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读《风险社会》有感

读《风险社会》有感

做好现代文明的传播者——读《风险社会》有感今天是冷战早已过去的二十一世纪,大规模的战争不再有,甚至连曾经折磨人类的许多病痛也在当今的医疗技术手段一下被一一攻克。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现代的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于虚拟世界,同时也在其中参与共享与互动,只要稍加学习,在PC端或者移动端上寻找和学习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更不用说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可以让人们在线购物,预订出行计划等等。

可是,在现代社会却依旧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有来自恐怖主义的,有来自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有来自经济危机的,有来自新发现和变异的疾病的,有来自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甚至有来自科学技术发展本身的。

在科技不断发展,媒介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人类的安全感与生存舒适度反而没有升高,甚至还会出现下降,这个时代的我们值得去思考如何在新时代下进行传播,如何做得更好。

在传统媒体时代,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舆论影响力,实际上,政府往往是最大的把关人,许多能引起舆论混乱,大众恐慌的事件最终大都会被隔离在传播渠道外,可能只有少数人了解到,这样就把一些问题可能带来的危机与风险降到了最低。

可是这样做的弊端是一旦消息走漏,没有权威渠道的声明,加上政府遮遮掩掩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和加剧民众的恐慌与抵制,从而引发激化不可控的群体性事件。

实际上,我们可以预见,也经历过在信息闭塞阻绝情况下,谣言四起所带来的后果。

2002年11月,首例非典病例在广州被发现,在随后三个月的时间里,疫情快速传播,多地政府选择封锁消息,传播媒体也隐瞒疫情,甚至在世界卫生组织进行访华时,政府也只是将广东的发病情况进行了描述,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短时间内看,起到了暂时稳定民众情绪的作用,控制了舆论的走向,在非典的初阶段控制了舆论,掌握了主动权。

然而还是有些许情况流传了出来,太平假象很快就被戳破了,于是各种谣言通过手机短信,甚至当时不太发达的互联网社交软件上迅速发酵传播,政府部门又使用饿了额强硬手段进行的舆论管制,致使民众更加恐慌,出现了恶性抢板蓝根事件,也由于没能及时告知公众相关防范措施,非典感染人数越来越多。

《风险社会》读书笔记

《风险社会》读书笔记

《风险社会》读书笔记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不断地在提⾼,伴随着的是⽣产⼒的发展与物质财富的丰富度不断提⾼。

但科学技术同时带来了⽆可避免的,⽽且是不可预知的风险。

这种风险本⾝并不是“危险”或“灾难”,⽽是⼀种危险和灾难的可能性。

它不分阶级,没有边界,蔓延到全球化的每⼀个⾓落。

这种风险与⼈类对知识技术的认知相联系,⼀定程度上也与阶级社会相联系。

在我读完第⼀章后,在我理解,这种风险是⼀种隐形的风险,在短时间内⽆可感知,但当能发现时,已经在承受着这风险带来的危险。

书中举了这样⼀个例⼦。

以前⼈们认为农药和化学肥料是好的,它能增加产量,使农作物⽣长得更好,但当科学家们发觉刚出⽣的孩⼦体内竟含有过量的滴滴涕时,使⽤农药⽽产⽣的风险已经成为了确实存在的,可感知的危险。

以前科学技术落后,没有仪器可以检测出那些放射性物质的含量,没有任何标准告知⼈们多少量是超标,多少量是安全,于是⼈们⼤安主义地使⽤这些我们以为⽅便我们⽣活⽣产的技术。

不知不觉便都处于这危险中。

即使科学家能预测到,但所带来的后果是远远超乎他们的想象的。

同时,这种风险是不能避免的。

长时间的⼯业发展,发达国家开始发觉⼯业⽣产带来了⼤量的污染,于是他们把污染的⼯业转移到那些落后,偏远的不发达国家或地区,以为这样就能规避风险。

但这种污染已经扎根于他们⼟地上的⽔,空⽓,⼟壤等⽅⾯。

源头看似被转移,但实质始终还在。

地球是⼀个全球化的整体,财富的拥有者,必定会成为风险的承担者。

富⼈如此,更何况是那些承受贫穷折磨的⼈们。

原⽂是这样说的,“常常是没有读写能⼒的那部分对⼯业⼀⽆所组织的农村⼈⼝,很少能负担得起防护服装的费⽤,这给资⽅提供了难以想象的机会来合法化那些处置风险的⽅法,这些⽅式在具有⾼度风险意识的⼯业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即使穷⼈知道风险的存在,但为了⽣存,为了解决饥饿,他们还是会愿意承担风险。

更可怕的是,这种风险有时还会被隐瞒起来。

资本家为了得到更⼤利益,能聘请科学家为他们说话,告诉⼈们这不存在危险,或者说这危险微乎其微。

风险社会读后感

风险社会读后感

风险社会读后感在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一书中,作者提出了风险社会的概念,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不断增加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这本书让我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在这个风险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

在风险社会中,风险不再是自然灾害或传染病这样的自然现象所带来的,而是由科技、工业和现代化社会所产生的。

例如,核能事故、化学品泄漏、环境污染等问题,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副产品,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这些风险不仅影响着个体的生活和健康,也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构成了威胁。

贝克指出,风险社会的特点之一是风险的社会化。

这意味着风险不再是个体所能控制和承担的,而是由整个社会共同承担的。

在这样的社会中,政府、企业和公民都要承担起管理和减轻风险的责任。

然而,由于风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往往导致各方在风险管理上存在分歧和冲突。

这就需要建立起一种多元化的风险治理机制,让各方能够共同参与、协商和决策,以应对风险社会带来的挑战。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风险社会的风险”,即在应对风险时所产生的新的风险。

例如,为了解决某种风险而采取的措施可能会导致其他方面的风险增加,或者在应对风险时可能会产生新的不确定性。

这种“风险的风险”使得风险社会的治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需要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考虑。

在风险社会中,个体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例如,就业不稳定、社会保障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都给个体的生活和发展带来了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体需要更加注重自身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以更好地应对风险社会带来的挑战。

总的来说,贝克的《风险社会》一书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增加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引起了我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思考和反思。

在风险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同时也需要建立起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的风险治理机制,以应对风险社会带来的挑战。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稳定和可持续的社会。

贝克风险社会第七章、第八章读书笔记

贝克风险社会第七章、第八章读书笔记

贝克风险社会第七章、第八章读书笔记贝克《风险社会》第七、第八章读书笔记一、引言在贝克的《风险社会》中,第七章和第八章分别探讨了社会风险的政治学和城市风险的政治学。

这两章深入剖析了风险社会的核心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见解,对我们理解和应对当代社会面临的风险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风险的政治学第七章主要围绕着社会风险以及其与政治的关系展开论述。

贝克指出,风险是一种社会构造,是一种不确定性和危险性的社会现象。

在当代社会,政治行为不再只是针对权力和利益的斗争,更多地是围绕着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展开。

社会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政治过程和政治格局,成为政治议程上的重要内容。

贝克提出了“风险社会的政治学”,强调了政治在风险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政治决策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在这一章中,贝克引用了大量的案例和数据,深入分析了风险社会对政治的冲击。

他提到了核电站事故、环境污染等与风险相关的事件,揭示了这些事件对政治体系和政治决策的影响。

他还探讨了不同利益主体在风险问题上的角色和行为,强调了政治力量在风险管理中的不可或缺性。

三、城市风险的政治学第八章聚焦于城市的风险政治学,贝克认为城市是风险积聚的场所,城市化进程带来了更多的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

城市不仅是各种自然和社会风险的集中地,也是政治力量争夺和配置的重要舞台。

贝克提出了“城市风险的政治学”概念,探讨了城市环境中政治决策对风险治理的影响,以及城市居民在风险社会中的政治参与和权利保障。

在这一章中,贝克对城市风险进行了深入挖掘和分析。

他讨论了城市发展中的风险问题,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自然灾害等,突出了城市风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他还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了城市风险管理中的政治力量争夺和权力运行,探讨了政治体系在城市风险治理中的作用和责任。

四、总结与回顾贝克的《风险社会》第七、第八章着重探讨了社会风险的政治学和城市风险的政治学,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这两章深入剖析了风险社会的核心问题,在论述中贯穿了对政治学的思考和批判。

贝克、读书笔记

贝克、读书笔记

贝克《风险社会》读后感一.读完风险社会后的总体感受《风险社会》这本书终于是看完了,说实在的话这本书读得让人感到很是纠结。

作者乌尔里希贝克以他独特的视角阐述了随着现代文明发展起来的全球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但是他的风社会理论,绝不是消极的悲观主义,相反的是这是他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反思,他称之为第二次现代化反思性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指的的是现代工业文明下的社会)。

风险社会理论主张全面提升人类整体的风险意识,它并不否认人类实践,但强调要重视人类实践的负面后果;它并不否认发展科学技术,但强调要重视社会发展的副产品;它也不否认发展科学技术,但强调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副作用,归根结底,就是要强调重视社会发展的风险。

什么是风险?风险是伴随着工业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它充斥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可能早在人类社会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有了。

风险不同于危险以及灾难,它是一种对未来的反思,是还没有发生的灾难,但是一旦它发生那造成的危害那将是毁灭的东西。

从另一方面来说,风险是一种对未来的反思。

只有人们通过文化来理解,这也是贝克把风险称为文明的风险的主要原因。

要了解风险我们必须从它产生的根源来了解它。

风险的根源是很难弄清楚的一件事情。

到底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导致的还是人类社会政治体系导致的,这一直是一件困扰我的事情,看完风险社会之后,我还是没有弄清楚。

但当我看了贝克先生写的相关论文之后我也产生了一些想法。

归根结底,我认为风险产生的最终根源就是恐慌政治。

随着工业文明的进程,风险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和隐蔽,工业社会的统治阶级和利益集团用以维持工业文明的合法性已经逐渐消失,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方法来维持他们统治的合法性,即学者们所说的恐慌政治,虽然贝克先生没有说,他的观点差不多也就是这个。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福利国家的兴起,使阶级也在逐渐消失。

人们对笼罩在科技理性上的神圣光环,深信不疑,他们抛弃了对宗教的热诚。

认为任何风险都可以通过科技的发展来加以规避,只要技术得当一切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技术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逐渐形成。

风险社会读书报告

风险社会读书报告

《风险社会》读书报告——结合网络舆情的感悟贝克认为,随着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领域全球化形式不断形成,人类社会由传统社会逐步进入风险频发的社会发展阶段,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由网络社会与风险社会共同促成微信舆情等同构性产物,对当今社会的秩序建构、心理疏导以及社会结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外部冲击,使社会风险发生的内在逻辑产生了变化。

所谓风险,就是指预测和控制人类活动的未来结果,从而能够控制某些原本预期不可控制的事情,从而使得某些不可预见的后果变得可预测了;但是风险是人为风险和人们制造出来的。

风险又可以细分为社会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或者外部风险与人为制造的风险,在全球化背景下,风险更具全球性与人为性。

本文主要对作品中的一些文字进行自我理清,观点比较主观,以及由于知识和认知能力的欠缺,可能理解有许多偏差,相对感性。

一、本书中的风险定义1. 超乎人的感知能力,且可以在知识中变换解释:即目前已存在但未被知晓的环境风险,另一方面又如我们在课上提到的一张关于“绿帽子”的照片,如果这个时代没有给绿色的帽子这样的定义,也就不存在这种敏感性,或者说不足以成为一条解释的逻辑,现代社会不管逻辑是否正当或合理,只关乎存在,或者说他的存在具有调侃或者其他吸睛的理由。

所以强烈的不确定性既来源于未知,也来源于对未知的解释。

但当这样其实虚假的正式成为了虚伪的“真实”,或者说仅简单的断章取义,比如针对的是行政机关、立法机关,那其就有丧失公信力的风险。

2.社会风险地位存在差异:一方面是“飞去来器”效应,人类在一定程度上面对着某些共同风险,但不同的国家、社会或者个人抵抗风险的能力是不同的。

就好像在网络中不同的个人和单位,在面对相同的网络舆情时。

其处理和应对的策略和时机有明显差异,承担后果的能力也有明显差异。

3.关于在风险中的成败界定:某些是为了完成个体所需要达成的目标,有时候这个目标就仅仅是为了吸引注意力,但相当一部门媒体会忽略到部分言辞对社会造成的某些不可逆转的伤害,类似于师生关系、公职人员与群众、大学生行为、滴滴打车等等,事件本身到事件被有意或无意的起承转合之后,是世界变坏了,还是我们看到世界变坏了,还是通过信息交互我们看到的东西变多了,这些疑问常常围绕着我,提高安全意识没问题,但社会中人与人、人与单位之间的信任也就这样渐渐丧失了,就个人体验而言,当下的媒体宣传有两种倾向,给人们看人们想看到的和人们看他们想人们看到的,或者说极力去煽动一些的东西,类似于“消费主义”,则可能是商家为更多的盈利有意为之,精致的利己主义社会氛围熏陶下的成长模式,于商家而言是利润,于国家而言是经济活跃,也滋养了高利贷这一土壤。

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现代化——评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

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现代化——评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

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现代化——评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现代化——评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是一本后现代理论的代表作, 作者将后现代社会诠释为风险社会, 即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潜在的副作用”使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一个风险社会。

乌尔里希·贝克是一位关注风险社会、生态启蒙、生态政治和全球化的社会学家, 他既是现实主义者又是建构主义者, 是“建构主义的现实主义者”“反思的现实主义者”。

贝克今年九月访华, 出席在上海举行的“全球时代的权力与反权力”的会议, 他指出当前全球化存在普遍主义和民族主义, 并以欧盟的经验提出世界公民主义降低社会风险。

可以看出贝克从1986 年《风险社会》出版到今天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的乌托邦”全球的风险社会, 一直在致力于现代社会的研究, 也可以看到社会学大师思想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一、《风险社会》的整体结构《风险社会》全书探讨的就是有关工业社会的“反思性现代化”。

作者力图以“社会学上受到启发和得到的训练的思想来把握和概念化这些当代精神中的不安全感”〔1〕, 以社会学的研究框架来研究当代精神中的不安全感。

书的第一部分: 风险社会概况, 是从整体上对作者认为的后工业社会——风险社会进行论述。

第二部分: 社会不平等的个体化,是从个体角度说明生活形式和传统的消亡, 个体所面临的风险。

前两部分是对有关工业社会的反思性现代化过程的指导性理论观念得到两条论证路线。

第三部分: 反思性现代化, 通过(1)“个体化进程在理论上被概念化为反思性的产物, 在其中, 福利国家所保护的现代化进程使得那些构建后工业社会的生活方式解传统化”(2)“现代化进程的反思性也可以通过财富生产和风险生产的关系得到说明。

”〔2〕将两条论证路线相互联系。

通过全书的结构可以清楚的看到作者试图超越宏观与微观、整体与个体的二元对立, 进行微观——宏观、能动性——结构的整合形成理论综合的努力。

《风险社会》读书笔记

《风险社会》读书笔记

《风险社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20篇读后感:鲁宾逊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当他独自一人漂泊到一个荒岛,用破船上的物件做工具,自己建房,自己种粮,自己打猎,顽强地生活了几十年。

如果换了我,也许早就找块石头自杀了事了。

故事的开始,是他为了到外面去闯一闯,开始了第一次出海,但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被拐卖、做奴隶、逃跑、海难,最后,他被抛弃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

在这里,鲁宾逊一无所有,生存环境极为恶劣,更可怕的是没有被救的希望。

但是,鲁宾逊不屈不挠,经过几十年的挣扎,顽强地活了下来,终于被救了。

我又联想起我国明代史学家谈迁,三十年努力撰写的书稿《国榷》,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可谈迁还是不灰心,重新写就新的书稿。

如今,鲁宾逊已成为千万读者心目中的hero,我想,他们的成功,在于他们所拥有的坚定的信念。

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生命为什么不就是一只小船呢如果怕失败,怕风浪,怕波涛,怕打击,那就永远呆在港湾里吧,做他人的点缀。

但是,你是否能够找到自己生存的价值活着,就是一种冒险,生活,将很难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港湾。

2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他。

那么,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哪这本书叫《鲁宾逊漂流记》。

故事并不复杂: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宾逊,不甘于像父辈那样,平庸的过一辈子,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毅然舍弃安逸舒适的生活,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但每次都历尽艰险。

有一次风暴将船只打翻,鲁宾逊一个人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度过了28年孤独的时光。

小说的主要部分就是对他这段荒岛生活的生动记述。

除了精彩离奇的故事外,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鲁宾逊的性格。

他敢于冒险,敢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即使流落荒岛,也决不气馁。

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条件的小岛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

《风险社会》读后感

《风险社会》读后感

《风险社会》是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于1986年出版的一部著作,该书主要探讨了现代社会中风险的本质、来源和影响。

在阅读这本书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悟:1. 风险社会的形成:在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发展、全球化的推进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

这些风险不仅包括传统的战争、疾病等,还包括新型的风险,如核泄漏、生物恐怖主义等。

这些风险使得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也使得我们对未来的预测变得越来越困难。

2. 风险的多元化:在风险社会中,风险不再是少数人的问题,而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

这种风险的多元化使得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仅依靠政府或者某个组织来应对风险。

相反,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应对风险。

3. 风险的个人化:在风险社会中,个人不仅要承担传统的社会责任,还要承担起应对风险的责任。

这意味着个人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安全,更加关注自己所面临的风险。

同时,个人也需要学会如何应对风险,如何在面对风险时保持冷静和理智。

4. 风险的不确定性:在风险社会中,风险的不确定性成为了一个显著的特点。

这意味着我们很难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也很难预测某个风险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保持警惕,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5.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风险社会中,风险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以便在面对风险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减轻风险带来的损失。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全社会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风险社会》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现代社会中风险的本质和特点,也让我意识到了应对风险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努力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为构建一个更安全、更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风险社会 贝克读书笔记

风险社会 贝克读书笔记

《风险社会》是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于1986年出版的一部重要著作。

这本书探讨了现代社会中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问题,并提出了“风险社会”这一概念。

以下是贝克在《风险社会》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和读书笔记:1. 风险社会的定义:贝克认为,传统的工业社会已经转变为风险社会。

风险社会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变迁带来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问题的社会。

2. 风险的社会化:贝克指出,风险不再是个体的私事,而是社会问题。

在风险社会中,风险不再由个人自主承担,而是由整个社会共同面临和应对。

3. 风险与不平等:贝克认为,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分布不均,不同社会群体面临的风险不同。

强调了风险在社会中的不平等性,以及对社会公正和公平的影响。

4. 环境风险:贝克关注环境问题在风险社会中的重要性。

他指出,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是风险社会中最严重的风险之一。

5. 风险意识与政治行动:贝克认为,风险社会需要人们具备风险意识,并采取积极的政治行动来应对风险。

他强调了公民参与和民主决策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

贝克的《风险社会》对于理解现代社会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他引入了“风险社会”概念,提出了新的社会学视角,并对风险社会的特征、机制和应对策略进
行了深入分析。

这本书对于社会学、环境学、政治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风险社会读后感

风险社会读后感

风险社会读后感《风险社会》读后感。

《风险社会》是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尔于1986年出版的著作,该书在社会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贝克尔在书中提出了“风险社会”这一概念,指出现代社会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下,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这些风险不仅来自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还来自人类自身的行为和技术的发展。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需要重新思考风险和安全的关系,以及如何应对风险带来的挑战。

读完《风险社会》,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现代社会面临的种种风险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剧,我们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到生物技术和信息安全,每一个领域都存在着潜在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又常常超出了我们个体的控制范围。

如何在这样的风险社会中保障个体和社会的安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贝克尔在书中提出了“风险社会”的概念,强调了风险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他指出,风险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活动和科技进步的产物。

在这样的观点下,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风险与安全的关系。

传统的安全观念往往是基于预防和应对风险的思路,但在风险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风险的产生和扩散机制,以及如何在根源上减少风险的可能性。

在书中,贝克尔还提出了“冒险主义”的概念,指出现代社会中的风险不仅来自自然,更来自人类自身的行为和决策。

在追求经济利益和科技进步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忽视了风险带来的潜在危害,甚至是在不知不觉中制造了新的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风险,不仅要关注风险的可能性,更要关注风险的可预测性和可控性。

只有在充分认识风险的本质和特点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风险带来的挑战。

在阅读《风险社会》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以及对于风险的重新思考和应对的迫切性。

贝克尔的观点和思想不仅对于社会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启发,更对于我们个体和社会的生活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风险社会读书报告

风险社会读书报告

目录序言……………………………………………………………………………第一部分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风险社会概观中第一章论财富分配的逻辑和风险分配的逻辑……………………………第二章风险社会中的知识政策……………………………………………第二部分社会不平等的个体化:生活形式和传统的消亡第三章超越身份和阶级?…………………………………………………第四章“我是我”:性别化空间和家庭内外的冲突……………………第五章个体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生活境况和生涯模式………………第六章劳动的解标准化……………………………………………………第三部分反思性现代化:论科学和政治的普遍化第七章科学超越了真理和启蒙吗?………………………………………第八章开放政治贝克《风险社会》读后感2010-03-18 15:11:07|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一.读完风险社会后的总体感受《风险社会》这本书终于是看完了,说实在的话这本书读得让人感到很是纠结。

作者乌尔里希贝克以他独特的视角阐述了随着现代文明发展起来的全球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但是他的风社会理论,绝不是消极的悲观主义,相反的是这是他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反思,他称之为第二次现代化反思性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指的的是现代工业文明下的社会)。

风险社会理论主张全面提升人类整体的风险意识,它并不否认人类实践,但强调要重视人类实践的负面后果;它并不否认发展科学技术,但强调要重视社会发展的副产品;它也不否认发展科学技术,但强调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副作用,归根结底,就是要强调重视社会发展的风险。

什么是风险?风险是伴随着工业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它充斥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可能早在人类社会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有了。

风险不同于危险以及灾难,它是一种对未来的反思,是还没有发生的灾难,但是一旦它发生那造成的危害那将是毁灭的东西。

从另一方面来说,风险是一种对未来的反思。

只有人们通过文化来理解,这也是贝克把风险称为文明的风险的主要原因。

贝克《风险社会》的主要内容.doc

贝克《风险社会》的主要内容.doc

贝克《风险社会》的主要内容1986年,乌尔里希•贝克出版了《风险社会》一书,他将现代社会解释为风险社会,标志着风险社会理论的诞生。

该书的主要内容有:第一部分为“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风险社会概观”,文章一开始就开宗明义,直接提出了现代社会面临的各种风险,认为现代社会就是一个风险四伏的社会。

“在发达的现代性中,财富的社会生产系统地伴随着风险的社会生产”[1] ,“在现代化进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破坏力被释放出来,即便人类的想像力也为之不知所措”。

[2] 接着,贝克分析了风险产生的原因并讨论了现代社会财富分配和风险分配逻辑的可笑性。

指出现代社会财富的制造者在制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制造大了风险,制造的财富分配于内部,而其制造的风险却让整个社会来承担。

对于这些风险的界定,科学对理性的垄断打破了,夹杂了更多的政治成分和利益成分。

即使是人们所依赖知识,也能以界定社会风险,“关于风险,不存在什么专家”[3]。

而且,受知识的域限,越来越多的风险至今还没有被人类所认识到。

在贝克看来,现代社会的某些风险随时会对人类造成致命的威胁,“换言之,定时炸弹在滴答作响。

在这个意义上,风险预示一个需要避免的未来”[4]。

更糟糕的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步步加快,风险也正在全球化,并发生着循环。

这就造成了风险不仅威胁着风险的制造者,也威胁着无辜者。

“那些生产风险或从中得益的人迟早会受到风险的报应。

风险在它的扩散中展示了一种社会性的‘飞去来器效应’,即使是富裕和有权势的人也不会逃脱它们”,[5]“社会风险的循环可以总结如下:在现代风险的屋檐之下,罪魁祸首与受害者迟早会同一起来”。

[6] 贝克进一步揭示道,当风险社会的制造者━━发达国家认识到以生态掠夺为代价的现代工业具有的一系列风险之后,便将危险的工业转移到了不发达国家,形成了新的国际不平等。

“危险的工业已经转移到低工资的第三世界国家。

这不是巧合。

在极端的贫困和极端的风险之间存在系统的‘吸引’。

风险社会读后感范文

风险社会读后感范文

风险社会读后感范文风险社会读后感范文风险管理学习有感第一次全面接触到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对企业风险管理有了初步认识,感觉企业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包括人员组织、战略制订、各组织机构等,其目的在于识别一旦发生将会影响公司的一些潜在风险事项,并且要把这些潜在的风险事项控制在公司风险容量以内,使这些潜在的风险事项不会影响公司各项指(目)标的实现。

通过学习,对企业风险管理八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有了充分认识:1、内部环境——管理部门确立关于风险的理念,并确定风险容量包括企业员工的道德观和胜任能力、人员的培训、管理者的经营模式、分配权限和职责的方式等。

2、目标设定——必须先有目标,管理部门才能识别影响它们的实现的潜在事项。

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法性目标。

3、事项识别——必须识别可能对公司产生影响的潜在事项。

管理者应考虑会影响事项发生的各种企业内外部的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经济、商业、自然环境、政治、社会和技术因素等,内部因素反映出管理者所做的选择,包括企业的基础设施、人员、生产过程和技术等事项。

4、风险评估——要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以便形成确定应该如何对它们进行管理的依据。

管理者应从两个方面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5、风险应对——员工识别和评价可能的风险应对,包括回避、承担、降低和分担风险。

管理当局选择一系列措施使风险与主体的风险容限和风险容量相协调。

6、控制活动——制订和实施政策与程序以帮助确保管理部门所选择的风险应对得以有效实施。

7、信息与沟通——相关的信息以确保员工履行其制作的方式和时机予以识别、获取和沟通。

包括信息在公司中的向下、平行和向上流动,员工获得有关他们的职能和责任的清晰的沟通。

8、监控——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监控,必要时加以修正。

监控通过持续的管理活动、对企业风险管理的个别评价或者两者结合来完成。

作为企业,其风险管理方面的特点内容广泛,从输入依据开始到设计输出、工艺输出、制造、评审以及最终实现等各个环节,且还受法规、时间、市场、人员素质、自然环境制约等的影响。

风险社会读后感

风险社会读后感

风险社会读后感首先,《风险社会》将风险问题定义为“设计和管理所必需的有意识和有意义的风险”。

这种定义表明了风险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不是简单的自然灾害或事故的概念。

贝克将风险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度性风险,即由人造环境和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风险;另一类是存在性风险,即人类自身的存在所带来的风险。

通过这种分类,贝克揭示了现代社会由于科技进步和全球化带来的风险的日益增长,并进一步阐述了风险社会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

其次,《风险社会》深入探讨了现代社会风险问题所带来的各种社会挑战和影响。

贝克指出,风险不再是个别个体所面临的问题,而是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社会问题。

他以诸如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等为例,说明了当风险超越局部范围,对大众利益产生威胁时,引起公众恐慌和不满的现象将不可避免地出现。

这种社会对风险的敏感性和对风险问题的普遍关注,不仅对政府和企业决策产生挑战,也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带来了巨大压力。

更为重要的是,《风险社会》对现代社会风险问题背后的结构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贝克提出了“冷对策”这一概念,即风险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政策举措进行控制和管理。

然而,他同时也指出,这种冷对策往往只是“利己主义下的自我保护工具”,并不能真正解决社会的风险问题。

贝克认为,解决风险问题需要进行风险公共化,即将风险问题作为一个共同的社会责任来解决。

这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等各方共同参与,形成风险共同治理的机制。

只有在这样的机制下,社会才能更好地应对风险,并追求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阅读《风险社会》这本书,我对现代社会风险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风险的社会中,无论是环境污染、核能事故、金融危机还是生物技术等等,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

这些风险不仅对个体造成直接的伤害,也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回避风险,而应该更加积极地面对和解决风险问题。

同时,《风险社会》也引发了我对现代社会追求安全和公正的思考。

风险社会第七章读书笔记

风险社会第七章读书笔记

《风险社会》第七章读书笔记在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第七章中,他深入探讨了全球化与风险社会的内在关联。

贝克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风险社会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由于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占据主导地位,使得各种全球性风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威胁。

首先,贝克对风险社会的形成背景进行了概述。

他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人类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风险社会阶段。

在这个阶段,现代风险在本质、表现形式和影响范围上与传统风险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现代风险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并且往往超越了传统民族国家的疆界,对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其次,贝克分析了现代风险的特性。

他认为,现代风险与传统风险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风险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全球性。

这种复杂性表现在,现代风险的产生往往与科技发展和全球化紧密相连,使得人类对风险的认知和控制能力大大降低。

同时,现代风险的全球性表现在,任何一个地区发生的风险事件都可能对全球产生影响,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同样的风险。

接着,贝克进一步阐述了全球化与风险社会的内在联系。

他指出,全球化的发展加速了风险的扩散和放大,使得风险的影响范围更加广泛。

同时,全球化也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风险事件往往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使得风险社会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

最后,贝克对风险社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他认为,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发展,风险社会将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提高风险意识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来应对这个挑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代风险,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加安全的环境。

总的来说,《风险社会》第七章对全球化与风险社会的内在关联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现代风险的复杂性和全球性。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读后感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读后感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读后感以前觉得刑法嘛,就是规定什么是犯罪,然后怎么惩罚那些坏蛋的。

但这本书让我看到,在这个风险社会里,刑法可没那么简单。

啥叫风险社会呢?就好比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到处都可能有“坑”的世界里。

今天担心食品安全,明天操心环境污染,后天害怕网络上突然冒出来的诈骗。

这些风险就像隐藏在暗处的小怪兽,随时可能跳出来咬我们一口。

书里提到,在这样的情况下,刑法就像是一个超级英雄,它得不断调整自己的姿态去应对这些新冒出来的风险。

比如说,以前有些行为可能没被当成犯罪,但是现在因为它对社会安全、公众健康之类的造成了潜在的巨大威胁,刑法就得把它纳入打击范围。

这就好像是刑法在说:“你这个坏家伙,以前没注意到你这么危险,现在可不能让你逍遥法外了。

”不过这也挺有意思的,因为这就像是刑法在玩一场追赶的游戏。

社会不断发展,新的风险不断冒头,刑法就得一路小跑地跟上。

有时候它可能跑得太急了,就像我们跑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一样,会引发一些争议。

比如说,有些新规定可能会被觉得是不是管得太宽了,会不会侵犯到公民的一些权利呢?这就好比是在保护大家的同时,不小心把大家的一些自由空间给挤小了一点。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刑法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啊。

就像家里有调皮捣蛋的孩子,家长得不断立规矩一样。

社会变得复杂了,风险多了,刑法要是不做出改变,那大家可能就会生活在一种不安之中。

那些制造风险的人就会觉得有机可乘,就像小偷看到没有防盗门一样,心里暗暗窃喜。

我还从书里感觉到,刑法在风险社会里就像是一个有着多重身份的角色。

它既是严厉的执法者,对那些已经造成危害的犯罪行为进行惩处;又是一个预防者,通过提前规定一些行为是犯罪,来吓退那些想要冒险的人。

这就像一个警察,既在抓坏人,又在街头巡逻,让坏人不敢轻易作案。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时候会忍不住想,要是我是刑法的制定者,面对这么多的风险,我该怎么办呢?可能头都要想大了。

不过这也让我更加理解刑法这个庞大的体系,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像一个有生命的东西,随着社会的脉搏跳动而不断进化。

贝克风险社会第七章、第八章读书笔记

贝克风险社会第七章、第八章读书笔记

第一章:贝克风险社会第七章读书笔记在贝克的《风险社会》第七章中,作者主要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并指出了这种不确定性对社会的影响。

在这一章中,贝克强调了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所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这种风险如何影响社会的运作和个人的生活。

他指出,现代社会的风险不再是自然灾害或传染病等传统风险,而是由于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所带来的新型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和普遍性,对社会和个人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贝克在第七章中还探讨了风险社会中的科技风险和风险社会的现代性,他认为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性的特征使得风险变得更加普遍和深远。

他还指出,现代社会中的风险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时间或空间,而是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并对各个领域产生影响。

他还探讨了风险社会中的个体和集体对风险的不同认知和应对方式,以及风险社会中的专业化和社会化风险管理。

第二章:贝克风险社会第八章读书笔记在《风险社会》的第八章中,贝克进一步探讨了风险社会的风险政治和风险社会的改变。

他指出,现代社会中的风险不再只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是愈发成为政治性的问题。

政治机构、行业利益集团和社会团体在风险问题上的立场和利益冲突,导致了风险社会的政治化。

这种风险政治不仅体现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还体现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利益博弈和权力较量中。

贝克还指出,风险社会在不断变迁和演进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改变。

他认为,风险社会的变革不仅需要政府和行业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各个裙体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风险社会中的各种挑战和风险,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阅读贝克的《风险社会》第七章和第八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现代社会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风险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对风险的认知和管理,不能再将风险简单地视为一种客观存在,而是要把风险问题纳入到政治、社会和个人层面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应对。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读后感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读后感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读后感以前我就觉得刑法是个很严肃、很“刚”的东西,就像一个铁面无私的大法官,拿着法典的小锤子,一敲定音,谁犯了罪就得接受惩罚。

但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这个充满风险的现代社会里,刑法也有点像个在风中调整姿态的大树。

咱先说说这个“风险社会”。

现在的社会啊,到处都是风险,就像走在路上,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窜出个无人驾驶汽车出故障(当然这是比较科幻的风险啦),或者是吃个东西担心有没有什么有害添加剂。

这些风险就像隐藏在暗处的小怪兽,随时可能冒出来搞破坏。

而刑法呢,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再慢悠悠地按照以前的老规矩来了。

书里提到刑法在风险社会中的角色转变,这可太有意思了。

就好比以前刑法是个“事后诸葛亮”,事情发生了,好,按照犯罪的事实来判定怎么惩罚。

现在呢,它有点想当“事前诸葛亮”,提前预防那些可能带来巨大风险的行为。

比如说对于一些环境犯罪,以前可能是等污染得一塌糊涂了才去管,现在要是有企业有那种可能会造成超级严重污染的危险操作,刑法就想提前介入了。

这就像看到一个小孩拿着火柴在干草堆旁边玩,以前是等干草堆着火了才惩罚小孩,现在是看到小孩拿着火柴靠近干草堆就想制止他。

不过这也有点争议啦,有人就觉得刑法管得太宽了,就像一个爱操心的老妈子,啥事都想插一手。

再说说书里让我印象深刻的关于刑法对新型犯罪的应对。

网络犯罪就是个典型例子。

在网络这个虚拟又庞大的世界里,犯罪就像幽灵一样神出鬼没。

什么网络诈骗啦,黑客攻击啦,以前的刑法可能都没想到会有这种事儿。

现在刑法就得赶紧更新自己的“装备”,去应对这些新型犯罪。

这就像一个老战士,本来拿着大刀长矛,现在得学会用激光枪去打那些网络空间里的坏蛋。

不过呢,刑法在风险社会里这么变来变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就像走钢丝一样,得保持平衡。

一方面要保护社会安全,把那些风险给控制住;另一方面又不能侵犯到公民的权利。

要是刑法太激进了,把一些正常的行为也当成犯罪来打击,那就像乱抓无辜的冤案一样,可不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事业管理5班201030810524 刘瓅璠
《世界风险社会》读书报告
一、作者
[德]乌尔里希·贝克著,吴英姿,孙淑敏译。

乌尔里希·贝克(1944-),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慕尼黑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教授。

与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和拉什共同提出“第二现代”的观念,力图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开辟出“第三条道路”。

主要著作有:《风险社会》(1986)、《反毒物》(1991)、《生态启蒙》(1992)和《风险时代的生态政治》(1994)等。

吴英姿,1971年生,海南文昌人,南京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

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兼任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2006年8月至2007年1月,美国格林奈尔学院访问学者。

二、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三、页数
243页
四、内容大意
由欧洲的这位杰出社会和政治理论家所写的这本重要著作集中了一些重要的论文。

这些论文认为,为了理解我们当今生活于其中的世界风险社会、需要一种新的参考框架。

贝克关注风险的生态和技术问题及其社会和政治涵义。

与此同时。

他讨论与回答了由其以前的、被引用较多的关于风险社会的著作所引起的批评。

本书视点主要集中在风险的生态和技术上的问题,及其社会学和政治上的启示。

贝克提出,我们现在拥有了一个在若干年前尚未有过的“地球政治”,并且它可以被置于世界风险社会的动力和冲突的说法中来理解和组织。

什么是环境?什么是自然?什么是荒野?什么是人类中的“人”?这些及类似问题必须在跨国环境中被记住、重置、重新考虑和重新讨论,即使无人得出答案。

五、读后心得
贝克在第一章提到现代性,包括第一现代性和第二现代性,那么什么是现代性?它不仅是资本主义(马克思)、合理化(韦伯)、功能差异(帕斯森和卢曼),还包括政治自由,市民身份以及市民社会的动力。

答案的关键在于,对于现代社
会而言,道德和正义并非享有治外法权的变量。

恰恰相反,在现代性的内核中有一个独立(既古远又非常现代的)意义的源泉,这就是政治自由。

这个源泉不会因为天天使用而枯竭——事实上,使用的结果是更有生机的喷涌。

就这个观点而言,现代性是指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确定的世界正在毁灭,并正在被一种经合法批准的个人主义全盘替代。

第一现代性是以民族――国家社会为背景下的工业社会,以地域为界限,寻求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并制度化,法律、价值观念、政府决策都倒向一边,环境、生态问题并不为人所重视。

第二现代性:世界风险社会,是第一现代性遗留下的后果,任何事情都已不再像第一现代性那样确定,可以被人们所控制,它超出了原来的制度框架,向旧的社会设置提出挑战。

世界风险社会可以划分出三个危险范畴,它们各自遵循完全不同类型的冲突逻辑,提出或者排斥不同的命题。

它依靠或者推崇这样的轻重缓急优先次序:第一是生态危机,第二是全球金融危机,第三则是从“9·11”事件以后的跨国恐怖主义网络的恐怖危险。

风险是内生于社会治理的理性基础与控制逻辑,它挑战现有的治理结构与发展策略,提供新的社会政治动力。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风险取代其他术语而成为社会历史阶段的标签。

说到生态危机,我就想到我的家乡,刚好现在也是冬季。

我家乡在湖南,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年一到年底就会下大雪。

而且每次只要碰到大雪,上学前奶奶就会叮嘱我路上要特别小心,别滑倒了,感觉那画面浮现在眼前觉得特别温馨。

但是渐渐的,随着世界发展得越来越好了,什么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一些列的名词出现了,家家户户几乎都摆了满满的各种家具电器,而在这美好幸福的生活背后,是世界生态环境的破坏,森林面积锐减。

为了开发建设,不惜实施各种各样的手段,填湖填海去建立新的城市开发区。

有钱人家越来越多,很多家庭至少拥有一辆小轿车,为了提炼汽油,不断地去开采地底下的石油资源,再加上一些开采时的技术不当产生的石油泄漏又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污染,一连串的问题导致了生态危机,环境恶化、臭氧层破坏、地球变暖等等数不胜数。

而现在我家乡那边冬天下雪的次数少了,能看到大雪的机会也不多。

之前有谣言说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在网上、生活中传的风风火火的,虽然是真是假谁都无法证明,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也应该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为什么能这么备受关注?因为现在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动不动的就是环境危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

人们表面上一副漠不关心的态度,其实大多人心里都会觉得我们
的发展是建立在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的,内疚和后悔无限滋生。

俗话说恶有恶报,说不定哪一天地球承受不了了就是真的世界末日的到来了。

另外,有了利益的争夺,就必定会存在政治上的权利博弈。

经济的强势必然造成政治上的强势。

强势的政治主体必然会将生态问题转嫁给弱势的政治主体。

比如说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以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为旗帜的经济援助计划将淘汰下来的传统污染工业转移至落后国家,但这却是对这些国家居民生存权的侵犯!
再说恐怖主义,9·11后,通过纽约的可怕图景,人们看到,这些进行暴力袭击的恐怖集团,作为新的全球活动主体在与国家、经济界、市民社会的竞争中已经站稳了脚跟。

恐怖分子的网络同样是“暴力的非政府组织”。

他们就像非政府组织一样,没有固定领地、组织分散,一方面在地方范围,另一方面在跨国领域进行活动。

虽然本拉登已经死了,但是恐怖主义并不是就此消失,整个世界仍然陷在恐怖危机之中。

六、评语
贝克的《世界风险社会》中的风险理论综合了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学科角度来分析世界政治与经济时事,他的理论正是以这些社会事实为背景建构起来的不同于以往的社会学理论,不仅对世界社会投以高度的敏感性,而且以“风险”来代替理论界颇为流行的“后现代”,以独到的反思、质疑的思维与独特视角来重新审视世界。

从全球生态困境到经济、技术工业发展弊端,政治权力解体与重组,他似乎是一个具有悲观情怀的现实主义者。

但事实并非如此,他极力倡导以全球性的整体眼光,国际间的平等合作,全人类以“世界公民”、“技术公民”的身份来维持现行安全,不至于经济政治与生态的大爆炸。

七、参考文献
[1] [德]乌尔里希·贝克著,吴英姿,孙淑敏译.世界风险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3.
[2]乌尔里希·贝克. 世界风险社会:失语状态下的思考[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