,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以后,我们如何去研究它呢?这节课我主要是告诉大家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作出假设当一个问题提出来后,首先我们要对现象进行分析,结合已有的知识(必要时还要查找一些资料)和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一个尝试性的回答。
我们叫“作出假设”。
比如我们研究“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什么情况下会吸水呢”,综合分析以上几个例子——嗑瓜子引起口干,菜馅渗出水,还有盐水中的萝卜条失水,它们的共同点是细胞外有一定的盐分,所以可以推理“是不是当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过大或者说大于细胞内的浓度时,细胞会失水呢?反之如果细胞外溶液低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则会吸水”,作出了一个假设。
那作出的假设正确与否呢?就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设计一个实验,创造我们假设中所提出的条件,来检测细胞是否发生失水或吸水。
3.设计实验教师:那这个实验的设计上我们需要考虑哪些细节呢?首先我们要考虑“选择怎样的细胞材料来进行实验”,脱开书本,假如你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问题,你会考虑选择怎样的材料呢?学生:树叶;菜叶;血细胞;花瓣。
……教师:大家可以打开思维来想,刚才你们提的材料很好,都可以用来尝试,或许这些材料都能成功,但也可能一些材料不能助你成功。
同时你们也想一想这个实验要用到哪些工具,你如何判断细胞失水了还是没有失水?学生:用显微镜观察。
教师:很好,当你选用了显微镜以后,你的选材就应注意要尽可能选容易做成装片的,在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的(如细胞比较大,或细胞有颜色等,如果没有颜色,能不能染色?染色要注意什么)。
比如洋葱表皮细胞有紫色,也很好撕取做成装片,就可以考虑,那大家还能不能想到其他什么好材料呢?学生:水绵,水绵是绿色的,水绵是单层细胞。
那葫芦藓也可以,它的叶是一层细胞的。
美人蕉的花瓣表皮细胞中液泡颜色呈现鲜红色。
紫鸭跖草表皮容易撕取,紫色液泡大而明显,很容易找到。
……教师:大家的思路开始打开了,想得很好,那究竟这些材料好不好,大家也可以做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多选几种材料都试试,进行比较。
好,那接下来我们还要考虑选用怎样的试剂好呢?学生:盐水。
教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呢?学生:糖水;醋酸;海水。
……教师:想得很好,这里我们同样也考虑这些问题,我们选的试剂会不会对细胞有伤害?能否保证细胞是活的?如醋酸就可能对细胞产生伤害;试剂的浓度我们最好是能控制的,海水的浓度我们不好控制。
还有试剂要是容易获得的。
所以这里大家提的盐水和糖水是比较好的。
材料、用具、试剂都选好了,接下来我们要考虑整个实验具体的操作步骤该如何。
是先把洋葱泡在盐水中,10分钟后取出做成装片,显微镜下检测;还是先做好装片,再想办法往里加入试剂呢?学生:先做装片再加试剂好,这样可以在显微镜下监控细胞失水的变化过程。
教师:很好,现在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要预期一下实验结果,加了高浓度糖水后细胞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细胞会缩小。
.............................123图4-1-11.正常细胞 2、3.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教师:对,细胞液中的水分流失,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注意: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两个概念是不同的,原生质则指细胞内的生命物质,整个动物细胞都是一团原生质,而植物细胞除细胞壁外的其他所有物质是一团原生质)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就会与细胞壁分离开来,也就发生质壁分离。
所以观察到质壁分离可以作为细胞失水的表现。
预测了实验结果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实验结果。
这个实验中的表格就比较简单了。
好,当所有这些实验的细节都考虑清楚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实验了,下节课我们就到实验室完成这个探究实验。
5.记录结果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做完实验后,我们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是否与预期相吻合?是否支持了我们最初的假设?当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时,我们要多思考,也不要急于认定假设不成立,要考虑会不会是因为实验操作的不正确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结果的?会不会有什么干扰因素呢?例如这个实验中,如果开始使用了0.8 g/mL的蔗糖溶液,很快就观察到了质壁分离,但后来加清水怎么也不能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能否断定当外界浓度低的时候细胞不能吸水呢?学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