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第六讲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第六讲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2fe5a2d9b9f3f90f76c61bf4.png)
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救国方案) 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致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意义: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 政治基础;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近代中国第一
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两者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并不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是对立、矛盾的
(六)失败:1864年7月天京陷落 失败的原因:结合学案 三、意义: ⑴性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⑵反封建: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 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⑶农民革命: 是农民革命的最高峰,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⑷时代发展: 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 革方案——《资政新篇》,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 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北伐 背景 目的 时间 领导 人 结果
西征
东征 断绝清政府财 源 1856年 秦日纲 石达开 进入全盛时期
清军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 推翻清朝统 巩固大本营 治 屏蔽天京 1853年 1853年 林凤祥 赖汉英 李开芳 石达开 失败 胜利
2、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性质: 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巩固政权 (2)目的: (3)内容:见教材小字 →发展封建的小农经济 (4)实质: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侵 华 史
(1840——1919)
独立
鸦片
战争
第二次鸦 片战争
甲午战 争
八国联 军侵华
帝国主义在华 寻找新代理人
1840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85ff42659eef8c75fbfb372.png)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主题内容认知鸦片战争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开端,自此,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逐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两大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既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又要反对本国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近代化。
100多年来,从农民、地主到民族资产阶级再到无产阶级,从自发的斗争到有组织的斗争,从向西方寻求真理到向俄国学习,从器物到制度,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抗争与探索,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和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主题内容范围:本主题主要包括近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抗争活动。
主题复习目标:掌握各阶级探索抗争的主要事实、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能够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抗争活动之间的联系,认识到各阶级的抗争探索是向前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总结各阶级探索抗争的经验教训。
主题知识概要:近代前期1840年~洋务运动基本史实: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特征:尚未产生新的阶级,主要由农民、地主阶级进行,向西方学习,但停留在“器物”阶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19年基本史实: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特征: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学习西方制度,企图通过变法、革命等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近代后期1919~1927年基本史实:中共成立、工人运动高潮、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特征: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学习俄国革命,坚持城市革命道路;中共领导工人运动失败;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领导大革命。
1927~1937年基本史实:三次武装起义、八七会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五次反围剿、长征、遵义会议、八一宣言、西安事变。
高考历史专题-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高考历史专题-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https://img.taocdn.com/s3/m/3c266a0016fc700abb68fc1a.png)
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 主要不同点
"# 革命性质与范畴: 辛亥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前, 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革命的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后, 属于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 义革命的一部分。 $# 革命领导阶级: 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兵家说: “ 胜我” 是糊涂。
!
! !
!知识整合
一、 近代不同阶级的抗争与探索
"# 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史实: "$%& 年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族英雄。鸦片战争中, 关天培、 裕谦等爱国将领为国 捐躯。 甲午中日战争中, 左宝贵、 丁汝昌、 刘步蟾、 邓世昌、 林永升、 聂士成等英勇杀敌。 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聂士成壮烈牺牲。 评价: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已不单纯是维护清朝的统治, 更重要的是捍卫了 中华民族的利益, 展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高贵品质。 ’# 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和探索 史实: "$(" 年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是农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是中国近代大规模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同时也带有新时代的特点, 颁布的 《 天朝田亩制度》 , 提出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却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洪仁玕在 《 资政新篇》 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但缺乏必要 的社会条件, 无法实行。 义和团运动是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而发展起来的一场农民运动, 提出了 “扶清灭洋” 的口号, 具有爱国性质, 但笼统排外的性质与对清政府的警惕性不足是其致命性弱点。 评价: 农民阶级由于其阶级的、 时代的局限性, 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但在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 作为无产阶级最忠实的同盟军, 发挥了重要作用。 %# 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 史实: 鸦片战争时期, 以林则徐、 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注目世界, 探 索新知,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提出 “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救国主张, 但未能付诸实践。 "& 世纪 )* 年代以后, 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继承了抵抗派 “ 师夷长技” 的思想, 提 出了 “ 自强” “ 求富” 的主张, 并得到清朝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进行了 %* 多年的洋务运 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始, 涉及军事、 外交、 经济、 教育等方面, 但不主 张改变封建制度 (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甲午战争的失败,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它的失败具有必然性, 但在客观上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是探索强国之路的一种尝 试。"& 世纪末, 一些开明地主拥护戊戌变法, ’* 世纪初, 他们又推动清政府 “ 预备立 宪” , 但最终都愿望落空。 评价: 近代地主阶级抗争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没有跳出 “中体西用” 的怪圈, 最终没有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 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 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 史实: "& 世纪六七十年代,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中产生了民族资产阶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652ee1b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58.png)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41、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主要特点①探索的广泛性。
由于列强不断侵华,对中国各阶级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必然导致各阶级人士的反对。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就导致了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必然有一致的一面。
②具有普遍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义和团运动除外)。
这因为外国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也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促使人们看到了西方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现实。
③探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由学技术到学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观念;由学君主立宪到某某某某。
④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续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变。
如洋务派继承了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又有一定的变化,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是量的积累。
早期维新派脱胎于洋务派,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验,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由器物层次发展到制度层次,有了质的飞跃。
⑤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一方面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反动势力的强大。
2、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败得失的规律和认识:①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在新的社会制度下得到发挥。
而且,党的领导干部和群众能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失误。
②经济工作失误的原因:对中国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理论根源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逐步否定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某某法制不健全。
③经验教训:应该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响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成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加强和健全某某法制建设。
6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及近代化的探索
![6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及近代化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cf88a2acb0717fd5360cdc81.png)
中 国 人 民 的 抗 争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本单元讲述了1840年鸦片战争至20世纪初中国逐步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复习本单元时注意以下三条历史线 索。
1.侵华战争: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
的序幕。之后,列强又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主权不断 遭到破坏,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的 生存危机日益严重。
材料二
1898年初,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三百年
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
广土众民,近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6月, 光绪帝颁布诏书,戊戌变法遂起。 材料三 一百年前,辛亥革命爆发。武昌首先爆发起义,汉口、
汉阳的新军随之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随后,各省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辛丑条约》规定: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
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方法探究】最佳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 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B.《瑷珲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辛丑条
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最能说明 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故选D,其他选项均与此无关。
9.(2011·山西学业考)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 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 廷”。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选项是( A.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城市 B.允许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工厂 C.巨额赔款给人们增加了沉重负担 )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9870fc6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6.png)
太平天国、 义和团运动
失败 (略)
(1)维新派(改 良派):
维新变法
失败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 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变法在社会上起了
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资产阶级 (2)革命派:
辛亥革命
(3)激进派: 新文化运动
失败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观念 深入人心 ,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质。
太平天国、辛亥革命
(1)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2)五四运动 (3)国民革命运动
(1)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反“围剿”、长征 (2)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重庆谈判、粉碎全面 进攻和重点进攻、反攻、决战(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阶级
内 容 结果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评
价
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阶级
内 容 结果
评
价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失败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 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 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抑 制作用。
农民阶级
一、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项目
内容
反侵略战争 中的斗争
反对清朝统 治的斗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抗日战争
反对北洋军 阀的斗争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六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探索、抗争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六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探索、抗争](https://img.taocdn.com/s3/m/c230f83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4.png)
义和团运动
五四运动
时间 1839年 1894年 1900年
1919年
概况 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 邓世昌壮烈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义 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 目标得到实现。这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 国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款须向全国征收,但由于祸乱所及各省已被联军洗劫一空,实际上这些省应出之款
项仍须由那些忠诚的,并已付出自己份额的省份来额外负担。”法磊斯口中的“祸乱” 指的是( C )
A.太平天国运动 B.英法联军的侵略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的侵略
7.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
专题六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 的探索、抗争
考点一 列强的侵略
时间 战争 侵略国
相关事件
1840—184 鸦片战
2年
争
英国
虎门销烟
第二次 主凶:英、 火烧圆明园;沙
1856—186 鸦片战 法帮凶: 俄侵占我国北方
0年
争
美、俄 大片领土
1894—189 甲午中 5年 日战争
日本
黄海海战、威海 卫战役
归纳总结
1.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手 段是发动战争,主要方式是商品输出。 第二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894—1918年),列强在政治上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后来又实行“以华治华”政策;在经济上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 出过渡。 第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1945年),先是 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占。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6f4ee5e312b3169a451a421.png)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阶段一:清后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一、新思想(鸦片战争中兴起)1. 阶级属性:地主阶级2. 背景:民族危机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加深3. 基本主张:政治:不改变封建专制统治经济: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作用:加强了对西方的了解,但实践有限(林则徐仿制西方战舰)特点:一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一方面有保留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二、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 阶级属性:农民阶级2. 爆发的根本原因:阶级矛盾尖锐3. 基本主张:政治:推翻清政府统治经济: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平等社会思想:《》——革命纲领,就是农民战争最高峰;《》——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没有实行的原因:《》:《》:新特点:a.b.c.d.e.阶段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 阶级属性:地主阶级2.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3. 基本主张:政治:维护清封建专制统治经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以增强军事力量为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作用:特点:“中体西用”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破产。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1894)1. 阶级属性:资产阶级革命派2. 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3. 基本主张:政治:推翻清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思想: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特点:采用革命手段实践: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开始早期武装斗争三、维新变法运动(1898年)1. 阶级属性:2. 背景:3. 基本主张:政治:经济:思想:特点:作用:四、义和团运动(1898—1900)1. 阶级属性:2. 背景:3. 基本主张:政治:经济:思想:特点:作用:阶段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北洋军阀的前期统治(20世纪初—1919)一、辛亥革命(1911.10.10)1. 阶级属性:2. 背景:3. 基本主张:政治:经济:思想:特点:作用:二、维护民主共和成果的斗争(一)二次革命(1913)1. 阶级属性:2. 背景:3. 基本主张:政治:经济:思想:特点:作用:(二)护国运动(1915-1916)1. 阶级属性:2. 背景:3. 基本主张:政治:经济:思想:特点:作用:阶段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革命运动(1919---1927)一、新文化运动(1915—)1. 阶级属性:2. 背景:3. 基本主张:政治:经济:思想:特点:作用:二、五四运动(1919.5.4—6月)1. 阶级属性:2. 背景:3. 基本主张:政治:经济:思想:特点:作用:三、国民大革命(1924-1927)1. 阶级属性:2. 背景:3. 基本主张:政治:经济:思想:特点:作用:。
中考历史专题速查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中考历史专题速查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https://img.taocdn.com/s3/m/7698f19a52d380eb63946d7e.png)
社会习俗
失败 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没有充分 发动群众;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势力相 对强大
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 和国方案行不通
资产 阶级 的探 索
激进 的资 产阶 级知 识分 子— —新 文化 运动
代表 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兴起 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中考历史
类型
中国 人民 的英 勇斗 争
事件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收复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 抗击八国联军
概况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李秀成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沉 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中 国西北领土的阴谋 邓世昌、丁汝昌等官兵壮烈捐躯 义和团阻击八国联军;天津保卫战中, 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殉国
第三次长沙会 战
战争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平型关大捷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 个胜利
类型
中国 人民 的英 勇斗 争
14 年 抗 战
事件 百团大战
学生 运动
五四运动 一二·九运动
概况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 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 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 来
索 维新
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
派—
台;维新思想的传播
—戊 戌变
代表 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法 主要 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
主张 制
性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三)·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三)·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253ff31f0740be1e650e9a59.png)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在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出发,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救国方案和主张一、中国民主革命中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是紧密联系的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是中国封建势力的靠山,而中国封建势力又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二者紧密勾结,相互依存。
任何把反帝反封双重任务割裂开来的革命都必然以失败告终,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已反复证明了这点,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孙中山以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的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最终都失败了。
只有中国共产党把反帝反封建结合起来,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抗争概况按照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和领导阶级的变化,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时期:(一)在近代前期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从1840年到1900年的60年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就是这样的斗争。
农民阶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奴役压迫下,不得不奋起反抗。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他们勇敢地担负起新的斗争任务-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19世纪末到五四运动前夕的20年为第二阶段。
在此期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取代农民阶级而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
从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初步尝试——戊戌变法运动,到提出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辛亥革命,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了高峰。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30年为第三阶段。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革命史的中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及其伟大胜利。
1、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发动的国民大革命,又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北伐战争时期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十年内战时期,国内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99722c7cf46527d3240ce0ad.png)
石艳霞
清 朝 爱 国 官 兵 的 反 侵 略 斗 争
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 新的出路的过程。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学习西方先进 学习西方先进的 的技术(洋务运动) 政治制度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学习西方先进的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领导 阶级
运动 名称
时 目 间 的
领导 阶级 及代 表人 物
内容 评 失败的标志 、 或经 价 及原因 过
地主 阶级 资 产 阶 级
洋务 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 运动
洋务运动学习提纲:
1、目的、时间 2、领导阶级、代表人物 3、内容、 4、结果:失败的标志、原因 5、评价:性质、 积极性(意义) 局限性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戊戌变法学习提纲: 1、目的、时间 2、领导阶级、代表人物 3、导火线 4、过程:开始、发展、高潮 5、结果:失败的标志、客观原因 6、性质: 7、意义:
怎样的决心 和精神?
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决心和视死如归 大义凛然的精神
领导 阶级
运动 名称
时 目 间 的
领导 阶级 及代 表人 物
内容 评 失败的标志 、 或经 价 及原因 过
地主 阶级 资 产 阶 级
洋务 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 运动
近代化探索给我们的启示: 1、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2、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3、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 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 中国。
近代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近代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b7e037cc6294dd88d0d26b5e.png)
作者认为“变 法之本”的核 心是什么? 维新派认为应 该怎样“变官 制”?
结合左边图片, 简述维新派是 通过哪些方式 传播维新思想 的?
上面三幅图片有何内在联系?
在《民报·发刊词》中,民族、民权、民生三大 主义分别对应同盟会政治纲领中的哪些内容?
孙中山的“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能否实现?为何不能?
1945年—1949年:
特征 美国欲把中国变为独占殖民地;采取扶蒋 反共的策略。
表现 军事——给蒋军以武器、运输、训练、 资金和军队等方面的援助,挑起中国内战;政 治——扶蒋反共,加紧控制中国;经济——倾 销商品和输出资本。
2. 近代后期中国抗争与探索的阶段特征:
①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 抗争:五四运动,中共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 动的高潮,国共合作基础上的工农运动、北伐 战争,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 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开端。
1945年,中共“七大”,指出党的任务: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 战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 了重要准备。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作出了重心由乡 村转移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为一切工作 的中心,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 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1)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①1922年,中共二大根据中国国情第一次提出了明确反帝 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及时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 义错误,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心得出路;以毛泽东 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革命道路。 ③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 迫长征;在初期付出重大代价后,于遵义召开会议,纠正 了王明的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分歧 和矛盾,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④1936年,中共又根据中国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 整政策,由“反蒋抗日”改为“逼蒋抗日”,并促成了西 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奠定基础。
专题6 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PPT101页
![专题6 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PPT101页](https://img.taocdn.com/s3/m/8969e9f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d.png)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101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c93f633a87c24028915fc3be.png)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 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 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 程。” ——毛泽东
一、中国近代史的重大抗争、探 索事件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 国民革命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国民革命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土地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土地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
地主阶级
– 抵抗派 – 洋务派
农民阶级
– 太平天国 – 义和团
资产阶级
– – – – 维新派 革命派 民主主义者 民主党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民主党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地主级的探索
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 抵抗派:以林则徐、
–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张: – 实践:基本上没有付之实施 实践: – 效果:没有产生明显的社会效果。 效果:没有产生明显的社会效果。
– 实践:建立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 实践:建立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 进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等。 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等。 – 理论: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 理论:毛泽东写了《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 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原》,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答案】《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旧三民主义提出平均 答案】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 地权, 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地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它们 都是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 都是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论男女,按年龄都可分到一份田地,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论男女,按年龄都可分到一份田地, 达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达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是农民阶级的绝对 平均主义的愿望,不可能实现。旧三民主义主张由国家核定地价, 平均主义的愿望,不可能实现。旧三民主义主张由国家核定地价, 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后来又提出土地国有, 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后来又提出土地国有,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对封建主义的妥协性。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对封建主义的妥协性。《中国土 地法大纲》主张没收地主的土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 地法大纲》主张没收地主的土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反映了 以中共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彻底性。 以中共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彻底性。 《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时,人民解放军已开始全国性地反攻, 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时,人民解放军已开始全国性地反攻, 解放区不断扩大, 中国土地大普遍实行创造了条件。 解放区不断扩大,为《中国土地大普遍实行创造了条件。在土地 改革过程中,党贯彻了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 改革过程中,党贯彻了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 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总路线, 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总路线,满足了 农民的土地要求,保证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的普遍实行。 农民的土地要求,保证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的普遍实行。
中国近代史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中国近代史人民的抗争和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f0c165d15fbfc77da269b143.png)
2、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20世纪中国历史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和飞跃。 辛亥革命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座巍峨 的丰碑,是一次飞跃。这是因为:辛亥革命的胜利 是“中国近代一场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其次,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不仅推翻了清政府, 而且结束了几千年大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这是了不起的功绩。第三,辛亥革命确 立了民主共和的新的社会观念,带来了思想的大解 放,是人民民主精神高涨的起点。第四,辛亥革命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总之,辛亥革命是 以巨大的历史功绩载入中国史册的。
(一)建国前近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近代化的 探索(争取民族独立) :
事实上,早在在明末清初我国就有了资本主义的 因素。但是,由于封建势力的过于强大,尤其是西 方列强的入侵和掠夺最佳时机,尔后走依附发达国家的资本 主义道路又是死路一条。因此,开辟一条实现中国现 代化的新道路是历史赋予共产党人崇高而又艰巨的伟 大重任。
④在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制定了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政策,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⑤抗日战争胜利后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⑥全国解放前夕,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有农村转入 城市,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正确方针。
(二)、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的近代化探索: 1、戊戌变法:近代化的转折。是洋务运动的进一 步升华。
这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在中国的开端,这是 中国近代化在政治上的表现。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从器物层次递进到制度层次 的一次发展,它是对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升华要求在思 想和政治领域进行全面变革,用君主立宪来代替封建 专制制度,用资产阶级新文化去改革封建的旧文化。 戊戌变法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所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 的。站在历史长河高度看,由传统的农耕社会向近代 工业社会转变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https://img.taocdn.com/s3/m/99d76345a8956bec0975e333.png)
土地革命 战争时期
八七会议了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 先后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开展土地革命, 建立红色政权,进行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从实践上解决 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即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 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在这个时期党纠正了“左”的、 右的错误)
民主革命时期各阶级的抗争
①鸦片战争:林则徐禁烟及抗英;关天培虎门抗英。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③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 ④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 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战士抗击八国联军。 ⑥日本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抗日;七七事变后 中华民族抗日。(佟麟阁、赵登禹等) ⑦反抗清政府的统治: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等 ⑧反抗北洋军阀的统治:五四运动等 ⑨反抗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斗争。
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与探索史
一、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就是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也就是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1、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如在六次反侵略战争中的英勇抗 战,涌现出一批爱国将士。 2、中国人民反抗清政府、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斗争。 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包括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的探索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等。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革命派) 民主革命 运动 资阶级 新文化运 动 (激进派) (十月革 命前) 无产阶级 (新民主 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孙中山等
①②③
陈独秀、 李大钊等
①②
①②③
取得初步胜 利的原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党的建立 国民革命 运动时期 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领导第一次工运高潮。 和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积极参加并 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核心的大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第一次 探索以失败告终,得到的教训是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武装。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1ce84e607e21af45b307a8bd.png)
从1956年至今,中共三代领导人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十 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是这一探索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期间 有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纠正了失误,形成了建设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健康有力的先前发 展.
3.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 本性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探索(主要探索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问题)
1. 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探索社会主义 道路的开始. 2. 1956年“八大”召开,正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以后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3.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 开放逐步探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清朝爱国官兵的的反侵略斗争
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和探索
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
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清 朝 爱 国 官 兵 的 反 侵 略 斗 争
事迹 1. 1939年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
2. 鸦片战争中,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3. 甲午中日战争中左宝贵、邓世昌、林永生、 聂士成等英勇杀敌或壮烈牺牲 4. 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聂士成壮烈牺牲
2. 时代局限.表现:(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中外发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 未曾遇到的新情况.(2)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
地 主 阶 级 探 索 强 国 之 路 的 主 张 和 实 践
主要活动
1. 鸦片战争时期,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未付 诸实践 2.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的洋务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难点21 中国地主阶级为抵御列强侵略和实现富国强兵进行的探索本难点需要掌握近代中国地主阶级的两次探索:新思想的萌发和洋务运动。
着重把握两次探索的主要思想和主要活动,同时要理解两次探索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表解——新思想的萌发和洋务运动重大探索时间代表人物所属派别主要思想主要活动结果及影响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等抵抗派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翻译外国书籍,仿制西方战舰;撰写《海国图志》等介绍西方地理、历史的著作没有挽救中国在鸦片战争等侵略战争中接连失败的命运,但它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推动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近代化海军;建立新式学堂并派遣留学生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同时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规律总结(1)近代中国的地主阶级作为一个没落的阶级,在本质上代表了中国最反动的力量。
但是,地主阶级也不乏开明之士,他们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走在了中国的前列。
(2)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仍然是维护封建统治。
这是由他们的阶级属性决定的,这也决定了地主阶级的探索缺乏生命力。
【例1】有人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下列林则徐的活动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①在鸦片战争中力主抗战,反对议和②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③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④仿制西方战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
题干中的观点是‚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力主抗战和‚开眼看世界‛并无直接关系,因此不能证明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可排除①。
其他三项均是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具体表现,都可以证明题干的观点。
答案为B。
【例2】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呵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解析: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以他并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可排除A。
材料中‚华民所需外洋之物‛表明他主张创办民用工业而非军事工业,故可排除B,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的主张,故可排除D。
答案为C。
难点22 如何全面认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重大的农民运动同学们学习本难点时首先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两次农民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同时理解两次农民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在比较中掌握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背景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斗争对象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主要是帝国主义侵略者组织有严密的组织和公认的领袖组织松散,没有公认的领袖持续时间及范围持续时间长(14年),波及范围广(大半个中国)持续时间短,波及范围较小革命纲领有明确的革命纲领,斗争水平高,《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没有明确的革命纲领外交思想有平等的外交思想,后期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历史作用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同时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规律总结(1)近代史上两次农民运动都发生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前,都以农民阶级为主要力量,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式,都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2)这两次运动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
【例3】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近代史上两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这两次农民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②外国侵略者的镇压③清政府的剿杀④领导集团内部为争夺权力而使自身力量严重削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两次农民运动的失败,从主观上来说,都是由其自身的局限性决定的,农民阶级提不出科学的纲领作为指导;从客观上来说,两次农民运动都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而失败的,故①②③都符合题意。
太平天国发生天京变乱,导致力量大大削弱,这是太平天国运动走向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义和团并没有发生类似天京变乱的重大事件,故④不是两次农民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可以排除。
答案为A。
【例4】“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对这首民谣的解读正确的是①民谣出现于l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②它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目标③当时的清政府软弱无能④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非常科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判断出民谣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兴起于l9世纪末,这一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故①说法正确。
民谣和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相吻合,故②说法正确。
‚哪怕皇上服了外‛说明当时的清政府屈膝投降,③表述正确。
而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其指导思想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斗争纲领,故④说法错误。
答案为A。
难点23 如何全面解读中国资产阶级的四次重大探索本难点需要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把握中国资产阶级的四次探索:维新变法、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重点掌握四次探索的重大活动,并理解其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影响。
重点剖析——资产阶级的四次探索重大探索时间主要活动结果及影响维新变法19世纪末康、梁等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领导“百日维新”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但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实业救国19世纪末开始,贯穿整个近代大力创办实业,同外资企业展开竞争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发起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封建帝制,创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但它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新文化运动1915年至20世纪20年代早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部分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彻底批判了封建主义思想,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规律总结(1)资产阶级的四次探索经历了由社会改良到暴力革命的变化,经济方面的探索以实业救国为主,思想上的探索则以民主与科学为主。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资产阶级具有先天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也决定了资产阶级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例5】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这表明他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解析: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其思想开始趋于保守,沦为保皇派,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故A表述错误。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进行政治变革,与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本质区别,故B表述错误。
C错在‚一致‛上,维新派与洋务派在教育改革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并非一致。
故答案为D。
【例6】毛泽东认为,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毛泽东这种观点是基于孙中山A.第一个要求推翻清政府 B.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第一个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解析:在孙中山之前,洪秀全就提出了推翻清政府的目标,故A错误。
第二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洪仁矸,故B错误。
最早发动反清起义的不善孙中山,故D表述错误。
孙中山是近代以来推动中国发展的三位伟人之一,他对中国民主革命最大的贡献在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基于此,毛泽东认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故答案为c。
难点24 如何理解中国近代化的四个层面突破本难点首先要知道中国近代化的四个层面所代表的含义: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科学化和社会生活上的现代化,还要把握每一个层面所发牛的重大变化,同时要理解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规律。
1.表解——中国近代化的四个层面具体层面发展进程(主要事件)经济(工业化) 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近代化艰难起步。
②l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③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④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民族工业发展曲折而艰难。
⑤l953—1956年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改造。
⑥1953--1957年开展以重玉业为主的“一五”计划。
⑦“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使工业化建设受挫。
⑧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工业化速度大大加快政治(民主化) ①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伟大尝试。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伟大成就。
③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④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⑤l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思想(科学化) ①器物变革: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
②制度变革:先是维新派思想家日益认识到西学体系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主张既要学习“西艺”也要学习“西政”。
③文化变革:新文化运动早期宣传民主与科学,部分知识分子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生活 (现代化) ①从“衣’’来说,由清末的满人服装转变为西装。
②从“食”来说,引进了西餐。
③从“住”来说,以传统的平房为主转变为以整洁宽敞的楼房为主。
④从社会风俗来说,传统的陈规陋俗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
⑤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主要包括轮船、铁路、汽车、飞机在中国的出现,电报、电话的发展。
⑥报刊、电影、电视、互联网等逐渐普及2.近代化给中国的启示(1)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2)农业是基础。
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
(3)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是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
(4)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5)知识、人才是关键。
英美等国近代化历程贯穿着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发达的教育为近代化提供了人才保证。
指点迷津(1)在中国近代,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它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