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第2版 王中铮 主编 1 第七章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新精品PPT课件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在设计时经常使用如图7—4所示的集热器效率图来 选择集热器。
图7—4中的直线截距表示集热器可能得到的最大的 瞬时效率;直线的斜率表示集热器在实际运行过程 中的热损程度。
(3)绝热框体 它的作用是支撑固定盖板、吸热板,
并防止侧面、底部散热。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插图7—1 平板集热器与连接水箱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2.平板集热器的基本能量平衡方程 对于采光面积为 的平板集热器,其能量平衡方程为:
Ec(A )uLs
集热器效率 是衡量集热器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其定义为在任 c何一段时间内,有用能量与投射在集
热器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之比,即:
c u/(EA c)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3.平板集热器太阳辐照度的工程计算 进行该项计算的方程为
EE bco is E dE
(1)入射角的计算 太阳入射角 i 是指被太阳照射 的表面的法线和太阳射线间的夹角。为了计算入射 角,必须知道太阳高度角(h,即地平面与太阳射 线的夹角)、太阳方位角( s ,即太阳射线和正南方 之间的夹角)、倾斜面的方位角(Φ,即倾斜面的法 向平面与正南方之间的夹角)以及倾斜面的倾角
3. 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间
太阳高度角的定义为: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 夹角,也简称为太阳高度。
日照时间就是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不同纬度地 区的日照时间不同。
总目录
返回本章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4.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与大气质量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研究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研究摘要:将热能转换为设备的动力,是热能动力机械的主要工作原理。
将这一工作方式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时也促进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与使用空间,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热能动力机械也需要不断提升其性能,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
关键词:热能;动力工程;机械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志码:A1、引言能与动力工程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在资源的合理运用下变得更稳定,同时热能与动力工程也可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升,减少资源浪费,因此合理的应用热能与动力工程,不仅能够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还能使我国的社会经济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2、常用的热能动力机械动力机械是把能量转化为机械能而做功的机械装置。
其中,由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称为热能动力机械。
常用的热能动力机械有三种。
一是燃气轮机。
燃气轮机的工质是燃气和空气。
这种机械的主要特点是运行平稳机动性好,噪音污染小。
所以应用广泛。
未来燃气轮机会向提高效率、利用核能作为动力技术的方向发展。
二是蒸汽机。
说到动力机械就不得不说蒸汽机。
蒸汽机的工质是蒸汽,它是将内能转化为功的装置。
蒸汽机的产生曾引起了世界上重要的“工业革命”。
跨入21世纪之后,才渐渐被内燃机和汽轮机取代了领先地位。
蒸汽机的使用之所以持续了两个多世纪归功于它对所有燃料都可以由热能转化成机械能。
但是蒸汽机的运作依赖于笨重庞大的锅炉,因此最终被轻巧灵活的内燃机所取代。
三是内燃机。
内燃机是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因为燃料在机械内部直接燃烧所以称为内燃机。
内燃机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热机器,以汽油或轻柴油作燃料,虽然热效率高但燃料消耗率高而且内燃机噪声是动力设备噪声的主要来源。
因此,未来内燃机的发展将注重于提高机械效率,减少噪声,降低排放量来严格要求燃料的清洁度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思考题整理_何鹏举)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思考题整理_何鹏举)1、涡轮机的定义是什么?那些动力机械属于涡轮机?答:涡轮机是一种将流体(工质)的热能和势能转换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
它包括蒸汽轮机、燃气轮机和水轮机。
附:喷气发动机应属于燃气轮机,蒸汽轮机主要分为:电站汽轮机和工业汽轮机,燃气轮机主要分为:路用燃气轮机、船用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2、涡轮机与活塞式发动机相比有哪些优点?答:涡轮机与活塞式发动机(往复式机械)相比具有单机功率大、效率高、运转平稳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eg:汽轮机中的蒸汽流动是连续的、高速的、单位面积中能通过的流量大,因而能发出较大的功率。
)3、涡轮机目前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是什么?答:a采用大容量机组b提高蒸汽(燃气)初参数c采用联合循环提高运行效率d 提高机组运行可靠性4、与蒸汽轮机相比燃气轮机有哪些优点?答:燃气轮机:体积小、重量轻、启动快、少用水或不用水。
(附:蒸汽轮机:功率大、制造成本低、运行成本低。
水轮机:发电成本低,节约能源,但必须要有水利资源)5、蒸汽轮机与燃气轮机主要用途是什么?在使用上有何区别?答:蒸汽轮机:适用于大型发电机组,发电厂普遍使用。
燃气轮机:机动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它适用与作为移动性动力机组,如飞机、军舰及移动电站。
(这个用途说了也就说明了它们之间的使用区别,不理解干嘛多此疑问)6、涡轮机按热力特性分类可分为哪几类?答:a凝汽式汽轮机b背压式汽轮机c抽汽式汽轮机d抽汽背压式汽轮机e乏汽式汽轮机f多压式汽轮机7、凝汽式汽轮机和背压式汽轮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凝汽式汽轮机:它的排气管联接到凝汽器,体积庞大的蒸汽在凝汽器中冷凝成饱和水,产生了很大的真空,可使汽轮机的排气压力很低,一般在0.05个大气压;常用于电厂发电用机组。
背压式汽轮机:它的排气是为某一热蒸汽用户提供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热蒸汽,也可能是热、电两用,也可能是工业驱动用汽轮机(工业汽轮机),一般机组较小。
(附:抽汽式汽轮机包括抽汽凝汽式汽轮机和抽汽背压式汽轮机,也是一种热、电两用汽轮机,主要是在汽轮机中间某一级后抽出一股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供热用户使用。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第八章 换热与蓄热装置
g) 斜针翅式换热器
h) 蜂窝形热交换器
i) 板壳式换热器
1-冷水入口 2-蒸汽加热管进口 3-排污管 4 -蒸汽加热管 5-冷却水进口 6-叉管 7-水煤气进口 8-冷却室 9-冷却水出口 10 -分离器 11-水煤气出口 12-回转支座 13-螺旋板 14-定距柱 15-头盖 16-垫片 17-切向接管 18-支架 19-活动端板 20-密封垫 21-上导杆 22-固定端板 23- 压紧螺杆 24-板片 25-盖板 26-导流片 27-封头 28-翅片 29-隔板 30-封条 31 -热管 a) 盘管形 b) 螺旋板式 c) 板式换热器 d) 板翅 式换热器 e) 翅片式换热器f) 热管式换热器 g) 斜针翅形换热器 h) 蜂窝形换热器 i)板 壳式换热器 图8-4 间壁式换热器的结构型式
图8-1 自然通风循环水冷却塔示图
1—冷却水喷淋装置 2—填料 3—冷却风
插图8-1 火电厂 用双曲线型循环 水冷却塔
蓄热式(或称再生式、回热式)换热器——利用固 体壁面的蓄热作用,让冷、热流体交替流过固体壁 面,达到热量传递的目的。如图2-44所示空气预热 器就属回转型。蓄热式换热器还可分为回转型、阀 门切换型和蓄热体颗粒移动型三种型式 。
1-气体分配器 2-折流板 3-换热管 4-气体 出口
e)
f)
g)
a) 固定管板式 b) 双套管式 c) U形管式 d) 浮头式 e) 螺旋折流板 f) U形管管束 g) 列管管束 图8-5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型式
插图8-4 管壳式换热器 (换热器端盖已打开 )
插图8 - 5
U型管式换热器工作原理
第八章 换热与蓄热装置
8.1 换热器的结构与传热计算 8.2 换热器设计计算基本方法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第二章锅炉结构及原理课件
kJ / kg (2-8)
由空气干燥煤样的高位发热值可换算出空气干燥 基低位发热值
Qnet,v,ad
Qgr,v,ad
2500(9Had 100
M ad ) 100
Qgr,v,ad 25(9Had M ad ) kJ/kg
上述也适用于收到基。 对于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
Qnet.v.d Qgr,v,d 225H d
插图2-1 电站锅炉
一、锅炉的基本构造
锅炉本体——炉膛、燃烧设备、锅筒、水冷壁、 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和炉墙构架。
辅助设备——燃料供给、煤粉制备、送引风、水 处理及给水、除尘除灰和自动控制等装置。
现代大型自然循环高压锅炉所具有的主要部件及 其作用如下:
(1)炉膛 保证燃料燃尽并使出口烟气冷却到对 流受热面能安全工作。由水冷壁与锅筒、集箱和炉 墙构架所组成。炉膛火焰中心1500~1600℃,炉膛 出口1000~1200℃左右。
气污染。
插图2-4 锅炉排烟的污染
锅炉烟气排入大气,其中的重要污染环境物质是:
①煤灰——碳黑和飞灰;
②硫的氧化物(SOX)——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 酸气体等;
③氮的氧化物(NOX)——一氧化氮和少量二氧化氮。 为保护环境,国家制定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 准,如表2-3、表2-4、表2-5及表2-6(略).
第二节 燃料特性与热工计算
一 、锅炉使用的燃料 (一)燃料的分类 燃料是一种由有机可燃质、不可燃无机矿物质 (灰分)和水分等物质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目前地球上的燃料可分为两大类,即核燃料和 有机燃料,锅炉大都燃用有机燃料。 锅炉燃用的有机燃料分类见表2-5。
表2-5 燃料的分类
类别
天然燃料
人工燃料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第四章 热力发电与核电
图4-2 具有一次抽汽的回热循环装置示意图 a)系统简图 b)回热循环图 1-给水泵;2-锅炉;3-过热器;4-汽轮机;5-发电机;6-冷凝器; 7-凝结水泵;8-加热器。
式中,α为抽汽份额,可由下式求得
(4-2) 回热循环的热效率必大于朗肯循环,抽汽回热的 级数常用的是2-4级。 二、再热循环 再热循环及其装置表示在图4-3。通过分析,可求 得理想的再热循环的热效率为
13.5
17.0 >22.0 >32.0
540
540 545 >600
535
535 540 >600
10-200MW的中小型电厂 (6-50MW机组) 100-600MW的大中型电厂 (25-100MW机组) 250MW以上的大型电厂 (125-200MW机组) 600MW以上的大型电厂 (300,600MW机组) 1000MW以上的大型电厂 (300,600,800MW机组) 1000MW以上的大型电厂 (1000MW机组)
图4-5 抽汽式热电厂汽水系统简图 1-锅炉;2-过热器;3-抽汽式汽轮机;4-发电机;5-冷凝器; 6-凝结水泵;7-热用户;8-加热器;9-给水泵
Qh W 3600 100% B qnet
(4-4)
(2)热电比ω (4-5) 热电厂的燃料利用系数年平均应大于45%;单机容 量5-20万千瓦以下热电机组,热电比平均应大于50%。 插图4-3及插图4-4分别是在燃气轮机发电的条件 下,进行热电联供和热电/冷联供系统图。
第四章 热力发电与核电
概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一节 热力发电常用循环 第二节 热力系统 第三节 热经济性指标 第四节 新型热力循环/能源系统 第五节 核能发电原理及系统 第六节 核电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可靠性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1. 热能的定义和特性热能是指物体内部分子和分子之间的运动能量,是一种形式的能量。
热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和电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热能转化的过程中,热能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这是热能的一个重要特性,被称为热传导。
热能的单位有多种,常见的单位有焦耳(J)和卡(Cal),其中1卡等于4184焦耳。
2. 热能的传导热能的传导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热能的传导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热传导、对流和辐射。
2.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和分子之间的碰撞传递的过程。
热传导的速度取决于物体的导热性能和温度差。
导热性能差的物体传热速度较快,而温度差较大的物体传热速度也较快。
2.2 对流对流是指热量通过物体表面的流体传递的过程。
在自然对流中,热能通过气体或液体的运动传递。
在强制对流中,通过外部的力使流体产生对流运动,例如风扇吹过物体表面。
2.3 辐射辐射是指热能通过电磁波的传播传递的过程。
辐射可以通过真空中传递,不需要传导介质,因此辐射是所有传热方式中传热速度最快的一种方式。
太阳光的传播就是一种辐射传热的例子。
3. 热力学基础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能量传递的科学。
它可以分为宏观热力学和微观热力学两个层面。
3.1 宏观热力学宏观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物质的平均性质。
它通过物质的温度、压力、体积等宏观性质来描述物质的状态,并通过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过程来描述能量转化和能量传递的规律。
3.2 微观热力学微观热力学研究的是分子和分子之间的能量转化和能量传递。
它通过统计物质内部的粒子的状态来描述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并通过统计力学的原理来推导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过程。
4. 动力机械基础动力机械是使用能量转化装置实现能量转换的机械装置。
动力机械的基础是能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转换原理。
4.1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能量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总是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只会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
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PPT课件
加强基础研究
进一步深入开展热能与动力机械 测试技术的基础研究,探索新的 测试原理和方法,提高测试技术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推广智能化测试技
术
加强智能化测试技术的研发和应 用,提高测试技术的自动化和智 能化水平,减少人工干预和误差。
跨界融合创新
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和创 新,将其他领域的技术和方法引 入到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中, 推动测试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机器视觉技术在热能与动力机械 测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实现 对机械部件的自动检测和识别。
未来测试技术的趋势
智能化测试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未来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将更 加智能化,能够实现自动化测试、智能诊断和预测性维护。
集成化测试
未来测试技术将更加注重集成化,通过整合各种测试资源和技术, 实现测试系统的整体优化和协同工作。
以分为机械测试、电子测试、化学测试等;按照测试方法可以分为直接
测量和间接测量。
测试技术的分类
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是通过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来获取测量值的方法,如温度计、压力表等;间接测 量是通过测量与被测对象相关的其他参数来推算出被测值的方法,如通过测量物体的振动 速度和振幅来推算出物体的质量。
新兴测试技术的发展
传感器技术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新 型传感器在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 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光纤传感器、 MEMS传感器等,能够实现高精
度、高效率的测试。
无线测试技术
无线测试技术以其无需布线、灵 活性高等优点,在热能与动力机 械测试中逐渐崭露头角,为远程
测试和实时监测提供了可能。
机器视觉技术
THANKS
感谢观看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复习题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循环经济——是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物质反复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求在经济活动中以“3 R原则”作为行为准则:(1)减量化(Reduce)原则。
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或消费的目的。
(2)再使用(Reuse)原则。
产品和包装容器能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
(3)再循环(Recycle)原则。
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循环经济的特征——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它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循环经济,使资源的使用减量化、产品能反复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从而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1.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指某一年或某一个时期,实现单位国民经济产值所平均消耗的能源数量。
单位GDP能耗即单位产值能耗,属于宏观经济领域的指标,其表达式为r﹦E/M式中,E—能源消耗量(指标准煤);M—同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
单位为吨标准煤/万元。
2.单位产品能耗是指每单位产品产量所消耗的能量,属于微观经济领域的指标。
它又分为单耗和综合能耗两种,可用一个式子来表达C﹦E p/A式中,A为产品产量;E p为产品能耗。
当E p是指某种能的消耗量时,C为单耗,如生产1kWh电的煤耗;如果E p是指生某种产品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总消耗量,则C为综合能耗。
3.能源利用效率它为被有效利用的能量(或获得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或投入的能量)之比。
它被用来考察用能的完善程度,其定义式为η﹦E e/E cη—为能源利用效率;E e—有效利用的能量;E c—消耗的能量。
(火用)效率我们可以广义地定义(火用)损失。
对于某一个系统或设备,投入或耗费的(火用)Ex i 与被利用或收益的(火用)Ex g之差,即为该系统或设备的(火用)损失Ex L,可表示为Ex L= Ex i﹣Ex g而被有效利用(或收益)的(火用)与投入(或耗费)的(火用)之比,则为该系统或设备的(火用)效率ηex,也称为有效能效率环境污染的防治1) 改善动力机械和热能利用的各种设备的结构,并研制新型高效装置。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绪论
1908年,福特研制成功了第一辆汽车。此后,汽车、 飞机、柴油机轮船、内燃机车、石油发电等,将人类飞速 推进到现代文明时代。
到20世纪60年代,全球石油的消费量超过煤炭,成 为第三代主体能源。
PPT文档演模板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绪论
光射线、红外线等。 辐射强度与物质温度有关,并产生热效应——叫热辐射。
PPT文档演模板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绪论
5.化学能:仅以贮存形式存在的能量形式。如燃料的化学能。 特点:与其它物质的原子和分子相结合时释放出来。
如通过燃烧将化学能转换为热能而释放。
6.核能:蕴藏在原子核内部的能量,仅以贮存形式存在。如原 子能等。 特点:在原子核中的粒子相互作用——原子核反应时释放 出来; 原子核反应,有放射性衰变、核裂变、核聚变三种,核裂变、 聚变反应时释放大量能量。
PPT文档演模板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绪论
3.电能:与电子的流动和积累有关的能。 特点:以静电场能或感应电场能的形式储存;以电流形传递
电能;能有效地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 4.辐射能(电磁能):物体以电磁波形式发射的能。
特点:以电磁射线形式表现;
根据电磁波的波长分为 γ 射线、x射线、热辐射、微波、毫
米射线、无线电波等。 热辐射——是原子振动而产生的电磁能,包括紫外线、可见
4、第四代绿色能源——?探索中
60年代以来,“能源革命”的呼声日渐高涨。“能 源革命”的目的,是以绿色能源,(包括如核能和可再 生能源,如水电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海洋能和氢能等)逐步代替矿物能源。绿色能源将有望 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PPT文档演模板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制冷和空调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两个领域。
制冷是一种冷却过程,除用于食品冷冻加工、化工和机械加工等工业制冷外,其最主要的应用是空调。
空调中既有冷却,也包括括供暖、加湿、去湿以及流速、热辐射和空气质量的调节等。
本章将以制冷循环或逆向循为核心,重点阐述制冷与空调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关系和性能评价等内容。
第一节概述一、制冷的定义与分类制冷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将物体冷却,使其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以下,保持并利用这个温度。
按照所获得的温度,通常将制冷的温度范围划分为以下几个领域:120K以上,普冷;120N0.3K,深冷(又称低温);0.3K以下,极低温。
由于温度范围不同,所采用的降温方式,使用的工质、机器设备以及依据的具体原理有很大差别。
工程应用上有多种人工制冷方法,如适用于普通制冷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蒸气喷射式制冷,适用于深度制冷(制冷温度为20~160K)的气体膨胀制冷、半导体体制冷、磁制冷等。
空气调节系统中所用的人工制冷方法主要是蒸气压缩式、吸收式制冷。
二、制冷研究的内容制冷研究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获得低于环境温度的方法、机理以及与此对应的循环,并对循环进行热力学的分析和计算。
2)研究循环中使用的工质的性质,从而为制冷机提供合适的工作介质。
3)研究气体的液化和分离技术。
例如液化氧、氮、氢、氦等气体,将空气或天然气液化、分离,均涉及一系列的制冷技术。
4)研究所需的各种机械和设备,包括它们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结构设计。
三、制冷技术的应用制冷技术的应用几乎渗透到各个生产技术、科学研究领域,并在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1.商业及人民生活食品冷冻冷藏和舒适性空气调节是制冷技术应用最为量大、面广的领域。
商业制冷主要用于各类食品冷加工、冷藏储存和冷藏运输,使之保质保鲜。
现代的食品工业,从生产、储运到销售,有一条完整的“冷链”。
所使用的制冷装置有:各种食品冷加工装置、大型冷库、冷藏汽车、冷藏船等,直至家庭用的电冰箱。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复习总结
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复习总结第一章1能量的类型?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电能,辐射能,核能。
2能源按其形成和来源分类?来自太阳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的能量,来自太阳和月球等天体对地球引力所产生的能量。
3一次能源:自然界现已存在的,并可直接取得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
二次能源;有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而成的另一种形态的能源产品。
可再生能源:可以不断再生并有规律得到补充的能源。
非可再生能源:短期能无法再生的能源。
4能源利用需要关注两大问题?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5拥的概念?处于某一状态下的热力系,可逆的变化到与周围环境相平衡时,可以转化为有用功的能量。
6热量储存的方式?显热储存,半潜热储存,潜热储存第二章1.名词解释:气缸工作容积、排量、压缩比、充气效率、爆燃、配气相位?气缸工作容积:一个气缸中活塞运动一个行程所扫过的容积。
排量:一台发动机全部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
压缩比:压缩前汽缸中气体的最大容积与压缩后的最小容积之比。
充气效率:发动机每一工作循环进入气缸的实际充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理论充量的比值。
爆燃:由于气体压力和温度过高,在燃烧室内离点燃中心较远处的末端可燃混合气自燃而造成的一种不正常燃烧。
配气相位:就是进、排气门的实际开闭时刻,通常用相对于上、下曲拐位置的曲轴转角的环形图来表示。
2.四冲程内燃机主要机构及系统?各有何功用?机体与气缸盖:机体是内燃机的骨架,各个零部件及系统都安装在机体上。
汽缸盖与活塞共同组成燃烧室。
曲柄连杆机构:活塞承受燃烧气体的压力,在气缸内作直线运动,通过连杆和曲轴转化为旋转运动,并将动力输出。
配气机构: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气门,排气门。
供给系统:将燃油和空气及时供入气缸,并将燃烧后的废气及时排出。
点火系统:在发动机各种工况和使用条件下,在气缸内适时、准确、可靠地产生电火花,一点燃混合气,使汽油发动机实现做功。
冷却系统:使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都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
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考试试题大全
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考试大全)一、名词解释第1章导论1.热能动力装置:燃烧设备、热能动力机以及它们的辅助设备统称为热能动力装置。
2.原动机:将燃料的化学能、原子能和生物质能等所产生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动力设备。
如蒸汽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汽油机、柴油机等。
3.工作机:通过消耗机械能使流体获得能量或使系统形成真空的动力设备。
第2章锅炉结构及原理1.锅炉:是一种将燃料化学能转化为工质(水或蒸汽)热能的设备。
2.锅炉参数:锅炉的容量、出口蒸汽压力及温度和进口给水温度。
3.锅炉的容量:指在额定出口蒸汽参数和进口给水温度以及保证效率的条件下,连续运行时所必须保证的蒸发量(kg/s或T/h) ,也可用与汽轮机发电机组配套的功率表示为kW 或MW 。
4.锅炉出口蒸汽压力和温度:指锅炉主汽阀出口处(或过热器出口集箱)的过热蒸汽压力和温度。
5.锅炉进口给水温度:指省煤器进口集箱处的给水温度。
6.煤的元素分析:C、H、O、N、S。
7.锅炉各项热损失:有排烟热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灰渣物理热损失,及散热损失。
8.锅炉热平衡:指输入锅炉的热量与锅炉输出热量之间的平衡。
9.锅炉的输出热量:包括用于生产蒸汽或热水的有效利用热和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热损失。
10.锅炉的热效率:锅炉的总有效利用热量占锅炉输入热量的百分比。
在设计锅炉时,可以根据热平衡求出锅炉的热效率:11.锅炉燃烧方式:层燃燃烧、悬浮燃烧及流化床燃烧三种方式。
12.层燃燃烧:原煤中特别大的煤块进行破碎后,从煤斗进入炉膛,煤层铺在炉排上进行燃烧。
13.悬浮燃烧:原煤首先被磨成煤粉,然后通过燃烧器随风吹入炉膛进行悬浮燃烧。
这种燃烧方式同样用来燃烧气体和液体燃料。
14.流化:指炉床上的固体燃料颗粒在气流的作用下转变为类似流体状态的过程。
15.流化床燃烧:原煤经过专门设备破碎为0~8mm大小的煤粒,来自炉膛底部布风板的高速鼓风将煤粒托起,在炉膛中上下翻滚地燃烧。
热能与动力机械-教案-1-3章完整版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锅炉结构及原理
图2-3工业蒸汽锅炉型号形式图2-4电站锅炉型号
形式
第二节燃料特性与热工计算
(四)燃料的性质
1、煤的基本性质、成分及发热量
2、生物质
3、燃料油
二、燃烧计算与热平衡计算
(一)燃烧基本计算
1、固体及液体燃料的理论空气量
2、实际空气量、过量空气系数和漏风系数
(二) 锅炉热平衡计算
第二章锅炉结构及原理
第二章锅炉结构及原理
第二章锅炉结构及原理
第三章涡轮机及喷气发动机
第三章涡轮机及喷气发动机
第三章涡轮机及喷气发动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冷和空调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两个领域。
制冷是一种冷却过程,除用于食品冷冻加工、化工和机械加工等工业制冷外,其最主要的应用是空调。
空调中既有冷却,也包括括供暖、加湿、去湿以及流速、热辐射和空气质量的调节等。
本章将以制冷循环或逆向循为核心,重点阐述制冷与空调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关系和性能评价等内容。
第一节概述一、制冷的定义与分类制冷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将物体冷却,使其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以下,保持并利用这个温度。
按照所获得的温度,通常将制冷的温度范围划分为以下几个领域:120K以上,普冷;120N0.3K,深冷(又称低温);0.3K以下,极低温。
由于温度范围不同,所采用的降温方式,使用的工质、机器设备以及依据的具体原理有很大差别。
工程应用上有多种人工制冷方法,如适用于普通制冷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蒸气喷射式制冷,适用于深度制冷(制冷温度为20~160K)的气体膨胀制冷、半导体体制冷、磁制冷等。
空气调节系统中所用的人工制冷方法主要是蒸气压缩式、吸收式制冷。
二、制冷研究的内容制冷研究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获得低于环境温度的方法、机理以及与此对应的循环,并对循环进行热力学的分析和计算。
2)研究循环中使用的工质的性质,从而为制冷机提供合适的工作介质。
3)研究气体的液化和分离技术。
例如液化氧、氮、氢、氦等气体,将空气或天然气液化、分离,均涉及一系列的制冷技术。
4)研究所需的各种机械和设备,包括它们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结构设计。
三、制冷技术的应用制冷技术的应用几乎渗透到各个生产技术、科学研究领域,并在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1.商业及人民生活食品冷冻冷藏和舒适性空气调节是制冷技术应用最为量大、面广的领域。
商业制冷主要用于各类食品冷加工、冷藏储存和冷藏运输,使之保质保鲜。
现代的食品工业,从生产、储运到销售,有一条完整的“冷链”。
所使用的制冷装置有:各种食品冷加工装置、大型冷库、冷藏汽车、冷藏船等,直至家庭用的电冰箱。
舒适性空气调节为人们创造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如家庭、办公室用的局部空调装置;大型建筑、车站、机场、宾馆、商厦等使用的集中式。
空调系统;各种交通工具,如轿车、客车、飞机、火车、船舱等的空调设施;体育、游乐场所除采用制冷提供空气调节外,还用于建造人工冰场,如上海杰美体育中心的室内冰场,面积达1200m2。
2,工业生产及农牧业许多生产场所需要生产用空气调节系统,例如:纺织厂、精密加工车间、精密计量室、计算机房等的空调系统,为各生产环境提供恒温恒湿条件,以保证产品质量或机床、仪表的精度。
机械制造中,对钢进行低温处理,可以改变其金相组织,使奥氏体变成马氏体,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化学工业中,借助于制冷,使气体液化、混合气分离,带走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热。
在钢铁工业中,高炉鼓风需要用制冷的方法先除湿,再送人高炉,以降低焦铁比,提高铁水质量。
在农牧业中,如利用低温对农作物种子进行低温处理。
在交通运输业中,如采用液化天然气的汽车,使能量密度增大。
在建筑工程中,如拌合混凝土时,用冰代替水,借冰的熔化热补偿水泥的固化反应热,可以有效地避免大型构件因散热不充分而产生内应力和裂缝等缺陷。
3.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往往需要人工的低温环境。
例如:为了研究高寒条件下使用的发动机、汽车、坦克、大炮的性能,需要先在相应的环境条件下作模拟试验;气象科学中,云雾室需要(-45~30)℃的温度条件,用于人工气候实验。
4.医疗卫生现代医学已离不开制冷技术。
①冷冻医疗如:肿瘤、眼球移植、心脏大血管瓣膜冻存和移植等手术时采用的低温麻醉。
②细胞组织、疫苗、药品的冷保存。
③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作血干、皮干等等。
5.空间技术火箭推进器所需的液氧和液氢须在低温下制取,配合人造卫星发射和使用的红外技术也离不开低温环境,红外探测器只有在低温条件下,才能获得优良的探测结果,在航天器的地面模拟实验中,用液氮、液氦组成的低温泵使冷凝密闭容器内的气体达到高真空等。
6.低温物理研究低温技术提供的低温获得和低温保存的方法,为低温物理学的研究创造了条件,使低温声学、低温光学、低温电子学等一系列学科得到发展。
超导现象的发现和超导技术的发展也与制冷技术的发展分不开。
第二节蒸气压缩式制冷原理制冷循环可以分为可逆循环和不可逆循环两种。
研究理想制冷循环或逆向可逆循环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要寻找热力学上最完善的制冷循环,作为评价其他循环效率高低的标准;其二是根据理想制冷循环,可以从理论上指出提高制冷装置经济性的重要方向。
图6-1a 、b 分别为制冷循环(或制冷机)的热力学原理图和以气体为工质的逆卡诺循环的T-S 图。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从低温热源获取的热量(即制冷量Q 0)和输入功W(或输入 热量Q)之和应等于向高温热源的放热量(即冷凝放热量Q k ),即Q k =Q 0+W 。
为了分析比 较在两个确定的热源温度下,不同的制冷机在消耗某种功W 情况下获得的制冷量Q 0的大 小,通常以制冷系数或称性能系数作为制冷系统性能的评价。
指标,用ε或COP 表示。
其定义为消耗单位功所获得制冷量,即wq P W Q 000===φε (6-1)补上2.对温度的限制及热力完善度制冷剂在循环过程中与高、低温热源之间的传热必须要有温差。
例如,如果一个制冷系 统要保持冷室温度-20℃,并向温度为30℃的大气放热,那就必须在这两个温度的界限内 实现循环。
在放热过程中,制冷剂温度必须高于303.15K ;在制冷过程中,为了使冷室热量能传给制冷剂,制冷剂的温度必须低于253.15K 。
这就使得循环成为图6-2所示的那样。
由于存在温差传热,这时的制冷循环(含图中的虚线)1—2—3—4已不能再称为逆卡诺循环, 只不过该循环在了-J 图上仍是一个矩形循环而已,它的制冷系数必然小于原逆卡诺循环的制 冷系数。
逆卡诺循环是在没有传热温差和没有任何损失的可逆情况下进行的,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
但作为理想制冷循环,它可以作为评价实际制冷循环完善程度的标准。
通常是将工作于相同热源温度间的实际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君与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c ε之比,称为这个制冷循环的热力完善度,用η表示,即c εεη= (6-3) 实际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随着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温度不同以及过程的不可逆程度而变化,其值可以大于1或小于l 。
热力完善度是表示制冷机实际循环接近逆卡诺循环的程度,热力完善度的数值恒小于1,故也称循环效 率或卡诺效率。
热力完善度的数值越大,就说明循环的不可逆损失越小。
在循环中,减少传 热温差、减少摩擦,均会减少循环的不可逆程度,并导致热力完善度的提高。
制冷系数ε和 热力完善度η都可以作为制冷循环的技术经济指标,但ε只是从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转换)的数量角度反映循环的经济性,而η是同时考虑了能量转换的数量关系和实际循环中不可渺的影响程度。
(二)变温热源的理想制冷循环——劳伦兹循环为了减少在制冷机的冷凝器和蒸发器中不可逆传热所引起的可用能损失,制冷剂和传热介质之间应保持尽可能小的传热温差。
就制冷机的一般工作条件来说,冷却介质及被冷却物体的热容量都不是无穷大,在传热过程中要发生温度变化,不能看作为恒温热源。
此时,制T''),但冷剂的冷凝温度应略高于(在极限情况下等于)冷却介质的出口温度(图6-3中的1T')间存在较大的温差。
同样,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同被冷却介质与冷却介质的进口温度(1T')之间也存在较大的温差,如图6—3所示,对于变温热源来说,含有恒温的进口温度(2热源的逆卡诺循环已不复存在,因此,需要找到一种变温热源(而不是恒温热源)的理想循环,以改善制冷系数。
变温热源间的可逆循环,可依据冷源和热源的性质而以不同的方式来实现。
只要满足工质与变温冷源、热源之间热交换时的温差各处均为无限小,以及工质与对其作用的物体之间保持机械平衡的条件,则工质进行的循环即为理想制冷循环,劳伦兹循环就是这种变温热源时可逆的逆循环的形式。
如图6—4所示,劳伦兹循环由两个等熵过程。
a—b、c—d和两个变温的多变过程b—c、d—a组成。
b、c两点的温度分别为高温热源流体的进、出口温度,d、a两点的温度分别为低温热源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在实际中,要实现劳伦兹循环,冷凝器和蒸发器都必须是完全逆流式的;而且应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作为工质,利用其在等压下蒸发或冷凝时温度不断变化这个特点,使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变化始终分别与冷却介质及被冷却介质的温度变化同步,使循环的不可逆损失减小,制冷系数和热力完善度增加。
在传热温差无限小的极限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完全可逆的劳伦兹循环,所以,劳伦兹循环是外部热源为变温热源时的理想制冷循环。
对于变温条件下的可逆循环,可采用建立在乎均当量温度概念上的逆卡诺循环来表示其经济指标。
mkm m L T T T 00-=ε (6-4) 式中,m T 0、km T 分别为两个变温热源的平均温度(K);L ε为制冷系数。
变温热源间工作的劳伦兹循环abcde 的制冷系数,相当于在平均吸热温度m T 0和平均放 热温度km T 间工作的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即与逆卡诺循环等效的制冷系数。
(三)理想热泵循环逆向循环是以耗功作为补偿,通过制冷工质的循环,从低温热源中吸收热量(即制冷 量)并向高温热源放出热量,因此,逆向循环可以用来制冷(对低温热源而言),也可用来 供热(对高温热源而言),或者制冷、供热同时使用。
用来制冷的逆向循环称为制冷循环, 而用来供热的逆向循环称为热泵循环。
因此,理论上最理想的热泵循环仍是逆卡诺循环,仍可以用图6—1b 来表示,只是其使 用目的和工作温度的范围有所不同。
图6-1b 中,了:是环境温度或某热源的温度,r2是供热温度(用于对外供热)。
热泵循环的性能用供热系数h ε或COP h 表示,它表示单位耗功量所获得的供热量,即 10+=+==c k h ww q w q εε(6-5) 可以看出,热泵循环的供热系数永远大于1。
在以环境介质为低温热源向建筑物采暖系 统供热的情况下,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考虑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一般是指制冷剂用机械进行压缩的一种制冷系统。
蒸气压缩式制 冷系统有单级、多级和复叠式之分,设备比较紧凑,可以制成大、中、小型,以适应不同场 合的需要,能达到的制冷温度范围比较宽广,且在普通制冷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性能系 数。
因此,它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
本节仅以单级制冷循环为例,对 蒸气压缩式制冷进行讨论。
(一)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理论循环1.制冷系统的组成与制冷剂(1)制冷系统的组成 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组成,沿逆时针方向构成一个逆循环制冷系统,如图6-5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