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及其克服方法

合集下载

如何帮助小学生处理学校体育课带来的自卑感

如何帮助小学生处理学校体育课带来的自卑感

如何帮助小学生处理学校体育课带来的自卑感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体育课无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体育课可能成为他们面临的一种挑战,甚至是导致自卑感产生的原因。

自卑感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帮助小学生处理由学校体育课带来的自卑感。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助力小学生克服这些困扰。

一、增加体育课的多样性体育课程应该鼓励多样性和包容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擅长和喜欢的运动项目。

学校可以组织不同种类的体育活动和比赛,例如足球、篮球、游泳、击剑等等,以展示每个学生的个人才能。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从而减少自卑感的产生。

同时,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运动项目,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才能。

二、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学校和教师在体育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支持,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可以表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而不仅仅关注他们的成绩。

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技能和克服困难。

这种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将有助于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减少自卑感的存在。

三、鼓励团队合作和友谊体育课不仅仅是个人的竞技场,也是培养团队合作和友谊的机会。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培养友谊和互相支持的氛围。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让学生共同努力达到共同的目标。

通过这些活动,孤立感和自卑感将会减少,学生们可以从中学会合作与支持他人,并体验到集体的力量。

四、提供适应能力训练除了具体的体育项目,学校还可以提供适应能力训练,帮助学生处理压力和挫折。

适应能力训练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应对失败和挑战,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课程或活动,如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压力管理等,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困难,提高心理韧性。

这样,学生们就能更好地面对体育课上的挑战,减少自卑感的产生。

五、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持系统,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对于学生处理自卑感至关重要。

体育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消除方法

体育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消除方法

染物 , 找到污染源 , 并要求学生对改善环境提 出自己的见 解, 最终形成书面 调查报 告和专题研究 。开展这种科技活 动, 既能弥补 了课堂 教学的不足 , 又能够加强生物与生活 的实践。而生活是创造 的源泉 , 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创造 的
溶液浓度等 。 这样在教师的积极 引导下 , 不但巩固了知识 ,

力、 心理 、 适应 自然能力 的全 面发展 与增强。在体育教 学中, 学生容 易出现各种 不同的心理 障碍 , 直接影响他 们对技 术动作 的掌握 , 心理分析与训 练在体 育教 学 中的应用便显得 尤为重要 。 关键 词 体 育教 学 恐・心理 t . g 教 学方法 保护与帮助
到 困难时 , 不愿付出努 力去克服 困难 , 缺乏动力、 积极性和
产生 自卑心理 , “ 有 我可能不行” 的念 头, 不敢放开思想去

恐 惧 心 理 产 生 的 原 因
体育教学中,学生恐惧 心理的产生受各种 因素影响, 原因较为复杂 , 但总的来讲可归纳 为学生方面的因素和教
师方面的因素两种。 ( 学生方面的因素 一)
练习 , 限制能力的发挥, 成动作 失败 , 造 发生迟疑和恐惧 。 相反 , 具有胆汁质气质 的学生会在完成一定难度 的动作练 习时表现出不可控制 , 因此造成动作失败 、 害, 并 伤 当他们 和那 些曾经看 到伤害事故 的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 中, 碰到 内容与 以前的经历相类似 时,伤害事故 的情境就会再现,
恐 惧 是 我们 在体 育 教 学 中经 常遇 到 的 问题 , 是 学 生 它
在完成有一 定难度 动作时经 常出现 的一种心理现象 。这 种心理现象易造成学生技术动作变形, 无法完成练习内容, 严重 的会造成伤害事故。因此,为取得 良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避免伤害事故 的发生 , 分析 体育教学中学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克服疏导学生胆怯心理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克服疏导学生胆怯心理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克服疏导学生胆怯心理摘要: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常会看到,学生因为害怕竞争,不敢表现自己;看到老师或学生表演时,悄悄地模仿;这种现象在学生中并不少见。

胆怯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此,探究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其矫治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采用的方法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体育教学克服胆怯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常会看到,学生因为害怕竞争,不敢表现自己;看到老师或学生表演时,悄悄地模仿;这种现象在学生中并不少见。

胆怯心理的学生共同特征是:因惊恐、焦虑,导致其言语和整体行为出现异常,甚至是局促不安、手足无措。

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情绪状态,就会形成畸形乃至”厌学”心理。

一、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原因胆怯心理的形成,与传统体育教育传承下来的一些呆板、僵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部分体育教师对当今一些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的歪解,也构成了学生胆怯心理。

例如:1.谦虚,越歉越”虚”“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是教师用来告戒那些刚刚取得一点而成绩,产生”自满情绪”的学生时,所采用的方式。

例如,某学生在体育比赛中获得了好名次,然而,但却被告知”你应该更加努力,向更好的同学学习……”教师的本意是好的,但往往事情并不像预料的那样,对部分学生来说,教师的告戒无异于在给他们泼冷水,而后这些学生事事小心谨慎、瞻前顾后,胆怯心理油然而生,可谓”谦虚,越谦越’虚’”。

2、优点不说流失了,缺点越说越多了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优点也是一种流动的液体,即便是教师把它捧在手上,也有随时”流失”的危险,对于一个在缺点空间中穿梭的学生来说,心理难免受到缺点的挤压,形成一种害怕错误的胆怯心理。

3.、挫折,越挫越凶挫折可以提高儿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发展儿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优良个性。

但是一些教师直接把”挫折”和”批评”甚至是”体罚”等同起来,严重的丧失自信与尊严。

二、体育教学中克服胆怯心理的方法小学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让学生和胆怯心理告别,还须尽早抓起,从学校体育教学中开辟捷径:1.对比鼓励法即有效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唤醒沉睡的自尊、自信意识,逐渐消除胆怯心理。

怎样克服体育课中学生的恐惧心理

怎样克服体育课中学生的恐惧心理

怎样克服体育课中学生的恐惧心理体育教学中,学生对当前比复杂,具有一定难度或危险的学习内容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种情绪表现出对困难、危险、失误的强烈焦虑,从而引发恐惧心理,这种心理现象造成了学生技术动作变形,既定配合失误,或者无法完成练习,严重的还会造成事故,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呢?一、思想教育法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对学生大胆泼辣,勇猛顽强的思想品质培养,激发学生正确的、间接的学习动机;在新动作学习前告诉练习的实际意义,让学生用动机的驱动力,用顽强的意志品质去对待学习,战胜困难、克服恐惧。

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学习与他们程度相适应的人体解剖、生理学以及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常识和运动力学的有关原理,使体育学习与常识原理的了解掌握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达到克服和避免因对运动常识的无知而产生的恐惧。

二、降低难度,优化教学环境法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可以减轻学生的恐惧程度。

在不改变动作结构的情况下,改变练习的难度和条件,而达到秩序渐进的目的。

适当的降低教材内容难度与要求,让他们通过一定的努力之后,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把曾经在练习中尝够“苦头”的体验转化到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积极心理影响的目的。

一是在新授课时时教师的完整示范,不宜将动作的难度做得过大,而初学的学生则感到了危险而产生恐惧感,因此,新授示范课的难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待基本掌握后再提出新的要求,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二是降低器械难度,器械难度在客观上会引发学生的恐惧心理,如可用橡皮筋代替跳高横竿低杠代替高杠、移近踏跳板等等,让生有安全感,逐步掌握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还可以将动作分解,设置有效的辅助练习等等。

这样,通过对学生的关怀和鼓励,使学生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这样有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其次要努力营造一种学生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少数学生的紧张情绪,调动积极因素,激发练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让中学生不再“恐惧”体育课

如何让中学生不再“恐惧”体育课

如何让中学生不再“恐惧”体育课体育教学是在各种复杂和多变的条件下进行的,当面对跑道上一排排栏架、横箱的支撑跳越时,你敢试一试去跨越它们吗?它不仅是对你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一种考验,而且也是对心理素质的一种考验。

胆大的跃跃欲试,有些学生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那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些恐惧心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面就中学生体育恐惧心理的表现及其危害和对策作一下探讨。

1 中学生体育课恐惧心理的表现及原因1.1 练习器械时遇到稍有危险的动作,就产生胆怯、躲避甚至用逃课的方式来应付,根本没有想用意志努力去克服。

1.2 学生对自己的运动能力估计不足,本来可能完成的动作,因强者在练习中的失败,而不敢做,产生自卑、胆怯的心态,成了意志的薄弱者。

1.3 有些运动项目难度较大,如:“跨栏跑、横向分腿腾跃”等,当你从未学过横向分腿腾越,就冒然尝试,如果被横箱绊倒、跌伤,那么你可能会从此害怕支撑跳跃项目,从而丧失利用支撑跳跃运动来培养勇敢和自信的机会,产生恐惧心理。

1.4 在以往联系中或生活中,因曾经跌倒或受过伤这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回忆,造成条件反射,对某些运动项目失去兴趣、反感,因而引起恐惧心理。

1.5 体育教学中,恐惧心理的出现会导致情绪紧张、心跳加快、呼吸短促、血压下降、四肢无力等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影响动作技能、技术的掌握,给学生在运动中带来不安全的隐患。

因此,必须加以克服。

2 如何引导学生克服恐惧心理2.1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从思想意识方面着手,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行为和习惯,建设战胜困难,克服恐惧心理的自信心。

同时用富有激情和强烈感染力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个热情亲切的态度去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用激励和鼓励的方法给学生以勇气,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自信心。

从而达到增强学生自信心,减轻恐惧心理的目的。

2.2 正确的保护与帮助是克服学生恐惧心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如何克服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恐惧心理

如何克服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恐惧心理

如何克服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恐惧心理恐惧是人认为受到威胁时产生的一种情感反应。

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有较大难度或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对一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往往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表现在对自己比较差的项目缺乏兴趣,一遇到这些项目,就找借口,予以逃避,或者在练习时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些学生往往会把困难看得过多,总担心自己做不好,信心不足等等。

在教学中,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不仅会使这些存在恐惧心理的学生难以掌握所学的教学内容,而且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其他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下降。

从而影响整个教学任务的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生对一些项目产生恐惧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本身的,也有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引起的,还有教学环境的影响造成的,其中有:由于学生身体矮小或过于肥胖、体单力薄或有某方面的生理残疾等生理方面的因素;也有由于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基本素质较差方面的自身素质、运动能力差方面的因素;还有由于练习中经常性的失败而引起的消极心理;还有对器械、场地的惧怕心理,也有由于教师的要求过严,标准过高引起的恐惧心理。

要克服学生的这些恐惧心理,教师首先要努力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其新颖性和情趣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要选择灵活多样,寓教于育,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来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

其次,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要让他们知道,这些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重要的是要从失败中获得经验教训,并要在此基础上获得成功;第三,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生理方面有缺陷的学生,可降低动作难度,让他们也有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体会到完成动作后的成功喜悦。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发现学生对某一练习产生恐惧心理时,可以采用改变引起恐惧的具体剌激物的办法来消除。

如学生因害怕碰撞跨栏架上的横板时,教师就可以先用橡皮筋来代替横板;学生担心从双杠上摔下来,可先在低杆上进行练习等,让学生适应后,再逐步过渡。

体育课学生恐惧心理的产生与克服方法

体育课学生恐惧心理的产生与克服方法

下 中枢 的活动 ,导致 内脏器 官和腺体 活动 发 生变化 ,同 时将 由此 而获得相 应刺 激 回传 大脑 、与 新的动 型相结 合 而产 生 的。在体 育课 中 ,学 生往往 表现 出畏惧 、躲 闪、
提 不 起 精 神 、 不 愿 意 做 动 作 的 心 理 状 态 。 恐 惧 在 体 育 教 学 中 直 接 影 响 着 学 生 对 正 确 技 术 的 掌 握 以 及 教 学 任 务 的
什 么 是 恐 惧 ? 恐 惧 从 医 学 角 度 来 讲 是 一 种 心 理 反
应 ,它是 由刺激物 作用 于大脑 皮层 、使原 有动 刑遭 到破
坏 引 起 的 皮 质 兴 奋 ,并 通 过 兴 奋 的 扩 散 和 诱 导 来 改 变 皮
古 人 云 :身 教 重于 言 教 ,体 育 教 学 要 求体 育 教 师
掌 握运 动 技 术有 着 十 分重 要 的 意 义 。如 何 消 除学 生 的 恐惧 心理 ,我 在 多年 的 教 学 中摸 索 总结 出一 下 几 种 方 法 :
学生 学会 了保护 自己,做 起动作 来 才不至于胆 怯 ,同时
教 师也 可 找 一 到 二 名 比较 负 责 任 是 的 同 学 参 加 保 护 ,合
理 地进 行保 护和 帮助 ,可 以使学 生产生 安全感 ,消 除紧
张、恐惧心理。 五 、分 解 动 作 、 降低 难 度
言 ,当体育 课上 ,运动 量 已大或运 动难度 已。大 ,在 心
应 用 多媒体 、录音 机等 先进的教 学设 备 ,放一 些轻松 愉
悦 的轻 音 乐 ,借 此 形 成 宽 松 和 谐 愉 快 的 气 氛 ,教 师 的 语
4 由于 体 育 教 师 的原 因而 引 起 的恐 惧 ,如 个 别 教 师 、 的讽刺挖苦或惩罚等 。

体育课中如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体育课中如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体育课中如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跳山羊、跨栏跑、双杠、单杠等体育项目是技术复杂的比赛项目,它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或距离内完成规定动作,不仅要求较高水平速度,而且还要掌握复杂的技术。

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引导学生消除各种顾虑,避免学生因身体矮小,过于肥胖,体单力薄产生恐惧心理。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的心理特性,浅析他们心理障碍产生的理由,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教育,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动作的技术概念。

这将有利于促使学生练习难度较高的体育项目技术,同时能起到克服恐惧、紧张、懒惰等心理障碍,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动作。

1 难度较高的体育项目中产出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心理和生理功能的变化。

由于难度较高的体育项目技术比较复杂,如在跨栏运动中,学生在面对栏架时就不可避免的会心理紧张,导致生理功能降低,通常的体现就是呼吸频率加快、血压升高,同时还会伴随感知模糊、思维活动减慢、注意力不够集中等不足,这些心理和生理不足都会直接对练习活动产生影响。

容易受伤,使难度较高的体育项目教学处于被动状态。

难度较高的体育项目本身是具有危险性的,这跟它本身技术要求较高有关,有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差或是学习过程中没能很好的掌握其动作要领,以致在练习过程中造成运动伤害。

如碰到、摔倒后造成身体上的伤害,甚至有时会出现严重的伤害事故,这些都会不可避免的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障碍,加剧紧张心理,同时还会把这种紧张情绪带给其他的同学,非常不利于难度较高的体育项目的教学。

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

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主要是通过认真的看、听、练来实现的,教师则是通过示范讲解动作要领等手段来完成知识的传授。

示范讲解技术动作起到一个暗示作用,一方面是技术知识上的,包括练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细节,潜意识的告诉学生一定要注意,因为这些要领如果不注意,很可能会造成伤害;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起到增强学生掌握动作的信心。

所以教师的教学水平很重要,示范讲解动作一定要准确、轻松、优美,打消学生的恐惧心理,提高学习兴趣,反之,示范动作不准确甚至出现失误或是受伤,都会给学生传达一种危险讯号,给学生心理上造成障碍,影响教学。

体育教学中学生畏惧心理的排除方法

体育教学中学生畏惧心理的排除方法

体育教学中学生畏惧心理的排除方法
1. 创造积极的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对学生展现出友好、安全、关怀、尊重的态度,同时在体育课上创造出积极的氛围,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到体育课很有趣。

2.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师可以使用比较不影响学生面子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例如比赛形式、组队形式等。

3. 成功体验增强自信:教师应该给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争取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此外,在练习中强调正确姿势和技巧的重要性,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4. 个性化教学: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和需求来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个性化的关注和照顾,从而调整他们的学习心态,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自信去面对体育活动。

5.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如游戏、竞争、合作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和热情,从而逐渐适应体育活动和课堂氛围。

6. 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感受,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困难等情况,尽可能地创造出良好的班级关系,让学
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班级的凝聚力和互助的精神,从而打破畏惧心理,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教学论文】体育教学中学生畏惧心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教学论文】体育教学中学生畏惧心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体育教学中学生畏惧心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体育课是学生们较喜欢的科目之一,之所以喜欢体育课,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课可以活动、锻炼身体,可以做游戏,可以玩篮球、足球、排球……体育课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身心自由发展的空间。

可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仍然有一部分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害怕上体育课,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原因呢?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克服这种畏惧心理呢?1体育教学中学生畏惧心理产生的原因1.1学生自身的原因在小学体育课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害怕参与竞争,不敢表现自己:或是等到教师已经指定别的学生表演时,他才敢在下面悄悄地模仿;被教师点名展示时,也是扭扭捏捏,满脸通红;一些本该会回答的问题或会做的动作,因为胆怯、缺乏自信而不敢回答和展现……学生们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那些呢?1.1.1生理、体质有的学生身材矮小、肥胖、体弱或有某些方面的残疾等,他们在练习中因怕做不好动作被别的同学讥笑而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感,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抱自弃,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

有些学生虚荣心强,爱出风头,喜欢在课堂上引起教师和其它学生的注意,爱表现自己。

遇到一些自己力不从心的动作时,知道自己完不成,也要为了“面子”硬撑着去做,结果失败,久而久之,这种挫折失败的阴影会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以后,即使对自己能做的练习,也不敢表现自己,怕万一失败而被其他同学讥笑,被人看不起。

1.1.2学生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个人由于某种原因(如生理、心理、学习成绩欠佳等),从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不如他人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

有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基础差,或者学习动作时接受、掌握动作的能力差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

在平时的学习中,与那些身体素质好、成绩好的学生比较时,总觉得自己即使再努力也技不如人,无法赶上其它学生,从而在练习时放不开思想包袱。

显得胆小、怯懦、缩手缩脚,结果导致成绩越来越差,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1.1.3缺乏学习动机动机是行动的内驱力,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是激励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主观动力。

体育教学中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及其克服方法

体育教学中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及其克服方法

体育教学中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及其克服方法作者:杨永锋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胆怯心理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此,探究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其矫治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采用的方法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体育教学;胆怯心理;克服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43-02我们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因为害怕参与竞争,而不敢表现自己;或者是等到老师已经抽到别的学生表演时,他才敢在下面悄悄地模仿;偶尔被老师点名展示时,也是妞妞捏捏,满脸通红,一些本该会答的问题或会做的动作,因为胆怯而不敢回答和展现。

这种现象在小学生中并不少见。

存在胆怯心理的学生共同特征是:因惊恐、焦虑,导致其言语和整体行为出现异常,甚至是局促不安、手足无措。

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情绪状态,势必影响学习,形成畸形乃至"厌学"心理。

1.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原因学生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一方面与传统体育教育传承下来的一些呆板、僵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部分体育教师对当今一些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的曲解,也构成了学生胆怯心理得以滋生和成长的土壤。

这里简单罗列几例:1.1挫折,挫折,挫得太凶。

挫折可以提高儿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发展儿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优良个性。

但是一些教师直接把"挫折"和"批评"甚至是"体罚"等同起来,却不知这样的等同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一些挫折容忍力低的学生因为这种"批评、体罚式的挫折"而显得惊恐和不堪一击,严重的甚至丧失自信与尊严。

这样看来,对于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来说,:"挫得太凶的挫折"也难脱其责。

1.2期望太过期望,因而没有期望。

体育教学中如何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

体育教学中如何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

体育教学中如何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发表时间:2015-07-09T14:43:59.0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10期供稿作者:罗小丽[导读] 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的畏惧心理是正常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克服和矫正的,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罗小丽广西百色市凌云县逻楼镇初级中学533105 摘要:体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要环节,根据教学实际,针对学生心理,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应是每一名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畏惧心理措施一、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比较复杂、具有一定难度或危险性的学习内容往往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或情绪。

学生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1.由于训练时器械、场地带来的危害而引起的恐惧、害怕。

如支撑跳跃项目器械的高低、大小、踏跳板距离的远近;跳高横杆的高度;落地时海绵垫子的大小、薄厚;跨栏项目栏架的高度等。

2.由于自己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差而引起的恐惧。

如身体弱小、运动能力差的学生进行对抗性项目练习时,心肺功能较差的学生进行耐久项目练习时,普遍感到焦虑与恐惧。

3.由于自己生理方面的原因或缺陷而引起的恐惧。

如有的学生身体矮小、肥胖或有生理残疾等。

他们在练习中常因为动作做不好被老师或同学讥笑而产生对运动的恐。

4.由于以前体育训练失败经历的情景再现而引起的恐惧。

在体育活动中因各种原因学生往往容易受伤。

如在跨栏教学中,学生很可能被栏架绊倒、跌伤,当他再一次碰到同样的学习内容时,跌伤的情景就会再现,从而引发对该学习内容的恐惧。

5.由于教师其他不当的原因而引起的恐惧。

如教师过分地批评或惩罚学生,或者不分层次的用同一标准要求学生,这样就使一部分具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畏惧情绪。

二、改善恐惧心理的措施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的畏惧心理是正常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克服和矫正的,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体育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如何消除紧张焦虑恐惧心理

体育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如何消除紧张焦虑恐惧心理

体育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如何消除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恐惧是一种心理反应,它是由于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皮层,使原有的动力定型遭到破坏,引起皮质的兴奋,通过兴奋的传导与扩散导致各器官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由此变化引起的刺激再重新传递回大脑与新的动力定型结合就产生了异样心理反应――恐惧感。

人的恐惧心理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注意力分散、神经过度紧张、情绪不稳定等等。

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动作复杂、具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的运动项目,始终无法摆脱恐惧心理,这种心理导致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技术技能,甚至出现伤害事故。

体育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呢?一、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告诉学生,有些体育项目是具有危险性的,但是如果认真学习运动技能,采取安全措施,并与教师密切配合,危险是可以避免的。

在教学新内容时教师要讲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和恐惧心理,努力培养自己勇敢拼搏的品质。

二、利用标准的动作示范,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体育教学中,学生在练习一些看似危险和困难的动作时,会产生恐惧心理,他们可能会找出各种理由逃避练习,从而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优美、准确、富有节奏感的动作示范,使学生直接感知运动动作的全貌。

看到教师的动作轻松完美,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学生充满信心。

第一次学习新内容时,也可以先让那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进行动作示范,以此激励那些胆小的学生勇敢地尝试。

练习时,师生应多给予胆小的学生以表扬和鼓励,确保他们的“第一次”尝试能够获得成功,以此帮助他们摆脱恐惧心理,收获自信心。

三、加强保护,适当降低练习难度,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在一些学生的心目中,总认为教师的保护是最安全的,不会有危险。

因此,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恐惧的心理,增加安全感。

教师采取保护措施,既要了解该运动项目的特点、单个动作的技术规格,又要充分地分析理解教材、分析学生,准备检查好教具器材和场地,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学中的某个环节容易出现的各种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体育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产生与消除

体育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产生与消除

体育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产生与消除张锴(德阳市岷江东路逸夫学校)恐惧是体育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它是学生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尤其是较高难度或有器械动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

其心理学实质是一种保护性条件反射,是学生通过自身的感知觉所形成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综合反应。

恐惧心理一旦出现,不仅影响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技能的提高,甚至会由此而发生伤害事故。

因此,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分析体育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必要的。

1 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体育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产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原因较为复杂,但总的来讲可归纳为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两种。

1.1 外在原因(1) 受体育项目自身的影响.由于体育运动需要练习者身体经常处于奔跑、跳跃、腾空、支撑、跨越障碍并结合一定的器械等,完成动作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变化之中,对学生在心理、生理上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承受强烈的生理、心理紧张度。

因此,学生很容易把危险程度考虑得过于严重而产生恐惧的心理。

(2)教材内容安排欠妥。

教材内容的安排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技能的形成。

教材内容安排太难、太多都会使学生因无法掌握动作而失去信心,甚至导致恐惧。

教材内容安排的太容易,学生因缺乏振奋和快感而降低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运用不当。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把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途径和手段。

科学的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而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则会影响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甚至造成学生产生恐惧心理。

如过分夸大动作的难度,均可造成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而形成恐惧心理。

(4)不良的练习环境。

学生的练习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而然环境。

由于学生对环境依赖性的大小不同,所以有些学生对教师示范过难或他人完成的动作优美、大方等产生自卑心理,造成所谓的心理防御,惧怕失败而逃避练习、以免于受耻笑、嘲弄。

体育教学中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及其克服方法

体育教学中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及其克服方法

体育教学中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及其克服方法我们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学生因为害怕参与竞争,而不敢表现自己;或者是等到老师已经抽到别的学生表演时, 他才敢在下而悄悄地模仿;偶尔被老师点名展示时,也是妞妞捏捏, 满脸通红,一些木该会答的问题或会做的动作,因为胆怯而不敢回答和体现。

这种现象在小学生中并很多见。

存有胆怯心理的学生共同特征是:因惊恐.焦虑,导致其言语和整体行为出现异常,其至是局促不安、手足无措。

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情绪状态,势必影响学习,形成畸形乃至“厌学”心理。

一、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原因学生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一方面与传统体育教育传承下来的一些呆板、僵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而,部分体育教师对当今一些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的曲解,也构成了学生胆怯心理得以滋生和成长的土壤。

这里简单罗列几例:1•谦虚,谦虚,越歉越“虚”“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O这是一些体育教师用来告戒那些刚刚取得一点而成绩,就产生了所谓“自满情绪”的学生时,所惯用的“律条J 例如,某学生在体育比赛中获得了好名次,不过,他却被告知“比你好的同学还多得很,你应该谦虚地向他们学习……” 教师的木意是想以此激发学生的斗志,鼓励他们向更高目标迈进。

但事情往往并不像教师预料的那样,对部分学生来说,教师的告戒无异引擎在启动的瞬间,他已经感觉到等待他的将会又是一次失败。

失败使他们害怕,害怕又使他们胆小。

4•挫折,挫折,挫得太凶挫折能够提升儿童对环境的适合水平,发展儿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优良个性。

但是一些教师直接把“挫折”和“批评”其至是“体罚”等同起来,却不知这样的等同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一些挫折容忍力低的学生因为这种“批评、体罚式的挫折"而显得惊恐和不堪一击,严重的其至丧失自信与尊严。

这样看来,对于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来说“挫得太凶的挫折”也难脱其责。

二、体育教学中克服胆怯心理的方法小学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让学生和胆怯心理告别,还须尽早抓起,从学校体育教学中开辟捷径,为此我提出了如下的儿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教学中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及其克服方法我们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因为害怕参与竞争,而不敢表现自己;或者是等到老师已经抽到别的学生表演时,他才敢在下面悄悄地模仿;偶尔被老师点名展示时,也是妞妞捏捏,满脸通红,一些本该会答的问题或会做的动作,因为胆怯而不敢回答和展现。

这种现象在小学生中并不少见。

存在胆怯心理的学生共同特征是:因惊恐、焦虑,导致其言语和整体行为出现异常,甚至是局促不安、手足无措。

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情绪状态,势必影响学习,形成畸形乃至“厌学”心理。

一、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原因
学生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一方面与传统体育教育传承下来的一些呆板、僵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部分体育教师对当今一些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的曲解,也构成了学生胆怯心理得以滋生和成长的土壤。

这里简单罗列几例:
1.谦虚,谦虚,越歉越“虚”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是一些体育教师用来告戒那些刚刚取得一点而成绩,就产生了所谓“自满情绪”的学生时,所惯用的“律条”。

例如,某学生在体育比赛中获得了好名次,然而,他却被告知“比你好的同学还多得很,你应该谦虚地向他们学习……”教师的本意是想以此激发学生的斗志,鼓励他们向更高目标迈进。

但事情往往并不像教师预料的那样,对部分学生来说,教师的告戒无异
于在给他们泼冷水,一些成功之后的大胆念头、欲望和快乐的情绪,转眼之间就被这一古训支离成破裂的碎片,天真活泼和酷爱表现的天性大打折扣。

而后这些学生事事小心谨慎,甚至回答、示范亦是瞻前顾后,一种胆怯心理至此油然而生。

真可谓“谦虚,谦虚,越谦越‘虚’”。

2.优点不说流失了,缺点越说越多了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优点也是一种流动的液体,即便是教师把它捧在手上,也有随时“流失”的危险,更不用说不闻不问了。

而历史传承下来的一些“律条”,诸如“优点不说跑不掉,缺点不说不得了”,或者是“用显微镜来查找自己的缺点”等等,都会让学生造成一种生活在缺点空间中的假象。

对于一个在缺点空间中穿梭的学生来说,心理难免受到缺点的挤压,形成一种害怕错误的胆怯心理。

这样的心理又会导致学生从这个缺点的阴影中陷入另一个缺点的泥潭,进而形成一种“优点不说流失了,缺点越说越多了”的恶性循环。

3.期望太过期望,因而没有期望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激活自己的教育对象,戏剧性地活跃课堂氛围……”这就是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所命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然而一些教师主观上不切合实际的过火期望(恨铁不成钢)反而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极易导致学生胆怯心理的出现。

例如:期望学生较快地掌握一个技术动作,却又嫌他们进步的太慢;期望他们都能很好地展示技能,却又以法官的口吻对他们的表现加以无情的批判,说:“你的动作还不够准确……“这样一来,学生自信与勇敢的
引擎在启动的瞬间,他已经感觉到等待他的将会又是一次失败。

失败使他们害怕,害怕又使他们胆小。

4.挫折,挫折,挫得太凶
挫折可以提高儿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发展儿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优良个性。

但是一些教师直接把“挫折”和“批评”甚至是“体罚”等同起来,却不知这样的等同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一些挫折容忍力低的学生因为这种“批评、体罚式的挫折”而显得惊恐和不堪一击,严重的甚至丧失自信与尊严。

这样看来,对于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来说,:“挫得太凶的挫折”也难脱其责。

二、体育教学中克服胆怯心理的方法
小学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让学生和胆怯心理告别,还须尽早抓起,从学校体育教学中开辟捷径,为此我提出了如下的几种方法。

1.对比鼓励法
即让学生在一种横向(纵向)的比较过程中,有效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唤醒沉睡的自尊、自信意识和自我表现的勇气,逐渐消除胆怯心理。

众所周知,小学生最崇拜的人通常是教师,因而教师切不可一味地把自己打扮成权威、完人的化身。

而应该以自己为例子,让学生认识到人人都是有缺点的。

例如,在一次学校运动会报名动员会上,学生听说竞争很激烈,都害怕比差了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丢脸。

了解了他们的这种心理后,我对他们鼓励道:“以前老师参加体育比赛的时候,
也曾由于心理害怕摔了大跟斗而比了个最后一名,难道你们要让这个最后一名一直保持下去吗?”听了这番话,学生们虽然心存疑虑却又捧腹大笑起来。

一个学生半开玩笑地说:“陈老师跑最后一名,我就是不得名次也比你强,我要参加……”我马上对这位学生的想法给予鼓励。

其他学生也由于心里有了底,纷纷举手报名参赛。

2.优点放大法
所谓优点放大法,就是教师雅用一种欣赏与赞美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微小的闪光点,并适当而又巧妙地加以放大,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突破因缺点和失败困扰所形成的胆怯心理,找回自信。

例如,有一名学生由于长得比较胖,体育成绩难如人意,每次在课外见到我时总是低头不语,或者老远就躲避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她乒乓球还有两下子,一连战胜了三个同学,好不威风。

借此机会我亲自参战,而且屡站屡败。

一些学生对我说:“陈老师,您太笨了,连个女生都打不赢”。

我自我嘲解到:“哪里是我笨嘛,分明‘李丹’就是一个‘武林高手’,我怎么会是她的对手,大家以后可不要小看她……”当时,李某那股自豪劲儿就别提了,一个劲儿地大喊着:“陈老师,再来一盘……”后来再见到我时,她低头躲避的习惯被一句我所熟悉的话所取代——“陈老师,一会儿我们来打乒乓”。

3.角色扮演法
具有胆怯心理的学生,其实内心非常渴望成为一个大胆、勇敢的人。

但现实条件与心灵渴望的矛盾,导致这种无所畏惧的渴望被主观
的胆怯与懦弱所掩盖。

“角色扮演”的游戏对于帮助学生获得这种勇敢的渴望,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一个身体素质较差又比较胆小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老鹰捉小鸡”游戏中总是让他担任勇敢的“母鸡”的角色。

角色扮演对这位学生的改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开始给自己提出了奋斗的目标:今后要当一个身体健壮而又不在胆怯的学生。

4.竞争消除法
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足球或篮球比赛开局的几分钟,比赛双方队员都可打得很乱,毫无章法。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面的比赛会越来越精彩。

这种现象是因为竞争结果的不确定性使队员们产生了一种紧张、焦虑的情绪,但是随着对比赛的适应,队员的焦虑感会渐渐地降低。

体育比赛中的这种现象对于我们帮助那些心里力求表
现自己,却又不敢表现自己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

于是,在教学中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学练比赛,让那些胆怯心理比较重的学生进行展示和表演,长期坚持,对于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培养他们坚定勇敢、赋予挑战的性格,能起到水滴石穿的效果。

5.有意提拔法
具有胆怯心理的学生,往往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因而他们做事往往小心翼翼。

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我有意让这样的学生担任体育小干部、体育小能手一职。

例如让他们尝试着帮助老师指挥口令;或者让他们管理课堂纪律等。

而对于那些体育能力的确较差的学生,
就是让他们帮助老师布置、收拾一些器材场地,都会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而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无疑对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保护了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就保护了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
总之,体育教学中小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其改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作为体育教师本人也更应该认真对待学生中存在的这种心理问题,认识到它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点滴言语和行为帮助他们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